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关即初关,重关和牢关
古人和今人对“三关”的意见。而近人也有反面文章;谓:“普通谓破参,破重关,破末后关为透三关也。宗门直指人心,本无阶级,一悟便悟,不悟便不悟。破参,重关,末后关之说,伪造非正法也。至于出自祖师公案者,有“黄龙三关,高峰三关,愕严三关,兜率三关”。(见月溪禅师《禅宗修持法》)
此说所云:“宗门直指人心,本无阶级。”之意。而以此为理由,确定“不悟便不悟”,“一悟便悟”。以判三关为伪造非正法,这是站不住脚的。
(1)禅宗初祖达摩,欲返天竺,命门人各言所得。结果判定;某得吾皮,某得吾肉,某得吾骨,某得吾髓。既然证悟深浅,可以皮肉骨髓为喻,可见“悟”也有阶级可分,并非一悟便登佛地。(阶级即阶段级别)
(2)大慧宗杲禅师,自谓“大悟十八遍,小悟不知其数”,可见并非一悟便能悟彻法源,悟也是有阶级的。
(3)岩头全奯禅师,对“鼓寂钟沉拓钵回”的德山,说是“这老汉未懂末后句。”对雪峰走作(失禅机)则云:“当初悔不向伊道末后句…”此皆悟而不彻的例子,表明悟有阶级的。
(4)即禅宗六祖和永嘉禅师,亦经三关的历程。
1,六祖慧能,卖柴得钱,出门闻客诵《金刚经》,一闻经语,心即开悟,这是初关破参,初明心地,所以见到五祖时,便能说“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此等开悟语句。
2,六祖在槽厂破柴踏碓,经八个月后,证量进了一步,能随缘写出如下偈语: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这是得无生,破重关的境界。五祖曰:“也未见性”,不是戏言。当时六祖正是第二句禅截断众流的境界,和永嘉玄觉初见六祖时,“甚得无生法意”同一阶级。由于永嘉谈到“体即无生,了本无速”时六祖赞曰:“如是如是。”这不但玄觉当时,而且后世人们大都误认玄觉已见本性,已得六祖证明,所以玄觉对答完后,便即告辞。殊不知,六祖叫他“少留一宿”,时谓“一宿觉”,其实是经一宿参六祖,才得大彻大悟的。六祖也是经过入室参五祖才彻悟的。
3,六祖慧能,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慧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说五个何期:“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不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五祖知悟本性,便传顿教衣钵。
至此,六祖能说出五个何期,证明他确已彻见本性,这是证道的第三阶段,末后关(牢关)阶段。亦即后来临济云门所云的第一句禅。已达本源自性天真佛的阶段。但六祖至此,己经过“一悟再悟”,悟入更深层次。
所有这些事实,岂不实证禅修有三关的历程么?岂能以“一悟便悟,不悟便不悟”以概括之?须知脱离实际,尽是边见邪见,有妨正道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