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考古成果展引发了一场对国人观念的反思。7月23日有报道称,“山西襄汾县陶寺遗址的考古成果表明,中华文明形成起点可前推到公元前4200年左右。”! E" z- S( y T8 U3 m
8 ~$ r$ l. o0 N9 v9 g 按照这个说法,中国文明就已经有了6200多年的历史,和埃及齐平。但事实上,历史学界已有定论的中国文明史也只到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距今仅4000年出头。- Q+ \5 B& i" z8 \* @
" [+ |8 K7 f% t9 t9 x1 O 崇尚古老,越久远就越好,一直都是中国人的重要观念,对此著名历史学家、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孙立群表示,“这和中国的宗法制度有关,越是久远就越权威。事实上,历史固然要尊重,但最重要的要看当今,要看自己,祖宗越好,只能说明子孙越不行。”) b* F- m, _+ E, O
2 z5 j) Y; A5 N3 H
晨报: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是什么?有多久?
: N( N, _( v) B- X) K9 C' F; l* w! M! S0 \. ?
孙立群:首先要说文明的定义,现在历史学界对文明的定义有三个,即城市、金属、文字。也就是说,要有城市,会冶炼金属,使用文字。按这个标准,最早的文明应该是埃及,这已有定论,距今6000年左右。现在也有一些说法认为,文明是和人并生的,比如说从不穿衣服到穿衣服就是文明,从不会用火到会用火就是文明,从不用工具到使用工具就是文明等,但是这个说法太散了,按照这样的标准,山顶洞人也能算做文明了。所以这个说法并不是历史学的主流。( U( C0 b3 v8 @. o
& d" A; r0 A& @6 L; h 晨报:那么,中国文明究竟有多久?+ T; j: a* x/ [! P6 ^6 Y
5 H- N( s, `; k2 Y% t2 ~" X 孙立群:中国可信的、被学界认定的最早的文明是夏文明,大约是公元前21世纪左右,距今4000多年。夏以前的历史,一直在探讨之中,当然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材料来证明,可目前还没有有说服力的,也没有得到学界的承认。比如前推1000年,就是黄帝,距今也有5000多年了,但并没有证据证明黄帝确有其人,也没有证据证明黄帝之后的时代是怎样的,是不是有文明。( \9 m7 b0 ^, |) {
' J* h* F5 j8 n3 H# L* c9 ` q “黄帝”未获学界公认) f V& n) i! }& z
4 Z4 N. ~0 B) F1 ?7 n* [
晨报:我们的教科书中一直在强调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这是不是个谎言呢?" e1 O/ A( a& A& W& ~
, K! \% k; m; W2 O
孙立群:用谎言来下定义有些武断,但是确实有些不符合历史学的内容。我们说历史学首先要实事求是,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不要人为地去拉长历史,不要主观想象。
( F1 N; _4 \3 `: s) [/ ^5 s {2 {# ^) O7 E% o
晨报:社会和媒体往往也不能接触到事实的真相,因此总是容易出现误差,大家应该怎么做?
# w2 H5 E* _# A& \9 F% `; J# p7 S- R: W8 t; M/ g' R
孙立群:实事求是应该是媒体的精神,可能有时候会出现错误,受国人思维习惯的影响,以为越早越好,其实很多东西在学界都是有定论的,但大众不知道,媒体应该成为中间的桥梁,起到辨误的作用,让大家都能够知道真正的东西。
( @$ ? J' V* l" o3 z: l
' ]6 ~' I7 U/ P3 _! r 不要人为地拉长历史* D, m# X: W# O2 b: ^. Q
% d1 h: b7 t9 _8 }8 p
越古老越好并非真理
$ p; _6 W! G0 Z3 y6 r4 \) _0 [+ X% W
晨报:中国人一直以古为尚,这种尚古的根源在哪里?
1 s2 I0 y7 N3 J! F# u) s" U' i9 J% P4 N# f( j _
孙立群: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有尊祖敬宗的习惯,中国的宗法制度也是以祖宗为标准,祖宗越多就说明这个家族越强大、越古老。祖宗的训诫和制度是必须遵从的,所以中国人希望老祖宗越老越好,动不动就三皇五帝,言必称尧舜。这一通三皇五帝到如今,有多少祖宗啊?
" ?$ e4 W7 U$ O: x; C0 Q7 F' u0 n: j
: _5 [0 Q5 T# e6 e# g! M 晨报:是不是真的越古老就越好?( _; ~$ c# d3 z' z3 Q) L7 u
9 M7 N$ K ?. F; G; }; p
孙立群:越古老就越好,这是国人的心理,其实和历史学没什么关系,历史学的基本要求是要依据史料,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而不是凭借着一些不可靠的资料,甚至是凭借想象去编造,这不是历史学的习惯。越古老越好也并不是什么真理,也用不到历史学,比如说古人没有汽车飞机,走个远路动不动就几个月,自然没有现在好。
; B6 M( J! Y F1 N9 y2 e4 |% j/ \3 x
“绝不能沉湎于历史”) l9 Y0 B/ l+ [& K, V
4 A) I( I2 @$ i; g 许多人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历史和文明是怎样的关系?
: A! h2 ]7 o9 T8 ]0 U& j6 D3 p6 `( T r( C9 P5 v2 S
历史和文明是同步的,文明到达一定的程度,留给后人的历史财富就越多,文明的程度越高,创造的财富也就越多,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我们看到历史上的富强时代,都是由它的文明程度所推动的,比如大汉、盛唐。/ B) i7 W) a. L* ^! N
2 A8 P4 W1 o6 b1 F6 P6 X$ k* F3 }/ p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标准去看待历史?) c( h' Z6 ^( [9 y2 b2 T) L
( Q) V% V2 ]3 V 这是一个老问题,首先要尊重历史,汲取历史留给我们的遗产;但另一方面,绝不能沉湎于历史之中,我们学习历史是为现在服务的,不是为了炫耀的。历史终究是静态的,是既成事实,不可能改变,对于人来说最重要的是现在,是未来。: k! r1 D K* B
2 B! i& Y# f4 @3 p; c# r; x6 N0 b 有历史固然好,没有历史我们就不活了吗?不仅要活下去,而且还要创造历史。或者说,每个人都正在创造历史,自己能走多远,能留下什么样的历史,不在于我们有多久远的文明史,而在于我们现在的行动。0 f3 Y V9 W, [' }
, k( w1 G% W( ^6 v4 ]& k0 P+ A 我们的教科书中一直在强调,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其中确实有些不符合历史学的内容。历史学首先要实事求是,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不要人为地去拉长历史,不要主观想象。
1 Z4 ^; @+ ~5 Y" R/ N0 [. Y
) \2 \/ X6 F7 f6 ^ 历史不能决定当下
( J$ D \. e: E' y' H! B+ X7 ?- P0 F* E, N, K- x) d. R, Z
晨报:很多时候,历史是中国人荣誉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您怎么看?3 @0 K- W' Q6 C# d/ ?, X4 C. I( Z
* `3 e' H4 n# Y3 |' V
孙立群:人可以回顾历史,历史也可以作为自豪感的一个支撑,但绝不是全部,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整天说我们祖上也阔过,除了证明子孙无能,连古人也比不上之外,还能有什么呢。当然也有一些人纯粹是为了商业炒作,比如酒,动不动就窖藏30年、50年、80年,纯粹是无稽之谈,有的酒可以藏,有的藏几年就坏了,也不是时间越长就一定越好。他们是为了经济目的,谈不上什么荣誉感的问题。. I, J7 l- \/ M; O& o' r' D
$ p3 D8 b9 ^# J0 ]8 f. K 晨报:社会发展应该依靠什么?是历史还是别的什么?
! c* m9 x4 W# Q
# k/ s6 |9 K2 i( ^" N! g 孙立群:历史是一个国家的记忆,它能够提供很多物质和文化上的经验和教训,它是客观存在的,不是编出来的。因此,我们应该以信史为本,也就是有实证的历史为本,而不是想象的历史,不是传说。另外一面,社会发展总是要靠现代人,靠当下,历史可以提供帮助,但不能决定当下。我们常说要现代化,为什么不是古代化,因为社会的前进总是要靠现在的人。0 O2 p! J0 V( r: ^# k
( V x3 I% M" K' y: [8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