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858|回复: 6

国民党看《血战台儿庄》:大陆承认我们抗战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30 19: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核心提示:在《血战台儿庄》中,蒋介石形象是这样一个情节:国民党师长王炳章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后,蒋介石亲自主持了追悼会。这时,天空上有日本侵略者的战机飞来扫射轰炸。面对危险,蒋介石临危不乱,发表讲话,镇定自若。陈敦德介绍,这场戏是根据历史档案拍摄的。而这个经典的镜头画面,与大陆此前反映蒋介石的影片,确实有着显著的不同。蒋经国听说后,很是震惊,马上对谢忠侯说:“找一个拷贝来看看。” + c) [4 J1 ?1 C0 U
' q. c0 m/ w2 M& y  ^
一、共产党怎样表现国民党抗日 《血战台儿庄》幕后故事 7 S. K6 C' \4 E/ V* s
% T. s2 N/ ]& k5 B' I
1985年,正值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之际,广西电影制片厂将抗战初期震惊中外的台儿庄会战搬上银幕,为世人展示了一幅振奋中华民族精神的、惨烈而悲壮的历史画卷,令人耳目一新。这部影片的上马,不能不说这是抗战题材影片上的一个突破。
# I* |1 `7 D$ R! j7 E( Z5 T3 @1 Y
早在1965年,李宗仁从海外归来时,周恩来亲自到机场迎接,并且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宴会。在宴会上,周恩来对应邀出席宴会的著名导演成荫说:“今天李先生从海外回来,我看他有两件事今后可以拍电影。一个是1938年李先生指挥国民党杂牌军在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大捷,一个就是今天李先生归根。”
: @9 K; z  I! \7 f; _2 X5 y/ |
/ a$ h5 t. l) `* h' a' N, w% t1984年12月11日,作曲家杨少毅任职广西电影制片厂第一副厂长、党委副书记,主管艺术和生产。他与文学部主任陈敦德都感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坚持的路线,不仅仅是国家命运变化的新起点,也必然成为电影事业发展变化的新起点。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能只搞“小桥流水人家”,或者只搞那些拳打脚踢的警匪、功夫影片,而是需要搞些“大江东去”的作品。所以,当陈敦德推荐《血战台儿庄》这个剧本的时候,杨少毅简直激动不已。   h2 N2 F) q: E  f3 x

8 t$ f. m5 N. R+ d《血战台儿庄》的编剧,是田军利和费林军这两个年轻人。剧本刊登在《八一电影》杂志上,发表已三年却无人问津。1985年3月,陈敦德在北京见到了两位编剧,用当时的高价——3000元买走了剧本,并从八一电影制片厂“借”杨光远出任导演。杨光远是一位集导演与摄影于一身的著名电影艺术家,他担任摄影的影片《归心似箭》、《花枝俏》、《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以及他导演兼摄影的影片《再生之地》、《老板哥和电妹子》等,都给广大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 C3 r! @& X4 r# n: Y" E
( i) U7 m1 o  G3 O- `2 s  _1985年5月初,两位作者携带剧本第六稿来到南宁。原来的剧本,主要写的是张自忠。张自忠的事迹戏剧性强,而且他没打过内战,审查容易通过。经陈敦德提议,把剧本改为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为主线,并且把写人物的命运改变为表现整个事件的背景、过程与结果的纪实性风格,按照历史事实来写,使影片具有一个宏大的历史感。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改动。7月,杨光远来到南宁,对作者提出了影片不用闪回、要按时间顺序前进的要求。其用意是突出历史的真实性,强调影片的纪实风格,通过事件本身的生动、感人、真实,来增强银幕的冲击力量。这个构想,对于未来影片的基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 Q. x9 |  S* h/ c4 R2 O+ ?& {7 D; B

7 e% |5 T4 t3 f2 M# ]二、电影感动李宗仁将军惟一的儿子李幼邻 ! |# T1 V) a! ^3 R
# H" F/ {- D. H8 X5 [" u5 B7 c
投拍《血战台儿庄》一开始,有些人就认为:“共产党怎么能去表现国民党抗日?而且还打了胜仗呢?”也有人担心:“拍这样的影片不仅经济上冒风险,政治上恐怕也难得通过的。”
- r4 R/ ?/ C1 z$ j$ ^
4 ~7 D, C" u: X- Y+ u# x- U11月1日,电影局局长石方禹在北京京西宾馆主持召开《血战台儿庄》剧本座谈会。中宣部、文化部、军事科学院等一些负责人、专家,全国政协副主席程思远先生以及郑洞国、覃异之等原国民党高级将领应邀出席了座谈会。程思远在会上言简意赅地说:“未来的这部影片,将拍出两个人物的形象:一个是在银幕上拍出国民党官兵当年抗战的形象;另一个是在银幕后的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博大、高瞻远瞩、实事求是的形象。”
$ u1 R" J' n1 z
  {+ Z& o. Q6 g0 `5 U. [3 j* L当时,适逢已80岁高龄的荷兰著名电影导演伊文思访华。听说有个关于台儿庄会战的剧本座谈会,他刚下飞机,就要求参加会议。伊文思向主创人员介绍了自己47年前在台儿庄的情况:他从西班牙前线来到中国,在武汉见到了周恩来。台儿庄战事接近尾声时,他和爱泼斯坦等外国记者一起探访台儿庄,用摄像机为中国抗战留下了宝贵的史料。后来,他把在台儿庄会战中拍摄的那些镜头,编辑到纪录片《四万万同胞》里面,在世界各地放映。《血战台儿庄》中诸如“人梯渡桥”、“运河鏖战”等许多动人的场景,都取材于这部著名纪录片的真实镜头。
" k, i  `  ^3 v2 F9 K
: d; G7 m" V- }3 c《血战台儿庄》的电影剧本在经过多方研讨,前前后后17次修改定稿之后,终于投拍。1986年2月5日,广西电影制片厂《血战台儿庄》摄制组正式成立。2月16日,大年初六,大小9辆汽车,满载着摄影器材和各种物资,浩浩荡荡地开赴山东外景地。
: G# G: I# M( D
7 U2 k: ^- m3 e# s5 b' I作为两国军队武力的残酷争斗和两个民族意志的顽强较量,台儿庄大战的惨烈程度不容回避。一个“血”字贯穿全剧,从临沂之战、滕县之战到台儿庄保卫战,影片选取的每一个会战关节,无不是血染的画面。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影片的结尾,那个表现“血肉长城”意境的长四分钟的镜头。在《义勇军进行曲》的前奏响起三次的同时,画面进入残破的城墙一隅:城头,水边,日军丢弃的铁甲坦克旁,成百上千具尸体铺成一条血路,中国军队的灰色军装和侵华日军的黄色军装几乎斑驳难辨;余火还在燃烧,浓烟还在弥漫,一面残缺不全的青天白日旗,飘扬在城墙的最高点…… + A5 c6 \0 w2 l
' j% K& `* L# K8 E& c
其实,影片结尾原本是“全国人民敲锣打鼓庆祝胜利”,杨光远和剧组人员却总感到这样的结束分量不够。“眼前是一幅残垣断壁的景象……到处一片狼藉……”剧组在台儿庄发现了一个小册子,里面有当时曾访问台儿庄的《新华日报》记者陆诒的文章。杨光远由此受到启发,将结尾改为“血肉长城”——对于血战的胜利,悲壮比欢乐更有力量。
" w1 u8 T; o4 |$ h' d, |5 ^( b# f8 o  [  F6 W) T& E8 L
1986年6月,李宗仁将军惟一的儿子李幼邻先生在美国得知拍摄《血战台儿庄》的消息后,马上从美国赶回祖国探亲。飞机一落地,就说:“我先不去宾馆,现在就带我去看《血战台儿庄》。”陈敦德告诉他:“电影正在最后制作之中,音乐还没有最后合成。”李幼邻急不可待地要求说:“没关系,我就想马上看到。”在得到电影局同意之后,他观看没有音乐剪辑合成的样片。看了不到十分钟,他的眼泪就哗哗地流下来,紧紧握住李宗仁的扮演者邵宏来的手,连声说:“太像我父亲了,太像我父亲了!”
, Q- F5 ~9 d8 E$ h/ H# D/ n, F
/ ?0 f' t* W  e) P! A9月15日,《血战台儿庄》完成了送审的混录双片。10月22日晚,中共中央书记处分管意识形态的习仲勋、全国政协副主席程思远、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阎明复等到电影局,审查影片《血战台儿庄》。担心影片被“毙掉”的杨光远是带着毛主席语录去的,因为台儿庄大战后,毛主席曾说过:“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像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影片审查顺利地通过了。习仲勋紧紧握住杨光远的手说,谢谢你拍了这部好影片。
- b- ^6 f- `# {) k* ~4 e
3 M$ [, u8 n( E% W7 m1987年1月17日,广西电影制片厂曾接到过停止洗印与发行影片《血战台儿庄》的通知。但事隔一个月,即2月18日,又接到电影局传达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该影片发行的指示。内容有三点:1.今年是台儿庄战役49周年,该片可以在全国发行放映;2.有人提出要在片头添加一段毛泽东语录。可以不加。3.有人提出要删掉影片中“蔣介石不怕日机轰炸”的细节。删或者不删,由艺术家们自己去决定。
1 R+ G4 H$ y) W) w: A+ |4 Z0 M
8 q: t( [# _2 I4 [( r: }三、蒋经国通过新华社得到拷贝 国民党中常委全员观看 3 j3 ~( `4 a! Y

7 y! \* b9 w4 l3 ]1988年6月11日,电影《血战台儿庄》在香港首映,万民争看,轰动香港。台湾“中央社”在香港的负责人谢忠侯在看完影片后,当晚就给蒋经国打电话说:“我刚才看了中共在香港上映的一部抗战影片,讲的是国军抗战打胜仗的,名叫《血战台儿庄》,里面出现了令尊的形象,跟他们以前的影片形象不同,这次形象是正面的。” 8 `; u0 u; P& {8 J
5 t: r6 E% G" m& I3 o( x
在《血战台儿庄》中,蒋介石形象是这样一个情节:国民党师长王炳章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后,蒋介石亲自主持了追悼会。这时,天空上有日本侵略者的战机飞来扫射轰炸。面对危险,蒋介石临危不乱,发表讲话,镇定自若。陈敦德介绍,这场戏是根据历史档案拍摄的。而这个经典的镜头画面,与大陆此前反映蒋介石的影片,确实有着显著的不同。
1 s7 q2 o8 F9 X3 ]4 e, j' I" n  a6 \9 _2 D- O/ P8 A+ E
蒋经国听说后,很是震惊,马上对谢忠侯说:“找一个拷贝来看看。” 3 t2 [) Z9 t3 D. v
# W, f7 o- ]. q/ v& i
于是,谢忠侯就找到新华社香港分社。新华社立即报告了中共中央,并很快得到了中共中央的同意。于是,广西电影制片厂就复制了一盘录影带,通过新华社送给谢忠侯。这样,谢忠侯马上带着《血战台儿庄》的录影带飞回台北。台湾方面收到拷贝后,宋美龄和蒋经国都很快地观看了《血战台儿庄》,并请国民党中常委的全体人员观看。看完后,蒋经国说:“从这个影片看来,大陆已经承认我们抗战了。这个影片没有往我父亲脸上抹黑。看来,大陆对台湾的政策有所调整,我们相应也要作些调整。”
4 h2 V# e1 {( N* C! x3 O! i
6 H: V; Y2 q5 y% g# D不久后,蒋经国决定同意开放国民党部队老兵回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同胞在骨肉分离了37年后,终于把苦苦的乡愁化做了喜悦的重逢,从而揭开了海峡两岸公开互动往来的序幕。程思远谈起此事时非常激动,也赞赏广西电影制片厂为该片所作的贡献,欣然为其题字:“精心策划,促进统一。”
发表于 2010-5-30 19: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何有此一说   大陆一直都是承认的啊  我们初中历史课本上说的台儿庄大捷就是说国民党打的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30 20: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片子是难得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 18: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上所作出的努力,我们要承认的2 i2 e' t6 |, i0 c- @! U
+ A' R: }3 S6 o( m1 Z7 j6 s
别一直被历史书忽悠
' P. i) V  N3 P( O- U) B2 f& X7 D
毕竟历史是为胜利者而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8 13: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8 15: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有何可异议的?难道想否了不成?真是可笑...拍个史实电影还要看主子的脸色...真是不可思议...确实是“胸怀博大、高瞻远瞩、实事求是的形象”,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不要做了井底之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1 03: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陆敢不承认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6-8 13:5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