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极乐世界的有无问题 在我们还未针对问题作出分析之前,要请您且先看看,一些关于佛教与科学十分巧合的数据如下:
●古人普遍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佛却说地不是方的,而是圆的,叫做‘地轮’。 此事后来科学发达了,测知地的确是圆的,叫做‘地球’。
●《华严经》和《梵网经》等记载,华藏世界,如云似海,重重无尽。芥子纳须弥。一念遍三千。 近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指出了著名的质能转换公式,提出物质能量都可互相生灭转化!他更证明宇宙是四维空间的连续体,宇宙是膨胀的,且极其宏大无尽!他引用‘相对论’来说明质量与能量所表现的一个静的宇宙和一个动的宇宙,两者间的错综组合,形成了变化莫测的宇宙。他更指出:所谓的时间、空间和现实都只是人类的错觉!从而从理论上时空可以跨越,时光可以倒流!而到了量子力学,更提出物质和意识存在某种联系,发现相距遥远的物质存在超时空的运动感应现象!现代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更发展了层宇宙概念,已将多维空间的维数扩展到十一维了。 这些与佛教所说的重重无尽,芥子纳须弥,一念遍三千的宇宙观,越来越近。
●佛教说,百亿须弥,百亿日月,构成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那只是一佛之化土而已。
‘三千大千世界’是佛教的宇宙观。佛用“一个日月所照”的时空来形象比喻此概念,称为一个小世界(我们所在现代称为太阳系)。而佛说一千个小世界构成为一小千世界(现代称恒星系,我们所在为银河系。注意佛经中的千,三千等是比喻,非指实数),一千个小千世界组成为一中千世界(星系团),一千个中千世界组成为一大千世界(总星系)。西方天文学发展,从中世纪的地心说开始,到十八世纪,还是哥白尼的日心说。到十九世纪,人类发现太阳亦只是浩瀚宇宙恒星的普通一员,而有了更广大的银河星系。到现代,我们都说宇宙广袤无边!在银河系中,已发现有著本身发光如同太阳的恒星近十亿个。而银河系外,更发现有茫茫无边的河外星系!宇宙虚空里,数不尽、算不清的星云星系,组成更高级的星系团,乃至总星系。几乎每个恒星星系都有行星或卫星(月球)围绕组成。经过数千年的探索,从地心说开始,现代科学终于接近了佛教所说的百亿须弥、百亿日月的三千大千世界的壮丽宇宙观!
●佛经还说,世界无量,众生无量。 对他方世界之天外文明,现代科学也在不停的探索中。一九六八年,英国剑桥大学天文物理学家安东尼·休伊什研究小组的成员乔斯林·贝尔,发现了自外太空发射的神秘电波讯号,这和已往星球所发出的稳定讯号不同的是,贝尔接收到的讯号是脉动的,是一种每隔十五秒固定显现一次的影像。于是许多人都相信她找到了外太空生物存在的证据。根据该小组的归纳,这种脉动电波是来自距离地球二百光年(光每秒的速度二九九、八○○公里,一年所走的距离叫做一光年,等于九四、五五○亿公里)的一个自转的星球。由于她的这个能证明外太空有生物存在的发现,使到休伊什与其指导教授马丁·赖尔爵士获颁一九七四年的诺贝尔天文学奖。
●佛说:人有生、老、病、死,所有世界也都在成、住、坏、空的过程当中迁流变幻、循环不息,没有片刻的静止。--这里佛进一步指出了各宇宙时空的运动变化生灭规律,与现代物理学最终发现的宇宙星体的发展规律--如宇宙大爆炸生成,超新星的爆发和恒星的生成灭亡演变规律等也相同!最后,佛说每个大千世界过去、现在、未来皆有佛出世,教化着那里的众生。 英国剑桥大学的宇宙物理学家弗列德·霍助教授,曾于一九六四年在英国皇家学会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他所发现的新的重力理论,说明宇宙的起源。他认为星球与银河系可能有开始、进化和终结,宇宙中每一星球,在其一生中均进行著一种周而复始的循环,即在大爆炸之后又重新组合。此外,鲁汶大学教授刘梅特尔创导而为多数科学家信服的原始爆炸学说,也认为宇宙有起源、发展和毁灭的过程。凡此种种,莫不与佛教的宇宙观相一致。
●有一次,佛坐在恒河岸边,他的弟子取了一钵水给他,他告诉其弟子:‘一钵水中,八万四千虫。’ 此事至到十五世纪末叶,科学家发明了显微镜,以之向水中一看,这才发现里面的确存在密密麻麻无数的小虫(细菌)。
●最可贵的是,佛教指出宇宙一切万有,都是‘缘起性空’。 ‘缘起’就是众缘和合而生起,也就是一切都由各种的条件组合而生而有的意思;‘性空’则是说凡是依靠众缘的组合而生而有的事物,都没有真实的自体,缘聚则生,缘散则灭。 证诸事实,宇宙万有,的确样样皆缘起性空,就以人体为例,佛教说人体乃由地(固体)、水(液体)、火(温度)、风(气体)四大元素所组成。现代的化学说,一个成人的身体,是由大约16%的碳,8%的氢,3%的氮,1.5%的钙,1%的磷,0.5%的其他原素,再加上70%的水所组成。 再者,科学家又用化学的方法,将一切的物体分解之后,得出许多微细的粒子叫做‘分子’,它是由更小的粒子‘原子’构成的,因此科学家们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一切的物体,最初都由同质或异质的原子(后来又发现在最微小的原子之中,尚有因子、质子、量子)结合而成分子,然后再由分子构成一切的物体。科学家们的此一结论,不正是证明佛教之所说:一切万有,小至微尘,大至宇宙,无一不是缘聚则生(有),缘散则灭(空)的吗? 以上所举之数据,在在说明,科学越进步,就越能证明佛教的正确性。单单一个‘缘起性空’,就把宇宙的真理、人生的实相,一语道破,也使到一切皆由神或上帝所创造的神话,都无立足之地。难怪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大文豪、大诗人的泰戈尔要说:‘我认为释迦牟尼佛乃世上最伟大的圣哲!’(见泰戈尔作《论佛祖及佛教思想》一文。)又英国近代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和举世公认为最杰出的逻辑学家的罗索也说:‘各宗教中,我所赞成的是佛教。’(见《当代名人演讲集》中〈罗索谈宗教问题〉。) 世人一定会感到很惊奇,佛祖释迦牟尼现身人间,根据‘世界佛教友谊会’于一九五○年在锡兰(即今之斯里兰卡)哥伦坡举行第一次会议时,公认佛降生于公元前六二三年,涅盘于公元前五四三年,也就是说佛乃降生于距离今天二六二四年前的古代,这比中国的老子、孔子更早。其时没有现代数学、物理学,也没有先进的科学仪器,佛又凭什么竟能对宇宙的一切一清二楚呢? 假如您是一位对佛教素有研究的人,自然就不会感到惊奇了,因为您明白佛是一位世出世间(世间和超世间)的大圣人,佛眼洞视一切,视眼看到一切,他对宇宙中的一切都了如指掌,所以能够清清楚楚的、明明白白的把事实真相说出来。 科学的精神在于拨开现象探索真理,而佛教早在二千六百多年前便已打破现象的世界,揭开宇宙与人生之秘纱了! 所以尽管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但就今日太空科学所发现的宇宙真相来看,人类科学对茫茫宇宙之真相的探索所知,可说微不足道。佛在二千六百多年前,便已说人类只不过是地球的过客而已,人类生死往来的范围是三千大千世界,而大千世界又其数无量。相对茫茫宇宙时空,莫说人类,就是全球乃至太阳系,也如一粒微尘而已。且现代物理学对宇宙和微观世界所用技术手段,只能是靠仪器设备收集数据,做间接的比量推理,概率猜测。这好比盲人靠摸象推测,是永远不可能象明眼人那样直接亲了大象全貌的。佛陀具五眼圆明,现量亲证直观察法界实相,科学靠间接比量推理,这就难免一知半解,困难重重了。 总之,没能象佛陀那样直接的现量亲证的观察,如何能准确获得宇宙真相的全藐呢?这就是科学家难以突破的困境。这也就是佛教合乎科学又超乎科学的地方。
佛也在二千六百多年前,就已向世人介绍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了,说极乐世界就在我们这个世界的西方,离此十万亿佛土(一佛土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但放眼看看我们现代的科技,连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都搞不清楚,更遑论离此十万亿个佛土之外的极乐世界了。在现阶段若硬要科学证实极乐世界,无异‘缘木求鱼’,那是绝不可能的事。 对于科学至今尚不能证实的极乐世界,我们又凭什么来确认它的存在呢?在博大和精深的佛法里面,有一个教人如何衡量和判断事物之有无的‘三量’: 1、现量。即不用意识思索,单凭直觉就能证知的境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又如人手接触到火,就能立刻肯定它的存在是。 2、比量。当见到远处有烟,就知其处必有火,或听到隔壁有说话的声音,就知其处必有人是。 3、圣言量,又名圣教量,即由圣人(指佛)的言教,或圣人所说的经典,才知确有其事。正如极乐世界,要不是由佛介绍和推荐,我们根本无从获知在广漠无边的太空中,竟有如此一个既奇异又美妙的世界存在一样。 此‘三量’乃佛教的‘因明学’,亦即现代人所说的‘逻辑学’,它亦相等于现代哲学思惟方式的‘辨证法’。但现代‘逻辑学’和‘辨证法’,就缺少了佛教所特有的不但放诸四海而皆准,而且历万古而常青的‘圣言量’,所以两者绝对不可同日而语。 阿弥陀佛,十方赞誉,极乐世界,无比庄严;自古依教修行者,亲睹亲证者无以记数!于此我们要举几个实例如下: (一)释迦牟尼佛为韦提希讲《观无量寿佛经》,当讲完经时,韦提希夫人及五百侍女皆亲眼见到法相庄严的阿弥陀佛、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还清清楚楚的见到极乐世界无比美妙的胜境。 (二)净宗初祖慧远大师,一生曾三次见过阿弥陀佛。东林百多位圣贤,亦得念佛三昧见佛或极乐净土。而刘遗民,更在定中游览极乐后喝了七宝池内八功德水回娑婆,而周身毛孔出幽兰清香数周不退。见到的极乐世界圣境,与经上所说完全一样。 (三)古今中外,许多念佛有成就的人,都能在现生见到佛和极乐世界,有的在定中见,有的在梦中见,更多的是在临终时见佛亲来接引,而且西方的胜境,分明在目前。 中国国父孙中山,于民国五年,与诸同志游浙江普陀,在佛顶山亲见观世音菩萨现金身,问同游诸人,大家都说没有看见。回来后他写了一篇‘游普陀志奇’,以记其事。他是基督徒,若不是亲见,绝没有理由捏造故事来为佛教的佛菩萨作宣传的。 读了净土三经,我们获悉,极乐世界,离此十万亿佛土,亦即十万亿个三千大千世界之外。 佛经说,我们在此土一发心念佛,远在十万亿佛土之外的极乐世界的七宝池中,立即感应而长出莲花一朵。又念佛人,临命终时,佛来接引,一弹指间,即至极乐世界。这样的空间跨越,比光速还快不知几千万倍,这有可能吗? 对此,蕅益大师在其著名的《弥陀要解》里,有很精彩的问答如下: 问:西方去此十万亿土,何得即生? 答:十万亿土,不出我现前一念心性之外,以心性本无外故。又仗自心之佛力接引,何难即生。如镜中照数十层山水楼阁,层数宛然,实无远近,一照即了,见无先后。 如还不明白,请再看净空长老对此段文字的解释:‘此疑西方与此地距离遥远,何能即达。大乘经讲十法界均是心性变现之物,心性是能变,十方诸佛刹土是所变。能变的心性无量无边,所变的刹土也是无量无边。西方极乐世界距我们娑婆世界,佛说只有十万亿佛土,若比无量心性乃是很短的距离。所以经上说,念佛人往生西方在一弹指间就到达了。阿弥陀佛也是我们自性之内的阿弥陀佛,绝非自性外还有一个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也是自性变现出来的。再加阿弥陀佛本愿功德威神加持接引,往生有何困难。又如以一面镜子照外面山水,不会近的先照,远的后照,镜中景物,实无远近。诸佛菩萨尽虚空遍法界,想到那里立刻即到那里,《华严经》将此事说得清楚,因为我们有妄想分别执著,不能契入这种情况,若无妄想分别执著则远近大小都没有了。’ 一言以蔽之,我们的心性是尽虚空遍法界的,而极乐世界虽在十万亿佛土之外,实未离于法界,亦即未离于自心。所以,极乐世界,看似遥远,但往生乃刹那间事。 二、美妙绝伦的极乐世界 我们从净土三经中,获悉西方有一尊伟大的阿弥陀佛,和那里有一个无比庄严、清净、美妙的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的美妙,天下没有一个词儿足以用来形容它,它就如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三十九愿所说的那样: ‘我作佛时,国中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虽具天眼,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数,及总宣说者,不取正觉。’
由于极乐世界之美,就连具有天眼的人都不能尽说其美妙,所以,我们现在从净土三经中去看极乐世界,所看到的只是亿万分之一而已。换句话说,只是一个粗略的认识。尽管如此,已足以令人称羡、惊叹不已了! ●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即畜生、饿鬼、地狱)。悭贪是饿鬼的因,嗔恚是地狱的因,愚痴是畜生的因。极乐众生,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一切自然俱足,根本无贪;全国都是菩萨诸上善人,互相爱护,根本无嗔。一切众生,恒闻妙法,心开意解,根本无痴。因无贪嗔痴的恶因,故无三恶道。 ●也没有妇女。极乐世界是一个绝对清净平等的世界,人人六根清净,无有爱欲情事,而且人人的身形样貌都跟阿弥陀佛一样,具三十二种大丈夫相,故无有妇女。 ●极乐世界,广大无边,就是十方无量世界的众生一齐往生到那里去,也不会有人满之患。 ●气候温和。没有四季、寒暑、阴雨的变化,永远是那么凉爽舒适,令人心旷神怡。 ●地势平坦。世间的地有崇山峻岭,也有万丈深渊,那是世人的心不平,故地不平;极乐世界的人,心地清净平等,因心平故地亦平。 ●黄金为地。实际是七宝为地,黄金为七宝之首,举其首已摄其余矣。七宝者,金、银、琉璃(青色宝)、玻璃(水晶)、砗磲(青白色宝)、赤珠(赤色宝)、玛瑙。世间也有七宝,但都是些凡品,若以之与极乐世界的极品相比,简直天渊之别。 ●有宫殿楼阁。其宫殿楼阁非常的奇特,能随人之意而大、而小,可在地上,也可浮于空中,全由一宝、二宝乃至七宝自然而成,其富丽堂皇更胜过六欲天主之天宫百千万倍,那是往生之诸上善人的居处,也是大家聚会讲经说法的地方。刚刚往生的人,先在莲胞之中静修,等到花开时,证得法身,就可进住楼阁了。 ●有色树。在楼阁外面的空地上,有一行行排列得很整齐的色树。所谓色树,即由一宝乃至七宝和合而成的色彩缤纷的树。其树有的高一百由旬(由旬有大中小三种,大由旬约八十里,中由旬约六十里,小由句约四十里),有的一千由旬。树的上空还弥覆著由金缕珍珠百千杂宝所结成的罗网,美观极了!最神奇的是,这些色树,微风吹来,就如百千种乐器,同时演奏,令人想起三宝的功德而念佛、念法、念僧(其所念之三宝乃自性三宝,非我们所念之住持三宝)。 ●树现佛刹。极乐世界的色树,还能在树与树之间映现十方佛国庄严美好的人、事与物,让观赏的人好像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面相一样清楚。 ●有七宝池。有无数由七宝所成的水池,其面积由十由旬、二十由旬乃至百千由旬,犹如大海一般,而且皆以金沙铺地,不同我们这里全是砂石污泥。 ●有八功德水。在无数的七宝池中,还盛满了具有八种不可思议妙用的水:一、澄净,非常澄清洁净,一点杂质也没有;二、清冷,即清净凉冷,永远保持同样的温度;三、甘美,即甘甜味美,非常可口;四、轻软,即水的性质轻浮柔软;五、润泽,即滋润滑泽,有益身心;六、安和,即安宁和平,沐浴其中,安稳舒适;七、除患,即喝了这种水,不但可以止渴,还可以除饥;八、增益,即喝了这种水,或在水中沐浴,可以增长善根。除此之外,其水还有三种的特色:一、随意,即水能随人之意,或增,或减,或冷,或暖;二、说法,即当池水往复激荡时,能发妙音,宣讲妙法;三、进道,即入水浴已,使人道业猛进。 ●有宝花。在极乐世界的七宝池中,在八功德水之上,有著无量无数‘微妙香洁’的莲花。微者,七宝所成,此方绝无;妙者,其色无量,又能放光:香者,异香远闻,四时不散;洁者,出自德水,体至洁净。其花大小不一,由一由旬乃至百千由旬,这是因为念佛的众生有勤怠之分,故莲花便有大小之别。这些莲花,就是我们将来往生之花胎,谁在此世界信佛念佛,极乐世界的七宝池中即长出莲花一朵,上标其名,将来往生时,即在此莲花中化生。极乐世界的一切景物均不生不灭,惟独莲花变化无常,如人念佛努力,七宝池中的莲花就愈念愈大,如改信其他法门,或停止完全不念,此花即随之而枯萎,可见它没有一定的形状,变化而有,唯心所现。 ●有珍禽。极乐世界尚有百千种奇妙杂色之鸟。鸟属畜生,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哪来这许多的鸟呢?原来这些鸟儿都是阿弥陀佛欲使法音不停宣流,而以不思议神力变化出来的。这些化鸟到处发出柔和优雅的声音,宣讲人人心中所欲听到的佛法,实在微妙极了!阿弥陀佛变诸鸟,莲宗九祖蕅益大师说:‘凡情喜此诸鸟,顺情而化,令欢喜故;鸟尚说法,令闻生善故;不于鸟起下劣想,对治分别心故;鸟即弥陀,令悟法身平等,无不具,无不造故。’所谓‘无不具’,即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开悟时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无不造’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常作天乐。极乐世界,时常天乐鸣空,随各人之意愿而听到自己所喜欢的音乐。 ●天花缤纷。那里还昼夜不停地从天空飘落曼陀罗等众妙天花,又天花一著地,不须洒扫,自动消失,世间那有此等美事?●极乐世界,下从地起,上至虚空,一切万物,皆放光明,不但人有光,连七宝、宫殿、楼阁、宝池、色树、莲花等等都放光,故极乐世界,不须日月,自然光明。 ●极乐世界,不但是一个光明的世界,而且是一个极其芬芳的世界,因为那里的一切,都是无量宝香和合而成的,所以在在弥漫香气,处处散发芬芳。 ●极乐世界,不但没有不善的事,连不善的名字都听不到,这是因为那里的人、事和物,无不尽善尽美的缘故。 ●又极乐世界,处处皆有花台,上坐阿弥陀佛,及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诸行人,说微妙法,所以那里的人,不但随时都可以见到佛菩萨,还可以随时听闻到妙法,这是娑婆众生所梦寐以求的事啊! 像这样一个美妙绝伦的世界,可以说宇宙中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了!毕竟它是阿弥陀佛集十方诸佛刹土之美好于一身的佛国,自然样样皆奇特稀有,与众不同了! 除此之外,佛教向来强调‘因果’,而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在因地时发了愿,后经无量阿僧祇劫修诸功德,以不思议愿力、功德所成就的净土,因此它极符合‘有如是因,得如是果’的因果定律。所以,它绝对不是无中生有的、纯属虚构的神话故事。 若问极乐世界为何要如此之庄严美好?答案是:佛愿如此。佛要未往生者,生稀有想,栖神净域,一心念佛,求生其国;若已生者,一切俱足,不作他想,一心求道,直至成佛。 有人或还会问:极乐世界的众生,六根所对之境,一一无非乐受,岂不妨碍道心?答案是:这就是极乐世界之妙,其处众生虽受诸乐,但无有乐想,常在寂静之中,这是弥陀愿力加持所致。弥陀第十二愿里说:‘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这即是说,往生的人,六根已不入六尘 ,所以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也因此虽受诸乐,并不妨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