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一支较为特殊的武装力量。他们起于草莽,兴于乱世,先后依附清政府、北洋军阀、蒋介石等势力,称霸西北百余年。这支武装,就是显赫一时的西北“马家军”。
4 C: ~, H. t( u$ D6 [2 h
! A8 Y- a$ ]' m, p; a# p( \( T$ E/ c' C9 ~
“马家军”的代表人物为马步青、马步芳、马鸿宾、马鸿逵,人称“西北四马”。其中,尤以大军阀马步芳最为人熟知。马步芳嗜血好杀,经过几番争斗,使青海最终成为马家天下。然而,历史是无情的,在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中,“马家军”最终灰飞烟灭。而西北诸马,也因不同的历史选择,造就了各自不同的命运。
1 n9 M6 q. t& A1 p) \; f, f, w. l+ v
$ a% i. D6 @; Y3 } ~: P7 F
从叛逆起家( c! }, ~4 F: @& v
+ \4 R' t* z c1 G: |
8 |/ d# d- c _) X; |3 i- g “马家军”发迹于清末河湟回民起义。鸦片战争后,太平天国运动在东南兴起,西北回族反清斗争也风起云涌。当时,有人曾写过一副对联,把这一局势描述为:东南万里红巾扰,西北千群白帽来。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马步青和马步芳的祖父马海宴,开始投身反清斗争。
G# c+ d/ |. D3 Z l9 ]# O2 u! _: X) D5 r: D. x% M
5 f$ v0 G( e/ l" q+ O
马海宴生于1837年,祖籍甘肃河州(今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莫泥沟前川。马家世代以农耕为生,兼营商业。到了马海宴这一代,主要做药材、木材的贩运生意。马海宴是当地驮帮(以马匹、骆驼等驮运货物为生的组织)的领头人。他善骑术,会拳击,枪法好,弹无虚发。
2 Y: ~- l; I4 @: ^3 F7 H! B& R' Y' H/ Q% c; }
7 s7 k# l! O( d 1863年,河州莫尼沟大阿訇马占鳌起兵反清,26岁的马海宴投身军中,成为马占鳌的得力干将。1871年,清军将领左宗棠率兵镇压,一路势如破竹,直压河州城下。双方大战太子寺,马海宴临阵不惧,沉着应战,逼清军全线溃退。马海宴的勇敢和沉着,不仅令河州百姓称赞不已,就连左宗棠也暗中嘉许。0 f' B k5 b; W( N; y6 k, h; B
2 k# b9 H* c: q" t/ l/ ]( C4 d& I# `. l1 `
然而,马占鳌等人接下来的一步却出人意料:乘胜乞降。也许马占鳌认为自己最终打不过清军,他带着马海宴,脚穿草鞋,自戴枷锁,亲赴左氏大营乞降。此时的左宗棠正为战事焦虑不堪,见对方来降,喜出望外,认为他们“深明大义,才堪选用”。于是,当面许二人不死,并赐以六品军功顶戴,令其戴罪立功。就这样,马占鳌、马海宴从朝廷叛逆摇身一变成为清军部将。
" z4 I4 D$ G6 Q* S' h! A8 D2 S0 ?. E0 Z
K2 j0 I& p1 D' x$ U 反清发迹后,河州马姓群雄并起,逐渐形成了以马占鳌一支(其子马安良)为首,辖制马海宴一支(其子马麒)和马千龄一支(其子马福禄、马福祥)的格局。他们同为马姓一族,同居西乡一地。民国后,马占鳌一支被进驻甘青地区的国民革命军冯玉祥部消灭,逐渐淡出历史。马海宴一支和马千龄一支分据青海(“青马”)和宁夏(“宁马”),投靠国民政府,称霸一方。
* G: j% h* i! l3 K) ~$ [
) c* H0 K0 J$ Y& O* I; W; E1 J' L
# n% D M# K+ n; Y 到“西北四马”主政时,“马家军”对西北的统治已经步入“辉煌时代”。“四马”中,马步青、马步芳为兄弟,是马麒之子;马鸿宾、马鸿逵为堂兄弟,其父分别为马福禄、马福祥。蒋介石对“四马”颇为重视,马步青官至国民革命军骑兵第五军军长,马步芳为国民政府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青海省政府主席,马鸿宾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马鸿逵为国民政府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宁夏省政府主席,个个大权在握,声威显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