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4304|回复: 9

[转]中国历代奇女子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31 01:4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千古第一英雌女娲
5 E) h1 k7 T1 z2 Y- W9 a3 e1 K
( B) l1 J: A2 \" }9 d  Z作者:车水
! A4 i) M4 ]9 q
- @% d$ N2 e& f5 a: {1 o) Z* a' x
6 t3 t! ?. J  N0 Y  h* G    自从盘古开天地,揭开了人类历史,便开始了无休止的争斗。历史是由男人写的,也有不少女人涌现在其中,娲皇,也就是女娲氏可说是我们中国千古第一的英雌。 2 g$ B3 ?3 z4 I' d" t

, a) q1 u8 M5 c" G5 Z    她生在承注山(现山东济宁县四十里),虽然是个女子,但也是个极奇怪的人,她的相貌尤为难看,牛首蛇身赤发,本领又极大,一日之中,可以有七十种变化。她是伏義氏的妹子,又叫女希氏。她在伏義氏的时候,就已做了一件极重要的事,制定嫁娶之礼。
1 F5 F. [# a1 u- G1 H$ M
8 g: p5 V$ Y" W6 @    太古时,男女之间不但交际公开,自由恋爱,甚至是随意匹配,女子遇到男子,没有一个不可使他为人之夫,男子遇到女子,没有一个不可使她为人的妻子,即人尽可夫,人尽可妻。到后来,生出的孩子,问他的父亲究竟是谁,连他母亲自己也莫名其妙。于是女娲氏提出男女两个配做一对夫妻,有一定的住所,永不离开,假定男子得到女子,叫做宝;女子得到男子,叫做家;这“家宝”两字,就是一对夫妻的永远往所了。在男女的结合中,必须是女子到男子那里去。因为要能够谋衣食,要能够抵抗仇敌,将男子和女子的体力比较起来,当然是男子强,女子弱,再加上女子生理上的缘故,有时不但不能够供给男子,保护男子,反而必须受男子的供给和保护,既然如此,女子就应该服从男子,住到男子那边去。女子必须住到男子那边去,但嫁娶的时候,还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是正姓氏,因为夫妻的配合,是要他生儿育女,传种接代,但是同一个祖宗的男女却配不得夫妻,因为配了夫妻之后,生出来的子女,不是聋,就是哑,或者肢体不全,或者成白痴,即使一个时候没有,到两三代之后终究要出现,“男妇同姓,其生不蕃”,是血份太热造成的。第二个条件是通媒的,这是郑重嫁娶的意思,现在男女的结合太随便,可以说全是由于情欲的冲动,而没有另外的心思。男女的情欲,本来是极易冲动的,青年男女的情欲,尤其容易冲动,凡是情欲冲动结合的,一旦情欲冲动的热度低落,就不免冷淡起来,结合得太容易,分散也一定极容易,而夫妻的结合应享受永远的幸福,通过媒妁,靠自己的亲眷朋友,或者邻里年高德劭,靠得住的人从中牵线,反复考虑,既免了男女情欲的刺激,又免了奸诈鬼蜮的行为,减少夫妻的离异。第三个条件是要男子先行聘礼,这是专为男子设的,大凡天下世界,女子对不住男子的少,男子对不住女子的多,女子住到男子那边去,又服从男子,就会有些不明道理的男子,骄傲起来,凌辱女子,欺侮女子,或者竟以女子为供我娱乐的玩物,行聘就表明一种诚心求恳的意思,也表明一种尊重礼貌的意思,这个婚姻才算确定,男子应该知道,夫妻的“妻”字是“齐”的意思,是同心合意,相敬如宾。
' C6 |/ {$ D: @4 `6 _* L# R" h' c% y9 M) S. F$ o' ^
    女娲氏是和他的哥哥伏羲氏商定这婚嫁之礼的,当时伏羲氏就笑道:“只怕你这几个方法定得太凶,剥夺人家的自由,制止人家的恋爱,只怕几千年以后的青年男女,也要大大地不依,骂你是罪魁祸首。”女娲氏相当看得开,笑道:“随便什么方法,断没有历久不衰的。果然那个时候,另有一个还要好的方法来改变我的方法,那也是大大的好事,况且我的方法能推行几千年,还有什么要说的呢?” * b1 k# U2 r" @# D
' s) |9 V& X$ k8 ?% M7 ~# V
    自此有了固定的婚姻制度,于是有了紧密结合的家庭关系,有了相互依赖的宗族体系,构成了互助合作的社会结构,并逐渐扩大为民族团结与国家生存发展的胶合剂。所谓“建功立业,固然可使一世之人享受其福贵,建立一项可大可久的良好制度,则可使万世子孙受惠无穷。”神话中讲女娲氏捏土造人大概就是寓指此事。 3 ?& P8 f9 [$ _! P; C. z
2 D: q8 m5 I. h8 U  j
    诗书礼乐是人类由愚昧进入文明的明显标志,远古时期似乎还谈不上诗书创作及吟咏,但是女娲氏创造了婚姻制度,也就是制定了礼德的原始面貌,开始了有礼法的概念,可分出人类与禽兽的不同之处,使得人类在宇宙万物之中蓦然间跃到领导的地位,后世尊女娲氏为帝,为皇,都是出自对她的德泽的一片感激之情。 # O7 Z* d' e9 U. j; y- \  [" E
& {1 R3 g% Z# \- S8 n- }2 G) l7 ~
    女娲氏为了美化人类的精神生活,还发明了笙簧乐器,能把风嘶鸟语,虫鸣溪唱,丝丝入扣地吹奏出来;男贪女爱的喁喁情话,水乳交融的心灵恋歌,也能曲曲传神地表达得淋漓尽致,于是人与人之间增添了无限的祥和气氛,特别是男女之间,由于音乐的滋润,许许多多幸福快乐的恋情,都被优美的音乐旋律激荡起来。
! U4 o: h: k+ F3 y; Z
  k" x* X3 c: I  y0 \% P    后来伏羲氏死了,女娲氏代立,没有儿女,因为年纪渐老,便退休到美丽的地方,即现陕西蓝田县女娲谷。那知来了一个康回,专用水害人,女娲氏老大不忍,于是再出来与康回斗争。
4 m9 E: Y! B8 n/ B( A/ V1 ^% C
% c7 [. q1 [7 z; ]    康回是冀州地方出现的一个怪人,生得铜头铁额,红发蛇身,是一位天降的魔君,来和人民作对,史书上又把他叫做共工氏。他那一邦的人熟悉水性,与人打仗总用水攻。 4 W6 t& X0 n0 Q, S; N6 i9 `
1 v( }- e4 G8 I0 z
    女娲氏运用她的七十种变化,到康回那里打探了一番,回来后就叫众多的百姓预备大小各种石头两万块,分为五种,每种用青、黄、赤、黑、白的颜色作为记号。又吩咐预备长短木头一百根,另外再备最长的木头二十根,每根上面,女娲氏亲自动手,都给它雕出一个鳌鱼的形状。还叫百姓再备芦苇五十万担,限一个月内备齐。又挑选一千名精壮的百姓,指定一座高山,叫他们每日上下各跑两趟,越快越好,又挑选二千名伶俐的百姓,叫他们到水中游泳泅没,每天四次,以能在水底潜伏半日最好。女娲氏运用神力,传授他们一种秘诀,使那二千百姓欢欣鼓舞,认真练习。女娲氏又取些泥土,将它捏成人形,大大小小,一共捏了几千个。
/ |) g" n$ u+ u& f. n) P- \' F' b( b
    刚刚准备完毕,康回就率部来攻,故技重施,洪水开路,女娲氏就叫百姓将五十万担芦苇先分一半,用火烧起来,化为灰烬,又叫百姓将烂泥挖起来和草灰拌匀,每人一担,向前方挑去,遇到有水的地方就填上,女娲氏在后面运用她的神力,只见康回灌过来的水都倒灌回去。康回败了第一阵,就率领部属直接冲杀过来,他的部属本就凶猛,这次又吃了亏,更是嚣张,这时女娲氏所做的几千个土偶个个长大起来,大的高五丈,小的也有三丈,手执兵器,迎向敌人,康回的部众几时见过这种阵仗,一个个惊惶失措,败下阵去。女娲氏立即吩咐那一千个练习泅水的百姓:“康回这回退去,必定拣险要的地方守起来,他一定在大陆泽,和他的老家昭余大泽一带躲起来,那里他筑有大堤,为防他决堤灌水,你们一去遇到有堤防的湖泽,就用我为你们预备的木头在湖的四周先用四根长木一直打到地底,再用几根短木打在旁边,他就决堤不动,因为大海之中,鳖鱼最大,力也最大,善于负重,我已经到海中与海神商量好了,将几个鳖鱼的四足暂时借用,所以那木头上刻的,不但是鳖鱼的形状,它的精神也在里面。”这些人听了欣然前往,女娲氏又带了二千个跑山的百姓,携了缩小的土偶、石头等物,一路赶去,在大陆泽和昭余大泽彻底击败康回,康回逃跑时遇到那二千个久练长跑的人如何是对手,居然被生擒。部众将康回擒来献给女娲氏,女娲氏历数他的罪行,下令斩首,咔嚓一刀下去,却不见有血冒出来,但有一股黑气升到空中,原来康回也有些神通,化作一条黑龙蜿蜒逃去。最终与女娲氏的部下瑞顼氏在不周山又一场大战,康回失败,头触不周山而死。
  ]% W# ^/ }! }0 p) g
: @8 @7 W; }9 S/ E3 u. _0 k# `0 C    于是出现历史上记载的如下史事:共工氏(康回)头触不周山,不周山崩塌,于是四极废、九州裂、天柱折、地维缺,女娲氏力任艰巨,炼五色石补天,于是地平天成,不改万物。 / X- h) l" E4 b5 ~
1 `5 R/ n4 K( }; V9 d- D$ k
    当然对女娲氏是否炼石补天,历史上曾经争论不休,皇甫溢在《帝王经》中力斥其为无稽之谈;司马贞在《三皇本纪》中也认为这是荒诞不经的;王充在《论衡》中更认为:“天非玉石之类,岂石所能补,且女娲虽长,岂能及天,不能及天,又安有阶梯可上,此则三尺童子皆能知之,何烦辩驳。”陆熔则认为:“古时生民茹毛饮血,未能尽火之用,女娲氏炼五色石,以通昏黑之变,辅烹饪之宜,所以补天之所不及,后世焚膏继咎,爝火代明皆此意也。”意思是说女娲氏不过是教人用火照明及熟食,用以补上天之不及,并非真正地弥补“天幕”的漏洞。
, t& l  g$ y- R7 s
: D" _/ Y) Z9 R5 o    后来关于女娲的记载和传说也越来越神,《说文》中记载:“女娲,古之神怪女,化育万物者也。”《山海经》、《太平御览》也都有类似的记载。传说商纣王一天来到娲皇宫,本是来祈求这位女神的保佑,但看到女娲氏的雕像是那么乳丰臀大,富有性感,臣下又告诉他,这是根据女娲氏当年的样子雕塑的,于是这位精力充沛的国王,禁不住心旌摇曳,在娲皇宫的墙上题了一首淫诗:
% v5 l, r: D  `. x: j) r
9 ?+ {/ q/ g& H- f    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装。
& c9 k& R7 U0 K/ @& U( H& \0 F
    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 & |" h0 L/ c* n& L* J

( n4 q& P$ e0 a) ~4 L    梨花带雨争妖艳,芍药笼烟骋媚妆。
5 w3 v% v* E7 K2 f5 |1 `" ?) ?5 z
    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 p6 e0 m1 g: d/ E8 J* B
" y9 u* X* I! j7 V0 c+ q
    这一下惹怒了女娲娘娘,遣下以妲己为首的三个妖精,迷惑商纣王,扰乱朝纲,致使商朝灭亡。 5 y5 j  b1 E8 S- h! |( k

% s3 h7 [( c! s7 |+ U    现在仍保存的最早的娲皇庙,建于南北朝时北齐政权,人们祭祀她,除了把她看成神之外,主要是她在历史上的贡献,她应是我们在母系社会时期的一位杰出首领,要知道“男尊女卑”是后来的事情,在远古时代,女人可风光得很呢!; n4 o: z) i( m, _( D7 W
嫦娥应悔偷灵药5 Q1 Q; }/ J# H2 v, z  D

! _6 `# V2 K& p% P作者:车水! n0 V5 X/ c6 v" i; w" Y
6 \) ]# i/ K% V3 p% i
  I7 f: I& V1 g) C3 i
    上古男女关系开放随便,传说尧要到百粤去考察,溯湟水面上,只见无数的青年男子围绕在一个溪边,溪中六七个年轻女子一丝不挂,正在洗浴,一面洗,一面与岸上的男子调笑。男子手中都拿着许多裙带,一个一个分递给她们。那些男子的头上都叠着红巾,有的二三层,有的十几层,有的约有几十层,高得不得了。尧有些不解,就去问一个男子,那男子答道:“红巾都是我情人赠的,情人越多,红巾自然越多,我的红巾有八方,我的情人就有八个,这何等体面。”尧又问:“这里的妇女,赤身裸体在溪水中洗浴,任凭你们这些男子在旁观看,不知道羞耻么?”那男子好象听到了天外来客的话,诧异道:“有什么可耻的?人的身体是天生的,给人看看,有什么可羞耻的,况且美人的美,最贵重的就是天然的曲线美,假使衣服装起来,脂粉涂起来,那就全是人为之美,不足贵重了。寻常我们遇到女子洗浴,不要说在旁边看看不打紧,即使走过去,周身摸她一摸,也不打紧,只要不触着她的两乳,假使触到两乳,她就要生气。因为全身皮肉,都是天地生的,父母给她的,独有那两乳,是她自己生长的,所以不可触着它。但若是我们的情人,不要说触着她的两乳,就是抚摩她的两乳也不打紧。”
: }4 O: s, q  Q  [+ F! ]. `
+ L0 k: \) C  @: N$ Q    嫦娥与后羿的结合就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嫦娥出生在渤海湾中的渔家,自幼风里来,浪里去,是帮助父兄渔捞作业的能手。长年的海上生活,锻炼成一幅健美的身材。后羿早听说了嫦娥的美丽,一次偶然的机会,两人在一处森林之中相识,简单的交谈之后,两人就初试了云雨情。不久后的一个月明之夜,后羿来到嫦娥家门前,扯开喉咙唱道:“狂狗吠月晤知天,想妹姻缘会发癫。妹今好比月中丹,看时容易折时难。” 4 @$ ^4 H# M: M

  s3 p7 ~4 Q' A* q    嫦娥并不知道是谁唱的,风俗使然,她立即答道:“翠竹低垂是我家,竹枝用来编篱笆。阿依若解郎心意,结伴山陬亦不差。”后羿接道:“阿妹生得象斯文,当门牙齿白如银。两旁乳峰隆隆起,难怪阿哥日夜魂。”听到这,嫦娥脸微微有些发红,然而又情不自禁,这时她已知是后羿来了,不由续道:“前月姘识山中,当时幽会于丛林。什么万般的恩爱,只换得泪珠儿血红。” 3 i7 q  Y" v: \6 t- E9 G
( B" [2 F2 P; K: _
    后羿知道嫦娥已经十分钟情于他,走过去将嫦娥往背上一背,背到丛箐密林中,就干那“拉阳”的勾当。
/ t% ]0 ^/ |; b9 L9 n/ m2 ~; c  B- o* e. d% p
    自此,留下了“踏月”的风俗,月圆之夜,妇女们盛装出游,徜徉月下,笑语声喧,唱着“木挥花压鬓发香,月下两三姐妹行,行远不嫌翠袖薄,路遥翻恨绣裙长”的歌。
# q* e  h" H; Q% m1 k: ^: x/ K7 j6 Y
    听说“踏月”可以却疾转运,如今中秋夜晚的赏月活动,就是由“踏月”风俗转化而来。 6 i& H: m' b! N1 G$ Y; {- X/ u# W  D
" A2 M; M- p, L( g, y
    更有一种习俗,直接起源于后羿与嫦娥的私会。上元之夜,妙龄女郎在月下独行,偷折人家园中的腊梅和早杏花,能得手的,则象征大吉大利,并可以嫁得如意郎君,未婚男子若能捉到偷花少女,日后可娶到如意的妻子。所以这晚家家园门虚掩,主人装聋作哑,如此这般,少年男女追逐在明月之下,几多风流,韵事就此产生,只有家犬不解风情,彻夜吠个不停。范成大的一首《窃花》诗生动地勾勒出这番情景:
+ D7 W+ c* X6 p9 k, o. b! u9 P
3 s& t& `' E: h, f- I. z    女郎元夜踏苍苔,攀折青支笑落梅;底事含羞佯不睬,月明犬吠有人来。
6 e# A% M- a3 ~+ S8 r; i2 A5 ]3 q1 X- R- {* X! k
    嫦娥不顾一切地任由后羿抢着干那“拉阳”的事情,然后不顾一切随后羿私奔,后羿是她心中神圣的偶像,是当时盖世的英雄,他干出了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壮举。
- C& ?7 J* W- R7 X; ~5 P
, z. `3 W! S/ V. M0 V8 _( e+ F    后羿生得方面、大耳、长身、猿臂,而左臂似乎更长一些,天生神力,善于射箭。 " y4 T& ]0 D/ A/ {
8 m1 N! l2 I( d) w$ a% J
    他曾在桑林杀一种为害百姓的叫封豕的怪兽,那怪兽两髀上各有八颗白色的圆点,上应十八宿中奎星之精。在成纪那地方是伏羲出生的所在,他画八卦的地方,居然日久通灵,生出九个婴儿,五个男的,四个女的,男的善于用水,女的善于用火。在一条凶水旁边,为祸作怪,后羿又将他们射杀。射杀九婴后,又赶到四川杀巴蛇,巴蛇负伤,顺长江东下,终于死在洞庭湖,骨骸堆积下来成为一座山丘,叫巴陵,也就是今天的岳阳,还往寿华之野杀凿齿。其中最有名的两件事是后羿射九日和推翻太康的统治。 5 u# Z6 f, L' r5 ~+ \6 Q
) U3 B! }; s% j+ P/ ]! Q2 l8 O
    原来天上有十个太阳,这十个太阳传说是天帝的十个儿子,平常兄弟按日轮值,偶然一时兴起,同时出现在天空,于是烈日炎炎。禾苗尽枯,土地龟裂,疫疠流行,田间没有收成,百姓嗷嗷待哺。后羿于是弯弓搭箭,一连射下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九个太阳,只留下癸一个,大地才恢复正常状态,万民把他奉若神明,热烈地团结在他周围。 , V7 c$ F7 R/ d2 _# y
. C# ]! H; X% ]. x& y2 x5 D
    夏太康是夏禹的后代,他生活荒诞,尸位素餐,于是后羿领导人民推翻他的统治。
# z/ P7 W% b: g+ Z
! h3 N  ~8 c# T" Z  N  J    这样一位英雄人物怎么不会令嫦娥倾倒呢?她义无反顾地爱上了他,想也不想就跟着后羿私奔。
! B- s  {4 F9 o' p; U% H$ |- E8 C+ h
    后羿推翻太康的统治,先是立太康的弟弟仲康为帝,不久就干脆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有穷,统治着南到长江,东起辽东,西迄陇西的广大地区,豪华的宫廷生活,日日酒绿,夜夜灯红,渐渐地他志得意满,恃力而骄,暴虐无道,常常把国政委托给宰相寒浞,自己到山上打猎取乐。 ' b/ P5 t- D2 a8 x

* ?* I; ^9 y& u" w& X7 u    嫦娥原来对后羿十分崇拜,小心翼翼,无微不至地把全部爱心倾注在后羿身上,后来眼看自己的丈夫日趋堕落,甚至声色犬马,胡作非为,往日的英雄气概转换成一副暴虐作风,她失望到极点。她曾经苦苦规劝,无效,她又以死相胁,也没效,她渴望着自我解脱。后羿又很久没有在家了,嫦娥天天为他担忧,后羿终于回来了,他告诉嫦娥,他到了昆仑山,在那里向西王母求得了长生不死的仙药,后羿深深爱着嫦娥,他喜孜孜地告诉嫦娥,他愿把长生不死药与爱妻分享,既美丽又贤淑的妻子,实在是他精神上的最大支柱,也是生活上的最大依靠,他不能只图自己长生不死,他不敢想象自己如果没有了嫦娥,他是否还有活下去的意义和勇气。嫦娥听说是长生不老药,感到非常好奇。 + e, p" @; j5 l

4 L9 p8 c% \* d8 c; k0 P5 b9 Y    一天,趁后羿不在,偷偷地去尝了一点,大概这长生不老药有如毒品,一吃就上瘾,嫦娥尝了一点之后竟至一发不可收拾,将所有的药全部吃完。预想不到的功效发生了,嫦娥顿觉身轻如燕,平地腾空,凌云御风,直冲宵汉,一直飞到月宫才停下来,她喂的一只大白兔将她盛药的碗舔干净后也跟她一起升天。后羿回来后,不见了嫦娥,不见了灵药,顿时明白了一切于是暴跳如雷,声色惧厉,就想一箭把明月射下,铲徐嫦娥的窝巢,绝了她的前程,使她也不能长生。但他终究也舍不得对嫦娥下手,口中喃喃他说着:“宁人负我,毋我负人,”显得十分悲伤、孤单。
4 G" G& k4 }9 C! W. T9 l9 p; W
7 {* m! k) y) B; l, i8 m* a    嫦娥奔月的时候是三十五岁,她本是为逃避尘世的烦忧,无意中升天的。在广寒宫中过着寂寞的生活,虽也有个吴刚住在月宫中,但他是触犯天条的有罪之身,天天就罚砍永远砍不断的桂花树,对嫦娥根本不理,只有玉兔稍解人情,还能给嫦娥些许的安慰。 2 F; i: c! F/ ]# Z/ Y

3 a, q: b+ Y; R/ [2 h( U, _* d: G    正是正月十四日的晚间,一轮明月从东山升上来,后羿独自一人饮了几杯闷酒,对着月亮,不免又凝思起来,想到今后如何再寻长生不老药,去追随他的夫人月里嫦娥,对于嫦娥虽则怨恨,但更多的是思念她,每当对月之时,思念便涌上心头。他正在冥想,天空中突然出现一朵彩云,从窗口飘入他的家中,环佩之声彻耳,兰麝之香扑鼻,他细一看,原来竟是嫦娥,不过装束与从前大不相同,丰姿态度尤为艳绝,后羿尽有万种痛恨,也一时说不出来。倒是嫦娥先开口,叫后羿原谅她,接着又说:“我知道你到现在成仙的念头还十分浓烈,要知道神仙做长久了也毫无意味,不过和做人一样,即如我,也是很痛苦的,所以我劝你,断了成仙的念头。”后羿认为嫦娥骗他,嫦娥顿了一顿,眼圈儿有些发红,续道:“我偷了你的灵药,觉得对你有愧,再来骗你,岂不是罪上加罪,你想想,我骗你做什么?我骗你有什么好处?我虽然和你有不对之处,不来和你相见就是了,何苦再来骗你呢?”但后羿终究不相信她,嫦娥黯然神伤,悄然退出,从此了却凡心,就象那些富贵家庭中的女人在饱经沧桑后,独向青灯古佛一样,在广寒宫中寂寞地漫舒广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黛绿年华,锦绣岁月,都在冷清凄寂中度过。 8 U1 }$ a* b/ M1 y7 A5 ?! o, _" Q9 u

4 @9 j% g7 X  @2 K4 q1 ~9 j# l    唐代李商隐写道:
( s; \4 a: x. Q0 i( p* W! N  W' w1 E1 |/ v/ U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0 a- E! s9 z: z# g9 M
* q- O6 f( `/ Q6 y
    宋代苏轼在《水调歌头》词中写道: 4 b8 z2 k: V, l5 |1 v
* D' ^; F* E4 c+ p1 j
    “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时在人间!”
* p7 `0 n0 ^' }( X8 u3 N' D( u5 U$ u% @
    颇切中了嫦娥的心境。 8 x+ v* d, x$ R

9 L' M/ y: E; D4 J    后羿在嫦娥走后更加暴虐不道,原来被他推翻的太康皇后逃回娘家重做国后,生下儿子少康,少康励精图治,居然以十里的土地,五百人的部众为基础完成了他的复国大业,后羿被寒浞所杀。 7 }0 \5 `+ g+ V$ Z9 G9 A- h

* t' [. P2 W. F, m    嫦娥姓佬狐氏,原本叫妲娥,是在西汉的时候,为避汉文帝刘恒的讳,而改称嫦娥。
, ~' P, F1 y+ ^2 y: }% ~0 u' I
2 `" C) v. c: G# k% Y% w; x* i: d, {5 j    有人把李商隐的诗意和苏轼的词意合起来。作一副对联,对她的奔月进行概括:“灵药应未偷,看碧海青天,夜夜此心何所寄;明月几时有,怕琼楼玉宇,依依高处不胜寒。”& I- y3 f- e/ D( b) `+ \

4 W& J3 K  l' F2 ]织女牛郎鹊桥相会0 b1 P# M5 ]3 V; v3 k, ]7 U5 [

4 }$ d- ?" q+ k6 _8 d/ B& p作者:车水
8 i6 y0 p; s) S- c7 X$ \; {
9 K9 \" g' D2 U7 V/ g" z
/ |% t  S* q, l1 x4 e    农历七月七日是民间的“乞巧”节,妇女们这晚在庭院中摆下酒脯瓜果,虔诚地向夜空膜拜,以盼望织女星赐予技巧。由于诗人的吟咏,画家的描绘,文人的铺排,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于是流传人间,缠绵绯恻,委婉动人,这便是牛郎与织女的故事。 : t% u, F% V. ~- q
7 b. @: g& N1 H5 L, V4 {, X, Y
    《诗经》的《小雅》中有一首诗:
3 w9 ]$ ]6 G: s( y4 L( u: M- D1 V2 ?+ k9 z
    “或以其酒,不认其浆;鞙鞙佩璲,不认其长。
+ L& R' {, {  A/ w+ Z0 I4 {, V
( f! k) }- `9 T& p8 L    维天有汉,鉴亦有光;跤彼织女,终日七襄。
( K; Z0 ]( F) G  p' x1 O' T! h: {) P% L/ w+ F3 ?$ H% v
    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 6 S/ t: F0 G% \3 `2 A5 W

2 x, V* o2 k8 q% @/ q, _0 O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捄天毕,载施之行。”
8 E7 q- q3 M* i8 ~( @! ], x+ F
/ I/ I9 M: e# P2 K2 W9 G* ~    大意是说天上的织女星,坐在织布机旁,无心织绢,却一心一意地想着银河对岸的牵牛星,而为之眷念不已。 , X/ H) E7 w" K. n& j4 e3 m/ G

. O) Y  o0 M0 F5 u$ q2 d" W+ F6 |5 f    可见在西周时代,就有了牛郎与织女爱情故事的想像与传说。《史记天宫书》和《汉书天文志》中,也都有牵牛、织女双星的记载。晋代宗怀的《荆楚岁时记》里,说织女是天帝的外孙女,七月七日夜晚与牵牛在银河相会,已经为这个恋爱的故事勾勒出一个鲜明的轮廓。到了南北朝时,任眆在《述异记》中记载:“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这项记载准确他讲是从“古诗十九首”中获得灵感,其中的一首描写《七夕双星》: ; m4 t' V3 U/ L
1 e  q$ h  n' a8 w  P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携素手,扎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儿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r  N9 i  L/ ~& }- c7 K; k' _6 P0 X) u  I
    这首诗比起《诗经》中的那首,更描绘得凄凄切切,道出了一对有情人,两地相思,愁昔满怀的悲凉况味。
0 s" R( q) m! g6 N* E1 h! f' z3 N$ u
* ^& z8 R5 O- a5 Q+ k    此外,晋代于宝的《搜神记》中把天上的牛郎与织女双星,说成是汉代孝子董永夫妇的故事。甫北朝时吴均的《续齐谐记》里记载:“桂阳成武丁,有仙道,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弟曰:‘何事渡河?’答曰:‘暂诣牛郎。’至今云:‘织女嫁牛郎也’。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记述唐玄宗与杨玉环,以牛郎织女为例,共誓白头之约。
* ]: W2 W, G8 |  G
. f5 }3 z' B; q4 L2 U; ?; z# i    宋代秦少游专门写过一首《鹊桥仙》: . g2 \3 I: u. l

4 n. K0 s7 c8 L  v3 ?9 V& \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6 b# H4 f+ d- V5 J
8 g7 y: Q2 [+ w9 j% q9 i+ B+ S  V4 R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 v3 q- C, i+ u
  }* ~6 \5 q  H; L  [. a; L& ~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 \4 C! y+ p- E
0 d" X9 b6 \  T+ m0 a/ ^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e6 b( i$ i' ]" X5 E3 l* r
7 U( Q6 m; w% B$ _
    总之,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为素材的诗词、戏曲,不胜枚举。 1 L; }6 k2 {! r" a9 W/ b+ j' L7 ^
, _2 T3 U0 B# i& Z2 ~
    综上所述,可以推断牛郎与织女的凄美爱情故事,大约是发生在西周时代,当时的奴隶社会,等级十分严苛,这个故事就是一般人追求幸福的心声与饱受压抑的写照,托言天上双星,也就是人间的实情。
1 i% h. q# y& r5 M  V8 b- p
" y5 P7 ^1 L6 |( B: M, ~; l- d4 A    据说西周时齐地,也就是今山东一带,有一贫苦人家,父母早丧,幼弟依兄嫂度日,每日出外牧牛,人们都把他叫作“牛郎”。
" K9 ~) n1 l8 i" q2 Y7 j' w- A" |: s
    牛郎渐渐长大了,他的嫂子一直不喜欢他,于是他牵着一条老黄牛流浪到一片荒山下结茅而居。一面垦荒,一面哭泣,泪珠点点滴滴落地上,不久后就生出一朵朵艳丽的牵牛花来。继而,有粉蝶双双在上面飞舞,小鸟在枝头碉啾和呜,叫个不停,田地里也长出了茂盛的庄稼。
7 R: Y3 d  C; o' x% Z
' }$ a8 A: B% x7 h6 Z4 x9 d- ]    老黄牛的来历不凡,它是天上的金牛星,因触犯天条而被谪降人间受苦受难,有感于小主人牛郎对它的饲养和爱护,除了感恩图报辛勤耕作外,还挖空心思想要为牛郎撮合一段美满的良缘。
' Z! V8 @  X  ]/ Y, M. X1 z' A. u
! c$ [% u& @" b7 {7 j. r    终于,金牛星得知天上的七仙女,时常结伴到人间来溜达,甚至在东边山谷中的明镜湖里沐浴。于是便在夜间托梦给牛郎,要他第二天清晨天未明时到湖畔,趁仙女们戏水时,取走一件仙女挂在树上的衣衫,头也不回地跑回家来,便会获得一位美丽的仙女做妻子。
& V" f% h3 _" s# P5 C5 v- ]" L2 c6 K, @) H: X
    牛郎将信将疑地翻山越岭,在晓雾弥漫中,果然瞥见七个绝色美女在湖中嬉戏,粉装玉饰,云鬓花颜,不觉为之心神荡漾;旋即抱起矮树上一件粉红衣衫,飞奔而回。
! B( Y8 D; |, d- ?' B
8 \& A% t# }7 j# ]/ v: |  a& n    这个被抢走衣衫而无法返回天庭的仙女就是织女,当天夜里,她趁着夜幕的掩护,赤身露体地轻敲牛郎的柴扉。在微明的灯影里,一个是诚实憨厚,壮硕俊朗的少年农夫,一个是美艳如花,柔情似水的天上仙女,四目相接,一见钟情,于是在静褴的春夜里,两情相悦,同赴巫山云雨。
3 P3 F) K5 x/ S9 n0 n/ b" A( D" x1 u* W
    幸福的生活过得总比痛苦的生活要快一些,时光荏苒,眨眼三年,织女已为牛郎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老黄牛已死,留下的一对牛角挂在墙上,牛郎舍不得老黄牛,天天对着牛角发楞。织女私自偷下凡间的事终于被天帝知道,天兵天将把她拘回宫里,牛郎此时真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一对小儿女也天天哭着要妈妈,牛郎肝肠寸断,想着曾给过他无限帮助和关怀的老黄牛,抱着牛角痛哭。谁料一不小心,牛角掉到地上,奇迹发生了,两只牛角竟然变成两只箩筐,牛郎把两个孩子放入箩筐中,准备一肩挑起,寻找娇妻,一阵清风吹过,两只箩筐像两只强有力的翅膀,蓦然平地飞升,腾云驾雾,风驰电掣般地飘飞在霄汉之中,眼看娇妻就在前面,牛郎奋力追求,眼看赶上了,却被王母娘娘察觉,拔下头上的金钗,在牛郎与织女之间一划,立刻出现了波涛汹涌,白浪滔天地银色河川,从此一个河东,一个在河西,遥遥相对,却无法相见。
& a7 w4 A" Q! V8 O$ I5 w+ R0 I- z9 D3 ?3 U
    鹊鸟非常同情牛郎与织女的情真意挚,每年夏秋之间,趁银河风平浪静的时候,群集河上,口尾相衔,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相聚。“鹊桥崔鬼河宛转,织女牵牛夜相见。”据说七夕过后,鹊鸟的羽毛都会七零八落地脱掉不少,就是因为辛苦搭桥的缘故。
+ h6 a$ _* w8 }$ @: u
  f, y( K& n: U$ z' K    牛郎织女的故事大致如此,后世的《天河配》、《天仙配》、《鹊桥会》等平话或戏曲都大同小异;不但把人仙化,也把神仙凡人化,仙女可以下凡,凡人也可以升天,一段天人揉合的爱情故事,充满了馥郁甜蜜的人情味,也洋溢着农牧社会的生活面貌与伦理道德色彩。 $ [! g4 P7 T( \) r
" Y, R( z6 f" D7 F1 M
    杜牧的《秋夕诗》:“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甫《银河诗》:“牛女年年渡,何曾风波生?” % m9 h# j, m( _; d/ n' H1 D
: ~  w+ A6 p, `3 d* A
    这些都为世人传诵,还有:
- c% R/ _1 T; V4 W/ @* T. \# o
$ Q+ X6 k5 L0 d: ]0 O4 }8 N, a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儿百条。”
8 k7 e8 z# L7 @4 A7 }7 |# Y# y6 ^4 {6 ?
    这诗传说是一个六岁的儿童,唐代的林杰写的,可见一般人对七夕的故事已经耳熟能详,连六岁小儿也能执笔成诗,朗朗上口。
7 p$ e& R9 |+ i+ @) D* w1 }. ]: z3 W9 C# p$ |. _9 m% k) T
    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最为少年男女所向慕。南北朝所谓“七夕节”,禁中优伶扮演《鹊桥仙》戏曲,进时新果品,市井儿童手执荷叶,欢呼雀跃。唐时在七夕夜登高楼危树,安排筵会,以赏节序。宋时以七夕为“女儿节”,妇女在庭院中以巾帕蒙面,仰首空际,默默祷告,根据所看到的迷蒙景象,以预卜自己的终身大事。元、明、清各代,称七夕为“七巧节”,当夜的花样更多。
' i& }- e4 Y* I) Z# |& O" H1 V) U( R  `* ^
    最常见的是在庭中摆设香案,盛陈瓜果,望空焚香膜拜,然后一口气在朦胧中以丝线连穿七个针孔,能有如此眼力,想必也有一双巧手,还有捉取小蜘蛛以小盒盛着,翌晨观看如果网丝圆正,叫“得巧”,另有“丢针”,盛清水一碗,在星光下把绣花针轻轻地丢在水中,能浮在水面的叫“大吉”,事实上这就是物理学上的表面张力,只要小心翼翼,大概不难办到。
. s6 F+ W2 P  o& {) o% i% U! k+ d7 V1 c: r3 c8 M. b: D
    还有两首描写七夕的诗,字丽句清,可堪一读。一首是: ( ]% z( b1 k" ]) Y. S: Y

/ `. ^+ Y' G+ B    “乞巧楼前雨乍晴,弯弯新月伴双星;邻家少女都相学,斗取金盆卜他生。” & n. P* a. Y# I  E: O% N! o; h

9 V5 ^% {7 Z+ x    一首是: # w- f6 X$ s- [6 ~; n3 \0 v
; r" ~7 {- a! E: P5 d1 s  D4 o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
3 b; f0 P3 R* K# L+ P
2 C8 Q6 R8 s# H' S    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旦试寻看。” : E9 m4 c- T1 V# j- b

6 U/ x% e5 h: \' c* Y. M. Z$ [    这两首诗对七夕夜晚妇女们的活动和心态形容得入木三分。 . v. T6 `: k& Z: S1 F: P

! G4 ?$ v; p" b; o    时至今日,少男少女们的情感已了无阻隔,不只是抽象的银河无法隔绝,就连实质的尊长约束,社会道德法律,也已发生不了多大效果,然而重温牛郎与织女的故事,则可对少年男女的情爱,产生了一种虚幻而浪漫的憧憬,从而唤起更加珍惜的意念,则认七夕为“情人节”,就有了积极的意义。

/ U$ t4 K; a; @
: H8 u9 y0 I  {6 ~[ 本帖最后由 冷月飞花 于 2007-6-3 14:54 编辑 ]
发表于 2007-5-31 02:28:01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31 09:3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长,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 18:41:46 | 显示全部楼层
:ku: 路过,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 19: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长..    看了眼睛好难受吖..LZ要把字弄大点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3 06: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个顶啊,连续的总不可以段吧,啊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3 14: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家的顶帖
! Q6 W6 e& _* Y4 c小女子不胜感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3 18: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还叫小女子  比偶还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3 19: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飞花姐我彻底服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3 19: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是很老吧,我20而已
3 J0 A0 a  p6 t- l' o郁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11-4 11:03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