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5-16 13: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飞“爱敬君子”吃了刘巴的闭门羹,虽然气愤,但并没有因此怀恨在心,跟刘巴 1 `& O/ a8 F' u3 Z; H; m
过不去。按张飞的地位,要想报复刘巴并不是做不到,但他没有这样去做。两相比较, 2 ~5 Y; t5 A, m# ?' Y$ N
“兵子”张飞的品质、器量,倒是“高士”刘巴所比之不及的。
2 Z! A& A( h. V s2 H+ ]# C
# A6 i8 n0 L9 \" t4 V
6 g1 `! B+ D& | 不恤小人酿祸患
7 Z: C2 J+ @& G3 Q; g( v
8 Z% ^2 t! {- E 张飞“爱敬君子”尽管有的“君子”不领其情,讨了个没趣,但毕竟无伤大雅,也 2 `4 X% I$ q% @7 R9 f: a
不是他的一个短处。张飞的致命弱点在于“不恤小人”,最终被“小人”所算,导致身 ) ]! v& j, j, ~& U
首异处。 ; k8 Q. W" b3 ]8 g( g
! n& m, @! l$ ~+ p7 U. [( m5 z6 n 陈寿在《张飞传》中指出:“(关)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张)飞爱敬君子 5 ?/ V: `( N! U3 y# { w
而不恤小人。”这两个人的个性特点正好相反,最后都“以短取败”,令人惋惜,如果 ; F1 r' r, `% {7 d9 F! X
能互补一下那有多好。 ( p- Z3 D7 X$ y
: @: y0 |% r8 l4 ?( ^4 q- U- V 刘备对关、张的短处是了解的。他知道关羽爱面子,有过于自负的毛病,但他不迁
7 H% ~3 b- W5 y, H( n4 F; a g$ e2 K就,自称汉中王后封黄忠为后将军,明知关羽会不高兴,仍坚持提拔黄忠与关羽(前将
( d+ x5 E! c( @: g, ^. x/ c军)、张飞(右将军)、马超(左将军)并列,便是一例。他对张飞“不恤小人”的毛
- W6 ]1 j/ n- T病更是常常告诫,希望张飞能引起注意,加以改正。他说:“卿刑杀既过差(过度), ' O0 C% x, ?3 V; }4 j
又日鞭挝(打)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张飞没听进去,硬是不改,结果 % h( A8 h) x9 F
被帐下将张达、范疆杀害。 " Y: g3 L1 e V( L+ Q
. |# e1 c1 A% [/ o/ p8 Q9 R; F 史书中对张飞被害的原由未作具体交待,只是说刘备决定伐吴,夺回荆州,张飞时 , h- y( _" S/ o
在阆中(今四川省阆中市),按令应率兵万人前往江州(今重庆)与刘备大部队会合, ' p: i3 w7 x5 ^% j* y
张飞就是在阆中临发之时被张达、范疆杀害的。《三国演义》第81回写张飞遇害,是 & [, w- X. q( j' e6 e1 B( @) X9 ?7 u
因为急于为关羽报仇,鞭打部下所致。当时张飞下令军中:限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三 6 @& M7 N( r& H' @# ^8 k2 ]/ b
军挂孝伐吴。负责此事的帐下将范疆、张达报告张飞,说三日之内难以筹措,须宽限些
/ u- K+ y* K0 N& T" m8 }! y" [时方可。张飞大怒曰:“吾急欲报仇,恨不明日便到逆贼之境,汝安敢违我将令!”当 , k7 o) R% M- \! A+ n" }
即叱令武士把这两人缚于树上,各打五十大鞭,打得两人满口出血。范疆、张达回营, ( B! R, F/ ~+ I T" X- `
于是商定夜杀张飞。演义这样写,为刘备对张飞的告诫作了最好的注释,是合乎张飞“ 1 Z4 b9 l- w Z" R
取祸之道”的。张飞“不恤小人”是刘备一直为张飞担心之处。当张飞遇害后营中都督 ; d+ N/ B U3 P: z% N
上表报告刘备时,刘备闻听张飞都督有表上奏(而不是张飞有表上奏),第一反映就是 % {( t# R, y6 V9 e: z" ?+ U
:“噫!飞死矣。” $ g) F; o: J* }$ R, C
1 G2 n [ s, O8 C2 v 张飞被害后,跟关羽一样也是身首异处。世传张飞“头在云阳,身在阆中”。按《
% _8 R% c1 c' M3 K7 X9 v W三国志》等史书记载,张、范二人杀害张飞后,“持其首级,顺流而奔孙权。”据此,
# `4 A0 \ h6 e$ T张飞首级应在东吴荆州(时孙权在公安),而不在云阳,但一般都认为在云阳,其中有
0 b) y6 s. i% O) W- w1 h多种说法。民间传说张、范二人投奔东吴时,将张飞首级抛入江中,首级不下沉,顺江
. d& n4 J+ M5 \* o. t3 W2 \$ i飘浮至云阳境,被一 翁捞起,葬于云阳长江南岸飞凤山麓。这是张飞头在云阳的普遍 4 B5 o! Q+ c! L2 V0 m. e6 x, E
说法。也有说是因为孙权害怕刘备伐吴,为向刘备求和,将张飞首级送还蜀国,时值刘
8 l; |( v: h/ L V备大军已东下,遂将张飞首级葬于军旅之中的云阳。
. G( I: B) O! Z ! c0 E6 f$ b) O4 u( m( k
现重庆市云阳的三国风物胜景张飞庙,就建在飞凤山麓。四川省的阆中城内,则有 % ?" C8 r; E# ^5 }
冢巍巍的张飞墓。墓前有桓侯庙,庙堂宏阔,历史悠久。北宋的曾巩在《 侯庙》中 7 |4 z/ Z8 U& q, u- R& d4 A
说:“张侯之冢,至今已数百年而庙祀不废”。清嘉庆年间,列入国家春秋祀典。至今 3 x& R7 h' d( Y+ O# o: [
,四方游人不绝。 ; j+ G' C; V0 s- D
4 f* W# i% x6 p% m- W 7 }8 U# F3 {( Z" `$ W" m
综观张飞英雄一生,只因“不恤小人”而终酿祸患,是够使人感叹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