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5302|回复: 7

文艺史上的灵异事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30 02: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余秋雨先生在《狼山脚下》里写道:初唐诗人宋之问在杭州灵隐寺游览,夜间吟诗道:“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然后怎么也接不下去了,不知不觉步入了一个禅堂,遇到一位老僧,便把所作的两句诗读给他听,老僧道:“何不对这样两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宋之问大惊,赶紧道谢,后面的诗句也源源而至。宋之问第二天醒来,只觉似梦似真,赶到禅堂早已无人。一个扫地的小和尚悄悄告诉他,老僧就是骆宾王。

    黑夜、古寺、老僧,老僧还是赫赫有名的“初唐四杰”之一,朝廷通缉的要犯。这是一件多么奇异的事情,而且,外人是怎样知道的?这样的事情在古代文学艺术领域里有很多,当事人不经意间受到异人点拨,遂以成名,颇为灵异。

    《世说新语》里有一则很有名的故事:嵇康临刑前,索琴弹奏《广陵散》,曲终,道:“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从他的话来看,天底下似乎只有他嵇康一人会弹奏《广陵散》,那么他又是从哪里学来的呢?

    《太平广记》载:嵇康夜宿月华亭,此亭由来杀人,嵇康全无惧意,至一更,独自操琴,空中有人称善,嵇康问:“君是何人?”答道:“身是故人,幽没于此,闻君弹琴,音曲清和,昔所好,故来听耳。身不幸非理就终,形体残毁,不宜接见君子。然爱君之琴,要当相见,君勿怪恶之。君可更作数曲。”嵇康复为抚琴击节。最后那鬼(可以这么称呼吧)教了嵇康《广陵散》,并要他发誓不得教人。这明显是个鬼故事了。

    古代文人琴棋书画不分家,棋自然也不能逃出此列。《唐国史补》记载:王积薪棋艺高超,自谓天下无敌。他到长安游历,途中在一家旅馆住宿。晚上熄灯后,听见店主老妇隔着墙壁叫她媳妇:“良夜难遣,可棋一局乎?”媳妇答应,老妇说:“第几道下子矣。”媳妇说:“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老妇说:“尔败矣”,媳妇说:“伏局。”王积薪把这盘棋法暗暗记住,第二天重演棋局,是他远远所不能及的。

    《集异记》记载得比上面详细多了,并且还有下文:王积薪与老妇对弈,相差甚远,老妇教之,道:“止此已无敌于人间矣。”王积薪与老妇谢别,走出数十步,再回去已经找不到那间宅子了。

    不要以为这样的事情只在笔记小说里才有,正史里也有。再回到余秋雨先生的作品《十万进士》:“依我看,千余年来科举考试中写出来的诗,最好的是唐代天宝年间的钱起在《湘灵鼓瑟诗》的试题下写出的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正如不能指望高考作文出传世佳作一样,科举考试也难出好的诗词文章。考场上,规定题目,限制时间,又关乎前程,因此束缚住了才思。钱起这首诗是天宝十载参加礼部的主试时写成的,千载传诵。当时考官在读了一大堆味如嚼蜡般的诗后,突然看到这一首,是否也应拍案叫绝呢。

    余先生感到疑惑:“真不知当年坐在考场中的钱起是如何妙手偶得的。”《旧唐书·钱徽传》载:钱起尝于客舍月夜独吟,遽闻人吟于庭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但出去并没有看见人。及殿试《湘灵鼓瑟》诗,遂赋曰:“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徒自舞,楚客不堪听,雅调凄金石,清音发杳冥。苍梧来暮怨,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湘曲,悲风过洞庭。”末联久不属,忽记此二语,以为落语。主考官大为赞赏,称为绝唱,遂中首选。

    这个故事也近乎神异,但被载入正史,大概只有这样才能解释钱起为什么能够在考场中灵光乍现。神来之笔,自然有神人相助了。
发表于 2009-8-30 13:5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6 14: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哇~那么好!咋没人助我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6 09: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 是啊 考四级的时候  有人这样帮我就好啦。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 15: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5 20:5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赚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3 09:3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梦笔生花也是一样的意思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7 2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不懂,路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6-7 06:4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