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678|回复: 1

王府消失之谜:一座王府牵扯出清宫三大疑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4 10:4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华丽堪比紫禁城的王府为何匆匆建成又被匆匆拆毁?是两代君王乱伦的遮掩?还是叛臣遗孤圈禁的旧宅?一座王府如何牵扯出清宫三大疑案?康熙传人真的陷于不伦之欲无法自拔?一代帝王两度废立太子,究竟潜藏着怎样不可告人的隐衷?一座王府如何埋藏着两代嫡传龙种的悲情人生?传说中铜井的出土,将为我们揭开清史最隐秘的篇章。$ N& @" V/ i( S: [% K
/ J  ~+ n. ~! @3 \7 C
200 年前的一个夜晚,北京昌平的一个小村子,劳碌一天的人们已经进入梦乡。忽然,窗外传来千军万马的声音,好像整个村庄都被包围了,有胆大的起身想看看是怎么回事,发现门外竟是全副武装的御林军,人们被喝令留在家中不准窥视,整个夜空被灯笼火把照个通明。天亮之后,人们惊奇地发现,原来村西边那座金碧辉煌的王爷府,竟然在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地面上连两块垒在一起的砖头都没有。后来有人发现了一口被填一半的井,这个井的四周是用黄铜砌成的,总算找到了昔日王府繁华的唯一见证了。; R. Q# H# i7 D5 l6 w; o  K. o3 E
5 E* p, T! f3 G3 G  K7 v: h* f$ r
若干年后,这里什么王府的痕迹也没有留下,只剩下人们的口口相传。据说这座王府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一片平地建成到再拆回一片平地,只有短短十几年的时间,村里人都管它叫小皇宫,深宅大院,四周都环绕着护城河。还有清兵把守,平日里进出的都是一些太监、宫女,老百姓如果想正眼瞧一瞧,那都得挨打。至于这宅子里住的是什么人,更没有人敢问了。不过让人感觉到奇怪的是,当时清朝有一个规矩,凡是王公贵族都必须住在内城,不得随意离开,更别说在京郊修建这么一座王府了。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后来这口井也消失了。不过郑家庄倒是从此以后,留下了一个平西王府的别称和一个代代相传的传说。据说只要能找到这口铜井,就能找到当时王府的遗址了。# v% A5 x0 O- w7 \  o* h7 y' x
. c" U: ]7 c% H: C' b$ f' a: V- p
200 多年之后,人们果然找到了这口传说中铜井的遗址。在 2005 年,施工人员发现了一口古井,井壁呈金黄色,而且泉水清澈透明,这就足以证明传说中的王府并不是空穴来风。
" G) C3 K6 \9 g0 m* R/ t& `% {$ Z* n: O
更让大家想不到的是,新王府酒店开业的当天,在辽宁突然跑出来一个人,他声称自己是老王府主人的后人,而且还警告开发商不能沿用“平西王府”的称号,并且一纸诉状把开发商告上了法庭。据这位老人讲,这座王府的主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吴三桂。他就是吴三桂的后人,因为吴三桂被封为平西王,所以平西王府就是他的老家。众所周知,吴三桂的确是被封为平西王了,不过后来他是因为造反满门抄斩了,哪儿出来的后人呢?
. `, J3 q0 a, n" |  w! ]
# r1 Y7 s! N' e# q7 k: @& K这座神秘的王府,为什么它匆匆建成又匆匆地拆掉呢?它的主人到底是谁?和吴三桂真的有关系吗?在它离奇身世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惊天秘密?
9 K/ o0 k, `3 _8 c3 M* G
# d+ h- ?" |/ H" L6 {一、谁家的王府?: w) V* l& }9 U% R2 o

& [  Z! o2 u& z7 i老北京人都知道,清朝的王府一般都在城里,城外要是有个什么王府的,一般都是坟地,是阴宅,不是人住的,比如香山有四王府、小西府什么的,那就是坟地,话说回来,就凭“平西王府”这几个字,吴三桂的后人就跑来打官司,实在是有点匪夷所思,这个王府真的就是吴三桂的“平西王府”吗?
7 @* F% Y* f, x, ]6 F# ]+ d7 ]# e/ U8 S: U6 h+ H$ e  }6 _
说实话,这座王府还真是跟吴三桂没有什么关系,吴三桂本身在清朝的时候,个人在京城没有宅子。他的儿子吴应熊娶的是太宗 14 女,是清朝人的额驸。吴应熊的额驸府就在现在西单的北大街石府胡同。吴三桂在北京停留的时间很短,后来一直往南方打,最后到了云南,被封成了藩王,他个人在北京清朝年间的时候是没有什么宅第的。倒是在明朝的时候,他在北京有住宅,但是他在北京的住宅也不可能离皇城这么远。由此可见,王府肯定不是吴三桂的“平西王府”了,那么是哪位清代王爷把王府建在离京城这么远的地方呢?. f; y$ L  ^' u1 U! z/ u" g8 M
/ w8 @( l+ C; x- k1 T& X% N7 @
说到这里,其实还有一个疑惑,这也是让人觉得最奇怪的地方。咱们都知道,大清国有一个规矩,所有的王公贵族必须住在内城,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不得离京城超过40 里。除了王爷之外,像普通的旗人,他们也是同样的道理,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不能离开驻地超过 30 里,否则就算逃营,那是要被杀头的。按说这“平西王府”的所在地,离京城驻地可太远了。就算是现在,从北京故宫到昌平,也不是一段很近的路程。更何况在交通并不发达的清朝。+ {; O; j. v+ c4 i2 z8 c

3 B+ y, \! `; f, q* C* s: e要说那个时候,大清国皇帝对王公大臣的防范还是非常严的,不但说不能出城40 里,平时就算想结交同僚,或是见见官场上的朋友,这都不可能。就是外地官员想要和京城里的官员们走动走动关系,那都是不可以的。要是谁家有红白喜事,想要请一些关系好的王爷到家里来,上门的时候还不能直接就进去,得在他家的门前大声地通报一下,大声吆喝,比如说:“恭亲王,我是哪个哪个亲王,来拜望您了。”其实说这个,不是对王府里的王爷说,王爷知道你要来。给谁说?给探子说,探子知道你去干什么了,皇帝才能放心。若是婚丧嫁娶,一些比较大的聚会,基本上也仅限于在本旗之内,比如他属于正白旗的,正白旗之内的人可以到他家去欢庆,但是一定要经过皇帝的批准。
1 ^. w# S+ x8 j4 K6 k2 c
( `- A# Z- i# S) g, G所以,咱们平时在清宫戏中看到的那些互相串门子、聊天的事,那简直是扯淡。那个时候还甭说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就是当官的老爷们,也一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当然,皇帝管这么严格,也有他的道理,清军入关不久,私底下不满的人特别多,做皇帝的就算用爵位、功名利禄把手底下的人稳住了,还是怕他们造反。因为中国过去就有异姓相残的历史,异姓相残完了,以后又同姓相残,皇族尤其是高级王公,就要防止他们造反。所以,在清朝对王公管束非常严格,彼此不能交结朝官。; f$ D1 X, b& ]: Z7 l6 `) ^, ]

9 J+ D) y: E% c( w1 q既然有如此严格的管理制度,那么这个离皇城 40 里远的“平西王府”,怎么看都不符合规格了,它到底是哪个王爷的府宅呢?又为什么叫“平西王府”呢?咱们慢慢来追本溯源。
7 p; Q% c4 ?/ W" a9 ?. j3 L; w5 p2 q, s# Y
( d: f; t' Z* b+ V$ C" |. d2 b
二、乱伦疑案. ^6 |- r) W: K- p/ k
! K- x: R) j; C
据当地流传下来的说法,在雍正年间,突然有一天,这小村庄来了一大帮内务府的人,不由分说就开始跑马圈地。没过几天,这里就修起了一条非常具有气势的护城河,在河内盖了一座高墙大院。老百姓觉得挺纳闷的:“咱们村跟皇亲国戚可是一点都不沾边。怎么会有内务府的人来指挥盖房子呢?”没过几天,就看见一些太监、宫女,陆陆续续地搬了进来,可是谁都没见过这宅子的主人长成啥样。令人感觉到更加奇怪的是,这座宅子戒备森严,驻扎有大批的官兵,与其说是护卫,不如说是看守更为恰当。
( l1 D. g& [  ^" y) |! G- l  V9 x, d, S: U$ d. g
不过,您可别小看了当时老百姓的能力,没过多久,就从京城传来了一个小道消息,说这个宅子里住的就是一位王爷,而且是用妃子换回来的王爷。妃子换王爷?这么有戏剧性的一说又是怎么来的呢?
2 w  F0 y/ V. Z1 J" P* g: P% \+ [% h' O7 w7 d2 C. b9 Q
据说雍正在夺取王位之后,开始对他的兄弟们大开杀戒,废太子胤礽的儿子弘皙,就带着老婆出城避难,没想到最终还是被皇帝抓了回来。雍正皇帝听说弘皙的老婆长得是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就想把她纳为妃子,作为交换的条件,免了弘皙的罪。同时在离京城 40 里的昌平郑家庄,盖了一个王府把他安置在那儿,其实说白了,就是把他软禁了起来。/ ~3 X& ^4 L" B6 J- [$ r

  N9 l& i) }8 |9 \4 t& A9 m这种事儿照现在老百姓的想法,应该是不可能的。这根本就是乱伦嘛,但是您别忘了,那是几百年前的中国,那时候在一些少数民族的眼中,还没有乱伦的说法。弟弟娶嫂子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说白了,肥水不流外人田嘛。既然是有这样的习俗,皇宫内院发生这样的事情,也许就不足为奇了。不过,这也都是当时老百姓们的香艳猜测,难道雍正真的会因为后宫佳丽都已看腻,于是强取豪夺地抢走侄子的老婆吗?2 \$ ^' [8 N1 d, r6 e1 \  |2 @
6 }3 R/ w/ }. o) M' S
其实这个传说的可信度并不高。先不说每年宫廷里为皇族准备的选秀大赛,会有无数花季少女被送进皇宫,为皇族子弟开枝散叶。就算雍正真是个非常好色的皇帝,那几年,又刚好没有什么美少女进贡,再加上传说中这个侄媳妇实在是花见花开,人见人爱,可是关键时刻,一个皇帝会拿自己的皇位和女人来交换吗?要知道,推测的前提是,雍正对自己的兄弟们大开杀戒,正在巩固政权的时候。一个统治礼教国家的君王刚即位的时候,他会为了一个妃子,一个女人,影响自己的政治前途,得罪所有人吗?凡是能成王者之器的人,他在这些事情上还是有分寸的,相信经常看清宫戏的人,会马上明白,政治权术啊。大家想想,他为了一个妃子,把人家软禁起来,还专门盖王府,这不就是欲盖弥彰吗?简直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9 d: I: c" {: z

; t4 @1 k. p8 {因此,这个故事,终究也只能算是一个传说而已。
. P/ ~5 B/ R% v1 j3 `# _( q
" I: d/ i/ ^9 h4 K但是,清初的旗人的确有夺人妻子的事情发生,比如多尔衮入关以后,他就把自己的侄子豪格判了罪之后,把豪格的妻子据为了己有。不过清朝人入关以后,尤其到了康熙、雍正以后,就逐渐地汉化了,比较遵从汉人的习惯。因为在关外的时候,满族的人口比较少,美女也是稀缺资源。人口越少的民族,往往越容易导致族内通婚。/ ?5 Y# @! r5 D1 a# S8 a2 A1 B4 H

+ t; j5 Q# L: `& @8 ~. B5 Z& @三、谁是王府的真正主人?% t8 N; ]8 ]" P3 e: a' ]
8 J( M- Q5 }0 L' [! @& c+ S6 C
说了半天,这个王府里面住的到底是谁呢?为什么为他建了这么一个王府呢?
6 A1 l2 [# V0 K0 q+ `0 t: e( h, \1 K' \1 v3 M. W, A
昌平郑家庄这座王府,实际上是一个监狱。它的起始是在雍正元年,雍正为了把废太子从宫里迁出,在这里特地修盖的一个住宅。然后在废太子迁来以后,不久又把他的儿子弘皙——雍正先期已经封他是理郡王,也弄到了这里,让他陪伴他父亲。为什么叫“平西王府”,这实际是个误会,乾隆四年,弘皙被革了爵位,革了以后,没有爵位了,人们就称这个地方为弘皙府,而且位置又在昌平境内,所以它是昌平弘皙府。中国人比较崇尚双声词,随后昌平的平取一个字,弘皙的皙取一个字,当然弘皙的皙不怎么常见,那么用西方的西。所以,最后流传开了以后,就俗写成“平西府”,或者“平西王府”。当然这是一种推测,因为从史料上看,并没有这方面的记载,可见这个王府的存在时间是非常短的。! B! c5 t6 C1 i; M9 J7 \

# r7 L5 c; ]5 |* x* C说到这里,咱们不得不提一下废太子胤礽。这个人的一生只能用悲惨两个字来形容。清太子爱新觉罗?胤礽,圣祖仁皇帝嫡子,生于康熙十三年甲寅五月初三日巳时,生母为康熙皇帝元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胤礽出生当天皇后即因难产而崩)。原本排行第七,除康熙早殇诸子不计外,又称嫡长子或皇次子。 他的母亲在生他时死掉后,康熙把对他母亲的爱,都放在了他的身上。所以,胤礽在两岁的时候就被册封为太子了,而且皇帝平时对他也是百般地宠爱,可惜后来被康熙莫名其妙地立了废,废了立,弄得最后连康熙自己都厌烦了。为什么要这样呢?这事说起来还挺复杂的。* W; i( E  v" U7 M

$ v) }& l( d5 `" R8 K. L话说有一年,康熙在木兰围场打猎的时候,晚上就住在了帐殿之内。所谓的帐殿,就是用布幔子围起的帐篷,到了半夜的时候,康熙就觉得有人好像在偷窥,于是赶紧派人冲出去看个究竟,没想到连个人影都没有,这下康熙就有点慌了。他想是不是有人想刺杀他?到了第二天,康熙就加强了警备。没想到,第二天这个人影还是出现了。又气又惊的康熙吩咐几个贴身的侍卫,让他们在第三天提前在帐篷外埋伏好,等这个人影一出现就把他逮了个正着。这时候康熙上前一看,此人不是别人,就是他立的太子胤礽。康熙这下就怒了,当着所有文武大臣和外国传教士的面,就把他给废了。
6 D3 P( ]2 _- Q2 x9 d. J+ i
0 c: e3 h2 ]' k% ~, I" x4 |2 f看到这里,您会问,太子要是想看自己的父皇,可以光明正大的嘛,他偷窥,想看些什么呢?很多人也许隐隐会猜到,肯定是他父亲,白天的时候正大光明的时候,不会让他看的,或者他一直想看却看不到的,在宫里不方便的,于是只有在这个时候,偷偷地看。
+ A" z$ T9 o% V) m: l2 Q5 R, ~$ R4 k
当然,这只是我们从流传下来的史书的只言片语中妄加的一些推测,事实到底是怎么样的,今天已经很难知晓了。4 H' c0 z3 a! A# z% {
& i0 x6 f3 \% E; j
咱们现在人对过去皇族生活的猜测难免会加入自己的情感在里面,这话题可能又说远了点,前段时间,还有人说红楼梦里面的秦可卿,就是废太子胤礽的私生女儿。在胤礽被迫迁往“平西王府”之前,他就偷偷地把她送到了曹家,以作为将来的政治资本,这种说法您会不会也觉得很不靠谱?" d  D- Z3 _& T/ P3 D) }) W
* o- I; R% L2 z5 e0 X/ ]" E
其实,给您分析一件事,您就能清楚了。胤礽这个人,他两次被废被立,但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被废了以后,全家子孙连坐,然后全家抄斩,他没有面临这种问题。胤礽一生总共生育的子女,光儿子就 12 个,而他搬到昌平郑家庄之后,只是软禁,没有影响个人的正常生活。从这个意义上看,他有这么多儿子,而且他的这些儿子在当时也被封了爵位,都过着正常的生活,那又何必再去冒险把一个女儿,作为政治投资呢?根本没有政治投资的价值。
/ \% \' `  k1 [7 W$ W; U$ n0 n% P7 j$ P; l5 [% k% _
中国历来是男女不平等,在家庭内,即便是同胞的男女,他们的地位也是不平等的。大户人家嫡出的女儿、正夫人生的女儿,她也赶不上庶出的儿子、姨太太生的儿子,为什么呢?过去人结婚早,基本上 14 岁到 16 岁,女子就结婚了,女子出嫁之后,就成为所嫁的那个家庭的人,成为人家的家庭成员,别人家的孩子。而且女儿在娘家的生活,不过十几年,而且她没有继承娘家财产的权利,所以投资有一个投入产出的问题。而且如果真要弄个私生女,可是要冒着杀头危险的,它的前提是建立在子孙离散、男女平等的基础上,才能成立。所以,我们看待历史事件,还是应该放在一种历史的情景当中,同时要符合历史的情景。
$ g  G4 w! e( q+ ^  t/ ^
' l( h* }9 j- f- e
$ q2 G/ f5 m  T! }8 a* N4 V% V* N( u* r
四、被诅咒的王府人?
2 J$ m- V$ S+ Q4 _. U! M+ T( i

. B7 `6 `1 d1 u命运并没有放过住在“平西王府”里的人,这倒是真的。乾隆四年,乾隆突然就下令免去了废太子胤礽的儿子——弘皙的爵位,把他降为平民。罪名就是认为他在“平西王府”仿照宫廷,设置了像掌仪会计等只有皇家才有的机构,而且还伙同王爷贝勒之类,要蓄意谋反,因此就免去了他的爵位。如果这个罪名成立,我们知道,应该是很重的一个罪。但是奇怪的是,他只是被免去了爵位,而他的儿子则继续留在乾隆的身边当一个贴身侍卫。& \- s, x6 t7 G1 h9 V

# ~0 l  h/ J4 M, d7 V这件事情发生在乾隆四年的时候,乾隆发布上谕,说弘皙自视东宫嫡子,居心叵测,所以就要削爵。削爵以后,先是理亲王的称号没了,再是废除宗籍,就是说从爱新觉罗氏里,把他驱赶出去,不承认他是爱新觉罗氏了。乾隆做事也很决绝,给弘皙改了个名字,叫四十六,从此就不能再叫弘皙了。) b6 H+ C6 Z. o

! _% N. \0 v% q4 ~$ I为什么叫四十六呢?当年弘皙是 46 岁。他被削爵以后,又生活了 3 年,在乾隆七年的时候,49 岁的时候故去了。弘皙跟乾隆是平辈人,为什么要给他削爵?而且要废他的宗籍?难道这个人真的做过什么谋反的事吗?具体证据倒是没有,如果真有什么,估计这一家子的人早就活不了了。在史实中,关于乾隆四年弘皙造反的材料现存的非常少,甚至连此人到底是如何被废除宗籍,如何处置,也只是寥寥数语。
  J8 [  p" y/ j7 C
  B: U6 P- m& F9 P实际上的原因,是因为他是废太子胤礽的儿子。3 \% l& R# C& G$ ]9 P
  A* [; ]- [/ b: i2 V
因为废太子有 12 个儿子,长子夭折。弘皙不是嫡妃所生,但是他位序在活着的儿子里,岁数居首。他虽是二子,但实际上是长子,因为他父子的这种身份,构成对雍正和乾隆父子的一种威胁,弘皙的父亲毕竟做过太子,太子的这种政治资本,足以引起雍正和乾隆对他们的警惕。可作为宗室,还有一个两难的问题,比如异姓犯罪,皇帝会毫不犹豫把他杀了。但是,宗室犯罪就不能简单处置了。过严,在伦理上过不去;不严,在政治上又有危险。比如废太子为什么得罪康熙,主要是在康熙四十年的时候,索额图父子帮助过他。后来,康熙办了索额图,却没有处置一向与索额图关系颇近的胤礽,只是把他拘起来,就是因为宗室的原因。所以,弘皙案是一个谜案,也就是说,究竟是否像乾隆所说的他想谋反,有待于进一步地证实。但是,弘皙个人的身份,注定了他走向悲剧的厄运。就是他的这个身份,足以构成对乾隆的威胁。! [) q- \* X7 A
; C2 w- m4 w0 @. [! {2 W9 n
发表于 2010-8-24 11:47:57 | 显示全部楼层
神奇啊,神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11-5 07:03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