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732|回复: 4

“黎民”和“百姓”是一回事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3 12: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很多人以为“黎民”和“百姓”是一回事。其实不然。在炎黄时期,甚至于周朝以前两者的意思是大相径庭的。现就两词的出处和原意做简略考证:
  E3 T. S# v+ e( h5 ?! \( q0 d, q2 c. ]# X4 N8 e  t2 A' ^6 j+ V
要了解两词的区别,我们首先从“民”字谈起。甲骨文中还没有民字,但《尚书·盘庚篇》有民字。金文民字是从最初民字沿袭下来的。并非周人所创。民字义训为瞑、为盲、为冥都含有恶意。近读左安民和王尽忠所著的《细说汉字部首》一书。书中对民字进行了考证。书中引用了《说文解字》对民字的解释:“民,众萌也。”还说金文(如图1)“民”是一把锥子剌进了眼睛而失去了瞳子的形象,在我国奴隶制社会里,奴隶主用残酷的手段把奴隶的一只眼剌瞎,强迫他们劳动,所以“民”的 本意是奴隶。但文字发展到小篆(图2),已经看不到原来字意的形象了。后来从奴隶把“民”引申为被统治的人。+ o% m8 W2 }( q8 }4 k9 l% r! N  O
6 W; c' q" H" H& ^6 \4 ^- M
从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民在古代的地位是相当低下的。在春秋时代,“民”的地位仍然很低,这在《论语》中得到验证。《论语·季氏》:“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意思是遇到困难不学习,这就是下等人。到了战国时期,事情就悄悄发生了变化,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在他的《孟子·尽心下》里有这样的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直到汉代“民”才与“人”联系到一起。《汉书·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7 O) f% p$ A  ?" u( m: v

/ m3 n3 r& c- t$ `8 T( T5 O2 D1 L* m了解了“民”的本意后,理解“黎民”就容易多了。中国人都知道自己是炎黄子孙。可是很多人却不知中国人的另一位老祖宗叫蚩尤。据范文澜的《中国通史》记载:在远古时代,居住在南方的人统称为“蛮族”。其中九黎族是最早进入中原地区,九黎当是九个部落的联盟,每个部落各包含九个兄弟氏族,共八十一个兄弟氏族。蚩尤是九黎的首领。九黎族以黎族人和苗族人居多。故称九黎。/ `" S2 n. F' m( U" _( O3 r
/ d! l6 `. o+ G  b& Z( w0 g
蚩尤带领九黎进入中原地区后,被黄炎夷三族的联盟打败。黄炎夷三族联盟,是由一百个(数字不必拘泥)氏族组合而成。属于一百个氏族的人统称百姓,这就是“百姓”一词的来历。$ I. D" n/ v) L; q7 Y5 Q& v9 B
3 z: s. N6 C" S3 n
蚩尤被黄炎夷三族打败后,战争中的俘虏称为民、黎、苗,因俘虏中以黎族为多数,故又称作黎民,这是“黎民”一词的来历。# ?' |" G1 C! }: n

/ G" ~- A- s. X; z“黎民”被俘后就成了“百姓”的的奴隶。为了防止奴隶逃跑,或给他们穿上木靴再加上锁,或用锥子剌瞎他们一只眼睛,成为终生奴隶。
+ T+ {' K- `$ ?& T3 ?' G, p" F: F: [- Q
古书中称百姓与黎民、苗民,显有贵贱的区分的。舜命契教化百姓,命皋陶用刑法制苗民,命弃播百谷养黎民。实际上是用刑法强迫苗民和黎民耕种来养活百姓。百姓与黎民的区别,意味着奴隶主与奴隶的区别。
3 l9 T5 f# J( d# [& l4 g& ^
7 c% v7 _% E1 T  X& G& q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民”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黎民”与“百姓”两词的差别也逐步缩小,到了今天我们已经觉察不到两者间的差异了。
发表于 2010-5-23 14: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哇  受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3 15: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凡事都有前因后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3 15: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凡事都有前因后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4 22: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熟视无睹的习惯用法,往往都有不为人知的含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6-8 03:3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