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10-6-5 02: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046章 债相情急抛孝道 学士义愤拒草麻
& _, {# M0 F' C/ }. P" {
: L* h" Z- ?. ]0 _! H( g) [1 q崔胤被免去宰相头衔,在百官中说话的分量就轻了。他叮嘱家人照料好众客人,自带仆从策马直奔三原,求见朱全忠。他说:“明公若不急取凤翔,恐怕车驾被劫往西川,局势就难以收拾了。”朱温笑道:“王八与茂贞决难合作,若皇上入川,茂贞便成了看门犬,他如何肯放天子入蜀?倒是另有一忧,长安城池太大,兵卫不足,恐怕列位遭人强劫。崔大人可将百司迁往华州,本帅也好一尽地主之宜,即便是百官薪傣,也可由本道支借,不是公私皆便吗!”崔胤听了,一时估掂不出后果利害,只得当埸表示感激,当下朱全忠在帐中设席款待崔公,极尽海陆之珍。崔胤饭后匆匆返长安,与裴枢商议,率先将各自家族迁往华州。此时百官晚间仍不敢返舍,俱在永宁坊借宿,也不用一一动员,便在汴军护送下,载着金银细软而行。纵然有人想趁出城之机中途投奔凤翔,谁敢冒险出头,竟一致迁华,无人仃滞。百司原在华州旧地又成了新居,这样,帝国首都再次成了既无天子又无百官的空都。朱温想,看你凤翔如何成为朝廷。
" E; Z0 b, S. `" `皇上犹如蜂王,有极大的生殖能力,只要有皇上,那愁无臣僚?秦宗权、董昌称帝,即时就六部俱备,九卿齐设,况且昭宗还是四海都承认的共主。不过说来也惨,秦、董虽是“潜伪”之主,却能按他们本人的意愿任命自己的臣子,而作为堂堂大唐天子的昭宗皇帝却没有这份自由,他的大臣人选要由韩全诲安排。 0 ^' |+ A3 y5 e, F) [
韦贻范从左拾遗的位子起步,不几天就升迁至中书舍人,成为起草政府公文的要员。但再往上升,就成了部一级内阁成员,这就需要投入大本钱了。但由于前期花销,已经囊中羞涩。亲吏刘延美说道:“大人何不向富商借贷,求一肥缺,何愁无钱还贷。只这中书舍人,徒有好听名声,何时才得有钱。”韦遂委托刘延美出外活动。 , ]4 d, n' A2 z: Y( y9 o3 D
刘延美自有门道,打出总后台李茂贞的招牌,很快借来一大笔钱,打点宦官。不几天,韦贻范被宣布为凤翔城中第一位宰相。于是门庭若市,军营子弟,商贾之族,只要略识几个字,都来行贿求官。韦贻范不问科弟出身,一一登记在册,答应按“资”授官。 `* b/ R( r. R6 ^1 E5 \
唐代废除六朝以来的九品中正法,专以“秀才”“进士”等科目取士。初时秀才高于进士科,后来取消秀才科,统称进士。皇上高兴时另开特科,如博学鸿词等。中式者称为及第,谓之“出身”,取得作官资格。官职从低位升高位,共分九品,每品各有正,从,共十八级。自四品再分上、下,那等级就更多了,以上就是“阶级”。看来“出身”、“阶级”这两个词,在古人的履历表上也是早就有的,不过与现代用法大不一样。那时平头百姓既无“阶级”,也无“出身”。除了朝廷吏部所管理的这些正式官员之外,有更多的吏员,称之为流外官,是不入流品的,一般不能转入流内,泾渭分明。 5 u: o/ q! w2 ^3 h9 H* M8 n$ o
眼下凤翔城内因急需官员,那能分流品,依阶级?全乱了套,使大批农、商杂流进入官僚阶层,品官优越性已经丧失,情况比各方镇还乱,因为各方镇主帅以主人身份执政,用本镇财赋养士,当然就用不着受贿授官了。
$ @+ v0 o4 G0 Q8 ~) A这日,李茂贞大宰牛羊,请皇上赴宴。宰相、学士分坐帝侧,中尉、枢密使对席,出岐王府细乐歌伎侑酒。韩全海欲使皇上开颜,借花谢佛,频频向皇上敬酒,自己也喝得大醉,被亲随扶了回去,李茂贞亦佯醉拥妓而离席。昭宗海量,仗着酒胆,对韦贻范说;“汝是何出身,何以得至宰相?”韦道:“蒙圣上特恩”。皇上乜眼道:“朕尚不识汝,何来特恩!”贻范装作未曾听清,举杯献酒。皇上用手挡开,又道:“朕且问你,朕缘何巡幸至此。”贻范道:“臣一向外任,不知朝中之事!”皇上道:“你忒能钻营,何事不知!”韦低头不语。帝却更来劲,励声说:“汝既非道进取,名为宰相,就应正道为官,遵法办事。不然,朕必用祖宗之法办汝!”贻范心说:若由得你,我也到不了今日。便一幅涎皮神情看着昭宗。
) [$ b; k" ?, V* T昭宗气急,自语道:“此贼人需打四十大棒。”韦贻范突然离席,将皇上面前金杯酌满,举杯跪进皇上。皇上不饮,贻范身躯前探,金杯直擦皇上面颊,满场皆仃杯注目。只见皇上仰身避让,椅斜欲倒,韩偓上前揽过金杯,喝令黄门:“宰相醉矣,上醒酒汤。”一埸较量这才仃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