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909|回复: 1

哪个朝代曾一次裁员19万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5 09: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危机让人失常,当下的金融危机也是一样,譬如“财源滚滚”等许多善意词汇因为和“裁员”等词存在谐音部分,所以,被很多人打入冷宫,不再使用。其实,“裁员”在历史悠久的中国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北宋真宗年间的大裁员一次性就砍掉十九万人,规模之下、力度之狠,堪称历史之冠。
' n) W; C- \9 q' m  s% `
% E: [0 `  J/ E, k. }
0 F  ]( @2 m4 D) `# a  宋朝的建立者赵匡胤虽然是军人出身,但却义无反顾地背叛了自己的阶级。这是因为宋朝建立在五代十国的废墟上,枪杆子里出政权是常有的事。赵匡胤靠武力获得了政权,对军人的危害性深有体会。为此,他经过多年的摸索,建立一套史上复杂程度仅次于辽国的官僚体制,而且这套制度比更年期的女人还善变。
& `7 ]( n; r5 D5 U2 D9 h$ O/ }+ _- a; p7 \, n
9 i9 w9 {4 i3 F6 z6 ~3 ?
  这套官制看着麻烦,但作用是明显的。这里的作用分正作用和副作用,先说正作用。这套让人抓狂的制度通过增设官僚机构层次、官官相互牵制的的方式,成功地分割了权力。但是,正作用后来逐渐淡去,副作用却越来越大,因为这套制度无形中增加了官员数量;同时,科举取士的方式也使更多的人进入官僚阶层,仅宋太宗当政的22年间,进士科取就达近万名,而整个唐代290年间进士总数才不过六千。  Y' g7 N1 p4 B8 n* g$ d* p

2 T* z' f! q  z- [, {( K( E+ A! s9 W" j9 y# Y/ s$ C7 i2 X
  官职泛滥,造成了大批的闲散官员。在宋朝的任官制度中,实行了官职分离的任职办法,既“名与实分”“官与职分”,官制分官、职、差遣的区别。“官”只是表明级别和领取俸禄的依据,“职”是给文臣所加的学士、直阁一类的荣誉称号。而真正管理事务是“差遣”。官员高俸禄必然使朝廷负担日益沉重,至英宗时,已经出现了财政赤字,仅平治二年(1065)年财政赤字就多达1570万贯。
' c* m9 a3 X5 \& b9 o  c% ?1 R. p2 G! D: V8 A+ R2 ~% h

9 ^* E) C) v6 b4 R( F' K  在刚刚即位的宋真宗一筹莫展的时候,大臣陈彭年上书建议从五个方面调整政策,缓解社会矛盾,指出“此五者,实经世之要道,致治之坦途也”。这有益于“经世”“致治”的五项方针中,就包括“省冗员”。赵恒一看可行,就于咸平四年(1001)六月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裁员,共记下岗分流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第二年五月,又进一步“减河北冗官”。8 E3 z$ Y* E9 L) T, j
& d* ]! t' j2 k* |7 l

0 U7 Q  L5 p9 \; Y  事实证明,这是次治标不治本的裁员行动,因为导致“冗员”的宋朝官僚体制并没有丝毫松动,因而在不久之后,宋朝很快又回到了上身强大、下身瘫痪的财政困境中,即使王安石上台,也没有改变这种局面。
发表于 2010-6-5 13:3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把自己更玩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4-28 07:48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