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楼主: 南昌徐麟

【扫盲】央视-老版《三国演义》展现的汉代服饰,居所以及文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0 22: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三国没看过,估计看完得住院。。。. L- r+ x* [" ~* k
摸金校尉1983 发表于 2010-5-20 16:38
  g& J' d0 `6 x$ D: W* h
  A/ @7 c# E. J& B1 W' b+ Y7 N
# v# w% E1 Q2 m/ d+ e
    估计是活不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0 22: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结椎式  
8 s# f8 b/ v1 s' C
4 j/ u7 ~) Z$ V& h结椎式的梳编法是发拢结在头顶、头前、头后或两侧,然后用丝绳束缚,盘卷成一椎、二椎或三椎,用簪贯住,耸竖于头上。据《事物原始》记载:“孙寿 为堕马髻,赵合德入宫卷发,号新兴髻,孟光为椎髻。”皆类似于结椎式,结椎式蕴藉持重,温文尔雅。从商周一直到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历代皆有延用,其变 化甚多。主要有高椎髻,抛家髻、堕马髻等几大类。
' K! z5 q8 X7 y# m
6 j' M/ |: b5 ]  ?: v8 B$ F3 d
: Q+ u, f# p/ ?( [5 a4 _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灵隐岛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0 22: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合髻  ) z* Y6 \& J/ X. ~; g4 p' ^

0 X, N3 e. Q! l: ?% N! V“百合髻”其梳编法是净发分股盘结,并合叠于头顶。; a+ l( j$ j$ ?2 G1 |! ]) E

! N/ y/ L+ H3 k- Z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灵隐岛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0 22: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双挂式  
* m8 y) c( s" ^" j/ R- q+ _
, I- F7 x9 ~7 Q% |双挂式之梳编法,是将发顶平分两大股,梳结成对称的髻或环,相对垂挂于两侧。这种发式多用于宫廷侍女、丫环侍婢或未成年之少女。据记载从秦开始, 延续及近代,其中最典型的是双丫髻及双挂髻,这种发式在存世的古画中特别多见。敦煌千佛洞供养人之侍女与阎立本〈列帝图〉之宫侍,皆类似这种发式。其变化 一般有“双丫髻”、“垂挂髻”、“双平髻”等
6 A5 N; M; x0 n+ P! k+ [" w3 I+ w* o+ ]+ ^5 A
见何后身后的宫女们, B/ a* V. Z8 U0 U$ ^: h9 m2 p  h( ~/ ]

, U& z: c5 F2 J, T5 s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灵隐岛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0 22: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0 P1 D8 ~$ @4 m& P
" y4 i+ \- e  h7 z, V3 [
双丫髻、垂挂髻  
# J$ w, J, ]4 d8 E0 j% V3 z双丫髻是双挂式中最常见之发式,其梳编法是将发平分两侧,再梳结成髻,置于头顶两侧。前额外负担多饰有垂发,俗称刘海,一般多用于侍婢丫环。  : H+ `' C" l3 U/ w

& K* |/ @8 ?) A$ y& I双挂髻其梳编法是将发从头顶平分两股。结成髻或鬟,垂挂于两侧,额前饰有垂发。据〈丹铅录〉记载:“北齐后宫之服,女官八品、偏垂发。(注云:垂 发,覆目也,盖夷中少女之饰,其四垂短发仅覆眉目,而顶心长发,绕为卧髻,宋人词所谓鬓垂偏荷叶也。今世犹有之”)亦类似这种发式。
0 z: g& m6 B8 i0 M" N! Z吕布女儿梳得就是双丫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灵隐岛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0 22: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3 ^5 Z' c7 f( K' P5 ]5 j+ m6 ~

9 x3 n( o: t% l( i铠甲
& l* s7 T; h6 @0 C% s' H( L铠甲,魏晋南北朝服饰由于战争频繁,魏晋时期的武士胄甲,在原来基础上有很大发展。比较典型的有筒袖铠、两裆铠及明光铠等。筒袖铠一般都用鱼鳞纹甲片或龟背纹甲片,前后连属,肩装筒袖。头戴兜鍪,顶上多饰有长缨,两侧都有护耳。两裆铠服制与两裆衫比较接近,材料以金属为主,也有兽皮制作的。据记载当时武卫服制,有“平巾帻,紫衫,大口裤,金装两裆甲”、“ 平巾帻、绛衫、,大口裤褶,银装两裆甲”。穿两裆铠,除头戴兜鍪外,身上必穿裤褶,少有例外。明光铠是一种在胸背装有金属圆护的铠甲。腰束革带,下穿大口缚裤。 * C( n5 \2 |- i/ T" F

  W' r- J' i1 ~' T$ Q) ?三国演义中选用的显然是两裆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灵隐岛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0 22: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皇帝服装
% f2 @1 R, i# \9 R9 ~5 y- C
4 t# M  @" \( u: j" X3 J日、月、星辰-取其照临;  
2 N5 g2 i" Y- ?3 N山-取其稳重;  
& G3 U' e+ r) [2 a龙-取其应变;
+ E- O; T8 z, }6 m, i5 ^  
6 V/ E$ I4 b7 ]) t! ~0 U. m9 N5 W3 H+ ^/ c: T! O8 }
(一种祭祀礼器,后来在其中绘一虎一猴)-取其忠孝;  8 w& x' Z& \: V, N
藻(水草)-取其洁净;  
$ k6 \) m9 P9 H火-取其光明; - [5 H% t- S/ y1 I
黻(常作亚形,或两兽相背形)-取其明辨。
; b; q; T3 n% C- f
& b  b+ Q7 b2 ^  h! h
; ~3 y7 `( _3 o% T; R$ A2 a# G
4 O+ e4 n: x4 @- R% U" y, \& n皇帝的冠冕要有五色冕旒,天子之冕十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 3 W- p4 S) U6 N  M& C
还应有充耳等物,但是三国演义里的冕旒是没有充耳的,这是个硬伤,但是至于五色冕旒,我认为为了电视剧好看的需要可以原谅  
& B5 u  |$ D8 I8 x3 ~. ]
; i3 I& ^1 y3 Z/ A0 ?小汉献帝,小朋友很Q的说~~
6 G& q: W0 X9 _
# W, q& {9 R4 O$ G3 y1 ^. c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灵隐岛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0 22: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结婚的吉服 2 \: p4 f2 G7 X' N( q7 V
/ A9 C8 z( r2 A
7 ]# O$ b' o' c( N& D6 h
新任及双方礼服 :  - |- Y& _' ~% B( ]8 I$ N- H( ~; W
/ {4 c; i% D+ M# V* X4 X- C9 t" v! M  N
新婿  : i, c/ n# d$ n0 n
3 Y0 d+ B' W4 y' a0 S. q' a
1.爵弁玄端服(大夫级玄端)——用于正婚礼。爵弁,玄端服袖展三尺三,收口一尺八,缁衪纁裳,白绢单衣,纁色韠,革带(用以佩韠),大带(素熟绢为之,宽四寸,耳及绅缘边,外玄而内黄色。),赤色舄(或履),水苍玉纯组绶,佩刀,充耳等。  
4 W- U  J3 e5 C# }" U$ d- C. |, n: @: y1 i7 a  I, D% q2 G7 q
2.士玄端服(士级别)——用于婚前礼和婚后礼。玄冠,袖展二尺二,收口一尺二,黄裳,白绢单衣,爵色韠,大带(白缯为之,绅部缘黑缯边。士绅长三尺)。  3 \  }  q9 \1 K* v

5 }, C( J5 T9 K! Q5 D名词释义:  
" i( ]% Y; E8 C% I
! {0 l5 t5 V+ V! \- T9 E- T" {( O爵弁:爵弁,一名冕。有收持笄,所谓夏收殷冔者也。宽八寸(20cm左右),长一尺二寸(约30cm),前面小后面大,颜色与雀头相似,大约是黑 红色,用收持笄固定于顶髻。《士冠礼》载:“皮弁笄,爵弁笄,缁组纮,纁边。”郑玄注:”纁边,组侧赤也。”可见新郎爵弁帽的帽带的颜色应是黑色而滚浅红 色边。  
* G5 m( y7 L7 Z- x, g. k% P1 R
5 P& [( h$ a5 h; i$ L玄端:玄端为先秦时通用的朝服及士礼服。玄衣,用布十五升,长二尺二寸,因为古布幅二尺二寸,则每幅皆成正方,故称端。又因其无章彩纹饰,造型正直端方,故称“玄端”。所谓衣裳之制,玄端主之。可以临祭,可以燕居,上自天子,下及士夫,影响有过于深衣者。  2 @9 V- g! V4 a) T1 G
! m0 z' ~8 C. B& o; M
纁裳缁衪:玄端礼服一般配纁色的下裳。纁裳用黑色的裙边。裳用的缁边,应当是一寸半。  * u% V5 y" Q4 r( D& Q1 f

/ u8 Q/ [4 t" y% m2 e. x3 m韠(bi4):蔽膝,一般采用同色或近色的,革质。仪礼中只简略地提到“纁色韠”而已。《礼记•杂记下》载:“长三尺,下广二尺,上广一尺,会去 上五寸。纰以爵韦六寸,不至下五寸。纯以素,紃以五采。”郑玄注:”会,谓领上缝也。领之所用,概与纰同。在旁曰纰,在下曰纯。素,生帛也。纰六寸者,中 执之,表里各三寸也。纯、纰所不至者五寸,与会去上同。紃施诸缝中,若今之时绦也。”可见新郎蔽膝的颜色为:上面六分之五橘红色,下面六分之一白色,六分 之五的部分,左右用暗红色滚边,滚边之内侧又微微露出五彩色丝。  
) b4 f; q4 k  Y. I3 ]: h! m* w' X' L
: ~& ?! P  Y/ W+ L& r* I, W舄(xi4):单平底的履下面再加一层木底的鞋,在古时比较尊贵的鞋,多为帝王大臣穿。应该比较硬。  
6 M. X" p, S2 g; r& w1 r  c! }2 o3 y% q$ k. |6 g: s7 y
充耳:冠圈的两侧还用丝绦各悬挂一颗珠玉,直达耳孔处,名谓瑱(tian4),俗称“充耳”。充耳并不塞入耳内,而是悬挂在耳际,象征意义是时刻提醒戴冠者切勿轻信馋言。  
5 b2 s+ ?' U7 t( ^1 w8 E% k: I7 C3 f
玄冠:士阶层的常用冠帽,又叫“章甫冠”或“委貌冠”。《通典》:“委貌冠上小下大,长七寸,高四寸,前高广,后卑锐,无笄有缨,形如覆杯,皂色绢为之。”  
' v9 @* }7 x0 _3 O* ^# ~6 p1 ]( _0 j+ J
新妇  + |9 g/ @! A2 ~4 H4 |* c

; U5 s' q& ~! X$ _( X1 L1.正婚礼时着纯衣纁袡礼服,头戴“次”,以“纚”束发,插着一尺二长的笄。母亲诫女时给她腰间系上叫做“缡”的帨巾。新娘登车时由从者为她披上一件叫做“幜”的御尘罩衣。  9 x/ B* z; s$ @" C. a) [' F

6 \- |; `$ R1 O* \# L2.婚后礼同夫婿见舅姑的时候则穿普通士人女的“宵衣”(婚后礼)。  2 o2 V. s) w1 \( R5 q& T
% a% U) Q. \7 l1 B! v$ n* b
名词释义:  . [- }, }0 U: I; }$ ~

1 K! I# |( l( e/ _. O4 ~纯衣纁袡:纁色衣缘的黑色深衣。袡:衣边。  
. {$ i+ k2 c* I% T5 m* Y1 [( E' d0 R, W: r; Z* O2 z
《士昏礼》“纯衣纁袡”之“纯”,郑玄注云“丝衣”;而亦有认为是颜色的观点——王引之《经义述闻》认为“纯”通“黗”,当读tun2(黗), 《说文》:“黗,黄浊黩也”,《广雅》“黗,黑也”,《广韵》“黗,黄黑色也。”黗与纯声、义相近,古字亦通。《礼记•玉藻》“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公侯 佩山玄玉而朱组绶,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绶,世子佩瑜玉而綦组绶……” 若训“纯”为丝,则于文不类矣。  
$ f3 [: W+ a) b' T  s. D. v" ?* z4 e8 o" H% ~$ M
故此,现有人总结,色理明则以丝解释,丝理明则以色解释。《士昏礼》中提到“女从者毕袗玄”,色理自明,故理解为“丝质”;《周礼媒氏》云:“纯帛无过五两。”注云:“纯,实缁字也。”丝理自明,故为色为之。  
  t1 W0 i3 E1 Q  `
/ s% F: c$ i3 ]& \4 x7 M" S: y次:一种编好的假发,戴用时和自己的头发梳在一起。  
! M% Y1 S0 V3 {# v/ l! S$ \( s4 Y6 l3 q
纚(xi4):束发用的布帛。宽二尺二(约50厘米),长六尺。  
$ p$ _( @5 g+ K6 c8 I+ J6 d9 \- x7 H  t! ^+ w- f( H- h
帨巾:也叫缡,是未婚女孩子的佩巾。周制昏礼中,由母亲将其系在即将出嫁的女儿身上,称为“结缡”——《诗经 豳风 东山》有:“亲结其缡,九十其仪。” 那三千年前的士卒,那三千年前的新婚场景幻觉,我这后世人每每读之,总有一股无言酸涩涌上心头。  
( Z4 {5 d3 G; p2 Z, o' E8 r7 c7 Y7 q% R8 U
宵衣:即绡衣,黑色,妇女助祭之服。姆于此执礼事亦得服之。绡:生丝。以生丝织缯亦曰绡。  ; O( ~( x1 t' n6 ?

* ~+ F- I* q; X# V# O' u7 p黼(fǔ):绣在衣服上的黑白相间的花纹。  ' v- K# G; o$ r/ k4 A

# [9 U; H8 L* Y( L  @新妇的发型究竟何样?简单的纚、笄如何装饰?笄簪之物容易理解,那么纚呢?根据彼时的资料,可知当时女子有以飘带束在发端使其飘垂的习惯,如《诗经•小雅•都人士》:“彼君子女,绸直如发……彼君子女,卷发如虿……匪伊垂之,带则有余;匪伊卷之,发则有旟。”( t+ B: l- c5 d, a

  Q1 O3 Z7 g8 v# K3 {: V: C* S9 j: J$ t3 j1 J0 I! i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灵隐岛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11-5 18:19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