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10-5-23 04: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掘的三墓均建有椁室,椁内有内、外两重棺。目前,M19号墓和K1号车马坑已发掘完毕。19号墓墓道长26米、宽4米,墓室长6.6米、宽5.6、深11.8米,出土了青铜礼器14件,计鼎4件、簋4件、方壶2件,甗、盘、盖盆、盉各1件,还有4件铭文青铜鬲和4件厚度不及1厘米的片状青铜翣(sha)出土。
- o, Q' ?. J8 ?. ]( ]# e q$ x: K2 w6 {& q
在19号墓椁室内有大量青铜鱼、玛瑙珠管等组成的串饰出土。26号墓和27号墓也已发掘到离椁底板还有半米左右的地方,数十件青铜器等珍贵文物已“崭露头角”。
" X t# R. M3 R9 M0 `4 S4 t0 P8 J
s N3 X" S- C; ? “多少年都未曾见如此轰动的场面了!”现场的考古者感到狂喜。 ' K6 U! y- Z; D3 x) o; t
9 p4 J5 D' H- c “这是今年陕西最大的考古发现!”省考古研究所专家孙秉君介绍,从目前出土的青铜礼器和金制品、玉器研究看来,初步判断其年代应为西周晚期和东周早期,“实属罕见!” , S: [2 }# _+ \! A
0 x/ h* e/ A) H3 ?3 `5 [9 c& A+ `- l 何以数千年未被盗掘,又如何被发现?墓主人是谁? 4 w' b1 v. g* W+ ]) v- h, J
+ }- g( L* r% T. p) [
在大量罕见文物出土的背后,系列疑问摆在众人面前。 7 V' S& X* ^0 G9 j c6 i) V
, C8 K% _0 ~5 Z S5 c( k/ p% m 深埋明清墓葬之下韩城地面文物丰富,有七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地下文物至今空白,梁代村古墓群也并无任何记载。 * Z) J; Q' P4 A; H& C J5 V/ S
4 x1 Q0 o: G9 R8 {* B 从西周晚期到现在已有2800年的历史,梁代村古墓群保护如此完整而又不被发现的原因至今悬疑。 / I8 @( i. e {$ s+ B' A" b
3 h6 X/ Q U( r# U! ]
紧邻古墓的北部,是一条深达四五十米的鸿沟向东入黄河,在沟中多有带有纹饰的陶片,仔细察看,沟壁上土层有棺木炭化痕迹。
. ^4 E2 Z9 u) Q# m4 w' u0 ?& R; T& G% D6 `% I/ h) y
“那就是古墓。”按照韩城市文物旅游局副局长王仲林的推测,原来沟渠之处应为平地或者沟渠较浅,经水多年的冲击,沟壁有所坍塌,而周边墓葬得以显现。
, ^; ]" w4 e" x
' _" r; H; ~; f! P! K! F 韩城是大禹凿龙门之地,至今有“鲤鱼跃龙门”之说,龙门以下沿黄河一带物产丰富,历史上即为富饶之地,为“风水宝地”。 ) k' t Q$ B! G+ H3 j+ C
7 H1 L& u" S( S( N) P8 ~: ^, \! [
王仲林介绍,盗墓者正是沿着风水宝地的黄河西岸寻觅墓葬,在梁代村滩壁上发现陶片和墓室的痕迹才确认该村有古墓葬,去年至今先后有数百名盗墓者前来盗掘,而成为古墓被发现的直接动因(详见A18版)。
; F, R* Y! X3 k2 U5 _3 o( J0 J* V7 A
而在历史上,梁代村古墓群也曾出现过被发现的可能。 ) W' A3 r6 c) ^% @
* j' x# W3 H- D! | 梁代村古墓发掘现场,M27墓道约四米深处,一具保存较为完整的人骨架被发现。专家研究后认为,这并非古墓的陪葬,而是明清时期的墓葬,也就是说,在两周时期的古墓葬的上一层,还有墓葬,但并非墓葬群。 0 j$ G8 D7 a$ ]& a
# A9 d& L* K, c8 w& G7 x/ ]/ Q1 w' |+ ]
“虽然墓葬重叠了,当时也没有发现古墓。”王仲林介绍,主要是明清时代埋葬深度一般只有四五米左右,而两周时期的贵族墓葬深达10余米。 % G' h4 f% a, t% ~! J9 B) a9 H$ @5 b
' ]- X: q- x2 f; Y3 d
可能改写《史记》
, @3 \- ^" r. v6 i" A$ b, l, R; Q; ]7 ~) K1 \
随着梁代村古墓的发掘,根据出土的文物和龙纹饰物,专家已确定墓葬为诸侯级墓葬,那么是那个诸侯的墓呢?考古专家和文物工作者正在寻找着蛛丝马迹。
, R5 P) K- i$ {' {5 ?
* j6 ~" m9 Q3 Z& X l 在19号墓中,出土了4件青铜鬲(古代煮饭用的炊器),鬲沿上铸有“内太子”“内公”等金文习语,古时“内”通“芮”,这是不是古芮国的墓葬?但史料记载,芮国并非在韩城。 ; _6 M U; y c5 M; d4 S# r6 B- p; S
- S- s4 v2 z) b! T, @: a$ ^, f 史书记载,西周初,武王封姬姓子弟到芮国,建立了新芮国,黄河西岸的陕西大荔县一带也是芮国领土,公元前641年,芮国被秦国吞并后灭亡。 4 D5 P0 |$ {7 Y$ f8 D* i) E
" |7 i# A W; {% {
从韩城到陕西大荔约有100多公里。另外,史料记载,今韩城也非芮国。
$ T/ T0 N) a4 T6 D3 N# ]4 ?
8 I0 T1 v; H" g; B0 {: g7 x( V 西周初年,周武王之子韩武子被封地韩城,建立韩侯国。据《左传》、《史记》载,两周之际,周平王封秦仲少子康于梁山之阳,建立梁伯国,筑少梁城,梁伯国于公元前641年被秦所灭,在今韩城市南10公里处发现有少梁城墙。 0 Q! j4 L5 {+ F& L' e9 {+ G; q
6 f5 X! O. T$ ~; u8 H 从上述可见,两周时期,韩城所在地应为梁国,但梁国贵族墓地却一直未能找到,那么为何带有“芮太子”“芮公”习语的青铜鬲到了梁国贵族的墓葬中?
/ V7 D0 J- |1 X8 x$ ]3 Q9 M+ X" v8 T1 p$ M. v; q# A
这也是王仲林想知道的问题。他给出的大胆猜想是,“19号墓埋葬的主人是不是芮国的公主,嫁到了梁国,带铭文的青铜鬲是芮国给的陪葬品?”
/ v' ~" n$ `2 g. _' Z3 q* ~. z6 ^4 A* o7 l
在考古人员租住的民房一角,四件被发现的鬲器已被锁进保险箱,住在这间房内的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负责绘图工作的程蕊萍说,四件青铜鬲的底部有烧过的黑灰痕迹,而且鬲沿等处比较光滑,从此判断应为食用器。
$ s2 l8 t7 |% X8 @: `1 [. }7 h' Q( N9 z* _: X; g6 l
而19号墓的其他青铜器,并未见烧烤之痕和光滑之身,“这就证明带铭文的青铜鬲并非专为陪葬而制,是不是更像‘芮太子’‘芮公’临时送来的陪葬品呢?”
" Y& ?8 q! A" ?' _! g8 t$ i& H( q( ?7 R
王仲林笑着说,推想不等于事实,还要看其他证据或者铭文是否有记载。 ; k/ v& y& Y7 u% R7 p
4 J+ ^! g6 i' j “有可能要改写历史了。”12月21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陈江峰说,如果能确认此墓系芮国之墓,那么司马迁《史记》中关于韩城两周时期为梁国的记载就错了。
" g& v, f' @5 Z4 j: |- e8 a5 J5 u5 y& g$ j) W* h
但不管是梁国还是芮国,从车马坑的规模可以断定该诸侯国在一段时期内相当强大。 6 Q# R0 P: o# D. F: Y
5 j; w( e8 O y- r' F E
王仲林说,除了已发掘的K1车马坑外,在四座大墓的西北方向,还有一座车马坑长19米,宽10米,经初步测定,内有20-30辆车,近百匹马殉葬。 ; u* C/ o6 m7 U
7 _7 r2 W$ s3 W! r9 S “国力肯定很强大。”王仲林说,在两周时期,一个诸侯国若能有千乘车即很强大,而能杀百马拆几十辆车陪葬也昭显着这个诸侯国的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