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2708|回复: 11

【历史考古】南少林之谜:两百多年前为何突然消失无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19 16:4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下功夫出少林”,以“南拳北腿”著称的南北两座少林寺院的僧人,匡扶正义,历次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然而,少林寺难逃被焚烧的命运。一千多年过去了,当年赫赫声名的南北两少林寺,只留下北少林依然屹立在嵩山之上,香火旺盛,南少林寺此刻却销声匿迹了。为此,人们开始了历史的追踪。 : D6 _6 [: e0 N6 o
     ( J- j, i! A8 E( _! f4 B& W
    相传,公元1276年(注:原文如此,康熙十三年应为1674年),康熙突然下旨三千御林军火烧南少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其中必定有着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4 [% ~9 W* ^& W: c+ O
     # A0 b7 \9 g9 |. _& `
    于是,莆田最先开始了他们的寻找,在林山村中,文物普查队发现了一口刻有“僧兵”铭文的北宋石槽。有关专家论证,“僧兵”是南少林寺独有的编制。从而,推断出石槽的所在地——林泉院就是传说中的南少林。然而,泉州的两本祖谱——《清源金氏族谱》和《西山杂志》更有详细记载,泉州存在过一座规模宏大的少林寺。不料,此时的福清出示了更为确凿的证据,出土的文物、古代的地图、以及相关的文献资料,一致指向福清的确存在着一座少林院。
4 o! E) X! R  Z8 D     
" B; z% A# ?* M5 W  O* P* M    然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教授罗炤的研究发现,却让南少林之谜进入了更深层次的探索。罗炤发现了福建闽南小镇的一种几乎绝迹的特殊的佛教派别——香花僧。香花僧也侍奉佛祖,为民众做丧喜事,宏扬佛法。但却有不同于正宗的佛教丛林的地方,他们可以杀生吃荤,可以娶妻生子。奇怪的是,香花僧的传人,有一本神秘的秘典——香花僧秘典。这本秘典中隐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它揭开了两百多年前的一个夜晚,南少林寺为何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以及寺院遗址的真正所在地。 5 }; J( Y7 ~9 e
     8 y+ e& f. F4 c1 G4 N. f
    《南少林之谜》第一集 解说词
* H! H" n4 v' n0 R  b, ]5 B     
5 z) o$ q8 f1 q5 a1 Q0 _! O' i    隋末“十三棍僧勇救唐王”,河南嵩山少林寺以禅宗和绝世武功博得“天下第一名刹”的美誉。 * j& w% x3 L+ }. b1 V! e
     
6 W. Y. a9 ^5 R" a3 t    此后,嵩山少林寺派僧人南下福建兴建少林分寺,南北少林遥相呼应。
! y$ N2 s9 q& E2 H% B: a! ^8 x     ' b8 G( Y% U& T4 Q2 H
    据说,福建这座寺院规模宏大,僧人众多,它与祖庭嵩山少林寺一样是禅武同修。
% U$ i9 q/ ^2 V     2 c) d4 q1 O  J3 _! [6 g0 Z6 c! @
    南少林的僧人,将北少林的功夫糅合进南方拳术的特点,创建了蜚声海内外的南少林拳。此后,南北两少林并驾齐驱驰骋在中国的佛教界和武术界,世称“南少林”和“北少林”。 / w' u; r+ D; H, C& q: p. j" ^3 S
     " E5 J2 U% u8 L
    一千多年过去了,北少林历尽沧桑,依旧屹立在嵩山之麓,香火旺盛,而南少林却早已销声匿迹了。
8 B: c3 T# _  K3 R/ Y     ; J6 }& d+ y- H7 @
    在北京的清宫档案库里,收藏着一本嘉庆十六年,清政府在广西东兰州姚大羔家查获的天地会《会薄》。
* |6 ~0 p3 I3 H9 t- a4 z- F: U     ) ?8 D4 y% C3 D% ~3 W& B7 E3 B2 Z
    《会薄》中记录了天地会创立的一段悲壮历史,这就是著名的“西鲁故事”。 2 S1 O7 S8 v( k& @! k$ N# S
     
& U, X0 p  M% @5 S# S( G) r    康熙十三年,西鲁国入侵国境,朝臣官兵抵挡不住,朝廷张贴皇榜招募天下勇士,许诺退兵者封侯赐爵。南少林寺僧自愿揭榜请缨,奋勇杀敌卫国。不料得胜回朝后,康熙却火烧少林寺,屠杀僧人,侥幸逃脱的五个和尚歃血盟誓“反清复明”,组织天地会,为死难者报仇。然而,历史上天地会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呢。 0 ~  ^4 _( ?* i" V- z
     
. _& b8 U$ Z1 `0 T& e" x4 a3 w. Q& |    罗炤:因为它是反清复明的,它在客观上,在清朝它是一个造反的组织,有一定的革命性。所以从清初一直到清朝灭亡,反对清朝的一些武装斗争,几乎有一半以上都和天地会有关系。 + u' Z! n5 f/ r  }, `7 O2 c" Q+ b/ X
     % J; y2 O# D3 h( }0 ~; _$ j
    天地会又名三点会、哥老会、小刀会等,其内部统称“洪门”。在清朝二百六十七年的统治期间内,天地会一刻也未停止它的“反清复明”的斗争。太平天国起义、辛亥革命都与天地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 m, Q6 o" B9 J2 z1 S% G, T0 Y
     
. G6 }8 J; L1 R1 z! |    然而,被现代小说家描绘成英明神武的康熙大帝,为何会背信弃义杀害有功之臣,而且是已遁入空门的僧人,甚至烧毁千年古寺?这其中必定有着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 U0 Z- D  i- u9 F% n0 Q7 ]" l1 g2 W
     
0 C) l0 C, o- K/ \7 @* h2 {* {    只是,人们要到哪里才能揭开历史的真相,追寻历史的踪迹呢? 6 e+ I, g9 j2 L6 n" g* D' l4 u
     * _8 w, e4 r$ x8 ^* U: g6 T7 F
    遗憾的是,天地会的《会薄》中并未记载南少林寺的所在地。
 楼主| 发表于 2007-7-19 16:49:43 | 显示全部楼层
自80年代以来,南少林的传奇成为众多武侠电影和武侠小说长盛不衰的题材。人们注意到,其中许多的内容都提及在福建莆田有座少林寺。 ' ^1 |+ F, o4 a/ }
  
7 i2 C; Y. X: T* a. O1 {8 { 1986年8月,莆田县的文物普查队来到西天尾镇林山村进行文物普查。
, B+ v, Y3 L6 K7 S  B  
8 m0 D% {6 X) X; _$ V: Q8 I" z( k 一天,在林山村村口,一口置于露天的石槽马上引起了文物普查队的注意。石槽历经岁月的打磨,字迹有些模糊。 / A. d7 ~0 b1 E5 f5 I
  
/ S/ m* \5 W; X 经普查队考证,这口石槽造自北宋中期。 , o% Q0 L1 w7 Q1 {' F
  # j# u+ }# ^; N6 c! ^, N5 X
突然,石槽上“僧兵”,这两个异常醒目的汉字让普查队员不禁产生疑惑:僧人是不参与凡尘世事的,更不准杀生,而“兵”是要大开杀戒的,那么和尚和士兵同时放在一起又是意味着什么? 5 L5 ~' b( @! k6 l2 G/ q" G# \5 n
  + B9 C" I% C  U6 i4 b9 _
第二天,在村中碾米厂阴暗的角落里,文物普查队发现了另一块北宋石槽,上面刻着“诸罗汉浴煎茶散”字样。自古以来,中国佛教界常把有道僧人喻为罗汉,从石刻的表面意思猜测,这口北宋石槽,极有可能是寺院僧人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工具。然而,它和刻有“僧兵“的另一个北宋石槽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0 U. P/ K5 r0 Q  
- E. n9 ?( T9 K 令队员们更为困惑的是,他们在莆田工作多年,从没听说过林山村有座寺院。
! O5 v/ Q2 _1 z' f2 c- Y  0 V' K% F9 @$ M4 X- U2 A
带着这样的疑惑,文物普查队走访了村中年长的老者,村中的老人说,这里的石槽在他们出生以前就存在了,但是谁也不知道这些石槽的来历。原来,,在解放初期,村里共有36口石槽,几十年来,这些石槽大部分被移做它用,目前可能仅留下几口。 $ K/ Y4 y4 v: a, x7 |" k) c
  
4 {. M1 A3 k7 s% C 文物普查队在林山村发现“僧兵”石槽的消息,很快传开了。许多专家纷纷着手研究有关“僧兵”的古代文献资料。就在此时,莆田县文联的杨祖煌,在专家论证会上提交一份惊人的报告。
+ Y) W" D/ H6 u2 D  N  + s5 [- I+ {, X8 ]- V
杨祖煌:僧兵是北少林当时十三僧救唐王的时候,特许少林寺组织武装僧兵,才有这个特权。所以,南少林可能就在我们莆田的这个地方。 & p  b/ j2 T& D
  $ Y  \. B: g- e6 G
同时,专家也推断出,林山村发现的第二口刻有“诸罗汉浴煎茶散”的北宋石槽,则是专供练武的僧人疗伤所用。 3 d: [. b9 L: n4 q% k: s
  9 E4 F" s) y7 ~* |, b" P
1988年,一批批寻根祭祖的客人来到莆田寻找南少林寺。虽然,这些人均无所获,但他们的活动却渐渐引起了莆田当地人的关注。
( X7 y# v7 A6 F0 S4 Q6 X" O  
7 O# \" {2 s% D/ f0 c, f 然而,仅凭几口北宋石槽,是无法证明,那座消失了几百年的南少林就在林山村的。专家们开始从大量历史文献中寻找,令人失望的是,没有发现丝毫有关少林寺的记载。 8 S7 s- |4 J# p1 ~8 \- V3 k) z
  
1 x" |; |% N' L+ w3 q1 b 正当各路专家齐聚林山村,研究讨论北宋石槽时,一旁的村干部突然想起:在村委会后侧的枇杷林中,有个寺院的遗址,村里老人都说叫林泉院,遗址上还有练功场、钟鼓楼、梅花桩的痕迹。
9 ]$ K+ Z+ Z1 C% y9 i8 ?  9 A( x, {) _: o3 o
此时,专家们做出一个大胆的假设,“僧兵”的石槽出自林泉院。那么,林泉院会不会就是传说中的南少林?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证明这里真的存在过一座林泉院。这样的假设,只能依据探方考古。 9 P; S/ ?$ n$ B$ L2 V
  7 G: `4 S  w& a. E: c
1990年12月1日,福建省考古队进入林山村“林泉院”的遗址,开始了第一期的发掘工程。
; H0 K) p6 r# ]0 P  
/ `& D, e( J( W! x. Y6 m% T 五个月的时间匆匆而过,考古队员在这片枇杷林的土地下,挖出了大量古代的陶瓷器。 # F$ P6 P/ g% d3 {
  
  V. @- M: o* U2 v& k* C. X4 h 大部分瓷器底部的墨迹已经模糊难识,只有几件写着‘林泉’、‘泉山’等墨书。显而易见,考古队并没有找到林泉院存在的直接证据。
+ P) s; E& T! }$ z! i3 r  - X7 v; z0 f: S' E
此时,饥肠辘辘的队长林公务,正在收拾着出土的瓷器,突然听见,工人中叫喊了起来。
# N; n! C9 q9 U# D2 f  5 |6 i$ _& Y5 Y: G+ G3 v
显然,被发现的是块建塔时作为标志的基石,碑上的汉字清晰可辩:“真觉大师难提之塔,林泉院,天佑”。
2 B2 F3 m: T# Z/ _: O' J. `  " k  r7 ]) o" J8 W* y; o8 p
林公务:这个碑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个是寺院名称叫林泉院,这毫无疑问。第二个是,天佑年间,从天佑年号当中证明了这个地层,的确是唐末的地层,说明这个寺院至少在唐末就已经存在了。
4 v( L/ Y1 h9 L+ G. \( W# V- S  
/ P! E3 ^, t( @: B- `- H$ Z 林公务的考古报告显示 ,“林泉院”遗址始于北宋之前,毁于清初。这与传说中的“南少林” 始于唐,毁于清的年代大致相同。那么,“林泉院”究竟是不是“南少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9 16:50: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料,专家们翻遍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均没有找到“林泉院”与“少林寺”相关的记载。眼看着线索中断了,专家们不得不另辟蹊径。
1 J/ D2 f0 C5 p; P7 q7 s3 ~6 D  . v. r( M$ h2 {* ^
传说中,南少林是北少林的分寺。人们猜想,北少林寺里会不会有南少林遗址的记载呢?
. z. l# }4 @/ k9 _' l, `  ! C' y! ^' ~5 x# t8 b- l, z  }
1990年4月3日,几位专家来到北少林,拜访寺中的方丈德禅大师。 . S  w7 i4 a& q' d8 v
  
1 F- g4 ^5 w: s' U& D8 {4 v 德禅大师听了几位专家们的来意后,当即找来寺中的高僧一起座谈。高僧告诉专家,如果想从碑林、碑廊中找到有关南少林寺的文字根据,在清朝以前那是很多,但在清康熙以后就不可能找到了。
/ J4 t2 }* x/ w7 p0 i( n' L  ! }3 W, f! o) C: \" P7 I* C# n
原来,康熙皇帝因害怕北少林参与反清复明的活动,在血腥镇压南少林的同时,对北少林也发出了解散僧兵、不准练武、不准同南少林有任何来往的敕令。而且把有关的碑碣全部打毁,文字全部烧掉。 : {0 _+ B' r) f) ]7 t
  6 r; j+ a; y$ ]$ R
如果连北少林中也无法找到关于南少林寺院遗址的记载,那又能到哪里寻找呢? ) F/ A* {) P0 N& f8 W. k
    W, q) `# _; |% Q- j
其实早在40年代初,著名体育学家唐豪派其学生徐树桩,前往莆田进行调查。徐树桩是莆田人,他肩负师命回乡调查,并没有发现莆田有少林寺的遗址。于是,唐豪遂发表文章,作出"查无此一少林寺","可见其伪"的结论。
1 Y4 E( d0 n5 y9 s, M  G3 B  
4 A% H( \' M* j% n0 m7 d0 _+ m 以当时唐豪在学术上权威的地位,他对南少林的结论影响极大。因此,人们开始认为莆田并没少林寺。
8 U( h' ]; u( a9 k  
+ M4 K& C6 W9 s  g# [. u" ^& n 以至于台湾编订的《体育大辞典》一口论定:“一般传说所谓福建亦有少林寺,只是误传,实则查无此事”。 5 A& r$ _7 w! V- @
  ' d& ]) L9 n  W

2 E* K9 @( i. v. L! z' ~
* H" C+ D' B4 z- F8 p& B 五十年后,莆田专家方金辉撰稿反驳唐豪先生的结论。 - ?! h# ], o2 p1 [! M/ T
  & X' o) C8 ]* Q& F7 V- O6 l
方金辉:作为当时一个练武的学生,一个暑假回来,他到处问问打听几下,没有就是没有,他回去就告诉他,因此他的结论是查无此一少林,可见其伪,可见南少林就是假的,对于他这个结论,我当然是有想法的,我们很尊重他对中国体育史的贡献,对中国武术史作出的贡献,但这个问题,他是不那么全面,不那么慎重。结论下得太草率一点。
. Q9 b9 b' a, S  
6 ~7 P  k, o5 a/ x& k% w& x$ v 莆田的专家们认为,经过科学考证,已经证明了林山村中,存在着一座规模宏大的武僧寺院——林泉院,而这座林泉院就是传说中的南少林。
" c) J4 x0 f8 A0 W  
  w* a1 F6 q( c, L- @ 就在各界人士庆祝封尘了200多年的谜底,终于彻底揭开时,福建的另一座城市传来了令人震惊的反驳声音。   }) P$ g' ^9 v8 w, h/ s
  
5 \, C; k/ V9 C 泉州知名史学家—陈泗东反驳有关莆田“僧兵”的说法。陈泗东认为:凡和尚组成的军队,皆称“僧兵”。而僧兵不只少林寺独有,其他寺院也有。
. N6 i% N% i" X1 H  D  
1 J2 I. \+ k( \" p9 O, D. x( S* ]$ B 在明顾炎武的《日知录》中记载,除少林寺有僧兵之外,许多地方在历史上都有出现过僧兵。
" h8 L- U1 H" }. |/ U! Z7 I  1 o; u! }- d" @/ j
而《梦观集》中也出现过泉州“僧兵”的记载。因此,“僧兵”不只少林寺独有,全国很多地方都有,泉州更多。
$ p, }1 D8 ?  [7 [# |7 ^- s# Q7 s& L/ ^  
% q. \# {* E3 ^. k. P* i# [ 况且,据嵩山少林寺碑文中记载,“十三棍僧”救唐王之后,唐太宗只封给这些僧人以官衔,赐田地,颁布圣旨加以表扬,并没有特别叫少林寺组织僧兵,给予编制。
5 h( m) l& J1 p0 c  8 i- @. g8 k% ]
60年代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的周焜民,对古文字的语法颇有研究。
2 S2 o( B8 ~- a: [6 j- R5 e  + b; m& ^: v' N$ t9 i$ p! \
周焜民:我当时看到拓文以后,也感到文字不符合古代汉语的语言规范,当院僧兵,那个兵字,其实是其他的“其”字,它应当断句为:当院僧,其永,其津,其合,共造石槽一口。其中的这里面的三个其字,它的两横距离差不多,按说如果写成兵字,兵字这两横应当短一点。不像其字是拉长的,汉字的结构他有一定的内在规律。所以,当时把这个复原的研究发现,把其字上面多加字上加一撇,其中的两点抹掉,描红之后,就看到这当院僧兵。 : B9 n6 r$ b6 n/ u
  
5 m' s0 P" R' F: Z# p" v “僧兵”的伪证之说引起了海内外专家对泉州的关注。此时,泉州的几位专家联合声明,真正的南少林寺不在莆田而在泉州。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灵隐岛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9 16: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泉州,这座历史文化古城,曾在宋元时期成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于世,来往的通商贸易国家达100多个,世界各大宗教汇集与此。它会是南少林遗址所在地吗?
  q9 n6 I1 H; B: E  
) ~1 I, v8 L1 j) D* L7 o+ S 早在八十年代初,一本明代无名人士撰写的手抄本——《清源金氏族谱》的附录《丽史》引起了陈泗东的注意。《丽史》中有一段是这样的记载:明朝期间,泉州城中一位年轻的书生,名为伊楚玉,曾在一寺院读书,经常从一富翁凌氏的门前经过,后与凌氏的女儿相遇并产生爱慕之情的故事。而伊楚玉读书所在的寺院正是泉州少林寺。
: M5 S6 C" k6 \& `  6 x% `. ]- v/ @% l% F5 E% G+ c
周焜民:这本书里面是一本祖谱,金氏是我们泉州的阿拉伯民族,这本祖谱很奇怪,它说了一篇纪实性的小说,温岭历史,说在这里面,这本丽史它在这里面不是想反映说,这个里面所反映的一段爱情故事,它本意不是这个,它本意在说这里面反映金家的一段历史事实,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时代变迁,泉州风物收录祖谱里面的事,是要作为史实性的东西来补充祖谱的不足,所以我感到这篇,第一它是真实的,第二,它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我们中国的历史研究,往往是野史、诗册,可以弥补正史的不足. - `3 s, g3 j; y$ n' f9 @
  + p4 X" K" h( d* q( y4 u
其实,古城泉州的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故事。相传,泉州在唐朝年间就存在一座少林寺,少林寺的僧人个个武功高强,历代以来一直匡扶正义、爱国爱民,最后为反抗清朝压迫历尽坎坷,终被焚毁。说书先生喜欢在故事的结尾留下这样的悬念,当清朝统治者下令火烧少林寺以后,自此无人敢修复,无人敢私下议论。渐渐的,谁也不知道当年的泉州少林寺究竟建在何处?
/ F. I* W- d( c  ( g* R% U7 y# i) [& z" M
然而,有一种传说却被泉州的老人私下议论着,清咸丰丙辰年间,东禅寺主持幻空曾手书一块“少林古绩”山门匾额。 & a, z' a7 V/ T9 @
  - j0 E( ], N, s( q! S
那么,东禅寺会不会就是《丽史》中所记载的书生伊楚玉读书的那座少林寺呢?
, k+ i2 Z$ L" B  , p6 C* c6 W4 O3 w- V3 |
《南少林之谜》第二集 解说词 % G4 G8 F8 h4 w/ T7 T: F, u! N/ r* q
  
) b+ u4 e6 g% m0 u: N 相传,康熙十三年,清王朝突然下令火烧福建南少林寺。自此,千年古寺燃为灰烬。当年赫赫声名的南少林寺究竟在哪里呢?
, {- b  h% `9 S' y  
( Z; \6 d) G  q$ |# e6 K! F 方金辉:林泉院就是历史上过去曾经存在过的南少林寺. 3 d. Z  ?  I5 U
  8 E, Y5 A) A" j! B5 m6 D
林少川:从民间世代相传下来的它就说南少林在泉州。
9 a5 ~- u9 M+ O  
6 a5 s! A  `( m4 e 随着南少林故事,频繁出现在香港武侠小说和电影之中,国内外掀起了一股研究南少林的热潮。莆田人最先开始了他们的寻找,他们欲把历史的传说和现实的发现结合起来。但是,他们没有料到,由于泉州的介入,掀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南少林遗址之争”。 1 |4 H" t) }. j- q7 t% D
  
7 x- n. z" d* I% N, z4 r( |6 l 东禅寺,位于泉州东门外凤山之麓,始建于唐乾符年间。 * X6 l+ R0 H5 [5 A& T$ S# ?
  
+ v6 [! g' ?6 t 清乾隆的《泉州府志》记载:“镇国东禅寺,广明年赐今名。宋德佑和元至正两次遭火,后复建。明宣德十年重修,后废。” & R5 M% u: w$ L. C4 j* r
  
0 U3 ]' l# n+ y& u8 H/ Q( d 东禅寺的始建年代和废弃的年代,与传说中的南少林大致相符,最重要的是,这里曾经存在过一块清朝年间《少林古绩》的匾额。从这块匾额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东禅寺就是少林寺的古代遗迹。只是,令人不解的是,它为何不直接称为少林寺呢?
) `8 l! Z3 `7 G4 r8 s9 z6 l' K  5 c7 y8 a* `' W' r+ Y& W
采访周焜明:在我们民间,口头上大家不叫它东禅寺,就叫少林寺。泉州的寺庙有这么个特点,它往往有两个名称。比如开元寺,又叫做紫云寺,承天寺又叫做月台寺,东禅寺可能又是另外一个名称,就叫做少林寺。 ( s5 I! [$ k  ^. C8 B$ v
  
( C8 o% I0 Y5 \. J7 w7 a 采访方金辉:以前的文人墨客好像把寺庙、把和尚僧人,老给少林挂在一起。因为少林,少林寺是我们禅宗祖庭.我总觉得这个少林古迹这个题词不一定属实。
3 `; {) E3 \/ N! q  C( k! r  
* e4 H* h/ f* O0 b' J 当时,泉州的同志提出来,南少林寺,它的依据,一个是丽史里头,有一段话,我们后来去查了,丽史只是一部爱情小说,如果根据小说里面有些东西,作为古迹的一个证据材料,我觉得这个好像不足。 . A4 r6 @" O$ u/ \. M
  ; j& }  m7 w7 W+ L
这些日子来,陈泗东正为《丽史》的证据不足而苦恼。
% Y9 c$ p  r; _' K  
% ~6 h* g1 r; [% b# i 突然接到一个意外的电话,电话里的人告诉陈泗东,晋江东石人蔡春草,有本的世代相传的手抄本,名为《西山杂志》,书中大量的篇幅,记载着泉州少林寺的故事。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使陈泗东兴奋异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9 16:52: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决定前往晋江寻访这本《西山杂志》。然而,当他找到蔡春草的小店时,却被告知蔡春草出了远门,可能两个月之后才能回来。 , k4 Z. Z% _8 l6 D- y
  % D+ x% k3 H/ g
正当南少林遗址之谜,被海内外媒体炒得沸沸扬扬时,人们看到《福建侨报》发表一篇刘福铸撰写的文章,由此引出福建省内的第三座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人们纷纷议论,前两座城市经过层层的论证,最终还是无法证明,南少林遗址的所在地。福清,这座城市能找到神秘的南少林吗? ) H( e/ R' K# d: K7 R) b
  0 F% \4 @* b/ L0 [$ N( u9 {
据近代武术名著《少林拳秘诀》中记载:“国内有两少林,一在中州,一在闽中”。 9 p/ @  ~* A" d; e5 @; y) Z
  " G3 Q* [5 `, V* i" v
‘中州’指的是嵩山少林寺。而‘闽中’则指福建的中部。
; k2 s4 E6 h7 x9 W9 @- U  
9 \. I6 H6 [. f0 g' b" K4 j7 E 从福建的地图上看,莆田和福清都属于闽中。 ( o# P% e0 `( e7 @
  
* R4 ~7 L. z! ]9 g) S% Z 宋代学者曾巩在《道山亭记》中称:福州府的地理位置均在福建的中部,所以称为闽中。
/ K# U& g! ~" i; L  2 \, F& E- c# @6 c
福清,属福州府的管辖范围,依此推断,福清也属于闽中。 : j; T% \1 @5 j' S' A) k9 U
  4 s! B- T  z, l$ C, c5 J1 l
刘福铸的文章中写到:在福清的新宁里有座少林院,然而,现今的地图没有新宁里的标志。那么,新宁里会是在哪里呢?
2 r9 b6 d9 D( e/ Q% @8 r' h  1 _% J2 t! E1 c
俞达珠:我们去找乾隆版的福清县志,我们去找那个地图方位,它是标在福清的西南,福清西南看到了方位,大约在福路以下,在金玉南山这代,我们三个人去找了好几次,跑到山上去找,没有。当地的群众也不懂得少林寺,也没有那个少林寺的地名。所以我们感到不在这个地方,如果有这么大的寺院,可能会有影响,老人都会知道就没有。 : d8 u$ u+ C% }, b& w$ e
  , a5 x; \! X5 C* n  ~
没有找到少林寺,专家们不免有些失望。然而,他们并没有放弃。   O  \% D/ c" _9 v% @9 G1 j
  
' n6 A' e8 \# ]/ y6 ^ 1993年5月,专家们在《三山志》的福清县寺观中找到:“新宁里,少林院。”紧接着,清朝乾隆年间钦定《四库全书》同样记载着“新宁里,少林院”。 : D6 ?3 n& q( |. G9 ^3 O
  
) O/ @8 ~$ h; r8 H+ P 如此看来,宋朝到清朝的几百年中,福清新宁里都存在着一座少林院。 , b) N- o* [4 ~8 T3 Y/ }) R5 ~) x0 M' o
  
+ \  d6 Q" G; G/ K 然而,这座少林院会是在哪里呢?专家意识到,要寻找古福清的少林院,只能依据古代的地图。
9 a" B6 k& g1 B# e# ?  + S9 ]5 |, e3 I4 v( I! |
5月下旬,专家们再次踏入福清档案馆,然而,他们翻遍了旧版的福清地图,始终找不到“少林“的标志。
5 [+ N8 [' G9 a7 Y6 t  
' j; o9 p1 e6 W# u0 B 不料,就在他们打算放弃的时候,无意中看见了一张解放军总参谋部绘制的《东张》地图,上面标注着“肖林”。
& h0 Q1 d; h8 @# e' q8 S* X2 m; c  
; G4 A9 L- T$ J& K7 e& ` 陈华光:这个“肖林”跟“少林”有差异,它是福清方言谐音。
" ]' G6 K* I7 a! U$ ^' [$ ?  ' w1 k4 y6 [7 V: t2 N
为了确定古福清是否真的有座少林院,几位专家决定重新翻看那些古代地图,期望能从中再寻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 O! f( C( q# R& _+ M1 e0 Q4 E
  ( r9 y8 V/ S& f! d$ y8 b# T. T
就在此时,档案馆管理员送来了一张民国二十年版的《福清县全图》。陈华光意识到这是一张他们从未查看过的地图。他紧张地查找着地图上的每一个标注。果然,在新宁里西北部位置上,标注着 “少林”。
: ], \- ]- ^. U# C  0 s1 m+ e7 V! V$ v% |# L
陈华光:那么这样我们就明确了,就准备按照地图去东张新宁里去查少林的遗址。 $ a9 K" {5 T" m* w4 P) f
  3 u5 k$ A* n8 a5 T# y  w
两个月之后,陈泗东再次来到蔡春草的小店。幸运的是,蔡春草已经回到了晋江。
- c! m5 f2 N: m9 R  / h' y# A! N/ s& c7 n
然而,当陈泗东向蔡春草提出想亲眼看看《西山杂志》时,蔡春草犹豫了,面对着这位陌生的来客,他很怀疑,陈泗东会不会怀着什么不良的企图?
: L. P5 O  M3 r0 Z0 U  / q3 J7 Z9 R+ S- z9 c' \# l
蔡春草的七世祖伯曾随郑氏抗清,遭到清朝政治迫害,祸及蔡氏家族未能科举登仕。祖先蔡永蒹只好转航海经商,后又遇海难船破,则到异乡设塾授徒,偶然的机会在吴氏家读万卷藏书时,接触到一批珍贵的书籍,根据这些资料撰写的《西山杂志》。 ) A  W, C, o) W, u; P4 H" t, E
  
( Q7 C) _8 C0 ^* G' V0 z  z 此时的陈泗东看出了蔡春草的疑惑,他诚恳的劝说,并告知想看此书的目的,纯粹为了学术上的研究,而且答应决不做对该书有任何毁坏的事情。犹豫再三的蔡春草终于拿出那本家传的手抄本。 " Q3 ^! [" L( g
  6 T) ^. \9 v+ l. V: N
《西山杂志》是蔡永蒹在清嘉庆年间撰写的手抄本。该书中赫然记载了:唐初,嵩山少林寺派救唐王的十三棍僧之一—智空前来福建兴建分寺,而这座分寺就坐落在清源山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9 16:5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泉州北郊有座远近闻名的清源山,而先前提到的东禅寺正好坐落在清源山上。那么,具有《少林古迹》之称的东禅寺,会不会就是《西山杂志》中的泉州少林寺?
$ [8 B+ i% ^) I8 U; D4 ?7 f0 Q0 U  / B4 s9 _3 t/ R/ s( U
此时的陈泗东回想起,泉州的街头巷尾流传着一个故事。
/ J8 Y" R1 _2 F% c" c# p  
7 \! ?6 v2 n& Q( [7 O4 Q% B- p 泉州的清源山上,至今有一块巨大的练胆石,练胆石上刻着俞大猷的亲笔书法“君恩山重”。相传,抗倭名将俞大猷,小时候每天都到这块练胆石上练功,并且得到一位名师的真传,学会了少林武术。 - w. J2 G' Z" J# w2 B6 w
    T& ?' E' O3 S
俞大猷曾在自己所著的《正气唐集》中记载:嘉靖辛巳年,俞大猷途经嵩山少林寺。在观看了上千位以精通剑术知名的武僧表演后认为:少林寺以剑技名天下,但现在真诀皆失。后来,俞大猷应方丈的邀请回传少林棍法给北少林。
% G' Q) g; Q4 b4 r3 G( s6 ~  ; r$ d, G5 w3 K0 W( q
如此看来,俞大猷小时在清源山上所学的武术,很可能就是少林拳法,并且泉州少林寺也很可能就在清源山上。   H  j" D) L  W
  
% h, R4 y" L+ o; D 陈泗东抑制住激动的心情,继续翻阅着《西山杂志》。突然,书中的一句话,引起了陈泗东再次的关注:“杀狮之技”。 - A! |; U: i' Y$ s  l4 l: V2 O
  
5 ^" A$ {$ @  p; f! m6 Z 周焜明:民间喜庆经常有,还有乡村打场,秋收的时候,大家已经丰收了,就热热闹闹出来玩一玩,北方叫做舞狮,我们泉州叫抬狮,抬的意思是杀狮的意思。这里面它有些隐义。它这边的狮子是青色的,白眉毛的,它是谐音,据说是谐音青狮,我刚才讲到了,我们泉州这个地方在明清交替的时候,是政治跟军事斗争的一个焦点地点。所以民间反对异族入侵的这种思想很强烈,青狮就是指清朝的这个部队,用这种形式把这种政治的意念化到娱乐中去。用闽南话叫抬青狮。它跟一般的武术不一样,把我们南少林的一些武功,演化到里面去。所以一般来说,耍狮子的人还有拿一把刀要杀狮子的人都需要懂得南少林武术。
# u) c9 Q) \+ v0 V; v3 }    N/ P5 T/ b* {0 \4 ~2 v" I/ r3 U
书中更有记载:这种青狮子白眉的技击,是一片寺的一位叫了凡的僧人所传授,而这位了凡的僧人,则是从火烧泉州少林寺时幸存下来的。
9 N: k. i" {6 I! k: E  : Z, B3 o' _, n6 }! A- S& Y* t2 ~
然而,更为令人惊讶的是,《西山杂志》详细描绘了泉州少林寺中“太祖拳”的由来。
) |( h. {. N0 @. {3 B  - |7 Q$ J% v. u1 b6 N1 M; y
原来,宋太祖赵匡胤身怀绝技,靖康二年金人推翻北宋,宋太祖的子孙迁移到福建泉州。这些宋太祖的子孙,平居无事,喜好练拳耍棒,日日勤练祖宗传下来的“太祖拳”。
* r) d, n7 w0 a) @  
; g9 h0 Y) k' B! ^4 T 皇族赵孟良甚至出家当泉州少林寺的长老,不难猜测的是,四大皆空的赵孟良,定将祖上密传的“太祖拳”传授于泉州少林寺僧。
9 ?4 I3 z$ R& ?# ^  ( \) T3 d; M8 @# C7 e
周焜明:我在五六十年代看到的太祖拳,跟今天就变化很多,它这种拳术他自称两个特点,一个它不请拳,就是开头它没有一个起势。抱抱拳,没有它没有这个动作,什么原因,我这是皇帝的拳,哪有像人家要这样的,我是最大,所以它每天打拳的时候,最早打太祖拳他都没有这个动作。没有,一开始就一下子打套路,这是一个,再一个这种拳直进直退,老师在教的时候,就讲要打出龙行虎步。 . g: N% u9 d- A# h, Y- I/ w& G
  * h' ]3 S' Y; w4 b; Y3 |: a
泉州自古武风兴盛,不但皇家的子孙喜好拳术,打拳也是平民百姓重要的业余生活。 * F. W" R0 V/ s  y  z! ~1 @
  * f% `$ A% X4 b. E' t
每当夜幕降临,辛劳了一天的人们便相约而至集市中,打拳、喝酒、听南音,俗称“拳头烧酒曲”。
$ |7 }/ g- ]! h! b; Q2 v2 Z  
  R- I4 ^3 P5 @0 K: F# F 当地人都知道,泉州最盛行的拳法是五祖拳。而宋太祖子孙流传下来的“太祖拳”,也只是“五祖拳”中的一种拳法。 * U5 P4 t0 _% |4 o' @# N
  ) Q3 c# y( q9 \% n! i
周焜明:五祖拳也是少林寺里面僧人主要锻炼的一个拳种。我所说的这五祖拳,我个人的看法是五种拳术的总称。其中以太祖拳为代表。罗汉拳,这个动作里面还糅合进去十八罗汉的一些动作。白鹤拳,那么很多动作就模仿这个鹤的动作。从鹤的动作演化出我们的动作。所谓行者拳,就是行者孙悟空,实际上是猴拳。
) x# ]- m' Z/ a& r  
5 `% N. i$ W% M6 B5 \( K% j' B 相传,这五种拳法源自火烧少林寺后,五位突出重围的僧人,将自己所学的拳法流传于民间。而他们所流传下来的拳术被后世称为“南少林五祖拳”。 . `" f9 t  T3 P$ o' T
  
/ h; r( o7 c( s6 R3 P* y8 j 然而,在泉州广为流传的“五祖拳”,却有着另一版本的传说。相传,泉州晋江县人蔡玉明喜好拳技,到处寻师觅友,汲取各家各派的精华,精通五种拳法,后开馆授徒,广为传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9 16:5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现今盛行于泉州民间的五祖拳,是不是传说中“少林五祖拳”?
6 Y% ?$ l8 e) y) A  & m+ G- q9 e6 X# p, X/ g# K
周焜明:明老他是,他去世的时间是辛亥革命那一年,那么他出生的时候是咸丰年间,他大概是六十左右岁就去世了,如果按照这样的历史算,我们泉州的南少林的武术时间就有一百多年,那么这一百多年以前,泉州的武术在哪里,俞大猷的武术在哪里? ' o8 g/ F2 q( ~; Y, h8 o
  
$ \' [# U6 A# b/ L# Z( m8 V8 X 按照《西山杂志》中的记载,泉州的清源山上有座少林寺,而且寺中的僧人精通少林拳法。陈泗东依此断定,泉州少林寺就是传说中的南少林。 - K6 {% L3 @9 k9 Y9 M9 i
  
* B6 t: Z8 Y/ H, h 1990年,泉州华侨大学的林少川在进行华侨祖谱研究时,无意中发现了一本蔡氏家族的祖谱,名为《西山杂志》。 0 g0 S8 L6 r! _$ r. K6 X& O3 k
  
* J) l: X; @% w8 z 并看到了祖谱中对泉州少林寺的描写。于是,他便给陈泗东打了一个电话。 ' j& R1 H: U1 a  q4 }2 u
  
) d% m' n$ O' X) R' s 林少川:《西山杂志》里面一共有九条写到了少林寺,从嵩山少林寺来派出了一个和尚,在唐朝的时候就来到了闽中,在清源山建立了一个少林寺,少林寺当时的规模很大,有十三进,然后范围有千层,还有僧有分成十类,范围有多大,掩映在丛林之中。 * V5 q% t/ |4 g/ t+ `3 H
  6 F" f6 q. Q, `
罗炤:西山杂志这本书是一个非常奇怪的书,它里面有一些记载是奇怪的准确。厦门大学的历史学家已经做了很好的研究。比如在海外交通史上,华侨史上,它的记载是出奇的,其他书根本没有记载,但是它又是准确的。而这本书在关于南少林的记载,很多都是依据像万年青这样的小说来做的 ( f: Q* }  p* r; l
  
6 _6 B: k. N1 i 《西山杂志》中记载,隋末少林寺长老"济慈" 和"十三棍僧"的名字,这都与北少林寺的有关碑记不符。另外,书中所写:十三空死于郑王之兵祸者七人。然而,在其他正史上并无这样的记载。
/ j1 m( p" Y4 C+ f& ^  # e2 y8 T1 L( s9 q$ X7 _8 u8 o
更有,书中描绘"少林寺十三进,周墙三丈"。然而,中国佛教寺院,规模大者一般不超过五进,特殊情况的有六进,但决不会有十三进的寺庙。封建时代的建筑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天子之居九重"。任何建筑也不能超过皇宫的规制。"周墙三丈",指的是围墙的高度,泉州城墙历代的最高点,也只是达二丈六尺。
' p3 G2 A% M* T. k  
6 R: m; U. Y( m% U/ C9 u6 B* M 罗炤:我觉得这个西山杂志是应该进行非常细致的分析,然后再找旁证来印证,它的有关史料才能使用。而关于泉州少林寺的史料,应该说都是传说,没有根据。
( Y2 _6 J; U' ]$ s, W9 W  1 `' ?! I  W" c2 \, m6 h
莆田林泉院的"僧兵"石槽被有关专家否定;而泉州的东禅少林寺似乎充满着神话的色彩;然而,究竟谁能揭开这神秘的南少林之谜呢?
+ i+ c, ]5 w$ \1 B0 u3 c) ?  3 b1 N. v' C- _$ V% s$ g
1993年6月4日,陈华光等人依据民国三十二年版,的《福清县全图》中所标注少林的位置,来到福清东张镇。 : ?0 E2 K& K3 W1 ^
  ) r' O5 ^6 h9 M4 ~" ?( f; H$ T2 V
俞达珠:一到东张镇,当时的东张镇党委书记陈立齐,一说有,我们这里有个少林村,也有一个破庙,很破烂的庙,群众说是少林寺。
2 b! j* N$ a( Q! w( E) }    {- K0 A. \" q3 }) V) y( [
专家们惊讶地发现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有不但有座少林寺,而且还有少林桥、少林溪。
4 x# x9 x( R# s! Z& N% h; C  
( O% ?! g( {& X) ~! d 俞达珠:当时的遗址里面看到了一些倒塌庙宇的断墙,还有一些好像是放生池,看到一些遗址的东西,确认是说古庙,看了一个上午,遗憾的是,没有找到有少林两个字的石刻。 0 \- e  A; U. r5 Z
  
* U- P/ m+ Q/ i) D  C 眼看着中午到了,饥肠辘辘的专家只得回到村委会吃饭,席间,无意中遇到了村中的小学校长。小学校长说,自己曾在一座石板桥上看到有许多古代的刻字,其中似乎写有"少林"的汉字。 & v2 R8 P( \  e6 ?
  8 ^0 t3 ?2 `; ^! l& E: o- b
于是,他们迫不及待地赶到小学校长所指之处,果然,专家们看到石桥板上镌刻有:"少林院"等汉字。 9 b  t5 Q1 _* @2 h" @' t
  
; s: n& v0 M2 k7 F" F7 X/ V 俞达珠:那种心情呀,真是,我们三个说过去都说,什么叫一字值千金,没有深切的感受,今天才感受到了。确实一字值千金。
/ v2 }9 d  S: e" G  , Q5 {" ]! A1 Y! }; l6 G
紧接着,人们在村西口处,又发现了一口大石盂。石盂上同样刻有"少林当山僧"的铭文。   ^8 W& ?8 K+ ?) ?! J* h
  # v/ f; ^8 r) A0 w8 r5 x
谜底似乎揭开了,专家们有点不相信眼前的发现。海内外众多学者,争论多年的南少林遗址,难道就这么轻易找到了?为了更为科学的论证,人们决定申请探方考古。
( @  P' ^7 O( @* J  d1 R% @4 i  7 ?* t  I/ w6 }* _. o$ K9 l/ j6 |# l
《南少林之谜》第三集解说词 2 Q3 J5 e8 Q% v7 Z' u
    ]: Q, K" X( \$ C* K9 A
相传,康熙十三年,清王朝突然下令火烧福建南少林寺。自此,千年古寺燃为灰烬。然而,当年赫赫声名的南少林寺究竟在哪里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9 16:5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方金辉:林泉院就是历史上过去曾经存在过的南少林寺. + I) u% k: A. w
  
7 I. X0 u/ j' e8 h1 K 林少川:从民间世代相传下来的它就说南少林在泉州。
9 U) V( k2 B$ {- p2 o8 t- y  @  . F8 \1 B& M6 ^, Z5 C
罗炤:泉州少林寺的史料,应该说都是传说,没有根据。 9 ~7 z* v1 F/ N/ v
  9 r3 X& b3 U5 G* F
1995年7月,福建省和福州市考古队来到了福清少林院的遗址。他们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进行了,为时一年半的艰苦发掘工作。林果是此次考古领队队长。 6 M: x1 S2 D. W% U$ v$ W% h
  
$ M. n/ G+ Y7 o 林果:还一个是瓷器墨书上,我们可以看到,应该就是说大寺院里面的,比如少林会司、少林天王、这些东西,应该来讲,它当时是在内部组织上有点区别。那你想,如果是说一个很小的寺院,就一个几个十来个的人,它就不需要比较严密的组织,越是大的寺院,组织阶层就比较清楚,等级制比较清楚。
* [  W- h( Y7 H- M2 u" I. j5 H  
! b6 O! Y; r& m! E6 Y3 Z 此时,从出土文物的考证,史料的记载等方面来看,福清少林寺,无疑就是传说中的"南少林"。专家们感到了万分的欣喜,他们以为找到了那座神秘的南少林遗址。然而,故事并未结束。 4 n. p% e( U( D8 D; Z
  $ @3 }4 G$ n4 |8 S' A
一篇《少林学者说"南少林"》的文章,却对福清少林院提出了疑义。 + e3 P: x) W' F0 ]
  
2 @& j: N- A4 L8 Z% j4 z) N 杭州的一位大学教授-周伟良认为:他在福清并没有看到武术爱好者深入民间的现象,同时,也没有材料说明福清少林寺与武术的关系,现有的证据不足于证明,福清少林院就是"武艺出在少林中"的"闽中少林"。 . M8 D# \( i( _/ s0 L
  
; p0 A$ @( f7 K6 n 诚然,少林寺能完全等同于"南少林"吗?南少林是以少林武功为核心内涵的,这也是南北少林与其他的禅宗寺院的根本区别。而福清这座少林寺里,究竟体现了多少"南少林"的内涵?
( p/ t9 m* V/ i# W8 x0 ]$ Z) C  ; A& `! u7 {8 |# ~# B% @
吴昌安:有寺无拳,那么也不成南少林寺,所以我们就基于这个工作,我以个人为首2001年就自己花钱,跑遍整个县每个角落,去拜访老拳师,那么经过这几年拜访发现这个高手的老拳师,几乎百分九十都逝世了。我们以为他们逝世没有留下武术,结果经过我们深入去采访,去拜师去调查研究,那么发现原来在农村里面各个乡镇里面偷偷摸摸习武的非常多,但是就不敢公开。 " [* q8 q  L  o. J
  # g7 B+ D! M; A2 a2 m2 L9 _1 A% h# i8 O
其实,福清的民间,并非没有习武之风。 只是由于解放前,许多练武之人为了生存,成为当地恶霸的打手。解放后,人们不在以武功高强为荣耀,自然,乡村之间的武术文化日渐衰落。如今,由于众多专家对南少林遗址之谜的热衷研究,引起福清民间一些武术的兴起。 & y# J7 v6 l% @4 G, v7 u
  
8 Y6 l1 s. S1 n" q( {5 M 96岁高龄的老拳师,张本利的出现无疑给福清的武术界带来意外的惊喜。
- g( W6 }/ {; O( X2 a  & r7 z6 q  w1 B5 a1 B1 d- |4 D
张本利生于1909年,7岁习武。1937年,福清举办第二届体育运动会,张本利获得个人总优胜。相传,张本利的师父傅升华,则是南少林高僧林如的嫡传弟子。 : W( K- R& t0 z9 z( u" I( C
  
, }, P6 v% m) t5 B$ u 那么,假如福清拥有一个既有"寺"又有"拳"的少林院,是不是就意味着,这里就是传说中的南少林呢?
3 B% U: d" S( k( @- }' b  ! P$ ^4 ~) x, x* O/ \
罗炤:福清这个少林院是在明朝前期就没有了,弘治的福州府志,已经明确地记载,已经没有福清的少林院了。福清这个少林院、少林寺和天地会,可以说没有关系,因为天地会是在清初,最早也是在明末才出现的,所以福清这个是没有什么关系。
$ [( B) ~- g8 }5 u! R  3 K9 A% C! z, z- \2 ]
林果:从年代上来可以确定,少林寺的兴废年代是宋代一直到明代。因为明代的遗址实际上很少,它是否延续到清初,从考古上没有太多的证据。由于,南少林居于南禅宗与南派武术中心的地位,这无疑促使那些热爱家乡的人们,希望把历史的传说和现实的发现结合起来。然而,福建三地的南少林遗址之争,究竟谁是谁非?罗炤断言南少林必定和天地会有关系的依据又是什么? 1 r& T. h4 W" P" v
  
8 a8 e! J* U) a+ U, o 由于,南少林居于南禅宗与南派武术中心的地位,这无疑促使那些热爱家乡的人们,希望把历史的传说和现实的发现结合起来。然而,福建三地的南少林遗址之争,究竟谁是谁非?罗炤断言南少林必定和天地会有关系的依据又是什么?
- r5 k% h! `# H. N  
& d( D# t' ~0 K, w+ w, e" J' G 罗炤:南少林是因为随着天地会的传播、发展,南少林才传播发展出来的。而南少林为什么会随着天地会的传播发展而传播呢,第一,天地会传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武术。第二,天地会传播发展,它和西鲁传说,和会簿有密切的关系,西鲁传说是一个火烧少林寺,这么一个复仇的仇恨和复仇的故事。所以一个是武术的原因,一个是复仇的原因,所以南少林跟天地会是密不可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9 16: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今,在漳州市东山县发现了一块明末的石碑,碑上刻有南少林时空和尚的铭文。据专家考证,这位南少林时空和尚就是道宗当年所拜的瘸脚师傅。 ! e, |) s$ s" E$ \! v: `; T# v/ b
  # I* q  x* S# ?2 [/ L1 G
由于道宗后来创建天地会的缘故,古来寺的香花僧逐渐成为天地会对外的身份,成为清朝期间活动于闽南一带的秘密宗教团体,并以此作为掩护发展新的组织成员。 # w- n  k! C; ^1 A" @, [
  
0 r9 U+ B0 I; C 白文泰:香花僧是可以结婚,但是要一夫一妻制。香花僧的戒律跟丛林大同小异,但是,五条戒律里改动三条,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欲,四不饮酒,五不妄语。其中改了三条,一要收口,秘密事情不能讲。师父教你什么不能讲,关于历史、天地会的事情不能讲。因为这在过去是杀头的。第二,家庭要和睦;三、香花僧的同门师兄弟都是亲人。 5 b- Z. e) v. }  |: {3 d
  ; [$ ?# B, F0 Y# I* I# W; K
古来寺的香花僧人人都有一本秘密的手抄本,但是从不给外人出示。罗炤能如愿以偿看到《古来寺赞集》的原件吗? / `/ D1 p1 W2 @& c1 Q4 _- W
    |$ L' u9 k$ w4 M0 {$ t0 r8 X
《南少林之谜》第四集解说词 & z. w/ @) i! l* k  C; y8 _7 |
  
4 o; |. u. X8 A+ r6 S 相传,康熙十三年,清王朝突然下令火烧福建南少林寺。自此,千年古寺燃为灰烬。然而,当年赫赫声名的南少林寺究竟在哪里呢? 2 i. ?! O7 d( c
  
$ @6 G1 C, ]* m! a. [ 方金辉:林泉院就是历史上过去曾经存在过的南少林寺.
8 B6 M0 M1 `$ l2 Z. w. l  2 w, b) C' G% c% s' ]8 m# G: L
林少川:从民间世代相传下来的它就说南少林在泉州。 - {; ^; ]8 k& E$ r  b( L# n
  
! w6 \" c3 D* q/ q8 i3 y1 M 陈华光:中国实实在在有两个少林寺,一在河南,一在福清的东张新宁里。 / z1 @, x' x+ R) S. F$ Q
  # A- S9 Z+ Y! h
1993年11月25日,罗炤心急如焚,再次来到东山找道裕,满以为此次能如愿看到《古来寺赞集》的原件。然而,道裕却说《古来寺赞集》的原件失踪了。罗炤不禁心情沉重起来,不料,此时,道裕再次拿出一叠复印件。
# s7 H2 t  e( }2 F: v  
. \9 `; j! V& b+ w; Y( ] 罗炤:道裕先拿了一个香花僧秘典的复印件,然后我看太重要了,但是我不敢相信。因为内容太重要了,太让人不可想像了,我就有要求看原件。这时候道裕感觉到很为难。说下一次他一定争取让我看到原件,他说因为他在书主人,当着书主人的面,在神面前(卜了碑),这就是闽南特有的,在神面前来卜卦、求签的一种形式,卜了碑。他已经发了誓,只是他自己看,不拿给别人。
: ]; I8 `1 a9 n3 H$ P  
8 F- N5 [  }0 K' B$ D# k( t 道裕是不是和某位神秘人物在操纵着一切?罗炤内心充满了一连串的疑问。最后,他决定亲眼见见《香花僧秘典》的主人和《香花僧秘典》的原件,以判断其真实性。
1 Y9 }# E/ w% _( s" T& S9 c  * t4 `9 O# ~1 _# B$ P0 n
道裕:后来,无意中有个周炳辉,他本身的两个眼睛看不见了,也是我的同学,当时的时候,他很贫穷,很贫苦。我经常去照顾他,支持他,他就跟我说,我那里还留下一本做佛事的书,你去看一看,因为他就没有什么东西给我看,就是拿这本,我一看,你还保持着这一本,挺好的。那好呀。所以,我跟他说,你能不能给我复印。他说好呀,你跟我这么好,我就拿给你。他就拿给我去复印。复印好了,我就把这份的复印件拿给罗教授去看。后来,他(罗炤)就说一定要去看原件。我说好,你要去看原件,我要通过他的意见。所以,我跟周炳辉说,周炳辉他就说,本来我这(书)是祖传的,不能给外人看。但是要看,我要去问菩萨。我说好,如果问好我就请他去看,如果问没有,就不要强求。罗教授也这样说,刚好问有。
+ K* e/ n  Y6 o6 |. R& k  
2 C/ a: [- x  o) y% c/ r2 V  T 3月10日,铜陵镇下田街58号,道裕法师领罗炤和几位专家来到周炳辉家,看《香花僧秘典》的原件。 2 A+ h7 x( u6 f* `- \
  ' k) a( ^  I0 k* p
周炳辉是一位朴实的渔民,1988年不幸得眼疾,不久以后双目失明。知道罗炤等人想看《香花僧秘典》,周炳辉的内心十分矛盾。父亲告诉他,书是爷爷留下的传家宝,不能给任何人看。十年动乱的时候,周炳辉成天把这本书背在身上,甚至连妻子和女儿也保密。后来因为道裕经常帮助他,所以才同意拿出秘典。
$ Y% j9 J  s7 ^% h: m" T: g- Q  / E9 O+ m0 s( W
潘一经:当时,周炳辉说了一句话,教授你们不远千里来到这里从事研究,我把秘典给你们看了,也拍了照了,我对不起祖宗呀! 2 Y% `$ A6 f& N7 }
  
/ \+ u: _- k, d; u, [ 罗炤:结果我一看,第一这本书,这是原件,这不是现代人的抄本,从各种特征来看这是原件。第二更重要的,这本书的内容比道裕两个月前给我看的(古来寺赞集),那个现代人的抄本更加重要。这是我们第二个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会遇到的原始资料,这个我把它命名叫香花僧秘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9 16:5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香花僧秘典》记载,古来寺源自兴化清源九座寺,唐懿宗咸通年间,正觉禅师号智广上人倡建,凡寺舍九座相连,故称九座寺。寺僧五百余众,有南少林之誉。
) ^: v# h7 |9 ~7 ?  % a% L" b! @) W& Q$ u& d
迄今为止,这是一本明确记载"南少林"的古代书籍。 + E, H- V7 x2 c4 Q+ y
  
& b9 J; X: l' E1 p 罗炤:它上来第一段就把古来寺的缘由说的清清楚楚,而且就明确地说,九座寺是南少林。 5 l0 U) n$ v" w2 V7 `. l
  ) S, {* N* G2 \# x* M+ Y. U( Q
根据《香花僧秘典》中记载:"九座寺位于兴化清源",那么兴化清源究竟在哪里?
, O8 `/ Y. {( M& F) j: {  
  ^7 I9 a* E( p$ o3 n, O' e9 z 《莆田县志》记载:明正统十三年撤兴化县,入莆田县。
) \0 R6 O4 a: Z, q" Q  
4 ^4 R+ u1 h( e3 N4 l2 ]) P3 j 莆田仙游县凤山乡中确有九座寺。此寺又名太平禅院,原是九座寺院相连,故又称九座寺。如今,九座寺院只留下一座依然屹立在原址上。专家称,寺院的建筑风格堪称典型的唐朝建筑。 7 w* e& u3 S( W$ g* r' b, y' Y
  
0 ^' j, U' R" I7 [ 九座寺内镶嵌着一块方碑,碑题为《仙游九座寺山田记》,碑上记载:九座寺,唐咸通六年正觉禅师所建之寺"。   a; @; t8 g/ ~
  
3 n' j: M( O# Z# V. q6 E# [ 无疑,方碑的记载与《香花僧秘典》中的记载相同,都是唐咸通六年正觉禅师创建九座寺。
  |8 {: T5 m* U' Y  7 d- ~' m4 t0 O$ V4 O; v
古来寺的僧人都说,祖庭九座寺旁有座无尘塔,无尘塔要是倒了,南少林也就没有了。原来,无尘塔中埋葬的不是别人,正是九座寺的开山僧-正觉禅师。光启二年(公元887年),正觉禅师圆寂后共获舍利子四千粒,晶似冰雪,葬于塔内。后宋端明大学士蔡襄题其塔曰:无尘塔。
2 D( \$ ^7 i* h- z2 ~4 z* X  7 y0 z+ t5 O/ k& v8 ?, g) K4 L7 S& i# `
然而, 九座寺为何被称为南少林?它与北少林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关系?种种的疑惑困扰着罗炤。
) V+ s$ n0 h% o0 g0 u% f' y  ! x$ l0 y0 [% g* ~4 ~
五天了,罗炤始终无法找到九座寺的文献资料。
) \& D! |* f+ E) M- G( K3 e' u% |  
# d7 ^4 V1 J6 M  D% B6 E 不料,就在临走的那一天,仙游县委领来一个中年人,他叫林振宁。林振宁是个下乡的知青,几十年来,他对九座寺的历史了如指掌。幸运的是,林振宁收藏了一本古书,书中记载了九座寺的历史。 " C3 N5 J5 K$ P/ l! `1 ]/ s3 t, F
  
+ ?- J) i" U& M- t7 ~ 林振宁:我手头上有一本手抄本,《九座寺开科禅师语录》这本书,那里边,是我们仙游县当时,乾隆五十一年,我们仙游县正县长写的序文,那这里面记载着正觉禅师的具体情况。
) u$ v. n9 V- b- Q1 o' K8 e' n$ C; }  0 M  `7 h- E/ S9 r7 c0 Q7 q# ?
在《重修唐正觉祖师本行序》中记载着这样的一句话:正觉禅师前往蒿山受戒?蒿山在哪?中国的历史上却不曾有个蒿山的地名,这又是怎么回事?
/ i# H5 _# R0 @( p3 X2 G  ~' O  
+ v- |9 x# [+ n" G9 k$ c7 F 罗炤:智广传记上明确地讲,智广出家以后又到福州,从福州又到湖北,然后又到蒿山少林寺,这个抄本说的是蒿,草字头一个高字,蒿山少林寺,到那里受戒。这个抄本把智广(正觉)北上少林寺的路线讲的比较清楚,从这个路线来看很清楚,蒿山,这是嵩山的笔误,是把山字头抄成草字头。而另外一个证据蒿山就是嵩山,因为少林寺从北魏时期,一直到北宋,都是受戒的一个重要场所,所以智广专门要到那里受戒,所以智广是从嵩山少林寺受戒,然后又回福建,这个应该是真实的,这样就把仙游九座寺和嵩山少林寺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他的祖师是在嵩山少林寺受的戒。 2 w% _5 X& G8 z. F/ w6 E: E' ~( U
  
6 W" W+ n/ Y& U- C( X: _ 根据《香花僧秘典》的描述,九座寺斋法严谨,与嵩山少林寺一样文武同修。那么,九座寺的传承古来寺,也一样文武同修吗?
5 B8 h+ ^9 R8 Y6 ?3 n6 }  ) _% C1 O: Z* l3 e) R! j0 u
潘一经:我们在东山进行调查的时候,我们就听到,很多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就讲一个故事,说解放前,古来寺的僧人,和当地一个屠夫进行比武的故事,当地一个屠夫,身高体壮,自己练了一身铁布衫功夫,而且自己认为,自己的肚皮非常抗打,他很不服这些,寺庙习武的武僧,他天天来到庙里叫板。叫来叫去,后来出来一个身材瘦小的僧人跟他比试。当时比试之前,他们双方都订了一个生死约定。比试开始的时候,这个僧人先叫屠夫出招,打这个僧人,然后僧人再出招。当这个僧人出招的时候,就往他(屠夫)的肚皮上就是一拳,结果把这个屠夫打出一丈多远。 $ R  i& C6 L; S2 D6 n$ }  J
  
2 \/ n1 o7 m+ Z4 b; \ 一行人在白文泰的带领下,来到了漳浦杜浔县,见到了崇麟法师。这是一位矮小精瘦的老人,一点都没有武僧的气概。见到了一群不速之客,崇麟有些惊诧。 ) L1 a8 S+ ^/ {( N' a- u
  
+ z7 o4 r9 o2 X2 f- F  b' N 白文泰告诉崇麟法师,罗炤是为古来寺而来,并说了些香花僧的暗语。崇麟是白文泰的师叔,很信任白文泰,果然听了他的介绍,崇麟精神大变,就非常高兴地讲起来了。崇麟告诉罗炤,当年的那段传说是真实的,只不过,当时崇麟在比武之前嘴里含了一口冷水,当屠夫憋住气准备承受崇麟的重击时,崇麟却突然从嘴里喷出冷水,屠夫一看乐了,心里想这和尚怎么现在留起口水。这时,崇麟抓住机会一拳重重地打到对方的肚子,而屠夫因为一笑把运好的气给泻了出去。于是,屠夫自然轻易被打飞了。然而,崇麟武功并非名不副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11-4 21:37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