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10-5-29 23:28:02
|
显示全部楼层
义作为反宗教的力量;列宁主义作为革命的策略,却是不容否认的。
6 K/ P/ r% V4 ]7 C 毛泽东看到了接受马列主义的可能性,并使之适应中国这个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国家的实 $ |! r9 ^' E6 d' x8 h% t
际情况。他还利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知识分子的潜在吸引力,而这些知识分子已经丧 3 j. y: L6 T! g' U8 U" c
失了他们的根基。
' I% b9 @% S' b c- f$ y5 M8 K$ _ 相比之下,蒋介石和国民党却疏远知识阶层,使他们无路可走,只有靠拢毛泽东和中国
' B' e1 [/ W+ M1 b共产党。 1 }' e) h8 V( U) C+ v
正是孙中山,不是蒋介石,接受苏联代表如鲍罗廷的建议,按照共产党的路线改组国民 2 X' ^3 D1 V8 f
党。
: e$ P: D% V+ L 蒋介石很欣赏从他开始的一切权力自上而下的等级结构。
0 p) j8 d, L% s+ n0 p7 i 但是,毛泽东赢得了农民,而蒋介石却听信地主残酷地对待农民,而且很久没有解决土 6 R, q9 _- t& o, {0 g& |! |, D/ F
地改革的问题。
0 ^ b1 D3 d; i( T+ s: Z& S @ 从苏联原有的模式中,蒋介石引进了无孔不入的秘密国家安全机关,大量使用间谍手
. ^. i# Y- |6 K段、告密和恐怖措施。但是仅这样是无法维持他在大陆的统治的。 " F: ?9 [3 Y# k; B+ U n
他认识到需要一种意识形态,但他试图创立的新观念却让人难以接受,最后终于流产。
/ ^" u- Y# x1 x. ]! m/ X( q 他的“新生活运动”没有激起普遍的热情,尽管半法西斯主义的“蓝衣社”和清教式的 5 H3 W9 l- a$ ]7 |) ?
“基督教青年党”积极推动这次运动,这个“新生活运动”是儒家思想和基督教思想所造成 & Q! r, t* q8 \9 s
的一种奇怪的混合物。 8 X# q$ |# \; G& _0 b
这一次,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又略胜一筹,而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尽 , C6 R. b. i( J
管被当作官方经典大力推广,但没有受到知识阶层的重视,大多数人对它一无所知。
1 J8 z& H( a: u* ]+ O8 X 必须说明,蒋介石面临巨大的困难:在孙中山革命失败之后出现了普遍的混乱局面,中 2 ?4 e3 n& z6 p( V; s+ }0 V+ t
国共产党和苏联支持者的挑战,以及日本的入侵,还有他的盟友们不小的判断错误、欺骗行 5 ~1 y8 K; \2 @$ ?
为和对他的背叛。 8 t6 Y/ I: U' h( G5 v
但我们却不能站在他一方说他的困难要比共产党初期遇到的困难大。 - |% n' p1 y3 T
毛泽东作为一个处境艰难的少数党的领袖,在强大得多的政府军包围下,好几年得不到 9 P& t6 B, A! s
苏联的援助。不过,最后苏联的援助对共产党取得优势起了很大的作用,而蒋介石却失去了
9 e7 f, ~9 a+ I) s+ T相应的外援。 & d& B, G5 U1 {$ x
蒋介石犯下的第一个,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最致命的错误是在1926年至1928年间 $ s3 ?% U. D, e/ y t0 `6 d
向北进军途中他所产生的征服中国的幻想。在国民党的史书中,这次进军叫“北伐战争”。
4 a K5 \% P) n6 m8 ~/ }蒋介石经过充分的准备,正式接受军阀们交给他的领导大权,这是一种惩罚的标志,也是蒋 ( [! `" G& [& m+ Z' i' B- B
介石的权力膨胀的象征。
, t# v$ Z: i5 Y4 R1 B 对蒋介石来说,这种权势转移是一个辉煌的胜利,因为蒋介石希望用简单的方法达到这 9 c l' z4 A+ q$ D- @ {0 {+ E
个目的。
$ D. n+ Q1 l6 D% t0 O0 b- g 也许,这是因为他别无选择。一些军阀,例如阎锡山和冯玉祥,力量很强,能够发动正 / w, A5 b! u- K7 }5 \4 _, g5 |
面进攻。蒋介石一心想迅速取得成果,他不想把这些军阀赶出他们的据点,也不想用他选定 9 Q, B- f5 x" L: T- F+ R
的人来代替他们。他希望结束北伐,使之告一段落,以便腾出手干他真正感兴趣的事——
0 P$ }# l3 G4 k* ]5 c6 M“消灭共产党”。
: q$ n, ~" U" B1 K 在大陆的其余时间里,蒋介石则往往由于草率从事而自食其果。
% r, }' f( o5 y5 X 在军阀看来,他只不过是他们中的一员而已——但无疑是最大的、最有权力的军阀。 % U# h# j; N9 n* c. `
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无条件地把他当作领袖,甚至当他在1928年担任南京国民政府主 & r7 {" T( w5 Q# |
席时,他们也依然如此。当有利可图时,他们会派军队支持蒋介石,但在一般情况下,他们 * V$ I* h9 j5 E3 @6 X5 |$ |
总是拒绝在他们的势力范围之外与蒋合作,在日本侵略时情况是如此,在内战期间也不例 6 {5 a( u$ h3 {, x
外。
& m- e+ Y R, v" F3 Y N, p, S( u% z 我曾指出蒋介石最大的判断错误是在1931年日本入侵时指示张学良不要抵抗。 ; j$ G8 I8 |' V" s
从军事角度上讲,蒋介石有很充分的理由作这佯的指示。 3 Y9 f6 [0 R% D; x* V% z
日军在装备、训练、纪律和指挥上都大大超过中国军队,蒋介石的抗战部署尚在开始阶
) @ I5 J6 u8 G段,他希望能在对日军进行反击之前完成这些布置,以弥补军事上的不足。
5 U0 n1 Q" Y# `- g$ v ~ 首先,在对付日本人之前,如果进展顺利,他希望能“消灭共产党”。 3 X& g9 |3 W3 O- f' W
在所有这些问题上,他于1931年制定的政策都是惨重的失败。这就给广大中国人民和
" G L n4 P9 u. ?# c知识分子以及军阀一个明显的印象——蒋介石不准备抗日,他只想让中国人打中国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