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6-28 18: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洪化堂炮队在操练 洪化堂(后称讲武堂)建立以后,聘请的是德国人任教官,创设绥靖新军3个营,炮队一个营。照片中的炮队学员正在练习使用德国克虏伯炮,但近前三个学员似乎并不专心。此操场原为吴三桂官邸,现在省农展馆一带。 # q- j1 E- ]# ?7 F8 Q, g3 T* K
* {& F" p! G* _" m' Y! {: j
" M ?0 ^7 q2 a2 A: ~+ K; G' t' \" i, F' N) e- \
7 C9 d' R6 s# ^( u8 w# ^! J, E* P4 N0 ?
义首领们抛头颅血染昆明南城墙(1903年,昆明) 方苏雅刻意表现了左下角一个男孩难忍地捂住口鼻——这是一张关于血腥味的照片;也关于生死和强弱;关于反抗与镇压;关于自 由与禁锢;关于忍耐与愤怒;关于城墙以及比城墙更古老的历史。类似的似曾相识的故事总不会令人安宁平静,但它激起联想和思考,而“一种可怕的美”早已诞生。
) M* e" |5 b2 ~6 u* y K$ Y8 X/ w) f/ u1 U- r
$ V8 N1 P; Z1 n5 f" _! B: O T
1 R( S& P! ~, F8 {
5 Y- C* c4 m6 ?2 V3 b) w( B0 l9 i; M1 D( X' Y1 S5 N
: q, o& c9 D1 {
3 f; g3 y+ x3 c7 j
8 w& _6 Y f% \5 x! ]+ k年前熙攘的一条路(1899年) 图中的白塔(现已毁)位于云南府城东2里处,是当时拓东路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图右的建筑是古真武祠,为旧“汉营”,相传是诸葛孔明南征时屯军之所,唐代建拓东城,因此祠内有诸葛亮石刻像。从照片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当时主要街道的路况和两旁的集市贸易情景,是极有代表性的老昆明风情图。方苏雅选择塔洞内有人、路中有牛车的时机拍照,是为了留下尺寸上的参照。这也是他惯常的做法之
; d, a' m* R* a8 d7 X! L5 o J( b2 c) }) H! \+ ^, H% U
6 k o, ?: w+ A. X, G, c$ z2 P' [2 N8 `3 f' E1 W

+ o: l/ q. g$ T
) O7 ?/ g4 }* b4 t/ `9 H# |9 a! A/ i8 ?0 }, |
她为何紧皱双眉(1896年) 从衣着上一望就可知,照片中的女孩决不是来自平常的人家。1896年她出自何方名门,方苏雅与他的家人是何种交情,以及她后来的身世如何现在已难考证,但方苏雅对她的特别关注是显而易见的。在他的相册中不仅有她与家人的合影,又让他的侍卫官抱着她留下了这张传神之作。无疑,她的引人注目之处全在于眉眼之间深刻的愁怨之情,这与她幼小年龄之间的巨大反差产生了惊心动魄的力量。那本是一个中国人理应愤懑的年代,方苏雅镜头之下多的却是图中侍卫官一类低眉顺眼的形象,看来令人莫名难受。这个裹在一身富丽之中的千金小姐却不但有着与生俱来的忧郁,更以一种凌厉无畏的眼光从一角逼视着远处(根本无视她眼前的镜头),使整幅照片骤然狭窄而且紧张,几乎要将旁边的成年男子挤出画面。这悲情,这不可名状的沧桑从何而来?又是什么主宰着她令人迷惑的内心?——是沉痛的历史,还是不祥的预感?这百年前令方苏雅惊诧的神秘精灵,今天仍让人震动。
' f" }/ T, K9 e- |; k8 \' y8 ?) _, f4 p& }
' l U" T! A7 ?6 J$ ?$ 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