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830|回复: 1

真实三国孔明 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4 17:4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七 秋风五丈原     ! P! @/ y. k1 M. Y5 J8 {! h: ^  A
  第四次北伐从二月开始到六月被李严叫回来,经历了五个月时间,这是建兴九年,回到成都,诸葛亮解决了李严的问题,挥掉身上的征尘,喝了一杯夫人亲手泡的信阳毛尖,开始了对前四次北伐的总结和回顾。 $ t! I% j& B: \9 l
  这四次北伐贯穿始终的问题就是一个粮食供应,汉中北部群山连绵,栈道窄小,交通至为不便,后勤压力极大,运输困难。可以说如果不想出新的办法来,北伐就是绝对无胜利的希望的。怎么办呢,有几个方案形成于他的心中: # U( r2 o( l# e: E) ?3 Z
  1:修飞机场,修高速公路,不太现实哟,呵呵。   n8 V7 ~3 f: H$ ?$ x
  2:加大资金投入,增大后勤人员人数,但是道路窄小,再多人也是一个一个走,效率增加有限。
" R. c$ t$ @2 L" w  p. o  3:就地屯田,在前线就地成立农场,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 i3 u9 G6 B# G( A
  权衡了一番后,诸葛亮终于下了决心,综合后二个方案,一方面加强后勤队伍建设,一方面行屯田之策。 ; ^- B& I' o5 P
  三国志上对于四次和最后一次北伐之间这三年时间诸葛亮都干了什么又是基本空白,只有后主传的裴注中有两句,也非常简单,一是加强农业生产,二是加紧军队正规化训练,三是在建兴十一年在斜谷建设了军用粮站,积存军粮,从这几点看我们也可以知道他仍然是在积极准备北伐,当然也和老婆孩子们共享天伦之乐。 4 @' P9 z) Z. F2 L6 X7 G
  说到这,我想起来诸葛亮的一生是不是很枯燥没趣,贵为一国之相,娶了一个丑老婆,而且厮守一生,史书上诸葛亮好象并没有娶妾,从现在的观点来看,一位大帅哥,还满腹才华,还位高权重,身边又没有MM围绕,又不爱享受,整天带兵在汉中北的大山里吃苦受罪,哎哟,这不是自找苦吃嘛,换成各位朋友,你们能这么冒傻气吗?呵呵,坦白地说,俺是不能,说啥不干。再说俺也没有那个本事耶! - P  M' P( V: W, P
  这几年里东吴反倒是没闲着,可笑得是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结束撤回的那一年,东吴又使出老手段,向魏军诈降,你还别说,魏国他还就相信,真叫我一想就笑得肚疼,为什么呢?我总结了一下,从赤壁大战开始,先是黄盖诈降,曹操相信;然后周舫断发诈降,曹休相信;这次竟然是孙权亲自出主意叫孙布向杨州市长(上次曹休也是扬州市长)王凌诈降,王凌不但信了,而且信得程度令人发笑,满宠知道后叫他不要相信,自己要去见明帝,走前叫人不要给王凌兵马,让他受降不成,结果王凌就带了七百兵和一个偏将去受降,吴兵冲出来,这员偏将死掉,王凌拼命逃跑,这才保住命。随后二年里,东吴兵马每年都有进攻,但规模不大,而且魏国的满宠自从在与关羽一战中显露头角后,成为吴国北攻中一道不可逾越的长城,他在合肥的坚守使陆逊也无可奈何,我查一下,就在诸葛亮准备最后一次北伐这三年里,打退吴国的进攻三次。其人作战指挥水平不次于同时期任何一员名将,这时期魏国西有司马懿,东有满宠,中有一个明白皇帝,真可以说是稳如泰山,吴蜀两家运气也真是不好,名将辈出的三国真是一段多姿多彩的历史。            & @% l" e8 E8 u2 \
十八 秋风五丈原续(完)    
; K, q! z; L( Z  上回书写到的满宠、王凌都是可以单独成篇的人物,不过本文以诸葛亮为主就不细说这两位了。简单说一下王凌,这个人是王允的侄子,当年王允被李傕、郭汜两个军阀灭门时,他和兄弟翻墙逃了一条小命,后来就跟着曹操干,表现非常好,救了曹休,打败了孙权大女婿全琮,却在诈降上象中了邪一样相信东吴,还和满宠闹不和,打小报告,后来司马家欺负曹家,他不干了,就起兵要和司马懿单挑,司马懿带大兵来镇压他这个反革命,老王自知打不过,见了司马懿后自杀,后家族被灭门。宋朝时大词人李清照有一句诗叫做“死亦为鬼雄”,应该就是以王凌为基础写的,王凌虽然自杀,却不去正常投胎做人,天天夜里去骚扰司马懿,司马懿被弄得失眠不已,痛苦之极,不久干脆也跟王凌的鬼魂一块投胎去了。
: r' v) e) S$ Y( F  这是后话,我们把眼光回到蜀国,又是一年春草绿,让人一呆就不想走的成都又迎来了建兴十二年的春天。可是诸葛亮又一次要北伐了,我们当然知道这次北伐对诸葛亮来说是他一生的最后一次。出发前,诸葛亮先给孙权发了短信,双方联合同时发动总攻,以使魏国首尾难顾。二月,诸葛亮告别了夫人,他不知道这是和妻子的最后一面,带兵进汉中,然后走斜谷,斜谷去年已经建成了大粮库,让人觉得心里很稳当。一路顺利,出了斜谷,前面是渭水,右边是眉县,左边是陈仓,右下是武功,司马懿已经带兵过了渭水,在险峻的地方扎下了大营。
& G) i5 ?. h% J& H4 a# [  来之前,司马懿轻松地说:“亮若出武功,依山而东,诚为可忧;若西上五丈原,诸将无事矣。”诸葛亮果然扎营在五丈原。 * M; M  m# w9 y2 G$ s, ^
  那么很多网友依据这一句话,对司马懿大加赞叹,对孔明大加贬低,对此我实在不敢苟同,于是查一些资料,得知五丈原现在是一个镇,属于歧山县所管辖,这个歧山县属于宝鸡市,是市东南的一个县,现有人口47万人,特产歧山挂面驰名中外,下有蔡家坡和五丈原两个镇,经过县市领导的努力发展,现正向县级市的方向努力,计划以蔡家坡为工业基地,以五丈原为住宅区和商业区,在五丈原镇建成四横六纵的公路网。而五丈原上的诸葛亮庙规模并不大,内有岳飞所手书的前后出师表,是其中主要的看点,从1991年成为省级风景区,年接待游人达15万左右,还是不少的。而五丈原这个地方南靠秦岭,北临渭水,东西皆深沟,形势险要,是行军布阵的好地方。
: X  U) R1 |# N$ a& ]6 U  那么为什么司马懿如此说呢,我的想法是司马懿这次来的战略企图只有一个,就是以乌龟为榜样,以不出战为手段,以熬走诸葛亮为最终目的。谁知他运气好,没有熬走,而是熬死了诸葛亮,真是让他喜出望外呀,所以当地人嘲笑他死诸葛走活仲达时,司马懿只是乐呵呵地说:“吾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   B: q0 }$ v9 A
  在这种军事思想的指导下,当然希望诸葛亮驻兵在利于急攻而不利于长久对恃的地方,五丈原是一个攻守兼备的地方,是很理想的驻营地,但是由于汉中北部地势本来就险峻,司马懿驻营的地方当然是越难攻越好,他又不出战,就一个拼命守住就算完成任务了,所以司马懿会这样说,而武功东一带,有一大片开阔地,可以长久屯田对恃。那么为什么诸葛亮不驻兵在武功而到五丈原呢,下次再说吧。
! s9 T7 z' |% q* i5 W5 o( e' v  诸葛亮为什么到五丈原而不去武功呢?是不是到五丈原就象司马懿说的那样,诸将无事呢? " v# b0 z# E+ a9 |& Z1 ]
  我可以有信心地肯定几点: 5 h/ j; e6 q' i3 N2 t4 A& @2 e
  1:司马懿在吹牛,他根本没有认识到诸葛亮的真实战略意图,如果依他的思路,一定会大败,为什么这么说呢?司马懿得好好请郭大明白喝两顿小酒,正是这位郭淮在与诸葛亮的交手中,虽然被收拾得痛苦不堪,但是毕竟在高手的打击下成长起来了,可以说诸葛亮的进攻培养了他。
: i" m0 e- x8 C6 I5 n3 `* l  在司马懿自以为是的确定了乌龟不出头的死守计划后,郭大明白觉得不对劲,于是提出建议分兵守北边的一个据点,防止诸葛亮用兵迂回过河包抄,司马懿倒是挺听话,连忙派他去,结果就比诸葛亮的军队提前了一个小时,正在修工事,蜀军就到了,在汉中北部那种地形下,谁到得早一点,基本上就胜利了,很象我军飞渡大渡河时的拼命行军一样。
0 W1 I( F! |) W& l9 D: \/ L0 Z  到这时候,郭大明白又象福至心灵一样,觉得诸葛亮要烧魏的浮桥,于是又自作主张派了兵,于是又一次占了先机,围棋上常说:宁输十子,不落一先。郭大明白成了司马懿的大恩人。 8 w# v* S( l) ]0 |, }; s! D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按司马懿的计划,诸葛亮派兵占了北原,即使烧不掉浮桥,那么北原一旦到了蜀兵手里,防守专家诸葛亮绝对会把这个据点象钉子一样钉进司马懿的阵线上,陇西陈仓、天水等地基本上等于与司马懿断绝关系了,则斜谷口以西的大片土地绝非魏国所能有了。以司马懿不敢出战的熊样,诸葛亮可以把五丈原与北原连成一片,后边派魏延等大将逐步蚕食掉祁山、上邽,直至北原西的陈仓,整个红色根据地连成一片,以后就可以把陇西当做汉中,稳步发展,魏国是要大伤脑筋的。
+ Z/ c) ^' |  n$ _  2:为什么不出武功,既然诸葛亮的战略意图是上述所说,出武功就太慢了,只要第一个战略意图实现,武功是迟早要占的,而且还会大量派兵派民来屯田,这是第二步的战略了。 9 K5 k, _6 Z  V
  3:从郭大明白的成长历程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弄斧到班门,下棋找高手是不二的法则,虽然会很丢人,但只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总会有很大的进步,比跟一个不入流的对手打强多了,当然注意先保住小命要紧,人家郭淮就是明白,不行就跑。呵呵。 ( w" T* q, m, S
  既然如此,诸葛亮只有改变原有的计划,这时斜谷的大粮库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整个斜谷也都成为红色运输基地,不过为了最大程度上减轻后方的运输压力,诸葛亮还是在五丈原一带开始屯田,他的军队一贯纪律很好,结果老百姓和军人经常扛着锄头在一块聊天,同看日出日落,大家处得非常融洽。现在五丈原镇还有诸葛田的遗迹,也曾经挖出过很多诸葛锅。 3 r# l! H; v+ u
  这样,双方就进入了对恃,这是司马懿非常乐于看到的,也是诸葛亮想尽量避免而无法避免的,看到这里,我们是不是应该对诸葛亮的打仗水平有一些敬佩呢,想找对方主力打而对方说什么不敢出来打,诸葛亮是占据了完全的主动,在战场上能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已手里的主帅并不是很多的哟。 8 v2 z" R8 b1 D$ j" v# {
  这时候东吴在做什么呢,五月,吴主孙权亲自带兵配合诸葛亮向魏国发起进攻,其实与诸葛亮相比,东吴的进攻次数更多,基本上每年都要来一回,但是东吴的军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水军与陆军的比例不协调,基本上不敢上岸,于是乎基本上每一次都是坐着船旅游一番回家了事,如果有胜利,基本上都是靠诈降,而且还挺有效,呵呵。 3 s& Y/ O5 {4 Q7 i8 s4 s* G1 S
  这次东吴兵分三路,来势汹汹,很是吓人,孙权率军信驻巢湖口,直指合肥新城,号称十万大军;又派遣陆逊、诸葛瑾统率一万余人进入江夏、沔口,进指襄阳;将军孙韶、张承进入淮河,直指广陵、淮阴。 1 x3 a% j1 i% \& }( {
  对此,魏主明帝是如何应付的呢?  其实吴蜀两家这次都可以说是倾国而出,有点玩命的势头,作为魏国国主,当然是非常重视,我们来简单说一下魏明帝曹睿,当初曹操在世时候就对这个孙子很是喜欢,曹丕作了皇帝,打不定主意当谁当太子,曹睿的母亲就是大有来头的洛神的模特原型,却被曹丕赐死,这曹丕真不是东西呀。于是曹睿因此不能被封为太子。但是在一次打猎中,因一念之仁,不忍射杀小鹿,而种下未来登基为帝的因。后来曹丕死,就把位子传给了不杀小鹿的他。 , ^, U% L( P- X
  曹睿的一生以诸葛亮之死为分界线,诸葛亮死前,他非常勤政,呵呵,一个国家有个在野党的作用其实也就是象诸葛亮一样,让在位者时时不敢放松耶。诸葛亮死后,他大大放松了一下,于是大兴土木,大找美女,真让人羡慕呀。网友们别装清高,我知道你们心里也想,当然只限于男网友哟。   U# `, }: V% T* T! {
  总结此人一生有几点是很可以一说的:
$ j- w' [, j  V2 g! K  1:小日本和朝鲜半岛诸国来朝拜时,小日本的使节被排在朝鲜之后,小日本不干,在明帝面前抗议,于是明帝特别恩赐给当时的日本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百枚铜镜,算是补偿,以今日观点看之,此帝岂不是亲日,该批斗无疑。 ; N1 I3 ]+ }: V' Z, H
  2:制定《魏律》,此部法律文本成为以后《晋律》的基础,而《晋律》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唯一推行全国的法典。也成为南朝法律的范本。 5 P# Q* y: C9 x7 z
  3:纠正其父执政时的错误经济路线,曹丕初即位,因谷价昂贵,废除五铢钱,以粮食和丝帛代替钱币。此后,巧伪渐多,竞以湿谷薄绢购物获利,虽处严刑,不能禁止。曹睿即位,召群臣商议此事,下诏恢复五铢钱,保证了金融秩序的好转和有魏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汉武帝真是厉害,五铢钱的货币信誉简直不可思仪)
2 W( R, J. F3 L$ ?& f) a8 p  但他在对身后事的处理上真是太失策了,不然哪有司马家的菜呢?
3 B2 M% K% u9 f; y( H  面对吴蜀两家的联合进攻,曹睿做了几个在我们现在看来依然是非常精彩的战略布署:
6 S1 K" T" I% H3 `9 e& Q% P& d1 k  1:严令司马懿稳固防守,不与诸葛亮轻易交战。 1 ]  C+ U" U1 k6 Q7 t0 T
  2:亲带大兵对东吴进行战略反攻。 8 ~: w) k# M7 f; o& R; q
  3:派秦朗率二万预备队支援司马懿。
" H; e  D7 z4 R# e: o" \4 m  4:对满宠放弃新城的打算严厉批评,并立即带兵出发以安军心。他对满宠的书面指挥在我看来很象毛对林不打锦州的批评。
6 _  p* w1 F: v& p3 x  我想通过这几条战略布署,魏国基本避免了在东西二条战线上同时被动的局面,其核心的战术思想是“西守东攻”,其实也反映出来了东吴军队的战斗力日趋下降的事实。 & m2 b9 L1 H/ L5 g5 w8 _
  而满宠在明帝的鼓励下,更是充分地表现了一把,在孙权十万兵面前,招募壮士数十人,折松为炬,灌以麻油(不会是小磨香油吧),从上风放火,烧掉东吴的攻城器具(也算小替曹操报仇出气),又派狙击手射杀孙权侄子孙泰。而后边的明帝又带兵前来支援,先头部队已经赶到。于是孙权退兵,不过陆逊在退兵中虽然情报被魏国所得,但却轻松冷静,花样百出,不损一兵,安全撤回国内,是一大亮点。 - c5 _7 P! B& l# d* h
  明帝在寿春大赏有功之臣,大酒大肉,不在话下,是否捎带几个当地MM倒也无据可查,呵呵。 这边东吴撤兵回国,消息自然传到了诸葛亮手中,这时诸葛亮已经和司马懿对恃一段时间了,接到消息,诸葛亮心里很抑郁,知道这一次的北伐基本上失败了,但是既然到了这个地步,还是应该再坚持下去,屯田已经开始,进行的很有章法。
; t2 p. D9 J5 G: B4 l% O" a7 s  我怀疑在这次北伐之前,其实诸葛亮已经感觉自己身体有些不太舒服了,在出征前他给后主上了遗书,说自已不贪污任何公款,以负陛下。 4 e3 h2 E* P& o5 |% A
  至于到底是什么疾病使他的生命终止在五丈原上的呢?史无明载,我们只有从司马懿与诸葛亮派出的使节对话中得知一点信息。亮遣使者至懿军,懿问其寝食及事之烦简,不问戎事。使者对曰:“诸葛公夙兴夜,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食不至九升。”懿告人曰:“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8 l- k, M4 Y/ K2 H9 k' \9 j0 u6 X  我个人推测,以诸葛亮的日夜操劳,一定会对胃肝部有很大的损伤,如果网友们有医生的话可以用专业的知识来解释诸葛亮的病,我认为可能是胃癌或肝癌后期,导致无药可治。 % R; w( U+ G# y! a$ N- j" z
  至于诸葛亮送给司马懿女人衣服以激怒他的事情,不见于三国志原文,裴注上有,资治通鉴上有,可以说除了三国志上没有,所有的书上都有,其实我觉得以诸葛亮的个人修养,是不会做出这种无聊的事情的,而明帝既然已下令不许司马懿轻易出战(也正合司马懿下怀),也不太可能再派辛毗来拿着大斧子拦在营门,造出一种浓厚的戏剧色彩来。其实,对于京剧创作者来说,这样的历史才是最能激发创作灵感的,管他真实不真实,只要创作出来讨彩就好,是不是? 7 c3 C4 g4 K4 i: N/ i. ]
  在诸葛亮死前几天,书上载他已经进入昏迷状态,时而清醒一段时间,这段清醒时间就成了后主询问接班人的最佳时间,诸葛亮推荐了蒋琬和费讳,再往后问,诸葛亮不再回答了。我很奇怪,为什么诸葛亮只推荐了两个,而为何不提董允的事,在前出师表中,他是将董允与费讳等人相提并论的,面对诸葛亮这位高人,我们只有莫测高深,不知他心里是怎么想的,虽然费讳死后,董允也确实当上了丞相。
/ \( T- i. Y% p3 A  建兴十二年即公元234年的八月,蜀国丞相诸葛亮病死于军中,地点就在五丈原。            
$ R$ ]& U3 v* `) ~% i, a+ D7 W后记     ; h! g: v* W$ Q
  写到此处,这篇文章算是写完了,开始时候没想到自己会写这么长,能坚持这么好,动力全在于各位热心网友们的大力支持,否则可能写不到一半就放弃了。写这篇小小的不伦不类的小玩意,虽然水平不行,却使自己熟悉了一段历史,没想到也能为很多喜欢历史的朋友带来一点娱乐,真是出乎意料之外啊! * d# U' k$ C% y
  那么,下一步我本来想写一个人物传记连载,名字已想好,就叫两晋风流人物画廊,可是又觉得孔明系列意犹未尽,还想写一下他死后的情况,等我查访资料后再作定夺吧。如果写孔明后的情况,当然还会在这个论坛发表,如果写两晋就到炎黄春秋上发表,还请各位继续支持,致以最真诚的谢谢。 
发表于 2011-11-25 13:19: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不错,从头看到尾,谢楼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5-20 20:4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