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6-3 19:4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名不如实第四名:张辽
2 C, Q: P; U) K# D# L% z; U我们一说到三国武将,就是一吕二赵三典韦,可这不过是个人的武力排名,若真说到三国名将,张辽当为第一。张辽武力过人,且有一支属于自己的队伍,建安三年,曹操擒杀吕布,张辽降曹,拜中郎将,爵关内侯,此后二十五年,张辽成为曹操集团战功最为显赫的将军,降昌豯,攻袁尚袁谭,收破缘山辽东诸贼,讨陈兰梅成,守卫合肥,威震江东。凡大小数十战,没有败绩,武功赫赫,为曹军诸将之冠。这其中有两战堪称经典,一是建安十二年,曹操悬军北征乌丸,袁尚袁熙与蹋顿、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等数万骑逆战,两军相遇,曹军辎重在后,大部分战士没有披甲,曹操左右的人都感到害怕,只有张辽斗志高昂,劝曹操出战,于是曹操令张辽为先锋,将自己的军旗交给张辽,张辽领军奋击,大破匈奴骑军,斩蹋顿,投降的敌人达二十余万,逃跑的仅数千人马。为北征乌丸,取得消灭袁尚袁熙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二是合肥保卫战,建安十三年,孙权领军十万向合肥进攻,张辽与乐进,李典领兵七千守卫合肥,众寡不敌,援兵难至,众将疑心,张辽以为须“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于是连夜招募敢死队800人,第二天,张辽披甲陷阵,杀吴军数十人,斩二将,直冲到孙权面前,孙权大惊,躲到一个土堆上防守,张辽呵斥孙权下来作战,孙权不敢应战,后来见张辽人不多,将张辽重重包围,张辽率数十人冲出包围,见其他人没有出来,又冲进包围圈,救出其余的人,双方激战了一个上午,吴军无人可敌张辽的神武,斗志全失,围攻合肥仅十多天,就不得不撤军,张辽乘机突击,孙权毫无防备,靠着凌统甘宁等人的拼死保护,骑马越过断桥才得以全身而退。合肥一战,张辽在赤壁失败之后,以少击众,吴人夺气,不敢北窥,确立了曹军第一名将的地位。这一战的影响是如此巨大,即便在十多年后,张辽病重,孙权仍告诫诸将:“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综观三国武将,能令一国之主忌惮如此者,张辽之外,又有何人?名不如实第四名:张辽。
, D) h$ [- k' \1 j, V: y" C; A$ n+ [5 D. K' I% q- z6 b: O% N; ~% r
名不如实第五名:法正
- ]2 L& x$ k1 j法正,刘备集团中的主要谋士,陈寿认为“法正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可以和程昱郭嘉相并列。赤壁之战后,刘备虽然在荆州暂时稳住了阵脚,但北面要面对强大的曹军,东面孙权也不断的讨要荆州,形势并不乐观。这时候,刘璋派法正为使者,请刘备入川抗击张鲁。法正一见刘备,便献计夺取益州。建安十六年,刘备入川,十九年,刘璋降,刘备领益州牧。建安二十二年,法正建议刘备乘曹操东归,汉中空虚之机夺取汉中。建安二十三年,刘备发起汉中战役。经两年艰苦的战斗,在定军山大败曹军,阵斩夏侯渊,又逼退曹操的反攻,取得了汉中大捷的重大胜利。汉中大捷是刘备集团取得的唯一的一次战略性胜利,它为蜀国赢得了一条具有战略意义的屏障,正如法正所说:“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室雍、凉,广拓疆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计。”汉中大捷,法正作为战役的策划者和主要谋士,功勋最著。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为汉中王,以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第二年法正病死。法正死后,刘备集团在军事上再无建树,刘备败于夷陵,诸葛败于街亭。后人一说刘备集团的谋士,就是诸葛庞统,无人提及法正,《三国演义》中留守成都的诸葛亮也跑到汉中来指手画脚了,法正一世功名就这样被诸葛窃取,沉冤不知何时得雪。名不如实第五名:法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