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820|回复: 11

佛苯无别论(泽绒勘布 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28 12:5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制伏轮回种种苦,获得涅槃大乐根,

觉悟法性之方法,评论格言之宝典。

能消除浊世的种种苦恼和惠施无穷利乐的大勇气,贤劫千尊佛之第八位导师辛绕弥沃所开示的雍仲本教,由在印度金刚座出生的能仁佛开创的殊胜妙法二教在世界的文化宝典中是极为光荣,内容丰富多彩,在历史的讲台上也是相当的著名,就象在这二派中掌握渊博知识的智者们所描写的深厚理论中所详细说明了那样,诸佛无别、诸法一致、诸僧的行为相同等像战胜百病的仙丹妙药一样言简意赅之辞,而且学习智悲双运的无数学者,用教理二量来确定显密各自的见修,但是那些不知是非的缺乏智慧之人是无法了知如此真理的,即宗喀巴大师所说的那样“现时相应观们见识少,不懂如何修慧之要点,使以偏念查看资料。”且又如本教大智者巴钦上师在《现观庄严论》中云:“虽然佛祖为善说,愚昧之人难了知。”某些浊世之人,虽然眼视于金色,然尔却无能确定金字一般,不明是非教诲,还加上诸邪见和贪、瞋、痴等烦恼都挽杂到了自相续中,使佛陀被分为了优劣,正教也被分成黑白等,所以就不能不提防违背密戒和皈依戒之过,用偏私的杂念来袒护叫声而发动斗争,若是如此,必定成为邪教中的邪教和某些非教之法门,因为吐蕃瑜伽大师米拉热巴也曾说过:“充满贪瞋偏私心,便将毁灭正教根,佛教从无分黑白,固执偏见自宗类,便成唯一解脱障。”简明扼要的教诲是对那些口言无主甚至是楼无遮掩的人而专门所写的,所以为了给初入佛门的人们解开迷路,能够指引一条光明大道,我将揭示并分析了《佛苯二者的教义无别之论》此文章后,将其分二,根据资料来证明佛苯无别之事,并证成道理来充分的说明无别之事。

一、根据资料来证明佛苯无别之事

有关于《佛苯二者的教义无别之论》一文,文章线索清晰,章节明确,以经典和道理二量来抉择,并使其成为满意智者的妙文,调伏良徒的殊胜教戒,但又怕字数过多,内容繁杂,所以将文章写得简明扼要又富有条理性,但若有极大兴趣者就可以仔细了解并且查看伏藏大师多吉林巴、达仓译师、玉邓海日呷、隆钦饶绛巴、绛阳钦则旺波、木榜绛央郎杰降措以及斯拉邓比降村等的评论就可详细的了解知道二者在宗义上不但无相违,而且无别一体之义了。在《本教经典》中就曾记录了:“不知教法全面者,光靠词语不能悟。”其意思是说明,不仅需要了解自宗教义,而且更需要观察他宗的理论,这也是同样重要的,无论是间接或直接,只要是对所有众生有利之法,不管是黑是白都是可以接受与采取的。在《文殊师利根本续》中又云:“无论任何宗派,都有解脱之因,关于殊胜密法,都为文殊自受。”而且陀尊知杰上师也曾经说过:“我不偏回佛教,又不歧视他宗,谁有公正之道理,我就拜他为师傅。”如果谁都能讲出有道理的议论,那么仅仅在词语上的破立辩论或稍微词异而不尖抛弃它,若真是有必要要否定他宗时,也得首先了解所破的错误之处,否则成就不了一篇完美且又巧妙的辩论文章。但又如有些所持偏执的人所说的那样,和苯教一样的是,佛教经典中也包含有显密无上部理论、轮回和涅槃、五道十谛的主张,故说佛教经典是从本教经典中盗来的或改名而成的等无稽之看法,他们就如藏族的民间故事里井底之蛙所说的那样大海是从井口里盗走的一般,若是如此,那么黄教的一切教法、教规以及教义等也都是从宁玛派那里盗来的吗?在蕃地繁荣一时的各教派岂不是都成了盗教了吗,由于教义是彼此相融的,也有人看到了某些宗教教派所存在的少许的破立观点,然后便公开地诽谤,说佛教的教义、教规等都为非解脱之道等,那么佛教内部的下部宗论也就会被称做如此了,因为它是被上部宗派所严重地破除和否定了的,即有、经、唯识三部也成如是了,照此而言,中观派就不承认任何在世俗名言中的意识和外境的独立存在,只要名言存在,就被认为是无自性的。所以有这样的谬论是不对的,更可以称之为是无稽之谈。因为这些宗派的教义和教规等都是按照佛语并开示成为一宗教派别的,而且在修练方法、教派内容、归宿目标等方面都有相同之处,而且各派在教义上若有不同区别那也只是因为他具有了诱导的方法,就是指佛因受法人的素质问题而传授不同法门,在《乘释境》中就有云:“有多少情意之异,对治法就有多少。”真巴上师也曾说过:“一切姓都归于如来藏,一切道归成佛之路。”因是之故,将苯教改于佛教或者是将佛教改成苯教的说法都是那些存有无明和偏见的人所留下来的陋习旧规,希望大家能够认清两者之间的实质与根本。佛祖说:“法为无主,经力才得。”若谁获得了妙法窍诀,谁就能够成佛,即父得窍诀,父为成佛之人。儿得窍诀,儿为成佛之人。所以根本没有纯粹独占的宗教,法王帕思也说过:“众生素质多类,对治法门也无数。如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一般。”即本教至黄教有九大家派,都有奋异的名称,有的是根据时间或地点的角度的理解不同而称呼,也有的是根据宗义和特殊传法的角度的理解不同来称呼,但是诸派的基位道理、道位修法、果位的成熟等都是互不相违的。高僧洛桑意协也曾说过:“所有蕃地宗派,都归正法正道,远离偏见之心,信奉众派为重。”即藏区所发展的各大宗派都归调伏自相续的窍诀和成佛之路。著名上师占巴郎卡又说:符合佛言而扶持,断止烦恼而发心,随意学徒而传法。”并且持慧泽旺仁真也就有过这样的预言:“宗教盛衰轮次如白云,没有水外湿和苯外佛,为了利众法也有无数,各派本质非为相违。”号称第二佛陀的莲花生大师也曾指出过:“诸佛无别如天空,诸法无损妙药般,诸僧无违如同船,不可分为优与劣。”并且在《莲花记箴言》就明确的指出:“白若译成佛苯会合典,苯译经中称他更甲唐。”在大成就者邬坚巴掘藏之品《莲花记》中就有记载说到“先前辛才麦俄邓(无量具光)等九名证士为依止苯教殊胜,而获得虹身佛。”即描述了很多共与不共法成就的大师之徒,这些事实不能以一种仅仅就靠言论的传达而来论述他,他要的就是根据很多具有标准准则的资料来论述他。此外还有在《土观宗派源流》中就云:“就算佛苯理论相矛盾,倘若没有超凡智慧,则难以分清是非功过法。因为二者教义是很复杂的。”著名上师竹巴更勒也有过这样的描述“辛拉佛与观音佛无别,纯洁的佛苯二者无别。”还有在《白玻璃论》中也记载了:“为了度化象雄区,化身辛绕弥沃佛,开示苯教九乘法,众生纳入空性界。”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也发表过这样的声明:“四大优越:即诸法无相违之优越;一切经典归于教诲之优越;获得诸佛的宗旨为优越;停止一切恶业之优越而修法。”只要那些具有才识渊博的诸多博学才子们才能说明二教在宗义上是相同的这一事实。若了知如此之意,便不必张冠李戴甚至本末导致。还有萨迦教主达仓译师等都做了评价说:“苯教九乘次第与宁玛派的南藏九乘内容完全相应。”达祥巴著作《耶协措杰传》云:“辛绕弥沃与释迦牟尼二佛的本质上是合一无二的。”还有从汉文译成的《文殊师利根本续》中就记载有云;“人寿八万时文殊佛尊面向南,为了调伏印度等南方的众生,化身为能仁佛而开创正道妙法;面向西方,为了教化象雄等西域众生,化身为辛绕佛祖并发明雍仲苯教。”根据这些较为生动的描述,并且校噶上师也这样说道:“佛陀转世辛绕弥沃,从而创始了雍仲苯教。”此外还有在苯教经典《九乘明灯论》中也有同样的主张。尤其在苯教经典《无垢光荣经》中这样说道:“仙子白童以受令,投生于此至南方,印度波罗奈斯地,继承释迦族后裔,那里阿门曲邦魔,传授无数邪教派,把它改成善妙法,经过八千两百年,传授无限解脱法。”即祖师对佛学、医学、天文学等四大学派都做了详细的说明。智者木榜上师也详细的描写了:“辛域沃莫隆仁地(文殊菩萨化为),化为辛绕佛祖身。”还说:“为授佛法九乘次第,化生释迦牟尼佛。”在多吉林巴的作品《箴言记》;仁真隆塞亮波著作《诸佛集史》;还有苯教的《俱舍论释》、《静猛根释》、《公告苯教史论》等中都详细的说明了,诸佛是集为一体的,诸法成为一致之事。

二、证成道理的说明可以分三,其一,诸佛无别之道理;其二,诸法相同之道理;其三,诸僧同道之道理。

其一,诸佛无别之道理。

根据佛苯二者的资料来讲,不止是释迦佛与辛绕佛相应,除此之外还有五姓佛,千尊佛和息、增、怀、伏四业的所有本尊都互不相违,本质是无别集体。在《经部》中就曾指出到:“众佛与法身合一。”在《地道说明》中也有这样的说明与记载“化身渔民医师等,无穷神变为利众。”甚至化身于屠夫、娼妓等,很多都是为了能够方便普度众生,所以对是非真佛以及超凡人也难以评价,更何况是对凡夫俗子而言呢?但根据《贤劫经》来讲,就可以知道“千尊佛都是功德平等之殊胜化身,又称为显密殊胜部三法的教主,都为初次发修菩提心,中期积福,终久觉悟成佛,而获得三身佛之化身功绩为教化芸芸众生,就像释迦牟尼佛和辛绕佛祖也是其中之一,或三教之主,而且又是在同一个时代中所出世之佛,是很难以分清楚的,根据《贤劫经》中的记载可以得知“功绩平等的二佛不会出现在同一个时代里,若是如此便其中的一尊未必称教主。”在佛教的著名著作《俱舍论》中就记载了:“佛祖并非有俱生。”在苯教《经集》中就有云“一种教派只有一尊佛,世界只有一轮太阳。”然尔显现出来的出世殊胜化身的标准为;要彻底结束前佛的教系,具备现世佛所应该具有的显密无上乘和身、语、意三教便称之为教主,佛法旧续派十万颂的精华《妙乘藏》就有云:“若具备身、语、意三教就称为教主,不具德如此便称杂碎之教,此意如下,人寿无量至一千寿之间属于身教为主;人寿千岁至七十岁之间是语教为主;人寿七十岁至十岁是意教为主;同时次第出世十二尊圆满祖师,他们当中有的教授显教,有的教授密教或大圆满法,也有的是教授并宣讲并发表其言论,《赛美经》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先前诚心愿望之后果,辛绕悟后为了利众生。”又云“人寿百岁至七十岁是身教为主,七十至四十岁是语教为主,四十到十岁是意教为主。”即,佛教承认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是能活到无量寿的,其次就是每隔一百年减少一寿,直到减到十岁的位置,但是从首兴苯教的角度来讲兴身教时祖师亲子传三法轮,依十二相成道等使以利众,在语教兴盛时,法太子弥曲墩珠和他的徒弟世界六庄严,都在祥蕃四大权威等的主持下,采取了讲和辩的形式来积极地宏扬苯教,在苯教著作《本教源流贤劫庄严》里就已经有记载为,“三十授为佛法属语教。”言下之意就是说,苯教的主张就是指人间的一百年称辛的一岁,根据他的说法推理就可以得到这样的结果,即辛年的三十岁指的就是称为人间的三千年,这就是被人们所称为的语教的存在期,不过根据《经部》的某些著名的论述而言,这样的主张的确是有很多的错误之处:其一,正确的主张语教存在时期不是三千年而是六千年;其二,赞成的是能任佛的存在期只有五千年的主张;其三,在苯教某些资料中就有记录有,语教期具会有一万年等是具有很多异点的,那么我们要如何去解释鉴别此意了呢?本教承认初劫时为圆满劫,人们都是能够活到十几万年的,此后每一百年就减去一年一直到减到十岁为止,又返回到原来的时期,但初劫长的时间为起初时,每两百年就减去一岁,按照如此计算而言,减三十年就相当于已经减去了六千年,这就说明了,在此所言的三十岁并不是什么前面所指的辛年,而是上述的三十寿。在兴语教时期,由印度金钢座出世的释迦牟尼佛以及六庄严二胜利师等佛界高僧大大力开展佛事活动,而且在意教教化之时,密宗的三大师徒等也都出世宣讲修习佛法。

此外苯教还具备了显密无上三部,即祖师在传授三转法轮之时,其中在初转法轮之时主要就是以传授了五明学和九乘次第为主,即恰,郎,楚,斯四部为因四乘,而其主要内容就是为:卦卜、历算、医学、天文、相地术、艺术、工窍等包括了很多种学派的学习内容,居士乘(包括了声闻部和自缘觉二派)和仙人乘(包含了唯识和中观二派)二部是显宗为主之乘,阿噶乘(以生起次第为主)和耶辛乘(则是以圆满次第为主)二部是以密宗改道为主之理论,无上乘是以圆满法为主之乘等,所以我们可以明确的知道初转就包含了三乘之法。中转时则传授四门五库法轮,即以前所言的因四乘概括于斯巴续苯门中,由于此法为在政治上的独用之法,便称之为世间之法。初转的居士乘与仙人乘二派略于般若广意十万颂苯门中。阿噶与耶辛乘简括于窍噶密部苯门中,无上窍诀理门是大圆满为主。俱舍论法门是四门的共同之法。在终转之时也传授了三部法,即在《经部》中所云之:“外续归于戒律部,内续属于密宗部,密续属于殊胜法。”它又继续指出“显密双运雍仲苯。”这一断言。根据历史资料的显示而言,“只有辛绕佛祖才能字斟句酌地讲述显密心识部的全面内容。”如在《苯教大藏经甘珠尔》之经部中就有63卷,般若十万颂部就有67卷,共有一百三十卷中就讲明了以断道为主的显教知识,在续部中就有20卷说明了方便密法的一切道理。心识部共有14卷,在其中都讲明了大圆满的一切修持。至今还能亲眼目睹到了的完整的详细的记载,而且依据诸法有二十六名得虹身者,八十位成就者等先后继任,就好象我们亲眼所见到的扎色达哇扎巴和全知扎西降村二位就是最好的例子。

二 二者的教法无别之道理分三,(一)是否一般正教之说明;(二)观察显密心部各别观点;(三)观察苯与雍仲苯的区别。

(一) 是否一般正教之说明

总的讲来,被认定为是否是正法的主要根据就是,有无诚心皈依三宝的问题,若有了此法就都能间接或直接都归于成佛之因,在《菩萨道次三百颂》就已经指出了:“正邪之别在皈依,不归三宝成外道。”而且在《心理经》中也有这样的记载“无论修持大小法,首先皈依三宝法”此法为苯教的入道之门,但在祈求人天安乐而去皈依这是在斯巴续苯里也是稍微存在的,它称为世间皈依,就是以是否具备三决定而诚心信奉三宝为皈依的衡量,这里指的三确定:即,轮回为苦性之确定;只有三宝才能解救众生苦海之确定;诚心归依三宝便绝无虚伪之确定。那么在苯教经典《母续》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具德三确定的皈依使,芸芸众生归于三宝怀。”这些都说明苯教的皈依具备三确定,这也就更加的证明了二者的皈依是相同的,而且内容相当丰富。除此之外,还要承认四法印,合于四谛道为二派辩别邪正之教的依据,如苯教经典《现观知项十万颂》中亦云:“诸行要点为无常,有漏要点为皆苦,诸法要点于无我,诸涅槃要点为寂静。”而且在《般若精华经》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具足四法印之理论为非常奇异。”况且在《八界抉择集般若十万颂》中也明确的说明了,“正确的认识苦性为圣谛之法,彻底断除烦恼(集谛)为圣谛之法,获得灭谛为圣谛之法,专修圣道也称为圣谛之法。”又云:“我执而成的一切痛苦称轮回,无我而成的一切安乐称涅槃。”等都详细的说明了轮回和涅槃、五道十谛、三身五知等的性质,此法与印度的如来教可以说是毫无矛盾的,是完全符合前面所言之内容,弥勒佛祖说“相关有理教法,断除各种烦恼,成就涅槃之法,便称佛陀语言。”即与相关正见空性等解脱法,消除三界六道的各种烦恼方式并获得涅槃,而且由佛陀的功德所产生之法,便将成为佛说部了。又云:“根据佛言仅仅为主,绝无懈散杂念之言,相关正法解脱之道,这也是像佛言一样为重。”此意如下:一切教理以佛言为根据,根本没有邪见、犹豫、懈散等的杂念,符合于四谛道的取舍方法就称为佛言一般为重,苯教经典《龙经十万颂》记载:“尽止任何恶事,行使圆满善事,完全调伏自心,便将成为正教。”等等根据无数的经典和道理来能证明二者在教义上是完全相同的。

(二)观察显密心部观点,然其对各自的说明可分三:显教观点说明、密教观点说明,心部观点说明。

第一点是显教观点说明。

显宗是以断道为主之宗派(显宗把烦恼与烦恼的对峙视如火与水看待,没有密法中所说的烦恼转变等方法),烦恼与对治为间接相违的修持方法,这是本法的相性,其总法要点被包括在三藏三学之内,只要是符合这三根本就成为了佛教的理论了,在《经部》中就有云:“将来正邪的主要区别为,律藏中存在,与经藏相同,不矛盾论藏之义者,便将称为正法。”即戒学的善恶取舍方法与律藏相同;定学的禅修相续与经藏符合;慧学的自相见解与论藏不相违便称为解脱和佛果之因。即虽然显宗有多种法门,但是从大乘的角度来讲,戒学为律藏的精华所在,而且它的根源为厌离之心。增上定学为经藏的精华之处,它的根基是菩提心。“论藏”的核心在于增上慧学,慧学的精华是无我正见空性。如果没有出世心那么所做的一切都变成狡诈和平凡的行为,就不能超出世俗的范围,所以要具备出世心和远离二边之行就是成为其不可缺少之法。同样无真实菩提之心便去修行观想的定学都被认定成为世俗定学或偏私的解脱之因。如果没有正见空性智慧那么无论是修多少出世心和菩提心也是无法断除苦根无知之魔,因此,宗喀巴大师说“不足无我正见智慧,就修持出世菩提之心,也无能断间苦根无明魔,所以专心思索空性法。”那么显教的总体要点都集于出世心,菩提心,正见智慧三法,有了此法就有了显宗。从首兴雍仲本教的理论上讲也是具有同样之法的,就如在《菩提道次三百颂》中所记载的那样:“轮回皆苦无安乐,认识惧苦并离苦,脱离轮回获涅槃。”在《二十章发心论》中就有云“发心为了利众,发心为了成佛。”而且在《无垢光荣经》中也指出了:“疏自他平等之念为,观想慈悲殊胜法。”甚至在《一根异名续》里也有记录“法与人为无我,没有自性独存。”更有甚者在《绛玛根本十万颂》中云:“具有无我智慧,不仅仅为单独空,并为显空双运白,绝无独存自性物。”等,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知道,在这二派的理论中不但具备了三根本法,而且除它宗的人我执和内宗小乘所承认的法我执等破除方法、层次以外,它更加的确定了大乘自宗的见解——空见智慧,这说明了二者在他们的宗教教理、教义与教规上是完全相同的。

第二点是密宗观点的说明。

依据密宗的各种理论来讲,具足转变烦恼之法就有密法了,严格来说:密宗是改道为主之法,即:以烦恼为转变的一切修法都归于密法,这就是密部的准则。总的讲来,密部分为事部、行部、瑜迦部,无上瑜迦部等多种法门,关于四部的二次第(生起和圆满二次第)的修法是非常丰富的,但在这个理论依据上,以无上瑜迦的角度简明扼要的叙述是这样的,在显宗中所讲述的悲智二法的基础上,密部的根源为本尊的相应观,并且此法的要点是认识万物平等的生起次第,即此观修法是将所修持的一切都视为本尊的相应观。若不具足如此之法便再想观想也无法超出世俗之范围。“成就”的根源为念诵真言,而念诵的核心就是近修四支法,有了这四法那么所有的念诵就都成为了瑜珈咒诵,反之一切诵咒就都被认为是唱歌一般是无任何作用的。方便的根源为圆满次第观,若没有此观,你若修再深、再密、再高的法也不能超出世俗的范畴。上述三法的究竟根底都被集中于空乐无别知之中,如果有了此法就有密法,此法为密宗的精华所在。在苯教经典中也是有关于这方面的详细记载说明的,就如在《母续》中就已经指出了:“现分而生空慧为珍宝,方便智慧双运更为宝。”在佛教中也是有同样的主张。

(三) 大圆满观点说明

大圆满是以解脱为主之法,即:它不需要断除烦恼或转变烦恼,只要求认识它,而求得以自我解脱为修道。在《大圆满论》中已有云:“具德三佛为殊胜法,上等人修它定成佛,下等人也在一次投胎后,断生离苦就能获得解脱法。”此意如下,本法的内容是相当为之丰富的,即超凡智足的人去修它,那么今生今世就可以获得三身佛的一切智慧和功德之宝;若无明下等人去修它,那只要经历一次投胎就会不再受生死离别之苦。在《密集续》中就记载云:“了空本性心性部,不勤自成法界部,本来解脱窍决部。”殊胜法可以分为三部,即:心性部、法界部、窍决部以及阿持部、圆满部、耳传部等多种法门,而它的核心为超俗识性的了空双运观,若已有了此法,那所修所行就都被称为无上殊胜道观,没有这一法就无论怎样都难以灵通,修法的究竟为任运超越观,一切万物离不开了空双运知,了空双运知是它的精华所在,倘若不认识万物是了空知的话,那么你所观的一切就只能被称作为世俗之观罢了,如果具足上述之法,那么一切情绪都将成为智慧观,举行的最究竟是所感受到的一切要自然解脱,若没有这法,即使你行再多具有善业的法也是难以超出世俗行为之外,有了此法,你所行的一切都将成为你的资根之性,所以本法的要点都在为了空双运之内,除此之外就没有任何更加有效的殊胜之法了。总而言之,显,密,大圆满三部概括于断改,解脱三法,具有通达诸史料之慧眼,那么这样就再也不必犹豫了,当然洛桑曲吉上师也曾经对我们说起过“有寂满怀心中殊胜会,有寂无取舍之大印度,远离各自戏论中观派,自古以来就有此三派。”又有云:“殊胜法的观点无偏私,大手印之见解无破立,中观派的见解无辩认。”并且还记载有云:“中观大印殊胜法三部,在经过博学智者的分析之后,都肯定地认为诸法道理绝对是一致的。”这三派自古以来就都在本地被大力宏扬,而且依据本法而现显出了无数虹身者及密宗成就者,不管过去和现在都是一样的,所以说只有在蕃地才有可能保持如此深密丰富之法,因此只有藏传佛教才全面地继承了佛法的三藏四续全体。

除此之外,还有诸多伏藏大师也详细地小生描述过佛苯二者的理论问题,譬如说在佛苯经典中记载了“成就者尼玛扎巴、可擦达俄或满巴白玛迦、玉墩海噶或琼果则、仁真果登巴或尼知降村、谷如诺则又称阿恶苯波、伏藏大师邓尼林巴或白玛泽旺杰波(是继承萨迦和噶举二派的著名上师)、雍仲林巴或多吉林巴、仁真隆塞亮波、绛央钦则旺波以及本教四大活佛等诸多上师都一一详尽的讨论了佛苯一致小生的问题,而且诸多的学者和上师他们都掘出的伏藏中的许多既有佛教,也有苯教的经典。这一历史事实是至今还能亲眼所见到的,其他有少许苯教经典的更是不计其数,从此信教的民众对二派统一之处,都持有稳定的绝对的确定态度。

本教经典不仅是伏藏品,还有非伏藏之品,即:心识部的《象雄耳传》、密部的《象雄美日续》、显部的《经律六续》等都是其中享有盛名之品,所以用慎重态度去观察祖先们留下的无穷的知识财宝,不可以用偏私的看法来影响到历史文化中,并多吉林巴作品《莲花记》云:“苯徒不合应苯法,便将称为外道派,佛徒不随于佛法,便称邪教罗刹人。”所以在修佛苯二派时要随合各自经义是极为重要。



四 苯与雍仲本教的区别

在《诸十万颂划分根本续》中就指出:“不学五明学科,就无法获得遍知佛,虽然阳光是灿烂的,盲目之人无法见。”所以我们要注重学习各方各面的综合知识,否则就会像元根混鱼的故事一般,无法分清苯与雍仲苯的差别所在,在苯教中也被分为正邪二派,即就如在《箴言记》中所记载的那样:“正苯类埋藏于土中”。在《措杰传记》的著作中里也有记载:“正苯与佛教互不相违,并放置原处,邪苯是比外教还下劣,使流放它处。”又有云:“藏王赤松德赞为服从莲花生大师之命,把本教总经典分成邪正二派,其关于邪苯都毁掉,其余正苯之类埋在地下。”根据本教经典而言,除这派之外,还有斯巴续苯一系,此教当时没有受到任何灾难和改变,据佛苯理论而言,凡有黑白二派苯,二派还辩论过两次,此事为二者的共同主张。《克服危难道》云:“消灭魔苯之类。”指的就是所谓的邪苯吧。《大悲观音自我解脱》中也有记载到:“苯、法、医学、历算等进行分类,为了后学们而埋藏在各地,还有《大臣记》里所云:“本教里有大圆满法,依据此法并出现了无数虹身者。”并且在隆钦巴大师和多吉林巴等诸者的经品中也明确地记录了,雍仲苯教与佛教二者的性质是相同的。”这邪正的分别不止是能表现在苯教之中,佛教对此也有如此不同之观点,如在渐门派之中,青裙师派以及印度僧游十八名等为最好的例子,就是说师君三尊以圆满法开创了宁玛派,而且在后来又产生了渐门派等异教宗派,坚持跟正法之斗或辩论之事,在《色仓宗派源流》里都有详细的说明,总的来讲,苯教可以分为,斯巴续苯派、邪见外道苯派、边陲异教之苯、自创虚假之苯等八派,各派的起源,传法,理论,教义等大有不同,其中雍仲本教为祖师辛绕所创,这也是例外之事。如在《宝光经》中就已经详细地记载道:“意异之苯有无数,异教无能为成佛。”又云“雍仲本教殊胜如意宝。”如是云。在《经部》里也记载“不足三量双运便不称佛言,二谛不平等就不称雍仲苯。”且又云“‘雍’为本质不错乱之意,‘仲’为永恒无变之意。”详细情况可以见于经部广略之中,苯教不仅有雍仲苯教,还有其它的苯派,而且苯与雍仲苯之间是有着巨大的差别。在《经部》中还云“佛祖辛绕驾到蕃地,向此地本教信众传授了祭神、隔离鬼、替身等种多之法。”这充分说明祖师辛绕未莅临本地之前就有很多不同之苯派,即在《总灵器》中记载有云:“神苯,龙苯,魔苯,妖苯等多类。”佛祖采取很多方式把原始众苯进行了转变,对于雍仲本教等的详细说明见于《郎卡洛布全集》。并在《塞美经》里云:“辛绕佛祖降生时就有调伏非天的三十名苯波师,另外祖师的父名为“嘉苯脱噶”等所谓苯的术语极为普遍。白色不仅为银子,黄色不全为金色般,要认清是非观点,不过某些见视不广之人,看到苯教经典中的窍纳()(有人译成黑经或黑教,事实是政治独用之意)的词语,其余苯派也是有如此认定,不知是非,胡言乱语,如:把愚人视于黑牛,而奶牛就应当有如此的看待,因此所谓的窍纳或斯巴之苯是四门五库之一。它包含着医学、历算、卦卜、天文、灵器、小说、故事、历史、相地术等繁多学派,只能用于政治方面,对正心祈求解脱的人来说,此法为无用,藏文中“窍纳”()不为黑色之意,而为单独之意,如藏文中塞纳纳( )或加纳纳()一般,言下之义,是正金字和正汉族之义,更何况此意不为黑白之分,斯巴之苯分二,其一派是祖师辛绕所创,另一派为原始时期就有的苯类,此二者的内容大约相同,实行方法却不一样,即:原有的斯巴续苯为内外二者的共同所用,不必对外教一般抛弃,更不必对正教一般接受,不过佛祖的斯巴之本教就不同了,归依和慈悲为前行法,观想回向与愿望为结行法等使用仪式具有奇特。内容比较丰富,完美的正教风格,此法与《入知者论》所言的梵净乘和人天之乘大概相融,不具备出世心和解脱之道并称之为世间法。同时“法”()也有;照旧人天法,邪见外教之法,非天野蛮之法,诱骗天魔之法,自造虚假之法,佛陀妙殊之法等八类,这说明法不仅为佛法,因此《明知抉择经》中就已经说过“虽然各自之法,维持其自体者,却非纯洁之法,我授代善之法。”指明了法与佛法为各别关系,佛法与雍仲苯教是有解脱和成佛之法,等各有奇异和性相,详细说明见于各自理论,若具备格言理论,便是佛陀的教言。在苯教《经部》中都有这样的记载“福利安东之根源,便是佛的教言宝。”即:断除轮回因果二谛之法,取得涅槃因果的方法就大可以承认为正法,札墩上师也曾经说过“今世不明是非就不配人为是拘为,来世不能解脱就不能归正法的被称之为邪法。”俗话说“对死时有利就是正法,老是解救于困难之中的才算是正真的亲人,那么,依据本教大圆满和密宗而实现了二十六大虹身者,八十位吐蕃成就者等就都是共于法和不共于法成熟的大证士,而且他们逐渐出现在本地上下,采取了显密各自所讲修的等一系列措施,就如诸多专家所言的那样,金色也好,银色也好,那是一目了然。如果是对社会,对众生无损失,有利益的方法就是不关黑白和邪正都得接受的方法。

能够了解这些道理就能成为对佛法持有诸法一致、思想统一的唯一的最有利的武器,而且对于改邪归之纯洁行为,就都会产生无私信仰并且通达各派理论等有很多作用,并且在藏民族的信教群众的心中播下了善的种子,这还对于分清邪正之法,认清是非观点等也有巨大的帮助,并于公元2004年4月1日圆满成功。
发表于 2010-9-30 00: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若说有别,是诸相相异,好比同胞兄弟也有不相类者,也如一人,幼,长,壮,老,也不相同.
若说无别,魔道亦道,道魔亦魔,善恶骄慢争颂微末细行一起,就是同一法门,差别亦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3 21:3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4 07:3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笑之极,全是魔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4 08: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可笑之极,全是魔说。
浮沉 发表于 2010-10-4 07:39




分别心太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4 13: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其重要著作《中观庄严论释》的开篇就说道:“令印藏等倚傍我见山峦苯波外道之群兽,闻名丧胆无所畏惧语狮子尊愿您获全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4 13:3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法王如意宝:“苯教的所有见修行果理论、佛像、佛经,一切的一切全是利用了佛教的名词,利用了佛像、佛经,这是现在很多历史学家公认的事实。显宗的五部大论他们全有,密宗大圆满的名词、修法、本尊,和宁玛巴基本相同。他们把文殊,观音及佛经的名字全部改掉,但佛像几乎一模一样。苯教《大藏经》也是从佛教《大藏经》改过来的,不依靠佛教他们根本无法建立他们的宗派。苯教在藏地历史上有一定的势力,有些人为了民族团结,说苯教和佛教一样,这是非常不合理的。苯教除了个别人皈依佛法僧三宝外,不皈依佛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4 20:4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是修习雍仲本教的,没有像你们所说的那样外道,魔说,我的上师以及我认识的本教上师都是具德上师!具体法王如意宝有说本教好与不好你我不要在这里争辩!我们都没有亲耳听他老人家说过!你如果想批判本教不好首先自己要深入了解,不要听别人说,也不要抄录这个抄录那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4 21: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上师的确是具德的上师,传承的确是纯净的传承,祖古的确是真正的祖古,堪布的确是经过严格考核的堪布,苯波巴有自己的特色,自己完整的理论,有很适合一部分人群修持的法门,确实利益了很多人,这点我们也看的到,也完全赞同,但是没有必要为了如何而在宣传上做那么大的手脚。
法王如意宝虽融入法界,但他的心子(几位大堪布)尚在继续完成弘法事业,他们在教言里面也有相关的内容可寻,也可致电询问法王是否说过。印度几位辈分很高的几位佛爷的当面开示我10来天前也录下来了,最近正开示在读<掌中解脱》,听说帕绷喀仁波切在里面也有相关的开示,等读到的时候一定附上来供您参考
我并非要攻击什么。只是把相关的东西列给一些学佛的师兄,不至于皈依外道而破戒,这是我看到这些文章以后所想做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5 11: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唉。。。。
无论我们拿任何历史文献来说都是无力的,因为历史本身就是一个任人描眉画眼的女人,谁得势谁书写,任何历史都一样,都不是真相!!
只要皈依佛,法,僧,任何人都不能说不是佛教!~这是最基本的,法门的承认与否只是世人的分别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5-6 00:24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