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751|回复: 7

梵网经菩萨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31 09: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梵网经菩萨戒》亦名《梵网经菩萨戒本》,或《大梵网经菩萨戒本》,梵网、梵天网、大梵天网所指一也。于近一千六百年前,由鸠摩罗什大师节选翻译,并依之为一批弟子授戒,此盖华夏传授菩萨戒之始也。该“戒本”出于大师晚年,什师未能推敲润色,便溘然驾鹤归西,致令此译留有缺憾也。诸如“杀因杀缘杀法杀业”、“悭因悭缘悭法悭业”等句,属于字词直译,在梵文中所指明确,然在汉语不加解释,则意义难明也。此外,“所谓好相”之释义,及“出家人法”一段,疑有换位错简也。至为要者,语言随时代而变迁,古人之通俗用语,对今人则诘屈聱牙、生疏隔膜也。虽然“诸法空相”、义在言外,无须执着文字,但众多当今初学仍需以言见义也。今偶见一润色版本,读来感觉文通字顺、明白晓畅,内容合乎原旨,未见因文害意也。以今日用品代替过时古物,似乎亦未尝不可也。其“菩萨戒序”提纲挈领,“十条重戒”、“卌八轻戒 ”、“受持流通”赫然醒目,戒条及细目标号清晰,令人一目了然也。所附“简要注释”名实相副,略指津梁,无冗长累赘之嫌也。普通佛学爱好者读之可明白大意,持戒修行者诵此易契入奥义也。诸佛、菩萨、大士深明“八不”妙理,色空一如,出神入化,仍需常诵菩萨戒本;无名后学、初发心者执著事物名相,贪嗔痴慢,更须以戒为师、反复诵习,直至领会贯通、运用自如,成真菩萨、最终解脱也。故而冒昧出之与网友分享,相信经过大德指点修正,会使此译本更加完善,能让众多学者、行者获益,因此也更契合佛陀、古今大师及修饰者之本怀也。
  《大梵网经菩萨戒本》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心识入佛性戒。受持佛戒即入佛位,位同大觉真是佛子。梵网光明金刚宝戒,是一切佛清静本源,一切菩萨成佛种子。释迦文佛,至阎浮提菩提树下,为此地上一切众生,说心地中卢舍那佛初发心时,常所诵持大乘性戒:


十条重戒

  一, 佛子,菩萨慈悲为怀,方便救护一切众生,凡有命者不得故杀。若图快意,起心杀害,准备用具,付诸行动,令他命断;若教他杀,怂恿赞叹,提供方便,见做随喜,乃至咒杀;此等心行,结获重罪。
  二, 佛子,菩萨应生佛性,公正仁义,助一切人生福生乐。他人财物,乃至鬼神、劫贼之物,一针一草,不得故盗。若起盗心,暗中算计,动手窃取,物离原处;若教人盗,或他盗取,提供方便,乃至咒盗;此等心行,结获重罪。
  三, 佛子,菩萨清心寡欲,教化救度一切众生,自修梵行与人净法。鬼神天人,一切女性,乃至畜生,不得故淫;且亦禁止非道行淫;若起淫心,顾视恋念,挑逗触摸,导致淫行;若教他人,纵欲行淫;此等心行,结获重罪。
  四, 佛子,菩萨正语正见,亦令众生正语正见。若起诓心,假现威德,谎称证果,令他相信;若教人诓,方便妄语,不见言见,见言不见,口言体示,令他生起邪语邪见,乃至邪业;此等心行,结获重罪。
  五, 佛子,菩萨教令众生明达聪慧。因酒乱性为罪助缘,故诸酒类不得经销。若起酤意,安置设施,接洽购入,转售与人;若教人贩,提供方便,致令众生心神颠倒;此等心行,结获重罪。
  六, 佛子,菩萨护持出家、在家菩萨、比丘僧尼;若闻外道邪见恶人,言佛法中非法非律,应生慈心实施教化,令其产生大乘善信。若自言说、教人宣说四众过失,生起此念,组织言词,发出声音,令他领解;此等心行,结获重罪。
  七, 佛子,菩萨应代众生受他毁辱,好事与人,恶事归己。菩萨不得自赞毁他,自扬己德,隐他善事,令他受毁。倘起此心,形成言辞,声出于口,使人领解;若或教人自赞毁他;此等心行,结获重罪。
  八, 佛子,菩萨慷慨施舍,见来乞求诸贫穷人,随其所需一切给与。若起悭心,吝物吝法,身口不施,形成悭业;若教人悭,见求物者,乃至不施一针一线,对求法者,乃至不说一偈一句,反而更加污辱谩骂;此等心行,结获重罪。
  九, 佛子,菩萨慈爱宽恕,劝诸众生无诤向善。若起嗔心,恼怒愤恨,溢于言表,发洩于人;若教人嗔,于诸众生,乃至非众,辱骂殴打,施以刀杖,意犹不息,前人求悔,善言忏谢,嗔犹不解;此等心行,结获重罪。
  十, 佛子,菩萨竭力护持三宝。若闻恶人一言谤佛,犹如百矛刺穿身心,岂能忍心自加毁辱。若起谤心,编造言辞,口宣笔著,蛊惑他人;若教人谤,助他诽谤;此等心行,结获重罪。
  善学佛子,菩萨重罪应当明瞭,于中不应犯微尘许,岂能具足犯十条戒。若有犯者,不得现身发菩提心,亦失国王、转轮王位,亦失比丘、比丘尼位,亦失十发趋心、 十长养心、十金刚心、菩萨十地;佛性常住妙果,一切皆失;堕三恶道,两劫三劫,不闻父母、三宝名字,故不应犯。汝等一切菩萨大众,已学、今学、未来当学, 如是十戒,应当明瞭,敬心奉持。八万仪品当广明解。
释迦文佛告诸菩萨:十条重戒如上所述,四十八轻今当宣讲。
  一, 佛子,菩萨欲受轮王、国王、百官位时,应当先受菩萨戒律。受戒王官,鬼神护持,诸佛欢喜。既得戒已,当生恭敬赡养之心。若见方丈、教戒法师、上座大德、同学同修,应起承迎,礼拜问讯;当以七宝、百物供养,乃至卖身、国城男女。若不起立承迎礼拜,反生骄慢、嗔痴之心,不能如法供给所需,犯轻垢罪。
  二, 佛子,菩萨不饮一切酒类,亦不教他沾染酒瘾,因酒能生无量过失。传递酒器与人饮酒,获五百世无手报应。若故意饮,若教人饮,犯轻垢罪。
  三, 佛子,菩萨不食众生之肉,夫食肉者,断绝佛性慈悲种子,得无量罪,一切众生见而舍去,故诸肉类不得飡食。若故意食,犯轻垢罪。
  四, 佛子,菩萨不食五种辛物:大蒜、小蒜、青葱、韭菜、兴蕖。五种辛物,一切食中,不宜掺入。若故意食,犯轻垢罪。
  五, 佛子,菩萨若见众生触犯五戒、八戒、十戒,造作七逆,堕入八难,应教忏悔。不教忏悔,而与共住,同分利养,共同诵戒,犯轻垢罪。
  六, 佛子,菩萨若见大乘法师、同学同修,自百里外,来到城镇、僧坊、舍宅,应当起立迎来送去,日日三时礼拜供养,常请法师三时说法,日三两金,百味饮食,床座医药,一切所需全部供给。请法不懈,为法灭身,不生恼害及嗔恚心。若不尔者,犯轻垢罪。
  七, 佛子,菩萨若知山林树下、僧地房舍,某一处所,有师说法,或者讲戒,初学菩萨,应持经律,至法师所,聆听谘问。若不尔者,犯轻垢罪。
  八, 佛子,菩萨若舍大乘经律,言非佛说,因而受持二乘经典,或者外道邪见典籍,犯轻垢罪。
  九, 佛子,菩萨见诸病人,应常供养如佛无异。八福田中,探病乃为第一福田。若父若母、师僧弟子,盲聋喑哑诸根不具,身患疾病百般痛苦,皆应医养令其痊愈。若怀嗔恨而不照看,山林旷野、市镇僧房,或路途中见病不救,犯轻垢罪。
  十, 佛子,菩萨不蓄刀杖、弓箭、矛斧斗战武器,及诸罗网杀生用具。菩萨对于杀父母者,尚不加报,何况伤害其余众生。若故保存杀生器具,犯轻垢罪。
  如是十戒,应当学习,敬心奉持。六度品中当广明解。
  十一, 佛子,菩萨禁为利乐充任国使,合会军阵,兴师相伐,杀无量众。菩萨尚忌军中往来,岂能履行杀伐使命。若故做者,犯轻垢罪。
  十二, 佛子,菩萨不贩良民、奴婢、六畜,亦不倒卖棺木、殓具。自尚不贩,何况教人。若故自做,若教人做,犯轻垢罪。
  十三, 佛子,菩萨不得心怀恶意,无事生非,诽谤国王、宰官、法师、戒师、僧人、贤善良民,言他犯有七逆十重。对于父母、兄妹、六亲,应生恭敬、爱护之心。若不敬爱,反为逆害,使他堕入忧惧境地,犯轻垢罪。
  十四, 佛子,菩萨不得恶意焚烧山林旷野,四至九月烧罪尤重。不得焚烧城郭、僧房、他人田宅或鬼神物。一切生物禁止故烧。若故意烧,犯轻垢罪。
  十五, 佛子,菩萨应教六亲、朋友、弟子,及诸外道邪见恶人,读诵受持大乘经律,使解义理发菩提心:十发趣心、十长养心、十金刚心;逐条解释三十种心次第法用。若怀恶意或嗔恚心,故教二乘声闻经律,或者外道邪见谬论,犯轻垢罪。
  十六, 佛子,菩萨先学大乘威仪、经论戒律,广开义解。尔后若见初学菩萨,远道来求大乘经律,应当如法说诸苦行,譬如烧身、烧臂、烧指。若不焚烧身或臂指供养诸佛,即非真正出家菩萨。若遇饥饿虎狼狮子以及饿鬼,悉应舍弃身肉手足而为供养,尔后次第为说正法,使其终获心开意解。如若菩萨,利令智昏,应答不答,倒说经律,无前无后,有辱三宝,犯轻垢罪。
  十七, 佛子,菩萨若贪饮食、名闻利养,亲近王室、大臣百官,依仗威势勒索钱物,此则名为恶求、多求、教唆人求;若失怜悯与恭敬心,仗势索取,犯轻垢罪。
  十八, 佛子,菩萨应学十二部经,诵持戒者,日夜六时,持菩萨戒,解其义理、真如佛性。如若不解一偈一句戒律因缘,诈言能解,即为自欺,亦欺他人。不解戒律,不懂佛法,反为他人作师授戒,犯轻垢罪。
  十九, 佛子,菩萨遇见持戒比丘僧、尼,手持香炉行菩萨道,若怀恶意,无故挑拨,引发争斗,欺谤贤人,无恶不做,犯轻垢罪。
  二十, 佛子,菩萨应怀孝慈,广行放生。一切男子曾为我父,一切女人当过我母,我常轮回悉缘彼体,故六道众皆我父母。若杀食之,即杀父母及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乃我本体。故常放生亦教人放,乃久受生常住之法。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行救护解其苦难。应当常讲菩萨戒律,教化救度一切众生。父母、兄弟往生之日,应请法师讲菩萨戒,以此福德资助亡者,使之见佛生天、人中。若不尔者,犯轻垢罪。
  如是十戒,应当学习,敬心奉持。灭罪品中当广明释各条戒相。
  二十一, 佛子,菩萨不得以嗔报嗔、以打报打、以骂还骂。父母、兄弟、六亲被害,不得报仇。国主被杀亦不得报。报复杀生违背圣道。为免打骂造身口业,尚能自律不蓄奴婢,岂能故造杀伐重罪。出家菩萨若失慈悲,自为六亲报仇雪恨,犯轻垢罪。
  二十二, 佛子,菩萨初始出家未有所解,不得自恃显门大姓、位高年长、聪明伶俐、富饶财宝,以此骄慢,不从法师受学经律。若或法师,卑门小姓、贫贱年少、诸根不具,而实有德,尽解经律,初学菩萨,应当前往,咨受法师第一义谛。若不尔者,犯轻垢罪。
  二十三, 佛子,菩萨于佛般涅槃后,诚心欲受菩萨戒律,若千里内无授戒师,可在佛像、菩萨像前自誓受戒。当此之时,须在像前七日忏悔,得见好相便得灭罪,乃为得戒。 所谓好相,佛来摩顶,见光见花,种种异相。不得好相,应当二七、三七忏悔,乃至一年,至见好相。菩萨戒师亲为授戒,则不需要见诸好相,兹因法师递相传承, 生恭敬心故此得戒。如若法师,自倚能解大乘经律,结交国王、太子、百官,见初学者来问经律,却怀恶意及轻慢心,不为逐一认真作答,犯轻垢罪。
  二十四, 佛子,菩萨应当勤习大乘经律、正见正性正等法身。若舍七宝,反学二乘外道俗典、杂论书籍,为断佛性障道因缘,而非修行菩萨道法。若故做者,犯轻垢罪。
  二十五, 佛子,菩萨于佛灭后,身为住持、监院、法师、律师、禅师,应生慈心善和斗讼,尽心守护三宝财物,勿如己有无度利用。倘若故意挑拨乱众,恣心利用三宝财物,犯轻垢罪。
  二十六, 佛子,菩萨若住城市、王宫、僧房、结夏处所或大会中,见客菩萨、比丘到来,应当如法迎来送去,供养饮食、房舍卧具。若无钱物,应卖自身乃至己肉,供给所需。若有施主来请众僧,客僧有权接受供养,直院理应次第差僧。若遣主僧不派客僧,获罪无量,非真沙门,非释种姓。若故做者,犯轻垢罪。
  二十七, 佛子,菩萨忌别受请、独享利养,此等利养属十方僧。若别受请,即取十方僧物归己,犹如利用八福田中诸佛圣人、师僧父母、病人之物。故别受请,犯轻垢罪。
  二十八, 佛子,菩萨无论出家在家,欲作施主请僧修福,应入僧房禀告知事:今欲请僧祈福求愿。知事报言:次第请者,即得十方贤圣之僧,别请五百菩萨、罗汉,不如循次请一凡僧。七佛皆无别请之法。若别请僧属外道法,不符圣道。故别请僧,犯轻垢罪。
  二十九, 佛子,菩萨不得心怀恶意,贪图利养,失慈悯心,亲手做食,自磨自舂,贩卖淫色,介绍婚姻,占胎性别,解梦吉凶,使用咒术,卖弄技巧,调练鹰隼,配制毒药,蛇毒、蛊毒、生金银毒。若故做者,犯轻垢罪。
  三十, 佛子,菩萨不得怀诸恶意,自谤三宝,诈现亲附,口上谈空,行在有中,摆布俗众,撮合男女,使恋淫色、陷诸缚著,于六斋日、三长斋月,杀生劫盗、破斋犯戒。若故做者,犯轻垢罪。
  如是十戒,应当学习,敬心奉持。制戒品中当广明解。
  三十一, 佛子,菩萨于佛灭后,处恶世中,若见劫贼、外道恶人,卖佛菩萨、父母形像、经律论典,贩卖僧尼、发菩提心菩萨道人,使彼沦为官私奴婢,应生慈悲,方便救护,四处游化,募捐款物,赎佛菩萨形像、经典、比丘僧尼、发菩提心菩萨道人。若不赎者,犯轻垢罪。
  三十二, 佛子,菩萨不得贩卖刀杖、弓箭,不得蓄藏轻秤、小斗;不依威势取他财物、捆缚肢体、破坏产业;不得饲养猪、狗、猫、狸。若故做者,犯轻垢罪。
  三十三, 佛子,菩萨不得心怀恶意,观看军兵、劫贼廝杀,市井里巷男女斗殴。不得听闻吹贝、鼓角、琴瑟、筝笛、箜篌、歌唱、伎乐之声。不得赌博:围棋、象棋、弹棋、踢毬、掷石、投壶。不得卜筮:爪镜、蓍草、钵盂、髑髅;亦不得作盗贼使命。若故做者,犯轻垢罪。
  三十四, 佛子,菩萨必须护持戒律,日夜六时行住坐卧,读诵本戒犹如金刚,如持浮囊欲度大海,草系比丘因戒不动。心中常生大乘善信,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皆是已成之佛,发菩提心念念不退。若生一念趋外道心,犯轻垢罪。
  三十五, 佛子,菩萨必须发弘誓愿:(1)恭敬、赡养父母、师僧,(2)愿得明师、(3)贤善知识,(4)彼常教我大乘经律,(5)十发趣心,(6)十长养心, (7)十金刚心,(8)菩萨十地,(9)使我理解如法修行,(10)坚持佛戒,宁舍身命忆持不忘。如若菩萨不发是愿,犯轻垢罪。
  三十六, 佛子,菩萨发此十大愿已,持佛禁戒,更作誓言:(1)宁以此身投入烈火、峡谷、刀山,终不毁犯三世佛戒,与诸女人作不净行;(2)宁以千重炽铁罗网周匝缠身,终不以此破戒之身,接受施主种种衣服;(3)宁以此口吞热铁丸、大流猛火,经千百劫,终不以此破戒之口,食于施主百味饮食;(4)宁以此身卧火焰网、 灼铁地上,终不以此破戒之身,接受施主百种床座;(5)宁以此身受百矛刺经一二劫,终不以此破戒之身,接受施主百味医药;(6)宁以此身投热铁锅经千百劫,终不以此破戒之身,接受施主田地园林、宅院房舍;(7)宁以铁锤砸碎此身,从头至足令如微尘,终不以此破戒之身,接受施主恭敬礼拜;(8)宁以千百热铁刀矛挑刺两目,终不以此破戒之心贪视美色;(9)宁以千百锋利针锥扎刺耳根经一二劫,终不以此破戒之心贪听乐音;(10)宁以千百利刃尖刀扎刺鼻根,终不以此破戒之心贪嗅诸香;(11)宁以千百锐利刀矛穿刺舌根,终不以此破戒之心贪食百味;(12)宁以利斧粉碎此身,终不以此破戒之心贪著乐触;(13) 愿诸众生悉得成佛。如若菩萨不发是愿,犯轻垢罪。
  三十七, 佛子,菩萨应行二期头陀之行,冬季坐禅,结夏安居,常用(1)牙刷,(2)肥皂,(3)毛巾,(4)三衣,(5)瓶,(6)钵,(7)坐具,(8)锡杖, (9)香炉,(10)火柴,(11)甲钳,(12)镊子,(13)绳床,(14)纱囊,(15)经,(16)律,(17)佛像,(18)菩萨形像。菩萨苦行及游方时,游行百里、千里之外,十八种物,常随其身。头陀行者,正月十五至三月十五,八月十五至十月十五,此二期中,十八种物,常随左右,如鸟二翼。值朔望日,新学菩萨,诵戒忏罪,于佛菩萨形像面前,诵十重四十八轻戒。一人习戒即一人诵。若二若三,乃至百千,亦一人诵。诵者高座,听者下坐。各披九、七、 五条袈裟。头陀行道、结夏安居,亦应如法,一切险处,悉不得入:王恶国乱,水火风难,土地起伏,草木深邃,虎狼出没,毒蛇潜藏,劫贼窥伺。若不如法,犯轻垢罪。
  三十八, 佛子,菩萨理应如法而坐。先受戒者即在前坐,后受戒者则在后坐,不问老少、比丘僧尼、国王王子、达官贵人、黄门奴婢,皆应如法,次第而坐。莫如外道或兵奴法,混杂而坐。坐无次第,犯轻垢罪。
  三十九, 佛子,菩萨应教众生建筑僧舍,山林田园竖立佛塔,冬夏安居坐禅处所,诸行道处,皆应建立。菩萨应为一切众生,宣读讲解大乘经律。国难贼难、患病之时;和尚、戒师、父母、兄弟入灭之日,每逢七日至七七日;一切斋会祈福求愿;远处谋生;大火所烧;大水所漂,船被黑风吹至远方,江河大海遭罗刹难;均应读诵、讲解本律。身受种种罪业果报,诸如三恶、七逆、八难,杻械枷锁系缚其身,多淫多嗔、多痴多病,皆应讲解菩萨戒律。新学菩萨,若不尔者,犯轻垢罪。
  如是九戒,应当学习,敬心奉持。梵坛品中当广明解。
  四十, 佛子,菩萨与他传授戒律,不得拣择授戒对象。十八梵天,六欲天子,一切鬼神,比丘僧尼,国王王子、大臣百官,善男信女,淫男淫女,无根二根,黄门奴婢,懂法师语,尽得受戒。受戒之人,身著袈裟、衣服、卧具,皆应依律染成坏色,避正红黄蓝黑紫色,混杂之色与道相应。比丘之衣应当异于各国俗服。授戒之时,师应问言:汝身无犯七逆罪耶?法师禁为犯逆之人当生授戒。何谓七逆?出佛身血、杀父、杀母、杀指导师、杀戒律师、杀弘法师,及杀圣人。若具七逆不能得戒,其余有情尽可得戒。有千百里来求戒者,懂法师语,如若法师以嗔恶心,不为传授菩萨戒律,犯轻垢罪。
  四十一, 佛子,菩萨若作教诫法师,教人起信、授戒之时,应教他请和尚、戒师。师应问他有无七逆,若犯七逆不与授戒。若犯十戒,应教忏悔,在佛菩萨形像面前,日夜六时,诵十重四十八轻戒,苦至礼拜三世千佛,若一七日,二、三七日,乃至一年,至见好相。若无好相,虽忏无益,是人现身不能得戒,只作来生受戒圣因。若犯轻戒一条、多条,对僧忏悔罪便得灭。教诫法师,应对本戒逐条详解。如若不解大乘经律,何重何轻是非之相,不解何为第一义谛、熏习种性、长养善性、觉性种性、不可坏性、中道种性、至正法性,其中多少,观行出入,十种禅支,一切行法,皆为不得法中义理。菩萨若为名闻利养,贪利弟子,不懂装懂,自欺欺人,无解授戒,犯轻垢罪。
  四十二, 佛子,菩萨不得贪图利养,与未受持菩萨戒者、外道恶人、持邪见人,宣讲佛戒。唯除国王,余不得说。因恶人辈不受佛戒,名为畜生,所生之处,不见三宝。持邪见人,若石无心,名为外道。若对外人,盲目宣说七佛大戒,犯轻垢罪。
  四十三, 佛子,菩萨依信出家修道,受佛正戒,若起邪心故毁圣戒,不得接受施主供养,不得行走国王地上,亦不得饮国王之水。五千大鬼常遮其前,鬼皆呼他破戒恶人。若入城郭宅院房舍,鬼则常扫其人足迹,人亦骂他佛法中贼,一切众生眼不欲见。犯戒之人无异畜生,形同木石。故毁圣戒,犯轻垢罪。
  四十四, 佛子,菩萨常应受持大乘经律,剥皮为纸,刺血为墨,汲髓为水,析骨为笔,书写佛戒。木皮谷纸,绢素竹帛,亦悉书写。常以七宝、诸种杂宝、无价香花严饰香囊,盛放经律。若不如法供养经卷,犯轻垢罪。
  四十五, 佛子,菩萨行至一切处所,皆劝众生发菩提心。若入城市村庄宅舍,遇见众人应当劝言:汝等大众,尽应受持三归十戒。若入山林、旷野、河流,见马牛羊,一切畜生,应高声言:汝等畜生,发菩提心!若不如是教化众生,犯轻垢罪。
  四十六, 佛子,菩萨常怀慈悲,四处教化。若入显贵、施主之家,或大众中,应当如法高坐上座,不得站立为彼说法。若说法时,法师高坐,香花供养。听者下坐,如孝父母、尊敬师长,犹如事火婆罗门法。出家人法,不向国王、父母礼拜,六亲不敬,鬼神不礼。持身说法,若不如法,比丘地立,白衣高坐,为官役使,如奴事主,犯轻垢罪。
  四十七, 佛子,菩萨满怀信心受佛教戒,应当接受众人供养。若有受戒国王、太子百官、四部弟子,自恃高贵,破佛戒律,明作禁令,阻四部众出家修道;不许建塔、雕绘形像、抄印经律;设官管辖,立簿记僧;目无戒律,广行非法,如是做者,犯轻垢罪。
  四十八, 佛子,菩萨起信出家修行,若仍贪图名闻利养,于王官前说佛戒时,捆缚僧尼、受戒菩萨,如待囚犯,似虐战俘。彼犹狮子身中之虫,自食狮肉非余外虫。如是佛子自破佛法,天魔外道皆莫能破。受佛戒者必须护戒,犹事父母,如念独子,不得故犯。菩萨若闻外道恶人,以恶言语诽谤佛戒,犹矛刺心、刀杖击身,宁入地狱经历百劫,不愿听闻谤戒一声,岂能忍心自加毁辱。若教他人破法因缘,必失恭敬三宝之心。若故做者,犯轻垢罪。
  如是九戒,应当学习,敬心奉持。


汝等佛子,十条重戒四十八轻,悉应受持。过去菩萨昔曾诵持,现今菩萨正在诵持,未来菩萨将要诵持。诸位佛子凝心谛听:十条重戒四十八轻,三世诸佛往昔曾诵, 现今正诵,未来当诵,我今亦然如是而诵。汝等一切虔诚信众,如若国王、王子、百官,比丘僧尼,善男信女,凡已接受菩萨戒者,尽应受持、读诵解说、书写佛性常住戒本,流通三世一切众生,使广传播代代不绝,得见千佛递相授手,世世不堕恶道八难,常生天上或人道中。我于今日在此树下,简略开示七佛戒法,汝等应当一心学戒,欢喜奉行。无相天王劝学章中当广明解。
  三千学士,时坐听者,闻佛自诵,心心顶戴,喜跃受持。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1 09: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三长斋月:正月、五月、九月,是北天王南赡部洲巡游之月。
  二)六斋戒日: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小月二十八、二十九。此六斋日,诸天鬼神巡视人间,考察善恶。初八、廿三,四天王使游行人间;十四、廿九,天王太子游行人间;十五、三十,天王亲自巡视人间。于此六日,持斋行善,福胜余时;如若作恶,罪报加倍,于此六日,止恶修斋,名敬好时。所谓斋者,过午不食。
  三)六时:有昼三时: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有夜三时:初夜分、中夜分、后夜分。昼夜六时,持菩萨戒,直至业障消除,六根清净,大开圆解,解第一义实相妙理,亦即真如佛性。
  四)七佛:1)毗婆尸佛;2)尸弃佛;3)毗舍浮佛;4)拘留孙佛;5)拘那含牟尼佛;6)迦叶佛;7)释迦牟尼佛。
  五)八福田者:1)佛、2)圣人、3)和尚、4)阿阇黎、5)僧、6)父、7)母、8)病人。八福田中,看病福田最为广大,因病乃为苦中之苦,故探病为福中之福。
  六)十发趣心:名初十心,即十住位:1)舍心,2)戒心,3)忍心,4)进心,5)定心,6)慧心,7)愿心,8)护心,9)喜心,10)顶心。
  七)十长养心:名中十心,即十行位:1)慈心,2)悲心,3)喜心,4)舍心,5)施心,6)好语心,7)益心,8)同心,9)定心,10)慧心。
  八)十金刚心:名后十心,即回向位:1)坚信心,2)正念心,3)回向心,4)通达心,5)正直心,6)不退心,7)大乘心,8)无相心,9)智慧心,10)不坏心。
  九) 十发趣心:空一切空,法入心内无不是空,此属空观。十长养心:心内流出一切诸法,无论念佛、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波罗蜜,都如幻化,此属假观。十金刚心:不出不入,又出又入,即不生不灭真如法界,坚如金刚,此属中观。菩萨教人先修空观,次修假观,后修中观。三谛理显,是为次第法用。
  十)菩萨十地:1)欢喜地,2)离垢地,3)发光地,4)焰慧地,5)难胜地,6)现前地,7)远行地,8)不动地,9)善慧地,10)法云地。
  十一)十种禅支:即为十种所观处所:1)青、2)黄、3)赤、4)白、5)地、6)水、7)火、8)风、9)空、10)识。
  世间禅定包括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初禅离生喜乐地,具有五支:觉、观、喜、乐、一心。二禅定生喜乐地,具有四支:内净、喜、 乐、一心。三禅离喜妙乐地,具有五支:舍、念、慧、乐、一心。四禅舍念清净地,具有四支:不苦不乐、舍、念、一心。四禅不离十支功德。
  十二)十二部经:1)契经,2)重诵,3)授记,4)讽诵,5)自说,6)因缘,7)譬喻,8)本事,9)本生,10)方广,11)稀有,12)论议。
  十三)五戒:1)不杀生,2)不偷盗,3)不邪淫,4)不妄语,5)不饮酒。
  十四)八戒:1)不杀生,2)不偷盗,3)不淫欲,4)不妄语,5)不饮酒,6)不涂香饰花,不观舞听歌,7)不睡高广华丽之床,8)过午不食。
  十五)十戒:1)不杀生,2)不偷盗,3)不淫欲,4)不妄语,5)不饮酒,6)不涂香饰花,7)不歌不舞亦不观听, 8)不卧高广大床,9)过午不食,10)不持金银财宝。
  十六)八难:1)地狱,2)饿鬼,3)畜生,4)郁单越(北俱卢洲无苦无佛法处),5)长寿天(色界、无色界天),6)盲聋喑哑,7)世智辩聪,8)佛前佛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1 09: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家出家菩萨戒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陀林中。给孤穷精舍。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五千人。弥勒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断正道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如是等而为上首。

尔时世尊。与于无量百千大众。恭敬围绕而演说法。

尔时郁伽长者。与五百眷属。出舍卫大城。诣只陀林给孤穷精舍。到已礼佛足。绕三匝已却坐一面。

尔时复有法施长者。名称长者。善与长者。耶奢达多长者。善财长者。爱行长者。给孤穷长者。龙德长者。实喜长者。是等各与五百长者。俱出舍卫大城。诣只陀林给孤穷精舍。到已礼佛足。绕三匝已却坐一面。

是等一切及与眷属。皆向大乘厚种善根。决定至于无上正道。尔时郁伽长者。知诸长者皆悉集已。承佛神力向佛合掌。白佛言。世尊。欲有所问愿垂听许。

说是语已。世尊告曰。长者。如来常听恣汝所问。随汝所疑我随汝问。而当演说悦可汝心。

时郁伽长者。闻是语已。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解向大乘。信于大乘。欲集大乘。欲乘大乘。知于大乘护诸众生。安慰抚喻一切众生。为欲安乐一切众生坚固庄严。我要当度于未度者脱未脱者。无安慰者当安慰之。未涅盘者当令涅盘。荷担一切作大桥船。闻无量佛智。欲修佛智。发大庄严。知生死中无量苦患。于无量阿僧祇劫心无忧恼。于无量劫流转生死而心无倦。世尊。是中若有住菩萨乘善男子善女人。或有出家修集法行。或有在家修集法行。善哉世尊。哀愍人天阿修罗。世尊。守护大乘不断三宝。为一切智久住世故。世尊。唯愿演说在家菩萨戒德行处。云何在家菩萨。住在家地如来所敕随顺修行而不损坏助菩提法。于现法中无缠覆业得增胜行。世尊。云何出家菩萨。舍所珍爱而行出家。当教是等。云何行法。云何修善。出家菩萨。云何可住。云何不住。

如是请已。尔时世尊。告郁伽长者。善哉善哉。长者。如汝所问是汝等所宜。长者谛听。善思念之。今为汝说在家出家菩萨所住学得胜行。

郁伽白言。如是世尊。受教而听。

佛言长者。在家菩萨。应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以此三宝功德。回向无上正真之道。

长者。云何在家菩萨归依于佛。我要得成于佛身三十二相以自庄严。持此善根集三十二丈夫相。为集此故勤行精进。长者。是名在家菩萨归依于佛。

长者。云何在家菩萨归依于法。长者。而是菩萨恭敬于法及说法者。为法欲法。乐法极乐。助法住法。持法护法。坚住于法。赞叹于法。住于法行。增法求法。以法为力。施法器仗。唯法为务。我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当以正法等施一切人天阿修罗。长者。是名在家菩萨归依于法。

长者。云何在家菩萨归依于僧。长者。若是菩萨。见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及与凡夫。若见声闻乘。皆悉敬顺速起承迎。好语善音右绕彼人。应当如是思念。我等得无上正真道时。为成声闻功德利故而演说法。虽生恭敬心不住中。长者。是名在家菩萨归依于僧。

长者。在家菩萨成就四法归依于佛。何等四。不舍菩提心。不废劝发菩提之心。不舍大悲。于余乘中终不生心。长者。是名在家菩萨成就四法归依于佛。

长者。在家菩萨成就四法归依于法。何等四。于法师人亲近依附。听闻法已。善思念之。如所闻法为人演说。以此说法功德回向无上正真之道。长者。是名在家菩萨成就四法归依于法。

长者。在家菩萨成就四法归依于僧。若有未定入声闻乘。劝令发于一切智心。若以财摄若以法摄。依于不退菩萨之僧。不依声闻僧求声闻德。心不住中。长者。是名在家菩萨成就四法归依于僧。

复次长者。在家菩萨见如来已修于念佛。是名归依佛。闻于法已修于念法。是名归依法。见于如来声闻僧已。而不忘失菩提之心。是名归依僧。

复次长者。若菩萨愿常与佛俱而行于施。是名归依佛。守护正法而行于施。是名归依法。以此布施回向无上道。是名归依僧。

复次长者。在家菩萨作善丈夫业。不作不善丈夫之业。长者。云何名为善丈夫业。非是不善丈夫之业。长者。是在家菩萨。如法集聚钱财封邑非不如法。平直正求非粗恶求不逼切他。如法得封起无常想。不生悭想喜舍无吝。给事父母妻子奴婢诸作使者。以如法财而给施之。所谓亲友眷属知识然后施法。
复次长者。在家菩萨荷负重担发大精进。所谓一切诸众生等五阴重担。舍于声闻缘觉之担。教化众生而无疲倦。自舍己乐为众生故。利衰毁誉称讥苦乐。而不倾动超过世法。财富无量而无憍逸。失利名称无有忧戚。善观业行守护正行。见毁禁者而不生嗔。诸有所趣善住所觉。除去轻躁满足智慧。助成他务舍己所作。无所希望有所为作。而不中舍知恩念恩。善为所作施贫封禄。有势力者折大憍慢。于无势力而慰喻之。除他忧箭忍下劣者。除舍憍慢及增上慢。恭敬尊重亲近多闻。咨问明慧。所见正直。所行无为。无有幻惑。于诸众生无有作爱。修善无足多闻无厌。所作坚固与贤圣同。于非圣者生大悲心。亲友坚固怨亲同等。等心众生。于一切法无有吝惜。如闻开示思所闻义。于诸欲乐生无常想。不贪爱身观命如露。观于财物如幻云想。于男女所如闭狱想。于眷属所生于苦想。于在田宅生死尸想。于所求财毁善根想。于其家中生系闭想。于亲族所生狱卒想。于夜于昼生无异想。于不坚身生坚施想。于不坚命生坚命想。于不坚财生坚施想。彼云何名于不坚身生坚施想。他有所作悉皆为之作务使命。名不坚身生坚施想。不失本善增现善根。是不坚命生坚施想。降伏悭吝而行布施。是不坚财生坚施想。长者。是名在家菩萨。如是修集善丈夫行。于诸如来无一切过。名相应语。名为法语。无有异想向无上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1 09: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次长者。在家菩萨应受善戒。所谓五戒。彼乐不杀。放舍刀杖。羞愧坚誓。不杀一切诸众生等。不恼一切。等心众生常行慈心。彼应不盗。自财知足。于他财物不生希望。除舍于贪不起愚痴。于他封禄不生贪着。乃至草叶不与不取。离彼邪淫自足妻色。不希他妻。不以染心视他女色。其心厌患一向苦恼心常背舍。若于自妻生欲觉想。应生不净惊怖之想。是结使力。是故为欲非我所为。常生无常想。苦无我想。不净之想。彼人应作如是思念。我当乃至不生欲念。况二和合体相摩触。应离妄语谛语实语。如说如作不诳于他。善心成就先思而行。随所见闻如实而说。守护于法。宁舍身命终不妄语。彼应离酒不醉不乱。不妄所说。不自轻躁。亦不嘲哗。不相牵掣。应住正念然后知之。若心欲舍一切财贿。须食与食。须饮施饮。若施他时应生是念。念是檀波罗蜜时。随彼所欲我当给施。又我当使求者满足。若施彼酒当摄是人。得于正念令无狂惑。何以故。悉满他欲。是檀波罗蜜。长者。是故菩萨以酒施人于佛无过。长者。若在家菩萨。以此受持五戒功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护五戒。又复应当离于两舌。若有诤讼应当和合。离于恶言出爱软语。先语问讯不毁辱他。利益他语。法语。时语。实语。舍语。调伏语。不戏笑语。如说如作不生贪痴。常安一切心不毁坏。常修忍力以自庄严。常应正见离诸邪见。不礼余天今当供佛。

复次长者。在家菩萨。若在村落。城邑郡县。人众中住。随所住处为众说法。不信众生劝导令信。不孝众生。不识父母。沙门婆罗门。不识长幼。不顺教诲。无所畏避。劝令孝顺。若少闻者劝令多闻。悭者劝施。毁禁劝戒。嗔者劝忍。懈怠劝进。乱念劝定。无慧劝慧。贫者给财。病者施药。无护作护。无归作归。无依作依。彼人应随如是诸处念行是法。不令一人堕于恶道。长者。如是菩萨一一劝导。乃至第七。欲令众生住于德行。随如是处不能令住。而是菩萨于此众生应生大悲。坚发一切智慧庄严。作如是言。我若不调是恶众生。我终不成无上正真道。何以故。我为是故发誓庄严。不为以调无谄无伪。具戒德行发大庄严。我当勤发如是精进。令所作不空。众生见我即得信敬。长者。若菩萨在如是城邑村落中住。不教众生令堕恶道。而是菩萨诸佛所诃。长者。是故菩萨应当如是庄严大庄严。我今应当修行是行。住诸城邑村落郡县。不令一人堕于恶道。长者。犹如城邑有善明医。令一众生病毒而死多众诃责。如是长者。若是菩萨随所住处。不教众生令堕恶道。而是菩萨则为诸佛之所诃责。

复次长者。在家菩萨善修学行。所谓家者名杀善根。名不舍过害助善业。是故名家。云何名在。一切结使在中住故。故名为在。又复住于不善觉故。住不调伏。住无惭愧愚小凡夫。住不善行诸恶过咎。是故名家。又复在家。一切苦恼悉在中现。害先善根故名在家。又复家者。在是中住无恶不造。在是中住。则于父母沙门婆罗门不好敬顺。是名为家。又复家者。长爱枝条忧悲苦恼悉在中生。招集杀缚。呵打嗔骂。恶言出生。是故名家。未作善根掉动不造。已作善根悉令散灭。智者所呵。谓诸佛声闻若住是中堕于恶道。若住是中堕贪嗔痴。是故名家。若住是中。妨废戒聚。定聚。慧聚。解脱聚。解脱知见聚。是故名家。若住是中。父母妻息。姊妹亲友。眷属知识。贪爱所摄。常思念财贪欲无满。如海吞流终不满足。若在家住如火焚薪。思处无定如风不住。在家消身犹如服毒。一切众苦皆悉来归。是故应舍如离怨家。若住在家圣法作障。多起诤缘常相违逆。住在家中善恶缘杂多诸事务。在家无常不得久住。是不停法。在家极苦求守护故。多诸忧虑谓怨亲所。在家无我到计我所。在家诳惑无有实事现似如实。在家离别多人传处。在家如幻多容集聚无实众生。在家如梦。兴衰代故。在家如露。速破落故。家如蜜滴。须臾味故。家如刺网。贪着色声香味触故。家如针口虫。不善觉食故。
家如毒蛇。互相侵故。家多希望。心踯躅故。在家多怖。王贼水火所劫夺故。家多论议。多过患故。如是长者。在家菩萨名善知家。

复次长者。在家菩萨住在家中。善调伏施分别柔软。应作是观。若施彼已则是我有。余家中者非是我有。已施者坚余者不坚。已施后乐余者现乐。已施不护余者守护。若已施者非爱所缚余者增爱。若已施者非我所心余者我有。已施无怖余者怖畏。若已施者是道基柱余是魔柱。已施无尽余者有尽。已施者乐余守护苦。已施离结余者增结。已施大封余者非封。若已施者是丈夫业。其余在者非丈夫业。若已施者诸佛所赞。其余在者凡夫所赞。如是长者。在家菩萨应坚住施。

复次长者。在家菩萨若见乞者应起三想。何等为三。善知识想。他世富想。菩提基想。复有三想。顺如来教想。欲果报想。降伏魔想。复有三想。于求者所起亲眷属想。于四摄法起摄取想。于无边生起出离想。应当如是生是三想。复有三想。何等为三。除贪欲想。除嗔恚想。除愚痴想。生是三想。何以故。长者。是人贪欲嗔恚愚痴俱得微薄。长者。云何三事俱得微薄。若施财时心无贪着。是名贪薄。于乞者所生于慈心。是名嗔薄。若布施已回向无上正真之道。是名痴薄。长者。是名施者贪嗔痴薄。

复次长者。在家菩萨见乞者已。修趣满足六波罗蜜想。何等为六。若是菩萨随所有物无不施心。是名修趣满檀波罗蜜。依菩提心施。是名修趣满尸波罗蜜。于求者所不生嗔诃。是名修趣满忍波罗蜜。若布施时不生自己乏少之想。是名修趣满进波罗蜜。若布施已心不忧悔倍生欢喜。是名修趣满禅波罗蜜。若布施已。不得诸法不望果报。是明慧者不住诸法。随无所住向无上道。是名修趣满般若波罗蜜。是名菩萨见乞求者修趣满于六波罗蜜。

复次长者。在家菩萨于世八法应生放舍。彼人于家财贿妻子不生忧喜。假使忘失不生忧愁。应如是观。有为如幻是妄想相。父母妻子。奴婢使人。亲友眷属。悉非我有。我不为是造不善业。此非我宜。是现伴侣非他世侣。是乐伴侣非苦伴侣。我非护彼我之所护。施调人慧进不放逸。助菩提法诸善根等此是我有。随我所至彼亦随去。何以故。父母妻子。男女亲属。知识作使。不能救我。非我归依。非我舍宅。非我洲渚。非我荫覆。非我我所。是阴界入非我我所。况父母妻子当是我所。父母妻子是业所为。我善恶业亦随受报。彼亦随业受善恶报。长者。而是菩萨去来坐起常观是事。不为父母妻子眷属奴婢作使。造身口意恶不善业犹如毛分。是故长者。在家菩萨于已妻所应起三想。何等三。无常想。变易想。坏败想。长者。是名在家菩萨于己妻所生于三想。在家菩萨于己妻所复生三想。何等三。是娱乐伴非他世伴。是饮食伴非业报伴。是乐时伴非苦时伴。长者。是名在家菩萨于己妻所生于三想。

复生三想。何等三。不好想。臭秽想。可恶想。是名三。

复生三想。何等三。怨家想。魁脍想。诈亲想。是名三。

复生三想。何等三。罗刹想。毗舍遮想。鬼魅想。是名三。

复生三想。何等三。非我所想。非摄受想。乞求想。是名三。

复生三想。何等三。持身恶行想。持口恶行想。持意恶行想。是名三。

复生三想。何等三。欲觉想。嗔觉想。害觉想。是名三。

复生三想。何等三。黑闇想。污戒想。系缚想。是名三。

复生三想。何等三。障戒想。障定想。障慧想。是名三。

复生三想。何等三。谄曲想。罥网想。猫伺想。是名三。

复生三想。何等三。灾患想。热恼想。病乱想。是名三。

复生三想。何等三。妖媚想。作衰想。霜雹想。是名三。

复生三想。何等三。病想。老想。死想。是名三。

复生三想。魔想。魔女想。可畏想。是名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1 09: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复生三想。忧想。哭想。苦恼想。

复生三想。大雌狼想。摩竭鱼想。大雌猫想。

复生三想。黑蛇想。尸守鱼想。夺精气想。

复生三想。无救想。无归想。无护想。

复生三想。母想。姊想。妹想。

复生三想。贼想。杀想。狱卒想。

复生三想。瀑水想。波浪想。洄澓想。

复生三想。淤泥想。溺泥想。混浊想。

复生三想。盲想。杻想。械想。

复生三想。火坑想。刀坑想。草炬想。

复生三想。无利想。刺想。毒想。

复生三想。系狱想。讁罚想。刀剑想。

复生三想。斗诤想。言讼想。闭系想。

复生三想。怨憎会想。爱别离想。病想。略说乃至一切斗诤想。一切滓浊想。一切不善根想。

长者。在家菩萨于己妻所。应生如是相貌观念。

复次长者。在家菩萨于自子所不应极爱。长者。若于子所生于极爱。非他人所则为自毁。应以三法而自呵责。何等三。菩提道是平等之心非不平等心。菩提道是正行所得非是邪行。菩提道是无异行得非杂行得。复应呵己心。于自子所。生怨家想。恶知识想。非善知识想。违逆佛智平等之慈害我善根。彼应随处自调于心。如爱其子一切亦然。如爱自身一切亦然。应修是观。我异处来。子异处来。何以故。一切众生曾为我子。我亦是彼诸众生子。终不生念。我子彼非。何以故。去至六趣而复为怨。或复为子。我其当作等亲非亲。我以何故。于其所亲倍生爱与。于非亲所一切不与。我若生于爱不爱心。不于非亲所一切不与。我若生于爱不爱心不能趣法。何以故。不等之行至不等处。行平等行至于等处。我不应行是不等行。我学等心一切众生疾至一切智。长者。在家菩萨于诸财物。不生我所想摄护想。不系于彼。不想不爱。不生结使。

复次长者。在家菩萨若有乞者来至其所。有所求索随所施财应至心念。我所施财及不施财。俱当散灭不满所愿。必当归死。我不舍财。财当舍我。我今当舍令作坚财然后乃死。舍此财已死时无恨欢喜无悔。若不能施应以四事白于乞者。今我力劣善根未熟。于大乘中我是初行。其心未堪自在行施。我是着相住我我所。善大丈夫今向汝悔勿生嫌恨。我当如是勤行精进。满足一切众生所愿。长者。在家菩萨应当如是白于乞者。

复次长者。在家菩萨闻过去佛语。若不值佛及与圣僧。彼应敬礼十方诸佛。诸佛本行乃至成佛悉生随喜。如是昼夜各三时。净身口意业。净于慈善。具足惭愧清净之服。所集善根以菩提心而生随喜。柔软善作恭敬断慢。修行三分诵三分法。专心悔过诸不善业更不造新一切福业悉生随喜。集满相好劝请诸佛转于法轮。于说悉受持一切法。愿佛久寿增长善根。令我国土亦复如是。

复次长者。在家菩萨受持八戒修沙门行。应当亲近净戒德行沙门婆罗门。依止给使不见其过。若见沙门越于戒行不应不敬。又佛如来是应供正遍觉。戒行所勋。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所勋。袈裟无有滓浊。一切结染皆悉舍离。仙圣之幢倍生恭敬。于彼比丘生大悲心。彼不应为如此恶行。诸佛世尊名寂调伏一切悉知。圣幢相服不寂不调。不伏不知。作此非法。如世尊说不轻未学。非是彼过是结使咎。以结使故现造是恶。此佛法中有于出法。是人能出则有是处。若解是结修行正观得至初果。定趣无上正真之道。何以故。智能害结。世尊又说。人则不应妄轻。量人则为自伤。如来所知非我所知。是故不应嗔嫌害彼。

复次长者。在家菩萨若入僧坊在门而住。五体敬礼然后乃入。当如是观。此处即是空行之处。无相行处。无作行处。慈悲喜舍四梵行处。是正行正住所安之处。我当何时舍于家垢。我当何时住如是行。应生如是欲出家心无有在家。修集无上正觉之道。皆悉出家趣空闲林。修集得成无上正道。在家多尘污。出家妙好。在家具缚。出家无碍。在家多垢。出家舍离。在家恶摄。出家善摄。在家没于爱欲淤泥。出家远离爱欲淤泥。在家凡俱。出家智俱。在家邪命。出家净命。在家多垢。出家无垢。在家衰减。出家无减。在家处忧。出家欢喜。在家则是众恶梯蹬。出家离蹬。在家系缚。出家解脱。在家畏惧。出家无畏。在家谪罚。出家无罚。在家多患。出家无患。在家烦热。出家无热。在家多求苦。出家无求乐。在家掉动。出家无动。在家贫苦。出家无苦。在家怯弱。出家无怯。在家下贱。出家尊贵。在家炽然。出家寂静。在家利他。出家自利。在家之人无润精气。出家之人有大滋润。在家结乐。出家灭乐。在家增刺。出家无刺。在家成小法。出家成大法。在家不调。出家调伏。在家离戒。出家护戒。在家增长。泪乳血海。出家干竭。泪乳血海。在家之人诸佛声闻缘觉所呵。出家之人诸佛声闻缘觉所赞。在家无足。出家知足。在家魔喜。出家魔忧。在家不降伏。出家降伏。在家奴仆。出家为主。在家生死际。出家涅盘际。在家堕落。出家拔堕。在家闇冥。出家明昭。在家之人根不自在。出家之人诸根自在。在家狂逸。出家不逸。在家不相应。出家相应。在家下观。出家上观。在家多营。出家少营。在家少力。出家大力。在家谄曲。出家正直。在家多忧。出家无忧。在家箭俱。出家除箭。在家病患。出家无病。在家老法。出家壮法。在家放逸命。出家修慧命。在家诳诈。出家无诈。在家多作。出家无作。在家毒器。出家甘露器。在家灾患。出家无灾害。在家不舍。出家放舍。在家之人取于毒果。出家之人取无毒果。在家之人不爱相应。出家不与不爱相应。在家痴重。出家智轻。在家失方便。出家净方便。在家失正意。出家净正意。在家失至意。出家净至意。在家之人不能作救。出家作救。在家造穷劣。出家不造穷。在家非舍。
出家作舍。在家非归。出家作归。在家多怒。出家多慈。在家负担。出家舍担。在家不尽一切诤讼。出家尽诤。在家有过。出家无过。在家匆务。出家闲务。在家热恼。出家离热。在家多仇。出家无仇。在家贮聚。出家无聚。在家财坚。出家德坚。在家忧俱。出家寂忧。在家损耗。出家增益。在家易得。出家之人亿劫难得。在家易作。出家难作。在家顺流。出家逆流。在家处流。出家船筏。在家结河。出家越度。在家此岸。出家彼岸。在家缠缚。出家离缠。在家嫌恨。出家寂恨。在家王法。出家佛法。在家爱染污。出家离染。在家生苦。出家生乐。在家浅近。出家深远。在家易伴。出家难伴。在家妻伴。出家心伴。在家匆务。出家离务。在家逼他苦。出家乐他。在家财施。出家法施。在家持魔幢。出家持佛幢。在家巢窟。出家离巢。在家非道。出家离非道。在家稠林。出家离林。

如是长者。在家菩萨渐次思念。我恒河沙等设于大祀。为诸众生一日悉施。善调法中生出家心。是则坚实施已毕足。我今应当坚修戒闻彼入僧坊礼如来塔生于三想。我亦当得如是供养。我亦当得愍一切众生留于舍利。我如是学。如是行。如是精进。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设作一切佛诸事已。如佛如来入于涅盘。是入僧坊观于一切诸比丘德。谁是多闻。谁是说法。谁是持律。谁持阿含。何等比丘持菩萨藏。谁阿练儿。何等比丘少欲乞食。着粪扫衣独处离欲。谁是修行。谁是坐禅。谁是营事。谁是寺主。悉观彼行随谁人欲不生讥呵。若在寺庙及往聚落。有所言说善护口业。若有比丘乏于衣钵病药所须。随应给与不令起嗔。何以故。诸天及人有妒嫉结应倍护彼。凡夫人心非阿罗汉。凡夫起过非阿罗汉。彼近多闻为修闻故。亲说法者修行决定。近持律者调伏结使不堕犯中。亲近持于菩萨藏人。于学修行六波罗蜜及修方便。近阿练儿修学独处。亲近修行修学端坐。若有比丘未定位者。须衣施衣。须钵施钵。劝彼比丘发无上心。何以故。此非胜处财法摄彼。如是长者。在家菩萨如是善知沙门之行。若有沙门斗讼诤竞而和合之。舍于身命守护正法。长者。在家菩萨见病比丘舍自肉血令彼病愈。长者。在家菩萨未开施心。不先请他施已心悔。一切善本以菩提心而为上首。长者。在家菩萨住在家地如佛教行。不忘不失助菩提法。现法无染得增胜法。

尔时郁伽长者。及诸长者。一切同声欢喜赞叹。希有世尊。善说在家过患。而犹未知出家戒行出家功德。世尊。我等亦观在家多过出家德大。唯愿世尊。哀愍我等愿得出家。

说是语已。佛告长者。出家甚难一向净行。

时诸长者白言。世尊。实如圣教。唯愿世尊。听我出家当如教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1 09: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复生三想。忧想。哭想。苦恼想。

复生三想。大雌狼想。摩竭鱼想。大雌猫想。

复生三想。黑蛇想。尸守鱼想。夺精气想。

复生三想。无救想。无归想。无护想。

复生三想。母想。姊想。妹想。

复生三想。贼想。杀想。狱卒想。

复生三想。瀑水想。波浪想。洄澓想。

复生三想。淤泥想。溺泥想。混浊想。

复生三想。盲想。杻想。械想。

复生三想。火坑想。刀坑想。草炬想。

复生三想。无利想。刺想。毒想。

复生三想。系狱想。讁罚想。刀剑想。

复生三想。斗诤想。言讼想。闭系想。

复生三想。怨憎会想。爱别离想。病想。略说乃至一切斗诤想。一切滓浊想。一切不善根想。

长者。在家菩萨于己妻所。应生如是相貌观念。

复次长者。在家菩萨于自子所不应极爱。长者。若于子所生于极爱。非他人所则为自毁。应以三法而自呵责。何等三。菩提道是平等之心非不平等心。菩提道是正行所得非是邪行。菩提道是无异行得非杂行得。复应呵己心。于自子所。生怨家想。恶知识想。非善知识想。违逆佛智平等之慈害我善根。彼应随处自调于心。如爱其子一切亦然。如爱自身一切亦然。应修是观。我异处来。子异处来。何以故。一切众生曾为我子。我亦是彼诸众生子。终不生念。我子彼非。何以故。去至六趣而复为怨。或复为子。我其当作等亲非亲。我以何故。于其所亲倍生爱与。于非亲所一切不与。我若生于爱不爱心。不于非亲所一切不与。我若生于爱不爱心不能趣法。何以故。不等之行至不等处。行平等行至于等处。我不应行是不等行。我学等心一切众生疾至一切智。长者。在家菩萨于诸财物。不生我所想摄护想。不系于彼。不想不爱。不生结使。

复次长者。在家菩萨若有乞者来至其所。有所求索随所施财应至心念。我所施财及不施财。俱当散灭不满所愿。必当归死。我不舍财。财当舍我。我今当舍令作坚财然后乃死。舍此财已死时无恨欢喜无悔。若不能施应以四事白于乞者。今我力劣善根未熟。于大乘中我是初行。其心未堪自在行施。我是着相住我我所。善大丈夫今向汝悔勿生嫌恨。我当如是勤行精进。满足一切众生所愿。长者。在家菩萨应当如是白于乞者。

复次长者。在家菩萨闻过去佛语。若不值佛及与圣僧。彼应敬礼十方诸佛。诸佛本行乃至成佛悉生随喜。如是昼夜各三时。净身口意业。净于慈善。具足惭愧清净之服。所集善根以菩提心而生随喜。柔软善作恭敬断慢。修行三分诵三分法。专心悔过诸不善业更不造新一切福业悉生随喜。集满相好劝请诸佛转于法轮。于说悉受持一切法。愿佛久寿增长善根。令我国土亦复如是。

复次长者。在家菩萨受持八戒修沙门行。应当亲近净戒德行沙门婆罗门。依止给使不见其过。若见沙门越于戒行不应不敬。又佛如来是应供正遍觉。戒行所勋。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所勋。袈裟无有滓浊。一切结染皆悉舍离。仙圣之幢倍生恭敬。于彼比丘生大悲心。彼不应为如此恶行。诸佛世尊名寂调伏一切悉知。圣幢相服不寂不调。不伏不知。作此非法。如世尊说不轻未学。非是彼过是结使咎。以结使故现造是恶。此佛法中有于出法。是人能出则有是处。若解是结修行正观得至初果。定趣无上正真之道。何以故。智能害结。世尊又说。人则不应妄轻。量人则为自伤。如来所知非我所知。是故不应嗔嫌害彼。

复次长者。在家菩萨若入僧坊在门而住。五体敬礼然后乃入。当如是观。此处即是空行之处。无相行处。无作行处。慈悲喜舍四梵行处。是正行正住所安之处。我当何时舍于家垢。我当何时住如是行。应生如是欲出家心无有在家。修集无上正觉之道。皆悉出家趣空闲林。修集得成无上正道。在家多尘污。出家妙好。在家具缚。出家无碍。在家多垢。出家舍离。在家恶摄。出家善摄。在家没于爱欲淤泥。出家远离爱欲淤泥。在家凡俱。出家智俱。在家邪命。出家净命。在家多垢。出家无垢。在家衰减。出家无减。在家处忧。出家欢喜。在家则是众恶梯蹬。出家离蹬。在家系缚。出家解脱。在家畏惧。出家无畏。在家谪罚。出家无罚。在家多患。出家无患。在家烦热。出家无热。在家多求苦。出家无求乐。在家掉动。出家无动。在家贫苦。出家无苦。在家怯弱。出家无怯。在家下贱。出家尊贵。在家炽然。出家寂静。在家利他。出家自利。在家之人无润精气。出家之人有大滋润。在家结乐。出家灭乐。在家增刺。出家无刺。在家成小法。出家成大法。在家不调。出家调伏。在家离戒。出家护戒。在家增长。泪乳血海。出家干竭。泪乳血海。在家之人诸佛声闻缘觉所呵。出家之人诸佛声闻缘觉所赞。在家无足。出家知足。在家魔喜。出家魔忧。在家不降伏。出家降伏。在家奴仆。出家为主。在家生死际。出家涅盘际。在家堕落。出家拔堕。在家闇冥。出家明昭。在家之人根不自在。出家之人诸根自在。在家狂逸。出家不逸。在家不相应。出家相应。在家下观。出家上观。在家多营。出家少营。在家少力。出家大力。在家谄曲。出家正直。在家多忧。出家无忧。在家箭俱。出家除箭。在家病患。出家无病。在家老法。出家壮法。在家放逸命。出家修慧命。在家诳诈。出家无诈。在家多作。出家无作。在家毒器。出家甘露器。在家灾患。出家无灾害。在家不舍。出家放舍。在家之人取于毒果。出家之人取无毒果。在家之人不爱相应。出家不与不爱相应。在家痴重。出家智轻。在家失方便。出家净方便。在家失正意。出家净正意。在家失至意。出家净至意。在家之人不能作救。出家作救。在家造穷劣。出家不造穷。在家非舍。
出家作舍。在家非归。出家作归。在家多怒。出家多慈。在家负担。出家舍担。在家不尽一切诤讼。出家尽诤。在家有过。出家无过。在家匆务。出家闲务。在家热恼。出家离热。在家多仇。出家无仇。在家贮聚。出家无聚。在家财坚。出家德坚。在家忧俱。出家寂忧。在家损耗。出家增益。在家易得。出家之人亿劫难得。在家易作。出家难作。在家顺流。出家逆流。在家处流。出家船筏。在家结河。出家越度。在家此岸。出家彼岸。在家缠缚。出家离缠。在家嫌恨。出家寂恨。在家王法。出家佛法。在家爱染污。出家离染。在家生苦。出家生乐。在家浅近。出家深远。在家易伴。出家难伴。在家妻伴。出家心伴。在家匆务。出家离务。在家逼他苦。出家乐他。在家财施。出家法施。在家持魔幢。出家持佛幢。在家巢窟。出家离巢。在家非道。出家离非道。在家稠林。出家离林。

如是长者。在家菩萨渐次思念。我恒河沙等设于大祀。为诸众生一日悉施。善调法中生出家心。是则坚实施已毕足。我今应当坚修戒闻彼入僧坊礼如来塔生于三想。我亦当得如是供养。我亦当得愍一切众生留于舍利。我如是学。如是行。如是精进。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设作一切佛诸事已。如佛如来入于涅盘。是入僧坊观于一切诸比丘德。谁是多闻。谁是说法。谁是持律。谁持阿含。何等比丘持菩萨藏。谁阿练儿。何等比丘少欲乞食。着粪扫衣独处离欲。谁是修行。谁是坐禅。谁是营事。谁是寺主。悉观彼行随谁人欲不生讥呵。若在寺庙及往聚落。有所言说善护口业。若有比丘乏于衣钵病药所须。随应给与不令起嗔。何以故。诸天及人有妒嫉结应倍护彼。凡夫人心非阿罗汉。凡夫起过非阿罗汉。彼近多闻为修闻故。亲说法者修行决定。近持律者调伏结使不堕犯中。亲近持于菩萨藏人。于学修行六波罗蜜及修方便。近阿练儿修学独处。亲近修行修学端坐。若有比丘未定位者。须衣施衣。须钵施钵。劝彼比丘发无上心。何以故。此非胜处财法摄彼。如是长者。在家菩萨如是善知沙门之行。若有沙门斗讼诤竞而和合之。舍于身命守护正法。长者。在家菩萨见病比丘舍自肉血令彼病愈。长者。在家菩萨未开施心。不先请他施已心悔。一切善本以菩提心而为上首。长者。在家菩萨住在家地如佛教行。不忘不失助菩提法。现法无染得增胜法。

尔时郁伽长者。及诸长者。一切同声欢喜赞叹。希有世尊。善说在家过患。而犹未知出家戒行出家功德。世尊。我等亦观在家多过出家德大。唯愿世尊。哀愍我等愿得出家。

说是语已。佛告长者。出家甚难一向净行。

时诸长者白言。世尊。实如圣教。唯愿世尊。听我出家当如教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1 09: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尔时世尊。即听出家。告弥勒菩萨。一切净菩萨。汝善丈夫令是等出家。时弥勒等。令九千长者悉皆出家。是长者等受出家戒。是时复有千长者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郁伽长者。白言。世尊。已说在家过患功德。善哉世尊。愿说出家菩萨戒闻功德之行。云何菩萨善妙法中调伏出家。礼拜起住去来进止。

佛告长者。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出家菩萨应如是学如是住行。

唯然。世尊。受教而听。

佛言长者。出家菩萨应如是学。我以何缘舍业出家。为修慧故勤加精进如救头然。应作是念。我今应住于四圣种乐行头陀。长者。云何出家菩萨修四圣种。是出家菩萨随所有衣应生知足。叹美知足不为衣故而行妄语。若不得衣不想不念不生忧恼。设令得衣心不生着。虽服着衣而无系着不贪不住。知其过咎知于出离随是知足。不自称誉不毁他人。

长者。出家之人随所乞食随所敷具。亦当知足而生叹美。不为敷具而起妄语。不得不念不生忧恼。得不染着无染心畜不吝不系。知其过咎知出离行随是知足。终不自称毁于他人。乐断乐离乐于修习。于此乐断乐离乐修不自称誉。长者。是名出家菩萨住四圣种。

复次长者。出家菩萨以十功德持着身衣。何等十。为惭耻故。为覆形故。为蚊虻故。为风暴故。不为软触不为好故。为于沙门表戒相故。此染色衣。令诸人天阿修罗等生塔想故而受持之。解脱而染非欲染衣。寂静所宜非结所宜。着此染衣。不起诸恶修诸善业。不为好故着染服衣。知圣道已我如是作。于一念顷不持染结。长者。是名出家菩萨十事功德持着身衣。
复次长者。出家菩萨见十事故。尽其形寿不舍乞食。何等十。我今自活不由他活。若有众生施我食者。要令安住于三归处然后受食。若不施食于是众生生大悲心。为彼众生勤行精进。令是众生所作办已后食其食。又我不违佛所教敕。为殖满足根本因故。依降伏慢积集无见顶因缘故。不为女人丈夫男女。共和合故平等乞食。于诸众生生平等心。集一切智庄严具故。长者。出家菩萨见此十利。尽寿不舍于乞食法。若有至心敬信来请。尔时应去。若有请者不至心请。观有自利利彼因缘即便应去。

复次长者。出家菩萨见十利故。终不舍于阿练儿处。何等十。自在除去故。无我持故。舍卧具爱故。寂无爱故。处无可利故。阿练儿处舍身命故。舍众闹故。如来法中所作作故。寂定适意故。专念无留难故。长者。是名出家菩萨见十德利尽寿不舍阿练儿处。长者。若阿练儿欲听法故。有和上阿阇梨因缘事故。为问病故至村聚中。当作是念。今夜还去。若为读诵在房舍住。应作是念。我今故在阿练若处。住阿练儿处与法相应。于一切物无有诤想。于一切法无障碍想集法无厌。长者。出家菩萨在阿练儿处。作如是观。我以何缘住阿练儿处。非但空处名为沙门。是中多有不调不寂。不坚不相应。亦住是中。所谓獐鹿猕猴。鸟兽师子虎狼。贼旃陀罗。是等无有沙门功德。是故我应具阿练儿行沙门义利。谓系念不乱。得陀罗尼。修大慈大悲。五通自在。满六波罗蜜。不舍一切智心。修行方便。常以法施摄取众生教化众生。不舍摄法。修行六念。勤进修闻。系念修集正相应行。不证果智。守护正法信于业报。是名正见。断于一切妄想分别。是正思惟随所解法而为演说。是名正语。除尽业满。是名正业。断除结习。是名正命。勤趣于定。是名正进。不忘诸法。是名正念。得一切智知。是名正定。解空不惊。无相不怖。无愿不怯。心不执有。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法不依人。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长者。是名出家菩萨住沙门法。

复次长者。出家菩萨不应亲近多人众中。我应舍彼我之善根。终不舍于一切众生故修于善根。长者。出家菩萨有四亲近。如来所许。何等为四。长者。出家菩萨亲近听法。是佛所许。亲近成熟一切众生。是佛所许。供养如来。是佛所许。亲近不舍一切智心。是佛所许。长者。是名出家菩萨四种亲近如来所许。长者。亲近是四勿亲近余。

复次长者。出家菩萨住阿练儿处。应如是念。我以何故来在此处。我来至此为怖何事。畏谁故来。畏众闹故。畏亲近故。畏贪嗔痴故。畏狂慢故。畏恼热故。畏悭贪故。畏于色声香味触故。畏于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故。无常常畏。无我我畏。苦中乐畏。不净净畏。心意识畏。现在捶打畏。我见畏。我我所畏。恶知识畏。利养畏。非时语畏。不见言见畏。不闻言闻畏。一念言念畏。不识言识畏。沙门垢畏。欲界色界无色界畏。一切诸道生死处畏。地狱畏。畜生畏。饿鬼畏。我今怖惧如是等畏。来至于此阿练儿处。不住在家愦闹众中。若不修行不修念处则不相应。脱是畏故来至此处。过去无量菩萨摩诃萨。一切皆住阿练儿处。解脱诸畏得于无畏。得无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未来菩萨亦复如是。住阿练儿处脱一切畏。得于无畏无上正道。现在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住阿练儿处修行无畏。得于无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脱一切畏。是故我今欲得无畏脱一切畏。住阿练儿处。

复次长者。出家菩萨住阿练儿处。无怖无畏应如是学。若有畏者皆由着我。皆由执我。我为初首。皆由爱我。起我见我想我持我妄想。于我守护于我。若住阿练儿处不舍执我。是为失利。长者。若住阿练儿处。无有我想。是住阿练儿处。无有见着。是住阿练儿处。不住我我所。是住阿练儿处。长者当知。无涅盘想。是住阿练儿处。况烦恼想。长者。谓阿练儿处者。不依着于一切诸法。不住诸法。于诸法无碍。不依色声香味触住。住一切法平等无垢。住善调心。弃一切畏住于无畏。住脱一切结流大河。住于圣种。住于少欲。住于知足易满易养。住充满智。住如闻修行。住于解脱。观空无相无作门故。住解脱知见。断系缚故。住于边际。顺因缘故。住所住已办。究竟净故。长者。犹如空处药木丛林不怖不畏。如是长者。出家菩萨住阿练儿处。应自生心犹如草木墙壁等想。犹如幻想。是中谁畏谁怖。是以应以无畏观身。此身非我非我所。无众生。无寿命。无人。无丈夫。无少年。所言畏者。空名无实。我今不应以无实生畏。如彼空处药木丛林无主无护。应如是知一切法已。如是善住阿练儿处。何以故。断忧诤故名阿练儿。无生无护名阿练儿。

复次长者。出家菩萨住阿练儿处。应如是学。渐顺戒聚。次修定聚。住阿练儿处。集于慧聚。住阿练儿处。习解脱聚。住阿练儿处。生解脱知见聚。住阿练儿处。敷助菩提法。住阿练儿处。集于十二头陀功德。住阿练儿处。谛方便故。住阿练儿处。善知阴故。住阿练儿处。等法界故。住阿练儿处。削除诸入故。住阿练儿处。不忘菩提心故。住阿练儿处。观空无畏。故住阿练儿处。不失一切诸善根故。住阿练儿处。佛所赞叹。住阿练儿处。菩萨所赞。住阿练儿处。诸圣所誉。住阿练儿处。欲解脱者之所依故。住阿练儿处。欲一切智者应住是处。复次长者。出家菩萨住阿练儿处。以少许事满六波罗蜜。何以故。住阿练儿处。不惜身命。是名出家菩萨住阿练儿处修习满于檀波罗蜜。长者。出家菩萨住头陀戒。身口意戒。是名出家菩萨住阿练儿处修习满于尸波罗蜜。长者。云何出家菩萨住阿练儿。修习满于忍波罗蜜。于诸众生无嗔恚心忍一切智。长者。是名出家菩萨住阿练儿处修习满于忍波罗蜜。长者。云何出家菩萨住阿练儿处修习满于进波罗蜜。而是菩萨应如是学。我不离是处。要当得于无生法忍。长者。是名出家菩萨住阿练儿处。修习满于进波罗蜜。长者。云何出家菩萨住阿练儿处。修习满于禅波罗蜜。长者。出家菩萨住阿练儿处。舍于禅定教化众生修诸善根。长者。是名出家菩萨住阿练儿处。修习满于禅波罗蜜。长者。云何出家菩萨住阿练儿处。修习满于般若波罗蜜。长者。是出家菩萨住阿练儿处。应如是学。如我此身空处亦尔。如我此身菩提亦尔。如如无妄想。如空无妄想。长者。是名出家菩萨住阿练儿处。修满般若波罗蜜。长者。出家菩萨住阿练儿处。如是修满六波罗蜜。长者。出家菩萨成就四法。知阿练儿处。何等四。净戒多闻思惟相应如法修行。是名出家菩萨知住阿练儿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1 09:3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次长者。出家菩萨若结增上不应亲彼。住阿练儿处。应摧伏结。

复次长者。出家菩萨住阿练儿处。应修五通。为化天龙夜叉乾闼婆故。

复次长者。出家菩萨应如佛教住阿练儿处。是中我应满于一切清净之善。善法所勋。后至城邑聚落说法。长者。是名出家菩萨如是四法住阿练儿处。

复次长者。出家菩萨从阿练儿处起。受法读诵。诣于和上阿阇梨所。上中下坐是我福田。不应懈怠是我自业。不嫉于彼应为彼使。应如是观。如来应供正遍觉。一切天世魔梵。沙门婆罗门。供养福田。佛是一切众生之父。佛不生心求于给使。我今欲学。我亦当为一切众生作于给使。我不求他为我给使。何以故。长者。若有比丘重于给使失法功德。若以财摄彼当云何。欲使我作故以财摄我。非为法故自失己信。若财摄给使无大报利。若向和上阿阇梨所。知其心意应如所作。莫令和上阿阇梨。不信于我不敬爱我。彼舍身命为赞诵法故。称满其意为功德利。舍于利养赞叹于法。长者。若是菩萨。于他人所受持读诵一四句偈。施戒忍进定慧相应集菩提道。于是师所为法恭敬。如上诸师受持文字章句偈颂。于无量劫应为彼使。不生谄伪一切供养。长者当知。不报其恩况不敬法。长者。若信起善念。念佛法僧。念于无漏。念寂调伏。于无量劫给侍。使令供养和上。犹不报满和上之恩。长者应如是知。长者当知。若闻法已有无量报得无量智。我应无量供养和上。

复次长者。出家菩萨如出家法住。长者。云何名为如出家法住。是出家菩萨闻净戒已。应如是学修四净戒。何等为四。谓住圣种乐于头陀。不亲近于在家出家。不谄曲住阿练儿处。

复次长者。出家菩萨闻净戒已。复应如是学四净戒。何等四。谓身净戒亦不得身。谓口净戒亦不得口。离于诸见发一切智心。长者。是名四净戒。

复次长者。出家菩萨闻净戒已。应如是学于四净戒。何等四。离于我想。弃于我所。远断常见。解因缘法。长者。是名四净戒。

复次长者。出家菩萨闻净戒已。应如是学于四净戒。何等四。谓阴无所有。界如法界。入如空聚。不住假名。长者。是名四净戒。

复次长者。出家菩萨闻净戒已。应如是学于四净戒。何等四。知我不得我。闻觉于他令心清净。心不乐住一切法等。无有动摇。长者。是名四净戒。

复次长者。出家菩萨闻净戒已应如是学于四净戒。何等四。所谓解空。不畏无相。一切众生起于大悲。入于无我。长者。是名出家菩萨四种净戒。

复次长者。出家菩萨闻净三昧已。应如是学。何等净三昧。谓一切法无所有。无有二心。正业心。一处心。无动摇心。无戏论心。无乱闹心。无依止心。于心自在无有驰散。不住心界见心如幻。观一切法等如法界。无行无住。又亦无起不得内外。三昧同等住。如是法说名三昧。如是长者。是名出家菩萨观净定聚。

复次长者。出家菩萨闻净慧聚。闻已应观。何等名为清净慧聚。是菩萨应如是修学。知于缘法分别智。辩智。疾智。众生智。摄外众生智。如是长者。出家菩萨观净慧聚。复次长者。出家菩萨应如是学。所谓慧者名无系缚。以无身故无所执持。无动无住。无形无相。无生无行。如虚空故。长者。若如是观名为菩萨住于出家。

说是法时。八千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诸长者。得无生法忍。三万二千众生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尔时郁伽长者。欢喜踊跃。以价直百千衣奉上供佛。白言。世尊。以此善根普施一切诸众生等。令诸在家菩萨摩诃萨。成就如佛所教戒法。诸出家菩萨愿令满足。一切诸法亦令满足如佛所教。世尊。云何在家菩萨。住在家地学出家戒。如是问已。

佛告长者。在家菩萨具足五法。住在家地学出家戒。何等为五。长者。菩萨住在家地中。不吝一切所有财物。与于一切智心相应不望果报。

复次长者。在家菩萨住在家地具净梵行。不习欲想况二和合。

复次长者。在家菩萨至于空处修习四禅。以方便力不入正位。

复次长者。在家菩萨住在家地。应极精进学于智慧。一切众生以慈相应。

复次长者。在家菩萨住在家地守护于法。亦劝他人。长者。是名在家菩萨住在家地。具足五法学出家戒。

尔时郁伽长者白言。世尊。我在家中如世尊教。当如是住增广佛道。诸出家戒我亦当学。

尔时世尊。即便微笑。诸佛常法。若微笑时。种种色光。青黄赤白。从面门出。遍照无量无边世界上过梵世蔽日月光。还绕身三匝入如来顶。

尔时阿难。见佛微笑。从坐而起。整于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而白佛言。大德世尊以何缘笑。诸佛世尊非无缘笑。

佛告阿难。汝今见是郁伽长者供如来不。欲修行法作师子吼。

阿难白言。已见世尊。已见善逝。阿难。是郁伽长者。住在家地。是贤劫中。如来应供正遍觉出现于世。常在家供养恭敬是诸如来护持正法。常在家中住出家戒。广闻如来无上菩提。

尔时大德阿难。语郁伽长者。汝见何利乐在家中有圣智不。

答言。大德。不成大悲不应自谓我是安乐。大德阿难。菩萨摩诃萨。忍一切苦不舍众生。

说是语已。佛告阿难。是郁伽长者。住在家地。是贤劫中多化众生。非出家菩萨百劫百千劫。何以故。阿难。百千出家菩萨所有功德。不如是郁伽长者所有功德。

大德阿难白佛言。世尊。此经何名。云何受持。

佛告阿难。是经名郁伽长者所问。亦名在家出家菩萨戒。亦名殷重给事师长品。阿难。若有菩萨得闻是经。是大精进非下精进住于梵行。百千万倍所不能及也。是故阿难。欲自住进。欲劝他进。欲自住于一切功德。欲劝他住。应听此经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说修行。阿难。我以是法付嘱于汝。受持读诵。何以故。阿难。此法具足一切功德。阿难。若有菩萨与是法相应。则不离与如来相应。阿难。若有菩萨离于是法则为离佛。若有菩萨离于是法。离受持读诵如说修行。是离见于一切诸佛。何以故。阿难。佛出世事皆于此经而显示之。阿难。假令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应从中过为正觉故。往听此经受持读诵如说修行。阿难。若令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七宝恭敬奉施。为闻此法受持读诵如说修行。阿难。若为过去一切诸佛起七宝塔。以一切供而供养之。阿难。若现在佛及声闻僧。以诸乐具尽寿供养。阿难。未来诸佛及诸菩萨。悉为奴仆及为弟子而供养之。不闻是经。不受不持。不读不诵。不转不住。离是等法。不名供养诸佛如来。阿难。若有菩萨闻于是经。受持读诵为他广说如说修行。而是菩萨已为供养三世佛已。何以故。阿难。如说修行则是如来调伏之法。

说是语已。大德阿难。郁伽长者。乾闼婆。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仁兄:
这是《大宝积经卷第八十二》曹魏三藏法师康僧铠译中的“郁伽长者会第十九”的经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5-11 03:16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