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7-26 03: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章 保加利亚第一王国的分崩离析
9 g9 p7 t$ B& k+ s4 r. K: Y
) q8 g9 c' d- U$ m' A 企图用屠刀晚会颓势的沙皇,受到奥古斯都得最严厉惩罚。一艘千疮百孔的木船总会受到大风大浪的袭击。当有一个好的舵手的时候,它还能继续航行,但当失去这个舵手之时,也是这艘大船的分崩离析之时。(1)就算它停泊在无风的港湾,最后也是会沉没的。+ L I; h0 I! K* d1 i
( O! X. e/ t& b1 l0 |
一、和平时期
6 l2 y4 l5 \3 Y* G# e2 o! p# h, k" D3 A% I4 q2 n. F
休养生息政策
4 h; o4 X% i% b3 @: X4 k8 r; [+ J* `: i
西美昂的继承人其次子彼得(Peter,927-969)完全没有其父亲的雄才大略,但他做一个守城之君绝对是富富有余的。因他一直被其父放在君士坦丁堡作为人质,所以自始至终接受的都是拜占庭式的教育。甚至一直到其父病死的时候,他才被拜占庭皇帝允许回去继承王位。所以彼得对保加利亚的一切并不熟悉,唯一的办法只能采用亲拜占庭的政策。他刚一上台便立刻与拜占庭人讲和,并于公元927年10月8日与拜占庭罗曼努斯皇帝的孙女玛丽亚结婚,之后他又要求拜占庭人给予他早就已经得到的保加利亚沙皇之位。从这些来看,这时的保加利亚已经俨然成为了拜占庭的附属国。纠其原因:首先是西美昂战争的遗留问题,西美昂的想法和实践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彻底失败,所以为保持巴尔干的稳定,两国只有议和才是最终解决之道;其次则是拜占庭皇后邹伊在各项事务中都从不对保加利亚让步,这种作为方式也被征明是完全失败的。两条路都已被封闭,新皇帝罗曼努斯便采取一种折中的态度。一方面让彼得获得保加利亚沙皇的职位,但这个职位之能在保加利亚王国中实行;另一方面则是与其约定婚约,虽然可以把拜占庭的公主嫁到保加利亚人的国家,但是却限定于不许可把正统出生在“皇家紫色寝宫”的公主嫁出去。当然,承认沙皇本来就没有任何损失,反而却把拜占庭人与保加利亚人的友谊更进了一步。虽然如此,但拜占庭人同时也占据到比保加利亚人更高的地位,主要是礼仪的地位与基督教教父的地位。在拜占庭人的书籍中可以看到保加利亚沙皇的地位仅次于法兰克人与阿拉伯人,因此来说保加利亚人也是相当受重视的国家,但从排名来看,却也可以发现保加利亚的地位原不如以前,不再是拜占庭人的劲敌;另外从罗曼努斯对彼得的称呼上来看已经再也没有彼得的父辈那种“基督教兄弟”的平等地位,而是比拜占庭皇帝稍降低一层的教子地位了。尽管一切都已经降格,但是两国却换来了近40年的平静安详的生活。(2)# F% H8 z7 R& J) }; G
) I- B {4 F/ W- H0 N7 b" h
彼得的政策其实就是修养生息。对于一个多年战争的地方,人民也已经对战争产生抵制情绪。他们不想让战争的阴影再次临到头上,因为创伤还未愈合,心灵仍旧痛哭憔悴,这时最需要的其实就是修养生息,更准确地说是备战。此时的保加利亚国力与拜占庭已经不相上下,尽管现在的形势对于拜占庭有利,但保加利亚人仍旧没有丧失战胜他们的信心。3 V( P; I$ N- i8 Z( A
9 t& v9 h; k/ i! M
虽然外部的威胁已经解决,但宫廷内部争斗还是让彼得焦头烂额了一把。西美昂死前曾指定其弟弟,即彼得的叔父格奥尔基•苏尔苏布尔为彼得摄政。但当西美昂一去世,保加利亚贵族便开始蠢蠢欲动。公元928年,彼得的弟弟伊凡(Ivan)凭借自己在宫廷的威望,企图把彼得赶下王位。但不幸的是他的计划过早被发现,最后只能落个逃命了事。接着,至公元930年时,彼得的哥哥米哈伊尔在斯特鲁马河自立为保加利亚斯特鲁马沙皇。原本米哈伊尔是西美昂的长子,但是因为其母亲不得宠,便被送到君士坦丁堡做修士。不服气的他趁着公元927年西美昂刚刚去世的保加利亚混乱时期逃到马其顿,在那里他去的一些人的支持,继而在公元930年于拜占庭的鼓励下打起大旗,自称自己才是真正的沙皇。尽管他的旗下号召了大量的贵族和农民,但是他却因为一场大病,在刚刚举起大旗时便一命呜呼,他所准备建立的斯特鲁马保加利亚王国也宣告灭亡。(3)这场政变刚刚结束的次年即公元931年,原本被押在普利斯拉夫做人质的塞尔维亚君主卡斯拉夫•克罗尼米洛维奇(Caslav Klonimirovic,927-950)借故逃出保加利亚。在拜占庭的亲切关怀下,他回到塞尔维亚,于公元933年重建了塞尔维亚王国。当王国稳定后,他立即组织军队进攻保加利亚,彼得对于此事只能装聋作哑,最后以承认塞尔维亚的独立了事。(4)
. v2 A6 V+ E, U- \" W7 Z% K' }% t; ?7 Z- o; h; c
与此同时,东正教则开始其统一保加利亚的旅程。这时的东正教徒们为了传教的需要,也承认社会安定是国家发展的必要条件。从鲍里斯一世开始,东正教已经深入保加利亚的各个地方。保加利亚原始战神崇拜已渐渐被东正教那有秩序有毅力的天国所取代。因为东正教是由拜占庭传过来的,所以保加利亚民众对拜占庭文化会有一种认同感,正因如此他们也不愿意与拜占庭等东正教兄弟之间互相残杀。在吸收大量拜占庭文化后,保加利亚的拜占庭化被大大加速了。新沙皇彼得看出东正教的传播,可以造成他国家的稳定。便进行精心安排,让东正教会有条不紊的在保加利亚全国建立多个宗教中心,自此后朝圣活动越来越大众化。同时,在国家的支持下,保加利亚的东正教传教士们也积极开展“上山下乡”运动,把东正教的精神带到每个保加利亚的城镇和乡村。(5)在彼得在位时,东正教的影响几乎遍布整个保加利亚。
# h1 _; }5 I7 k- ]+ N% c9 B+ W0 y! ~% g H, b4 z* E+ t
在拜占庭文化侵入的同时,保加利亚也快速封建化。在保加利亚本土出现大量土地兼并问题,大地主开始出现,而小农开始转变成附庸农或农奴。但保加利亚情况比较特殊,因为保加利亚原本是保加尔人占据统治地位的,所以最大的地主几乎清一色都是世袭的保加利亚贵族,斯拉夫贵族则几乎不见任何踪影。但是这却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表明保加利亚的经济发展迅速。其实从根本意义上说,真正的兼并问题从西美昂的时代便已出现,那时主要是由于战争不断,小地产者无法经营自己的地产,只好去依附于一些大的土地所有者以得到保护。这不禁让大家想起了同时代的诺曼征服,法兰西岛已经无法抵抗外族入侵,结果反而倒是由地方分封的伯爵们来抵抗,大家都看到了王权的衰微,就直接依附到更有能力的地方割据政权之下。虽然这两个比较点稍有不同,但同样都是战争的产物,有其一定的相似点。当土地兼并到达了某个阶段,彼得也像拜占庭人一样开始下达了限制土地兼并的命令。在税收方面,保加利亚则采用了拜占庭人一直运用的“重税制”,尽管这种税制在拜占庭适合,但在保加利亚却不是完全合适。保加利亚人民刚刚进入封建制,仍旧保存着一系列的原来社会的残余,想一下子直接走入高级社会形态,有些强人所难。但彼得仍旧实现了这种税制,其消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在公元9世纪之后,虽然鲍里斯一世已经制定了相当详细的法律制度,但保加利亚贵族阶级仍旧尔虞我诈。比较大的贵族逐渐成为沙皇的近侍和御前会议成员,较小的贵族则在行省供职,甚至于还可以割据性的拥有自己的小股武装。非常不幸的是,当保加利亚经济和军事刚刚走入正轨,10世纪初的一次地震几乎席卷整个保加利亚,人们怨声载道。接着在彼得即位前期,又发生了蝗灾。连续的饥荒,使农民阶层生活极端困苦。可是大贵族却对这些视若罔闻,继续着他们的奢华生活,农民的反抗势在必然。这就是:如果人民无法通过正常的途径来表达自己的意愿,那么他们就会披上宗教的外衣用一种或几种形式爆发出来。/ ~; ^. | T- I. C/ @
8 g% M2 I& z: u4 n# L( \在保加利亚人民之中有相当多的人并不愿意让自己的国家“拜占庭化”。所以最早先使用“隐士运动”来抵抗地主们的剥削。隐士运动的领导者是里拉的约翰,今天著名的里拉修道院就是他所创建的。他于公元880年左右生于斯克里诺,后因双亲早死只得入修道院做了一名僧侣。他喜欢苦行生活,便在做修士不久就出来到处行走苦修。当他一直走到里拉山脉时,发现此处野兽经常出没,盗匪四处横行。本着修行的原则,他便选择这块混乱的地方作为他苦修的场所,他希望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变这一切。因为他时时刻刻以帮助人为念,不久他的名字便传遍整个里拉山脉地区,大量与他有相似想法的苦行修士集中在他身旁。他们关怀人民大众,鄙视王公贵族,时刻记得约翰的教诲:“在你们中间为首的必定要为众人造福”。(6)当公元946年约翰去世后,与其一起修行的苦行修士举行了一场反对贵族奢侈生活的运动,把矛头直指已经拜占庭化的各大贵族。这些人掀起声势浩大的运动,为后来的伯格米派运动充当了急先锋。- A! q5 Y1 d& a( g9 V/ M
6 s9 B, x$ J L9 `5 w; u伯格米尔运动
# s, M; m% D+ m; c# E/ ~( c) G( G- \/ U
伯格米派(Bogomilism)是公元10世纪的东正教神父伯格米所发起的,而跟从他的人也就被叫做伯格米派。伯格米派来源于公元5世纪流传于土耳其的基督教“保罗派”和“马萨利亚派”并加入了“摩尼教”的某些内容。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塞奥菲拉科特(Theophylaktos,933-956)更是称其为“集古今异端之大成”,不过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因为“保罗派”坚持“善恶二元论”,认为耶稣和撒旦都是上帝之子,只不过一个代表善,另一个代表恶。正因为这个原因,世上的一切都可以分为善和恶:天堂是善的,人间是恶的;人的灵魂是善的,人的肉体是恶的;现实世界是由善恶两方面主宰的,上帝和撒旦的冲突引起了世间的一切争端。
$ ~* ?. M D2 X2 g) x7 b9 t8 u/ E7 I4 X# Q$ s, ~ w! h1 X* c, q
本来这些人最远只流传到了亚美尼亚等地,但由于拜占庭的战争,让某些信仰“保罗派”的士兵和俘虏得以跃过了拜占庭而进入了保加利亚境内。“马萨利亚派”有部分摩尼教倾向,尊崇“二元论”,他们认为世界是由“义神”和“善神”创造的,“义神”结束了创世,善神就会来救赎。在这里,两派的信徒逐渐增多。纠其原因,一是因为保罗派信徒认为他们的教义是从福音书上来的,是字字扣住福音书的;二是从两派的教义可以看出,他们是反对拜占庭人的,这点正好与保加利亚人的信仰相同;三是他们反对各地大主教、上层教士的贪婪成性,把圣体不加以尊重。这时的保加利亚人正处在一种改革的阶段,他们在很多地方已经迷失了方向,这些教派的到来正好给了他们一种精神寄托。从而,在保加利亚的土地上,“保罗派”等教派死灰复燃,并且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个阶段就是“伯格米派运动”的出现。
( U; T: T$ J" O/ _* I: }6 O5 S, R$ Q2 q4 P) u
“伯格米”(Bogomolism)来源于古代斯拉夫语,其原意是:“爱上帝者”。这个派别吸收了“保罗派”和“马萨利亚派”的成果,并比他们又前进了一步。他们仍旧使用“二元学说”,认为耶稣基督与恶魔撒旦都是上帝的孩子,一个代表正义,另一个代表邪恶。善和恶是对立的,他们会一直打下去,直到最后善彻底消灭恶。他们认为教会和上层教士都属于撒旦的仆人,这些人贪婪成性,经常联合封建主一起压迫和剥削广大劳动人民。所以他们拒绝参加宗教仪式和活动,认为洗礼、圣餐、修道院都应该被消除,十字架、圣像、圣物等是没有必要来尊重的。同时他们还反对贵族的奢华、衣着及生活的奢靡。(7)保加利亚教会作家——一个反“伯格米派”的作家——哥斯马斯(Cosmas)曾在他的一篇论文中写道:“你们这些辱骂富人的人,只会教唆信徒们反对主反对教会,憎恨君主的统治。按照你们的想法,君主的大臣和各级官员都应该受到上帝的憎恨,而所有的农民和农奴都不应该为其依附的农奴主劳动。”他还写道:“表面上,这群异端们像是受难的羔羊,彬彬有礼、谦和文静,由于虚伪的斋戒显得苍白无力。他们不尚空谈,也不大声说笑,甚至不让他们自己大喘气。他们总是躲避人们的视线,偷偷地做事,以便使人看不出他们与正统的基督徒有什么区别。一些人以为他们特别谦卑,认为他们是正统教徒,可能会给他们指出得救的途径,因此会接近和询问他们‘如何拯救其灵魂’。他们像一只扑食羔羊的恶狼,先是低垂下眼睛,以谦卑姿态回答问题。……无论他们在哪里遇到随便一个单纯的或没有教养的人,他们都会散布其有害的说教,亵渎辱骂神圣教会的传统和教规。”(8)实际上这些都是出自于反对派的意见,但我们也可以清楚的看出他们的用意,即通过提倡保加利亚原始宗教伦理主张,从而反对剥削压迫。他们把一切苦难都归罪于拜占庭人,使保加利亚人有了心灵寄托。他们完全公开反对东正教教义,并且还对过着奢侈生活的沙皇、贵族和主教们进行辱骂。但从这些记载来看,我们却可以得出另一个结论。即这些伯格米尔派其实只是用口头表示自己对社会不满,并未付诸于现实,更谈不上发动社会革命了。) I, ~: I8 s, y' k# O
8 p* M- R2 {0 e, e尽管前面举了这么多他们信奉的教义,以及传教的例子。但是,对于伯格米尔派的真实历史我们其实并不清楚。我们只知道伯格米尔神父有几个亲近的门徒,他们分别是西奥多、达伯里、斯特凡、巴茨尔和彼得。接着他们发展成“使徒”,即一个领导者下有门徒若干。后随着门徒的大量增加,伯格米尔派开始设立宗教会社,每个会社在一个名为“戴迪特”的长老指挥下统一行动。会社一般有四种仪式,分别为祈祷会、忏悔会、教友晋升信徒会和信徒晋升至圣会。除此之外,我们一无所知。
' x, J: T, W7 V, q' b/ u$ U7 |. Q% A. u8 N$ q
不过,由于伯格米尔派反应人民大众的愿望,在间接意义上起到了鼓舞作用。所以很快在一些接受教义的农民中发起运动,继而发展成为全保加利亚的运动。他们号召拿起武器战斗,扬弃神秘主义和禁欲主义,夺回一切被抢走的土地。大量的农民和城市中的贫民加入其中。但是,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也激怒了国王和教会,沙皇彼得对他们加以无情的迫害,有的被监禁,有的被驱逐出境。虽然这样,但仍旧有很多信徒保留着他们的“伯格米派”传统。不久以后,这次起义的教义和精神传播到了外国,并在百年后引起了克罗地亚的“伯格米派运动”,并在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深深扎根。最后一直传到了法国南部和意大利北部,后来又造成了“胡斯战争”。也许正是这场运动引起了宗教改革。总之,保加利亚到13世纪已经成为一个“伯格米派”的社团中心,“伯格米派”社团完全就是欧洲各地“异端”的领导者。在“伯格米派”的领导下,巴尔干地区在之后的三百年间一共出现了16个“二元论”派别,为此,意大利作家萨克乔尼曾说:“其他的所有社团都依赖者保加利亚的保加利亚伯格米派和德拉各维契亚伯格米派才存在。”(9)) r. b8 w# P3 V2 |9 L
" D. ]/ c: ?8 R从鲍里斯一世的封建制改革一直到彼得的彻底拜占庭户化,在经济上保加利亚走过了太多弯路,这不是一种正常现象。至少这应该是一种先兆,一种不好的先兆。因为一个国家不可能割裂他的本国历史(美国除外),如果割裂则会引起断层和不必要的麻烦。正像今天的俄罗斯,几次崛起后又突然从顶峰上重重摔下,保加利亚接受了拜占庭文化也同样如此。经济和宗教的拜占庭化必然会引起其全国的拜占庭化。保加利亚被拜占庭吞并的日子已经迫在眉睫。7 I. C4 ?" g$ U8 l6 ]$ m
+ _% `& D$ F0 m2 ]. `. ]
保加利亚沙皇彼得依靠着对拜占庭的虔诚态度得到了近40年的和平。可是他也丧失了部分东西,在这40年中,马扎尔人从西北多次入侵保加利亚国土,由于保加利亚的和平政策,不加以完全抵抗,所以马扎尔人一次次的推进,最终获得保加利亚的多瑙河以北所有领土。可是尽管如此,保加利亚国力还是再次上升至西美昂大帝开战之前的水平。而此时也到达与拜占庭人续合约之时了。实际上保加利亚沙皇彼得很希望继续和平下去,这样他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治理内政,但是他的大臣和保加利亚传统贵族们却认为时机已到,可以再次与拜占庭帝国一争高下,看看到底谁是巴尔干半岛的主人。根据约定,沙皇彼得在公元965年派遣使节去拜占庭换约,要求是在927年合约上拜占庭人必须再加一部分年贡。这使得拜占庭人很不高兴,拜占庭人认为这是对他们在巴尔干霸权的一种公开挑战,是不能容忍的。(10)而且新皇帝尼基弗鲁斯•福卡斯(Nicephorus II,963-969)是个宗教狂热者。他凭借着他的基督教狂热,积极对外扩张,向穆斯林征伐收复了希腊诸岛屿和叙利亚,并再次进驻意大利半岛南部。对于保加利亚的这个要求,心高气傲的尼基弗鲁斯•福卡斯皇帝是决不会答应的。所以尼基弗鲁斯•福卡斯痛斥保加利亚使节,并且鞭打威胁他们,自此拜占庭与保加利亚再次交恶。随后保加利亚沙皇彼得立刻出兵,在几次近地战中虽然拜占庭人占据了部分上风但他此时也因为在南北双线作战无法回调兵员,经过反复思量想出一个计策。这个计策就是派遣使者到北方重金收买新崛起的罗斯人参战,以便于两面夹击保加利亚。而基辅大公斯维亚托斯拉夫(Svyatoslav,965-972)也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君主,他刚刚打败佩切聂格人和伏尔加保加利亚人,还彻底灭亡了哈扎尔汗国,一个新兴的大国即将出现。他对扩张领土有着出奇的好感,当得到拜占庭的消息后,立即派兵到达多瑙河流域。; r f: a9 [% p8 X1 {
# D' a' l: [! I: u* r6 p; Z二、东保加利亚与西保加利亚
& w5 H% o+ p# u# G* y0 [2 d, X1 }% y* ~% \7 [; v; L5 U
罗斯人染指与东保加利亚灭亡
7 W/ I8 L% ], C7 g
I' L t- s) G: `; @6 [* ]0 e罗斯人是东斯拉夫人的一支,与生活在保加利亚的南部斯拉夫人是同源的。罗斯人一直到公元9世纪中叶才走完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但进入阶级社会后,他们迅速崛起,到处东征西讨,领土扩张之快可见一斑。公元9世纪中叶,拜占庭发现了这个新兴的国家已经替代哈扎尔人成为新的黑海北岸强大势力,便又借着传播东正教的机会准备扩张。公元860年,罗斯人首次派使节到达君士坦丁堡,在惊奇于君士坦丁堡的辉煌后,一部分罗斯人接受了洗礼,成为东正教徒。罗斯大公留里克(Ruric,862-879)在听完使节们的叙述后,也对拜占庭产生浓厚兴趣,遂于公元874年与拜占庭缔结合约。罗斯人请求拜占庭人派传教士到罗斯传教,对此拜占庭人深感兴奋。6 S" D9 K$ X# O) T8 T O- Z
0 e, u+ }5 G+ e; ?- \但拜占庭的富庶也对罗斯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难怪留里克临死之前还有叮嘱其族弟奥列各(Oleg,882-812)一定要染指巴尔干,夺取君士坦丁堡这块战略要地。没想到这句无心说的话成了将来罗斯(俄罗斯)人一千年都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公元907年,罗斯人与拜占庭人第一次交手,当时拜占庭处于内乱时期,所以让罗斯人长驱直入,而没有加以抵抗。第二次则是在941年,这是的拜占庭已经恢复了实力。罗斯大公伊戈尔(Igor,913-962)欲采用过去罗斯大公常常采用的巡守方式,从拜占庭骗取财物。但当他的大军到达君士坦丁堡近郊的时候,突然被埋伏已久的拜占庭人打个措手不及。为了挽回面子,他想要从海上进攻君士坦丁堡,可是没想到的是拜占庭人早已料到他的企图,在船只上普遍使用“希腊火”,罗斯人几乎全军覆灭。正当数年后罗斯大公伊戈尔准备再次进攻拜占庭时以雪前耻时,拜占庭却传来消息要求与罗斯人议和。(11)拜占庭允诺给予罗斯人贡金和丝绸,以换得罗斯人不再侵扰。虽然历代罗斯大公都想进驻君士坦丁堡,但却每次都以失败告终。直到公元965年,罗斯人收到拜占庭皇帝的密信后知道时机再次来临。
% K6 x- t- S( u+ F; } D6 M
+ b# c0 y( i. e6 d9 l: `公元967年,罗斯大公斯维亚托斯拉夫带领6万罗斯人和维京人(瑞典人)的联军开往保加利亚。他们为了快速解决战斗,就从多瑙河下游的佩累亚斯拉维茨顺流而上,沿途夺取瓦拉几亚公国和保加利亚王国的诸多城市,进入了保加利亚的多不罗加地区。此时的保加利亚内部出现了政治分裂,无法抵抗罗斯人的进攻,因此让罗斯人在保加利亚如入无人之境。公元968年春,保加利亚虽然派出3万余人抵抗罗斯人的进攻,但由于沙皇彼得提前撤除战场,造成罗斯人不战而胜。(12)罗斯大公对于这次胜利十分高兴,于公元968年在占据的新领土上自立为王,想要长久的居住在这里。而且他还派遣使者到拜占庭,要求承认他占领土地的权力,还要拜占庭人每年支付供奉。这是拜占庭人始料未及的,削弱一头狼,却叫来一只虎。0 A# n! t7 H; H
) p, L. [6 J; a' T' K, L1 y
拜占庭人从来就不会坐以待毙,他们最会利用敌人内部的矛盾来瓦解敌人。也许就是拜占庭人在公元968年找到与罗斯人结下仇怨的佩切聂格人,收买他们去进攻基辅。这个策略果然奏效,罗斯大公收到佩切聂格人进攻基辅的消息,立刻回师前去救援。(13)虽然这一年罗斯大公没有再踏上巴尔干的土地,但拜占庭与保加利亚也都已经被斯威亚托斯拉夫折腾的已无还手之力。自从俄罗斯开国以来,所有的罗斯大公都一直奉行扩张道路。特别当拜占庭人把他们引进巴尔干后,这些人发现巴尔干半岛与小亚细亚的富裕和繁荣,这些正是远在北方的罗斯人所缺少的。为争夺丰富的物质资源和优良的生活方式,罗斯人坚决会继续南下争夺土地。
5 X N. C; z) J) y. Q, y8 d; R! ~, R$ ?) d
因此公元969年,罗斯大公斯维亚托斯拉夫不再与拜占庭商量,便带着更多的军队南下到多瑙河流域。这一次罗斯人有备而来,他们横扫整个多瑙河的中下游地区,占领保加利亚的国都——普里斯拉夫。罗斯大公软禁了保加利亚沙皇,并且强迫订立合约,承认与罗斯人的联盟。此时沙皇彼得已经去世,接替他成为沙皇的是其子鲍里斯二世(Boris II,969-971),因为迫于形势,只好和基辅大公签订了条约,同意与罗斯人结成联盟,共同对抗拜占庭。不久,罗斯大公斯维亚托斯拉夫便废黜保加利亚沙皇,自己做了保加利亚的领袖。在鲍里斯二世刚刚签订合约后,保加利亚西部山区便发生叛乱,主持者是前沙皇彼得的哥哥米哈伊尔的追随者们和伯格米尔派的农民起义者们。此时的保加利亚沙皇已经没有能力管辖西部的事情,便交给当地贵族自行镇压。当地总督尼古拉听从部下的意见,虽然很快剿灭叛乱,但已经不向鲍里斯二世称臣,此时西部保加利亚俨然已成为一个独立国家,与鲍里斯二世的东部保加利亚分庭抗礼。8 @! b; r0 Y+ D* L9 E8 m2 c0 ~8 A( H
7 i1 [- [3 v- }+ N9 N8 l+ A* I在保加利亚东部地区,经过半年的休整,罗斯大公调集3.8万军队(其中包括保加利亚、匈牙利和佩切聂格联军)继续向南进攻,他先夺取菲利普堡,之后又挺进色雷斯平原。色雷斯是拜占庭帝国的粮食和病源产地,拜占庭人当然不能坐视不理。他们迅速调集10万大军抵抗罗斯大公斯维亚托斯拉夫的进攻。但拜占庭人由于内讧,多次让罗斯大公钻了空子,数次的以少胜多,让拜占庭人彻底失去打赢战争的信心。他们且战且退,一直退到君士坦丁堡城下。* S+ L: u: w% l5 \5 i; h
% Y5 W7 N. k- b7 w. |/ }此时,拜占庭内部也发生变动,尼基弗鲁斯•福卡斯受到谋杀去世,新皇帝约翰一世(John I,969-976)上台。刚刚上台他就接到一个消息,即罗斯人和保加利亚人共同要求拜占庭撤出他在欧洲的所有领土,包括君士坦丁堡的所有欧洲领土由保加利亚接管。这个无理的要求使其感到十分震惊,但又害怕罗斯人真的会打破君士坦丁堡。他曾寄希望于与罗斯人议和,但对方不予理睬。而且还严正要求拜占庭必须如此做,除此别无他路。别无他法之下,拜占庭皇帝约翰一世只能诉诸于武力解决争端。因此,在公元971年4月,拜占庭人与罗斯人在保加利亚的土地上进行了一场拜占庭史上最杰出的战斗。
& b) C' A/ \5 h2 ~5 p5 j- `0 b: Y# V' p& F, {' W" Q) i
公元971年,拜占庭开始反攻。皇帝约翰一世率领300艘战舰,从黑海逆流而上进入多瑙河流域。他们随身携带“希腊火”和诸多攻城器具,在罗斯人还未站稳脚跟的多瑙河流域进行奇袭。这个方法果然非常有效,因罗斯人防守不甚严密,拜占庭人很快便由北向南推进到了巴尔干山脉,保加利亚北方领土悉被占领。后又经过非常短促的战争,保加利亚首都普里斯拉夫被拜占庭人攻下,被罗斯大公废黜的沙皇鲍里斯二世也被俘虏。而此时的拜占庭皇帝也做出一个深谋远虑的决定,那就是再次把保加利亚沙皇扶植到保加利亚的沙皇宝座上(其实就是由罗斯大公的傀儡变成了拜占庭皇帝的傀儡)。(14)
8 b$ R/ {2 B5 X7 @7 O( v3 J0 O/ Z6 a1 x* w2 {$ t
这一举动立即引起轩然大波,保加利亚联军全部倒戈,继而转与拜占庭军队联盟一起打击罗斯大公。此时的罗斯大公腹背受敌,只好重新调整军队,与拜占庭人在多瑙河沿岸的锡利斯特拉(今保加利亚锡利斯特拉州首府)展开决战。这次战斗是一场罕见的快速战争。从军队构成上罗斯人已经占据劣势,因为他们的军队只有步兵,而拜占庭人的军队兼有骑兵、步兵和弓兵。当战斗开始后,仅仅在拜占庭弓兵的远程进攻下,罗斯人就已死伤众多。同时再加上重装骑兵的冲击,罗斯人的队伍很快被冲散。尽管基辅大公进行多次反攻,但几乎没有任何收效,绝望的他只得带领人马进入锡利斯特拉城内。但拜占庭人并不罢休,继续从水路和陆路两方进攻。他们继续使用威力强大的希腊火打击罗斯人,在外部战争和内部饥荒的双重打击下,罗斯大公只得投降。! b* i3 T2 y4 t% ~3 Y+ v/ p. W
, r. p2 T- T0 ^% V( i
当年7月底,被围困了65天的罗斯大公举白旗出城投降,在老山(巴尔干山)下两国共同签订合约。该合约约定:“斯维亚托斯拉夫放弃巴尔干占领土地,克里米亚割让给拜占庭,今后双方以第聂伯河为边界。拜占庭人为罗斯人提供安全与食物保障,保证其安全回到基辅。”即罗斯人从此退出巴尔干半岛,不再染指拜占庭帝国的任何事务,归还在941年占领的黑海北岸的车绳领地,以后与拜占庭人成为同盟,将帮助后者抵御外来侵略。拜占庭人也不再唆使佩切聂格人在罗斯人后方引起战乱,并与罗斯人通商。当两方缔结合约后,拜占庭皇帝立刻拿来了食物,给饥肠辘辘的罗斯人充饥,基辅大公斯维亚托斯拉夫也准备返回故土。不过,在俄罗斯史书《往事纪年》中记载罗斯人其实是由于拜占庭人给罗斯人贡赋才回国的,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借口,用以掩饰基辅大公失败的事件。(15)在基辅大公返回故土的路程中,佩切聂格人不听从拜占庭人的约定,私自击杀掉罗斯大公斯维亚托斯拉夫,并用其头作为饮器。使罗斯人进入巴尔干的梦想彻底破灭。(16)
$ U3 i) E4 h3 @' c5 K {/ o( F9 v; O: `) P$ C6 X
这次战争,一方面让拜占庭人摆脱了危机,因为保加利亚已经被罗斯人灭亡,而且罗斯人又撤离了巴尔干,拜占庭独收渔翁之利;另一方面保加利亚悉被兼并,3个多世纪的北方战争自此结束,拜占庭进入了黄金时代。这时的拜占庭北部边境再次推进到了多瑙河一线,保加利亚教会的独立权利被剥夺,保加利亚沙皇鲍里斯二世与大教长被一起带回君士坦丁堡。在君士坦丁堡,人们为皇帝约翰一世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仪式。保加利亚沙皇的皇冠被供奉上了祭坛,以感谢上帝保佑拜占庭人的最后胜利。据说,自此以后这顶皇冠不论人们怎么摆放,第二天它朝向着多瑙河边的保加利亚原都城。好像一只渴望着回到原来主人的手里。(17)而保加利亚沙皇则被命令跟随着君士坦丁的圣母像走到圣索菲亚大教堂以示服罪。在大教堂门前,保加利亚沙皇鲍里斯二世宣布:保加利亚已被拜占庭消灭;自己不再做为沙皇,沙皇称号被取消;保加利亚教会不再独立,而从属于君士坦丁堡教会。这场仪式说明拜占庭人赢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成为巴尔干的主宰。外来民族已经成为了拜占庭的臣民,拜占庭的实力仍旧很强大。(18)
7 R, x) K7 X+ }; A6 X) L
! B1 T3 g" N4 N" f& s* ]但事情并没有结束,保加利亚人仍旧保持着民族的优越感。他们对于拜占庭人与罗斯人在自己的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是不能容忍的。他们一直在准备起义,再次建立统一的帝国。3年以后,这个目标实现了,由在马其顿定居的保加利亚人建立的西保加利亚马其顿帝国崛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