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2014-9-23 17:39:04
|
显示全部楼层
 
 
 
《 自在往生与舍报往生修行述要》 
1 X2 x7 b8 {$ `! V 2 v+ o6 _6 r" V* H; B 
实语法师" U5 n. u1 {6 w; \0 s: S! m 
2010年7月% G, A) z- T& ] 
  
( o4 x, {- d/ E" h一、自在往生 
6 e6 u6 B5 E# |; Y1、事实根据:《往生净土圣贤录》所记载,天台智者大师,净宗九祖省庵大师,; F9 x" I  [6 K( ~9 r  J$ P" j 
49岁,预知时至,坐着往生。倓虚大师《影尘回忆录》所记载的,哈尔滨极# v3 _: L& v" @, F7 K7 F4 z 
乐寺的修无法师;山东省即墨经商的郑锡宾兄弟两个;青岛市一个人力车夫的妻0 g* n9 x+ J* m, Z. N1 M/ _ 
子;浙江省宁波市乡下小庙里,一个佝偻工匠出身的出家师父。 
- r% [! {! I& I4 Z* G! }# \3 M2、理论依据:, y/ q, T7 h+ z! V% p6 L 
[开示要点]  j, S& o7 Y- r( Z) o 
阿弥陀佛有无比巨大的光明威神之力,六字洪名名具万德,也具备了能使至心念佛的人实现自在往生的功德。 
; e7 K8 E- A* t" Y$ X9 a$ J康僧铠翻译本《无量寿经》说:+ S1 ^; w" y7 ~: z6 G3 O! c& z 
“佛告阿难。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或有佛光照百佛世界。或千佛世界。取要言之。乃照东方恒沙佛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或有佛光照于七尺。或照一由旬二三四五由旬。如是转倍乃至照一佛刹。是故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炎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其有众生遇斯光者。三垢消灭。身意柔软。欢喜踊跃。善心生焉。若在三涂勤苦之处。见此光明皆得休息无复苦恼。寿终之后皆蒙解脱。无量寿佛光明显赫。照曜十方诸佛国土。莫不闻知。不但我今称其光明。一切诸佛声闻缘觉诸菩萨众。咸共叹誉亦复如是。若有众生。闻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称说,至心不断。随意所愿,得生其国。”; s& R6 U% ]: s3 }* m( H 
“佛言。我说无量寿佛光明威神。巍巍殊妙。昼夜一劫。尚未能尽。” 
! n+ P0 z4 N. X5 e( z, l) b8 b+ f这句“日夜称说,至心不断。随意所愿,得生其国。”" a, c$ b* M- P& z9 ^1 a  s, ]3 V# n 
意思是“只要白天清醒时念佛,夜里睡梦中也能念佛,这样以至诚心每天念佛 
. V/ e+ @; Y2 _/ O4 G1 f! E不中断,就能够随顺自己的意愿,或早或晚地得生极乐佛国。”此句话昭示了9 d7 L. R3 w3 m. I0 J& R4 g0 O 
自在往生的义趣!何况最后一句佛经的意思是说:阿弥陀佛的光明威神,巍巍广大,殊胜独妙,即是昼夜不停,宣说一劫这麽长的时间,也宣说不尽哪! 
" i! u8 k6 |( I因此,我们要对自在往生坚信不疑!& C( _, N- n! C. y 
 $ e" {  B& k6 E/ q: m- W+ U4 A 
  
: E' @  o$ [7 W# Z! ~6 e7 Q4 @二、舍报往生 
& q% o' W# Q; d2 s1、舍报往生的实例 
; y$ b. @. {/ m! A8 I8 b; S: y: O《往生净土圣贤录》所记载,宋朝莹珂法师,喝酒成瘾,不能自拔。不食不睡 
, Q- f  u9 X6 g7 {* l/ p! l念佛三天,佛即现身。成功地舍报往生。* G1 X# R9 x6 u, K% ^ 
历史上,舍报往生极乐的实例很多,因为我没有这麽多书,就不多举例子了。1 m' c1 L7 l* y) X# Q: Z$ C 
又有书记载:观音菩萨接引卧病在床的老奶奶,老奶奶不识极乐好,只知天上好, 
7 ~# s  _0 t: e: {观音则使得老奶奶舍报,提早升天界了。 
5 L1 L' k5 f# p( M" ^$ ]; i% E. x1、如何舍报? 
$ \% c+ U0 _/ p+ P一心皈命极乐世界,舍命全交阿弥陀佛。舍寿给他人,需要他人愿意接受,* K0 Z0 O- Q6 B- d# @. k 
才能成功。舍寿给阿弥陀佛,他一定会接受!他会回报给一个金刚那罗延身, 
" F4 r! y; D3 h0 N1 F7 [# B4 C( U我们一个无量寿,一个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无量寿! 
( I' D/ T0 n5 v& R. H3 r) `操作的方式就是给阿弥陀佛上香、礼拜、坚决要求舍报生极乐。! `' q& [, V; I7 m1 q. _: N  e 
2、舍报的关键 
- l5 J# Z4 `: g0 dA、认识阿弥陀佛无央数劫修行所积累的巍巍功德之力。《无量寿经》下卷言:. U4 z3 w2 `7 m8 q" A) j 
“佛言。我说无量寿佛光明威神。巍巍殊妙。昼夜一劫。尚未能尽。” 
- i* I" E9 k( c; r% W( w1 [B、 对阿弥陀佛的万德万能有决定的信心。 
1 h1 m; ~. ~/ UC、一心念佛求生极乐,保持住坚定的决心,不动不退不改,坚持七天以上。 
3 ?5 V/ o- m, t! g8 ]2、舍报往生的理论依据: 
  J! F* r, S, w  X: E《无量寿经》下卷言:; |7 }( l2 ?5 s7 V! o0 [2 k. I) x! y 
“佛言。我说无量寿佛光明威神。巍巍殊妙。昼夜一劫。尚未能尽。”9 L1 k/ X7 o& o+ W 
我们应该理解为阿弥陀佛即无量寿佛光明威神。巍巍殊妙。如果全部宣说出来,需要一劫的长久时间。这种“巍巍殊妙”的“光明威神”,含藏有能够成全我们舍报往生极乐的功德之利,如果真的昼夜相续地宣说一劫的时间,也就会明确地宣说出来了!因此,我们对于阿阿弥陀佛能够成全我们舍报生极乐,要坚信不疑! 
1 V2 H* a% |# P  X# m  
9 M4 T  T8 }) O  o1 H2 t1 L4、舍报的原理:$ s& l4 ?6 z6 x; s 
末法时代多是心散乱的人,生命之气也分散散乱,发誓舍报后,阿弥陀佛就开始 
3 Y2 y" S! I# z' R运用他的无量光、无边光。。。。。。超日月光等光能,把我们散乱的生命能量场、 
5 I9 K! y( y- [- u* M& X* ]0 a. \& u都逐渐地聚合起来,变分散为集中,在最后聚合成有如一个结实的乒乓球团一般, 
' X# y4 r# D! |, o, w- _% P5 z. f佛的金手一挥,就接引到极乐世界了!一般需要七天时间聚合生命能量场。七天之内不容易舍报。遇到特殊情况,比如水火刀兵劫难来临时,也可以在一天或一小时内舍报往生。这时关键是向阿弥陀佛发出强烈的求救之心,坚决求生极乐净土之心坚固不退,至诚恳切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想急切皈命到阿弥陀佛座下。. Z# E, o" V- g  T% e2 H2 E3 | 
5、帮助他人舍报往生: 
* C& Z( A& r3 s关键是自己要很相信佛力广大无边。上香、礼拜、祈祷佛接引亲人舍报往生极乐,8 ?$ H1 q; g' D$ t 
要坚决果断,七日之内每天至少一次祈祷,最好说出声来,要诚心、耐心等待奇迹出现。 
2 f$ o% S( s+ }: Q  
+ W; O' P% Z. e) S& }  
2 x. c7 g  r# J《舍报往生修行法要》 
  a% n7 c& Z8 T7 o作者:实语法师( q( I/ c1 F5 m$ e4 z0 p6 H0 P* d  f 
2011年3月18日第二稿1 v, B1 P, z% H; m$ K# ~% N$ w 
 ) F$ }6 a$ k2 U) q; D; a 
一、概述法要 
* l; p2 L8 L1 b4 w9 ?; H1、舍报往生释义: 
; a# T/ o, K& n3 [' R舍报往生是舍掉业报身,也就是不等寿命自然终了,主动发愿舍掉寿命,求佛接引神识往生极乐世界。不需要绝食,可以正常吃喝睡眠。舍报成功后,预知时至,知道佛将要来接引,但一般不告诉他人。表现为自己主动地料理好自己的后事,安详地咽气,肉身自然死亡。绝食舍报的修法不宜提倡。很有修行的人,才会有大放光明、出现莲花、天乐鸣空、香气扑鼻等等祥瑞之象。开天眼的人能够见到佛菩萨把此人的神识用莲花接引到极乐世界。. r( i6 m: Y- `; O 
用大白话解释舍报往生,就是主动求阿弥陀佛把人的灵魂(佛教说神识),从肉身里面拔出来,接引到极乐世界,获得永生。 
* M7 s* v% o9 @! B( L- Y  I  
$ M! f: e. D0 B. q' E! f' R2、舍报往生的实例 
9 g1 M" O2 P6 Y; }3 [. I" ~《往生净土圣贤录》所记载,宋朝莹珂法师,喝酒成瘾,不能自拔。绝食念佛三天,佛即现身,预知时至。又观音菩萨接引卧病在床的老婆婆,老婆婆不识极乐好,只知天上好,观音则使得老婆婆舍报升天界了。/ |! b' {/ @0 ]- t0 ^1 M 
 3 v2 M3 B4 [! y% a 
3、舍报往生的佛经根据5 j1 {( u; r. X& b! y% G" I 
“佛言。我说无量寿佛光明威神巍巍殊妙。昼夜一劫尚不能尽。” 
: \! O1 I* }9 s* j4 h“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 A. d: c' n* @. J& x/ w: l) L% Z“佛语弥勒。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是故弥勒。设有大火充满三千大千世界。要当过此。闻是经法。欢喜信乐。受持读诵。如说修行。所以者何。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若有众生闻此经者。于无上道终不退转。是故应当专心信受持诵说行。”“弥勒当知,其有菩萨,生疑惑者,为失大利。是故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  \6 p) y$ p; E6 o+ [) Y 
[开示要点] 
. Z5 u0 e) f& Z; }; s8 R阿弥陀佛发大愿后,经历无央数劫积功累德,成就了巍巍功德之力,涵纳在名号中,就使得“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真的是名具万德!以此果地功德彻底回施给十方世界众生,成为大施主,“普济诸穷苦”。使得十方世界众生“闻名”则会“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佛的巍巍功德之力使得“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3 ^  m. x2 H' j0 ~+ I' ] 
  
6 A+ c: T2 P3 O3 E4、舍报往生的原理" g0 |& Z& a8 f9 N5 {, h 
人类既有物质的肉体,也有精神意识体,佛教称作神识,其实是由三个元神组成,世俗称作灵魂,道家说人有三魂七魄。 
+ x( [' ?" a( ]/ `% l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他用无央数劫积功累德的修行,把他的四十八大愿,修成了大愿力、大功德力、大威神力!所以阿弥陀佛也叫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这无量的光明之中当然有极强的能量场,有神奇的力量。可以把很多人的神识从肉体里边拔出来,接引安置在西方极乐世界的清净莲华里。 
- v0 ?0 l) [4 s- k. A9 V4 i8 v: m开眼的人能够看见,阿弥陀佛挥动金色的右手臂,自然带动无量光的能量场,把人的神识逐渐凝聚到一起,形成一个小球体,从顶门拔出来。然后就像古大德写的佛功德赞所说的“佛垂金手放毫光,接引往西方。”这是开眼的古大德写的,因为仅从佛经看,只说了手持莲花来接引。而实际上,还存在用佛光接引往生。 5、舍报的关键1 a8 H# z. E, i4 R9 N, W 
(1)、对阿弥陀佛的万德万能有决定的信心!8 j, ?( E1 B4 g" K$ g8 a4 `  A 
(2)、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志愿坚定! 
  O; N, h( i% V# C: k(3)、一心念佛求生极乐,保持住坚定的决心,不动不退不改,坚持七天以上。 
8 Z: o3 H* \5 d5 Y( Q 3 T; D* s0 ~1 Q6 t" ?6 q 
6、如何舍报?9 i3 Z' Q4 s* l! s. | 
首先要决心往生,相信能够舍报往生,相信阿弥陀佛有足够的愿力功德力接引众生。 
4 D% a9 B( Y6 @# a+ t- r7 @能够欢喜接受阿弥陀佛的愿力,就能成就往生的大事了! 
, m$ ]9 {; G- \$ X  F$ W' Z我们要相信,佛的慈悲,佛的无量光,佛的愿力、功德力,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只要我们有心接受,佛马上就到,只是肉眼凡胎看不见而已。% N! {! W2 @4 M. N 
发誓皈命以后,要牢牢记住: 
" V. |8 R) ^% e% {6 o, G% v我是已经皈命、已经属于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人了。在自心中把这个信念肯定下来,这个信念就成为我们回归极乐的通行证!有信愿就有通行证,有信愿者必能得生! 
7 R- G" d6 S- \* c  M7 o皈命的标准是:9 q8 `. _8 g( q* V+ I$ l0 T 
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就是心中非常渴望早生极乐,归投在阿弥陀佛的座下,听经闻法、开始六度万行的各种修行,早日成佛道、度众生。我们培养出并保持住这样的心态,念佛就很有效了。8 Z1 p- t% u( L+ P! y4 Z 
 9 D! X0 @4 O6 f0 Z' U; O+ F, r 
二、舍报往生的预备功课 
# l3 W, n: O" a& t) o(需要念熟悉了,大约念30遍至50遍。要越念越坚固往生极乐的信愿!) 
) K1 N( `% ?. V# J  y& c1 T: k1、培养坚定的信念 
5 ?, ^% A) m8 @0 a+ `: c& L/ B(1)、我一定要理解阿弥陀佛因地的本初心愿: 
% L7 a# Q+ M( ?6 d《佛说无量寿经》: 
$ |" z+ I4 ~4 P8 a1 E+ K, L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佛前,长跪合掌,以偈颂发愿: 
8 X& N  _& e# M: Z2 x$ k“愿我作佛,齐圣法王,过度生死,靡不解脱。布施调意,戒忍精进,- ]  v9 n  k/ i 
如是三昧,智慧为上。吾誓得佛,普行此愿,一切恐惧,为作大安。”% J% k2 ~4 E' P0 G5 I% L2 }; n 
“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穷苦,誓不成等觉。” 
1 i: \+ s) F4 y2 J: c“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 
) ~9 q( t( C' G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亦以大悲心,利益诸群品。” 
1 D0 [9 q; g' t" d, V“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_$ F( t0 x5 c1 C% F 
第十八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1 z  m' y8 Q: L8 K. T第十八愿成就文:“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 K1 A+ Q& P/ a善导大师《往生礼赞》: 
' r3 `% C) E$ Y: P+ B“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4 X" g8 d1 c' P4 o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 ~( q3 o8 q7 p; ]: {《佛说阿弥陀经》说“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皆得往生。”十二代祖师彻悟大师据此说“可见真的发愿,就能往生!” 
$ b1 [% o- b) \+ n  
: ^6 f3 H: U6 ^5 S6 q8 E: H! A% v(2)、念佛者“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 _$ a9 }2 K: S( d  Z《观经》“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分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A5 |- |) A- r 
请大家随我至诚发愿:+ F$ a! v' y+ I# X% U 
“归命阿弥陀佛,愿做弥陀使者。自信教人信,尊贵最尊贵。大悲传普化,真诚报佛恩!” 
  n! b$ D. ], A$ N6 ]+ j$ w; X% P/ B“唯信佛语,守护信愿。随顺佛愿,乘托佛力。普共诸众生,同生安乐国!” 
, T+ Q7 c6 @7 k8 a《观经》言“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 w( G* r! z( @$ D/ B请大家至诚祈祷:: Q  a! q7 g  i1 O5 P& u 
“至心观佛庄严相好,至心称念万德洪名。祈祷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感动我心,大威神力加持我身,让万德洪名常驻我心,自然涌起,不念自念,相续不断。”  s6 Y2 T4 A  e% [! r) ~ 
  
1 r2 M$ N& ^( e5 v! _四祖法照大师说: 
  F* r, W$ ]5 k$ I) C, \0 h% D五浊修行多退转,不如念佛往西方。到彼自然成正觉,还来苦海作津梁。 
5 B! J, H! y+ L凡夫若得到西方,旷劫尘沙罪消亡。具六神通得自在,永除老病离无常。 
2 s( ?$ j* L, @, N. B; `十恶五逆至愚人,永劫沉沦在久尘。一念称得弥陀号,至彼还同法性身。% L( ?- l9 V" q; N 
慈愍大师说:5 \1 {, g1 l( j2 c! P8 R/ b 
彼佛因中立弘誓,闻名念我总迎来。不简贫穷将富贵,不简下智与高才。 
% u, i& }% a, q7 n2 @. ~不简多闻持净戒,不简破戒罪根深。但使回心多念佛,能令瓦砾变成金。 
9 |- @: j( f8 s1 C 4 N8 w3 T( y- X+ x) x  b* s) U 
(3)、《往生论注》开示“即得往生,住不退转。”的深刻义理。 
# d; q( j5 G# c0 ^& s  N我们学习净土的最终目的,就是一生成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生得不退转,当下安心、起行、作业。昙鸾大师著作的《往生论注》对于无量寿经经文“即得往生,住不退转”解释得特别清楚。 
/ O2 a$ [, r+ p9 v“复次此十七句,非但释疑。观此十七种庄严成就,能生真实净信,必定得生彼安乐佛土。” 
7 R" S  w& M' n“问曰:上言知生无生,当是上品生者。若下下品人,乘十念往生,岂非取实生耶?但取实生,即堕二执。一恐不得往生,二恐更生生惑。 ”! r3 [9 T7 H9 f3 X6 D) I. n 
“ 答:譬如净摩尼珠,置之浊水,水即清净。若人虽有无量生死之罪浊,闻彼阿弥陀如来至极无生清净宝珠名号,投之浊心。念念之中,罪灭心净,即得往生。又是摩尼珠,以玄黄币裹,投之于水,水即玄黄,一如物色。彼清净佛土,有阿弥陀如来无上宝珠,以无量庄严功德成就帛裹,投之于所往生者心水,岂不能转生见为无生智乎?又如冰上燃火,火猛则冰解,冰解则火灭。彼下品人,虽不知法性无生。但以称佛名力,作往生意,愿生彼土。彼土是无生界。见生之火,自然而灭。”# W( g  Q6 O( G1 Q8 k 
  
( T' s7 o7 Y" g/ W这段文字,是真正揭开了净土法门的一个机制问题,这是一个大的机制问题。要是我们不了解法性,不了解弥陀的报德愿望,即愿力,又不了解自己的愿望,不了解净浊二种差别,我们很容易混淆在自力、佛力这种疑惑之中,很容易把自己的所谓的量当作法性,把自己现前的迷执的量当作法性,就会丢失佛法的根本利益,就是法性本清净的利益,不得安心。昙鸾法师在文字上十分清晰地、条理地、深刻地揭示了这个法性,就是以佛愿力,以佛光明力照破世间愚痴的执着与昏暗。7 T1 g+ F* N+ w% ~. v 
“复次此十七句,非但释疑。观此十七种庄严成就,能生真实净信。” 
6 ~8 t+ t( \# e+ t% Y! |2 x6 w0 X3 U这个文字,我们十分要注意,因为十重义中,我们看长行,十重义,它有起观生信,这是第二重义。观十七种庄严的目的,不是为了其它的,不是为了观而观,是为了令我们的法性揭示出来,心愿揭示出来,与佛陀的愿得以相应,真实的得生彼国的利益现前,令其往生利益现前,就是现下得到这样的利益。要不然你真会迷失的,迷失于未来,迷失于假设,迷失于自己的业力感知,会迷失的。1 U  d4 W' i; |5 k$ H/ N6 h* z. z 
  
( U# b* E0 Y- ^4 b2 x3 D& q所以“必定得生彼安乐佛土。”( D/ s; i' J  L 
这个“必定”是十分重要、十分重要的。现在的人念佛说这个往生问题,总是含糊的,总是相互疑虑的,不是相互增加信心的。“诸佛如来实是大悲慈父,以无量方便予以我们无上真实信心”,这是善导大师在他的著作中这样给我们交代的。我们所有的学习就是为了增加信心,也就是法性的认取,自心自愿,自己愿望的一个认取,你自己究竟是个什么愿望啊?佛陀究竟是个什么愿望啊?法性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一个状态?你要不在这个抉择上认取,你就不会有正知正见,那你就不了解自己的心愿,也不了解佛陀的心愿,那你只能沉沦在轮回之中了。所以我们作为一个现在的学佛人,一定要解决自己的心灵问题,一定要认知法性的清净的本源问题。所以“必定得生安乐佛土”。 
# I) r' I# l' X & D2 k9 c# U' V4 T! L3 w( ^3 [- k 
“问曰:上言知生无生,当是上品生者。” 
5 D* {# ~9 B/ J, I% r顺之法性,上品上生,了达自性无碍,本无差别故,所以自生安乐国土。为什么呢?本自国土故。何以故?浊土净土,本是心智所生,心智愿望自然得生,自然感召,所以愿生即生。这是没有任何畏惧的。所以了解法性,愿生者即生!没有任何可障碍之心智、可障碍之缘啊。了解法性,必然上品上生,无疑无虑。此处灭,彼处必生!正觉华化生,绝非以妄想执着而生。依佛愿力,顿生莲花中,清净化生。这是没有什么可怀疑的。1 v( G6 R6 l9 J# s" J. q9 f3 S/ b 
 0 a# O: t$ T5 P% t5 X1 h( L! G 
“若下下品人,乘十念往生,岂非取实生耶? ”& q* C; X& ~, M6 _ 
那你觉得这个人一生造恶,临命终时遇善知识劝其念阿弥陀佛,一声十声得生彼国。那这样的人是不是实生呢?实际这样的人跟我们现下的当下的往生,没有任何的差距啊。当下往生的人,是认为无量劫以来的善恶无记造作实在是无有自性的,他抉择了,他只能撒手了。那么临终业报恶报成熟了,地狱火现前了,苦逼啊,他不能忍受的时候他也要撒手,人不能忍受的时候肯定都会撒手。所以智有智的撒手,愚者有被苦逼的撒手,你逼到一定的时候你肯定得撒手。* w' Q6 d. X* ~$ K% b1 n 
“但取实生,即堕二执。”. p' U# M: U$ i0 G+ C8 X/ z" L: ] 
这二执,就是说有生、无生二种边见。那佛法是中道义,你怎么可以落在边见中?怎么样来表达呢?% {1 g' x6 z0 P' p2 H3 ~ 
“一恐不得往生。 ” 
& |" r1 l" G/ L% V+ |7 _( ~恐怕不得往生,那我到哪个道轮回去啊?这是很可怕的事情,凡夫这个二种边见中会产生这种恐惧的。' d7 F, i  r+ [$ d6 W  L 
“ 二恐更生生惑。” 
3 l6 E  x: k/ r  P7 i9 Q# G) `2 {往生是不是还是轮回呀?产生这种惑。实际这是一种对待心中的边见延续。我们一般要是知道万法唯心,诸法因缘生,就会把这二种边见放下来。这个十念往生,过去利根人,就象佛在世的时候,佛说一声“善来比丘!”,即证阿罗汉果,生死都办了。利根人一闻阿弥陀佛殊胜功德名号,即得三种忍,住不退转,这是佛第三十四愿的愿力所成就啊!第三十四闻名得忍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 H$ W. C: Q# J& d. p4 F 
可见利根之人闻名就完成了这个事情,他就照了法性,觉知法性所在,无造无作,光明遍照故。所以实生啊,不在于生死,但在于法性认取不认取了。认取自己有两种机:善根成熟之机,就是闻了即觉;再一个是被迫之机,苦难所逼,万不得已没有办法了,业报尽了,他没有办法了,这时候被逼所择取了,如此而已。就是这个十念之中,这两种机都是有的。再一个就是尝试之机,就是观察,将信不信的人;但善根成熟的人就是一闻就成熟了。 
5 H0 q  H" ^! b' e" \8 R ( ?5 T2 s3 S3 ~9 z0 y' J& U 
“答:譬如净摩尼珠 ”. ^4 W  i9 M3 [% x9 u/ g) m 
下面就讲往生的真实义。& G& d, m- u+ T8 O+ L8 [ 
“置之浊水,水即清净。 ” 
0 R+ b( M. S3 P) N4 I自来水厂处理浊水,好比象黄河水,象郑州市那个水厂,那个水就很浑浊,象黄河的水直接引到处理站了,那太浑浊了,把它用矾过一遍,整个出来就是清水了,就那个沙子,所谓的泥沙,一时就沉下来了,或者说用漂白粉一类的东西,直接就把那个水处理了,虽然那个水不好喝,但是没有泥了。它这里举了个例子,说“如净摩尼珠,置于浊水,水即清”,是形容我们众生的这个心智的。0 J0 M; m% k; T 
“若人虽有无量生死之罪浊。”# W+ B  o0 r4 v1 r3 h 
这就讲的是往生,往生就在这里讲的,就是我们无量劫以来造了无量的善、恶、无记的罪浊在我们生命中,就在这个浊世中。 
, @  ?- o6 X, K' x8 }“闻彼阿弥陀如来至极无生清净宝珠名号 ” 
; @& I0 Y$ [. b$ y这是无生名号、无对待名号、智慧名号、超日月名号啊,就是无尽这种不可思议功德自性彰显,它能彰显无量的法界,无量的法界,不被任何世间所染着,所以能净化世间。; Z! i, _+ D( [, {- ~3 ?( ` 
“投之浊心。念念之中,罪灭心净 ” 
8 x& k) x3 N0 l: e% o$ X罪灭心净,就是往生。你心性坦露,就是往生。在整个净土教言中,纯粹的净土教言中,根本不说众生世间生死问题的。好比依《阿弥陀经》讲,“若众生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垂手接引,令其往生”。这实在是对下三品的罪根人讲的。那对善根人讲,他看到的不是这个,他审观的不是这一点了,审观的肯定是自性,是唯心所现,是一时心智所需。为什么呢?所有善根成熟的人,他都要了解自己的生命,了解自己的意识;所有愚痴的人都期盼着未来,总在期盼着未来,假设着未来。这真是善根差异十分大。所以往生啊,就在罪灭心净之时,得见往生利益,即得往生。 
- k$ o& y- D% N$ h # [& W5 d; T8 O: N( }6 k 
罪灭心净,即得往生。这是对下三品人说,还是对我们现在说,还是对未来说呢?你要是用审观的心,那就将信将疑;要是当下抉择,就住不退转;那要是说我等到临命终时我再来十念,也行。那临命终时,被业力所逼不能自制,那叫临命终时,就是此色身将坏之时,身体空立了,你还有没有这个善根显现呢?那很难说了。平时都疑惑的人,到那时候根本用不上力,决定用不上。如果5 \/ }" P  `& Z' P: h 
有善缘得到助念团的开示与助念,如果帮助你断疑生信了,你的心就能肯定了,就能当下抉择了,就能往生了。 
8 l& R/ R% @5 v3 Z' N9 t; [/ G为甚麽非要等到临命终的险象环生之时呢?应该力争当下抉择任取呀,当生成就“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哪!所以平时我们对这个的抉择一定要十分清晰。那一遇到大的难缘了,你若是当下不能往生,在中阴阶段也能往生。为什么呢?你的心智是纯熟的,因为这是法性之土,决定是我家园,是本质家园故。所以生者本生啊,无需择取。本生国土,是不用择取的。法性之土,无需造作,无需择取的。所以不动心智,当下往生。; K! D, x5 [- a: O& s% _  b 
那你说我心还动摇,我感觉到还是要请阿弥陀佛来接引我往生,那也行啊,那就顺阿弥陀佛愿力得生彼国。你感到还不够,阿弥陀佛回施给你功德令其往生,因我善根不够嘛,阿弥陀佛说我这万德洪名回施众生,令众生往生,也行啊,这样还是行的。这种种方便,就是令你生,什么生,安心!回到清净法性中来,无造无作,寂静圆满。这再来看,万法唯心,造作世间,由你了,天地由你了。那如果我们这个地方认识不到呢,就说“罪灭心净,即得往生”。 
; [& _+ K  M* b* N7 Q: Y“何者庄严大众功德成就?” 
; t$ v- \! [  {1 N! E5 `" v偈言“天人不动众,清净智海生”。4 B6 a: _6 S* o2 S' K 
我们都知道阿弥陀佛所摄化眷属,无量无边。何以故?他的誓愿所成故。 “设我成佛道,名声超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阿弥陀佛依他的大愿力,普摄十方故,所以眷属无量,不动本位而成菩提。因为大光平等普照故,所以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常住之中得见诸佛,一时成就。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假造作,就路还家,自心平等故,自性平等故,远离分别对待故。一直照见一切众生本源心地,入大光明安稳藏,庄严世间。 
3 t! U/ \) |) Y9 ~一切众生种种身份,种种作业,若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三界九有之类,莫不是诸佛清净庄严本智所现,所以称为不动清净智海生。怎么不动众啊?不需要我们造作什么来成佛,无一众生可成佛,无一众生可度啊,是度尽众生故,了达本智,彻还本源,度尽众生。如《金刚经》中,世尊所宣化“我令无量众生入无余涅槃”。何以故呢?一切众生了知法性,远离造作,一时得以度脱。2 }1 l$ \+ c- F 
 . g: S0 {) s4 u* }$ ^8 z 
这种所谓的了义究竟教诲中,皆以法性安立世间,报德滋养世间。阿弥陀佛以他的报德令无量差别有情一时安住,就是所谓的往生的利益,所谓的往生者就是就路还家,就其本性得见法性平等,入无量光佛刹,一时得入无碍智。这个无碍实在是一切众生之本有、一切众生之本具,非造作而来,所有的造作对待,在这个地方一时散坏。所以说“大众庄严功德成就,天人不动众”。 
+ S5 W2 q- R6 u: N* y 4 p5 q" X+ f# R" t 
这一段文字要是我们能看一看《大方广如来藏经》,就彻底地能随顺这个教言了,无疑无虑地在这个教言中得到安住。世尊在《大方广如来藏经》中宣化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的九种喻说,来证实我们与佛不二的本源心智,一切本来庄严的功德所在,虽因种种烦恼业障现缘蒙蔽。他举了九种例子,大家看一看这个经典,来经经相印证。以经典来印证我们所学的,就能得安乐住。8 u* h7 r# s' Y# V6 I4 q& D% m2 \ 
 : J5 z2 H; V2 {7 l2 b# u. u2 J5 f 
《往生论注》说“缘佛力故,十念念佛,便得往生。”这个地方,昙鸾法师是没有任何含糊的东西,没有任何的含糊。许多善知识评判昙鸾法师这一段话说:“昙鸾法师所讲啊:缘佛愿力,念念念佛,这是下品下生,是临终之时。是这样说的,要不然就是别时意。”说十念念佛是临终意,也勉强说得过去。为什么呢?我们现下念念,十念念佛,以佛愿力,这念念就是临命终时。' o+ X# F2 X6 c4 u$ G/ g$ V 
  
# D, N. c6 t+ x7 S) ?你说别时意,我说你当下用时,就是用时意;你不用时,就是别时意。天台宗讲这个三千一念、一念三千,两者究竟有什么差别,这个差别是人设置的,还是真是有这个差别?说诸佛如来说法无自性,所有施教,无我无常,现在要是立实有一法,那就不知道这个学佛法的机制怎么能深入了。所以若说别时意,就是你不念时是别时意,若念时就是当下意。 
) h4 V/ }3 h' [' } ' }" @+ a4 ]- N. R3 a! |- i 
那么十念念佛必然得往生,你若是运用时,念念就是断无始生死根源,念念临命终时;你要是不运用佛的愿力,你念念还是在相续善恶二业,那念念就不是临命终时。好比说“我念佛,我要达到什么样子。”那你还是在念念相续生死业相,不管是善恶业,你在延续生死,就是你念佛也是在延续生死,那说别时意是相应的。你的心念去缘佛、念佛,就是在运用无碍光、无量光、无量寿, 
% }4 Y7 \8 z( J) t# {2 u% X0 T在念念之中就超越了善恶业、生死业流啊!( l4 U5 @+ ]" L7 K$ | 
  
* n" m+ }# `4 f" F5 r9 w% f这个大问题需要大家在修持上认识上不断地审思对比,分析对比。我劝勉大家多读诵康僧恺翻译的《佛说无量寿经》,天亲菩萨的《往生论》、昙鸾大师的《往生论注》。我们就会理解佛心佛愿佛德佛力的伟大,就会发起一心归命于阿弥陀佛,就会随顺佛愿、乘托佛力,就会“信心欢喜、至心回向,”就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我们当下成就往生无有退转,也就能体悟到净土法门真的是大安乐的法门,是安乐易行之道!自然就会起发菩提心、自觉地自利利他,“自信教人信,大悲传普化,真诚报佛恩。”自觉自愿地“转向教授,转向度脱。” 
2 O" X4 F3 e7 Y: B9 v2 g! \6 y9 P  
8 ]1 R' W. T6 h9 T【说明】如果还有怀疑心重、信心不强的人,就需要多读诵天亲菩萨著作的《往生论》、昙鸾大师著作的《往生论注》、《无量光净土LUN坛》上边,慈法法师讲解的《往生论注》。或者恭敬地读诵《佛说阿弥陀经》、《佛说无量寿经》。1 p( C' m* D" B: p- F3 X' w 
   Q" u6 z$ t+ X3 B! k, K- X/ X 
2、痛下舍报往生的决心) j3 u& ?4 l7 V# M- _3 h 
(需要每天念一二遍,累积30遍以上,就能坚固往生极乐的决心!)5 ]( O+ a7 D* H 
至诚恳切地念诵: 
. Y" U( U- N3 v2 V“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当求出离,到安稳处。”3 c5 j! K8 Y6 S3 J& I 
“人间有三灾,天界有五衰。纵然修到非非想,不如西方归去来!”/ v  j- s- w. }) O5 L  O 
善导大师《归去来》:7 C( T& P% E, ], f5 L$ d 
归  去  来,魔乡不可停,旷劫来流转,六道尽皆经。 
1 I+ ~* q% L$ D7 d# f1 k到处无余乐,唯闻愁叹声,毕此平生后,入彼涅槃城!2 P7 ]3 R, r) I1 x 
 $ }$ A& G9 `, Z, F( p: Q 
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 
/ Z, Y  n2 Z/ I* x' `7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 
6 C5 p# r4 s' y- K: v& R* @我今发愿愿往生,惟愿慈悲哀摄受 
9 T# [1 X) q; A2 c) f! `弟子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惠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我及众生,旷劫至今,迷本净心,纵贪嗔痴,染秽三业,无量无边,所作罪垢,无量无边。所结冤业,愿悉消灭。从于今日,立深誓愿,远离恶法,誓不更造,勤修圣道,誓不退堕,誓成正觉,誓度众生。 
; B9 B' Y; T0 |/ l 6 h9 f  j7 `. ?- x+ u) ]2 @ 
阿弥陀佛,以慈悲愿力,当证知我,当哀悯我,当加被我,愿我在禅观之中,梦寐之际,得见阿弥陀佛金色之身,得历阿弥陀佛宝严之土,得蒙阿弥陀佛甘露灌顶,光明照身,手摩我头,衣覆我体,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长,疾空烦恼,顿破无明。圆觉妙心,廓然开悟,寂光真境,常得现前。 
& q9 T% L% ?: l! C # p* R0 H3 d+ R 
至于临命终,预知时至,身无一切病苦厄难,心无一切贪恋迷惑,诸根悦豫,正念分明,舍报安详,如入禅定,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诸圣贤众,放光接引,垂首提携,楼阁幢幡,异香天乐,西方圣境,昭示目前,令诸众生,见者闻者,欢喜感叹,发菩提心,我于尔时,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生极乐国。七宝池内,胜莲花中,花开见佛,见诸菩萨。闻妙法音,获无生忍,于须臾间,乘事诸佛,亲蒙授记,得授记已,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无量百千陀罗尼门,一切功德,皆悉成就。 
! b0 l& x: [( n2 p( ^  V  W  
2 T+ r* w7 D: U然后,不违安养,迴入娑婆。分身无数,遍十方刹,以不可思议自在神力,种种方便,度脱众生,咸令离染,还得净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如是大愿,世界无尽,众生无尽,业及烦恼,一切无尽,我愿无尽,愿今礼佛,发愿修持功德,回施有情,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 
5 w1 [% X7 |3 s8 S , B+ _" P" Q6 M& O 
  
+ e/ `1 p) c6 |- `, _(全文完) 
; N6 b# W5 j% @: M! ~/ a$ {5 F ! s9 F1 o7 E# Q0 i) t;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