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传奇英雄
! m: I, n# o0 ^3 { J& i9 ^
! \4 v# `" b+ Z; Y" I 1911年冬,辛亥革命爆发后,王耀南出生在江西萍乡一个手工业鞭炮世家,1919年到安源煤矿做童工,从此终生与炸药为伴。1 H/ b8 F. b7 E2 }) i% S! d: F
! r4 W! _# z; D; C D 1921年共产党成立,他1922年4月就在安源煤矿参加了中国第一个儿童团:安源儿童团;9 w& S3 W% Z5 L; w t- }1 m8 t
! w. x7 ^( C# f* w" N; _$ _& J
1922年9月参加了安源大罢工,在斗争中结识了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蒋先云,陈潭秋、蔡和森、高君宇等共产党员,他是安源矿工领袖黄静源的亲密战友;1927年9月,他随安源矿工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及随后的三湾改编,井冈山斗争,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从井冈山到到抗美援朝他参加战斗达300余次,5次负重伤,却从不退却;从1927年到1955年,他在军中8次被降撤职,但毫无怨言,忠心耿耿;1939年6月与日军川口遭遇战,他三次九处负伤,毛主席派夫人江青持亲笔信前往慰问,毛主席信中称王耀南是“民族英雄”。江青代表毛主席把正面铸有民族英雄四个字的八路军战伤证章授于王耀南。3 F X ~. O8 F5 d$ t- G
8 Z7 `) B) p3 O# @& C7 [/ T j8 k
红军时期直接指挥过他的领导有: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刘伯承,林彪,罗荣桓,陈毅,董必武,黄克诚,滕代远,黄公略,左权,何长工,杨尚昆,朱良才,李徳,博古等等;虽然他资格老,战功卓著,伤痕累累,可能因工兵是个辅助兵种,也可能因他文化较低,刚直暴烈,八次降职,1955年授衔时他只是一名少将,但他获得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特别是他在红军时期获得的二等红星奖章(现存军事博物馆)和红旗奖章,是其他人所难以相比的,是对他的最高奖赏,最高评价,也是对工兵(现工程兵)的最高肯定。
8 `. ~' `: ~8 E9 r' v2 L$ p2 t7 Y0 Z: p4 ?; s0 k
工兵老祖--工兵王7 K m* }. N, y/ C& Q& _
0 N0 h; N8 `2 s/ t8 v6 e- O" x
王耀南的一生就是一部中国工兵史,因此同志们称他为工兵王。6 Q3 I* S' T3 ~
* c, y# b' ^* W
从小他家是做鞭炮的,会制作火药,炸药,后来他在安源煤矿挖煤、拖煤,掘进坑道,爆破煤层;1927年9月,秋收起义他担任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2团爆破队副队长;1930年6月,朱德命令他组建红一军团工兵连并担任连长,此连为红军第一个工兵连;1934年5月,红军任命王耀南为军委工兵营营长;红军四渡赤水前后,王耀南指挥工兵连先后架起十余座桥,获全军通令嘉奖,被毛泽东誉为“工兵专家”;红一方面军长征从江西出发时,有6个工兵营又二十余个连队,长征结束后只剩一个工兵连,一直从事工兵事业并活到解放后的人非他莫属了;抗日战争他创造、组织、指挥了地雷战,地道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他被老帅们争来调去,屡立奇功。
. j% Y% `9 |! n% P9 E B/ N6 y* V6 P* t7 U
红军架桥王. Y! d9 g% o; }/ r# Y
/ _ K$ m) a2 x, v7 [# X
从1929年2月会昌湘水架设红军第一桥到1934年10月在于都架设长征路上第一桥,红一方面军长征路上经过大河22条,均由王耀南担任渡河现场总指挥。
, P. ]4 ?6 K2 d
: L# K# X! ?5 C6 q& {! {% Z% R* P 在抢渡大渡河时,王耀南带领工兵连冒着敌人炮火在铁索桥上抢铺桥板,接连牺牲战士多名,为大部队铺平了道路。' j3 E: F& U% R4 C- ?$ T2 c! a6 T
! I+ M+ |& \: z9 y% y5 R 1935年初,红军长征在四渡赤水战役时,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对毛主席说:只要王耀南有烟抽,红军没有过不去的坡,只要王耀南有酒喝,红军没有过不去的河。
9 Y( N ?9 e2 [3 i, @) {2 ?2 U9 ?- X
9 I* E0 i6 K3 c' a0 [, P 坑道爆破王 \7 R# T* h# }- Y% R! V! b' U
- W0 u6 r t. _7 x 从红军1931年10月会昌战役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王耀南在多个重要的战役中指挥坑道爆破,破城攻寨。9 X. O- _: I9 N% Q5 v" w% Z+ w% L" s' i
* ]3 u q/ z; Z1 i% P6 X
1932年2月,江西赣州战役:王耀南率工兵连参加赣州战役。王耀南负责指挥几个工兵连挖掘十余条坑道。敌主力一部利用坑道从赣州城里出击,袭击红一师。红一师腹背受敌,仓促撤出阵地,未及时通知在坑道中作业的工兵。王耀南等红军战士在坑道里死守,不当俘虏,直至红十五军组织反击,将敌驱进赣州城,政委左权救出坑道中负伤的王耀南等工兵指战员。3 a$ t9 ? ^2 U) a; D+ {
% Z! \9 r: [1 r 1933年11月,福建沙县战役:11月,红三军团入闽,将卢兴邦的骑兵旅包围在沙县城内。卢旅借沙县高、厚坚固的城墙固守待援。王耀南奉命率总部工兵连驰援。爆破按预定方案将墙砖抛向城里,飞石砸死砸伤卢旅大部分人马,攻城部队几乎没费枪弹,没有伤亡就取得胜利。王耀南荣获可终身免除死刑的二等红星奖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规定终身免除死刑);1936年5月,陕北安边战役:在西征中,红二十八军于1936年夏天围困陕北安边之敌月余。王耀南接到彭德怀命令,率部从甘泉前线赶赴安边。当工兵把坑道挖到城墙脚下时,遇到大块城墙砖砌的基础,工兵挖不动墙砖,往下挖是地下水,只好找来石匠凿砖;凿砖声让敌人发现坑道位置,敌人用大铁饼将坑道砸塌,又把粪水灌进坑道。王耀南只好组织兵力重挖坑道。为了对付城砖,他通过当地政府请来贼骨(窃贼)。这些人用特制的工具挖穿了城墙砖并且掏好药室。此战他负了重伤。( }$ K/ u4 ~6 G
1940年9月,山西榆社战斗:9月23日,在榆(社)辽(县)战役中,王耀南命韩满堂等入伍前参与过盗墓的战士,在榆社城下用挖盗洞的方法,挖地洞和药室,一天的时间炸开榆社城城墙,一二九师占领榆社县城。
& s1 I; _. b' A; ?3 n5 M$ G5 M5 `9 g8 w
1947年12月,山西运城战役:王耀南提出派小部队潜入护城壕挖短坑道,炸开城墙的险招。27日爆破成功;28日运城解放。1 {( y& s/ p L6 p! q- I R$ P1 Z
0 v; j# v' b. x7 H& B 1948年2月,山西临汾战役:临汾前线坑道掘进全面展开,仅城东就开挖15条作战坑道和60条掩护坑道。17日12时,装药完成。15时,我军开始炮火准备,17时总攻。18日凌晨,临汾解放。- O& X) c( X8 a# v5 ^2 N
. O; f4 }; N- X" I, ^ e 此外1947年11月的河北石家庄战役,1948年10月的山西太原战役都采用了坑道爆破法。, ~3 i' c! i. g6 d3 m- y2 C
7 {! c0 l5 E: `- d- g, V
爆破这一战法推广到全军。- x2 x- I6 L! u' f6 K K
* v' d& U) P. ^( E1 T. S工程构筑王
$ O% ?! M! x% [ l' \7 W+ B# [' {1 Y1 ]5 F4 b2 q F
从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王耀南在多个重要的战役中负责阵地工事的工程保障。. X- X" T" r, S/ N+ k
9 O2 i, K6 S+ a9 Y* m 在五次反围剿的高虎垴防御战中,他提出在山体上挖坑道,在坑道口附近修暗堡,取代原构筑大量碉堡的方案。他还建议用竹筒等就便器材制成大量土地雷敷设雷场,迟滞敌人的进攻,有效地杀伤敌人,使红军与敌军的伤亡人数比,由广昌战役的5:2变成1.3:3。
- o: }! z# Z' I- [- S4 U( z2 b7 h7 l1 X% u5 e3 m2 ^# g& [
战后经彭德怀报请,3人团德国人李德亲自授予王耀南红旗奖章。
$ D0 c8 o' `3 p. {
* E( T, i7 i# |' N O4 D" K* V. U& O 1941年,八路军特务团300余人利用王耀南组织指挥建造的黄崖洞兵工厂防御工事,抵抗了日军6000余人的攻击,造成抗日战争史上1:8(我军伤亡100人,敌军伤亡800人)的奇迹。
U% x; U; _+ b& o9 S! j" T/ Q. U( B' h9 W
构筑复杂工事的战法后推广到全军。
' _- \5 }1 _7 t, q4 d% a, c* ]; J s
地雷战王) L* b) B6 z4 n8 R( ^
. _+ C1 t2 ?7 T+ b P 从1934年五次反围剿开始,王耀南就提出用竹筒等就便器材做地雷迟滞敌人的进攻,这是我军在敌强我弱情况下防御敌人的有力战法。特别在抗日战争中地雷战发展到顶峰。他创造并完善了从造雷,埋雷,引雷起爆,反探测雷,反挖雷,保护自己布设雷场的一系列工作;他完成了把制式地雷发展到老百姓造土地雷的过度;先后想出用铸铁,瓦罐,石头等物质做地雷壳;针对日军工兵扫雷,他发明用马尾,自行车内胎,老鼠夹子等材料当地雷绊索等方法迷惑敌工兵;发明了反工兵探测的化学雷;王耀南提出用电打火的办法使起爆装置和地雷分开一段距离,这样只炸日军,不炸趟雷的老百姓埋雷方法;他还发明了土水雷等等;王耀南通过军区发出训令:只有当确实看到日军的行动方向才能安装地雷的击发装置。这是地雷战战术非常重要的一条,解决了误炸自己人的问题。即家喻户晓的:不见鬼子不挂弦。
2 A9 P( x6 U# x/ G- c
" f% D4 M3 ?. x. I1 t Q 王耀南的最大功劳在:在推广地雷战,让它全面开花。7 c; V# b+ I0 Z. j
9 X0 s1 e# c; e# X7 x) K: Q7 P 他集训部队干部和民兵、游击队学习使用地雷;指导县镇作坊制造地雷;打消区和县干部对土地雷威力的疑虑;指导民兵、游击队讲了如何摆地雷阵;如何设法让鬼子踏雷;如何真假结合;另外王耀南又强调了如何防止地雷误伤群众和牲畜。6 ~. F5 K l7 H7 r. N% ]0 a
0 H! d: z! ?1 |3 d/ X
“地雷战”作为战术基本成形,为人民战争创造了又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法。
& \( d, M6 e+ l& i: D' R$ K, q1 _' o5 H
从地道战到坑道战
9 N8 b! a3 { R# p) ]8 ]/ N$ `6 ^+ U4 l( P/ ?7 B4 C
1941年,聂荣臻向朱德报请调王耀南到晋察冀推广“地雷战”。" _: T, b( t7 ]8 |: R
W0 a8 f6 J" f
当时由于日军在冀中平原构筑大量碉堡,修建网状公路,反复对冀中平原扫荡,冀中形势非常严峻,冀中军区和党委上报将机关和大部队撤进太行山区。1 [' Y9 `% k, |9 Q8 C2 P9 k
7 p! x2 U B! J' T8 f" i6 h( L
彭德怀认为:撤出冀中平原,再想返回几乎不可能,不批准撤出冀中的报告。
c! A7 g" _" i( Y9 Z3 u9 o, O9 f8 Q; Y) s
1941年,王耀南在冀中军区深入调查研究后提出了地道战战术:* N: I' l4 v* _# d$ `
0 J% r- V6 C& f' K7 f3 i, g
他提出利用村落改造地形,把村民已经在地下连通的菜窖,蛤蟆蹲(小地道)进行改造,使这些只能藏人的原始地下通道改造成可以防毒,防水,防挖,可以藏,可以打,村内村外联成一片的战斗地道。4 }0 Y! p( u# G
0 _7 O2 I: C9 N9 V0 e 地道战解决了平原地区部队、军民打,藏,养的问题。增强了冀中党委、军区执行总部和中共中央坚持冀中根据地指示的信心,3月20日下达命令,全区军民挖地道,改造村庄。在冀中大力推广“地道战”。
- p( L& v( n9 y; i7 p6 U
: b0 F/ s+ M1 P 从此人民战争的海洋里,又增加了一个新战法,使平原敌后的抗日斗争得以持久稳固的发展壮大。
' W& y2 E2 v- D& N# \7 d. n. H# ~- U( u. [( q' Q" K
1951到1952年,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三次命令王耀南到朝鲜负责解决志愿军的防空和防重炮问题,王耀南根据平原地道战的战术提出山地坑道战的战术,解决了志愿军的防空和防重炮的问题,在巩固我军三八线的山地防御战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c- b3 w! ?$ r8 L8 ]; D
: y7 a6 ^; x2 I U1 r! b" U; q0 f( k
到1953年7月朝鲜停战后,整个三八线山体已经基本掏空,彻底解决了一线山地部队的屯兵,养兵,作战进攻与作战防御问题,甚至可以抗敌重磅炸弹和八英寸(200毫米)口径重炮的轰击,我军每日每个军阵亡人数已由80人降为2至3人。
0 j4 H1 e1 `1 d% K" l# G) Q) o: R# Q9 B
地下坑道被部队誉为打不垮,炸不烂的地下钢铁长城。
# S' L j9 P$ F2 w9 x6 l# u& B4 ?5 Z+ y4 r( N5 {, C
破交战,破袭战,破击战2 `/ R9 {( L# C
5 n$ f" T' u; d# `! [ 从1936年3月他率红军工兵炸毁了山西军阀阎锡山部铁甲车起,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他指挥部队破坏敌人铁路,公路,炸毁敌人列车、桥梁,这三大战法给敌人的补给运输。重创,仅1937年11月他带领工兵营在一个多月的时间炸军列28次。
4 }% i. P8 E' Y$ ^6 b1 T% f) W! R0 d5 \0 v# ^1 G& i T+ }9 H. T$ @
著名的百团大战就是由他建议,由破坏敌人交通线而发展起来的。4 m( }* m0 p0 i1 B
" ]8 C3 x \. F8 U0 ]) `
这些战法,对于抗日战争中一味占领大城市,依靠交通线,保持补给,兵力调动的日军、伪军,及解放战争中的国民党军队是一个极佳的战法,也是人民战争的一个重要环节。3 k7 T% e1 Z8 l- w; s' S
1 R6 B9 R) y) i$ w- P" q 后来次种战法又推广到全军。
4 n9 N7 t! h6 e( ]; X% X0 e2 ?, X3 v# V
根据总参谋部的指示,王耀南组织作家和艺术家将抗日战争中的“地雷战”和“地道战”的战例改编成有故事情节的军事教学片。他在影片中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军事顾问、军事指导。4 `9 S8 |( c& g. ]" \9 ^, S6 f; r
/ |" |: a- R7 M7 Z* X& q& I
影片中的所有情节都取之于当年的实际战斗,由于受影片长度的限制,还有许多故事没有得到反映,但人民战争的基本思想得到了体现。
' h5 K3 ? G! g4 p9 e' P
+ t0 s" Z0 p7 Q e/ [6 Q 徐向前对王耀南指出了影片《地雷战》的不足,他说:“你这个工兵专家的作用到哪里去了,几个老百姓怎么能搞出“地雷战”呢?% n5 f* V7 ?, D1 [: g* |# q o
5 m6 ]7 d7 `% L* |9 b2 q
这次《地道战》拍的不错,教育意义很大,思想性很高,毛主席思想体现的很明确,形象地说明了主席思想的胜利。”
3 {2 @$ J5 x$ `
. ?, w* y' }2 n8 K; Y- N 与毛泽东的历史渊源
- h0 Q6 ^2 K* b+ d5 y
' j6 i: ~+ w, b2 R' f+ d8 e+ s 1922年,他在安源煤矿听过毛泽东传播革命真理;1927年9月,他在安源煤矿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后隋毛主席参加三湾改编,又上井冈山;1929年6月,他在红四军七大时,作为初级指挥员支持单纯军事观点,与毛泽东产生分歧,在民主投票时支持陈毅为前委书记。后毛泽东12月在古田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上,对单纯军事观点给予严厉批评,部队干部进行调整,刚任特务营副营长的王耀南下到连队当排长。
1 p8 j* L3 [* }, h* D
+ g; ? c/ K5 H, { 在第二次反“围剿”后,王耀南带工兵连为毛泽东挖防空洞。王耀南将毛泽东住房后大樟树洞辟为防空洞口,利用樟树的枝多叶茂作伪装,便于毛泽东遇紧急情况迅速进入防空洞。施工中,毛泽东亲自参加劳动,并招待工兵连“打牙祭”。
2 F1 _. @ h/ v7 b& R1 p. C' K0 j* r. a7 M8 M- ]7 v
中央主力红军三渡赤水之后,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王耀南率工兵连赶回渡口留守,控制、检修、加固浮桥,以备主力四渡赤水。在两个多月中,王耀南指挥工兵连克服种种困难,架起十余座桥,获全军通令嘉奖,被毛泽东誉为“工兵专家”。
7 d6 x; k& b6 T6 T7 K1 u2 U0 I8 h8 B0 p0 ]7 m. ^
1939年6月,川口遭遇战他负伤,毛主席派夫人江青持亲笔信和200块银圆前往慰问,毛主席信中称王耀南是“民族英雄”;1966年2月,江青在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点名批评了十余部电影,其中包括《地雷战》和《地道战》。 u% r( J+ d/ F' b9 v* S p( i
0 O) f" A! ~/ U u1 f9 J K 王耀南深感事关重大,他向中共中央办公厅请求面见毛泽东陈述自己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安排他和江青面谈,他在江青办公处据理力争:
( J M' C, T. l' m" M6 G, l+ j T' G2 a2 `! A
他说:《地雷战》、《地道战》影片是贯彻毛主席人民战争思想和《论持久战》的精神;# I+ k7 a; G7 ]
8 {9 s# o2 n( Q' }% p
他说:这是抗日战争时期真实战例的汇编;他说:影片是他组织指挥的,是工程兵部队和民兵进行训练的军事教材,不是故事片,与作家、演职员没有关系;江青最后无可奈何的让了老将军一步,说到:你们这些将军只晓得打仗,不懂得艺术。会议上我是批评有些影片的艺术水平差,线条太粗,点了《地雷战》、《地道战》的名。江青对总政的负责同志说:既然王耀南同志再三强调这两部影片是军事教学片,那你们回去把片头剪去,注明是军事教学片,继续放映。' K2 y+ L) ]' s8 ^! l8 f+ x( U
" S& t* Y* C" U/ j 敢对江青坦诚相争的将军为数不多。
) {* L; R1 F) g3 y" d
6 ^- C( S0 P+ _2 m8 D* v* g 1966年8月后,审查《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画时,对油画下的注明:“毛泽东1920年到安源,并说毛主席在建党以前就曾去过安源做工人运动”提出异议:“毛主席1920年没有去过安源。1921年秋毛主席去的安源。”他认为应该实事求是。他在博物馆打电话请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到毛主席处核实。主席后来答复说:王耀南的回忆是正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