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2022|回复: 7

大汉民族——曾经诗舞剑酒的民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9 11:5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汉民族——曾经诗舞剑酒的民族
“勤劳智慧”似乎已经成了汉民族的同义词,虽然我们 能从词面得出褒义的理解,但是另一方面,无疑这四个字给汉民族下了一个定义——只知劳作而无雄性生殖器的工蚁民族,进而得出结论——汉族是下等低贱民族。联系整个清据时期几百万满清余孽寄生在数亿汉人之上,近代西方列强在中国肆无忌惮的强盗行径,难道没觉得这四个字分外刺眼么?可是历史上,直至明朝,伟大的大汉民族却分明是诗舞剑酒的民族,浪漫风流的民族,慷慨激烈的民族。



不说楚辞、乐府、唐诗、宋词,便是收录西周甚至更早之前 民间诗歌的《诗经》,里面的许多诗歌今天读来仍然美不胜收,令人心驰神往。而到了唐代,随着国力的强盛,汉族人民积蓄已久的创作热情被最大化的激发,涌现出大量惊世骇俗的优秀作品和作者。我们难以想象,远古的祖先竟能运用方块字创作出这样惊艳的艺术品,怪不得鲁迅先生说:过了唐,就不用作诗了(大意如此)。而岳飞、文天祥、邹容、张苍水等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更在牺牲前留下绝命诗,字字泣血,句句惊魂,成为汉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最坚利的思想武器。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还有什么语句能比这几句诗更能表现汉人的长袖善舞呢?
可是从幼时开始,我们就从各种媒体上看到很多少数民族在节庆日载歌载舞,而此时,参与活动的汉人一般不是一边的陪衬,就是邯郸学步,跟着人跳少民的舞蹈,最烂的莫过于维族舞蹈——蛙蛤蛤,似乎汉人素来是与舞蹈无缘。可是历史事实是汉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早已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各类舞蹈,以下是自网上搜索而得的部分资料:
汉族舞蹈通常与唱歌或器乐结合,称为歌舞、乐舞。?  

先秦舞蹈可分为四类:  
    (一) 表现农业生产活动的舞蹈,如《葛天氏之乐》。舞者三人,执牛尾踏舞步而歌,歌舞共八段:第一段歌民之初始,第二段歌燕子,第三段歌草木萌生,第四段歌五谷茁壮,第五段敬天行有常,第六段祈祖先佑福,第七段依靠大地赐予,第八段希望得到最多的禽兽。  
    (二) 各时代颂扬祖先业绩的大型乐舞,如黄帝《云门大卷》、尧《大咸》、舜《大韶》、禹《大夏》、周《大武》等。  
    (三) 娱乐的小舞,如《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等。  
    (四) 娱神的巫舞,如《代舞》和戴面具驱鬼除疫的《傩》舞。?  

汉代著名的舞蹈:《七盘舞》,以七盘置地而作伎舞,穿插于《百戏》之中演出;《铎舞》,手执铎铃而舞;《公莫舞》,舞者执巾或舞长袖;《髀舞》,用有柄单面鼓作道具的集体舞。还有从巴蜀引进的《巴渝舞》等。  
魏晋以后,北方《相和大曲》的乐舞有《罗敷》、《何尝》、《夏门》、《碣石》、《白鹄》、《为乐》、《王者布大化》、《白头吟》、《东门》、《西山》、《默默》、《园桃》、《置酒》、《洛阳行》等。南方则有《拂舞》、《前溪舞》、《明君舞》等。唐代《坐部伎》和《立部伎》都是大型宫廷乐舞,其中最著名的是歌颂唐太宗业绩的《破阵乐》。唐代多段的大型歌舞曲称为《大曲》,如《霓裳羽衣舞》。动作刚健的舞蹈称《健舞》,如《剑器舞》、《柘枝》、《杨柳枝》等;动作柔宛者称《软舞》,如《绿腰》、《团乱旋》、《兰陵王》、《春莺啭》等。?  

宋元以后,舞蹈多被吸收到戏曲中,或边唱边舞,或于戏剧中插一段与情节有联系的舞蹈。

此外,也还有专门的民间歌舞表演,如《舞旋》、《舞剑》、《舞判》(《跳钟馗》)、《舞蛮牌》、《扑旗子》、《扑蝴蝶》、《旱龙船》(北方称《水船》,南方称《采莲船》)、《竹马》、(《跑驴》)、《村田乐》(《秧歌》)、《耍大头》、《花鼓》、《腰鼓》、《太平鼓》、《小车》、《凉伞舞》、《藤牌舞》等。这些民间舞蹈一直流传到现在。逢年过节,南北各地汉族仍然按自己不同的音乐和锣鼓配合,表演这些节目。?
 楼主| 发表于 2010-3-19 11:5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上列舞蹈外,现代还流行《龙舞》、《狮舞》、《高跷》、《花灯》、《金钱棒》、《采茶舞》、《春牛舞》、《绸舞》、《茉莉茶舞》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民间舞蹈的基础上,文艺工作者又改编了《红绸舞》、《小车舞》、《花鼓舞》、《大头娃娃舞》、《采茶扑蝶舞》、《荷茶舞》、《胜利腰鼓》等舞蹈节目。
一个民族善不善舞,相对代表一个民族的民族性格是否乐观向上,是否追求生活之美。自清以降,汉民族陷入深深的苦难之中,连基本的做人尊严都丧失,连最基本的生活资料都难以保证,还谈什么舞蹈?剩下的不过是些莲花落、花鼓之类难登大雅的舞蹈种类,而所谓的国粹京剧,经过满清的篡改涂抹,被强行填入萨满舞蹈的音符,满台大红大绿,细节动作的追求更是对演员身体的摧残,完全失去了昆剧原有的韵味,完全不符合汉人的审美观。现代汉人也只能从傩戏、纳西道乐、日本歌舞伎、朝鲜歌舞上去寻找古代汉族舞蹈 的韵味了。



   

不说干将莫邪以及湛卢、胜邪、鱼肠、巨阙等等诸多古代名剑,剑代表的其实是一个民族的尚武精神。元清两国因为是异族入主中原,又是少数民族统治多数民族,因此出台大量政策消灭汉人的尚武精神,譬如元国对菜刀的管制,清国出台的禁武令等。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宁波本地去岁还是前年,一名内家拳爱好者在各地寻找古代拳谱时竟在四明山深处一名农户家中找到一本古代拳谱,里面所载的内容极其深奥,特别是内息运行一节,而拳谱却是刻在猪食槽(石制)的底部。想来是明末四明山结寨抗清的志士为了将它流传下去,不得而为之的办法。

史载,佩剑(或其他武器)是古代汉人的生活习惯。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们不仅可以从众多史料中得出这一结论,而且还能从一些文学作品中找到答案。譬如水浒武松斗杀西门庆一节,即使西门庆这样一个纨绔子弟,在喝酒时也是随身佩刀的,遇到仇家,他也能拔刀相斗,即使被杀,也算是男人的死法。而里面众多的庄园村落,习武练拳,更是蔚然成风。本朝立国后,严禁汉人随身携带刀具,而少民却以“民族习惯”为由允许其随身 佩带。我不知道这个法规的立足点是什么,这个奇异的规定在今天看来,至少是非常失败的。它不仅没有给公众安全带来什么益处,相反,却给罪恶制造了梦幻机遇。君不见,三两毛贼在公车上肆无忌惮的行窃,众人却敢怒不敢言么?君不见,遍布各大城市的维族犯罪集团在大街上公然玩枪弄刀么?没有这条法规,它们还敢这么猖狂么?剑,总是双刃的,当善良和正义使用剑时,它就是压制罪恶的有效力量。




酒与宝剑一样,是男人最离不开的东西。不管是河南平山出土的战国酒,还是安徽六安出土的汉朝酒,都足够证明汉民族在几千年前就掌握了高超的酿酒工艺。大规模的酿酒不仅说明古代中国丰富的物产和足够多的粮食,喝酒的习惯更说明汉人是豪爽健康的民族,与 一向男尊女卑的社会结构匹配,男人的大汉 呼之欲出。

罪恶的满清,赶上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破关而入,建立起殖/民政权,将中国打回农奴制时代。不仅一刀切断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民主社会的萌芽,从其自身统治安全出发,通过屠/杀和剃发易服,完全改变了汉民族的民族秉性,使她变得肮脏贫穷、残忍冷酷,直到今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9 17: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就是我们汉族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9 17:4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现在也是这样的该多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0 00: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汉威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8 12: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民族文化被恶意篡改了很多了,甚至是反智的。没有真,一切的善都是伪善,一切的美都是伪美。一切的一切,都是不堪一击的,都是水中花镜中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8 12: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信阴阳相化、生生不息的民族,本来应该是清新灵动的,可是太注重现实了,却只能变成古板之外的圆滑,圆滑之内的古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2 22: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汉民族早已堕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5-22 20:5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