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2678|回复: 11

【历史考古】南少林之谜:两百多年前为何突然消失无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19 16:4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下功夫出少林”,以“南拳北腿”著称的南北两座少林寺院的僧人,匡扶正义,历次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然而,少林寺难逃被焚烧的命运。一千多年过去了,当年赫赫声名的南北两少林寺,只留下北少林依然屹立在嵩山之上,香火旺盛,南少林寺此刻却销声匿迹了。为此,人们开始了历史的追踪。
: K0 ?3 ?* o( L     
1 E6 J3 j: {& k$ Y    相传,公元1276年(注:原文如此,康熙十三年应为1674年),康熙突然下旨三千御林军火烧南少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其中必定有着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2 G* E3 {  z$ K2 q( f
     7 O0 |. h* X) `: c2 h; m$ Z
    于是,莆田最先开始了他们的寻找,在林山村中,文物普查队发现了一口刻有“僧兵”铭文的北宋石槽。有关专家论证,“僧兵”是南少林寺独有的编制。从而,推断出石槽的所在地——林泉院就是传说中的南少林。然而,泉州的两本祖谱——《清源金氏族谱》和《西山杂志》更有详细记载,泉州存在过一座规模宏大的少林寺。不料,此时的福清出示了更为确凿的证据,出土的文物、古代的地图、以及相关的文献资料,一致指向福清的确存在着一座少林院。
' i, f8 U9 y4 B# z7 }0 k) n     % E6 [+ B1 n' {1 N7 }% ?. \- ~
    然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教授罗炤的研究发现,却让南少林之谜进入了更深层次的探索。罗炤发现了福建闽南小镇的一种几乎绝迹的特殊的佛教派别——香花僧。香花僧也侍奉佛祖,为民众做丧喜事,宏扬佛法。但却有不同于正宗的佛教丛林的地方,他们可以杀生吃荤,可以娶妻生子。奇怪的是,香花僧的传人,有一本神秘的秘典——香花僧秘典。这本秘典中隐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它揭开了两百多年前的一个夜晚,南少林寺为何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以及寺院遗址的真正所在地。
# `: Q0 k# \* A: H. B$ P5 T     # Z4 H" G: X4 G. Q' Z' m% S' c. ]+ J
    《南少林之谜》第一集 解说词 - R$ U3 }3 u: t9 F- R% s" T! y
     
  ^9 R0 g, i4 T5 a  x: F    隋末“十三棍僧勇救唐王”,河南嵩山少林寺以禅宗和绝世武功博得“天下第一名刹”的美誉。
6 y  f1 n$ Y3 e3 A! c     
" p* E& ~* J5 E8 ~+ b, G6 T- c    此后,嵩山少林寺派僧人南下福建兴建少林分寺,南北少林遥相呼应。 / J3 K$ E* Z; P
     
- r; h+ [, `5 x& D. g4 U- ?6 B7 S1 z    据说,福建这座寺院规模宏大,僧人众多,它与祖庭嵩山少林寺一样是禅武同修。
0 W1 K$ i* [, T7 E: Q& x     
" O3 ]# W/ b4 b. q3 |+ _& h% k    南少林的僧人,将北少林的功夫糅合进南方拳术的特点,创建了蜚声海内外的南少林拳。此后,南北两少林并驾齐驱驰骋在中国的佛教界和武术界,世称“南少林”和“北少林”。   i) n1 [( v% b7 C! }
     
; x- F7 s, F  |6 J* k3 [- ^2 J    一千多年过去了,北少林历尽沧桑,依旧屹立在嵩山之麓,香火旺盛,而南少林却早已销声匿迹了。
/ k$ x% Z! D& t* Y     ' z7 H% f% |8 d0 w. W' U" m
    在北京的清宫档案库里,收藏着一本嘉庆十六年,清政府在广西东兰州姚大羔家查获的天地会《会薄》。
+ F* F0 N3 F5 h     - P. x) F1 E: e2 d! U" o5 n
    《会薄》中记录了天地会创立的一段悲壮历史,这就是著名的“西鲁故事”。
* b# R; E/ \. Z! M* X+ y     
/ [  Y' k* {; P% A+ M& c    康熙十三年,西鲁国入侵国境,朝臣官兵抵挡不住,朝廷张贴皇榜招募天下勇士,许诺退兵者封侯赐爵。南少林寺僧自愿揭榜请缨,奋勇杀敌卫国。不料得胜回朝后,康熙却火烧少林寺,屠杀僧人,侥幸逃脱的五个和尚歃血盟誓“反清复明”,组织天地会,为死难者报仇。然而,历史上天地会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呢。
* S0 a8 H3 H  M+ h* U- X     & J4 r) X  w/ a+ ~6 p
    罗炤:因为它是反清复明的,它在客观上,在清朝它是一个造反的组织,有一定的革命性。所以从清初一直到清朝灭亡,反对清朝的一些武装斗争,几乎有一半以上都和天地会有关系。
) N  e: R1 }# X: w! H     
2 x3 Y6 V  J/ |7 @6 E  E1 C: X    天地会又名三点会、哥老会、小刀会等,其内部统称“洪门”。在清朝二百六十七年的统治期间内,天地会一刻也未停止它的“反清复明”的斗争。太平天国起义、辛亥革命都与天地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1 X- E/ z4 U  g1 F# w1 Q     
, Z: r8 D6 G) |' c0 y6 I& O    然而,被现代小说家描绘成英明神武的康熙大帝,为何会背信弃义杀害有功之臣,而且是已遁入空门的僧人,甚至烧毁千年古寺?这其中必定有着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 M4 D! a) \' l3 U5 |- a; e
     
) z& Z: {5 \7 ]# p    只是,人们要到哪里才能揭开历史的真相,追寻历史的踪迹呢?   z% L% k( A# N" k
     
7 D7 O' r+ x4 A    遗憾的是,天地会的《会薄》中并未记载南少林寺的所在地。
 楼主| 发表于 2007-7-19 16:49:43 | 显示全部楼层
自80年代以来,南少林的传奇成为众多武侠电影和武侠小说长盛不衰的题材。人们注意到,其中许多的内容都提及在福建莆田有座少林寺。 6 n+ I) N4 O& y7 [; Q  R
  * U) M& _. J- A6 j% {$ H" D
1986年8月,莆田县的文物普查队来到西天尾镇林山村进行文物普查。
3 w) Y& |9 J! D8 q' L  
6 O5 A5 M" `( d' ]1 j 一天,在林山村村口,一口置于露天的石槽马上引起了文物普查队的注意。石槽历经岁月的打磨,字迹有些模糊。 0 D' p9 q7 d: ^" I. }$ _# H7 O/ N' x+ M
  
+ ~7 }) t5 j+ @ 经普查队考证,这口石槽造自北宋中期。
' }3 [. o; E5 U* e  $ ]1 Q, C% a+ F- s' h+ a" V
突然,石槽上“僧兵”,这两个异常醒目的汉字让普查队员不禁产生疑惑:僧人是不参与凡尘世事的,更不准杀生,而“兵”是要大开杀戒的,那么和尚和士兵同时放在一起又是意味着什么?
' `* R  Q) L# T7 |2 `    y" a# o' [$ M6 d9 \9 G4 z
第二天,在村中碾米厂阴暗的角落里,文物普查队发现了另一块北宋石槽,上面刻着“诸罗汉浴煎茶散”字样。自古以来,中国佛教界常把有道僧人喻为罗汉,从石刻的表面意思猜测,这口北宋石槽,极有可能是寺院僧人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工具。然而,它和刻有“僧兵“的另一个北宋石槽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 D: w9 L, O1 O
  6 G- R8 h, @- A+ K5 k  N
令队员们更为困惑的是,他们在莆田工作多年,从没听说过林山村有座寺院。
( Q: L3 y$ {, \& t- l& o/ O3 K( i1 W  
9 k6 v8 V# B4 c7 d- Y0 W: k 带着这样的疑惑,文物普查队走访了村中年长的老者,村中的老人说,这里的石槽在他们出生以前就存在了,但是谁也不知道这些石槽的来历。原来,,在解放初期,村里共有36口石槽,几十年来,这些石槽大部分被移做它用,目前可能仅留下几口。
+ p9 h7 X7 C, B5 b+ {- F6 l  ! @2 X) |+ m0 z+ ~2 @# p6 H1 H
文物普查队在林山村发现“僧兵”石槽的消息,很快传开了。许多专家纷纷着手研究有关“僧兵”的古代文献资料。就在此时,莆田县文联的杨祖煌,在专家论证会上提交一份惊人的报告。
9 N( h2 m. ^, R  
4 S9 X9 n3 L4 O- Y 杨祖煌:僧兵是北少林当时十三僧救唐王的时候,特许少林寺组织武装僧兵,才有这个特权。所以,南少林可能就在我们莆田的这个地方。
" x- O4 T  |/ F/ g  6 V) T7 V7 ?2 ?& k& K! P
同时,专家也推断出,林山村发现的第二口刻有“诸罗汉浴煎茶散”的北宋石槽,则是专供练武的僧人疗伤所用。
2 T( X& d; j  }- b, o7 I" i" q+ U: b  ; e1 Z7 k3 }$ R' `+ ~
1988年,一批批寻根祭祖的客人来到莆田寻找南少林寺。虽然,这些人均无所获,但他们的活动却渐渐引起了莆田当地人的关注。 / `" n  ?2 B$ a4 t
  
* P: @* c9 ?+ P% P0 z" _7 N 然而,仅凭几口北宋石槽,是无法证明,那座消失了几百年的南少林就在林山村的。专家们开始从大量历史文献中寻找,令人失望的是,没有发现丝毫有关少林寺的记载。 ) `( `0 e9 d: ^! p, o2 P% C
  
/ @- I  C' e! P% u3 U6 x 正当各路专家齐聚林山村,研究讨论北宋石槽时,一旁的村干部突然想起:在村委会后侧的枇杷林中,有个寺院的遗址,村里老人都说叫林泉院,遗址上还有练功场、钟鼓楼、梅花桩的痕迹。 5 k' w$ o( U. B5 X
  
$ `( Y6 m- r0 o! { 此时,专家们做出一个大胆的假设,“僧兵”的石槽出自林泉院。那么,林泉院会不会就是传说中的南少林?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证明这里真的存在过一座林泉院。这样的假设,只能依据探方考古。
6 z% L# O8 ^4 e$ W* K  
  s; G. h! w' ?/ J" _& @ 1990年12月1日,福建省考古队进入林山村“林泉院”的遗址,开始了第一期的发掘工程。 : w2 \9 x0 b$ x. J$ d/ H6 C
  0 }' p% W5 C: t, y9 I+ v
五个月的时间匆匆而过,考古队员在这片枇杷林的土地下,挖出了大量古代的陶瓷器。
8 z4 R' @' h. g! M3 C4 {; t  
/ d! u: f$ j) O7 p; V% h 大部分瓷器底部的墨迹已经模糊难识,只有几件写着‘林泉’、‘泉山’等墨书。显而易见,考古队并没有找到林泉院存在的直接证据。 4 e  B  q5 _/ Y6 k0 C
  / e! \6 i1 b/ ^
此时,饥肠辘辘的队长林公务,正在收拾着出土的瓷器,突然听见,工人中叫喊了起来。
) i; H. X( M1 D  # l, A3 a' _' g& M) u' @
显然,被发现的是块建塔时作为标志的基石,碑上的汉字清晰可辩:“真觉大师难提之塔,林泉院,天佑”。
0 x+ ^; ?0 s) b7 i) r0 I7 `  
/ A/ D) U% _" g4 F4 Z. n/ h 林公务:这个碑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个是寺院名称叫林泉院,这毫无疑问。第二个是,天佑年间,从天佑年号当中证明了这个地层,的确是唐末的地层,说明这个寺院至少在唐末就已经存在了。
  @' T1 ^/ R4 ^  p  3 P( m# N' k/ Z) g9 }- l2 m
林公务的考古报告显示 ,“林泉院”遗址始于北宋之前,毁于清初。这与传说中的“南少林” 始于唐,毁于清的年代大致相同。那么,“林泉院”究竟是不是“南少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9 16:50: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料,专家们翻遍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均没有找到“林泉院”与“少林寺”相关的记载。眼看着线索中断了,专家们不得不另辟蹊径。
7 k2 D' N* J2 u( f8 k  
+ B% K" N$ j2 X! N4 i# {1 P 传说中,南少林是北少林的分寺。人们猜想,北少林寺里会不会有南少林遗址的记载呢? ! w  j1 u' ~# E( ^" F, S+ Z
  
0 V. Z) m& J& Y1 [ 1990年4月3日,几位专家来到北少林,拜访寺中的方丈德禅大师。 1 r. V( ]/ H) s- p" g/ c
  
* I' B/ u4 L+ M; ` 德禅大师听了几位专家们的来意后,当即找来寺中的高僧一起座谈。高僧告诉专家,如果想从碑林、碑廊中找到有关南少林寺的文字根据,在清朝以前那是很多,但在清康熙以后就不可能找到了。 ; k2 D, F& @; @- U, i! i
  
/ `% U! u2 x9 ?* H8 d 原来,康熙皇帝因害怕北少林参与反清复明的活动,在血腥镇压南少林的同时,对北少林也发出了解散僧兵、不准练武、不准同南少林有任何来往的敕令。而且把有关的碑碣全部打毁,文字全部烧掉。
, L2 B) Z/ S* `  
$ ]0 J% z; Z" D. ^+ Y) Y 如果连北少林中也无法找到关于南少林寺院遗址的记载,那又能到哪里寻找呢?
& I' ?5 L% ]' W  a7 H' p" Z: \  
& d4 v* i% _7 S; a  p 其实早在40年代初,著名体育学家唐豪派其学生徐树桩,前往莆田进行调查。徐树桩是莆田人,他肩负师命回乡调查,并没有发现莆田有少林寺的遗址。于是,唐豪遂发表文章,作出"查无此一少林寺","可见其伪"的结论。
: h0 q8 ^3 o% z' u/ U' d  + I/ E: I7 [  F) X, F
以当时唐豪在学术上权威的地位,他对南少林的结论影响极大。因此,人们开始认为莆田并没少林寺。 ( ~3 q( `4 C9 m+ F+ O6 \
  
# w! m( d7 p" B. Q- w7 S6 v 以至于台湾编订的《体育大辞典》一口论定:“一般传说所谓福建亦有少林寺,只是误传,实则查无此事”。
  Q* E, _1 ?0 Z) d' {" {  
3 T2 c3 `7 P7 D- r1 s' D, ~/ j( q) ^- W" Q% x& R3 z4 A
! L% w4 ]+ s* X3 j/ s+ w
五十年后,莆田专家方金辉撰稿反驳唐豪先生的结论。
6 I/ L, \8 x+ K$ ?) n  
" r- p6 a+ L  b9 E  B; C 方金辉:作为当时一个练武的学生,一个暑假回来,他到处问问打听几下,没有就是没有,他回去就告诉他,因此他的结论是查无此一少林,可见其伪,可见南少林就是假的,对于他这个结论,我当然是有想法的,我们很尊重他对中国体育史的贡献,对中国武术史作出的贡献,但这个问题,他是不那么全面,不那么慎重。结论下得太草率一点。
0 F0 i1 c: x: K/ |  
  {$ E( r1 R) e! B" X1 \ 莆田的专家们认为,经过科学考证,已经证明了林山村中,存在着一座规模宏大的武僧寺院——林泉院,而这座林泉院就是传说中的南少林。
. Q. M; a/ D, [8 Z2 N: t" B  
) w2 o9 ~5 j% z 就在各界人士庆祝封尘了200多年的谜底,终于彻底揭开时,福建的另一座城市传来了令人震惊的反驳声音。
) q. m* g8 y1 X  _0 D3 y1 u  
7 @- j* ?; @! t% I& m4 a 泉州知名史学家—陈泗东反驳有关莆田“僧兵”的说法。陈泗东认为:凡和尚组成的军队,皆称“僧兵”。而僧兵不只少林寺独有,其他寺院也有。
, @: D6 Y) P0 \& \3 E0 x% K: P  v  1 P7 B1 e( {/ ^) Z
在明顾炎武的《日知录》中记载,除少林寺有僧兵之外,许多地方在历史上都有出现过僧兵。
8 R* n4 @7 k& R, K5 k* i! i# |  
- w" {2 l- j/ B$ y" m 而《梦观集》中也出现过泉州“僧兵”的记载。因此,“僧兵”不只少林寺独有,全国很多地方都有,泉州更多。   M0 n. |4 o+ \2 y5 @
  
/ K. n1 F6 [& E 况且,据嵩山少林寺碑文中记载,“十三棍僧”救唐王之后,唐太宗只封给这些僧人以官衔,赐田地,颁布圣旨加以表扬,并没有特别叫少林寺组织僧兵,给予编制。
5 p6 t: L& ~7 M9 q  & B# n' f' O* ^) f: H! F
60年代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的周焜民,对古文字的语法颇有研究。 ! R9 u0 P8 L. ~( Q
  
. Z9 u' b0 m7 K. o$ E# J3 ]0 i 周焜民:我当时看到拓文以后,也感到文字不符合古代汉语的语言规范,当院僧兵,那个兵字,其实是其他的“其”字,它应当断句为:当院僧,其永,其津,其合,共造石槽一口。其中的这里面的三个其字,它的两横距离差不多,按说如果写成兵字,兵字这两横应当短一点。不像其字是拉长的,汉字的结构他有一定的内在规律。所以,当时把这个复原的研究发现,把其字上面多加字上加一撇,其中的两点抹掉,描红之后,就看到这当院僧兵。
! i4 ~/ f4 M+ s# Z- i0 o  4 q! U) |- d+ N7 C9 E$ R  [- G: a
“僧兵”的伪证之说引起了海内外专家对泉州的关注。此时,泉州的几位专家联合声明,真正的南少林寺不在莆田而在泉州。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灵隐岛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9 16: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泉州,这座历史文化古城,曾在宋元时期成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于世,来往的通商贸易国家达100多个,世界各大宗教汇集与此。它会是南少林遗址所在地吗? % @) x  k/ \' K' U8 Z, ^: T
  
+ |& x9 R  i& E6 w5 h* l 早在八十年代初,一本明代无名人士撰写的手抄本——《清源金氏族谱》的附录《丽史》引起了陈泗东的注意。《丽史》中有一段是这样的记载:明朝期间,泉州城中一位年轻的书生,名为伊楚玉,曾在一寺院读书,经常从一富翁凌氏的门前经过,后与凌氏的女儿相遇并产生爱慕之情的故事。而伊楚玉读书所在的寺院正是泉州少林寺。 5 d1 |$ l- v) Y9 a1 m2 a
  
' S4 @- m/ }2 z4 Z 周焜民:这本书里面是一本祖谱,金氏是我们泉州的阿拉伯民族,这本祖谱很奇怪,它说了一篇纪实性的小说,温岭历史,说在这里面,这本丽史它在这里面不是想反映说,这个里面所反映的一段爱情故事,它本意不是这个,它本意在说这里面反映金家的一段历史事实,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时代变迁,泉州风物收录祖谱里面的事,是要作为史实性的东西来补充祖谱的不足,所以我感到这篇,第一它是真实的,第二,它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我们中国的历史研究,往往是野史、诗册,可以弥补正史的不足. ; E4 R0 Y2 T$ P7 D3 W8 D& r* ]
  ' Q' g( [( A, n4 r
其实,古城泉州的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故事。相传,泉州在唐朝年间就存在一座少林寺,少林寺的僧人个个武功高强,历代以来一直匡扶正义、爱国爱民,最后为反抗清朝压迫历尽坎坷,终被焚毁。说书先生喜欢在故事的结尾留下这样的悬念,当清朝统治者下令火烧少林寺以后,自此无人敢修复,无人敢私下议论。渐渐的,谁也不知道当年的泉州少林寺究竟建在何处?
8 g6 k- K* B- @$ k% v: L  
: S; u3 s  z& a2 I" Y0 }' \/ ^ 然而,有一种传说却被泉州的老人私下议论着,清咸丰丙辰年间,东禅寺主持幻空曾手书一块“少林古绩”山门匾额。
) _" v# u# V$ b3 ?# i$ A; H8 k) [  
& B3 j2 ^' V3 M# w8 n: ]% b7 { 那么,东禅寺会不会就是《丽史》中所记载的书生伊楚玉读书的那座少林寺呢?
" W& X7 k, i, \! m  6 Y/ h6 E# Z3 z1 U* S, f5 D! A" I) |
《南少林之谜》第二集 解说词
5 b$ }7 i7 @: v5 p$ Y5 @  Q  0 ]' O$ P5 N! |6 _8 ]: h( d/ m
相传,康熙十三年,清王朝突然下令火烧福建南少林寺。自此,千年古寺燃为灰烬。当年赫赫声名的南少林寺究竟在哪里呢? 5 w2 p6 n! z0 b& j: d* H  A
  
7 o. `% n3 Q, c/ x! P8 J 方金辉:林泉院就是历史上过去曾经存在过的南少林寺.
; a" E8 ]* s" P! ^* I" n  D  / O7 F" I% _; k1 d3 P6 O
林少川:从民间世代相传下来的它就说南少林在泉州。 . x- \, N& Y/ |: U; V7 S8 |% k
  5 a, b% Y. ]. B8 F5 f
随着南少林故事,频繁出现在香港武侠小说和电影之中,国内外掀起了一股研究南少林的热潮。莆田人最先开始了他们的寻找,他们欲把历史的传说和现实的发现结合起来。但是,他们没有料到,由于泉州的介入,掀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南少林遗址之争”。 , C: A- ?5 c5 o  z5 e4 Z: ~
  
1 q$ S  b+ b* \  u, N 东禅寺,位于泉州东门外凤山之麓,始建于唐乾符年间。 0 V5 i: Q3 U$ o/ H
  
& \0 n' l1 u6 w" T; v0 ^ 清乾隆的《泉州府志》记载:“镇国东禅寺,广明年赐今名。宋德佑和元至正两次遭火,后复建。明宣德十年重修,后废。”
& Z0 f; S/ K; Z  1 f8 R* c2 K8 k
东禅寺的始建年代和废弃的年代,与传说中的南少林大致相符,最重要的是,这里曾经存在过一块清朝年间《少林古绩》的匾额。从这块匾额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东禅寺就是少林寺的古代遗迹。只是,令人不解的是,它为何不直接称为少林寺呢? + r: `0 y$ @8 e1 z
  
/ E1 T+ v! O/ ^0 c 采访周焜明:在我们民间,口头上大家不叫它东禅寺,就叫少林寺。泉州的寺庙有这么个特点,它往往有两个名称。比如开元寺,又叫做紫云寺,承天寺又叫做月台寺,东禅寺可能又是另外一个名称,就叫做少林寺。 6 l. l- D) H- R! ]/ H% ~  R. v+ ]
  
# {1 v3 d6 \. F/ d: H/ b 采访方金辉:以前的文人墨客好像把寺庙、把和尚僧人,老给少林挂在一起。因为少林,少林寺是我们禅宗祖庭.我总觉得这个少林古迹这个题词不一定属实。
% t( D/ B9 w* a& l. N6 c9 C  ! v& x7 Z% }% q8 ~8 {3 n
当时,泉州的同志提出来,南少林寺,它的依据,一个是丽史里头,有一段话,我们后来去查了,丽史只是一部爱情小说,如果根据小说里面有些东西,作为古迹的一个证据材料,我觉得这个好像不足。 ' Y3 ?- C1 N3 u" R
  1 K% f' {6 y& _' r. g
这些日子来,陈泗东正为《丽史》的证据不足而苦恼。 , k# g8 r# }* P% t
  
# C6 b! ^: {' n. ]' z( w, z) i 突然接到一个意外的电话,电话里的人告诉陈泗东,晋江东石人蔡春草,有本的世代相传的手抄本,名为《西山杂志》,书中大量的篇幅,记载着泉州少林寺的故事。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使陈泗东兴奋异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9 16:52: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决定前往晋江寻访这本《西山杂志》。然而,当他找到蔡春草的小店时,却被告知蔡春草出了远门,可能两个月之后才能回来。 + e5 ^4 |% P9 Z" C6 l
  - q. s# O' n0 o1 x! [
正当南少林遗址之谜,被海内外媒体炒得沸沸扬扬时,人们看到《福建侨报》发表一篇刘福铸撰写的文章,由此引出福建省内的第三座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人们纷纷议论,前两座城市经过层层的论证,最终还是无法证明,南少林遗址的所在地。福清,这座城市能找到神秘的南少林吗?
5 D* C/ e7 H3 Q8 Q  a  
9 Y1 u3 O9 C7 [) J8 \ 据近代武术名著《少林拳秘诀》中记载:“国内有两少林,一在中州,一在闽中”。
% s( ]3 M$ [: w  . U% `0 i4 l& T: k# j
‘中州’指的是嵩山少林寺。而‘闽中’则指福建的中部。 0 Y! e0 I9 h: k; g
  
: A9 ^. U+ v5 t  p* ^% \4 ? 从福建的地图上看,莆田和福清都属于闽中。 $ ~) ~7 A$ y6 ?7 f
  ' A6 E* e- s$ {& q
宋代学者曾巩在《道山亭记》中称:福州府的地理位置均在福建的中部,所以称为闽中。
2 g) e: E( h* u" t$ B  6 r  F9 A1 E- g3 f, Z
福清,属福州府的管辖范围,依此推断,福清也属于闽中。
- c6 q% q* t" S) [! j4 O8 u  
- _6 x: X7 F6 n- G: M8 Y5 d 刘福铸的文章中写到:在福清的新宁里有座少林院,然而,现今的地图没有新宁里的标志。那么,新宁里会是在哪里呢?
. r7 N9 N1 O% {! `: z" @/ I- Q  
# O6 a! y$ j, O$ Z- E7 C7 Q) A% D 俞达珠:我们去找乾隆版的福清县志,我们去找那个地图方位,它是标在福清的西南,福清西南看到了方位,大约在福路以下,在金玉南山这代,我们三个人去找了好几次,跑到山上去找,没有。当地的群众也不懂得少林寺,也没有那个少林寺的地名。所以我们感到不在这个地方,如果有这么大的寺院,可能会有影响,老人都会知道就没有。
" u2 m8 C$ O) X3 o. R  6 V6 ^0 L0 X" O% c) w0 u1 k8 W* a
没有找到少林寺,专家们不免有些失望。然而,他们并没有放弃。
3 ]) ?4 O& n7 Q( o7 [5 A4 K  
5 ]& V0 j) T  r, F# T, o 1993年5月,专家们在《三山志》的福清县寺观中找到:“新宁里,少林院。”紧接着,清朝乾隆年间钦定《四库全书》同样记载着“新宁里,少林院”。
: i; k4 C8 a: _, x! X4 X3 g5 c  
+ o" g& l; {: S7 M* E 如此看来,宋朝到清朝的几百年中,福清新宁里都存在着一座少林院。 6 i& L. B7 |/ y& e: n
  
8 p- x  [7 o+ }% b 然而,这座少林院会是在哪里呢?专家意识到,要寻找古福清的少林院,只能依据古代的地图。
; r5 E  d* a4 p- r  
9 D. w- M& k- Y$ z' ?- b- v 5月下旬,专家们再次踏入福清档案馆,然而,他们翻遍了旧版的福清地图,始终找不到“少林“的标志。
. P% S) C* o1 \$ n  ( N# Z, T; v5 v4 B7 U/ k& X; h
不料,就在他们打算放弃的时候,无意中看见了一张解放军总参谋部绘制的《东张》地图,上面标注着“肖林”。 4 h/ N0 o1 i2 ~% ^- A" P9 h/ M0 O
  
% A( v1 A' }0 B 陈华光:这个“肖林”跟“少林”有差异,它是福清方言谐音。 , _; K  H5 z8 Y: i
  ( m. Q4 D& q2 O' J9 G
为了确定古福清是否真的有座少林院,几位专家决定重新翻看那些古代地图,期望能从中再寻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 x! H7 k" C- l; g
  # |: M/ i2 F+ P$ S9 j6 E7 F/ i
就在此时,档案馆管理员送来了一张民国二十年版的《福清县全图》。陈华光意识到这是一张他们从未查看过的地图。他紧张地查找着地图上的每一个标注。果然,在新宁里西北部位置上,标注着 “少林”。
& n2 `4 y" d  |& M  
: p0 R% O8 h+ _; W" k4 \6 v1 o 陈华光:那么这样我们就明确了,就准备按照地图去东张新宁里去查少林的遗址。
3 X6 ?  V" u  G  
) P) V: h' J' U* U; J# D 两个月之后,陈泗东再次来到蔡春草的小店。幸运的是,蔡春草已经回到了晋江。
2 M/ Z6 C$ ^- j' c: ~% j; V- O  ( {8 M/ {4 }, W% T1 o5 S3 D, I( H
然而,当陈泗东向蔡春草提出想亲眼看看《西山杂志》时,蔡春草犹豫了,面对着这位陌生的来客,他很怀疑,陈泗东会不会怀着什么不良的企图?
# z, M1 C' r* x2 v: B  . z6 G% o, \  g/ t3 ]
蔡春草的七世祖伯曾随郑氏抗清,遭到清朝政治迫害,祸及蔡氏家族未能科举登仕。祖先蔡永蒹只好转航海经商,后又遇海难船破,则到异乡设塾授徒,偶然的机会在吴氏家读万卷藏书时,接触到一批珍贵的书籍,根据这些资料撰写的《西山杂志》。
; Z* u+ b# f# X# b3 k8 T$ Y  
4 y3 t* c3 @/ _$ c& V 此时的陈泗东看出了蔡春草的疑惑,他诚恳的劝说,并告知想看此书的目的,纯粹为了学术上的研究,而且答应决不做对该书有任何毁坏的事情。犹豫再三的蔡春草终于拿出那本家传的手抄本。
: d( H" h  r6 x5 l# Q* c" m( c  
" H; L4 h, Q( w# V( J4 ~, A$ | 《西山杂志》是蔡永蒹在清嘉庆年间撰写的手抄本。该书中赫然记载了:唐初,嵩山少林寺派救唐王的十三棍僧之一—智空前来福建兴建分寺,而这座分寺就坐落在清源山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9 16:5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泉州北郊有座远近闻名的清源山,而先前提到的东禅寺正好坐落在清源山上。那么,具有《少林古迹》之称的东禅寺,会不会就是《西山杂志》中的泉州少林寺? 4 ^, A3 N# q* c  y" g& \
  1 V( ]% K* ]2 y9 g
此时的陈泗东回想起,泉州的街头巷尾流传着一个故事。
' P3 Q3 u; b+ D+ K  
0 M# u6 x( ^* \0 O 泉州的清源山上,至今有一块巨大的练胆石,练胆石上刻着俞大猷的亲笔书法“君恩山重”。相传,抗倭名将俞大猷,小时候每天都到这块练胆石上练功,并且得到一位名师的真传,学会了少林武术。
4 ~, d/ I5 @% E* b  H+ d. J. v9 V7 |  
. Y0 o" ^  Z- h6 T& W; @ 俞大猷曾在自己所著的《正气唐集》中记载:嘉靖辛巳年,俞大猷途经嵩山少林寺。在观看了上千位以精通剑术知名的武僧表演后认为:少林寺以剑技名天下,但现在真诀皆失。后来,俞大猷应方丈的邀请回传少林棍法给北少林。 # W# x+ k: w1 L
  
; w4 p5 u8 E- C& ^# {% u2 d  Z 如此看来,俞大猷小时在清源山上所学的武术,很可能就是少林拳法,并且泉州少林寺也很可能就在清源山上。 & l( |0 W$ h' j) ]) h" d" O
  
/ q) x6 _/ y( b/ B9 z 陈泗东抑制住激动的心情,继续翻阅着《西山杂志》。突然,书中的一句话,引起了陈泗东再次的关注:“杀狮之技”。 4 s6 Y: ^# ^( k$ h; a2 X
  
, `( E4 d8 x4 w4 ~  Q/ g 周焜明:民间喜庆经常有,还有乡村打场,秋收的时候,大家已经丰收了,就热热闹闹出来玩一玩,北方叫做舞狮,我们泉州叫抬狮,抬的意思是杀狮的意思。这里面它有些隐义。它这边的狮子是青色的,白眉毛的,它是谐音,据说是谐音青狮,我刚才讲到了,我们泉州这个地方在明清交替的时候,是政治跟军事斗争的一个焦点地点。所以民间反对异族入侵的这种思想很强烈,青狮就是指清朝的这个部队,用这种形式把这种政治的意念化到娱乐中去。用闽南话叫抬青狮。它跟一般的武术不一样,把我们南少林的一些武功,演化到里面去。所以一般来说,耍狮子的人还有拿一把刀要杀狮子的人都需要懂得南少林武术。
; V% `% i; r" a8 N- Y3 S3 C1 B  , J* m9 y1 s. W1 n5 K3 T
书中更有记载:这种青狮子白眉的技击,是一片寺的一位叫了凡的僧人所传授,而这位了凡的僧人,则是从火烧泉州少林寺时幸存下来的。 $ j" p; w1 e9 f/ ^) ]: @8 I
  
3 a6 [: E! D5 F5 E! z 然而,更为令人惊讶的是,《西山杂志》详细描绘了泉州少林寺中“太祖拳”的由来。 - w+ m3 Y  g" U$ T0 P$ D
  . j3 O: G/ t/ \" t* H+ M9 N# v- ?' M
原来,宋太祖赵匡胤身怀绝技,靖康二年金人推翻北宋,宋太祖的子孙迁移到福建泉州。这些宋太祖的子孙,平居无事,喜好练拳耍棒,日日勤练祖宗传下来的“太祖拳”。 3 T- Z* R$ j0 _, G
  
4 A6 B: w8 w- A0 C" i. {8 _' o 皇族赵孟良甚至出家当泉州少林寺的长老,不难猜测的是,四大皆空的赵孟良,定将祖上密传的“太祖拳”传授于泉州少林寺僧。
7 R0 b4 h5 |) b  ^% `& O7 `$ M  \  1 S- B+ ?$ |6 [$ u9 b
周焜明:我在五六十年代看到的太祖拳,跟今天就变化很多,它这种拳术他自称两个特点,一个它不请拳,就是开头它没有一个起势。抱抱拳,没有它没有这个动作,什么原因,我这是皇帝的拳,哪有像人家要这样的,我是最大,所以它每天打拳的时候,最早打太祖拳他都没有这个动作。没有,一开始就一下子打套路,这是一个,再一个这种拳直进直退,老师在教的时候,就讲要打出龙行虎步。 , L) a! I/ Q9 @  M! _
  
0 a( v( j/ g8 ~; s! \: _ 泉州自古武风兴盛,不但皇家的子孙喜好拳术,打拳也是平民百姓重要的业余生活。 / g% f2 @( m9 w' m- s' `  S. [- K
  ) y2 |% e# h- I9 i$ ]0 {. P  l" W
每当夜幕降临,辛劳了一天的人们便相约而至集市中,打拳、喝酒、听南音,俗称“拳头烧酒曲”。 , t; S* ^) b" Z
  / Q4 B" ~4 ~  R7 a& D" R, M/ s
当地人都知道,泉州最盛行的拳法是五祖拳。而宋太祖子孙流传下来的“太祖拳”,也只是“五祖拳”中的一种拳法。 5 }! j3 m7 S- N) S$ n6 g5 v# V) T9 ~
    V. W$ G* {. l# U) l( I' j
周焜明:五祖拳也是少林寺里面僧人主要锻炼的一个拳种。我所说的这五祖拳,我个人的看法是五种拳术的总称。其中以太祖拳为代表。罗汉拳,这个动作里面还糅合进去十八罗汉的一些动作。白鹤拳,那么很多动作就模仿这个鹤的动作。从鹤的动作演化出我们的动作。所谓行者拳,就是行者孙悟空,实际上是猴拳。 $ {- S9 _" t6 X9 m
  0 l; {7 c2 Z! X% _* \
相传,这五种拳法源自火烧少林寺后,五位突出重围的僧人,将自己所学的拳法流传于民间。而他们所流传下来的拳术被后世称为“南少林五祖拳”。
3 `& g& g: q4 N4 x' j" h/ U) C+ L  " C" T0 n+ P7 h/ d  c5 }" I
然而,在泉州广为流传的“五祖拳”,却有着另一版本的传说。相传,泉州晋江县人蔡玉明喜好拳技,到处寻师觅友,汲取各家各派的精华,精通五种拳法,后开馆授徒,广为传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9 16:5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现今盛行于泉州民间的五祖拳,是不是传说中“少林五祖拳”?
. f" K9 _8 L+ A  s. X9 Y, V  
; t+ [# ~6 k7 m: A$ |7 k1 D* J 周焜明:明老他是,他去世的时间是辛亥革命那一年,那么他出生的时候是咸丰年间,他大概是六十左右岁就去世了,如果按照这样的历史算,我们泉州的南少林的武术时间就有一百多年,那么这一百多年以前,泉州的武术在哪里,俞大猷的武术在哪里? / g3 O# Y3 R  s  g, p
  
/ R# H% G8 q& }; I 按照《西山杂志》中的记载,泉州的清源山上有座少林寺,而且寺中的僧人精通少林拳法。陈泗东依此断定,泉州少林寺就是传说中的南少林。 , J6 ]1 b. Y) o. V
  
/ M8 N  X* X2 d9 R2 R; \ 1990年,泉州华侨大学的林少川在进行华侨祖谱研究时,无意中发现了一本蔡氏家族的祖谱,名为《西山杂志》。 6 Z1 D4 X& e. }, l
  / t3 w0 d$ w$ h
并看到了祖谱中对泉州少林寺的描写。于是,他便给陈泗东打了一个电话。
1 `3 G  w/ H2 I! y( n5 A  
8 k0 f8 |) L6 P$ z: P! P# k+ D 林少川:《西山杂志》里面一共有九条写到了少林寺,从嵩山少林寺来派出了一个和尚,在唐朝的时候就来到了闽中,在清源山建立了一个少林寺,少林寺当时的规模很大,有十三进,然后范围有千层,还有僧有分成十类,范围有多大,掩映在丛林之中。 $ P) V$ O3 S! l9 ^: Y
  
5 u5 {) o; g+ f* L0 O7 d% n 罗炤:西山杂志这本书是一个非常奇怪的书,它里面有一些记载是奇怪的准确。厦门大学的历史学家已经做了很好的研究。比如在海外交通史上,华侨史上,它的记载是出奇的,其他书根本没有记载,但是它又是准确的。而这本书在关于南少林的记载,很多都是依据像万年青这样的小说来做的 ) ^) v8 a. ^. x- y" E$ q
  6 D$ z, r$ A4 n
《西山杂志》中记载,隋末少林寺长老"济慈" 和"十三棍僧"的名字,这都与北少林寺的有关碑记不符。另外,书中所写:十三空死于郑王之兵祸者七人。然而,在其他正史上并无这样的记载。
0 I# d9 p" r4 z4 ]$ p# k3 N$ S% \  
3 x3 R, O! a& u4 a1 t 更有,书中描绘"少林寺十三进,周墙三丈"。然而,中国佛教寺院,规模大者一般不超过五进,特殊情况的有六进,但决不会有十三进的寺庙。封建时代的建筑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天子之居九重"。任何建筑也不能超过皇宫的规制。"周墙三丈",指的是围墙的高度,泉州城墙历代的最高点,也只是达二丈六尺。
7 H: X2 c0 v2 R3 \$ ^  
+ o' U0 V- s  Z: q6 i5 @% \6 [' C 罗炤:我觉得这个西山杂志是应该进行非常细致的分析,然后再找旁证来印证,它的有关史料才能使用。而关于泉州少林寺的史料,应该说都是传说,没有根据。 2 F+ `% T* h# E, w+ b( F6 o2 U
  7 z0 k! d, \2 ^8 r2 r) g5 g* h
莆田林泉院的"僧兵"石槽被有关专家否定;而泉州的东禅少林寺似乎充满着神话的色彩;然而,究竟谁能揭开这神秘的南少林之谜呢? . X1 K6 a9 X7 v- L+ A  s8 @
  ) b3 ?2 a( ~) X
1993年6月4日,陈华光等人依据民国三十二年版,的《福清县全图》中所标注少林的位置,来到福清东张镇。 ) ~4 D4 G4 U' e8 F5 m: S6 N
  
- w9 R5 U3 `$ z1 S 俞达珠:一到东张镇,当时的东张镇党委书记陈立齐,一说有,我们这里有个少林村,也有一个破庙,很破烂的庙,群众说是少林寺。
; n0 o& s/ \' r6 A8 Q) ^, C0 A  
! G8 _6 |+ R6 R2 [, N7 S! | 专家们惊讶地发现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有不但有座少林寺,而且还有少林桥、少林溪。 * I& N# c. |6 O9 f" v' L% O
  % `  W# Y! C  I/ v
俞达珠:当时的遗址里面看到了一些倒塌庙宇的断墙,还有一些好像是放生池,看到一些遗址的东西,确认是说古庙,看了一个上午,遗憾的是,没有找到有少林两个字的石刻。 6 h/ l3 B+ N8 O7 x2 |
  & w& G' S" F; |, [/ J' w
眼看着中午到了,饥肠辘辘的专家只得回到村委会吃饭,席间,无意中遇到了村中的小学校长。小学校长说,自己曾在一座石板桥上看到有许多古代的刻字,其中似乎写有"少林"的汉字。 9 E6 u; m+ u3 ^" Q5 k& r1 O
  - p2 X/ c, U. X) C- U; Z% a) N
于是,他们迫不及待地赶到小学校长所指之处,果然,专家们看到石桥板上镌刻有:"少林院"等汉字。 / x$ G3 l: Z+ S- D! H8 u& y
  
9 @5 R( K# x0 B/ p  M 俞达珠:那种心情呀,真是,我们三个说过去都说,什么叫一字值千金,没有深切的感受,今天才感受到了。确实一字值千金。
9 C+ Y4 f' e  f, ?6 \* G  
7 ^- l( A: g$ L4 o- }) t3 a& I2 r 紧接着,人们在村西口处,又发现了一口大石盂。石盂上同样刻有"少林当山僧"的铭文。
# z5 b) b# }/ r8 g/ H  
& O' x. T* `2 H, Q3 ~) M* a* D 谜底似乎揭开了,专家们有点不相信眼前的发现。海内外众多学者,争论多年的南少林遗址,难道就这么轻易找到了?为了更为科学的论证,人们决定申请探方考古。 " I, a* d$ u7 C. \6 Z  Y
  
9 A0 Q; W) k% ~2 B3 H 《南少林之谜》第三集解说词 9 Y- P0 p, P- L9 |- @% G& S2 T
  
  }# P. J; J- y$ m( B9 k! S$ t$ K 相传,康熙十三年,清王朝突然下令火烧福建南少林寺。自此,千年古寺燃为灰烬。然而,当年赫赫声名的南少林寺究竟在哪里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9 16:5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方金辉:林泉院就是历史上过去曾经存在过的南少林寺.
! }% w0 s) r- L3 Y- y* n  ) F) S1 J/ Z& _# G; j
林少川:从民间世代相传下来的它就说南少林在泉州。 * s) `) m, @3 b
  
4 f/ @) Q8 X/ z3 {) \, d) ]& |, \ 罗炤:泉州少林寺的史料,应该说都是传说,没有根据。 - J/ z! l$ K: @; i9 Z2 a5 ]- x
  1 n2 v) \8 R) a
1995年7月,福建省和福州市考古队来到了福清少林院的遗址。他们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进行了,为时一年半的艰苦发掘工作。林果是此次考古领队队长。 + [" H# o9 A! T2 ~. V  d3 ~" Q
  3 F% ]# K/ Z4 g4 ~* Q/ `2 h) M8 ]
林果:还一个是瓷器墨书上,我们可以看到,应该就是说大寺院里面的,比如少林会司、少林天王、这些东西,应该来讲,它当时是在内部组织上有点区别。那你想,如果是说一个很小的寺院,就一个几个十来个的人,它就不需要比较严密的组织,越是大的寺院,组织阶层就比较清楚,等级制比较清楚。 , ~2 H: k6 x' L* F" }( l2 n
  3 K& c: m: _; N1 Z
此时,从出土文物的考证,史料的记载等方面来看,福清少林寺,无疑就是传说中的"南少林"。专家们感到了万分的欣喜,他们以为找到了那座神秘的南少林遗址。然而,故事并未结束。 , `" s8 G7 f* C7 d0 F) B
  + b7 W, [7 J3 o: v  ?2 m! A# \
一篇《少林学者说"南少林"》的文章,却对福清少林院提出了疑义。 8 _" D4 M' t0 ]" J" E% C5 g
  
, a  ~$ U$ R$ | 杭州的一位大学教授-周伟良认为:他在福清并没有看到武术爱好者深入民间的现象,同时,也没有材料说明福清少林寺与武术的关系,现有的证据不足于证明,福清少林院就是"武艺出在少林中"的"闽中少林"。 0 `4 I8 z9 F9 k1 D1 `
  % l: B5 [* N- R  ^  V1 n  N
诚然,少林寺能完全等同于"南少林"吗?南少林是以少林武功为核心内涵的,这也是南北少林与其他的禅宗寺院的根本区别。而福清这座少林寺里,究竟体现了多少"南少林"的内涵?
1 S8 p; w6 A1 n0 `/ S6 g% h  8 \6 e+ Q" d; e& z$ U3 l1 T0 g
吴昌安:有寺无拳,那么也不成南少林寺,所以我们就基于这个工作,我以个人为首2001年就自己花钱,跑遍整个县每个角落,去拜访老拳师,那么经过这几年拜访发现这个高手的老拳师,几乎百分九十都逝世了。我们以为他们逝世没有留下武术,结果经过我们深入去采访,去拜师去调查研究,那么发现原来在农村里面各个乡镇里面偷偷摸摸习武的非常多,但是就不敢公开。 $ |' U; {* l, U2 _0 w1 B$ _7 C/ J
  
! n) |' \; B% |) \7 j" y* n6 Z 其实,福清的民间,并非没有习武之风。 只是由于解放前,许多练武之人为了生存,成为当地恶霸的打手。解放后,人们不在以武功高强为荣耀,自然,乡村之间的武术文化日渐衰落。如今,由于众多专家对南少林遗址之谜的热衷研究,引起福清民间一些武术的兴起。 $ y% D/ t/ U" B8 d7 Y$ O$ |
  
0 A% r' w/ c7 b2 A1 Q# W/ d 96岁高龄的老拳师,张本利的出现无疑给福清的武术界带来意外的惊喜。
- ~1 Z! T5 w! E) |# ^# l6 f- q  
( H8 |- m2 v/ B2 P  T( u5 C 张本利生于1909年,7岁习武。1937年,福清举办第二届体育运动会,张本利获得个人总优胜。相传,张本利的师父傅升华,则是南少林高僧林如的嫡传弟子。
5 N+ [: _9 ]' Y+ {  U  $ h" G$ E1 n7 n
那么,假如福清拥有一个既有"寺"又有"拳"的少林院,是不是就意味着,这里就是传说中的南少林呢?
* G, u  y  I/ T, T) O  0 C* u# u+ t  M3 x) t0 K/ `
罗炤:福清这个少林院是在明朝前期就没有了,弘治的福州府志,已经明确地记载,已经没有福清的少林院了。福清这个少林院、少林寺和天地会,可以说没有关系,因为天地会是在清初,最早也是在明末才出现的,所以福清这个是没有什么关系。   H5 h6 s: Y& w5 @0 |
    Z* q+ C: T0 q4 v1 |
林果:从年代上来可以确定,少林寺的兴废年代是宋代一直到明代。因为明代的遗址实际上很少,它是否延续到清初,从考古上没有太多的证据。由于,南少林居于南禅宗与南派武术中心的地位,这无疑促使那些热爱家乡的人们,希望把历史的传说和现实的发现结合起来。然而,福建三地的南少林遗址之争,究竟谁是谁非?罗炤断言南少林必定和天地会有关系的依据又是什么? $ K4 Q: F& s6 a1 l( M$ {7 q# u" v
  4 [, A4 z& {! Q9 \, f* u
由于,南少林居于南禅宗与南派武术中心的地位,这无疑促使那些热爱家乡的人们,希望把历史的传说和现实的发现结合起来。然而,福建三地的南少林遗址之争,究竟谁是谁非?罗炤断言南少林必定和天地会有关系的依据又是什么? ( g  L* A  Y+ j0 j- E6 u  @( O
  ) Z& ]6 D! ~0 }
罗炤:南少林是因为随着天地会的传播、发展,南少林才传播发展出来的。而南少林为什么会随着天地会的传播发展而传播呢,第一,天地会传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武术。第二,天地会传播发展,它和西鲁传说,和会簿有密切的关系,西鲁传说是一个火烧少林寺,这么一个复仇的仇恨和复仇的故事。所以一个是武术的原因,一个是复仇的原因,所以南少林跟天地会是密不可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9 16: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今,在漳州市东山县发现了一块明末的石碑,碑上刻有南少林时空和尚的铭文。据专家考证,这位南少林时空和尚就是道宗当年所拜的瘸脚师傅。
$ N+ c0 g, k' C# E* ?) G7 v  
. E. t6 `7 \# v( U5 T6 } 由于道宗后来创建天地会的缘故,古来寺的香花僧逐渐成为天地会对外的身份,成为清朝期间活动于闽南一带的秘密宗教团体,并以此作为掩护发展新的组织成员。 5 F6 l9 ]: f+ q# \' G" _
  / k- Q4 \4 k! S; r+ O
白文泰:香花僧是可以结婚,但是要一夫一妻制。香花僧的戒律跟丛林大同小异,但是,五条戒律里改动三条,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欲,四不饮酒,五不妄语。其中改了三条,一要收口,秘密事情不能讲。师父教你什么不能讲,关于历史、天地会的事情不能讲。因为这在过去是杀头的。第二,家庭要和睦;三、香花僧的同门师兄弟都是亲人。 7 t. g8 o7 [3 B. O: S
  $ o: |" u2 W- I; W2 [- N
古来寺的香花僧人人都有一本秘密的手抄本,但是从不给外人出示。罗炤能如愿以偿看到《古来寺赞集》的原件吗? ) F- y% {6 T5 G* y0 M
  * X; c! L$ X( Q& @: `8 W" ~; R9 V
《南少林之谜》第四集解说词
8 a" E+ z: i' {& }/ P5 ~* S& d  , d4 U, O* P  o. t
相传,康熙十三年,清王朝突然下令火烧福建南少林寺。自此,千年古寺燃为灰烬。然而,当年赫赫声名的南少林寺究竟在哪里呢? * }' g/ c9 S1 ]' Z3 }
  
1 n' `' S6 T$ r9 R) }9 I* r% r  t 方金辉:林泉院就是历史上过去曾经存在过的南少林寺. ( I/ Y. m* J7 R' l% P
  ' a3 x5 J9 W1 l4 E' C' l. V
林少川:从民间世代相传下来的它就说南少林在泉州。 6 A7 D# f5 D# R+ q5 H9 _/ w
  
$ C8 D: D/ i  J, \ 陈华光:中国实实在在有两个少林寺,一在河南,一在福清的东张新宁里。
, J1 {4 m' k9 }6 R) p# d  : ^4 [" a  X$ w, R1 q8 E
1993年11月25日,罗炤心急如焚,再次来到东山找道裕,满以为此次能如愿看到《古来寺赞集》的原件。然而,道裕却说《古来寺赞集》的原件失踪了。罗炤不禁心情沉重起来,不料,此时,道裕再次拿出一叠复印件。
* U1 F0 R% b. c  B  
) ]: ]( X% k; @4 p8 p) W 罗炤:道裕先拿了一个香花僧秘典的复印件,然后我看太重要了,但是我不敢相信。因为内容太重要了,太让人不可想像了,我就有要求看原件。这时候道裕感觉到很为难。说下一次他一定争取让我看到原件,他说因为他在书主人,当着书主人的面,在神面前(卜了碑),这就是闽南特有的,在神面前来卜卦、求签的一种形式,卜了碑。他已经发了誓,只是他自己看,不拿给别人。 1 a& r3 L+ g( p. U% X5 w5 `; C3 ]; Z
  
- ?, V! U2 x( F- n 道裕是不是和某位神秘人物在操纵着一切?罗炤内心充满了一连串的疑问。最后,他决定亲眼见见《香花僧秘典》的主人和《香花僧秘典》的原件,以判断其真实性。
8 X7 U5 e# b  M9 {; K* E$ ?  ( u) i9 l7 s6 V* l& Q' U# e' ]
道裕:后来,无意中有个周炳辉,他本身的两个眼睛看不见了,也是我的同学,当时的时候,他很贫穷,很贫苦。我经常去照顾他,支持他,他就跟我说,我那里还留下一本做佛事的书,你去看一看,因为他就没有什么东西给我看,就是拿这本,我一看,你还保持着这一本,挺好的。那好呀。所以,我跟他说,你能不能给我复印。他说好呀,你跟我这么好,我就拿给你。他就拿给我去复印。复印好了,我就把这份的复印件拿给罗教授去看。后来,他(罗炤)就说一定要去看原件。我说好,你要去看原件,我要通过他的意见。所以,我跟周炳辉说,周炳辉他就说,本来我这(书)是祖传的,不能给外人看。但是要看,我要去问菩萨。我说好,如果问好我就请他去看,如果问没有,就不要强求。罗教授也这样说,刚好问有。
  O6 a4 ?/ c/ t, H: U1 w, }  
+ w. o+ N# e$ Q, E5 z: {, N1 C 3月10日,铜陵镇下田街58号,道裕法师领罗炤和几位专家来到周炳辉家,看《香花僧秘典》的原件。
1 G2 ~% ^3 Q/ c; \3 R6 ^$ X3 e  
0 V  V% I- o2 m8 T 周炳辉是一位朴实的渔民,1988年不幸得眼疾,不久以后双目失明。知道罗炤等人想看《香花僧秘典》,周炳辉的内心十分矛盾。父亲告诉他,书是爷爷留下的传家宝,不能给任何人看。十年动乱的时候,周炳辉成天把这本书背在身上,甚至连妻子和女儿也保密。后来因为道裕经常帮助他,所以才同意拿出秘典。
: X) `" E& Y) t9 \8 ~  : _1 r6 a- @' `0 ^
潘一经:当时,周炳辉说了一句话,教授你们不远千里来到这里从事研究,我把秘典给你们看了,也拍了照了,我对不起祖宗呀! * O. E3 K+ l) E2 h9 ^6 F, [5 q
  8 j3 e! |8 A$ T5 v5 G$ G
罗炤:结果我一看,第一这本书,这是原件,这不是现代人的抄本,从各种特征来看这是原件。第二更重要的,这本书的内容比道裕两个月前给我看的(古来寺赞集),那个现代人的抄本更加重要。这是我们第二个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会遇到的原始资料,这个我把它命名叫香花僧秘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9 16:5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香花僧秘典》记载,古来寺源自兴化清源九座寺,唐懿宗咸通年间,正觉禅师号智广上人倡建,凡寺舍九座相连,故称九座寺。寺僧五百余众,有南少林之誉。
$ @; k- n: M; m; f  
/ ]7 I! `5 A, k& e 迄今为止,这是一本明确记载"南少林"的古代书籍。 % J# Q: i. U2 e# x/ z  y- }1 ?. b
  ) K  T5 c1 k" G& D7 m( ~
罗炤:它上来第一段就把古来寺的缘由说的清清楚楚,而且就明确地说,九座寺是南少林。 0 i& b7 C& u7 c
  ' r! l0 b$ ^8 I  s. L) X
根据《香花僧秘典》中记载:"九座寺位于兴化清源",那么兴化清源究竟在哪里?
7 ?$ Y3 n; E& _7 L" n  
; D" j. p# C) _5 x* H* h. M 《莆田县志》记载:明正统十三年撤兴化县,入莆田县。
4 U- a. {+ P) K! Z) I# G5 s  
5 L5 p: a, V/ w4 X8 z4 W 莆田仙游县凤山乡中确有九座寺。此寺又名太平禅院,原是九座寺院相连,故又称九座寺。如今,九座寺院只留下一座依然屹立在原址上。专家称,寺院的建筑风格堪称典型的唐朝建筑。
7 S# Q; {+ W7 j2 t% k3 G: t9 w7 G- k" H  ; `2 \8 j' T. H+ q1 t$ G+ B3 [4 w3 @
九座寺内镶嵌着一块方碑,碑题为《仙游九座寺山田记》,碑上记载:九座寺,唐咸通六年正觉禅师所建之寺"。
( b$ J9 M0 Y! i# r, t  ( c% {; {" k: L+ \) x! u; J
无疑,方碑的记载与《香花僧秘典》中的记载相同,都是唐咸通六年正觉禅师创建九座寺。
2 h  _) ~2 Q  B( V) ?# d    u! f+ @8 l5 P1 W1 [* o
古来寺的僧人都说,祖庭九座寺旁有座无尘塔,无尘塔要是倒了,南少林也就没有了。原来,无尘塔中埋葬的不是别人,正是九座寺的开山僧-正觉禅师。光启二年(公元887年),正觉禅师圆寂后共获舍利子四千粒,晶似冰雪,葬于塔内。后宋端明大学士蔡襄题其塔曰:无尘塔。
4 E3 j- E* ^6 A* b1 \6 `  
4 R) R  i' F1 Y& I" P# ?5 g* U 然而, 九座寺为何被称为南少林?它与北少林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关系?种种的疑惑困扰着罗炤。
% r2 t9 k" W; z5 C  9 m+ Q$ }' r* I3 e6 _& M
五天了,罗炤始终无法找到九座寺的文献资料。 : |) S3 v$ M; O1 o& ?
  2 ?- A4 l5 X7 e4 J
不料,就在临走的那一天,仙游县委领来一个中年人,他叫林振宁。林振宁是个下乡的知青,几十年来,他对九座寺的历史了如指掌。幸运的是,林振宁收藏了一本古书,书中记载了九座寺的历史。 # l8 m5 y7 u3 a5 X, M/ ~
  & W# c4 n7 J' v
林振宁:我手头上有一本手抄本,《九座寺开科禅师语录》这本书,那里边,是我们仙游县当时,乾隆五十一年,我们仙游县正县长写的序文,那这里面记载着正觉禅师的具体情况。
, u  d0 k9 [: i+ K! u% ^) Z  
9 W5 p$ A4 h$ Y1 h 在《重修唐正觉祖师本行序》中记载着这样的一句话:正觉禅师前往蒿山受戒?蒿山在哪?中国的历史上却不曾有个蒿山的地名,这又是怎么回事?
1 W# s) Q; e' F, `$ S  5 `9 ]  m$ H, c2 G9 ]* ?1 t: T/ F! ]
罗炤:智广传记上明确地讲,智广出家以后又到福州,从福州又到湖北,然后又到蒿山少林寺,这个抄本说的是蒿,草字头一个高字,蒿山少林寺,到那里受戒。这个抄本把智广(正觉)北上少林寺的路线讲的比较清楚,从这个路线来看很清楚,蒿山,这是嵩山的笔误,是把山字头抄成草字头。而另外一个证据蒿山就是嵩山,因为少林寺从北魏时期,一直到北宋,都是受戒的一个重要场所,所以智广专门要到那里受戒,所以智广是从嵩山少林寺受戒,然后又回福建,这个应该是真实的,这样就把仙游九座寺和嵩山少林寺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他的祖师是在嵩山少林寺受的戒。
; g+ t1 X/ h# e  p4 t, Q* d/ d  
# J8 O1 M  ?4 G) _9 A1 I- W 根据《香花僧秘典》的描述,九座寺斋法严谨,与嵩山少林寺一样文武同修。那么,九座寺的传承古来寺,也一样文武同修吗?
6 U% [. ~9 o0 n: d( w% ~) b# E4 Q& w4 z  # D& L- y. C  r0 j
潘一经:我们在东山进行调查的时候,我们就听到,很多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就讲一个故事,说解放前,古来寺的僧人,和当地一个屠夫进行比武的故事,当地一个屠夫,身高体壮,自己练了一身铁布衫功夫,而且自己认为,自己的肚皮非常抗打,他很不服这些,寺庙习武的武僧,他天天来到庙里叫板。叫来叫去,后来出来一个身材瘦小的僧人跟他比试。当时比试之前,他们双方都订了一个生死约定。比试开始的时候,这个僧人先叫屠夫出招,打这个僧人,然后僧人再出招。当这个僧人出招的时候,就往他(屠夫)的肚皮上就是一拳,结果把这个屠夫打出一丈多远。
" c0 I+ ?4 E/ I. J0 l" X  $ O7 F' J3 I2 I; R8 t9 K
一行人在白文泰的带领下,来到了漳浦杜浔县,见到了崇麟法师。这是一位矮小精瘦的老人,一点都没有武僧的气概。见到了一群不速之客,崇麟有些惊诧。
7 [. f. S7 y( X. \3 c" Z8 S8 {  
( {: X( P7 m+ x, t2 \6 @) g/ o  ^ 白文泰告诉崇麟法师,罗炤是为古来寺而来,并说了些香花僧的暗语。崇麟是白文泰的师叔,很信任白文泰,果然听了他的介绍,崇麟精神大变,就非常高兴地讲起来了。崇麟告诉罗炤,当年的那段传说是真实的,只不过,当时崇麟在比武之前嘴里含了一口冷水,当屠夫憋住气准备承受崇麟的重击时,崇麟却突然从嘴里喷出冷水,屠夫一看乐了,心里想这和尚怎么现在留起口水。这时,崇麟抓住机会一拳重重地打到对方的肚子,而屠夫因为一笑把运好的气给泻了出去。于是,屠夫自然轻易被打飞了。然而,崇麟武功并非名不副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9-19 01:30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