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a3 e' Q; `! j4 d2 w4 ?& R; y& V9 e苏小小,生平无详考,相传是南齐时钱塘名妓,年十九咯血而死,终葬于西泠之坞。0 [. W; w0 {' S; F" } f
传说苏小小死后葬于西泠桥畔,前有石碑,题曰:钱塘苏小小之墓。苏小小墓在杭州的知名度可谓家喻户晓,据传说苏小小死后,芳魂不散,常常出没于花丛林间.据史书记载,宋朝有个叫司马樨的书生,在洛下梦一美人搴帷而歌,问其名,曰:西陵苏小小也。问歌何曲?曰:《黄金缕》。后五年,才仲以东坡荐举,为秦少章幕下官,因道其事。 少章异之,曰:“苏小之墓,今在西泠,何不酹酒吊之。”才仲往寻其墓拜之。是 夜,梦与同寝,曰:妾愿酬矣。自是幽昏三载,才仲亦卒于杭,葬小小墓侧。5 q$ Y/ _( m' }4 g+ N, b/ V& |. E- y
此传说虽然有些恐怖,但多少表达了人们对苏小小的怀恋与同情.2 b3 I. K( h+ `+ b: i y
& O% ]) H% H1 B8 Z
$ H- Z0 d) ~( w; x8 J3 }: q# [
薛涛(约768~808?年) 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父薛郧,仕宦入蜀,死后,妻女流寓蜀中。薛涛姿容美艳,性敏慧,8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德宗贞元(785~804)中,韦皋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令赋诗侑酒,遂入乐籍。后袁滋、刘□、高崇文、武元衡、李夷简、王播、段文昌、杜元颖、郭钊、李德裕相继镇蜀,她都以歌伎而兼清客的身份出入幕府。韦皋曾拟奏请朝廷授以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衔,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往往称之为“女校书”。后世称歌伎为“校书”就是从她开始的。薛涛生年不详。其卒年当在段文昌再度镇蜀期间,即大和六年(832)至九年(835)之间。旧说她和高骈有交往,考高骈任四川节度,在僖宗乾符元年(874),时代远不相及,显误。
$ ~4 ]4 `! _8 g1 t+ O8 A( q8 l9 U; \. ]2 i8 X/ _: O
9 a; p/ k4 i; v( o4 ^1 c3 l
; L" `, S3 R" o( N李师师原本是汴京城内经营染房的李寅的女儿,三岁时父亲把她寄名佛寺,老僧为她摩顶,她突然大哭。老僧8 e! ^) X5 Z' Q
人认为她很象佛门弟子,因为大家管佛门弟子叫“师”,所以她就被叫做李师师。过了一年,父亲因罪死在狱中。她因此流露街头,以经营妓院为业的李蕴见她是个美人坯子,于是将她收养,教她琴棋书画、歌舞侍人。一时间李师师成为汴京名妓,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孙竞相争夺的对象。最后连宋徽宗也闻其名而想一亲芳泽。高俅、杨黼自然怂恿宋徽宗,并信誓旦旦地保证不会走漏消息。
3 e L; }5 j5 U6 P/ C1 p" \! p! C2 F: R" }2 Z/ h7 d) s3 {/ _
/ f3 L9 p! ]' _: p: i6 v# N
& _ O/ D2 {, \1 o+ i4 v
梁红玉(1102-1135)建炎三年,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殊勋,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平叛。因此被8 @0 B0 b6 B4 N& a* Q
封为安国夫人和护国夫人。后多次随夫出征。在建炎四年长江阻击战中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后独领一军与韩世忠转战各地,多次击败金军。绍兴五年随夫出镇楚州,“披荆棘以立军府,与士卒同力役,亲织薄以为屋。”与金军,伪齐镇淮军战与山阳等地。农历八月二十六遇伏遭到金军围攻,力尽伤重落马而死。终年三十三岁。金人感其忠勇,将其遗体示众后送回,朝廷闻讯大加吊唁。1151年,韩世忠病逝。夫妇合葬于苏州灵岩山下。(还有一种,在韩世忠死后两年后郁郁而终,后来,宋孝宗将夫妻合葬)( L7 i e! ^! A" L* K) t6 x; w
- Y& S1 a/ P) G$ u* S( t4 z8 m
1 h9 x$ \9 I! j5 V
7 M$ c6 D1 \5 D9 U2 f! ]6 q陈圆圆1623-1695),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芬,明末清初苏州名姬,江苏武进人氏。父业“惊闺”, 俗呼货郎。母早故,育于姨母陈氏家,改姓陈,居苏州桃花坞。隶籍梨园,为吴中名优。戏曲家尤西堂少时“犹及见之”。陈圆圆“容辞闲雅,额秀颐丰”,有名士大家风度。每一登场演出,明艳出众,独冠当时,“观者为之魂断”。
) c6 s4 g; [+ I2 k
, w* L( c, `& d' h4 U5 n. k& i7 k/ ]8 o+ M6 Y9 Q$ ^3 l
- x! D; d$ v' w& a4 d5 c2 D柳如是(1618-1664 年) 早年以杨为姓,先后用过杨爱、云娟等名,又名影怜;后改姓柳 (一说原本姓柳),初名
3 P# X! p. u0 r* @0 Z f5 t隐 (一说隐雯),(据 《柳如是别传》载:“至若隐遁之意,则当日名媛,颇喜取以为别号。如黄皆令之 ‘离隐’,张宛仙之 ‘香隐’,皆是例证。盖其时社会风气所致……即于名字别号一端,亦可窥见社会风习与时代地域人事之关系。”)字靡芜,后又改名是,字如是。又以佛典《心经》中有 “如是我闻”之语而号 “我闻居士”;与钱谦益 (一字牧斋,世称虞山先生,常熟人。终明之世,官礼部右侍郎,称“少宗伯”,后改称“宗伯”。降清以后,在朝五个月,即请病南旋,从此不再出仕。)结璃后,钱取柳姓郡望,称河东君。此外,还有“美人”的别称。旧时女子沦落风尘,改名异姓也是常事,但也暗示了其曲折的经历。柳如是的幼年是不幸的,她身世不清,初生地也有浙江嘉兴与江苏吴江等说法,扑朔迷离,今皆难以考见。至于柳如是如何成为风尘中人,周采泉先生曾做过推测。他认为柳如是过目成诵且肤色白皙,必出生于书香门第,幼时不幸为歹徒所掠,贩与巨家成为碑女,从此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当然这只是一种想象,是没法考证的了: y, E6 ~' P$ l( n% ]( \4 J
1 t7 r( A1 M4 v5 c# M2 Z: R6 u/ }' |5 K
# z) A, G2 G: r
, V. j! d8 v" d! n4 v% G2 e" @
李香君又名李香,为秣陵教坊名妓。自孔尚任的《桃花扇》于1699年问世后,李香君遂闻名于世。李香君与复社领袖侯方域交往,嫁与侯作妾。侯曾应允为被复社名士揭露和攻击而窘困的阉党阮大铖排解,香君严辞让侯公子拒绝。阮又强逼香君嫁给漕抚田仰作妾,香君以死抗争,此时正值马、阮大捕东林党人,侯等被捕入狱,香被阮选送入宫。清军南下之后,侯方域降顺了清朝,香君之下落,众说纷纭。
; Y1 b/ h2 K0 t. R" C5 m6 x3 D- N* j- s
4 D6 s; E7 ~* l2 L7 F
$ m$ j- g* ?9 ]6 c! C2 M赛金花原籍安徽黟县,原姓赵,小名三宝,又叫灵飞,清朝同治十一年十月初九生于苏州。她的父亲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流寓苏州,娶了当地的女子为妻,先生一女赛金花,后生一男。赛金花曾作为公使夫人出使欧洲四国,是一个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叶中国的具有传奇色彩的女子。
( K' w$ y5 s4 y/ M6 ]7 F1 Y; M" R# Y4 h1 l! n
7 B6 ^ j* B. K. Z9 j
( V3 D3 v$ p: i6 | 小凤仙(1900年8月-1976年),原名朱筱凤,偏房所生,后改名为张凤云、张洗非。原籍浙江钱塘。
; B2 X7 \9 F5 P: t; Q9 V正史之中并没有关于她的记载,甚至连她的生卒日期都没有能说清楚,但她却曾是名动公卿的名妓。( l9 X& C6 f6 ?* v) P" e
她曾帮助共和名将蔡锷将军逃离袁世凯的囚禁,更因为与蔡锷的那段至死不渝的爱情而被人传颂,上世纪八十年代,这段爱情被拍成名叫《知音》的电影。, J( F) N. @; O$ l6 r
1.据有关史料记载,小凤仙家原是浙江的旗人,其父姓朱,母亲是偏房。因不愿受大老婆歧视,其母带着她离开朱家单过。不久母亲病逝,一位姓张的奶妈收留抚养她,所以她就改姓张。1911年(清宣统三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那时张奶妈带着小凤仙正在浙江巡抚增韫(子固)家帮佣。11月间,杭州革命党人响应武昌起义,在杭州起事,炮轰巡抚衙门。张奶妈就带着她仓促逃往上海。因衣食无着,张奶妈就将她暂时押给一位姓胡的艺人学戏,到南京卖唱为生,取艺名“小凤仙”。1913年(民国二年)7、8月间,革命党人在南京发动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北洋军阀冯国璋、张勋等部攻打南京,战火延及近两月。小凤仙跟着胡老板逃回上海。这年小凤仙已是13岁,成一亭亭玉立的美人。不久,她又跟着胡老板辗转到达当时的京师北京,在著名的八大胡同之一的陕西巷云吉班卖唱接客做生意,以其才貌色艺俱佳,名震京师,成为民国初年北京城红极一时的名妓。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灵隐岛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