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957|回复: 3

《春秋》存陈经义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 15: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齐鲁风

周武王伐纣,代殷商践天子位之后,封虞舜帝的后裔妫满于陈,谥陈胡公,侯爵,都宛丘,是为陈国之始。此后陈国经历了三次亡国,都是被楚国进攻,最终亡于楚。陈亡两年前,宣公时逃亡齐国的陈公子完的六世孙田常弑齐简公而专齐国之政,之后逐渐取代姜氏成为齐侯。


陈第一次亡国

    《春秋》:鲁宣公十年,五月,癸巳,陈夏徵舒弑其君平国。此时为陈灵公十五年,周定王八年,西历前599年,自胡公至灵公,陈历十五世、十九君。灵公与大夫孔宁、仪行父皆与夏姬私通,而夏姬是大夫夏徵舒的母亲。有一次,灵公与他的两个公子在夏姬家里宴饮,灵公指着他的两个公子开玩笑说“徵舒长得相你们俩啊”,两位公子以玩笑的口吻回答“也很像公父您啊”。这件事导致徵舒异常愤怒,宴后射杀了灵公,孔宁、仪行父奔楚,太子午奔晋,接着,徵舒自立为陈侯。

    《春秋》:宣公十一年,冬,十月,楚人杀陈夏徵舒。楚庄王以诛杀徵舒为名,进攻陈国,遂灭陈,以陈地为陈县,后庄王从大夫申叔谏言,旋即复陈国,立灵公太子午为陈侯,是为成公。这是陈国的第一次亡国和复国。

    总体上楚庄王为了延续陈国公室做出了贡献,故孔子读史记至楚复陈,曰:“贤哉楚庄王!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

    《公羊传》:此楚子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不与外讨也。不与外讨者,因其讨乎外而不与也。虽内讨亦不与也。曷为不与?实与,而文不与。文曷为不与?诸侯之义,不得专讨也。诸侯之义不得专讨,则其曰实与之何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天下诸侯有为无道者,臣弑君,子弑父,力能讨之,则讨之可也。

    公羊子对这段历史以“实与文不与”的春秋经义解释:因为《春秋》是尊王的,遇诸侯擅自攻讨者则贬之,这个前提不能违背,但是在上的周天子失去权威,下面有没有能威服一方诸侯的方伯,如果出现“诸侯有为无道者”,有可以讨伐他的实力讨伐就可以了,也就是文字否定而实际上赞同。“实与文不与”是公羊春秋学中重要的经义,它体现了公羊学根据实际情况权变的精神,王道不可行的现实条件下,退而求其次,目标不违于王道,手段上以霸道行之可也。
  




陈第二次亡国

    《春秋》:鲁昭公八年,冬,十月,壬午,楚师灭陈。执陈公子招,放之于越。杀陈孔瑗。时当陈哀公三十五年,周景王十一年,西历前534年,陈国国内因君位继承人问题发生内乱,杀悼太子师为哀公弟司徒招所杀,哀公自尽,招立公子留为陈侯。楚国听说陈国内乱后,趁机派公子弃疾出兵征讨,捉住司徒招并放逐于越地,杀陈大夫孔瑗,旋即灭陈,陈君留奔郑。这是陈国的第二次亡国。

    《春秋》:鲁昭公九年,春,叔弓会楚子于陈。此时陈国已灭,但《春秋》经文中仍然写明是陈地,这隐喻着经文对陈国的特殊感情。何休《公羊解诂》曰:陈已灭,复见者,从地名录,犹宋郜以邑录;不举小地者,顾后当存。徐彦《注疏》曰:不举小地而举陈者,正以楚人暴灭,《春秋》欲闵陈而存之,故还举其大号而言也。陈亡国之后经文中仍然出现陈之名号,是因为楚人残暴的灭了陈国,经书怜悯陈国,希望它的国祚继续下去,故而以陈言之。

    《春秋》:鲁昭公九年,夏,四月,陈火。同一年的四月,陈地发生大火,经文依然以陈之言之,与上处的“闵陈而存之”寓意相通。

    《公羊传》:陈已灭矣,其言陈火何?存陈也。曰存陈,悕矣。曷为存陈?灭人之国,执人之罪人,杀人之贼,葬人之君,若是则陈存悕矣。这次公羊子在传文中明确的说明了“存陈”的寓意,即便有“执人之罪人,杀人之贼,葬人之君”做法,“灭人之国”也是不可行的,毕竟楚人的这种做法是趁人之危而且没有什么正义性。

    何休《公羊解诂》曰:书火存陈者,若曰陈为天所存,悲之。何休认为在已亡国的陈地上发生活在,是天意的死灰复燃,表示天欲存之。并进一步解释:楚为无道,托讨贼行义,陈臣子辟门虚心待之,而灭其国;若是,则天存之者,悲之也。上天之所以有意保存陈国,是因为楚人打着讨贼的旗号灭人之国,不正当,上天是怜悯陈,故有存陈之意。何氏是东汉公羊学的代表经师,在解诂的文字中明显透出浓郁的谶纬学风,不过他将存陈经义解释为楚人无道天欲存陈,则失之不远。

    灭陈五年后,楚国内乱,公子弃疾弑楚灵王而自立,是为楚平王。靠弑君篡位上台的这位新楚王,为了减少天下的指责声音,交好诸侯,故意做了做善事,找到了被司徒招杀害的悼太子师之子吴,立其为陈侯,是为陈惠公。这是陈国的第二次复国。
  





陈第三次亡国

    陈湣公二十三年,周敬王四十一年,鲁哀公十六年,西历前479年,楚惠王率兵北伐,杀陈湣公,遂灭陈而有之。这是陈国的第三次亡国,此后陈再未复国。

    陈此次亡国时值鲁哀公十六年,是年,孔子卒。而《春秋》的修订已在鲁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为止,故而《春秋》经文中不可能记载此次陈亡国之事。

    然而,在陈亡国的两年前,陈宣公时逃亡齐国政治避难的陈公子妫完的六世孙田成子常弑齐简公壬而专齐国之政。陈公子完奔齐之后,被当时的春秋首霸齐桓公任命为齐国手工业大总管——工正,此后在齐国世代权贵,以原封国陈为氏,又因秦汉以前的古华夏语陈田二字音近而通,故一般称田氏。经田襄子盤、田庄子白、田悼子、田太公和四世,至田太公和十九年,“田和立为齐侯,列于周室,纪元年”,是为田氏齐国开始。七年之后,“故齐康公(姜贷)卒,绝无后,奉祀皆入田氏”,姜氏绝祀,齐地已经全部归田氏所有,当年,田齐威王田因齐即位,田氏齐国开始了威宣盛世。田氏代齐之后,是否还继续奉原陈国之祀,已不可考证,但从某种程度上说,陈国获得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恢复,这可以视为它的第三次复国。
  




公羊春秋学的齐学性质

    孔子修成《春秋》后,将《春秋》经文中不能明言的微言大义传授给了子夏,后齐人公羊高拜师子夏,学得了春秋之学,公羊氏家族将其世代传承下来。徐彦《公羊注疏》引戴宏说:“子夏传与公羊高,高传与其子平,平传于其子地,地传于其子敢,敢传于子其寿。至汉景帝时,寿乃共弟子齐人胡母子都著于竹帛。”

    公羊寿与弟子胡母子都将口授的传文著之于书的时候,已是汉景帝时代,后胡母子都与董仲舒皆以治公羊学出名于世,为汉景帝时博士。武帝时独尊的儒术在本质上就是公羊学,而公羊学因在齐地传承日久,在解读经义中,已带有了齐人的色彩。简单说明如下:


    一、鲁行周礼而尊王道,而齐杂合周礼与东夷风俗而尊霸王道杂之,有赏贤使能注重实效的特点。春秋“实与文不与”的笔法,在解经文“僖公元年,齐师、宋师、曹师次于聂北,救邢”和“僖公二年,春,王正月,城楚丘”的公羊传文中两次出现,这种以桓公为贤的政治观点,即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王道不可行,退而求其次以霸道行之的体现,也是齐人政治理念的体现。

    二、公羊传文、董仲舒《春秋繁露》、何休《公羊解诂》中对经文开始“元年春王正月”之“元”字的解释,一步步发挥,将其与天地本元,圣人布政施教之开端结合起来,带有齐国学术对天地本源认识的特点。

    三、公羊学在齐国传承的时代正当田氏掌权,田氏是陈国公族的延续,其对经文中存陈寓意的发挥含有为当时齐国政权寻找合法性解释的倾向。而这种经义阐发对于汉代来说已经没有意义,公羊子仍将其体现在传文中,更说明了公羊学是从始皇焚毁六经之前严格传授下来的。

    田氏为了论证自己政权的合法性,进行了一系列交好诸侯、笼络士人的政治宣传,并杜撰出不少谶纬之语。《史记》中就有相关记载:

    厉公二年,生子敬仲完。周太史过陈,陈厉公使以周易筮之,卦得观之否:“是为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其在异国?非此其身,在其子孙。若在异国,必姜姓。姜姓,太岳之後。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乎?”

    太子师之子吴出奔晋。晋平公问太史赵曰:陈遂亡乎?”对曰:“陈,颛顼之族。陈氏得政於齐,乃卒亡。自幕至于瞽瞍,无违命。舜重之以明德。至於遂,世世守之。及胡公,周赐之姓,使祀虞帝。且盛德之後,必百世祀。虞之世未也,其在齐乎?”

    齐桓公十四年,敬仲完奔齐。齐懿仲欲妻完,卜之,占曰:“是谓凤皇于蜚,和鸣锵锵。有妫之後,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後,莫之与京。”

    另外,从《史记》的行文风格来看,对存陈之义的解释,也有汉代公羊学“兴亡国,继绝世”的含义,如司马迁在《史记·陈杞世家》篇末感慨:“舜之德可谓至矣!禅位於夏,而後世血食者历三代。及楚灭陈,而田常得政於齐,卒为建国,百世不绝,苗裔兹兹,有土者不乏焉。”
  




涤除谶纬,继承真正《春秋》

    从上一段引用《史记》记载的谶纬文字中,可以看到今文经学的谶纬之风来自于战国齐地的政治气候,并非很多学者认为的那样,来自西汉经师伏生、胡毋子都、董仲舒的杜撰。齐学有自由恢宏的气度,也有诡谲神秘的特点,公羊学受此影响逐渐形成汉代喜好以经文推理灾异的风气。

    孔子晚年修《春秋》,以鲁史为本,“笔则笔,削则削”,因此时周天子衰微,天下无道,诸侯相互攻伐,人民痛苦不堪,孔子将自己的微言大义渗入春秋二百四十二年历史文字,阐明一种符合儒家理想的政治秩序。司马迁说:“余闻之董生曰:周道衰微……孔子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春秋》之修至鲁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为止,孔子叹曰:吾道穷矣,又曰:备矣!孔子修订春秋结束时正值鲁国一位猎人在曲阜市郊打死了麒麟,而麒麟是仁兽,它的出现预示着太平盛世的到来,可偏偏被猎人打死,这说明了天下还要混乱下去,《春秋》经文中所蕴含的大道不能实行于当时,故孔子曰吾道穷矣,又因为已经将政治秩序的理想阐明结束,故曰备矣。公羊传文曰:制《春秋》之义以俟后圣,以君子之为,亦有乐乎此也。《春秋》的经义是为后来理想社会的王者制法,以待后世的圣王取法之,后世有所作为的君子也将乐于其中的道理。

    公羊春秋是今文经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以经学为基础阐发政治学不可绕开的典籍。《春秋》与其他五经大幅度因袭史料而作不同的是,它更注重于理论的阐发,因此具有长于与时代结合的优势。当今的儒者继承公羊春秋的经义,已经不需要执着于灾异谶纬之论,因为这并不是《春秋》经文的本意。继承公羊学为后王制法的精神,探索合理的政治秩序,服务于社会需要,既是当今中国的迫切需要,也是公羊儒士的主要任务。


                            齐鲁风,撰于己丑年三月二十日
发表于 2010-1-22 20: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课啊~~
我们学校老头在讲的时候我在睡觉
既然你在讲 我就听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 20: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汗死,,,,,,,ing历史学时我最爱的一课,,,更何况我们教历史的是一个美女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 2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教我们的是一个老头  ~~~ 说话漏风 口水满天飞 ~坐前排的好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5-22 19:0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