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long6166 于 2009-12-22 17:42 编辑 * H8 k- ?8 F0 v
2 j$ j/ G: a3 Q P5 b" X+ e
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梦想以“武土道”精神、现代化的军事威力,一举歼灭中国野战军,夺取若干重要据点,给中国人精神重大打击,迫使屈服投降,速战速决。然而日本的如意算盘不如意。中国根据敌我条件,采取持久消耗战略,将战争分为三期:第一期为持久抵抗期,第二期为敌我对峙期,预定第三期总反攻期。双方进行有关战略成败的24次会战。中国军队在这些会战中,官兵为民族的独立、自由和民主,作出了重大贡献。兹将会战予以概述。
: \2 _( ?" {9 ]+ U
) b6 ]; A1 x9 u4 Q 1.淞沪会战 8 e& }; H4 O6 \0 W3 X
/ O* q w$ }; L m) b$ B 1937年8月,日本企图以陆海空军优势及先进的军事装备,梦想速战速决。因此除向我华北进犯外,8月13日向上海发动猛攻,拉开淞沪会战序幕。日军在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指挥下,以12个师团以上的兵力,对我第三战团司令长官蒋中正(兼)、副司令长官顾祝同率领的约30个军展开激战。我最高统帅部为争取国际同情及掩护重要物资后撤,毅然使用主力于淞沪血战三个月,迫使日本陆海空军不断猛增至30余万人,仍无力战胜我军。其后,日军由杭州湾登陆,攻打我军侧背。11月9日,我军沿沪宁路逐次撤退,以一部退至南京,另一部主力转进浙皖边区。12日,日军占领上海,趁势向南京猛追,12月12日,雨花台失陷,经过激烈巷战,我军于翌日放弃南京。日军入城后,随即展开灭绝人寰的大屠杀,屠杀我军民30余万。
( }6 G# e5 Y" ~" K+ j$ G+ C% b, r1 r9 ]3 h& D y/ D: I' \/ D
此战主要成果是:彻底打破日本“一个月亡华”迷梦,扩大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将日军诱至华中山岳湖沼地带,避免在华北不利地形作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 S) V7 N) M0 a6 F 2.太原会战 ( j) k* y) c" T8 u
) h! T% z# c+ [; g1 K. M, | x 日军侵入平津占领张家口后,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率五个师团、五个独立混成旅团,于1937年9月中旬,以一部沿同浦路南犯,另一部由朔县分由宁武和原平犯我晋中,企图夺取太原。我军以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副司令长官黄绍竑统领15个军,设防于华北平原交通要点,重兵布防忻口周围,自10月13日与日军鏖战至18日,歼敌2万余人。26日,南犯日军由平汉路进占石家庄,西叩晋东门户,攻陷娘子关,我忻口阵地侧背受到威胁。消耗日军目的已达,我军放弃忻口,11月9日太原失陷。
6 y8 Z' E+ w1 q: U6 E6 [
% K. Y- w. h. M4 x 太原会战,创华北战场大举歼敌之纪录,我军取得消耗敌人,扩大战场,分散敌力,使其速战速决企图不能得逞的效果。
6 D! c, K% Q. C$ t% i, J
}7 Q1 U) v R; z: N$ Q 3.徐州会战
0 }0 u$ Z' K8 J* c. `) |! P
7 y- A5 s! z9 |4 m 1938年春,日军为打通津浦线,歼灭我军,由华北方面军津浦北段指挥官西尾寿造、华中派遣军津浦南段指挥官羽田原支助纠集18个师团,向徐州进攻。我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副司令长官李品仙及韩复榘统领27个军抵抗日军南北夹击。3月12日由南京北犯蚌埠之敌,因受我合肥方面的威胁,与我于学忠军相峙于淮河;由青岛西犯莒县之敌,被我张自忠、庞炳勋军大挫于临沂;其主力由历城进犯藤县,被我孙连仲、汤恩伯军大破于台儿庄。5月上旬,津浦北段日军大举增援,由济宁、荷泽南犯,与微山湖之敌陷鱼台金乡,临城之敌进占沛县,第14师团土肥原部由新乡渡黄河攻克东明。津浦南段之敌,由怀远循涡河西进陷永城,直趋黄口车站以断陇海路;蚌埠之敌经宿县直扑徐州。李宗仁沉着应战,予敌以重大打击,后因战略变更,于5月17日主动放弃徐州,向豫东皖北转移。三个月大战,敌得徐州空城一座。嗣后日军西进攻陷兰封。6月初,黄河花园口决,敌我隔黄泛对峙。 , \4 y2 o \$ F+ {* _/ y
" A% @+ Y: O3 P! P 徐州会战,是抗战以来历时最长的一次会战,我取得的成就是:诱敌北上,争取准备时间;达到消耗敌人之目的;善用地形,迫敌改变交通线,再沿江仰攻武汉;我主力安全退出包围圈;敌交通线迫长275公里。 ^- K6 C5 Q# X
1 Z$ u( W+ [5 S) l3 N/ y' q
4.武汉会战
, n N/ P% O! f- c5 h5 @
& S' }2 Q# b& @0 ?; n7 G 1938年7月,日军为进攻武汉,迫使我屈服,由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率领14个师团、三个航空飞行团以及海军陆战队分四路进犯:江南之敌一路沿南浔路南进,掩护其左翼;一路沿瑞武公路迂回武昌之南。江北之敌一路沿长江北岸直扑武汉;一路沿大别山北麓进犯信阳;另以舰队溯江而上,到处登陆。我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和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白崇禧(代)率领48个军,于九宫山、幕阜山、大别山等山岳地带,配置纵深强韧兵力,进行抵御。江南进犯之敌被我节节抵抗,10月10日在万家岭被歼四个联队;沿江北进之敌,在安庆、黄梅、广济、田家镇一带,遭受重大打击;由大别山进犯之敌,双方激战于潢川、富金山。随后南路之敌攻陷岳阳,迫近武昌;北进之敌攻占信阳,窜入武胜关,对我形成两翼包围。我军按预定计划向铁路以西转进,至25日,放弃武汉。
$ g. o2 s1 q6 f" c k; g& R' l" o, h
- h# p7 j$ Q- ~1 Z$ c 武汉会战,是抗战以来战线最长的一次会战,迫使日军达到其战略顶点,其速战速决企图破灭;敌交通线又延长450公里,战场更加扩散。 $ ^0 ~/ L! d4 k
5 u2 ]7 _% m8 Y2 U
5.南昌会战
" s: l/ A) Q/ v+ T7 L1 I
4 c1 i9 W. L- y* E$ G 1939年春,日军为巩固武汉,维护长江下游下交通,第十一集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率三个师团、三个旅团,于2月中旬以主力越修水进犯南昌,一部由箬溪进犯武宁。我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代长官薛岳)率领12个军迎战。王陵基集团军挫敌于武宁。敌主力渡修水,先后陷安义、奉新。3月27日,南昌陷敌。我第一集团军高荫槐率军由浏阳赶到,协助罗卓英集团军反攻,一度克服奉新,迫近南昌近郊。给日军严重打击后,罗卓英集团军大部转移锦江南岸布防,日军不敢躁进,只得冻结兵力于南昌,形成对峙之局。 # d/ Y9 f" }. W" e
& O5 K C, g. F- C6 V
南昌会战,增大了日军的消耗;冻结了大批日军。 3 F; t) G) m. o+ {, W! H: O8 g
6 i4 Z& G/ h+ }/ C0 I u
6.随枣会战 5 i; ^# g, |/ I. F9 S+ C% n
: P N/ [* d, c5 R9 P
1939年4月,驻武汉日军受到我军不断由豫南、鄂北的袭击,敌第十一集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率领四个师团、一个独立混成旅团向鄂西进犯。5月1日,以一部由襄花路两侧西进,主力由京钟路北犯,又以一部沿襄河东岸迂回,7日进占枣阳,10日陷新野、唐河。驻信阳之敌陷桐柏,企图包围我军一举歼灭。我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以张自忠为右集团、李品仙为左集团共16个军迎击日军。13、14日,我军孙连仲、汤恩伯两集团军主力开始实施反攻,由襄河两岸截击日军退路,先后攻克南阳、唐河、新野,并跟踪追击,继而攻克枣阳、桐柏,恢复战前态势。
. G& c4 {, s/ G& z; ], r
$ Q7 {- k$ O9 X$ b ^ 随枣会战,我军打破了日军战术攻势企图,提高了我军反攻士气,确保了战场。
* D7 p# k8 D2 p! F4 N' ?9 r. B
) O, g8 ^+ j d. \( g 7.第一次长沙会战 ) J* r( Y) o" n2 G
/ l* t% A6 ^9 ~ 1939年9月,日军第十一集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率领七个师团、二个旅团及军舰数十艘、汽艇百余只,由赣北、鄂西、湘北分途进犯长沙。我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率领17个军迎头痛击。赣北进犯之敌,为我王陵基、罗卓英集团军阻击于上富、甘坊、修水;鄂南湘北进犯之敌兵分三:一由崇阳、通城窜犯麦市,企图迂回我右侧;一由岳阳、新墙、古道陷平江;一与海军配合,溯湘水登陆营田南下。9月29日,日军进至永安市、金井、福临铺,薛岳集中20万人,预期北面之敌深入后予以聚歼。10月初反攻开始,予各路敌军以迎击、侧击,敌人受到巨大打击,后方受到严重扰害威胁。敌乃纷纷北窜。 8 C w( m$ c; N/ {5 y/ O
1 q; u: |: B* ^: z# b 这次会战,我军破坏敌人的战术攻势,迫使其退回原地;加大了敌人的消耗。 ! V) B/ F, u: d* n! w* M4 i1 {
5 ~' q6 |* c, E( j, J0 {' p2 ] 8.桂南会战 " d$ B& I8 J& O8 j9 |
6 f3 _/ _, K1 U Y+ X$ u" \ 1939年春,为封锁海口,截断我国际通道,在西南沿海的日军登陆海南岛。11月初,日军第二十一集团军司令官安藤利吉率三个师团、两个混成旅、海军第五舰队、海军第三联合航空队以及飞机百余架,以制空优势,潜渡海峡,从钦防沿岸登陆,沿邕钦路北犯,24日陷邕宁。我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投入九个军的兵力,迎击日军于昆仑关及鏖战于十万大山。12月初我军抽集兵力,部署反击,于18日展开攻势,翌年1月3日再度攻打昆仑关,歼敌一个旅团,继而攻克八塘,日军战力不支被迫退据高峰坳及邕宁城相持。嗣后我军再度发起攻击,收复南宁及各要地,日军退入越南。 3 o/ c- y) `6 w0 q
" @0 \. L3 ~" } 这次会战,我军打破敌人的战术攻势企图,迫使敌人退出战场;战斗中,敌人战力不支,竟惨绝人寰施放毒气,致使我军大量伤亡。另外,在1938春夏开展的敌后游击战术,在此战中充分应用,在全国广泛兴起。
1 u; ]7 E' M2 c) H" @7 P- w0 ~# w$ `: f8 p
9.枣宜会战 / A# C) O" H' `
' Q& t% ^, q8 X" I& P; z6 a' I; m) Y
1940年5月,日军第十一集团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纠集六个师团、两个独立混成旅团,以南阳、襄阳为攻击目标,分进合击。我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率领21个军,以一部正面抵抗;以一部固守桐柏、大洪两山;以主力向翼侧机动,力争外线。10日,敌进至湖阳镇附近,虽完成合围态势,但已扑空,其侧背暴露。此时,我军在外线向敌侧前加紧压迫,反将敌大部兵力包围于襄河东岸平原地区,敌死伤惨重,存者向南突围。16日,我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在南瓜店殉国,敌左翼压力乍减,故而增援反扑,旋即渡过襄河西岸,于6月初攻陷襄阳、宜城、南漳、荆门,直扑宜昌。汉宜路敌人亦由沙泽渡河策应。我江防军与敌激战后,退出宜昌。嗣后,我第十八军彭善率军反攻,一度攻克宜昌。此时,由豫鄂跟踪南下的我军,先后攻克襄阳、枣阳、南漳,进至钟祥、荆门、当阳,与敌形成对峙的局面。 # [' w0 ?! u+ t7 [' r# N
5 m+ t8 P' {1 C4 z7 I2 C" W9 C, G
这次会战,我虽失去宜昌,但日军冻结的兵力更大,而且交通线延长200公里。 # L; T! \ o' F ?9 [
5 S7 ?" a- I" `- f) K, k" P
10.豫南会战
9 [# c# l# d- \/ n1 H8 a- g0 t, s- j6 I6 e
1941年1月,日军为打击我豫南野战军并相机打通平汉路,第十一集团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纠集六个师团、一个旅团及战车、野战重炮、山炮等联队以及百架飞机,分三路由平汉线及其两侧北上。与此同时,皖北豫东之敌,一由亳州向涡阳,一由宿州西犯,一由开封、通许南下,以行策应。我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副司令长官李品仙、孙连仲率领11个军,经过周密部署,仅配置一个师于西平附近,主力则预伏于敌人进犯路线两侧,行纵长区分,准备在敌人向汝南、郾城、舞阳北进时,向敌人的两侧及背后机动围击,予以歼灭。1月29日,平汉路北进之敌进至舞阳、汝南附近,遭到我汤恩伯集团军猛烈攻击,敌伤亡惨重,改由方城向西流窜,2月4日攻陷南阳后,被我孙连仲、冯治安两集团军围歼,溃不成军。此时,敌一部沿唐泌大道,主力沿桐柏、信阳大道向信阳溃退。敌在逃离南阳时,曾焚毁汽车300余辆,遗弃军品无数。
% I% ~+ R7 _. Y o
% r5 E4 g' ]6 T$ e1 u8 q0 m 此次会战,我军确保战场,迫使日军退出战场增大日军消耗。
% g: T* P7 |# m3 q% i% R& U; z. g7 b* |# i& W
11.上高会战 ' f4 Z+ u7 `+ H: Y, N) I
. O, Q+ a' @! G 1941年3月,日军为打击赣南我野战军,由第十一集团军司令官阿南惟畿率两个师团、一个独立混成旅团,分三路由锦江两岸及奉新、安义西犯,企图包围我军于高安以东地区。我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采用各个击破战术,先击破安义方面之敌,再以两个军在正面逐次抵抗,诱敌于泗溪、棠浦附近阵地,再转移攻势,另以两个军左右夹击包围,敌死伤枕籍。3月25日,敌转移北路之敌急进增援,企图解救被围之敌,经我开放北翼,使增援之敌与其主力会合,再行第二次包围。26日,我军以猛烈的炮火攻击,敌战力不支,分股纷纷向东溃退,我军进行追击,敌遗尸遍野。 * P: e2 C2 `" b' t
4 y4 \/ I0 `, E7 {
上高会战,打破敌人战术攻势,增大敌人的消耗。 ' A0 l5 M) ~, V, u, x
) P/ n0 Q K4 X$ B
12.晋南会战
7 r8 r$ Y4 _5 y2 x! t
, Y7 s0 i3 K; U4 T) o' E& h 1941年5月7日,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纠集六个师团、两个独立混成旅团和一个骑兵旅团的兵力,由道清西段及阳城、绛县、闻喜各地四面围攻中条山。我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率领九个军,与敌激战。因众寡悬殊,先后放弃济源、孟县、董封、垣曲等地。自12日起,在中条山各山隘与敌苦战,寸土必争。后因中条山大部山岳地区被敌蹂躏后,补给困难,不宜多留守军,于是仅以一部留置游击区,一部渡黄河外,大部突至敌后,夹击敌人,敌人的攻击顿遭打击,始终不能占领中条山。其后在敌后的我军,分别渗入太岳山区,继续展开游击战,致使在山西的日军不得安枕。
1 G7 a# y5 y1 j8 E- I8 c: {* i' c- T1 O/ e1 @7 C
晋南会战,我军使用了退避消耗战法,添出外翼作战,既避免了被敌人包围。
5 F1 b+ T/ C5 I h& i
2 y: R. J' Q" ?% J3 ?9 X0 D 13.第二次长沙会战
7 r% i% Y* _) }. O2 q' [; @* J6 B
; k0 p d$ g, ?- i' S: K 1941年9月上旬,日军为壮其与美国谈判之声势,由第十一集团军司令官阿南惟畿在鄂赣纠集六个师团、两个独立混成旅团和三个特种兵联队,再犯长沙。我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副司令长官罗卓英指挥13个军迎战。9月6日,日军先后以一小部向我大云山游击根据地进攻,以掩护其主力集中及展开。7日,日军一部与海军配合,向洞庭湖营田以西各地活动,以保障其主力军之右翼,其主力则越过新墙河南犯。我守军给敌人以猛烈攻击后,一部与敌保持接触,主力转移杨林街关王桥向敌侧击。19日,敌窜抵汨罗江北岸,由浯口新市归义等地渡河,我南岸守军再逐次予敌以消耗后,即向捞刀河济阳河决战地带转移,诱敌深入。26日,敌果分途进至捞刀河畔,以一部由渡头市向长沙东南迂回;又以一部由春华山迂回长沙之东,主力则从正面猛犯,企图包围长沙。27日,敌在长沙附近降落伞兵百余人,并有一部窜入城内;又有少数便衣队经渡头市向株州流窜,均先后遭我消灭。我援军先后赶至战场,依照预定计划反攻,将敌层层包围,猛烈攻击;同时江浙皖各地我军,先后向当面之敌发动总攻,致使敌人无法转用兵力;长沙西南地区被围之敌后方联络已被我军留置敌后部队切断,敌恐慌万状,便于30日4时突围北溃,我追击部队衔尾追击,并沿途截击,敌伤亡惨重。10月5日,敌人渡过汨罗江,8日渡过新墙河。至此完成第二次长沙大捷。
+ J5 G8 e( @+ V1 U/ U* x" T: i2 y/ k; R0 E0 b1 l8 w/ v2 a0 \
此次会战,我军发挥劣势军对优势军的优良战法,打破日军的攻势企图,确保了战场。 " X+ o/ M# H+ b
s T# V4 r2 W+ z/ z- A2 V8 D) [
14.第三次长沙会战
) U) T/ _% M+ W* e5 @; }5 ~- D
* X, Q) |' t3 z5 a5 c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为牵制我策应盟军在广九香港方面作战,由第十一集团国司令官阿南惟畿纠集四个师团、三个独立混成旅团及包括特种兵在内的五个联队,对长沙作第三次进犯。我第九战我司令长官薛岳、副长官罗卓英率领13个军迎战。日军分八路渡新墙河南犯,;我军以预期于长沙外围决战之目的,除一部与敌保持接触处,主力向关王桥东南地区转移,协同由平江到达杨林街附近地区之我军,向西南侧击南下之敌。敌军以一部掩护侧背,主力仍冒险南犯。26、27日,敌于归义长乐街强渡汨罗江与我守军发生激战,我军除一部在正面逐次抵抗外,主力分别向长乐街金井东侧地区及铁道西转移。31日,敌军窜抵捞刀河、浏阳河中间地区,以一部向浏阳河畔的金潭渡仙人市推进,主力则向右旋回,对长沙作攻击准备,1942年1月1日向长沙猛扑。我守城部队按预定计划沉着应战,同时岳麓山炮兵适时以火力支援,予敌重创,鏖战四日,我阵地屹立不动,敌军攻势顿挫。我军则按计划部署完成,以10个军的兵力由四面八方实行总反攻,敌陷重重包围,伤亡累累。4日夜敌开始冒险向东北突围,我军围击拦击猛烈,敌人退却十分困难,阿南惟畿为挽回危局,急调鄂南的第九独立旅团支援,到达福临铺附近遭我军袭击,幸存者无几。9日北溃之敌与第九独立旅团残部会合,分向汨罗江逃窜,我以三个军正面追击,以四个军进行侧击、截击,以2个军进行超越追击。敌遗尸遍野,留置在长乐街黄沙各地的掩护部队,亦大部被歼。15日夜,新墙河以南残敌,均予肃清,恢复战前态势。 , ^# ? v% q6 B0 F% @
* ]: y* b/ A& K# g4 P 此次会战,我军确收后退决战的优良战法,将敌人驱逐出战场。 ! f' Z& X4 d: H7 W" R( l
/ J. F6 h+ R) F6 M 15.浙赣会战 $ m+ ~8 t# }, q
# B( `4 v+ u* p) i
1942年4月18日,美机袭击日本本土,日军首感衢州空军基地的威胁,由派遣军总司令畑俊六纠集七个师团、三个混成旅团、五个特种团队及三个支队,发动浙东攻势,并由赣东蠢动策应。我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统领14个军迎战,作战计划是先避免决战,待敌深入分散后,再行反攻围歼战法。5月15日,浙东之敌由奉化、上虞、绍兴、萧山、富阳、诸暨同时西犯,主力沿浙赣线前进直迫金华。同时在富春江西岸之敌迫进汤溪,企图围击金华、衢州。我军按原定计划,一部在正面逐次抵抗,主力部队则向敌后转移。经一周激战,金华、兰溪29日失陷,敌随即进攻龙游、衢州后继续西进,我军则在浙赣沿线诸要点节节奋力抵抗,给日军以重大打击和严重损耗。赣东之敌为策应浙东之战,于5月下旬以主力沿浙赣路向东进犯,敌一面分兵南窜,先后攻陷临川、崇仁等地;主力则于6月2日占领进贤,继续沿浙赣线向东进犯。我军在东乡邓家埠予敌以重大打击后,向贵溪转进。6月14日,浙东之敌陷广丰,续攻上饶;赣东之敌16日陷贵溪。东西对进之敌会合,浙赣全线尽陷敌手。日军经我军月余消耗打击,虽贯通浙赣线,已疲惫不堪。我沿线各军除相机转移避免决战外,随时对浙赣线之敌实行侧击,收复各要点。8月初我军抓住时机发动总攻击,腰击浙赣路中段之敌,于9日攻克上饶、贵溪后,分东西两路追击,日军望风披靡,我军连克衢州、永康等地;温州方面,亦攻克温州、丽水,除金华、兰溪、武义外,各地均恢复战前态势。 5 Y# r8 [! D9 q5 A* ]# t
# i' ?( ]2 u' L$ M& | q
浙赣会战,我军达到消耗敌人的目的。 " o2 H2 _8 u! l+ R7 u; n9 i
) R0 B; M* O# ?
16.鄂西会战
+ O5 b) }+ z: u& M+ q" T( }: \% v, O5 O& Q" t: D
1943年夏,日军企图西叩我陪都门户,妄图我军屈服,以便专对英美作战,于5月上旬由第十一集团军司令官横山勇纠集六个师团、一个独立混成旅团,由石首、江陵、枝江渡江,陷安乡、公安后,西向石牌要塞作求心攻击;同时,宜昌古老背之敌亦向我江防军南岸阵地猛攻。我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孙连仲代)率领14个军,以一部逐次抵抗,至5月中旬,西犯之敌已进至石牌渔泽关,我军正面藉要塞及既设阵地,予敌猛烈打击。至29日我军反攻部署完毕,即以一部由石牌渔泽关出击,攻打敌人侧背,同时全线转移攻势,日军伤亡惨重,纷纷溃遁。至6月中旬,除藕池口一地被敌占据外,均恢复原态势。 ' t- Z0 @" y8 w5 I ~
. I2 t. F- a5 Z, w, s9 h 鄂西会战,我军不仅打破日军企图损伤我战斗力的目的,而且破坏其战术攻势企图。 ' g2 U' Y& X6 b7 F7 j5 c/ |. p
. q% M9 V* Y8 U9 p- {1 ]* d
17.常德会战 , @/ c4 l( G! Y8 F1 D2 Y
* u9 m7 X- j1 b( X9 n
日军自鄂西会战挫败后蛰伏半载,至11月为截断我川鄂湘间的联络,夺取战略要点,阻我反攻,第十一集团军司令官横山勇纠集七个师团、一个独立混成旅团、四个伪军师团,于11月2日晚,于华容、藕池口、沙市等地区发动进攻,陷南县、公安、淞滋进至暖水街。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率领16个军进行猛烈抵抗,敌不得逞,转锋向南,攻战石门沣县径趋桃源;其左翼由安乡攻占汉寿,围攻常德,与我守军余程万师(第57师)血战10余日,不能得逞。27日,日军一部攀登东城,突入城内,与守军展开白刃战。我第九战区以4个军驰援,12月8日攻克常德;同时第六战区各部队亦转为攻势,先后克南县、安乡、澧县、淞滋、公安等地。至12月底,恢复战前态势。 ; B8 H( ]( r2 p, C
% E) T$ k' Y$ }4 l- E( G1 f2 T* p
常德会战,敌被击返原地,战术攻势未能得逞。
`, Q5 K: x' N: r0 G8 q/ Q
7 r; ~& [: j- p1 p 18.豫中会战 : q7 R @% m8 ?5 O. _ D
! v6 f% r+ p. n/ N0 B( H% z
1944年春,日军为打通平汉路,贯通华北华中各战场,于3月间修复黄河铁桥后,由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七个师团、五个旅团及特种部队以及航空军,对豫中进犯。我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副司令长官汤恩伯率领19个军迎战。4月17日,开封之敌渡中牟,连犯郑县、密县等地;豫北之敌于18日攻陷邙山头,向郑县、广武等地进犯。其后日军略事集结,一路由许昌、郾城沿平汉路南下,猛攻襄城、郊县,径趋叶县、鲁山;一路由巩县西窜围攻洛阳。5月初,晋南之敌由垣曲渡河南犯渑池,与西犯之敌会合,继续西犯。我第八战区、第五战区部队协力反攻,先后克复鲁山、嵩县等地,切断平汉路。6月上旬,敌为再次打通平汉路,从许昌和明港两地南北夹击,连陷西平、汝南、上蔡,至17日平汉路再次被打通,敌战略目标基本实现。 # w* O3 l+ r. ?+ f
5 `0 P( `/ u1 N. n( n# j6 e
此次会战,军民合作不良,地形不利,加上我军鏖战日久,兵力疲惫,致使返攻洛阳计划未能实现。
; @( B( A# |- C1 L4 @) O; L5 l5 M: g0 r8 B' _
19.滇西缅北作战
/ r3 q& m' s0 x( E/ g* _+ Q# C+ z- w- i& s2 o+ P, ?
日军1942年攻占马来亚后,泰国投降。日军第十五集团军司令官饭田详二郎率四个师团、10个特种兵部队,以一部经泰国侵入越南,主力登陆仰光,向缅北窜犯。我最高军事当局派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罗卓英率三个军入缅,协同英军作战,挫日军于同古;击败日军于仁安羌;以一团兵力解救英军7000人、汽车100余辆、战马千余匹以及被俘英军、传教士、新闻记者500余人。后因敌强我弱,被迫转进印度,日军继侵腊戍,陷龙陵与腾冲。1944年春,我为打通中印公路,以驻印军指挥官郑洞国率新一军与新六军反攻缅北,并得到盟国空军及工兵协力,越崇山峻岭,进出新平洋,与敌激战于太白家。3月5日,我军攻占孟关,又攻克孟拱、密支那。此时我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指挥六个军及特种部队强渡怒江,发动滇西攻势,策应驻印军作战,攻克日军坚固据点龙陵与腾冲,直捣畹町。至1945年1月27日,滇西我军与驻印军会师芒友,打通中印公路。此后为协同盟军收复缅北,继续南进攻克腊戍、锡色。3月30日与盟军会师于乔梅。
+ F' X* k( z/ P+ U4 T
8 C/ c% W J& x1 F* ~ 滇西缅北作战,我军在一年半的作战中,进展1500余公里,消灭日军31000余人,打通了中印公路,树立了反攻威信,提高了我军士气,当然我军也蒙受重大的损失。 ; ?! k- H% n1 @" G( n+ }( m
( e; C$ y# V0 S+ m& r! M
20.长衡会战 m. T& V/ ~6 x0 Q3 I: L, J
- ^, X( c( ^0 D$ l9 @0 o1 m+ T
1944年,日本在海上节节失败,国内骚动,为开拓大陆交通线,俾与南洋联络,以镇压国内厌战情绪及牵制我军协同盟军对滇西缅北的反攻,日军第十一集团军司令官横山勇纠集九个师团、四个旅团、两个野战补充队、一个航空军,于5月第四次进犯长沙,由赣北、鄂南以广正向南作钳形突进。我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率领16个军,首先挫敌两侧于古港、益阳,继而激战于长沙。这时,日军第二线兵团虽已推进,但尚未使用。我军兵力显得很单薄,于是放弃长沙反击计划,决心在衡阳与日军决战。6月28日至7月20日,日军两次进攻衡阳,均因我军顽强抵抗,日军伤亡惨重,被迫停止攻击。8月3日,日军增调部队对衡阳发起第三次进攻,我第十军(军长方先觉)与日军反复争夺。苦战至8日,日军突破阵地,双方展开白刃战,敌我伤亡难以数计。至我军坚守第47日时,由于与外围反攻我军协同不良,8月8日衡阳失陷。 @! ?9 g# G% J- w S0 s) W! |
& Y5 b' l9 y. Y/ @& C0 L- M; i 长衡会战,日军虽跃进257公里,但纯属战术攻势,在战略上并无价值;我衡阳守军,树立了坚守阵地寸土必争的典范,此战我军伤亡90577人,日军伤亡66809人。
5 J6 X& ^& X- x: L+ h2 D
6 Y5 j( {6 k* s- H; T 21.桂柳会战
: o7 }: F7 \: O2 b4 W
: o2 N8 r$ C/ y; t, e3 t1 G 1944年8月8日,日军攻战衡阳后,仍要沟通大陆交通线以及破坏我西南空军基地。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于月底纠集八个师团、两个独立混成旅团和一个航空军沿湘桂路及西江邕龙线,从北东南三方面,以大弧形分途进犯桂林、柳州。9月1日日军开始进攻:由湘桂路南犯之敌攻占全县,进迫桂林;由西江西进之敌与邕龙北进之敌连陷梧州、南宁等地,进迫柳州。我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副长官汤恩伯,率领16个军及特种兵部队迎战。在激战中,日军使用毒气。双方经过100多天的激战,我军终因地广兵单,撤出桂林、柳州。日军沿黔桂路北犯,攻战黔南独山。后我空运增援部队反攻,迫使日军败退河池、宜北,形成对峙状态。 8 A! d- @+ Q' |% m3 `
* D+ u5 X4 N0 A/ N
桂柳会战,我军迫使日军始终不能牵制滇西缅北为打通国际交通线之作战,日军所谓大陆交通线实为盲动挣扎,战略上无价值;我军保有反攻力量;此战歼灭日军13000人。
( U2 n( e7 X4 @: T" B# y8 Y, U
( C# t! c) Z3 @. ^ 22.豫西鄂北会战
; a' v. k- H: r: _) G b5 ?( s7 n1 P2 v0 g G& Z
1945年3月,日军为确保平汉南段交通,破坏我陕南豫西空军基地,由第十二集团司令官鹰胜孝存于豫、鄂各地纠集六个师团、五个旅团以及特种兵部队向西蠢动:鄂北方面,敌于24日由荆门北窜,陷宜城、南漳,攻占襄阳,并以一部西进,威胁老河口;豫南方面,敌由沙河、舞阳、叶县、鲁山分途进犯,连陷南召、方城、南阳、邓县,进扑老河口。我第一战区代司令长官胡宗南、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刘峙指挥九个军,协力反攻,先后攻克南漳、襄阳、攀城,击溃由鄂北前进之敌;在反攻老河口方面,屡得屡失;在西峡口,长水镇等地,阻击豫南敌之西进,斩获甚众。至4月底,敌我隔襄河淅水对峙。
" |9 |. D( _: m; u8 Y* G, B7 M) D6 i
此次会战,我军迫使日军退出战场,提高了我军反攻意志,歼敌16000人。 : M! U+ B& k+ i7 q3 ~2 G
' z1 a5 A% [3 X' R: k
23.湘西会战
; c2 u! w; W; j6 \4 ^! b) |
3 A% {0 _# y6 Z 在豫西鄂北会战末期,驻湘桂之敌为阻止我军反攻准备,破坏我东南空军基地——芷江机场,日军第二十集团军司令官坂西一良在全县、东安、邵阳、湘潭等地纠集五个师团、一个独立混成旅团、一个伪和平军师团,于4月下旬分途向湘西进犯。我湘西会战总司令何应钦指挥九个军迎战。首先以王敬久集团军两个军在宁乡、益阳,阻击由湘潭前进之敌,牵制其行动;又以王耀武第四方军四个军在武冈、新化地区进行决战,先挫敌于雪峰山,继而由汤恩伯第三方面军一部进出武阳攻击敌军侧背,敌伤亡惨重。5月8日,我空军协助全线反攻,对敌施行钳形攻势,将敌分别包围,大部被歼。至6月2日,敌惨败退回原据点。
$ ]5 A/ e/ c7 B+ E5 y3 q* W' ?' M, A0 v
湘西会战,我军将敌击溃返回原地,我官兵反攻意志极大提高,敌伤亡28537人(我军伤亡13713人),俘获战马3300余匹,缴获大炮、轻重机枪等大量武器。
8 z2 y( M, f. r4 m8 `/ c) g7 b6 d# x6 L1 I* i; S/ ~4 F: z
24.桂柳反攻
/ ?- A# I: E. A7 n4 y1 F
% r ^5 O- {& u, \# U; X7 V 日军在湘西会战失败后,在中国大陆一蹶不振。这时盟军已攻战琉璜琉球诸岛,日本国内日渐危急。我军美械装备各军大半完成,即将开始东南战场的反攻,第二方面军(张发奎)一部出都阳山脉,夺取邕宁;第三方面军(汤恩伯)一部,沿柳宜路直取柳州;第三方面军主力沿桂穗路越城岭山脉进攻桂林,日军望风披靡。我军于5月27日攻克邕宁,继而收复柳州、桂林诸重镇,进展700余公里,正拟准备全面战略反攻,直捣广州,肃清两粤,全师北指,还我河山之际,日寇鉴于盟军已迫至国门,海外的陆海军受创极甚,国内受到猛烈轰炸,破坏严重,尤其是自身战力将近枯竭的情况下,还要承受原子弹的威力,在这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情况下,于1945年8月14日,对同盟国接受无条件投降。
% z1 p; t# r# f9 P
+ e' y# _' z S: W0 ~ 9月9日上午9时,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代表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在南京接受日本代表冈村宁次呈递的无条件投降书。至此,我中华民族八年来神圣的反侵略战争胜利结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