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谁不经意改写了欧亚历史 1 n, Y" a8 W: P0 y, g& B* o8 S2 W
北匈奴被汉军打败后,余部西迁入欧洲,并在300多年后致使西罗马灭亡。
* `& Z5 O: c$ L% O- _/ x) N& a3 @$ P8 v" G
东西突厥政权被唐军消灭后,余部西逃,其后裔在欧亚大陆先后建立四大帝国。 $ L1 }) T( ]& z5 r8 m! d5 e
3 U* U9 I, j7 L) {
一只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可能会在千里万里之外掀起一场风暴。因为它的翅膀振动了周围的空气,这种振动一波一波传导开去,可能会在很远之外,或者很长时间之后,造成很大的影响。
6 ~- E7 P8 q3 p1 r8 M( Z" {- g" A1 T( q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位相距700年的帝王,就是这样两只蝴蝶。他们在各自的首都长安城里各自做出了一项决定,却在不经意间给欧亚大陆造成了长久的影响,而这种影响至今仍在被我们感觉到。
$ z) f* m" Y& G1 P+ i& x F( A% r- l" w
这两位帝王,就是汉武帝和唐太宗。 ' J, ~1 O6 U4 f1 X6 [+ K; _
3 C! O) N+ m3 S* q
7 a, h& p# W& ~4 N- y
\ t* m i0 Q' Q' l( c+ k汉武帝不经意改写了欧洲历史
g1 ]( S7 Y+ m2 j" ]
- ^2 u! F. c4 ]! N! `+ k裹挟、逼迫其他蛮族进入并最终导致西罗马灭亡
1 R9 G6 ^9 m; [. W$ ?& i8 k% q! H: _" m1 ^
, O' \" o( c x, U
两汉相继对匈奴进行决定性打击,迫使北匈奴被迫西迁进入欧洲,最终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历史假设,已为许多人所熟悉。
; T# C# v, d# W h9 L
7 a. A* C: q+ q根据中国史籍记载,对北匈奴的最后一场战役,发生在东汉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年),“北(匈奴)单于复为右校尉耿夔所破,逃亡不知所在”(《后汉书·南匈奴列传》)。
% H5 [" T& E6 z X- m/ y
$ w( w( S9 M: x- |9 w6 `$ }/ s“逃亡不知所在”,这六个字是中国史籍对北匈奴的最后一次记载。北匈奴到哪儿去了? * o" y7 R8 l' E7 J2 I
0 b. L- v- |6 t5 I. |" d: d) [
在古罗马史籍记载中,公元374年左右,一支来自亚洲、从来没有见过的游牧部落,自东向西渡过伏尔加河和顿河,进入欧洲东部,并且带动、裹挟、逼迫许多其他野蛮民族一起向罗马帝国边界涌去,“一路扫荡破坏所遇到的一切”。公元5世纪,这些蛮族渡过多瑙河,进入罗马帝国东部地区。公元476年,经历了蛮族长期沉重打击的西罗马帝国灭亡。 ! _" m1 u) e2 |
$ d( \# y6 w6 q8 M7 o, T渡过伏尔加河的这批凶狠、奇特的游牧民族是什么人呢?长期以来,欧洲人只称他们为Huns,读音既像汉语的“匈奴”,也像汉语的“胡”。中国学界根据如下假设,将其译为“匈人”或直接译作“匈奴人”。
- Y. {: Y6 f7 |6 \1 s- v- }
0 h5 l- L: ~( k! J2 f18世纪,先是一些来到中国的西方传教士提出,也许这些匈人就是被汉朝打败的匈奴人的后裔。法国汉学家、历史学家德揆尼,与英国历史学家吉本,都进一步印证这一观点。从此之后,“匈人”就是匈奴人的观点就在西方和中国史学界开始流传。
7 b* t, o- R5 D7 [4 Z* n, Z/ g# v* @9 J4 W0 P- D* |! A
如果这种观点成立,我们是否可以说,公元前2世纪末期汉武帝在长安城做出打击匈奴决定的那一瞬间,就等于一只蝴蝶开始扇动翅膀。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经历数百年“黑暗时代”后,通过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政治革命和工业革命等伟大的社会运动,迅速崛起成为主导世界历史的力量,世界也因之而改变。有人说,自从汉武帝决定打击匈奴,或者是自从秦始皇修建长城——欧洲,从而世界的命运就已经被注定。
* I. H. q! ~, k. {, c. D
! n0 A; k3 c \8 i: e- j' W
+ H! H) \% l- h- R/ A7 G+ ]3 G; S8 r3 p: ~ |: a* B3 Y6 m
唐太宗再振翅膀,后果惊人
' P) O+ e( W2 ^% i7 k7 O% q0 u' [
突厥人被迫向西发展,屡建帝国,屡次失败 + d6 I M# F* \) J
# b1 x0 z6 ?+ O$ i) d, B' A
' B. @* ? ~& o) ]
汉武帝发动打击匈奴的战争700多年后,历史重演。 . \. I ^& B! B; F2 i
8 z# w& e) o. M! R* x, c% Q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冬,唐太宗命十万大军北出雁门关,拉开唐与突厥30余年战争的序幕。又一只蝴蝶振动了翅膀。唐太宗和十万唐军的敌人,就是称雄漠北、多次进犯内地并对唐王朝构成严重威胁的突厥人。
) C; N* A! G3 ?5 z1 B* V J2 {) X: y- v
反击突厥的战争分两个阶段,分别在唐太宗和唐高宗时期完成。第一阶段消灭了东突厥,解决了北部地区的边患。第二阶段完成的是在西域打击西突厥的战争,伴随着唐与西突厥对西域的激烈争夺。平西突厥的最后一战争爆发在显庆二年(公元657年),西突厥首领阿史那贺鲁战败跳伊犁河逃往石国(今塔什干),被当地人擒获,送与唐军。西突厥自此灭亡。 $ J P! T* W$ A' B$ c
% E* {( h* p* F/ N: o. G其后唐朝对西域进行了有效的政治和军事统治,西突厥余部不但不能再威胁骚扰内地,而且也不再能够在西域继续生存下去,他们只好像他们遥远的祖先匈奴人那样向西发展。 * U" M0 `" K0 [' Y! w9 J# F$ F0 l
1 Y U; Z) ^/ h* M! c. W从此以后,中国史籍中关于突厥的记载逐渐平息。不久之后,在中亚、西亚、欧洲,波斯人、阿拉伯人、拜占庭人以及后来西方人的史籍中,却有一批批的突厥人部落纵横驰骋在中亚、西亚和欧洲的大地上,一次次地发动进攻,一次次地建立帝国,一次次地失败,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把欧亚大陆的许多地方也搅得天翻地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