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4 R6 D$ k; X6 F( V) Y' J意外登极) [8 \% i# Z7 r+ W. q6 Z
( S/ p( C8 y6 i7 F I O
! u4 S% t! U J# e/ d8 ]6 y7 q5 v C
: o/ V! d) e- e8 r8 ^2 p2 N1 ` 公元 1100 年,即哲宗元符三年正月,宋徽宗的哥哥宋哲宗病死。历史记载显示,宋哲宗死前,并没有安排好皇位的继承事宜。只能由皇帝的母亲、宋神宗的正宫娘娘向太后,召集几位朝廷重臣讨论选择继位新君这一重大问题。
# r( H9 K" Y2 l/ x9 v7 R& Q4 a: N/ h6 W" v$ Z
这位向太后是河内人,就是今天河南沁阳人。她出身名门,是宋真宗朝名相向敏中的曾孙女,与宋神宗结为夫妻后,二人感情极好。公元 1085 年,即神宗元丰八年,宋神宗崩于福宁殿。向皇后与神宗的生母宣仁太后一起,册立赵煦为帝,就是宋哲宗。
8 T* H; o9 L) o% ~
- r, Y- X5 S ^/ p6 D" X 后来,宣仁太后命人修缮庆寿宫给向太后居住,向太后坚决拒绝。原因是庆寿宫在宣仁太后住所的东面。按照帝国的习俗,东面为上。向太后不肯乱了婆媳上下之分。哲宗即位后,挑选皇后,并为诸弟娶妻。
4 _9 }3 D- T, H% C6 E9 y) e; b7 Q& B' X( p& Y2 |
向太后告诫向氏家族的女子,不要汲汲于富贵,不得参与其间。家族中有求官者,也一概拒之门外,不肯通融。因此,这位正直而贤淑的太后,在朝野上下臣民之中相当有威望。
# P" v3 E+ D6 V5 ?0 ?- P
% u( C _8 m$ L 此时,向太后认准了端王赵佶仁孝端正,且有福寿之相,因而坚决主张由赵佶,就是后来的宋徽宗继位。谁知,向太后的主张,遭到了宰相章的抵制。这位后来名声很糟、被认为是奸臣的宰相认为:赵佶太轻佻,不适合做皇帝君临天下。. ?( ~+ I% { I) h8 _
& n3 ]/ K- E1 W( u/ C' M
正在此时,宰相的反对派知枢密院事曾布当场厉声指责宰相:“所发议论,令人惊骇,不知居心何在?” 言外之意是说他目无尊上,别有用心,居心叵测。搞得这位宰相乖乖闭上了嘴。
3 k. E1 B+ q7 y8 T$ r2 r# }' z% L `$ E$ K$ M6 Z4 D
H) X: m: F0 M- s& q 就这样,赵佶成了宋徽宗。于是,我们很快就有机会看到,那位被认为是奸臣的宰相章,不幸而言中——赵佶不光是不适合做皇帝。* U- U. a; B! t" q0 ]* E7 B
. E$ o7 H' e' r/ v 向太后,和后来同样被列入宋朝奸臣行列的曾布,为帝国选择的,根本就是灾难与死亡!所谓轻佻云云,显然太看轻了这位皇帝,祸国殃民的本事...... H# \( u0 j i: H" Z! k
) Q; o6 c( R) Y! ?( n
! G' Y+ c9 F8 D9 H
翰林天子- b& }2 y, {; u1 f" x( E ^
V7 Z- T; M, S' {, t
7 A4 t1 M! h" d# @/ ~6 _) g2 j$ M$ f+ c1 j% z1 v5 K
宋徽宗或许是中国帝王中,艺术天分最高的皇帝。如果,没有坐上皇帝宝座的话,他可能会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当完美甚至伟大的艺术家。至少,在中国书法史和中国美术史上,他都会享有无可争辩的崇高地位。
6 N) Z H! o* a% h. f% Y9 z! t; t7 z$ w$ M
这位皇帝独创的瘦金体书法独步天下,据说直到今天也没有人能够超越!这种瘦金体书法,挺拔秀丽、飘逸犀利,即便是完全不懂书法的人,看过后也会感觉极佳。
. [% K9 L. Z. a* B8 {7 {0 t7 s( \# {9 M
他的楷书作品《芳依翠萼诗帖》,亦堪称楷书杰作!其笔法犀利遒劲、铁画银钩,赵佶的草书书法炉火纯青,用大师称呼不算过分。人们甚至认为,其水平丝毫不亚于盛唐时期的草书书圣「张旭」、与「怀素」,可见其功力之深。1 `( O9 j7 ]9 S3 W5 B3 G4 E2 P
: R- l2 B* ?# c- o3 f& s
此人作了不少诗词,不过似乎没有达到他书画的水平。他的词,读起来虽然算过得去,但显得过分雕琢,能让人传诵的显然不多。+ a: X4 p; {6 O, Q
' l1 s7 b' X0 M U) \, F( z5 o1 ?
徽宗皇帝与书法家交往的故事,为历代文人骚客津津乐道。比如,他与大书法家「米芾」的交往,就很有意思。; O2 W2 X6 a; E% i
" l- z L# w6 A4 L ]' N4 v) M; I 米芾与徽宗一样酷爱石头,曾经在一块怪石面前,纳头便拜尊称此石为兄,人称【米癫】,就是米疯子的意思。
/ T8 r: Y% O- B$ E2 e+ ~* C- H4 a0 D' X; Z) |
有一次,徽宗令人在瑶林殿,张挂两丈长的画绢,摆上极珍贵的笔砚墨镇纸等,召米芾写字。米芾上蹿下跳、笔走龙蛇并大呼:“奇绝陛下!”皇帝一高兴,把所有眼前宝物全部赏赐给了米芾。
' R" T' p5 g/ ~
3 c* k$ F& a+ y6 h$ X' Z2 `, y 有一次在崇政殿奏事,米芾手执书札,皇帝让他放在椅子上,他大叫:“皇帝叫内侍,要唾壶!”也不知是要皇帝用还是自己用,大约是一种抗议自己受了慢待的意思。管宫廷风纪的官儿,要治他的不尊之罪,皇帝制止说:“对俊逸之士,不要用礼法拘束他。”! j" i3 N5 R. v7 F) b2 g9 n
' ], e: R6 s2 k% o+ r1 }( a' N 米芾曾经为皇帝书写过屏风。几天后,皇帝派宦官赏赐给他白银十八笏。十八笏为九百,当时的人们以九百为傻,和我们今天骂人二百五是一个意思。米芾兴高采烈地对来者说:“知臣莫若君,皇帝真了解我。”皇帝听说后大笑!
+ ]" w5 M3 P& R* r3 @
* P; v; b' [. ^; ~- Y7 } 某宫修完后,徽宗命米芾去写字,当时米芾已经身兼书画两学博士。他用完皇帝御用的一块珍贵砚台后,一本正经地说:“这块砚台被臣濡染过,已经不堪再让皇帝使用了。”宋徽宗放声大笑,将砚台赏了他。他怕皇帝反悔抱着砚台就跑,结果弄得满身墨汁淋漓......
! {8 r- x- E" o; C3 S& e
j# h& L+ j& d0 R# c2 g8 [& x 在绘画领域,宋徽宗也当之无愧地,可以跻身于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大画家之列!他的丹青造诣,堪称登峰造极蔚为大家。据说龙德宫建成后,徽宗召来各路著名画家作画。
% G: r$ x0 e; H% s
. E, ^1 B7 W) t7 W v9 B/ v; [ 作画者都是一时之选,徽宗看后无一句夸赞之辞,偏偏对一位并无名气的新近画家,所画的《斜枝月季》大加赞赏,并特赐该人服绯。当时,只有官居六品方可穿绯色袍服。( J5 `1 j9 _. z x/ [" T" i5 Z
) n2 ^, t. J" x) r* i8 {$ ?. I8 y 徽宗的理由是:月季花,四时朝暮的花叶均不相同极其难画,而此人画的是春天正午时分的月季,一丝不差所以重赏。出自宋徽宗手笔的山水画杰作《雪江归棹图》,意境清奇高远不同凡俗,一般的山水画作品,根本无法望其项背。( }/ m P+ p8 q/ G7 F! R
" ?7 L) ?& E2 y9 F 按照现代心理学的解释,像宋徽宗这样才华横溢、具有高度灵气、和素养的艺术天才,很有可能也是一个充满诗人气质、和浪漫情怀的人。通常情况下,这种人不认为蔑视传统价值观念,和世俗行为规范有什么不对。
# z( M) N2 K3 l; ]+ {
0 Y) v" f# a2 {- F0 z3 a# R9 E 他们只按照自己的喜怒好恶行事,不知冷静、理智、理性为何物,为人处事冲动而情绪化,具有极为浓厚的感性色彩。假如,再加上皇权帝制,所赋予他的无上权力的话,我们就应该比较容易明白,发生在宋徽宗身上的许多故事了。$ M9 [# B, v, _# J2 ?: R
) F& Z2 n5 {! |2 ?1 ` 从现有资料上看,宋徽宗赵佶并不是个纨绔予弟,这从他的勤奋好学、多才多艺,与诸多艺术成果上可以看出,他也并不昏庸。' B) b p6 s( n4 R" x& h: p
$ L8 W' \8 ~- I( ^ `! z 从他当政之初的情形判断,的确称得上出手不凡,“粲然可观”。当时,他大刀阔斧地整顿朝纲,平反冤狱,贬窜奸佞,提拔贤良。一时间,很有除旧布新的气象,他曾经发布一份诏书,相当谦恭地希望天下人,能够畅所欲言地品评朝政,其诚恳平和、推心置腹,在历代帝王诏书中十分少见。
, j& _8 Y+ v9 c3 e d
/ y- {5 _- ~0 F 从这份诏书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位青年天子涉世未深的坦诚、带有理想浪漫气息的良好愿望,读来很是感人。
8 r# H1 @2 F) L( q, ~% T/ F* t3 a! P6 I+ }! J8 I
宋哲宗在位时,也曾经发布过一份,让天下人上书言事的诏书,献言者数以千计!结果,章做宰相后,断章取义地摘录这些上书,凭只言片语来整治上书者,搞得人们怨声载道。宋徽宗为了解除人们的顾虑,索性下令撤消了这个,专门从事罗织的『编类臣僚章疏局』。2 _8 ~" f0 m, a9 {
! _+ s1 V7 t3 j6 {* f
+ L& A' E1 g& [9 y9 Y ]7 v8 y
大臣之问+ b% R- \1 v# q" R% ^5 Z4 ^4 i
; z' T" b; x/ z7 F+ }# O" u$ B O; {+ z
0 i% h2 c' ?3 m; \: T$ y
在徽宗初政中,已经在哲宗朝当了 6 年宰相、在徽宗朝继续当了 9 个月宰相的章,遭遇了重大打击!2 M4 V9 B$ ]- H$ C
' I I& v7 }9 H' C1 s
这位章是苏东坡的老朋友,年轻时以富有才华,豪爽大方出名,属于和苏东坡很对脾气的一种人。他们两人曾经一起结伴外出远游。! ~( E4 l: Z. z; X$ G0 z
( o8 k- E2 N6 {
在前往芦关的深山老林里,马上就要到达黑水谷的时候,他们碰到一处万丈深渊,下面急流咆哮,上面只有一架独木窄桥。章提议,两人过到对面的峭壁上去题字留念。苏东坡不肯,章若无其事地走过深渊上的独木桥,然后把长袍掖在腰间,抓住一根老藤荡到急流对岸,在峭壁上写下【苏轼、章游此】6个大字,然后从容回到此间岸上。
. s( a1 A; o5 t! j* S C
6 l: N( y1 y! { 苏东坡对此的反应是,拍着对方的肩头说:“今后,你这家伙会杀人不眨眼。”章问:“何来此说?”苏东坡回答:“不在乎自己性命的人,肯定不会拿别人的性命当回事儿。”
- m' M( j0 P' x
. w# N# \( K( @) C x" k, R3 @ 以王安石变法为契机,章渐次成为变法派的主力战将。苏东坡则立即加入,到反对变法的阵营,并以自己如日中天的文名与官声,成为令变法派,特别难受的主要对立面之一。哲宗亲政的时间,掐头去尾大约只有 6 年多一点时间,这位章就做了 6 年宰相。1 K2 b" G" v# E: v
! R: ~' I4 c; t6 _) B
于是,这位以不择手段,打击反对派著称的宰相,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徽宗初政的第一个被清算对象。最后,他被流放到了雷州岛,就是我们今天的海南省。在那里,章遇到了可能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自己给自己招徕的屈辱。3 L' o8 C! g# M/ R: X" V6 G- {
" {% Q3 C ~& y u0 ~' D6 F+ z
当初,他将自己的老朋友苏东坡、及其弟弟贬到这里时,曾经立了一个新规矩:下令不许他们居住公家的宿舍。于是,苏东坡的弟弟、曾经担任过副宰相的「苏辙」,只好租赁民房居住。3 z/ a- v8 |' W# }) x6 H
/ o6 @! U. h. N* l8 X, W. A
谁知,宰相依然不依不饶,愣说苏辙强夺民居,命令地方政府官员给予惩治。逼得苏辙只好拿出租赁合同对簿公堂,才算躲过此一劫。如今,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前任宰相,也被贬到此地,当他按照自己立下的规矩去租赁民房时,得到的回答是:当初苏相公来租房,章宰相差一点要了我们的命,我们已经没有人敢租房子给你了。" C# s2 f/ q+ t3 G: ]9 i
2 ~3 R3 _& c! I1 M2 C$ k 这位前宰相,从此再也没能返回京城,悄无声息地死在了贬居之地。8 m7 Y. g" y8 W: G* }
4 j4 h' o+ v/ g, ?' R% j4 c6 ~
与此同时,深受这位宰相赏识与提拔的「蔡京」兄弟二人,也成为众矢之的被贬黜出了京城。蔡京被夺职,令在杭州居住。6 h" a( B) h8 |+ b
/ x# x6 o$ ?$ g* x; L2 R% Q 在此期间,宋徽宗做了两件颇有象征意义的事儿。一件是将被贬到永州的老宰相「范纯仁」请回京城;另一件则是赦免苏东坡,实际上是为他平反昭雪、并恢复官职。与他同期被贬的 30 多位官员,也恢复了名誉与原有官职。
! Y' q4 g- H. Y' ~5 |1 r b
/ l6 E2 M/ ~- a! ~! [: E% r 可惜,其中的大部分人已经不在人世;而此时的苏东坡也贫病交加,不久,就病死在江苏常州。
' ]6 n# B6 x8 N, T. I
9 }& k1 \' q( {1 u9 r0 w4 D( v 范纯仁是著名的北宋名相范仲淹的儿子,他的官位也当到了宰相,享有很高的名望。本来是可以在京城安度晚年的。但是,当时有另外一位 70 多岁的老臣,被章宰相流放在外,满朝文武没有人敢为他说句公道话。
, E" U" G" I8 P+ U* g5 N3 I* A) _6 O
同样年近古稀的范纯仁,不顾全家人的阻拦挺身而出,结果得罪了当道者也被章流放出去。就这样,一家人跟着老人走上流放的道路,每当子女痛骂章时,老先生总要制止他们。. t& U, [; ~$ `6 o/ q
: W5 L# ]; m" D" g" W2 F 一次翻了船老人被救上来,他抖着湿淋淋的衣服问子女们:“这次翻船也赖章吗?”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他父亲「范仲淹」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纯仁返回京城后双目失明,已经是风烛残年。
$ a: X, X- B W$ o' Y: t& \! T. \) {) k- P, W% r$ N
宋徽宗不得已让他颐养天年,并且感慨万端地说:“像范纯仁这样的人,能够见一面认识一下,就已经令人感到十分满足了。”令人遗憾的是,范纯仁和苏东坡的逝去,似乎成为了一个时代消逝的象征。从此以后,我们所能看到的,就将完全是另外一种景象了。( F% W8 Q$ _% b
% o7 n5 s, @3 o: W4 q6 w3 h- L H
* U2 j- r) R$ x
除旧布新9 g( F" p/ ]' r# Y7 r, V( D
1 F. D1 k: Z/ w! P: r0 l0 ~5 ~1 z0 y3 F6 Z
. N1 q. d8 V7 x' g5 F 徽宗执政之初,虚怀若谷地听取各种不同意见,相当令人赞叹。宰相「张商英」劝告他要克勤克俭,防止奢华,不要大兴土木,抑制侥幸取宠的小人,他表示完全接受。
2 F5 Q! K6 _/ w9 a$ d. H0 i4 j! h. h1 v" W: K3 T
有一次,他让人整修升平楼,还特意告诫工头:如果张宰相经过这里,须速把工人们藏到楼里去,不要让他看到。
7 K# f5 b& q, f% R9 D( O
5 d8 }) ^6 j" C$ A7 l 曾经有一个很敢说话的臣子,抨击「童贯」等宦官胡作非为,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一直谈到暮云四合时分,徽宗饥肠辘辘饿得受不了了,他站起来边走边说:今天先到这儿,我饿坏了,找机会再听你说吧。$ d3 a6 s: I0 P! _& O
2 b2 i6 f/ _( i 谁知,这位愣头青上前,一把拉住皇帝的衣服不让他走,以至于把衣服都撕坏了。徽宗大叫道:“有话好好说,我的衣服被你撕碎啦。”这位大臣立即回答:“ 陛下不惜衣服撕碎,臣子我何惜粉身碎骨报答陛下!”
! E, _+ J6 s$ c2 Y0 g
0 H) A+ h2 B$ k 徽宗相当感动说:“有这样的臣子,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皇帝的侍从过来为他换衣服,他说:“给我好好保留起来,将来用它表彰正直有节操的大臣。”1 D6 H- d$ p' \0 B
+ V4 Q, g; j6 z0 R$ E3 W; w
此时的徽宗,表现得似乎特别喜欢廉洁正直的大臣。有一次,一个为政清廉的县官被推荐给他,他把这个人召来谈话,发现此人确实不错,就破格提拔他做了殿中侍御史。9 d5 H t3 K% q" o
6 {! k+ M; J8 g* s$ {/ f1 |8 z! k 并且对他说:“方今士大夫寡廉鲜耻,你懂得义理,这就是我特别召你来的原因。”有一位中书舍人,相当于,为皇帝起草诏书文告的机要秘书;为人坦率耿直,徽宗对他说,“我每次听这帮臣僚们谈话,总觉得不是内含奸诈,就是马屁扑鼻;而你耿直正派,我只能倚赖你这样的人。”8 h" a# m1 b% q# _" S6 J
' M7 b1 u0 \6 D+ m
登极之后,徽宗曾经觉得皇宫建筑过于豪华,容易让人沉沦丧志,对宰相说:“仁宗皇帝制作了一个宝座,觉得太华丽了,于是放到大相国寺去自己不用。今非昔比,外人哪里会知道,宫中如此过分的情形呢?”种种资料显示,这位青年皇帝聪明、敏锐,很有一股子锐意进取的勃勃生气。
! k& i! K5 A! k5 _) _
6 ~$ W7 r4 b( d" |- T/ o. F 公元 1100 年,即元符三年十月,徽宗向全国发布诏书,表示自己对于「元丰」、「元没」有成见,一切只看对国家是否有好处。任何伤害国家利益者,不论是元丰还是元,必与国人共同唾弃之。
2 c( |+ m' N. M- ]# q2 U# {6 J9 h4 I) e/ d R# ?
徽宗初年气象万千;青年皇帝奋发有为。这一切是怎样发生变化的?又如何变化得面目全非,走上了完全相反的道路?. d# R% s& h2 g
5 V1 m: a4 H% f9 t) ?. l$ _' |3 U 宋徽宗赵佶,为什么在未来的岁月里整个变了一个,与登极之初的他,变得让人根本就无法辨认?这实在是一个相当令人困惑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