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V5 ^: V' i! b5 c% `0 M0 A% R/ o) z. D" E% x 
      剖腹者直接于腹部割开十字形状,内脏爆裂流出,直至失血过多死亡。这只是古代日本人剖腹的方法之一,被称为“十文字切”。另外有“一字”、“二字”、“三字”几种切法。剖腹者如果过于痛苦会有一名助手替他斩首。为保仪态,女性的剖腹自杀者会绑起双腿。 4 d8 }. ^4 I. k  R 
 8 q, }" H; l+ B" T4 K 
4 D  K! I) c( k  x) }* v 
       以刀切开腹部的自杀仪式,被认为“光荣”。切腹自杀者日语称为“切腹人”,而切腹人如为了追随师父死亡而自杀,过程称为“追腹”。那位被找来作为助手在最痛苦一刻替其斩首的人被称为“介错人”。介错人一般是剖腹自杀者的亲友。武士如果战败但输得光荣,对手可能会为了向其勇气致敬,而自愿担当介错人。 
: A% z1 m% {2 s3 o  v 7 H5 N3 J& ^! S7 g0 C 
) d8 K3 ^, Q; O! z7 | 
     永祚元年(公元989年),大盗藤原义在被捕前,将腹部一字割开,然后用刀尖挑出内脏扔向官军——这被认为是剖腹的最早来源。  
! ]& C0 o1 S2 E, ^! R& [4 h   c! a& D! C6 B) B) Z 
 
: s' W2 a7 V! B# Y% R( B     剖腹的开始盛行,是在镰仓幕府以后,因丢失阵地而引咎剖腹,或耻于被擒而阵前剖腹,占了绝大多数,一直持续到战国时代。江户开幕以后,社会统治相对平稳,因殉死而剖腹,和作为刑罚的“诘腹”,逐渐占了主流。虽然幕府严令禁止殉死,但是根本无法阻止这一历史性的趋势。 ) j! o" y) x, b2 y( a 
  
8 A% n, j, x' k# z) D  l$ p+ r' V) F/ K. n; O- q 
      至于为什么选择剖腹作为武士最崇高的死亡方式,现在普遍认为,古代许多的国家和民族,均主张人的灵魂是宿于肚腹中的;因此,武士便在有必要将自己的灵魂向外展示的时候,采取剖腹以示众人的方法和仪式。  
: w' C( s( {: E5 o! w: g" _ - H% {5 w" M7 ~. u1 Q 
 
" L' a5 a4 t2 s$ m      有的剖腹仪式是允许介错人在旁边的。剖腹自杀者穿着庄重服装,用来剖腹的刀或剑放在他正前方。刀可能用特别的布料垫着。武士会作死亡的心理准备,例如写作称为辞世之句的诗歌。待他和身旁的介错人助手准备好,剖腹者会揭开身穿的和服,拿起刀剑,捅进自己腹部。剖腹者首先从左至右的切割,然后作稍微向上的第二刀,让其肠脏溢出。切出第二刀之时,介错人进行抱首,即挥刀向剖腹者的脖子斩下,但不完全斩断,让头和脖子仍有一丝牵连。由于这一刀要非常精确,介错人一般是剑术高手。剖腹者会和介错人预先同意何时彻底完成斩首。  
9 ]8 G0 R4 }1 B6 R2 K  U  
; W1 k4 Z! C& z) b: U+ m" `7 q 
- N7 P+ f$ h0 O      还有就是没“介错人”在旁帮忙的剖腹。这些原因比较复杂,除了为主报仇,切腹而死外,有引咎切腹的;有尸谏切腹的;有战败不屈切腹的,有有志不遂、生不如死而切腹的等等。这类切腹者多数采用下列几种方式:其一,用力在腹部自左至右,横切一刀;再从下至上,直切一刀,成为十字形,达到心脏为度。其二,腹部横切一刀,立即回刀割断自己的咽喉。其三,腹部横切一刀后,立即用刀向心窝刺入,再用力向下拉,成十字形。切腹者明知这样死法肉体上很痛苦,但必须始终忍住痛苦不出一声,积极达到目的。  
9 Y* `" C1 ]. y3 ` + y9 A. @9 `$ ~4 x+ F# F 
% B# \9 M: Z5 ]9 ] 
      他们临死时要保持清楚明晰的意志,按照仪式一一做去。第一,要使尸体不倾斜,只许向前俯伏。如仰面朝天,便算失仪。第二,腹上刀痕不许皱折。第三,双膝须合拢,如松开了,就表示不够修养。最后对于自杀用的武器也得安置妥当,不能任其散乱。  
7 a, j0 L; M+ A& L* b: R 
# F  G. S! {6 y% H8 \/ `此外,古代日本武士之间的美少年之恋很流行,伴侣切腹殉情被认为是勇敢而浪漫的归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