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凰卫视7月21日《凤凰大视野》节目播出“将军一去:东北抗战将领殉国录(三)”,以下为文字实录:
2 x; C" \6 [ i+ v/ h% `% p" t/ Q$ u% s2 |& ?0 q6 l$ t+ b
陈晓楠:各位好,这里是《凤凰大视野》,今天我们将会继续讲述东北抗战将领殉国的故事,新中国成立前夕1948年,中共黑龙江省委决定在松花江边建立一座东北烈士纪念馆。其中东北抗联将领杨靖宇是主要的纪念者之一。筹备期间,纪念馆的工作人员遇到了一个难题,由于战争年代,很多机密档案无法保存,在编写杨靖宇将军的简历的时候,他们甚至不知道将军是哪人,出生在何地,家里尚有何人?% m, E* ~; v* a; @1 @' j- @
$ u/ G8 H1 @! F/ y& P父亲马尚德 是抗日烈士杨靖宁?
0 ?) v/ q/ R' i) @ A6 S( H
) b' ]" {: ?+ W( t; u为搞清烈士的身世,黑龙江省委特派了一个调查组,赶往杨靖宇年轻的时候,曾活动过的安徽河南一带去调查,他们此行结果如何呢?
, T, v6 @0 C0 k$ I. W. P+ o& ?; G1 B7 \
解说: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当“淮海战役”的炮声响彻黄河两岸时,确山县城不时有人民解放军的大部队经过。这些大部队,多是从东北战场开过来的第四野战军。那些日子,李湾村的马从云、马锦云兄妹俩,每天都从村子赶到县城,看到大部队经过时他们就上前打听,同志,你们部队里有叫马尚德的人吗?他是我们的父亲。兄妹俩是从母亲口中得知父亲的名字,他们听母亲说,父亲于1929年到东北抗日去了,当时兄妹俩一个年仅一岁,一个出生才一个多月。+ w* M2 N+ E; ~$ |# @
5 g+ J+ {4 M8 b$ j- _, G) I/ Y6 D) B! ]
1945年日本投降后,已病危的母亲把兄妹俩叫到床前说,日本鬼子投降了,你们的爹很快就要回来了,记住,他叫马尚德。这是当年马尚德在开封读书时的照片,也是他留给家人唯一的照片,这张照片曾被家人藏在墙缝里,即使在逃难中,也把照片缝在棉袄里。
( Z4 A# c9 c& e `
, y$ Q" K' ~' z+ I母亲去世后,马从云、马进云兄妹俩凭着这张照片,在南下的部队中寻找父亲的影子。但是他们失望了,一种不祥之感袭上兄妹俩的心头。1948年,中共黑龙江省委筹建东北烈士纪念馆,人们查找到一张杨靖宇烈士当年的履历表,履历表年代久远,但上面依稀写着马尚德,号润生,到东北后曾用名杨靖宇。! o" r/ ^, Z& B7 I# G) d
: a$ O8 I4 p4 R Q5 G& x2 k$ R朴春姬(东北烈士纪念馆副馆长):杨靖宇的事迹呢,实际上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是广为传播。那么到底杨靖宇是哪儿的人?这个问题呢有多种说法,有的人呢就说他是安徽人。$ V! B1 x7 j/ M, p0 P1 {
6 L2 `) R# i9 i) Z! m王晓君(杨靖宇烈士陵园管理处处长):在建国初期有一篇报道,报道了杨靖宇将军的事迹。写的也写的是杨靖宇,这个安徽人。这份报纸恰巧被当时他在哈尔滨工作期间的一位老同志看到,他看到之后他就说,这个不对啊,我和杨靖宇将军我们在一起工作过啊,听他的口音应该是豫南的。
3 V, M, `; U6 ?1 I! N, i* p
d+ ~: r" F. ~朴春姬:马尚德是河南人哪,他,我们当年在河南,就发动农民运动的时候,我们都是一起从事过,杨一辰马上就是给河南省,他的所在地确山县挂电话。 I2 t: O7 e2 i# ?$ h% L; c+ p
Q( O# f" S$ n, A( E" E- t& a
解说:凭着这张烈士残缺的履历,1951年夏天,黑龙江省委派出的调查组,在河南确山县李湾村找到了杨靖宇烈士的子女,马从云和马锦云。得知父亲马尚德,就是耳中详知的东北抗日英烈杨靖宇,兄妹俩抱头痛哭。1953年冬天,马从云夫妇被邀请到哈尔滨,参观东北烈士纪念馆。当看到玻璃瓶中用药水浸泡的杨靖宇将军被日军砍下的头颅时,马从云夫妇跪倒在地。这是他们第一次见到父亲的面容,马从云磕了三个响头说,放心吧,爸爸,我们不会给你丢脸的。
/ ?! @; W9 u, u- V4 o$ D
. i H2 \& o5 _6 U* {+ |仪式过后,马从云谢绝了黑龙江省委,和许多抗联老战士提出的一切照顾,回到河南故土。当年,父亲杨靖宇就是从这里远赴东北抗日。没想到一去十几年,他再也没回到河南老家。
. C8 V1 [' u3 H- M; @+ S j9 D9 X8 R. B- R: M1 i) c, c
朴春姬:他当时是乘着一条船到的营口,正好当时那个接任的书记是刘少奇,作为一个满洲省委,作为一个得力的助手,要派到抚顺特支党书记,那抚顺当时是在东北最大的煤矿。当时日本人开发的,但这里头工人很多,他根据当时这个,就是矿井的工人都是山东来的,他也是就是说我也是山东潮州人。
$ }. A3 w! ~9 r/ E
* a0 v! c* c) Q& B5 x7 G L1 p带领游击队成抗日联军第一军9 M4 v- ~7 e6 \, a
- b+ v% \) h# s4 Y解说:杨靖宇初到东北时曾化名张贯一,他身高1米93,个头高达人称“大老张”。
' J8 t0 l( B# L# b k8 [ @6 V- k4 T
刘善业(杨靖宇烈士陵园管理处原党委书记):在煤矿里吧就是,这些人都知道这个人是山东张,因为他长的个很高,他1米93的大个子。0 ~" J; w' B2 j$ j4 [6 d- ^
- }) r8 u% G1 D" E; G( O r王晓君:然后他就再没用他的马尚德这个原名。& Y% Z; _) t* \+ z: o% j% q1 Y6 W
8 f8 V' ?+ `9 f- a/ H
解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掀起武装抗日浪潮,中共满洲省委派化名张贯一的杨靖宇,到南满的磐石组织抗日游击队。此前,杨靖宇的战友杨奠坤,曾任磐石游击队政委,在一次战斗中负伤回到哈尔滨,杨靖宇此去是接替他的职务,壮大这支抗日武装。
7 i% D! p3 f2 J* G1 E) t3 F# z `" p( o" K, n' m1 I
王晓君:1932年派到巡视南满的时候,还是以张贯一这个名字,最后决定留在南满游击队的时候,那时候呢,用了一个新名字,叫杨靖宇。$ |6 w$ \0 Q3 i* P. N7 ~
Z. n# i( N; X. q9 i( N, M8 ?8 k2 w解说:据抗联老战士回忆,之所以从张贯一改叫杨靖宇,原因有三,第一,磐石游击队原来的政委叫杨奠坤,队伍中很多人原是山林武装,还带着一些匪气,中途换将他们可能不服,改叫杨靖宇队员会以为是杨奠坤的大哥,便于开展工作。第二,两人同姓杨,是不想让周边的老百姓知道,原来的杨政委负伤,以免影响抗日情绪。第三,不想让日伪军知道部队换将,以免对义勇军不利。, v- U, D& ~" l* s' p& t
6 ^" S5 W2 X( U) i' [刘善业:靖,就是扫清的意思,宇,天下,扫清天下,那个磨难或者是不好的一些事情。
! u3 E9 U4 ^- g5 f
) \$ }, g# U; J1 ~解说:从1932年起,杨靖宇开始率领抗日游击队,在被称作南满的吉林和辽宁一带武装抗日,他善打游击战,经常闪电般突袭日伪军,与日军大小数百战神出鬼没。
5 N9 E5 ]% K# h2 ]' H3 [% s, Q4 j e4 w% K$ T1 N+ }
韩光(东北抗联第一军政治部主任):我们那时候穿着乌勒(鞋),那个乌勒里头絮上草,还得用那个铁钉子绑上不让滑。就在雪地里来回,冰天雪地里去战斗。
, ~" {! c# o3 N, o9 @. E
" m$ j0 X$ u$ r) [2 a; m; L解说:杨靖宇从创造了率部队一天跑一百二十里,打了五仗的作战记录。
! l) _ u% a+ ]) Q8 N
% ]: C6 | w6 a" m8 x4 V* B6 y赵俊清(杨靖宇传作者):例如他打这个邵本良,他声东击西,我们要打别的地方,结果邵本良的部队上别的地方去了,经常放个假信,说这个部队要上什么别的地方去,这个打哪个别的地方,结果就把那个敌人就调到那边去,结果这个地方就非常孤立,然后拿下之后呢?这个邵本良一听说,根本就没说上那边打去,打的是老巢啊。结果邵本良又回来了,回来结果呢?这杨靖宇把部队马上调走,又打别的地方。) ~1 c) C" V! X( o
2 u$ l2 y0 U4 O- Z. b$ O: `+ z2 }刘善业:完了邵本良最后受重伤被俘,杨靖宇没杀他,杨靖宇说我不杀你,我留一颗子弹我打日本鬼子。: Q; K4 N& Q- H# p% j: c* u4 P" h
% D. h; C; G9 y6 i- n# p" ~
画外音:小小日本真可恨,无故抢占东三省。
; E1 \+ n' Y; f# Y" i& K8 [, J! V8 A- z; x+ G* U7 a& d5 F
解说:当年抗联的老战士们,仍记得杨靖宇部队中,传唱的抗日老歌。
: I+ `) D, a$ b) e# e: @* T/ V) U$ @( z8 v
画外音:小朋友要听真,快快来打日本。" }4 A$ @# t4 A9 M5 j9 g
) o! q& k7 n, g" w2 b
解说:1936年杨靖宇的游击队,发展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拥有六千多人。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成为活跃在南满最大的抗日武装。当时日本人把南满杨靖宇和北满的抗日名将赵尚志并称为“南杨北赵”。日军的作战原则是,遇上“土匪”(抗日山林队)和抗联,专打抗联,预见杨靖宇部队和其他抗联部队,专打杨靖宇。3 P7 L, L! X, ?0 Q, a3 G
, ^. p8 K# `: m陈晓楠:为了迅速消灭杨靖宇和东北的抗日武装,日本关东军和伪满军队,对抗联队伍进行了大讨伐,与此同时日本人开始利用一些手段诱降抗日将领企图分化抗日武装,对其各个击破。在日军诱降下,原本成分复杂的东北抗日队伍,不断出现一些叛徒和奸细,一些原来坚定抗日的杨靖宇的老部下,也叛敌投降了,杨靖宇的部队面临着严峻考验。2 y2 F! _# O) [; A5 u5 j5 r
/ e1 s3 X/ E1 T, r6 i/ {
解说:1936年6月,在黑土地上与日军鏖战的杨靖宇,获悉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后,派出先遣队北上抗日,遂组织抗联第一军将士西征,以图冲破日军封锁,打通与关内抗日武装的联系,但抗联的意图被日军察觉,日军派重兵阻截,抗联3次西征均告失败。
0 q; e- C8 w+ y1 A6 k# K, m$ \+ A( T: z7 o, T$ n
“归大屯” 切断与百姓联系
: _9 D4 k1 O. T+ Q- s
- r+ p7 _3 B7 w! A& }! X此时日军加强了对抗联武装的围剿,他们采取武力和威逼利诱相结合的手段,孤立、分化抗联武装。时,日本人采取“归大屯”,建“集团部落”等方式,割断抗联与老百姓的联系。
. W, w; w, ^7 m$ u' X9 E
; u; n8 m3 B3 b; U! W赵俊清:因为我们抗联部队,基本都在山里头活动,是不?山边有许多散住的一些老百姓,那么这些老百姓在某种程度来讲,就是抗联的衣食父母,敌人看到抗联和群众的联系主要是这个,那么它就想了一个办法,就是说采取归屯并户,就是把山边的老百姓统统地给你撵到山下来,它选择一个靠火车道啊或者是公路比较近的地方,建立一个大屯。
, g: c/ F5 z$ v$ j# {, J& N5 ~ u" x! X- Y
刘善业:最小的屯子是五十户,有一百户的、一百五最大二百户,四周修上土墙还有的是拉上铁丝网,四个角修上炮楼,出入农民出入都给你进行严格的检查。
9 u' r3 d& {$ |. z1 Y7 l& ^0 x2 X# d6 k$ [
赵俊清:谁家今儿来人了,谁家人多了人少了,它能够都掌握。那么要是抗联呢,它要想进入这个大屯子必须得攻打,所以说和老百姓基本就是这个断绝联系,特别是有一些抗联比较集中活动的地方,敌人也是非常狠毒,它把这部屯搞成叫做什么呢?叫做武装部落。所谓武装部落就是啥呢,有这个伪军,或者伪警察看守的部落。配有一定武装的,就是以前起码就是无在三九天住宿的时候,可以到老百姓家去住去,那么现在山边这些房,老百姓都被撵到山下去了,而且这些房都烧毁了,抗联很难和老百姓取得联系。老百姓想就有心去供应,你很难在敌人这眼皮底下去,把粮食运到抗联的手里去,那么想当兵,想参加抗联你也走不出去。
5 u7 V' v. F5 x5 ~" w9 G, ?! H" m4 y4 i: `$ \
刘善业:东北老百姓都被圈起来了,你抗联你接触不到老百姓,你又没有吃的。你说你这个时候怎么办?你就是有时候有钱你也买不着,因为那个东西都是配给的,你根本就得不到。0 X6 C! O+ k& w9 }
8 s$ Y+ g$ f4 T解说:在日军分化下,杨靖宇的抗联第1军逐渐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 p- t9 U- c2 W B+ Z' t( X6 \9 Y$ B% g$ l) n
赵俊清:一开始归屯的时候,群众这些保甲长还都对抗日,还挺有认识的,还挺支持抗日的,给抗日联军提供粮食啊,提供布匹呀,提供油啊,就吃的油啊等等。那么以后这些人被揭发了以后,因为日本人统治是非常严酷的,就是宁安的东京城这块,一共有十九个保甲长,结果呢都被逮捕了是不,完了有的被杀害了。就是因为他们的替抗联筹集军粮,给抗联办事。
# ]# F( M) }4 G
# @! n. r9 \7 x) f衣食窘困下 遭受叛变1 N0 W' ~7 `" p) g! m) m8 H
+ Q5 ^3 b) }$ @& q0 v
解说:由于日军利诱和不堪艰苦的生活,1937年至1938年间,杨靖宇抗联第1军的军需部长胡国臣,和政治部主任安光勋相继叛变投敌,两人向日本人进言,要消灭杨靖宇,必先除掉抗联第1军的1师。
5 _5 d$ z. d8 |8 x6 _# \0 P
2 `; ]( s) y8 ^% v! i7 O刘善业:1军1师的师长程斌,那是杨靖宇的左膀右臂,而且这个人抗日很坚决,也非常能打仗也很有威望,但是这个人反过来也很孝顺。他有一个母亲,他说你只要把他母亲抓来,他就会投过来。4 V! k( ]4 w5 z& c3 I. q
% |; X, X$ U3 e: _2 N
解说:1938年5月,已投敌的原军需部长胡国臣,带着日本人来到了程斌的家里。
# K- q, l9 E- x! f: _- F3 \! n9 `' `9 v. @) W
刘善业:当时程斌就说了,他说大家也看到这个情况了,日本人围剿的非常紧。这个公路已经修到山上了,咱们现在的处境是越来越困难,我已经为国尽过忠了,我母亲和我哥哥被抓去了,我现在我得要尽孝了。+ ?9 B* o2 X+ y; ~5 o
* R' b/ A" L+ r/ l* s! X解云清(辽宁大四平乡村民):他们去搜了三回啊,头两回呀,也挺认真的就不降啊,也不想。后来他大哥说,你看咱们这三十多口的老的老小的小,你也要不降,咱们这三十多口家不就都完了吗。
) T: N ~( S s S$ C! v) g. r o
朴春姬:程斌的姥姥,知道程斌叛变的事实之后呢,很是生气。后来他的妈妈呢,也不认这个儿子了。他的姥姥呢也说,我生着不用贼养,我死了不用贼葬。/ G* K8 p& H8 @' y- ?3 A# ]
' P8 [: K# R: P- m' w# ^5 X
解说:程斌投敌后,因熟悉杨靖宇的行踪和战术,被日本人用来专门对付杨靖宇,当时程斌带人将抗联第一军用来存放粮食、弹药等物资的七十个秘密营地破坏殆尽,并带领由抗联叛徒组成的挺进队,死死咬住杨靖宇的部队,使抗联第一军陷入既无补给,又无法喘息的危险境地。
+ f! G0 X; L- n h, C9 s8 I, h/ l: l2 @7 |
刘善业:程斌没叛变之前吧,尽管他这个日本军队的这个力量非常强大,但是他到晚上他就不敢进林子,你这一晚上你上外边空地休息,我这一晚上我蹿林子我能走很远,你根本找不着我。但等到程斌叛变以后,白天日本人打,晚上呢程斌追。" @6 W0 v8 W; F) M+ Q: C7 t
" W9 L4 Q7 r* S- j7 ~9 j
解说:面对叛徒迭出和部队密营频遭破坏,杨靖宇不得不将部队化整为零,以机动灵活与日军周旋。1940年前后,面对不利局面,一些抗联武装,在与苏联远东边防军协商后,先后退入苏联整训,有人劝杨靖宇,也将部队转移到苏联躲一躲,杨靖宇言,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军,你跑到苏联去还叫什么抗日联军。
?* }% z: p- r" S a/ \5 W6 {9 D6 w3 d+ a6 k9 _: \( G. s7 L
后来又有人提出,把司令部藏到长白山的深山老林里去。杨靖宇说,抗日抗日,体到长白山里猫起来,这叫什么抗日,一些老战士回忆,杨靖宇的声音非常大“嗷嗷”的。1 a( f; A+ s, ^0 L" W0 l
& p8 k0 V* S V! x
刘善业:杨靖宇后来就说,他说我们在当地坚持吧,老百姓心目中就有一杆抗日的大旗,如果我们走了那这个大旗就倒了。我们用那么多战士和干部的鲜血,开辟了这一片游击区非常艰难,如果我们走了以后再回来,那我们再开辟这个游击区,得付出更大的代价,所以他说我坚决不能走。3 u; h3 z& r0 r
1 P9 ?1 I' s( i4 y# J0 Z) v' F, p陈晓楠:1940年是杨靖宇从河南来到东北的第十一个年头,这年1月,日本关东军吉林守备队司令官,陆军少将野副昌德,调集日伪军以及警察大队,共两万五千余人,围剿杨靖宇的抗联第一路军。面对日进重兵围攻,杨靖宇让主力部队北上躲避围剿,自己则带领一支数百人的小部队,在山林中和日军周旋。1月21号杨靖宇部队的一个团参谋丁守龙被日军抓获叛变投敌。日军掌握了杨靖宇的行动路线,此时因为连日鏖战,杨靖宇身边只剩下一个特卫排六十多人,特卫排排长张秀峰,十五岁就跟着杨靖宇抗击日军,可谓是出生入死形影不离。但是危机关头张秀峰却悲观绝望,带着绝密文件手枪子弹,以及抗联九千大洋经费下山投降了日军。杨靖宇的行踪这一下彻底暴露在了日军的视野之中。
) H- M N" H3 ~1 H. S
/ Z$ H, M& ~$ G" r日军追捕 率7名战士孤军奋战
' ?+ f8 H/ s5 R. ]2 |
( }, U% n) H ]) ^0 D6 R解说:1940年2月1日,日军在杨靖宇的特卫排长张秀峰投降后,锁定了杨靖宇的行踪,伪满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指挥整个警察大队,和步兵团在飞机配合下,仅仅咬住杨靖宇,杨靖宇走到哪儿飞机也跟到哪儿,一张大网正向杨靖宇撒来。2月15日杨靖宇的身边,只剩下黄生发等7名战士。& w: P, v F# b' ~* R( |
; i' I) t# Q' R# q# R! |7 V
刘善业:15号下午,这个杨靖宇呢就决定,让黄生发领着那三个伤员让他们走,这些人说谁也不走,完了后来杨靖宇就说走吧,后来他们说要跟杨司令死活都在一起。后来杨靖宇就说,都死在一起有什么好处,你们还是走吧,咱们多活一个人,就是多一份抗日的力量。
, z: i& N- G" l; \5 J. {
1 M1 b0 j: N3 e' f9 w解说:在杨靖宇坚持下,黄生发带着3名受伤的战士,躲进密营养伤,杨靖宇则带着2名警卫战士,继续往南走力图与抗联第二路军会合,日伪军追捕杨靖宇时,在雪地上发现了一串大脚印。. v. F3 `% t: U" q" w/ j- Y) x
0 E, ~/ W! J0 {刘善业:敌人就顺着他脚印就追上来了,杨靖宇一看飞快的跑到山顶,那山都不太高,但是冬天雪很深很厚,然后日本人就开始,就敌人就开始往山上冲,杨靖宇就开始和敌人就对射起来了。打了一阵子以后,这个敌人一看就一个人就不打了。不打了以后就喊话叫你投降,杨靖宇一看天也快黑了,他说行,你让我投降可以,你派人上来咱们谈谈。
" N( `3 V; R) t0 h2 e! w, V. D. I* J$ M
日本讨伐队的一个头,他说你等着我去和你谈,结果他刚站起来杨靖宇一枪,打中他胸部当时毙命。这个时候崔德风急了,大叫了一声也跳了起来,但是他刚迈出右腿,杨靖宇一枪把他右腿打断。' l0 K9 c! r0 H' i) I Q
3 x5 e$ G9 g- Y0 B7 f3 f
解说:此时杨靖宇已数日没进一粒粮食,但他与日伪军周旋,高大的个子跑起来将敌人远远甩到后面。
$ k* u1 S' b2 o: q8 q. x# G/ K( T8 x7 m4 [
刘善业:当时一个日本随军记者,写的一个《阵中纪实》他写他说,这六百多人由于很长时间没有吃饭,没有得到休息连续作战,气温又在零下三四十度,所以不断的有人冻晕而倒。到天亮的时候,就剩下了五十多人实在走不动了,上午九、十点钟的时候,被日本的运输队接走了。就这样杨靖宇只身一个人吧,和这六百多人斗了一宿。# W# C7 W- |( \# y( C2 P. z% t
1 N0 S$ D7 k( p3 Y v' I
解说:日伪资料《阵中日志》记载,他已经饿了好几天肚子,但是跑的速度却很快,两手摆动得越过头顶,大腿的姿势像鸵鸟跑的那样。2月16日,杨靖宇的两名警卫员到蒙江县大东沟的居民点买粮食时,被日军发现两人在激战中殉难。
* s/ f u, r5 [: T' J8 q
7 K( Z) Z- W$ P; t( w! k/ A刘善业:敌人就从聂东华的身上,搜出来了一些钱,完了还有一个口琴,还有一个杨靖宇的印章,杨靖宇的那个小印鉴。这个时候把谁呢,把张秀峰找来了,认这两个尸体,后来他说这两个人是杨靖宇的贴身警卫,所以日本人断定,杨靖宇肯定就在附近不远。
1 T* F- A% X# A' m- y, d1 o4 y6 k! m# @* j: m8 J
严密封锁,出村子、上山砍柴的、干活的,一律严密搜身,坚决不能带吃的东西,防止把食物送给杨靖宇。从2月18号两个警员牺牲以后,杨靖宇只身一个人,就在林子里转了五天。而且他还发烧2月22号的晚上,他到了蒙江县的三道崴子,在一个小低窝棚里四周都漏风,他就在那个小屋里度过了人生中最后的一个晚上,那天晚上正好是正月十五。
& P c( D% c( k: R" z. [1 `5 v d" }0 _
孤胆英雄 壮烈牺牲
8 r0 d) Q) w8 z( k W W2 _ C5 T0 B/ |% ^2 t$ s+ `9 b
解说:1940年2月23日上午,蒙江县保安村伪排长赵延喜和三个上山砍柴的村民,在一个窝棚附近,碰上一个衣衫褴褛,个子高大带枪的汉子,那位汉子给他们钱,希望他们能买回些食物和一双棉鞋。- w4 d$ d! |) A# m2 N5 O7 B
4 F) g. i6 u0 Q刘善业:其中有一个人就说了,他说看样子你跑不出去了,这个日本人都把你包围起来了,不如你就向皇军归顺了,归顺了皇军不能杀你。后来杨靖宇说,你说的或许不错,但是我有我的想法,我坚决不能归顺。
# _, N/ K4 L2 o2 ~' [' @ g
' y' _, v, P" ]6 j解说:分手后,赵延喜当即向保安村伪警察分所告密,消息报给伪通化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岸谷根据报告中描述的体貌,判定此人就是杨靖宇。7 [4 p: `' V4 P# z. l9 N0 u
& N* d+ j1 [) u2月23日下午,岸谷令蒙江县警察本部的警佐西谷,率一批抗联叛徒组成快速推进队,由伪排长赵延喜带着,赶到与杨靖宇约定交接食物的地方,在三到崴子七零三高地,发现了杨靖宇。
S, d$ L2 W4 _- L. Y+ c% N/ z& ~% i0 }( A3 u
刘善业:一共前后是五支部队将近两百人,日本人就开始往上围。; A9 y- D1 k, P9 q, l
8 }2 a$ w9 B; }解说:当时,杨靖宇与敌人相距不足三十米,日军不断劝降,后来日军在《战场实录》中这样记载,讨伐队已经向他逼近到一百米,五十米完全包围了他,讨伐队劝他投降,可是他连答应的神色都没有,依然不停地用手枪向讨伐队射击。交战二十分钟,有一弹命中其左腕,啪嗒一声他的手枪落在地上,但是他继续用右手的手枪应战。因此,讨伐队认为生擒困难,遂猛烈向他开火。
( S& v2 w2 F4 ^- o0 x) j' h+ \# h6 S9 l
刘善业:最后他是胸中数弹,壮烈牺牲,时间是1940年的2月23号下午四点半钟。当时,围攻的日伪军,不敢相信他们杀害的真是大名鼎鼎的抗日名将杨靖宇,叛徒程斌赶来确认。据伪《协和》杂志记者事后报道,警佐西谷听说他们真的杀了杨靖宇,一点没有感到快乐,反而呜呜地哭了起来。当时,日军用一辆大车,将杨靖宇将军的遗体运回蒙江县城,在蒙江县民众医院,解剖了杨靖宇将军的遗体,在场的中国护士也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
8 I1 @/ D( x9 `: r. ]; {; B+ n' H6 a/ X
刘善业:他究竟怎么能活下来,日本人非常不理解,所以说就把他的胃给切开了以后一看,里面只有两团棉花,还有没消化掉的榆树皮,所以日本人也很震惊,也很敬佩他。
7 R: V7 a' P! ?
& I' I5 i2 u( X1 _$ I6 E! [3 h( ~不会亡国 因为我们有铁血军人
) ~0 w2 G9 c* y3 U/ ^0 s& I$ V; ~
解说:日军杀害杨靖宇将军后,为恐吓中国民众,把将军的头颅铡下,在通化“示众”三天,而后送到伪满洲国的新京长春请赏,并把将军的遗体埋在荒野里。后来人们传说,杨靖宇将军殉难后出现了一件怪事,负责围剿杨靖宇的司令官,日本关东军少将野副昌德,总是做恶梦醒来后头疼难忍。
8 L5 G6 |1 ?) E5 O2 H
- M4 {4 m/ e# N. w5 [# c0 {6 h3 q刘善业:就说他连续几天晚上做梦,梦见杨司令啊,张着两个手来问他要头,其实这都是一种传说。另外一个也说明了,日本人那种就是日本军国主义那种心虚。
6 T- T( H6 n+ `- u( i j' f% y O( ~8 i0 }+ n" P0 ^/ {
解说:杨靖宇将军殉国后的1946年,中共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在吉林蒙江县建立了民主政权,将蒙江县改为靖宇县。1948年,中共地下党组织,在长春医学院找到了杨靖宇将军被药水浸泡的头颅,运出后由一名军官和五名战士乘专列护送到哈尔滨,安放在东北烈士纪念馆。1958年2月23日,在杨靖宇烈士殉国十八周年之际,中央人民政府,将杨靖宇的遗首和遗身合葬于通化杨靖宇烈士陵园。
0 h/ Y3 m# C0 p& W
- P; f( j k- d6 t7 S刘加量(东北烈士纪念馆馆长):我们大家看到的呢这尊铜像呢,就是杨靖宇将军的铜像。那么杨靖宇将军这个铜像,它的名字叫脊梁,意思就是他是民族的脊梁,我们为什么用一个大树这个造型来塑出了这个像,就是我们为了纪念这位,在东北的林海中牺牲了的民族英雄和抗联的最优秀的指挥员。我们做出来这个铜像让大家看到,说杨靖宇将军就像一棵大树一样,树在我们的心里。在抗日战争那个年代中间,他就是抗日联军中间的一棵大树。
1 A K, g [* F2 X" j, e; @. \( T6 J. F5 V- }
陈晓楠: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曾经追捕杨靖宇的伪通化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在毒死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女之后,剖腹自杀。在遗嘱中岸谷隆一郎这样写道,天皇陛下发动这次侵华战争,或许是不合适的。中国拥有像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国。
. T) t" ?) R6 J2 U7 x4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