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将不在多,在谋;兵不在广,在勇;要是论将士的多寡,我永远也赶不上他。但是论智谋,三个袁绍加在一块也比不上一个曹操。
' }" b+ g1 A% S7 ~. f# o7 p- X
4 v) M+ H: K& h% Y2 J' X R0 T1 x; n# U
曹操窝在榻上,一束光下来,他说,美,真美,这么美的东西我以前怎么没有发现?这么美的东西却留不住……
& z: |6 M* m& e9 `; G. r6 X4 x( g2 m- Z8 V H! f: [
■编者按:胡适说,《三国》是一部“很有势力的通俗历史讲义”。新《三国》的热播再次证明,《三国》是“有势力”的。$ P- X- A* A9 f, C, ? m4 @
: w. Z0 G( _) S) L2 y4 {( Q
浩浩荡荡长达90集的《三国》终于三分归一统。但是高潮戏早在曹操之死便已结束。曹操是《三国演义》中最受痛恨的一个,却是内中最“有势力”的一个,延宕到今天,曹操是无可争议无可动摇的第一主角。, W2 U& M+ L, p j0 @3 S
5 B# m1 S5 B& j' s- g老版《三国》只留下一个鲍国安的曹操被人们片段记忆。新版《三国》陈建斌的曹操是否运命长久,只有时间可以裁断。但陈氏曹操确是一个超越或试图超越“民间文艺”级别的创作。在大体向传统演义和民众信仰“致敬”或“妥协”的新版《三国》中,显得尤为稀罕。. ^& q& L7 x$ B/ f
_3 o/ B5 Y9 ?# I9 n
中国太多壮阔的历史,却罕有可以匹配的创作。谁拦阻了大作品的出现,是官方约束,是民众习俗,是创作者太缺少思考力和想象力?很大的中国,怎可以缺少“有势力”的新创作?
) a6 y% B/ D( w1 |: m, E
$ D+ I* Q/ q6 W+ w$ L% M1 `) w7 D6月7日零点,在浙江横店拍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扮演钱学森的陈建斌,给南方周末记者发来一首短诗《弹指间》:“舞榭歌台风吹去,王霸雄图转头空;是非功过任人说,唯有短歌万古行。”# ?: Z8 N& {1 u% k9 J
6 w! p, n9 \( _% a+ Z在当晚播出的《三国》七十四集里,他演的曹操因病去世,把自己的权位交给了儿子曹丕,唠唠叨叨地把财产分配给妻妾儿子,在弥留之际,曹操望着面前称帝用的皇冠,继而抚摸皇冠上的明珠。一束光射下来,王冠璀璨夺目,明珠滑落,他无力的手停在光里:“美,真美,这么美的东西我以前怎么没有发现?这么美的东西却留不住……”- K- V: a: o1 o
$ J# s( x- ]5 x1 i( G9 e( c1 q% L
这些词是陈建斌在现场排练时突然想到的。“你不知道他在说权力,还是在说他的手,还是在说那束光。”他躺在床上,酝酿情绪时脑海里突然就想到歌德的《浮士德》。“浮士德跟魔鬼打的那个赌,当浮士德有一天发现有个东西对它说美,太美了,停下吧,那时候他的灵魂就归魔鬼了。后来浮士德看到了人类创造的好多奇迹,他发出了由衷的感叹说‘真美’那会儿,他的灵魂就被魔鬼抓走了。”7 B. k v- c0 ^! o X& N5 s2 `( ^
. u" ]3 c9 _/ X
曹操和蛤蟆的油6 I: f" f% b6 E4 A
: X% v y7 P0 W4 v- s: U. E
我一直想演曹操。) h% D. }4 |7 P9 b
7 }- M. B5 \5 C) e; ~最开始《三国》原定导演陈家林,让我演另一个角色,也是非常重要的人物,但我不是特别喜欢。我更想演曹操,所以拒绝了陈家林的邀请。当时陈家林是找姜文来演曹操,但姜文没有档期。
) }: a; S" G% l
9 T! W0 a( I# V8 l. }后来阎建刚接手《三国》,来找我演曹操,我合同也签了,定金也拿了,推了好多戏,结果阎建刚退出了这个戏。后来高希希接手,确定我演曹操,这时候我在家已经等了半年时间。
, v# ^4 n) t7 b; F* P* q
: O# z! `, P% j为什么我对这个剧本和人物一见倾心?首先是因为朱苏进老师的《三国》剧本视角新,他没有把曹操当作十恶不赦的坏蛋,也没有把刘备当救世主,而是把他们所经历的事,比较客观和公正地写出来。我觉得这很了不起。
1 e* L# L+ R9 A0 k/ ?0 v
7 Q0 p! l. R9 S2 x; u1 |, \& o. g有些人一辈子都在掩饰自己,像诸葛亮、司马懿,包括刘备,通过各种态度、各种姿势,让别人来帮助他,让别人相信他、认可他,然后获得生存的机会,或者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曹操这哥们儿撕开了一切,“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自己活得很痛快。但后人评说的时候,会被画上了白脸,定义为奸雄。
* `, \3 ]1 J9 f: ^: C. G
$ M; q: k! m! k1 d- ?+ k m) ]人有社会性的一面,还有隐私的一面。“人人可杀、人人可骂”是曹操的标签。我们谈到曹操,只谈社会性的一面,如果有人啪地撕裂了一个口子说:看,人不只是这样,赤裸裸地说出了真相,让很多人不能接受。
' s7 w$ _ T1 ~
4 ?( l0 O! A6 V5 E9 L' m: g孔子说过“吾未见好德若好色者也”,从来没见过一个人喜欢道德如喜欢女人一样,我看到这句话当时非常震撼,孔子这么说是因为他清晰地看到了人的本来面目。
4 k$ Z! z! E" G/ Z- ~6 x- s6 c8 G0 B5 t3 ~
还有一个例子是黑泽明,写了本传记《蛤蟆的油》,日本传说山谷里有一种蛤蟆,它不知道自己长得丑,在山涧喝水时,它看见了自己的倒影,自己吓得都厉害,一害怕它身上的疙瘩就冒出很多油来,可以治疗烧伤。黑泽明给自己的传记起这个名字,我觉得也是基于他自己对人深刻的认识和剖析。; t5 O/ }; S" G$ G( y
" c1 o, L5 N& i
人只有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黑暗、丑陋和不好,才可能绽放出优秀的、光明的那一面。那油是有价值的,是美的。+ y; F* }% u- Q; s# Y
3 k1 b( P e9 z; i# U* O
曹操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q/ S- E& s q/ N) X; r
2 o" t5 |; @" B: c/ M2 s杀吕伯奢的戏拍了两遍。" \! u9 M$ m1 C
, N r0 h6 W" k8 C( L第一遍是在离北京一百多公里的河北易县一个地方,清西陵,里头保留了很多古松。古画里的那种松,长得歪七扭八的,但是很美,一看就是古代的松。我们一开始在那儿拍,很美;演员一开始也不是现在的,表演的方法也不一样,拍完之后觉得不对劲,觉得怎么从景从演员从表演来看,都不好。+ R2 d. F) A4 d v3 ?* J
6 }) Y6 v+ i6 J7 W0 S* p- A/ d: z
我去过武戏组两次,他们在一个非常荒凉的地方拍打仗,那儿有一人多深的蒿草,我说这个感觉挺棒的。陈宫和曹操,牵着马,都不敢骑,就牵着马在那么深的草里走的时候,好像马头和人头穿行在草浪里,从那里窜出来。而且是枯黄的那种草,在那么一种环境里,吕伯奢跟他们偶遇,然后他把吕伯奢杀了,完了以后割下草,准备焚尸灭迹。这时天上下起了大雨,没法弄,只能回到吕伯奢家里。
/ b5 q* B- i& o1 l! m: e
" R, z5 C7 S1 S5 A! L8 `我就跟导演商量,导演也觉得那儿比较合适,就重新换了一个方案拍。# s* |( }2 }! C8 m3 T2 v' M1 L
* W U- w# s' B1 | l7 A$ h1 I曹操杀完吕伯奢,在他家避雨还能够睡得着,他不会像普通人那样害怕。6 m- U1 K9 }2 q( g7 O1 O& ?1 ]: w
* ~; J8 j$ [) ]
我觉得曹操也有他的成长,他的成长不仅来自他的成功或胜利,更多的来自挫折。比如说,他刺董卓失败了,亡命天涯,然后被陈宫抓住,本来死定了,但意外的是他活了下来。我觉得这件事对曹操的刺激应该非常大,什么叫置之死地而后生?曹操做任何的事情都是不择手段的,为什么,我认为他就是死过一次。
: Y7 {* K( ^ \6 l% ~! q& a! w7 v$ x: {+ @5 O( K% o
比如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人是一个天才,他在俄国能跟托尔斯泰媲美,为什么能达到那么高的境界,因为他的生活中也发生过一件跟曹操特别相似的情景。
, k4 Z% h5 O) M& m) c' M" ^5 N( m: n% J
他有一次被判处死刑,在最后一刻,沙皇的特赦到了,他没有死成,改成流放去西伯利亚。从那以后,陀思妥耶夫斯基写出来的东西跟他以前的东西比,简直不像一个人写的。后面作品里对人性的那种洞彻、那种剖析,都非常深刻,为什么?就是因为他到过一次死亡的边界。2 w) O3 G+ w5 t8 b
& @3 {* C9 C: e9 j$ L' j
曹操三十多岁时写过篇小文,其实就是一个读书人的理想,他说于洛阳东五十里,“驻一精舍”,就是盖一个别墅,“冬春射猎,秋夏读书”。到了四十多岁,他已经拿着剑四处战场征伐了,又有新的理想,说希望死后能有一块碑,碑上写着“已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那会儿他的理想是当个侯爵。后来,事物继续往前发展,他又不断地发展,最后就变成了魏王。这些都是有文字记载的,曹操所谓的野心也好,雄心也好,伴随着他的成长,他从一个热血青年,渐渐地成为铁血宰相,经历了从阳谋到阴谋。& U3 ~( v( w7 t2 R$ ?; N
; ]+ n7 T9 M. H" W我买了许多和三国有关的书,光写曹操的就有很多版本,但都没有逃出《三国志》或者《三国演义》的范畴。只有一个办法,把这些东西都抛弃,从曹操自己的文字和诗词里去寻找曹操,他写的《短歌行》、《龟虽寿》,还有早期的诗,还有他当时的遗嘱里去找。
8 {8 `4 N; W, I3 V% C6 M5 O$ f2 [) r; a& M9 @1 w6 f, F$ U
曹操的遗嘱写得非常人性化,特别不像曹操,不像古代的帝王。他不是有好多妻妾吗,很多人都是为他战死的将士们留下的寡妇。他遗嘱里说这些妻妾,愿意改嫁的就改嫁,不要为难她们。那时候香料都特别值钱,东西别浪费拿去卖几个钱花。哪一个帝王的遗嘱会这么写?那个年代的帝王,都恨不得拿她们给自己陪葬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