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2647|回复: 4

历史上真实的周扒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21 12:2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农民周春富的腰间常年捆着破布条,“从不闲着”,他一辈子最大的努力就是勤俭,勤俭,然后买地。1947年,在土改的暴风骤雨中,这个富户家长被划为“地主”,并且死于批斗中。而以周春富为原型塑造的“周扒皮”,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地主”代表。 # W$ x1 n- x$ h
, e, Z: X& P: j% k  l2 \- d- B7 I
本文来自hxlsw.com
/ [/ e+ G+ z; b
+ ~5 A! i4 o4 c" L5 V7 b  1947年,黄店屯村发生了三件大事:第一是这年6月,共产党打回来,村子“二次解放”了;第二是工作队进村,发动大伙搞土改,“平分了土地”;第三则是,村里的大户——老周家的户主周春富死了。
0 j: D% @8 F/ S8 }1 C( T0 U3 `$ j; }& j* {& N9 Q! I4 A- @% W
转载注意来源$ R0 X: m5 o5 W+ B, e& P+ \

1 O( T+ g( y$ F* c3 L, a2 Z% Y
. w0 h  c) {3 T+ y3 ]  黄店屯村位于辽东半岛中西部的复县(今瓦房店市)。东北光复不久,八路军接收了伪满政权,1945年10月,复县民主政府成立,黄店屯村也随之“解放了”。可没想到,一年之后,国民党军队又打进来。又过了半年,辽东地区东北民主联军反攻胜利,黄店屯又迎来了“二次解放”。 #,A 4 C9 w+ f6 r0 L. e/ }5 H

; K' B- T7 U2 G0 m" t  F  “二次解放”后,黄店屯最激烈的变化,就是土改工作组进村了。工作队来的时候,是12月,村里的老人们回忆,“工作队的人当年大都是兵,还有干部,有从沈阳来的,有从胶东来的。” : I( x( w( @9 s

- y/ ^0 d' i% u$ j#,#
1 G8 h$ Y9 X) ?  E0 c# Q
' W6 Y9 e3 O3 e0 |: b- Y5 c; o# k: X  也就是在这个月,随着土改的进行,周家的户主周春富,被当作“阶级敌人”的典型,打死了。 + l" O9 W; e4 {7 r9 V( f

0 G* X/ e. `( B! N  l# O请勿采集! f6 E! ^. `8 [# H( O" E

2 J7 e' e% t* g1 H4 \, ^  家业 浩学x.历l.史s.网w.co.m
/ W  _  k, B+ ^& f: D' V! i4 r7 e+ V. g
  “老周家也是闯关东过来的。”83岁的黄店屯农民阎振明说。具体哪年哪月从山东迁来的,周家后人也不明晓,周春富的玄外孙孟令骞推测,大概是在清初。 历*史*中*国 2 E. T# M) v- n4 I" |. v

( }9 M: H& D$ f/ c* r! r  和东北其它地方一样,复县长期地广人稀。清初召民垦荒,一些山东人来到这儿。雍正十二年(1734年),人丁才增至5278名。当时,八旗官兵“跑马圈地”,戍边官兵“按丁授田”,包括周春富的先辈在内的移民们,则自己动手垦荒。周家的先祖在这里定居下来,开荒、种地、生孩子,一户人就这样繁衍生息下来。 注意出处 , N; w. `2 K! V' K" x' c

8 ]8 M3 j" A6 K$ H% S) ^  后来的移民,能选择的好地越来越少,有人干脆租地。天灾人祸、家道中落等变化,也会导致土地的流通和集中。即便如此,这里的人地关系远没有中原地区紧张。民国三年(1914年),政府丈量登记,明确土地所有权, 3年后统计,复县共有耕地面积1517570亩,农户46610户,其中87%是自种户、自种兼租种户,仅有少量农民完全靠租地为生。 " ^* I1 H0 C. K8 r
- D" K4 n% v. U
转载注意来源
8 i* [; k4 b* s" z: v! a1 q$ a/ W4 X1 N1 d  r0 R9 d# d* B
  周家到了周春富这一辈,并不算富裕,按阎振明的说法,周春富“继承了一些土地,但不多”。但在周春富看来,那些浮财不过是过眼云烟,只有土地才是结结实实的保障,地里出一家人的吃喝,子孙也能受益。 2 D. o+ W# m  |8 W) }

2 d' z+ l4 ]' H: K* t历史*中国
, n% |% |$ U" [% N' z: J1 K0 A0 Q7 h5 ^- L, a: s
) J6 g# K. L, w! b( b5 d
  于是,这个勤俭、精明的农家子弟,开始一点点地攒钱、置地。他的勤俭甚至到了苛刻的程度。在黄店屯,年长些与周春富有过接触的老人都知道,“周春富这人无论吃的还是穿的,都很寒碜,裤腰带都不舍得买,是用破布条搓的。”周春富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抠门。一个流传甚广的细节是,“周家吃剩的粉条用筷子捞出来,放到盖子上晒干了日后吃。”
2 z9 G" j  R9 D" S1 b7 i2 H0 A  h* c' e  @4 @$ L! m
请*勿*采*集
2 ]/ u4 ]  ~8 q8 J' ~' x  N6 |4 v8 g8 W" P; x, v
  在周家做过多年长工的王义帧回忆说,周春富从“从不闲着”,伙计铡草的时候他帮着续草,他续草铡出的苞米秸长短匀齐,牲口爱吃。“有个特殊要求,无论是伙计还是儿女媳妇,干活时不准穿红挂绿,怕粘灰就不能撒手干。” copyright hxlsw
" y4 [9 A( C7 z) g" Y
, \  X8 z5 v/ O7 A6 f/ T  “周家院子里是不能有鸡粪的,孩子回家了就拿起小铲子往院坑里拾掇。家里不养牛养骡马,脚力快也干净。我在他家要早起。他家人养成了习惯,冬天天没亮点了火油灯,家里人做饭的做饭,喂牲口的喂牲口。人家都起来了,你伙计还能赖在被窝里吗,起来没有事掴着筐拣狗粪。”2006年,王义帧在接受周春富的玄外孙孟令骞访谈时回忆说。   C) w4 X. B, G& M0 g

7 A+ w+ s3 ~& K& {7 U本文来自hxlsw.com
5 i7 R$ r- Y) n
; G3 ~, x7 ?5 u$ o  在黄店屯,老周家的5个儿子也让人羡慕,“家里人手多,大儿子干农活,二儿子管家,三儿子赶车,几个儿子都有分工,个个勤快。脑子也灵,都能挣钱。” $ v- `: ]" n% K
5 f* [6 j' C0 f4 {! v0 Y# ~
来源华夏历史网
" ]# c$ G7 m/ `  S
3 Q- G$ o$ |! `& k; X
4 C- }2 k# L' K0 a% Z' j  为了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太姥爷,孟令骞多年来寻访了几十个与周家有交往的人,据他介绍,周家“挣钱了就买地,地多了就雇长工,从三五个到七八个的时候都有。太姥爷和长工一样干活,一大早就赶马车出去,回来挂一胡子霜。” 历史*中国hxlsw
5 W' h) p8 R" z# q5 Y2 ~, S( P% E( J6 C4 h4 `& u7 X+ f
  长工王义帧对周春富买地的嗜好印象深刻:“老头把家,就愿意买地。和人家在地头说话,末了就问,你卖不卖啊?”
! t8 B3 w: r1 N2 Z/ J
8 I) v5 V3 z- x#,¥9 ^* e. c7 M) J. [

, A$ w6 U9 Z6 X* {5 \  k7 N
( j; v2 v4 @' M5 \  周春富凭借自己多年的努力,为周家积攒了一大份家业。1947年,也就是土改队来到黄店屯的那一年,这份家业包括40天(约合240亩)土地,还有“四大坊”——油坊、磨房、染坊、粉坊以及一个杂货铺。 * j# i* C5 c# q7 l

- h! `4 J1 @% D( k#,A" f. i4 X/ T/ ?# V. z! Z6 y# j4 T

5 I! a8 P/ W( E  阶级 2 `# M2 K# M3 i! m
+ S9 B  l- N2 a& v2 S- D3 z  h7 k
本文来自hxlsw.com4 ]+ F" K% L9 c8 Y! b& w1 {
; M$ K" x- H/ X3 E
- d! A: w' p1 i+ M
  在土改队到黄店屯来之前,周春富对“土改”这个词儿已不陌生。此前一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决定放手发动与领导群众运动,“从地主手里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东北党政军万余干部下乡,在各地党委领导下组织了许多小型工作队,半个多月的时间就迅速掀起了土地改革高潮。 copyright hxlsw
' R) |6 B$ {6 {7 c' s5 ^( F  t5 d# x0 G: |1 G5 s4 T
  “土改”很快成为东北农村的流行语。不过,1946年那次土改跟周春富没太大关系。当时的主要内容是“减租减息”以及分配“敌伪大汉奸”土地给无地和少地农民,周家没土地出租,也没人当汉奸,算不得改革对象。 #,A
$ {9 m9 v: _, t; U: t0 u
4 B- A! Q% o( j- @- t4 F, p  1947年年底,当土改工作队第二次进村的时候,周春富年逾花甲,和黄店屯的其他老人一样,他夏天上身不爱穿衣服,后背晒得黑紫黑紫。如果没什么意外,他也快像其他老人一样,不用再自己下地,把土地彻底交给下一辈,自己含饴弄孙。 - b" E- @% G. l+ I: m5 N9 E2 s" z9 r
' |- t, G$ m# n
#,A
% Z, g# e; {; f# L  \
- v3 b! s9 x' ]% ]8 v- N" Z( A3 U+ a  但周春富的命运却因为一纸通知而发生了彻底改变。这年10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土地改革会议,之后发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东北局发出《东北解放区实行中国土地法大纲补充办法》,辽宁各地党政领导决定,“贯彻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打击地主,消灭地主阶级的阶级路线”,“彻底解决平分土地问题”。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这一年12月,中共复县县委抽调上千名干部,组成工作队进村了。 历史*中国
! y3 [. u+ c) ]( C8 B3 J) {/ b. _/ D0 }( N2 q4 G- @: P4 c' w
  早在1933年,毛泽东在《怎样分析农村阶级》一文中,对农村的阶级关系进行了分类。那些“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的劳动,而靠剥削农民为生的,叫做地主。”“地主剥削的方式,主要地是收取地租,此外或兼放债,或兼雇工,或兼营工商业。”而对富农的描述则是,“富农一般都占有比较优裕的生产工具和活动资本,自己参加劳动,但经常地依靠剥削为其生活来源的一部或大部。富农的剥削方式,主要是剥削雇佣劳动(请长工)。此外,或兼以一部土地出租剥削地租,或兼放债,或兼营工商业。”这一分析成为农村社会关系分析的主要依据,但是按此判断,周春富似乎划为富农更合适,因为他雇佣了长工,但并无土地出租。 历史*中国hxlsw
发表于 2010-11-26 2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真可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30 13: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GCD害了多少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做人的老百姓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8 15:4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神农后裔
2 x9 D! f# b( b4 V- `1 Z0 ~( C  }
& b. K& E# N% H6 ^0 A  M! d* X9 ]* s" `% H
    历史不可怕,可怕的是以正义的角度笼络人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8 14: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穷生奸计,富长良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4-26 11:12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