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核心提示:万福来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当时他就留意到黄继光身上的另外7处伤口,竟无一处流血,地堡前也没有留下血痕。他明白,这位年轻士兵的最后一滴血,已沥尽在匍匐前行的路上了。 V7 p+ \; ~9 S: d1 c. G
+ [" q* Q( J1 M' Z G5 D
本文摘自《解密上甘岭》 作者:张嵩山 出版:北京出版社5 ?: w/ t/ ^. Z8 S- @# n
[9 d# p; ]3 F e/ @. F; l- D* A60年前的朝鲜战争,是人类难以忘却的记忆。“上甘岭”这三个字,也伴随着血与火,生与死,罪恶与崇高,留存在人们的记忆里。作者多年前曾撰写有关争夺上甘岭的纪实作品引起反响,本书在其基础上,再次披露了许多新材料。
) g- R' y2 c: E# [1 E& `
3 J/ O% t+ ?7 Z2 I赖发均擎手雷扑上地堡3 f1 X$ |! t' V8 X- d
& ~/ X4 j, @2 A- ^( r" ?6 \, W
志愿军入朝后连打五个大战役,到了1951年11月份以后,战线变得相对稳定,两军平静地对峙在三八线南北。
' s; S9 d. o P- U! V1 a. q; f. ]8 y- g: D. a5 }9 b, v
1952年10月19日。我第十五军集中了44门重炮和一个喀秋莎火箭炮团,辗转轰击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骤然爆发的炮击声,恍若雷神疯狂地驱赶着天车,往返飞驰在两高地上,其声顺着山势轰鸣。
. q3 ^) A3 H; P, Q& Z2 j
3 N q! V" K# {537.7高地北山地形构造简单,易攻难守。第四十五师两个连零一个排,打垮韩军两个营的防御,战事足够经典。但还只能算场折子戏,19日大反击的重场戏在597.9高地浴血进行。$ N1 F" s- } u! a, O8 Q$ Z; r
+ N; J$ {! n) i$ }6 R, y
随着弹幕向597.9高地以南延伸,第四十五师五个连同时跃起出击。八连冲出1号坑道,一路虎啸,先克1号阵地,接着便向9号阵地推进。9号阵地东侧有个美军地堡,视界开阔,火力猛烈,八连两次组织爆破均未得手,担任掩护的赖发均机枪都打得散了架。# g0 v2 I% E) _ s& ]8 F1 I
) @" e8 k9 n9 c4 M+ [
他拖着打坏的机枪回到主坑道时,蹲在坑道口指挥战斗的李宝成见他身上三处挂彩,便说:“你先休息一会儿,我另派人去。”3 h2 r/ {( c' C# K( K4 Y
' J, p- ?6 Y8 H. @" y6 e# ~/ w
“不行。”赖发均倔得头发茬儿都立起来,“我非得去干掉它!”
( e2 k6 Y% u" j; s/ I7 U5 y" {8 p7 t2 r1 N e7 Q# G
正在这时,营指挥所来电话询问战斗进展,等李宝成接完电话回到坑道口,只看到赖发均握着手雷冲向9号阵地的背影。1 @5 O+ ?3 N: S+ f$ Z, V+ U; z
( w0 i7 L! Q# u0 X7 B; b
在向地堡翻滚、匍匐的运动过程中,赖发均臂腿已多处中弹。接近地堡时,他体力似乎已耗尽,不得不趴在坡上歇了片刻。等攒足体内犹存的最后一息,赖发均天神般猛然爆发向前跃出2米多远,连人带手雷扑上地堡。
+ V7 h5 b4 [& U. V$ q% \: O! @) m7 D* B8 \5 z6 Q
地堡坍塌的爆裂声光里,21岁的赖发均消失了,也永生了。
0 H1 ~6 a$ }/ } W7 I' P! t7 M2 }. p6 [2 E r' ?8 c0 l" Q8 s
几乎在李宝成听见这声巨响的同时,距离他仅一箭之遥的东南山梁8号阵地上,也传来一声手雷的爆炸声。那是四连一个双腿被炸断,陷入敌人包围中的副排长,拉开雷弦,滚入敌群。
( k0 y$ j% H0 ~, Y: I& H# V* ?) ?* D: Z' ~# o) Y# M$ w
他叫欧阳代炎,湖南耒阳县大公乡的一个农家子弟。
. r, Z* S1 ?! i8 `
+ X' N; b8 |7 H八连就是在此落彼起的照明弹下时而飞奔,时而蛰伏,从9号阵地扑向主峰3号阵地。至此,反击再次受阻。美第十七团在主峰阵地那块巨型岩石下,掏空修筑起一座大地堡。地堡内,6挺机枪漫无节制地分组轮番扫射。由于射角所掣,第四十五师集中了一个炮兵营,也没能摧毁它。
$ C7 a1 R& c0 }2 `# m8 P& v" U
5 D( w5 E2 {6 z这个地堡曾逼真地再现于电影《上甘岭》。" k/ X. \& l$ c% o# [$ u3 B
9 W1 c) v! f! E/ ?龙世昌舍身炸碉堡: h1 I$ d7 G6 f% j+ i0 }; z& m w
; A* W- t7 U( t a) e年仅19岁的贵州苗家战士龙世昌,闷声不响地拎起根爆破筒,一猫腰便向地堡曲折跃进地攀爬过去。眼看快要接近地堡了,敌炮群实施拦阻射击,其中一发炮弹将他猛然掀翻,左腿被弹片齐膝削断。可龙世昌拖着条血糊糊的断腿,还在不停地往上爬。6 q, Y( k- S5 J. m) E
' i& c& k) v) x* Y
这个满脸稚容的小伙子,15岁就被国民党军队抓了壮丁,1950年6月才被解放,加入人民解放军的行列。+ t* u5 v& ?! q5 ~: }
& w2 L [3 U( V& H/ J- C+ `地堡里那些美国大兵们,是无法理解接下来发生的一切了。他们来不及思索一个中国士兵的生命何以会如此灿烂,便已不复存在。
+ z0 d, F4 B3 [9 B; a
5 p3 V0 i6 ?0 E3 V' F一个秋阳斜照的下午,在湖北孝感市空军干休所的小院里。已经60多岁的李宝威,不疾不徐地讲述着,在思绪的屏幕上拼接历史镜头——
6 H. j/ R9 t- C) N# y- E. a. f
9 [+ `# |2 i5 w& j那个地堡就在我们主坑道口上面,隔着四五十公尺吧。高地上火光熊熊,探照灯光柱雪亮,从坑道口往上看,透空,非常清楚。看着龙世昌用那条好腿蹬着地,拼命爬到地堡前,把爆破筒从射击孔里杵进去,可龙世昌刚要离开地堡,爆破筒又被里面的敌人推了出来,哧哧地冒着烟。只见龙世昌捡起又往里捅,捅进去半截就捅不动了,肯定是里面的人往外推嘛。龙世昌伤成那样只能用胸脯抵住爆破筒,使劲往里压,压进去大半截就炸了。他整个人被崩成碎片,后来我们一点儿残骸也没找到。0 H' x$ r- C5 x- [* M
' K+ J6 i" l* D; V5 I
当时我一滴眼泪都没掉,牺牲的人太多了呀,心肠也变硬了,根本哭不过来的。但是我很感动,当时光念叨说:真勇敢,龙世昌真勇敢。% ~( X5 n4 M7 k* ^2 C( T
9 A0 i: [) P! z: B; X: ^0 X H2 L
那时候,仗打得激烈成那样,战士们也都不要命了,不管是冲锋还是炸地堡,哪还用我这个连长喊哪儿?打个手势,挤挤眼睛,或者歪一歪脑袋,战士们就知道你要他干什么,呼地就冲上去了……5 n7 B7 Y% L0 \4 _% |- }$ ^
( A' }+ _; O& r v
黄继光悲壮堵枪眼
2 ?/ s w$ a7 q9 [) |/ e- j9 ^& d3 t* i, ]
597.9高地的每一路反击,都遇到美军顽强抵抗。攻克并据守于此的美军第十七团L连,被迫撤离派克峰,退至易于防守的598阵地。
0 f: W' `8 q0 c2 Z( m% K/ c' x3 I4 {3 e
六连连长万福来说:我的六连大部分战士在6号阵地伤亡,已无力再推进战斗。闻讯,二营代参谋长张广生亲自带领五连二排赶来增援,遂又攻克4号阵地。攻至O号阵地时,六连仅剩16个人。1 t9 K( i) Z* K7 N) V
# ]+ u% m0 e7 ]' |8 q张广生直接要通师指挥所电话,将情况报告给崔建功。+ d0 \5 U9 O; C6 w$ M" t
* t8 P; Y+ J" n" P
崔建功厉声命令:“八连已攻上主峰阵地,你们要不惜一切代价打掉O号阵地。否则,天一亮敌人就会以此为依托向我反扑,你们将腹背受敌。”
) {$ O* {( w: @
1 `9 ~! ]5 b. n, Q1 E& |张广生与六连连长万福来决定将剩余人员编成三个爆破组,对0号阵地上的三个子母连环堡,实施强行爆破。
4 h1 g' a; S. z( N/ ^: a+ ?2 @% _+ S- u3 D6 y0 T E
然而,三个爆破组没能接近地堡,便全部伤亡。这时离天亮不到一小时,整个597.9高地就剩0号阵地还在争夺中。万福来手上已没有一个战斗员了,而坚固如铸的美军地堡却像用之不竭的弹药库,每个堡内都有五六挺机枪分两组轮换着打。. E0 z7 v8 ^; L; A! ^
7 P0 H" @2 @% D
望着子弹像滚烫的雨点瓢泼而来,这时,跟随张广生的营部通信员黄继光,从后面爬上来说:“参谋长,让我上吧,只要还有口气,我一定炸掉它们!”$ ^2 S! o6 t. d+ f% G& {8 G
% z2 y! j+ F: `; V
六连通信员吴三羊和肖登良随之也挤过来:“我们和黄继光一起上!”$ b* S# R' `; U$ M
. U3 {2 {7 K3 b; D* ~" ^张广生命令道:“黄继光,现在我任命你为六连六班班长,由你去完成最后的爆破任务!”
( p) T2 v$ l# ~6 l, R5 G* Q: F# r" ?& s }$ p" k
万福来也当场宣布:“吴三羊、肖登良,从现在起,你们就是六班的战士了,由班长黄继光带你们两人去执行爆破。倘若没完成任务,我就亲自去炸掉它。”+ ?, ~( S% j1 T# k" _ Y
8 \4 l `2 v# G# s9 E, y$ p
黄继光并没喊那句后来催落几代人热泪的豪言壮语:“让祖国人民等着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他只是朝吴三羊、肖登良摆了下手,腰一猫便冲了上去。3个年轻战士交替掩护跃进,黄继光和肖登良分别炸掉东西两侧的子地堡。然而,吴三羊在掩护时牺牲了,肖登良亦负重伤。$ I1 G h1 C# z! n# V* A+ m
2 x T7 |5 g; V六连指导员冯玉庆爬上前去,从牺牲的机枪手身边拖过挺机枪,掩护黄继光利用弹坑向主地堡跃进。忽然,黄继光身影像个逗号似的停顿了一下,接着又继续往上爬,但这时身躯已沉重得像驮了座山。然而,他缓慢却不懈地终于接近了主地堡,奋力扔出最后一颗手雷,便一头栽倒了。' K$ C' a; h% U( I }* ]# N
9 H" Y5 i6 A" Z# Z( z% _- O Y匍匐路上流尽最后一滴血, r' x5 H# P* ?4 T3 Y
4 Y' _+ m1 R! u2 q) P$ m3 X% }主地堡庞大而又坚固,黄继光那颗手雷只炸塌了它一个角。过了一些时候,黄继光身体重又顽强地向坡上蠕动起来,爬到主地堡的射击死角处,用力支起上身,侧转身来向阵地下招了招手。他张嘴喊了句什么,但坡下的人听不清,充斥听觉世界的都是爆炸的轰响。只有冯玉庆一下子醒悟了那个手势所传递的信息含意,扭头向身后的张广生、万福来急喊一声:“快,黄继光要堵枪眼!”4 S2 i, ^' w* [7 W. I" s) T$ M
L3 ?5 H/ }" S% X; |1 O) x+ v+ }张广生、万福来和冯玉庆3个人,同时目睹了这旷世罕见的壮烈:一线曙光和几枚照明弹的映衬下,黄继光大张双臂,如展翅的鹏鸟,雷霆万钧地一跃,扑向O号阵地最后一抹战火,用他并不宽阔的胸膛,严严实实地堵住了那孔喷火吐焰的枪眼。( c& g7 j$ g, H' Y
% f, z3 E$ X! Y6 }这瞬间发生的事件,让敌我双方一起陷入彻骨的震惊中。+ [- g& L9 a' b" r
4 t- Y+ w' h' Z' d突然,冯玉庆呼地跳了起来,静肃中高扬起他那痛切肺腑、悲裂天地的吼啸:“冲——啊——”他平端着机枪飞奔上阵地,将满匣子弹全泼进地堡,而后一撒手扔掉机枪,转身抱住黄继光。
9 r/ a9 @; b1 ^8 ^$ }2 ?0 {0 g; y+ H+ Y4 k6 h
黄继光趴在地堡上,两手还紧紧抠住堡顶的麻包。美军的轻机枪洞穿了我们英雄的胸腹,打出一片蜂窝状的焦煳;背肌被高速穿越而过的弹丸打飞了,现出个海碗口大的窟窿,裸露出那根不折的脊骨,坚定地挺立其间。
0 M/ U* A! m- p$ ~0 v5 c, n. g/ n+ `9 _% q! ^9 o; I
万福来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当时他就留意到黄继光身上的另外7处伤口,竟无一处流血,地堡前也没有留下血痕。他明白,这位年轻士兵的最后一滴血,已沥尽在匍匐前行的路上了。
' f" i0 p4 ^4 d; [6 E# f/ C
+ }; K9 N) Q- R) P/ q# O没留下一张照片
+ O2 o7 [ C4 \& ?5 L, Z9 a g2 s$ V: `* s- j0 H! }4 U! B
可惜英雄走得太匆忙,匆忙得甚至没来得及照一张相片。人们后来见到的黄继光的画像,是画家们按照英雄母亲邓芳芝老妈妈的指点,脸盘儿像哪个弟弟,眉眼像哪个弟弟,组合画成。
Q9 R5 ~6 @) N: N2 O
! U4 H3 O# y( ?, \8 b1 Y# B当时正在第四十五师指挥所体验生活的中国文联赴朝创作组女作家菡子,亲眼看到了这份简要事迹材料,上写:我们这里出了英雄了。他的名字叫黄继光。他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敌人的火力点。打开了同志们冲锋的道路……
: r0 W9 @7 G( s$ Q7 D2 a3 V+ E6 \* `. r
或许戎马倥偬,上报材料写得过于简略,上甘岭战役结束后,志愿军总部追授黄继光“二级英雄”称号。
! I: A; N5 ]) T9 I6 p4 w8 ~9 A) e( T
在后来决定性反击中负伤的万福来连长,当时正在黑龙江阿城县医院住院养伤。听同病室的伤员们读到报上这则消息,他好几天睡不了个囫囵觉。亲眼看见黄继光壮烈献身场面的张广生和冯玉庆,都在决定性反击中牺牲了,自己是唯一幸存的见证人,如果不把详细情况如实反映上去,他将何以面对英雄的魂灵?
5 d P; s- c1 j" }5 O7 y
# w7 ~( L1 z& R7 e# Z& q$ f识字不多的万福来请人代笔,记录下10月19日夜晚中国英雄诞生的全过程,然后将材料直接寄给了第十五军政治部。1953年1月7日,第十五军政治部决定:在五圣山正面一方巨大石壁上,镌刻“中国人民志愿军马特洛索夫式的战斗英雄黄继光以身许国永垂不朽”,以彰显千秋。
8 R7 w7 L: N$ j2 `# ]( j( _: a! T+ x- h4 E* G( e( E
同年4月8日,中国各大报纸头版头条,纷纷登载新华社通联消息: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最近发布决定,撤销以前追授的黄继光烈士“二级战斗英雄”称号,追记特等功一次,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0 B. u/ u; }& x$ B! Q+ u( ]" h
; v: q4 |5 q: A/ |* y5 n
1963年11月,毛泽东主席亲切接见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