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熙皇帝宠爱自己的第一任皇后赫舍里氏,他们感情深厚。赫舍里氏很慈祥,她先后为康熙皇帝生育过两个儿子,但两个儿子都情况不妙。第一个儿子叫承,一直身体不好,在康熙十一年(1672年)夭折。一年后,皇后再次怀孕,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三日,在坤宁宫产下了她和康熙皇帝的第二个儿子胤礽。这本来是大喜之事,可没料到,皇后因为产后出现的危症,当天就离开了人世。这个儿子的降生,给康熙皇帝带来了无尽的烦恼。$ `2 h( c* {8 V) N! u: @
+ H2 A1 Y0 X/ l3 c 康熙皇帝怀着喜悦和悲痛的双重心情,徘徊在皇后产房坤宁宫暖阁中。这是康熙皇帝与自己心爱的皇后所见的最后一面。他看着虚弱的皇后生命渐渐耗尽,也看到了襁褓中粉红娇嫩的婴儿,一个混沌无知的幼小生命,十分可爱地依靠着皇后渐渐冰冷的身子。他万分悲痛,静静地站在那里,泪如雨下,内心充满了无尽的凄苦、伤感和悲悯。
R7 m- Y# \. a. @8 M G6 C4 C. c( {+ X; P/ Q$ M8 s3 z
皇子胤礽是皇后所生,他一出生,母后就离开了人世。不过,这位皇子却得到了年轻的父亲的特别关爱。康熙皇帝将胤礽留在自己的身边,一起在宫中生活。他亲自照看这个幼小的孩子,看着他一天天成长。康熙皇帝对自己不幸的幼年时光记忆犹新,他自幼就很寂寞,极少得到父皇顺治的关爱和照顾。幼年时代的生活十分凄冷,印象真是太深刻了。所以,康熙皇帝深切知道,虽为一个衣食无忧的皇子也同样渴望着父爱,一个孩子完美的幼年生活是离不开父亲的呵护的。因此,他对皇后所生的胤礽充满爱怜,倍加体贴、照顾和呵护。- f9 Y7 S! h! S
. F* q1 e* t5 k$ H! H 其实,从皇子的年龄排序上讲,胤礽当时不是皇长子,而是康熙皇帝的次子,在他之上,还有一位地位较低的嫔妃所生的皇子,也就是皇长子胤褆。但是,胤礽是皇帝与皇后所生,按照中国古礼所规定就是嫡子。胤褆虽然年长,但却是庶子。中国古代皇位的继承法确定的基本原则是:立嫡、立长。就是说,先立嫡子,再立长子。康熙皇帝坚定地信守皇位继承法的原则,遵守中国帝制继位的礼法,选择皇后所生的胤礽作为自己的皇位继承人。
* E* o. I) y/ ` e
. \: s7 \# |$ N 皇次子胤礽十分聪明,才智超出了常人,他的气质、风度和相貌,都是十分出众的,令康熙皇帝非常满意。康熙皇帝为了名正言顺地培养他,就决定早早地确立他的太子身份,养育在身边,重点进行全面地培养和训导。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二月,他就发布诏书,立虚龄只有两岁的胤礽为太子。/ `% S4 t/ r( {( A) k e3 E; P, q2 G
6 D1 b/ W! [( M# u 幼年胤礽的聪慧,表现在他的日常生活之中,令康熙皇帝爱怜不已。他四五岁的时候,康熙皇帝就开始教导他识字、习字和读书。因为,康熙皇帝知道,幼年读书,如日出之光,他本人就是从五岁的时候就开始读书的。太子胤礽开始他的读书生活之时,勤奋的康熙皇帝依然在深入研究和探讨儒学典和理论,同时,他一直在有意识地引导幼年的胤礽接触这些圣贤书,喜爱这些内可修养身心、外可治国平天下的典。
! l5 W1 O: f L) o& s& G Z, n4 G( O0 B' W9 r% J+ V
可喜的是聪明过人的太子胤礽,十分喜爱父亲,非常愿意接受父皇的调教,令康熙皇帝感觉幸福。太子不仅聪明听话,而且悟性极好,并有超人的读书能力。康熙皇帝十分惊讶地发现,太子的颖慧,超过了他本人年少之时。太子的出类拔萃,使他深感欣慰和鼓舞。
; j1 D+ A& `5 t( `$ |$ r! L
$ d- y9 ~) F7 ^- L- V 可以理解,在太子胤礽的童年和少年时期,身为父亲、以读书为一生事业追求的康熙皇帝十分自豪,面对这样一个天使一样的又是心爱皇后留下的嫡子,作为父亲的康熙皇帝很有成就感,对于王朝的光明未来也很有信心。康熙皇帝常感谢上苍,赐给他大好河山,还赐给他好儿子。他相信,按照古来圣贤的教诲方法,借助儒家典的学习熏陶,不仅可以使自己成为一个时代引为骄傲的圣明之君,也可以由自己亲手栽培一个充满希望、掌握辉煌未来的太平天子。
, b' d h0 a- ?* v3 o$ y2 I6 x; C" V) z
在太子胤礽少年岁月里,康熙皇帝过得非常幸福和充实。每次出行狩猎、巡游,康熙总要把他带在身边,让他跟随在自己的左右,形影相随。康熙乘辇出行的时候,太子总是跟随在御辇之旁。在出行的路上,康熙依然手不释卷,当他读到史子集之中关系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及裨益身心的地方之时,都要认真仔细地讲解给太子听,非常耐心地引据典,讲解其本意和微言大义,又是比喻,又是引申,又是论证,直到聪明的太子透彻理解并能举一反三为止。& m) G+ T9 a8 n. U, @ a6 Q
8 O Q/ \ j( g7 a$ P- _ 令康熙皇帝高兴的是,胤礽不仅总是能够领会父皇的谆谆教诲,而且总能说到要点上,总是用温雅清朗的词语从容不迫地回答,还能将以前讲过的、引用过的和论述过的,巧妙地解答提问,每次答题都是十分圆满。康熙皇帝一天比一天感觉惊讶:这个孩子真是天才?所读书,过目不忘;所有讲解,记得清晰;所有听过的知识,随时引用,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太子的谈吐,让侍立一旁、不大精通文理的侍卫们都听得十分神往,有时还不禁手舞足蹈。更让康熙皇帝欣喜的是,太子胤礽随时奉命所作的诗文,文采斐然,文学功夫不凡。太子的天赋,让康熙皇帝有时感动得热泪盈眶。为了让太子文武兼备,康熙皇帝亲自指导他学习骑射。' [- ]1 i) a r+ q: O' ~/ {( c
) T) X# |% ^' C0 b- G! Y3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