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楼主: 南昌徐麟

五代十国纪实-中国古代史纪实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 10:38:41 | 显示全部楼层
田令孜道:“你不提起我倒没想此事,且索性设置大同转运使,由你兼任,岂不妥当!”段文楚连忙拜谢。及至段文楚刚到云州,朝廷设“大同水陆转运使司”的行文也随之而到。文楚宣言曰:“谚云,千里馈粮,士有饥色。兵法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本官敢不尽心!”公然将主要精力用在转运调度上,事必亲躬。乘机以灾年为由,明里尅减份额,又奏请以布帛充抵粮饷,暗中转手倒卖,以劣充优,分到军人手中之物,不堪使用。军士皆愤怒。程怀仁一说拿段文楚开刀,几人都一致赞同。 9 Z. Z. D5 `4 b% ]7 {* Y
李尽忠又议道,:“我身居兵马使之职,衙兵在我掌握之中,制服段文楚当无大碍。但起事之后,必须有能号令全军的人物,才能稳定一方。”大家都想到了李克用。当下议定由薛铁山,康君立二人去请李克用,余下兄弟暗作起事准备。二人请准休假,扮着打猎模样直赴蔚州。
: Q6 ]1 Z: u2 @% ~3 D 李克用乃国昌长子,当年徐州庞勋之乱,十五岁的李克用随父征讨,便立大功,军中称为虎子。,他长腿善骑,猿臂善射,因一目微眇,人称独眼龙。现在又是手中有兵的现职军官,在三边胡人中的名声与其父相亚。当下听了二位兄弟之言,也是高兴,便欲亲赴振武,说动父亲,率子弟兵应援。康君立道:“此事既已议定,那能千里奔告,若稍有差池,走漏消息,反受其祸,后悔何及!”克用遂带上存进,存信,存孝等亲校,向大同开进。
7 d6 Q, b' g& k1 {: T4 U 大同城中,段文楚嗅出士兵心怀不满,军营汹汹,与亲吏谋曰:“皆因受职以来,未立威风,士卒无所忌惮耳。”传令于云岗斗鸡台阅兵,以军纪不肃为由,鞭笞军士十余名,李尽忠上前劝救,文楚叱道:“尔为都校,尤当其责!今日且免尔四十军棍,若部下再有过犯,连尔一并重惩。”李尽忠忍气而退。当晚,率亲从子弟突入府廨,将段文楚及判官柳汉璋一并拿获,押入军营,一面火速报与克用,摧其速来。 ' f+ I$ M# V' b! c
李克用见大同已提前起事,即沿途公开张榜,招兵买马。三边诸胡早闻李公子英名,皆自备衣甲鞍马来投,及至云中,已拥健兵二万,合李尽忠等人所辖,将及三万。众人大喜,曰:“可以自立矣!”一面开仓犒军。一边向朝廷发出报告:“因段文楚尅扣军粮,贪赃枉法,激起军变,驱逐段文楚。李克用入城安民,军民悦服,公推为防御留后,望朝廷正授”云云。 ) a* x7 U) B' ~
程怀信问:“段文楚如何处置?”克用道:“给他一匹瘦马,几贯铜钱,让他自己回长安吧!”怀信摇头:“兄弟们夜入府衙,绑架长官,若按大唐律法,数百家皆犯下灭门之罪。而兄长所招新兵,与朝廷尚无恩怨,若朝廷见讨,极易溃散。请将段文楚献与诸军,共饷之,以坚众心!”克用乃大集诸军,将文楚及亲吏十余人绑至军前,数说其罪,令军士剐而食之,不一刻,只剩几具骨架,尚有未得食者,克用命皆上马,纵骑将残骨踏为粉末,与漫天黄尘挥为一气。 5 b, B8 L* C  Z$ ]2 @/ f0 f
有诗单说李克用大同起事: " W9 @+ D3 b, x$ N3 e9 [' W$ y* a
边郡谍报与大同奏报前后到京,朝廷始知段文楚惨讯。田令孜极力主张征讨,而多数大臣耽心边衅一起,军费开支巨大,遂以段文楚实有秽迹,国昌父子皆先已有功为由,主张绥靖,况且自安史之乱以来,军镇内乱无数,大都只要不侵犯邻道,便以抚为主。此时又接到李国昌请罪表,建议朝廷重新委派大同防御使,表示:“若克用违命,臣请用本道兵讨之,终不因爱一子而负国家。”朝廷得奏大喜,委派三品大员卢方简充任大同防御使,赦大同军吏一切无罪,着克用回原防。卢方简之父曾镇守太原,颇有威惠,方简又是以高位任职,以为会受到吏民欢迎,结果却被沙陀兵堵在岢岚关。卢携原籍范阳,知蕃族颇遵孝道,建议以卢方简为振武节度使,李国昌调任大同防御使。郑畋只是笑着摇头,卢携道:“克用如何能拒其父?”克用当然不拒其父,但李国昌却敢拒其君,大骂卢携呆物:吾不过是给朝廷一个台阶,朝廷就坡下驴,承认既成事实,使我父子占据两地,有何不可!遂增兵大同,鼓励克用占领大同。这下可苦了卢方简,进不能入振武,退不敢回京,忧迫情滞,时值初夏,边关寒暑无恒,一夕发病而卒。卢方简是第一位死于沙陀之难的大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 10:38:50 | 显示全部楼层
蔚州和大同皆在太原节度使防区,朝廷不再指望李国昌父子能退出大同,下诏在太原设立招讨行营,以太原节度使为招讨使。从而开始了讨伐沙陀的战争。
  p. Y  r3 L! t% M, ?  在短短两年中,太原节度使换了六位,幽州,潞州,灵武三镇都卷入了战争,北边其他几支少数民族部落及沙陀别部都参预了讨伐战,士兵与民众的死伤当然很多,单单是节度使一级的大员中,就相继有六位死于此役,其中名将李均兵败战死,卢方简及曹,李蔚都病死于前线,康传圭,崔季康二人则因措置强硬严急而先后被部下杀死。在这六位大员死后,宰相郑从谠亲自出任太原节度使,奉旨自主组建行辕,郑从谠仔细挑选成员,文武参用,舆论称之为小朝廷。郑从谠坐镇太原,委任名将李琢在前线临机指挥,运用分化策反等到一系列手段,收买李克用部下,又厚利召引赫连、吐谷浑等部落参战,终于使李克用在内外夹击中受重创,程怀信、李尽忠等猛将战死。李克用带领残部会同父祖家族成员,翻过大阴山,到漠北寄身于鞑靼部落,成了流亡者。朝廷终于又可长舒一口气了。 ; `. X4 x1 I7 v
这场历时两年多,消耗巨大的战争不知应归于何种性质。它既非民族间的战争,也非诸侯与朝廷间的割据与反割据战争。国昌、克用心态,祗是沙陀集团欲乘中原乱局谋求地区利权而已。其实朝廷完全可以象对待一般军镇内乱那样随宜处置,而不必大动干戈。因为朝廷并没有余力去理清代北之事,事实上打败克用靠的主要是边境其他少数民族的力量,内地兵力并未起主导作用。战后,赫连铎代替段文楚为云州刺史、大同防御使。吐谷浑首领白义诚为蔚州刺史,萨葛部落酋长米海万为朔州刺史,而内地官员没有一席地位。 8 O2 }9 f, u* E  d( q6 N
此时,正是乾符八年。 8 `: P5 u8 s) Q! Z0 O
突然接到奏报,已多时不见行踪的黄巢突然出现在粤东,而且事态急剧发展,不久便连陷数十州,有进攻广州之势,正是: / ^6 p" }' l6 C7 a% n! v: t9 C" s
才得隹音,沙陀酋长漠北去; 4 G4 {3 o3 {; g, ^
又闻警报,义军都统岭南来! 2 K, ~1 j6 a) {3 O
且看朝廷如何处置! ! t$ G# P/ o  r* c* Z7 ]

; J0 ^: T6 t" G* e8 O$ }1 l& Z& P7 N  t
005章 李迢壮语死广州 王铎诿言逃江陵  
# C. ~$ u4 f' b# R5 M3 E' }              天潢贵胄身,分阃守土臣; 5 S+ n) o9 k1 t4 G4 ~
     愧未革裹尸,溅血报君恩。  
. Z7 H5 _% L6 O" }$ |. B, X2 P                   —— 悼李迢
, [* \; b, @/ z& b/ |6 R' |7 y 当年黄巢在院南赣北遭镇海节度使高骈围剿,秦彦,毕师铎,李罕之等率部下投降高骈,巢军实力大损,存身困难,遂进入武夷山,开山道八百里,进入福建境内。福建与外界阻隔,人烟稀少,黄巢虽曾一度攻下福州,但终因地窄民贫,难以养众,便越过蕉岭,进入程乡(梅县)、南下攻占潮州。潮州时称富庶,巢军资装大有改善,人员增多,挥军西进,入广东腹地。当时岭表兵力更是寡弱,州县多是土团,不堪一击,巢军肆行无阻,聚兵博罗,虎视广州。
8 k; n+ ?, B2 Q 黄巢游击多年,饱尝风险,见粤南天高地远,土旷人稀,冬无霜雪,极易生存,便产生了栖留之意。他在福建活动时,与福州观察使崔璆曾有书信往来,此时传信崔璆,表示若得广州即可满望。崔璆乐得黄巢安定下来,遂与广州节度使李迢商定,同时上表共陈招安之策。这李迢是皇朝宗室子弟,在朝中颇有影响。 * ~1 p* {# D0 z
于是朝堂上又起争论。 ; X; c; j# D  d1 i* B  _9 E
卢携和郑畋此时是排名在前的现职宰相,但遇事仍各执一见,很少能相互配合。
8 q3 v6 E* g$ o7 H, u  _  o, [ 郑畋主张以抚为主,说:“倘若使黄巢就地任职,编遣其部,各还本土,待明岁秋熟食足,黄巢纵然想再啸聚,何人肯从!朝廷一纸诏书便能易置之。”卢携道“国家大计,岂能行此诡道,不见河北三镇之痛,至今不已乎!”双方争执不下。卢携情急,拂袖而起,墨染袖绢,大怒,捉砚一掷,将一块九眼宝砚碎为数片。僖宗如今已是汉子了,有时也使性子,道:“宰相喧哮庙堂,何能仪刑百官!”将两人一同解职,放了闲缺。但如何对付黄巢,还是不能定议。 - j5 I" O; \/ O& R, h
左仆射,前宰相于琮奏道:“广州设置市舶司,是唯一征收外洋货物税金的海关,宝货山积,乃国家一大财源,如何能让贼帅管理!”皇上终于决定不能让黄巢入广州,可另给黄巢一职。议来议去,决定给黄巢一军职——率府率。这是一个无关大局的职衔,属于太子卫队系统。此时尚未立太子,只能算闲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 10: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高骈已调任淮南节度使,看了邸报,急上奏章:“黄巢必不肯就范,不若乘其观望犹疑之际,速行围剿。臣早年供职岑南,远征交趾,熟知其风物。愿率本道将士入粤剿贼。”其时朝廷也准备了对策,任命宰相王铎为荆南节度使,坐镇荆州,准备组建行营,指挥镇剿。针对这一部署,高骈又详拟自己的方案:“以本道骁将张璘屯军韶关。控扼各要塞,堵黄巢北逸之途,臣自率精兵下大庚岭,随处剿抚,巢贼不死,亦难藏身。可另委王铎于梧,桂及零陵一线守险,以防奔冲。”这样一份部署图,也可算是周密了,只是如此一来,高骈便能随心所欲,将黄巢四下逼逐,所至之处,高骈便可安插部曲,易置戍守,成为赵陀第二。王铎更是气愤:我堂堂宰臣拥钺专征,倒成你高骈的偏师了!无人支持此议。
2 h) m( @! @3 f( Y( h3 \ 黄巢企盼两个来月,得到的是一张率府率的官告,比当年王仙芝在蕲州的职衔还低,果然大怒,下令进攻广州府,只一天功夫,番禺城破,李迢作了俘虏。又趁势四面展开,所到州县,仓廒府库尽为巢军所得,何止是市舶司!钱多好养兵,人数也急剧增加。
$ J6 `) r. d' v- j4 i) d 望着多得不胜背负的财物,黄巢有满足感:老子就是南粤王,谁奈我何! - `& |, P( ?$ J) c& |1 n
一场天灾改变了成算。由于攻略所带来的生态大破坏,广州地区瘟疫猖厥,北来者不服水土,首当其冲,十月的岭南仍无凉意,更让北人咒咀这瘴疠之地,大量死亡使军营笼罩在恐怖中,士兵们传言这是天罚。 4 ]5 A1 |% p, @- L3 z: B
“这是天意!”谋士们却这样解释:上帝在指示黄巢“北上图王”。黄巢决定挥师北伐。 3 E8 F2 N7 m2 Q* ?: L
行动前,黄巢请出俘虏李迢,要他起草北伐檄文。李迢道:“我乃世代贵胄,前此为你向朝廷求官,既非敬你人品,也非惧你兵锋,乃是为地方百姓弥灾。你既不肯遵旨从善,我何肯助你为虐,污蔑朝廷。”黄巢恼怒,杀了李迢。李迢成为黄巢北上的祭品。
9 Q% B) @" S6 w7 B6 ?* ~' R  G4 [, n% q! G
当然北上檄文还是有人写,而且写得很好,临发募兵,又有大批人士参加,檄文便用“天补均平大将军,义军百万都统”为署,天地人三才占全了。 # l$ O. m2 r4 J2 v- c: V
黄巢在江南周旋数年,已经熟知利用水道,选择由西道经梧州取桂林,沿途州县皆无重兵,逢城即下,顺利到全兴岭。时序深秋,江河渐涸,不料天文变异,突然连旬大雨,湘水暴涨,黄巢以手加额,传命更造大筏,山中有的是楠竹杉木,很快作成大筏数千,顺洪水急下,过零陵,衡阳而不停,一气直抵潭州(长沙)。
9 t5 z* m3 e) a 潭州此前尚非军事重镇,但王铎却将其部署成第一道防线,在设行营时,特奏请李系任行营副都统兼湖南观察使。这李系乃中兴名将西平王李晟曾孙,文武双全,善谈兵法。观察使是省级行政长官,行营付帅又赋与他军事指挥权,于是李系成为三湘地区的军政首长。率领刚从各镇调集的五万士兵,潭州成了阻遏黄巢北上的关口。朝野都在注目这场大战。 * y: w! ?( c! {4 D
不免让观战者失望,战斗还未正常展开便结束了。大概是李系还未来得及布好外围防线,长沙城便被包围。一阵鼓声,伴着震耳的呼嚣,竹筏当梯往墙上爬,墙头的官兵手脚僵硬,竟不能发矢石,长沙转瞬即被攻破。李系却不知去向,几天后出现在朗州(常德),可能是在合围前他便逃出了城。 ) ^- `  |, s9 t; c( o0 b
战后,尚让大言:“由此可见重兵守城亦不可惧,吾军可长驱入中原矣!”黄巢也喜孜孜,着尚让点齐万名精兵,也不带役夫辎重,毫无顾忌地沿湘江直入庭湖,由石首进入长江,逆流趋江陵。
4 O0 D- ]6 A1 F: P$ p, f+ d8 v/ y 荆州首府江陵是当时南北水陆交通要道,“南面行营招讨都统”王铎的行辕便设在江陵。这日,王铎正在府中宴客,接到长沙败讯,又传言尚让前锋五十万,已到公安,正在着急,询问幕宾如何处置。众人七嘴八舌,无非讲些兵来将挡的豪言壮语,见又一吏人呈上一柬,折开一看,是夫人动身来荆州的私信,王相公皱眉道:“黄巢旦夕北上,夫人尅期南来,这中间的滋味,教人如何受得了!”宾客皆知王铎惧内是出了名的,望着在王铎身边伴酒的如夫人笑,一宾客道:“常言两害相权取其轻,不如投黄巢!”众皆喷饭。王铎固然不愿老妻在旁,更不想见到黄巢,便传命:“各路大军尚在襄阳结集,本帅即日亲赴襄阳,部署进师。”留下勇将刘汉宏守江陵,嘱曰:“坚守旬日,我必亲率大军回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 10: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铎临行,几个小妾都争着同行,只得连箱笼一并带上。胥吏清客也是少不了的。刘汉宏望着远去的车队,冷笑道:“相爷好厚道,便不怕大爷我再去作贼!”原来这刘汉宏便是山东兖州土匪,当年被王铎招安,成了军官。如今生死关头,拿他顶缸,如何肯听令,当下便带着帐下老兄弟,破了库房,拣那上好的掳了,装满大船,疾风顺水,转道淮甸干他的老营生去了。
1 j  H+ c  A; t+ J& G6 m6 C( b 刘汉宏一走,虽有几员文吏分房理事,那里敢出头弹压,悍兵顽民便自由行动,不等“均平大将军”黄巢到来,提前来一次财产大分配。这“均平”是永远无法园满的大工程,过程中少不得刀枪和火焰。荆州城一连乱了数日,待到尚让率先锋部队到达,江陵城内外已经是“焚荡殆尽,僵尸满野”了。 + {8 d2 q. {, D, W1 n
黄巢望着废墟,不愿进城,谋士费传古进言:“荆州水陆交会,形胜之地,东可下建康,取给江淮,西可入三峡进两川,北进可取河南定关中,南则俯抚湘桂,补充资粮,真乃王者创业之地。昔年关羽镇此,曹操几欲避地迁都,非畏关羽之猛,实忌其得形胜之地也。现在荆州残破,正可招绥流民,大行恩惠,以建兴王之基。”黄巢摇头道:“兴亡之机,天时为首,吾今直欲进东都,取关中,何汲汲于废墟作园舍为!”传命沿官道直趋襄阳,穷追王铎:“拿了王铎,好教他带路入京。”众皆欢笑。
0 D- j. k0 _: e/ R3 B: n. a 荆襄大道的南段异常宽敞平坦,前至荆门山,突然婉延,巢军行列散漫,至此不免拥塞,只见旌旗展处,刘巨容,曹全政二将各领一军,左右成列,此二人皆是农民军老对手,尚能识面,巢军正惊疑间,又一彪人马从中间跃出,一色骑兵,黑盔黑甲,正是昔日大破王仙芝的沙陀铁骑。这五百铁骑故技重现,只冲巢军中坚,巢军毫无战斗准备,无法形成战斗队形,立时大乱,各自奔命,很快波及到纵深,自相践踏,死伤逃散十之七八。黄巢等远在后营,也受到溃兵冲击,只得带领亲兵随着后撤。
& p# _0 ?  k9 l7 c曹全政、刘巨容相商议道:“执政当局毫无诚信,情况紧急就想到我们,不惜重金奖赏,事态平息就把立功将士搁在一边,甚至找由头陷害,我们何苦将贼人赶尽杀绝呢,不如留下残贼以为富贵之资。”遂鸣金收军,不肯穷追。不然,黄巢可能全军覆没。 . ~; u, M6 i' x5 w
黄巢视李系的五万官兵如无物,却败在五百骑兵手中,看来,巢军还是不能打硬仗的。 . ^) U$ ]; G% b
  2 y3 C) A; g& P5 V5 D; }# U! ?( d
现在没有本钱建立根据地了,真后悔未认真考虑费传古建议 黄巢打消了进中原的念头,率残部再过长江,进入江西界,在赣、皖边界穿插游动,培养元气。。但未等黄巢得到恢复,又陷入更大危机,这对手便是赫赫有名的高骈,高骈一心要置黄巢于死地。正是: : o1 [. T5 z. w8 N, e" d: Z* y1 Z3 D& D
     大起大落,流冠寻常状态, & S7 ]" K2 y+ r; ?( [; R, v
     亦智亦诈,枭雄特殊本领。  % o& y0 U& ~  v- s  M
且看黄巢如何逃脱大难,因祸得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 10: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006章 高骈失计退江东 黄巢得志入淮西 $ W( S! c, n) j0 ?; D+ g
国难当头时,将军顾小家;
, T& D$ m$ n* t; Z返师杀薛能,赢得乡老夸。 ! q: ?% H' Y" g6 V3 W
                      ——《叹许州兵变》 ) Z4 s  ?3 ^( n# B: H
黄巢在赣北皖南活动,再次遭遇高骈。但黄巢已失去昔日穿越武夷山的勇气,只能在越来越缩小的圈子内活动,困于一隅。 ! E- a8 n0 Z5 O  y( R2 c
高骈此时已调任淮南节度使(驻节扬州),黄巢在皖南的活动使高骈身价得以提高,朝廷再次转向依赖高骈,将王铎的都统头衔摘下,转载在高骈头上,给他调兵调饷。高骈的支持者卢携也恢复相位,神气起来,按他的意见调整人事,郑畋,王铎皆失势,出京外任。  
' P: N; L% c# v6 s- \8 ^  A3 l- \ 高骈手握圣旨,以都统令传檄诸道,征发诸军至扬州集结,又招募新兵,“得土客之兵七万。”这七万战士如果能得到有效的统一指挥,黄巢便在劫难逃了。而高骈是完全有指挥能力和威信的,南粤和西川边境战事已充分展示了他的指挥才干。前此与黄巢的历次战斗也是只赢不输,皇上和宰相们都觉得可以放心了。 3 L+ h* Q, }8 n6 v: P9 @
黄巢连连受挫,军中又遭疾役,困守信州(上饶),只得低声下气请求高骈缓攻,随信送上贵重礼物,往返谈判投降条件。 . c; \* c, q" |3 v( I9 h
高骈并不向朝廷报告这一动态,他想如当年宋威捉尚君长那样,逮住黄巢作为俘虏。他不愿其他系统的人分享战胜的荣誉,向皇上打了一份报告,请求准许遣返各路援军,他的部下已经能够独立完成大功。朝廷正在为数万大军的外勤补助而犯愁,便很高兴地批准了高骈的报告。高骈令部属严守隘口,防止黄巢逃逸。 3 C) D; Y2 o- I6 o$ W$ H
黄巢得知诸道兵已散,向高骈发出了挑战信。挑战书措词鄙俚粗俗,且有秽语,把这位自视为儒将的高骈气得脸发白,急令张璘出击。常胜将军张璘也忿然作色,要为主帅出鸟气。张璘长驱进山,陷入黄巢埋伏圈,大败,张璘临阵被杀。这真是:齐声唤,前头阵斩张辉赞。各隘口守军都龟缩撤离,黄巢重出包围圈。   t- p8 E" i, [" F9 m
形势急转直下,高骈急招江南部队回防扬州,江防空虚。黄巢在略事休整后,轻松地从采石渡过长江,占领瓜步,回到阔别的江北,向扬州作包围状。 / {1 [" ~0 s2 H) D: O
毕师铎自投降高骈,得了官职,感谢不尽,事高骈如父。他进言:“黄巢向来志气宏远,非王仙芝可比。其过江后首攻天长,六合,其意在声东击西,欲使我军回防,彼可过淮取中原,决不会东向维扬攻我坚城。时下之计,惟有重兵守寿阳,濠州,遏黄巢于淮甸,聚而歼之,方不负朝廷之望。张璘虽殁,吾等尚在,都统无由过自收敛。
' J  r2 w& d6 t# w- Z 高骈沉思半响,突然睁眼喝道:“尔知道什么,各人谨遵军令可也,余事自有朝廷调度。”当下向朝廷上了一道急奏,称:“贼众六十余万,屯天长,六合,前锋离扬州不过五十里,臣已调重兵保守扬州。”其实此时巢众自称十五万,实际战士不过三四万而已。 6 L9 Z- }# e6 [: j7 h
朝廷得奏,大惊。卢携本来患有晕眩症,当日告病不朝,余人不愿表态。僖宗回忆道:“当初不是高骈自己要求遣散诸道之兵的吗!”词臣即用此意诘责高骈,敕令其全力进剿,非惟城守而已。高骈回奏道:“当初只是请示意见,未敢自专,既然朝议准允,就不是我个人责任了。我以当道兵守维扬,当然无问题,若巢贼窜向淮北,便不是我的责任了。”高骈可以耍赖,朝廷可不敢让黄巢再乱中原。当时宰相还有豆卢瑑、崔沆两位。这崔沆便是成语“沆瀣一气”中的那位仁兄,其实他并非成语意义上狼狈为奸的人物,到有一定见地,遂与田令孜参详出一套方案。敕调中原诸镇发兵屯激水(周口市西南)、汝州(临汝)组成新防线。又急调巢军克星曹全政任郓州节度使,出屯泗上,堵住黄巢回窜老巢之路。 8 `0 R3 [3 O! B, z- N6 w% B% B
僖宗看着诏草,问:“为何不扼正阳关,岂不是放黄巢过淮。”田令孜道:“寿阳是高骈防区,虽其行为使朝廷失望,尚未落其都统职务,犹望其能效力。若屯兵其防区,于指挥上也不便措置。”僖宗点头,画敕照发。 1 q0 `- j4 W; s0 I; _8 `7 @% q5 B
曹全政果然得到纵敌的好处。
+ w' D7 ?: i, G+ A1 r1 z 这样的安排也难挑出大毛病,若无意外,黄巢必陷进淮河诸支流那变化难测的泥涂中。 ! v* k5 @( m! G" b/ z
但大唐这架政府机器太陈旧了。不出意外也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 10:3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州奉命派出三千人到激水,途经许州,许州节度使薛能安排徐兵在球场露宿。至傍晚,徐卒忽然喧嚣起来,薛能赶紧到现场,好言劝慰:“我任职徐帅时,与徐州父老相容洽,这是你们都知道的,我将你们视作子弟兵,决无亏待之心。只因过往客军太多,一时难以供给。明日定然好好犒劳!”士兵见薛能态度诚肯,慢慢平静下来,一夜酣睡。 3 P. t+ U! T8 x
但这场风波很快在市井传开,绅士们联系起徐州庞勋兵变,担心徐卒再发泼。便有热血人追赶已先行出发的本州军队,诉以球场风波。领队主将周岌,是本地豪强,极有威望,本来不愿出征,正好利用这一理由,连夜率军回城,天尚未破晓,趁势将三千徐卒杀个干净。事情闹大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将薛能也杀了。薛能讨好士兵,落此下场。众军官联名上表,不请罪反而请功,公推“平叛英雄”周岌为留后。周岌开仓犒军,守境自卫,不再向激水派兵。途中各军得知这一消息。纷纷各自回镇。这场突发事件充份说明大唐统治机制已不可收拾。
( O/ W- A$ [; ?( V黄巢毫无阻碍地进入中原,沿淮河各支流扇面展开,如入无人之境。
9 e: N$ z: P  z 有趣的是,黄巢重返中原并未出现预料的大乱局面。大约是黄巢们已完成“原始积累”,不屑劫夺,要“规范经营”,干一番大事了。
* S4 ^" I0 N  W  X4 ^6 r 黄巢以信阳为据点,广散金帛,招兵买马,人数急剧澎涨,三个月后,装备一新的巢军开始大行动,四处散发檄文:吾将入东京(洛阳),取长安,向唐廷问罪,与众人无关。你们各守防地,不要冒犯我军锋。新任汝郑把截使齐克让得到一份檄文,立即传递至京。 ! ^2 }- z5 {4 l1 ~. ~
田令孜看着:“各宜守垒,无犯吾锋,”数句,骂道:“悖逆之极,倒好似我大唐将士臣子全听他的,他黄巢便可毫无关碍,直行入关了。”敕中原诸军严守防地。豆卢瑑说:“形势其实可忧。昔日安禄山之兵只有五万,哥舒翰以十五万禁军不能守潼关。而今黄巢号称六十万,不战而入淮西,潼关又无哥舒翰之兵,黄巢大言不惭,自有所恃!”一阵冷场。田令孜道:“昔日玄宗幸蜀,也是一策。”崔沆道:“禄山急于在东都称帝,未肯入关,所以玄宗得以从容进川。今黄巢指斥乘舆,直言入关,只怕车驾在途,也有万一之忧,策划守关,当是急务。”皇上一听,急得欲哭。豆卢瑑道:“两川帅臣,皆是军容心腹,田军容为社稷计,比起玄宗时,有备多了。”直刺田令孜。原来就在黄巢进入中原时,田令孜已按排亲兄陈敬宣与亲信牛勖分别出任西川与东川节度使。  9 h' P9 W9 D+ i2 b0 }$ E
形势果然依照黄巢的指挥棒发展。各地驻戍部队龟缩栅垒,没有谁出兵与黄巢对抗,巢军顺官道前进,直抵洛阳,东都留守刘允章率领留守府官属在郊外恭迎黄巢,黄巢进城,“闾里晏然”。 ( t( e0 U4 {, d+ V
黄巢在洛阳住了十四天,这期间,他派出的使者在中原大地穿行,使者们带着黄巢签署的各种任命文件,带回来的是各地方大员和将领的投诚书,没有出现敢于反抗的记载。
1 D# F, @* @3 @' V; y这对于黄巢们来说,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但黄巢当时肯定是高兴的,于是决定挥师进关。费传古建议留下重兵镇守东都,控扼陕猇。山东老兄弟们大都半辈子未睹京师繁华,谁也不愿留下来,结果是数十万军卒和随军家属一齐出发,向潼关挺进。    
1 q1 s+ _6 L0 V皇上再次召开御前会议,大臣又直刺田令孜,却拿来不出具休办法。田令孜默不作声,心中却拿定主意。当下罢会,田令孜陪皇上至神策军营,遣兵点将。田令孜推荐三位将领,以张廷范为首,率领数千弓箭手去守潼关。 1 b( a) G( L. d
齐克让也真能克已退让,率中原部队节节后退,一直退到潼关之下,潼关不是他的防区,只得依关下寨,无路再退。农民军随之而来。
5 {3 [' S9 l# }( O 齐克让大军在关外列阵以待,与巢军前锋对峙,稍时,黄巢本人亲自来到,满山遍野的人众发出惊天振地的欢呼声,这种广场效应的力量是惊人的,相信有许多人感动得流下热泪。齐克让的军队被这声浪所震摄,将“禁坑”的茂林修竹踏为平地,拥进关内,巢军也跟随而进,从关后夹攻潼关。潼关很快失守,张承范战死。
/ I" M. P" Z1 h: x! h! k 赖以建都立国的千古雄关如此不堪一击。 " v$ \- s! n( s9 i
就在黄王大旗插上潼关时,唐政府下发了一份由皇上亲笔签暑的重要文件:任命黄巢为天平(郓州)节度使。这是黄巢在岭南时所渴求的。黄巢可能没有接到这份文件,所以不知道黄巢有何感慨,《全唐文》也没有保留这份珍贵的历史性文告,无法欣赏文词的绝妙。但同时发布的另外几个文件都是有案椟可查的,其一是免除卢携的宰相职务,贬为闲职。贬词理由充分。一份是任命王徽,裴澈为宰相,补足了四相之数。百官有理由相信,政府是在重组,准备应付严峻局面。二位新宰相临危受命,很激动,竦然不寐,准备第二天与皇上认真讨论救急之策。等到铜壶滴漏将尽,宫门大开,皇上与田令孜已不见踪影,而各种消息爆炸式的传来,街道上满是乱窜的贵人和富客,争着在黄巢进长安之前逃命,但金吾将军张直方已经关闭了城门。作了“一日台司”的宰相知道为皇上所弃,也只得与大大小小的王子王孙混入难民之中。在此后的数天中,无法说清他们的行踪,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新的统治者身上,革命总是能使大多数人感到莫明的兴奋。正是: ) ^" ?, R' U  x5 l  L
除旧立新,笑看旧贵何之, # `7 y9 L4 A" h
改朝换代,羡尔新人临朝。
+ i7 m& M. E! L' i
8 O  G$ @: f/ [# U/ `/ x 只有卢携安卧不动,——他于当夜服毒自杀了。 * V$ L% P: i+ V0 d" P9 R
这日离东都失陷刚刚十六天,形势变化之快,史不多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 10: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007章 唐帝出狩兴元府 黄王入主大明宫
0 M) R4 V) y7 b. _% M2 x
& l! y8 y1 S7 v1 G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 k) M- g$ v2 [( }1 W. ~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 a# A* ?8 Q; `! N, g  b
——黄巢《落第后咏菊》 # u) E" @, R$ p
黄巢进长安的场面真是旷古未有。 + V: |( Q4 J% n% u! E8 I
但见义军“甲骑如流,辎重塞途,千里络绎不绝”。道路两旁聚满了观看的民众。有胆大的还远至灞桥。在灞上,金吾大将军张直方领着数十位官员迎候巢军,表明长安已解除武装。
4 _! {9 s6 k2 d6 ]# P1 T 直至午后,先头部队才到灞桥,为首者柴存,是黄巢爱将,年青英俊,博得两傍观众喝采:“全无胡子军模样!”逾放宽心走近了看。少顷尚让来到,高头大马,更是气宇昂扬,向聚观者朗朗宣讲:“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家不爱黎民。你们尽管照常营生,无恐无惧!”直至申酉之交,黄巢卫队才到,卫士们服装鲜亮,红缯束发。黄巢全身金装,斜躺在檐子上,观者被离隔得远远的,天气已暗,看不真切,只是纷纷指划:这便是天下新主子了。追随至春明门,进了御街,眼睁睁地见卫队入朱雀门,进了皇城,想象着黄王爷进入大内的情形:这宫嫔三千尽归此人享受了。 5 D, @$ k, C; q5 q1 `0 ^$ Y: r3 r
黄巢并未进入宫城,而是住进了田令孜私舍。 ! z+ i- p% a# `  h$ v; P
黄巢是在第七天才入居皇宫的,可以想见,在入居大内之前他曾进入宫城巡视,而且必定有一批宦官和宫嫔被收编,在这过程中,就有“除宫”或者称清理的工作紧张进行,也就是要对几处宫殿群中所有的男子进行清除,包括未成年的少年和幼婴。当时还没有设立“集中营”的概念,而且也不值得为他们的生存而消耗人力物力,便将他们一概杀死。这些龙子龙孙们是长安城中第一批死难者,对他们的死更应负责任的是僖宗皇帝和田令孜。僖宗逃跑时只通知了几位同胞兄弟和宠妃,田令孜令人带上了宗庙中那些祖宗神像和牌位,而没有通知任何宰相大臣。
& `4 D  E0 d: }& v 黄巢入宫的第二天早晨,大明宫含元殿举行登基建国大典。没有举行大典所需的宫廷乐团,也没有陈列仪仗文物,大概是新朝君臣们不愿花时间去演习那套繁琐的礼仪。懂礼仪的也是有的,如原“太常博士”皮日休就在参加庆典的官员中,而太常寺正是礼乐的主管机关。新朝不用雅乐,但仪式却别开生面,陛下排着千百只大鼓,擂鼓手当然是战士,而非旧乐工。这样一来,至少有上千名壮士得以有机会亲身参与大典,实在是皆大欢喜的好办法。
4 A' w' t' ?5 v 新朝的开国仪式虽有创新,其朝廷组织却尽力做到符合陈规,而且要按照祖先遗传下来的文化理论来阐明建国大义。这大义就是圣主受命于天,符合“天命”。
8 G& V4 B& Q! O$ _! g: a 建国宣言称,今年元旦,旧朝改元,称为“广明”。这广{繁体}字是唐字去掉实体,换上我黄家的黄字,不正是预示上天有意要我黄家替代唐天子么!按照五行顺序,唐为土德,土生金,我黄王正好是金命,新年号就称“金统”吧! ; j/ [3 V2 q, g/ W6 F( \% y
由于黄巢集团中齐鲁人众多,新朝国号便称“大齐”,这也符合贵不忘本的古训。
; q( }6 b  a- k' ?1 V 大齐朝廷的实际掌控者是尚让。尚让被封为太尉,中书令,成为文武两班的双重首脑。投诚高官赵璋,崔璆及费希古被任为宰相,负责组建文官系统。大将孟楷,盖洪分统左、右军,称左、右中尉,也是朝廷旧衙名新用意,只是并非宦官。而诗人皮日休被任命为翰林学士,给草莽朝廷添点文苑景象。
' d; U6 X; y/ r/ U 巢营中能负文治之责的毕竟有限,六部二十四曹皆缺员,新朝发出文告:“(旧朝)百官赴赵璋第投名衔者,复其官。”这是一项十分宽容的政策。你只需去签个名,就可被安排个位置,何其优惠。但前来投名帖者寥寥可数,三品以上大员一个也没有。且这邦人并未老实呆在家中,而是不知去向。黄巢的愤怒是可想而知的,便下令搜查。不几天便发现张直方的豪宅情况异常,进宅搜查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复壁,内中藏匿着数十名官员,其中便有宰相豆卢瑑、崔沆及前任宰相于琮、刘邺。广德公主等贵妇也藏匿于此。
/ `" Z/ p4 J% m1 p: K3 e' | 屡试未第的前举人黄巢忆起昔日在长安的落魄情形,想到这些贵族到如今还公然藐视他,请都请不出,下令全部杀死。年过半百的广德公主扑向刽子手,要求与夫君于琮同死,行刑者只得多下一刀了事。那位以豪杰著称的张直方也被杀了,有人认为他当初是假投降,不过张直方是个花花公子式的衙内出身,其操行本来欠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 10:4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杀戒一开,便不可收拾。流血便成为常事了,街头常看到武士们押解士人去受刑。但有位武士用长矛押着一名士人走到路口,忽然停住,对士人说:“前面便是城门,你赶紧出城去吧!”这位士人感激地脱身走了,他便是后来成名的五代大诗人司空图,他的《司空表圣文集》历代都有刻本,建国后还出了新版。那位押解他的武士名叫段章,是司空图以前的马车夫。司空图后来特意写了《段章传》来纪念这位不知下落的救命恩人。据司空图的说法,他雇用这位车夫期间,并未给他特别的优待,不久便因自己的经济情况不佳而解雇了他。可是当这位军人在查抄张直方宅子时意外地碰见这位前雇主,立即以巧妙的方式救了他。巢军中的基本份子就是这样一些普通民众,他们各有自己的姓名和人生经历,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被历史卷进杀人狂潮中,又被狂潮冲没,象河中的沙粒一般不被人区分。 ( p0 g: N; l+ D) Q" t& v7 _5 C
黄巢也能意识到唐臣之所以不愿投向他,是因为僖宗皇帝还健在,要取得真正的独尊必须消灭唐帝,尚让挑选五万精兵向僖宗逃跑的路线追杀。
- D% F7 D0 g: [$ O+ R5 d 当日朝会结束,田令孜随僖宗退到后宫,便向僖宗提出西逃计划。并说,为保车驾安全,决不可泄露消息。僖宗在这种气氛中也乱了方寸,田令孜成了他的主心骨。田令孜即令在玄武门当值的数千神策军拥着车驾由安福门转到金光门,沿京西大道而去。随驾法物国玺六宝之外,田令孜还亲至太庙指挥将诸圣神位载走,只是匆忙中不免乱了昭穆 。时当夜半,田令孜没有惊动宰相大臣和十六宅诸王,只有寿王等四位皇弟及几名嫔妃随驾。巡街的金吾大将军张直方是知道车驾出城的,田令孜令他临时诸门守捉。张直方即复关闭城门。
4 G4 n/ F7 z! O; L  ?1 v! `0 {8 C; q 除换马之外,车驾沿途不停,连晚上也不歇息,只到过了郿县,临近岐山,才停歇下来,往后观望,尘土不扬,既无追兵,也无来者,僖宗传旨召从官,除了宦者还是宦者。僖宗茫然,并不知大臣们未得到通知,对田令孜道:“诸大臣难道皆弃朕从贼了吗!”令孜道:“仓促之际,恐难扈从,两三日后当有相继来朝者。”僖宗只是叹息,田令孜高声道:“我大唐养士三百年,何患无人?前面就是凤翔府,且进城,再作部署。”
' m; Z& {4 E$ ]3 w* B 车驾至龙尾坡、凤翔节度使郑畋率属官葡伏道左,恭迎圣躬。君臣相见,免不了君悲臣啼,进得城来,将府衙作了正殿,郑畋又参拜问安,君王劳问已毕,说了句“悔不听卿言!” 郑畋大受感动,奏道:“自蒙圣上宥臣之罪,得仗钺近畿,无日不思报恩。岐府城碟完固,仓储尚丰,可供陛下赏赐。四方诸侯知圣上在此,旬日之间,必争相勤王,京师即可光复。”僖宗曰:“朕不欲密弥巨寇,明日即行,且到兴元。御寇之事,便全权交给卿吧!”郑畋忙说:“陛下驻跸于此,臣敢仰仗皇威,誓死报国,指日可复京都。若陛下一入散关,四方解休,只恐寇患逾滋!”说着,连连叩头。皇上在去留问题上早有成算,令近侍扶住郑畋,宣口敕:“郑畋可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凤翔节度使如故,兼京西行营都统。”这样一来,郑畋便成了现职宰相兼现职节度使节、前线总指挥,只得嗑头受职,复奏道:“陛下既远去,奏路难通。”皇上拦住,宣:“许卿便宜从事,临机处置。”又令人写了一大迭各类职衔的委任状,空著名头,用了玉玺,交给郑畋随机赐给立功将士。 * C2 F) ^/ n9 b4 R& z
车驾启行,郑畋不敢远送,回府令掌书记草拟檄文,用心改过,印发各镇戍。关中是帝国驻军最多的地方,仅京西便有秦、凤、邠、泾数镇,西北边镇朔方、夏绥等传统重镇更是兵力雄厚。得了郑畋檄文,始知皇上安然无恙。纷纷发兵至凤翔集结。郑畋又檄调粮秣,征发役夫,热闹非凡。
( _+ V8 z0 [5 ?, f 麾兵西进的尚让却未把郑畋放在眼中。当年主剿派的宰相王铎镇守江陵,尚且望尘而遁,这文质彬彬,向来主张抚绥的郑畋,难道如今头上生角不成! ; h  [6 r, m3 A7 _" y: n
当郑畋率领数千士兵,列阵于龙尾坡时,尚让哈哈大笑,指挥前锋进攻。郑畋果然不堪一击,回头逃进山隘。此时,尚让的五万大军散漫在纵横数十里的原野上,见前烽已胜,争着拥来争夺战果。
& X, Y1 P( c# p9 ^刚转过一道山嘴,尚让前锋折了回来,原来中了郑畋埋伏。这匆匆逃回的败军冲击着自家兄弟,队伍更乱了,却见泾、邠等军从两侧包抄过来,箭如雨下,尚让军全线崩溃,伏尸百里。 ' ~8 `" p7 p$ T; B
但此役仅起到稳定局面的作用,不久,凤翔悍将滋事,郑畋怕引起更大骚乱和兵变,被迫让出凤翔节度使一职,去了行在,行营失去了统帅,战场冷落了下来,正是:
0 ?  j  H, o( ]: H. [形势丕变,郑畋难学裴度, & X. R8 F; }- `' B
皇纲不振,悍将何惮效尤。 * s7 L; V" S6 ~0 q- c% u0 H5 Z
不久,岐、邠等军逼近京师,树栅立营,作半月形包围状。但官军也无人敢带头进攻巢军,诸军无统一指挥,更是各行其是,有的官军甚至与巢军做交易,用粮油换财宝。战局逞胶着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 19: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巢正在为长安的形势而烦恼。
" v3 L% A& }; N$ [4 D 王处存大旗一竖,陕北等地几位节度使都领兵来会,其中有唐弘夫、朱玖、拓跋思恭等人,他们经常发起一些小规模的进攻,虽不能对长安构成致命威胁,黄巢自己却沉不住气。因为他发现城中气氛有很大变化,耽心受到内应外合。 + n: h- r) f$ }: t3 k' a' y
原来龙尾陂战败时,尚让只领着少量人员回到长安,除死者外,大多数士兵中途逃散,其中有些便被官军招收。这对于黄巢们是一大刺激。恰巧有人在夜中写诗于朝堂(尚书省)大门,内容是讽刺巢军的失败。清晨,便有人围着观看,尚让怒不可遏,将大院包围起来。追查诗作者,无人承认,尚让便将当晚在场的人全数斩首,又大索城中,将有诗名的旧官吏全部杀了,死者三千余人。并抓了一批识字的人作苦役。这是继皇室成员、高官贵族之后的第三次大屠杀,一些文人惶惶不安,装扮成其它身份出城逃命,这其中便有后来成名的韦庄和杜荀鹤、谢潼等,他们的故事留待稍后再叙。单说黄巢见城内气氛紧张,又耽心城外进攻,每至黄昏,望着空落落的成片殿堂和玄武门外不知边际的皇家园林,便生出恐惧感。这晚,北苑又转来官军的呐喊声,黄巢竞一时忍耐不住,率卫军出了春明门,城内巢军闻讯,也就近从各门拥出,数十万人散处灞上和南郊山野。王处存,唐弘夫等各路官军毫无精神准备,竟各自拥进城来,城内城外换了个。王处存是京师风光人物,许多人都认识他,父老士绅们纷纷向他拥来,象见到大救星,献食敬酒。时天色已全黑了,各部没有谁想到守城,而是散入各府暑,抢夺战利品。王处存算是稍有头脑,令士兵用白布裹头作为标识,维持秩序,严禁本部兵参加抢劫。一些坊市青年也用白布裹头,冒充王处存部下,窜入劫者中,劫夺抢劫者,一时满城都是白头巾。王处存也无可奈何,任军士抢劫了一夜。 2 t5 L0 ~- D* E- u  z7 x
天明,巢军逻者报告城中情况,黄巢断定官军无统一指挥,兵力也不多,便率军攻进城中。官军包裹累累,那能打战,只顾逃命。程楚客、唐弘夫等数员高级将领都死于混战中。
! N6 I$ ~1 w+ U+ R& z8 E1 Z 黄巢又一次下了屠杀令,称为“洗城”,这次遭到屠杀的不仅是旧官员和文人,更有大量平民百姓,只要在谁家中搜出不寻常之物,必全家遭杀。
" u% F0 @! ^2 h1 M  d# u) y* d/ { 自此,巢军失去群众,处境更困难,官军也无力再组织进攻,战事成胶着状态。时间久了官军和巢军又相互做起生意来,巢军得到一些粮食和用品,官军则能得到一些左藏宝货。
# H5 Z3 W1 x/ j 长安这一次暂短的光复,消息传递得非常远,由于时间的滞后性,引发出一串事来。
- I0 D2 z1 `/ S- w 首先是黄巢部下闻风而动,同州和华州刺史率亲兵联骑翻越终南山而逃,途经商州,便惊动商州刺史,三位刺史一起到达邓州,投奔他们的朱三哥。朱温此际身带“东面诸军都虞侯”的头衔,有权施行军法,便将同,华二刺史斩了,将他们的部下收编过来,又令商州刺史回原防。朱温刚整编部众,稳定军心,不防许州发兵来攻。为首者是新任蔡州刺史秦宗权。 % ], c$ A' g& o4 |
原来周岌刚被朝廷任命为许州节度使,并派来老宦官杨复光作许州监军,杨复光正劝说周岌出兵勤王,以建功名,服众心,却传来东都失陷消息。几天后,黄巢传檄到许州,也拿来一张节度使的委任状。周岌不敢强出头,只得受了。这日,突然听说长安已经光复,便请出老监军杨复光,二人一拍即合,马上杀了黄巢监军,打出大唐旗号。后来听到消息不确,也不便再更帜,当下商议,豫南有朱温新得邓州,军势甚盛,对地区威胁最大,不如清除了他,落个四邻清净。于是决定周岌镇守本城,保住根本,由复光率领许州八都子弟兵攻打邓州。这八都每都千人,皆是本州本土子弟,八位都头有名有姓。其中有几位后来名声很大,是五代史中重要人物。八都头是:鹿宴弘、晋晖、王建、韩建、张造、李师泰、庞从。秦宗权也是杨复光收罗的人物,因他是蔡州人,杨复光便推荐他为蔡州刺史。 . I( n! {! F4 |9 f4 K
当下秦宗权不敌朱温,杨复光赶来,八都头一齐参战,朱温败走,经商州逃回关中。此时同、华二州已为官军所夺,黄巢便命朱温不必进京,前去夺回同州,再任同州刺史。
. j$ _& ^% M! M# k# y1 S4 V0 q 朱温无退路,死战夺回同州。但州境之内的沙苑却是王处存、王重荣的大寨,朱温时刻处于威胁之中。
& K! X* v' Y' h0 I1 z! N 且说韦庄与谢瞳结伴而行,过了华州,韦庄道:“我儿时在华阴居住,颇纾怀,欲辞兄往华阴探友。”就此别过。谢瞳依渭滨独自而行。这谢潼家乡远在福建,欲就近寻一吃饭处,打听到王处存就在沙苑,便奔沙苑而去,不料却被朱温军士捉获,以探子罪名送到朱温衙中。朱温盘问几句,口气温和。谢瞳见朱温有英武之气,心想:“目下混屯难分,知那方是福地,不如随遇而安!”便表示欲投军门栖身。朱温大喜,传命给谢秀才备酒。从此谢瞳便在朱温帐下做了幕客。 1 t& a$ O* h2 U+ D3 H; d9 c- e
这日,军士送来一位青年女子,朱温教置于后舍,隐若间觉面孔稔熟,只是想不起何处见过,心中笑道:几年来除了营妓,便是随处的民女,不过几日,拔队就走,何曾记得面目?遂不去细想。那女子却低头叹息,一付凄婉神情。一夜之后,那女子倒安静下来,似有从一之意。只是不愿说话。朱温竞也一改往常的粗俗,怜惜有加。数日后,朱温说:“你不说家中详情,也该让我知道你的姓氏和郡县,有个称呼。”那女子开言道:“妾姓张。”朱温猛然问,“乡音乡音!丰县人?砀县人?丰县?砀县?”那女子点头道:“我早听出官长是妾家乡口音!”朱温拍手蹀足道:“天啊,天!果然是张丽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 19: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009章 陈监军一请克用 谢秀才再说朱温   R' K$ E. G2 F' ^8 I# T! S
敢冒虎狼威,诉尽昨日非; 0 n2 `8 ?  e; j1 Y: P& r% z1 z
          款款娇柔女,驭得烈龙回 - N( u4 E/ M% h7 Q, ^9 R
                 ——《再咏张丽华》
7 m" Y, Y& E; l$ ?6 S8 ]  E9 L1 y+ U, H( ^% x7 f
杨复光以抚定许州,收复邓州两大功劳,被朝廷嘉奖,任命为“京师四面行营都都监”,以敕使身份驻节河中府,统一指挥围剿战争。行营都都统则是王铎,那位江陵失守者,后因荆门之捷反而受赏,此人懦弱,挂名而已。 1 R  a: L, H, u
所谓行营,并无定编,凡是被征调到前线的,或者游兵散勇自发组团而来的,便算作行营部队,享受驾前诸卫的待遇。这场人人都有权利参加的大内战,给许许多多的人提供了改变生活的机会。
) I! I5 \7 B0 M; N7 B; y 原“代北行营兵马都监”陈景思,因为围攻沙陀的战争结束,处于“失业”状态,思谋出一条妙计,向昔日的上司杨复光献策:招募沙陀勇士勤王。得到杨复光赞同。陈景思便召来沙陀降将李友金,商议办法。李友金道:“此事甚易。散兵正因无业可操,骚乱滋事。今朝廷用人之际,允其吃粮,何乐而不为。”榜文一出,果然应征者众,不出一周,三万人的额度便满了。代州库中军械衣甲不够用,部分人仍是日常衣着,以竹杆扯旗为队伍标志。应募者皆三边杂胡,勇悍好斗,更有老兵痞夹在其间,企望甚高,见待遇不能如意,遂故意滋事。 7 d; u" p/ v, J/ b) m. o
  李友金自知无力驾驭,对陈景思说:“边人习于崇拜,难以军纪约束,恐复有段文楚之事。惟有乃招李克用,方可带这班恶儿立功。”陈景思即向成都报告。此时朝廷是一切以灭巢为大,不到二个月,赦免克用父子的诏书到了雁门。但谁肯将赦书送到李克用手中呢。陈景思望着李友金,李友金说:“有敕书就好了,我亲自到鞑靼去”。陈曰:“将军前时与克用失和,如今深入沙漠,恐有危险。”友金道:“吾兄正企盼能返中国,必不计前嫌。”逐带上送给鞑靼头领的礼品,径至北漠,在一片水草之地找到他们。鞑靼首领正愁克用赖着不走,养虎饴患,见了诏书,也来给克用父子贺喜。国昌仍有忧虑,怕失据无依。克用曰:“父亲年事已高,且暂住此间,待儿立了功勋,得了地方,再来接父亲。”洒泪而别。其时沙陀本族在此地者很少,倒是鞑靼,契丹等各族青年皆求同去,正可给克用增威,于是一齐到了代州。
  N) b7 D( U; X4 U  q3 B 克用会了陈景思,讲了些互有失敬的闲话,同去点阅战士,见有许多的旧部属在营中,大喜,很快随宜安排,混合编队,计有步骑五万,遂与景思,友金商定,留下大部,只点二万精兵随克用下了五台山,进入晋中平原。 # S  |  ^& S( A0 o8 O% l/ R2 _
远远望见太原城倚西山,临汾水而立。克用对郑从谠仍有忌意,想道:如今是奉皇爷敕旨前去为国家效力,彼此同为臣子,你郑从谠也该客气点儿。便发了一道平行文书,请郑从谠用国库粮犒军。待部队至城下,却见大白天里城门紧闭,城上有人巡守。克用听将军盖寓之劝,耐着性情亲至门楼前喊话,求与郑相公相见。从谠内穿软甲,临楼慰劳,发出牛羊美酒犒军。克用所需要的是钱粮,酒肉管什么用,便将大军屯在汾东,数日不开拔,明白提出:代州是太原属郡,太原府有供军责任。郑从谠叫人抬出制钱千贯,陈米千斛。克用大怒骂道:“五万健儿,一个只得二十文钱,两升米,还不够一天酒饭,天下有如此悭宰相?”便放纵部下分途劫夺,汾东的榆茨首当其冲。这榆茨是座古老的县城,富民极多,克用之军饱掳一阵,郑从谠在河西,不敢轻易出兵。眼睁睁看着属郡遭劫。 4 X/ h) c9 \* P5 T! R8 ]( g" V
盖寓道:“如今又一次与太原结怨,若继续南行,沿途并无落脚之地,难道一直靠劫夺行军?且黄巢尚强,万一征战不利,再返雁门,太原趁机报复,何路再逃?”康君立道:“正该返回代州,立稳根基,筹足粮秣,再捧诏不迟。”于是调转马头,沿沂州大道而返,占据代、蔚二州,休兵积粮。但那些兵士怎肯自己生产,只得仍旧四出侵佚,只是苦了陈景思,只好小心劝慰,尽力维持。朝廷也无人过问此情。李克用倒很开心,觉得又有栖身之地,便将李国昌接来,父子同城,也不要什么名目,如同占山为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11-5 16:16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