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2313|回复: 1

一名昔日红卫兵的忏悔:永不饶恕自己“弑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15 16: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9岁,北京博圣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名张铁夫,1966年自己改名张红兵。
4 E8 Y0 ]2 }4 T, d# l
1 c: B( g, z  A) F1 A& P, a# X/ J- h4 B! A/ y

+ H# |& S+ T8 [张红兵小时候的全家福。右二张红兵,右三父亲张月升,左二母亲方忠谋。* @9 t2 r- M- |  Y3 K8 t
6 v( g, z" r" R
  当年听到母亲“反动言论”后举报,母亲被枪决;几十年来内心煎熬,寻求救赎之路
. v6 U, x& _. |; ]* E, Q8 q
7 q8 @5 I0 Y/ F) v  张红兵准备还要申诉。这几年他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希望母亲的墓地能被认定为文物。他同时向社会公开了一段“血淋淋”的历史
4 W( U+ D6 t$ Y5 w& A: i! C8 R6 l) D. n0 Y/ x0 @5 o; T
  1970年,张红兵的母亲在家发表了一番言论,让“根正苗红”的张红兵举报为“反革命”。两个月后母亲被枪决。2 G7 `9 f$ y, R5 e7 k
8 ~8 y6 x4 Y# y8 j- h! E8 i. e4 D* x
  张红兵说许多年来一直内心痛苦。从2011年9月起他向安徽固镇县相关部门申请,希望认定母亲的墓地为文物。不过没成功。他说公开那段经历,是希望人们讨论、批评,也记住那段历史的残酷。5 G1 `; l9 o9 O5 o) s( W) x9 B
" ~8 V5 M4 m* o/ J, U* |, k
  8月2日,安徽蚌埠五河县,59岁的张红兵谈起自己的官司,他说还会在适当的时机申诉。# \, |; g' X2 C, B" [# u

( `8 [3 f; |1 A" [3 i  这名昔日的红卫兵引起公众关注,是他打了一系列官司。与此同时,他也向公众撕开了自己“历史的伤疤”。
6 b& |  b% Q6 F- T( O, T% h4 @4 _* c3 L3 S' L" {( t
  43年前,16岁的张红兵写了封检举信,与红卫兵胸章一起,塞进了军代表的门缝。他检举的是自己的母亲方忠谋。
, m8 M0 L" C& r
2 m) u) ]: H. I  根据当年的历史材料、后来的法院文件以及当地县志记载,1970年2月,方忠谋在家中发表了支持刘少奇、批评毛泽东的言论,她被自己的丈夫张月升和长子张红兵举报。2 }; v7 D! S! F, q' a: S
* }  I- r4 a4 X1 W* v9 e
  张红兵的舅舅,今年66岁的方梅开8月5日回忆,父子俩与自己的姐姐起争执的那个晚上,他和张红兵的弟弟也在场。他说当时听到父子俩要去检举,很着急,还曾跑出去找人希望劝说。% Q7 S" |# e+ E6 j( [# {

0 J. f4 }9 B4 n3 j1 a. f6 \  T+ R  方梅开说,以为姐姐也就是判刑“蹲大牢”。但两个月后,方忠谋被认定为“现行反革命”,并被枪决。
4 a6 q  s8 c; g) v( J' K: a3 O. S# ?$ B
  十年后,1980年7月23日,安徽宿县地区中院作出了再审判决,认定原判决完全错误,“实属冤杀,应予昭雪”。( b9 x1 h' ^8 z* N% R7 U6 |
' m& z  G# @: L* B) J/ Z/ g
母亲的案子平反了,不过张红兵“永远不会饶恕自己”。他也在以自己的方式“赎罪”。4 x" H3 [/ H8 \% R. T
2 f( L+ F8 N9 P' I; m+ o
  2011年9月,他向安徽固镇县有关部门提出,希望将母亲方忠谋的墓地(遇难地)认定为文物。未成功。他又将有关部门告上法庭。今年3月底,他迎来二审终审判决,败诉。
1 r; \4 R$ l4 T: x5 I3 q. d5 x! J( M" |. c; o
  8月5日,安徽固镇县文广局(文物局隶属该局)说,他们曾书面回复过张红兵,经过实地调查和研究后认为,方忠谋墓并不符合国家对于文物认定的相关法规要求。
# W9 w* l, R8 n& n/ I
4 O: L3 j: d6 H$ q  O' ]& w7 d" I  在张红兵打官司的过程中,去年8月,固镇县文广局曾对方忠谋墓地(遇难地)是否为不可移动文物举行听证会。在听证会上,张红兵以特殊的方式向母亲公开忏悔。
, v% W9 O' p2 n0 S2 c: L2 @! A8 ]% H, G8 ^
  他说自己应该成为反面教材,希望历史的悲剧不被遗忘。. R* c& Y6 R, o" x, c, [3 I
( J" T) s. J+ ~2 f. j. c
  怕父亲包庇,自己去检举
. i" c- S1 p7 I! s! C8 i* S# R3 W0 W; Z0 N( Z# A" `
  新京报:事情过去几十年后,为什么会有公开那段经历的想法?5 W+ T+ p+ W5 b% R" o4 |5 e* h4 x' F

6 }: ?; l$ U0 e- r& a9 J6 x3 U( M  张红兵:大约是2009年,我看到网上有人写鼓吹“文革”的文章。当时意识到,这是历史潮流的倒退。我个人希望通过我的反思,让现在的人们了解当时的真实状况。
# c% X$ F  b7 U/ J$ ?- ~" B! G
# `" d9 D3 ]6 I% k& Y4 E1 ^  新京报:当年你父亲和你会一起检举你的母亲,和家庭环境有关系吗?
7 T/ u8 L8 U# k
" N$ F' U: w+ V! Y1 _  张红兵:我家其实和万千的普通家庭一样,是充满温情的。我记得父亲挨批斗时(编者注:其父张月升曾在固镇县任卫生科科长,“文革”之初便被“打倒”),母亲站到父亲身边,高喊“要文斗不要武斗”,替父亲遮挡拳头,保护父亲。批斗会结束后,母亲手挽着父亲走在公共场合。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那么亲密。( G; G) S' D4 B7 u. E5 k, R( N3 A
+ V0 V- R; \9 U6 V
  新京报:但后来因为她说的话,你父亲和你就去举报?8 {; z* J. b# K/ `/ s6 O
7 r# Y6 _; A% S/ k8 J" \
  张红兵:放在现在看,会觉得不可思议,但那是个不一样的年代。我的父亲被划为“革命造反派”后,挨批斗,有人对他拳打脚踢。而我,为了表示自己与走资派父亲划清界限,贴了批斗他的大字报。+ F9 T& h% P4 V% j0 ?. U

8 S: E6 K; Z" P2 e  [; b  当时,父亲和母亲并没有责怪我。贴大字报后,父亲反而把我当作大人来看待了。当时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思潮就是那样的。7 o( d9 Q6 B- G4 K- J& s& m
  q4 _0 {: D" b' Y2 i
  新京报:对于母亲的事,你一直说自己犯下“弑母”大罪。- r% t  T' T- ]; ]$ d0 _+ l

' n9 N" w4 t' X4 V/ f( j# }  张红兵:事情发生在1970年2月13日,我们家人在一起辩论文化大革命的事情。母亲说,领导人不该搞个人崇拜,“我就是要为刘少奇翻案”。. f7 a  Q* S% T4 k% \
2 S9 u# u6 |$ D; @
  我当时非常震惊,她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完全改变了,不是一个母亲了,而是阶级敌人。我立即投入对母亲的批判斗争。
  v$ N6 B  V0 s
. ~# Z! D% S0 ]  Y" I) i  这时候父亲就表态说,从现在起我们坚决和你划清界限,你把你刚才放的毒全部都给我写出来。母亲写完一张纸,我父亲就拿着出了家门,说要去检举。
. m0 i4 e) Y: I; D
6 x3 F  s9 E4 y/ L5 K  新京报:父亲已经去了,为什么你又去?
% ~$ Y. [; M8 s) |
0 z! A  M& t- U5 ]  张红兵:我担心父亲可能考虑其他因素,比如和母亲的感情,比如整个家庭要照顾。为表现自己的革命立场,我写了封检举信,和我的红卫兵胸章一起,塞进军代表宿舍的门缝。  |. ~' f6 T0 ~# T% P+ g7 p

! H" g9 g6 }0 D  {& j' K0 x5 m  新京报:后来发生了什么?# K) K$ B6 q4 i* `# F4 P, D
9 I8 U. V3 p. E. U* y  A
  张红兵:后来我回家,看见军代表和排长进来,对着我母亲就踹了一脚,她一下跪地上。然后大家像捆粽子一样,把她捆了起来。我现在都记得,母亲被捆时,肩关节发出喀喀作响的声音。+ q; p, d: U, D& }3 `

& c4 R5 Y0 K  b6 T“无可挽回地格式化了”
  P7 P. }; f- }7 p" R  M  V+ V) K( C: _& x1 V" w
  新京报:举报母亲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后果?3 U" i2 X! M0 B# C8 r5 p$ M6 T) Z
+ T+ }) Z/ o! D( a% W5 l& H. `3 N5 B
  张红兵:想到了。父亲举报回来后,就问母亲:枪毙你不亏吧?你就要埋葬在固镇了。在我亲笔写的检举揭发材料的最后,我写着:打倒现行反革命分子方忠谋!枪毙方忠谋!: @; y1 }3 g* G& t( J' L) O

4 ]5 T2 H0 n5 u5 t9 Z3 _  我知道我和父亲这么做,意味着母亲会死亡。
) [* p5 S5 J, x' A  Z3 i4 u
: g( Q8 M% r* h+ u6 k( |  新京报:目睹母亲被抓走,有没有过后悔?
4 n- j0 f& @0 @  r7 X1 q& r5 p
  张红兵:当时心里很乱。不过想得最多的,不是后悔,而是觉得家里出现了一场阶级斗争,我和父亲站稳了立场,我们的政治表现经得起考验。. Y3 U) [0 J; e. e- E+ G; `- w/ `

, R) ?, H# p3 ]4 Q4 n  那时候大家都被裹挟在一种氛围里,想跑也跑不了。我人性中的善良、美好被彻底地、无可挽回地“格式化”了。3 F+ V8 h7 D* G1 s4 ~2 L

- V3 H+ S  ?5 ^& I, {# G% l  新京报:你检举了自己的母亲,当时周围人怎么看?" \; |* P: c, V. `

7 n0 b/ r- k" H1 d# L  张红兵:当时,在与父母关系较好的同事中,有个别叔叔曾私下里说过我:“你母亲在家里说的话,又没有在外面说,你和你父亲不应该这么做”。周围人异样的眼光是免不了的。但大家都不对这件事公开发表看法。
2 u; `4 z& \: D% l" v5 [& j2 H/ H3 ]& D5 J0 H/ f' n5 b
  后来,固镇县教育革命展览中,还有一块展板是《大义灭亲的中学生张红兵和反革命母亲坚决斗争的英勇事迹》。
1 w4 J* q; Z& M- V. v; k9 \' n$ U( t0 G
  新京报:急于和母亲划清界限,会有自保的原因吗?. a6 d. Q$ u/ _9 [; I1 z2 c

# c: A) G4 |2 j; I- a  张红兵:从表面上看,我所追求的并非私利,志向纯粹高远,而实质上自保的成分占了非常重的比重。甚至我也把它算作自己的一种政治表现。政治表现可能给自己带来不一样的境遇。
* v. a+ E  ^8 L$ L3 D) ]& R: ]9 n  a! }- M
  不过后来我和弟弟依然没有升高中的机会,不能当兵,不能进工厂,都下放到了农村。5 r2 E/ M+ u7 [3 T9 b4 ~# l
/ X+ g- R- l0 O- `0 u, E& L
  “梦里母亲从不和我说话”, |; ?3 e  X: v, p

/ V. L6 E: @& E7 s" I" o0 d4 L  新京报:母亲这件事情,你觉得对你后来的生活有怎么样的影响?
( b) L1 S4 P; B3 C0 l: Q' N1 g( }1 A8 f; M
  张红兵:有些影响最初就发生了,可我并没意识到是这件事情的缘故。在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我曾陷入极度的恐惧和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之中。
) q4 D6 e2 x) @/ ?1 M7 C) A0 f9 N# s0 d0 y
  很长一段时间内,我越来越表现出严重的抑郁症状。比如我与父亲、弟弟通过语言交流思想已经困难。我在心里揣摩着要说的每句话,考虑说出来是否正确。我想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不与他人接触,避免可能发生的恐惧。9 b0 L- @& E1 x; ?1 [  H
' ?' {. f! D. l, T1 G
  新京报:什么样的恐惧?7 k+ l0 R- I$ f& W% \; d/ t
- o6 c1 C  \/ P
  张红兵:我联想到在土改、镇压反革命运动中被枪决的外祖父,联想到母亲受其父案件影响。我害怕自己在与人交往时,也会像母亲那样控制不住说出自己的政治观点……而我何尝不也是因母亲的遭遇受到影响。更可怕的是,这种伤痛还可能因为我,传递到女儿甚至孙辈。& W; X! U& z* h
) W3 p! C' U. K  |6 }
  新京报:会梦到你母亲吗?
3 I3 q" U1 C' E4 k; h
9 u# a* ~7 R% s9 S* S  张红兵:有很多次,在梦里我见过她,还像临刑前那样年轻。我跪在地上,紧紧拉着她的手,但又害怕她突然消失。我说:妈妈,不孝儿我给您下跪道歉了!但是她不回答我。在许多梦境里,她从来不和我说话,我相信,这是她对我的一种惩罚。
' g, V* w. M" t& @
' G8 S( r) A) @) t1 n  新京报:流过眼泪?
$ T' q6 C, \1 s; ]
5 g. ~. K7 c. D# {& G6 }# m, {  张红兵:许多年来,都有情不自禁流泪哽咽、失声痛哭甚至号啕大哭。我已记不清有多少回了。有时是在白天,有时是在夜晚。
, X5 w& R4 a' ^0 c2 T" T! l7 X9 {: s# r
  更多的是我在小姨母、舅父的推动下,怀着沉重的负罪感,为母亲写平反的申诉材料而一人独处的时候。
4 b3 Q# J) f, N# r" n- f* a0 L3 u; P9 U+ j1 U5 d( V. e  ?
“我应该成为反面教材”
- I6 [: H; H  Y: u
: g" i% |2 H% f5 v' ]  N& e% @  新京报:别人谈到那段历史,你会不会敏感?
, J4 i- _# ~6 b; k# X' \$ |7 P2 U* v, d
  张红兵:2001年,我曾经的一位同事,也是律师,在法庭上,我们代理双方,激烈辩论。休庭后,他在楼梯口拦住我,高声跟人说我检举母亲的事情,说固镇县志里都提了,大家都去看。/ p; o2 [: o# _

: t; T) v, O# D; M" c6 x  我非常愤怒。和他吵了起来,问他为什么揭发我的隐私。
3 N( U% z" e. U* L
# a) r8 p% \; b; W. I$ G  新京报:也就是,你以前并不愿别人知道?
; f2 x8 o5 c2 a0 M+ }
  @+ Z: ^; H/ o) B6 w$ u& E: z* [  张红兵:从自我保护的角度,我是不愿意的。背后指指戳戳的人太多了,不过这也是正常的现象。" h- X# p3 W9 o- C* c
2 S: t( G/ u& p0 |; ~0 W! l
  新京报:你反思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6 m& K" ~/ k. T7 o0 C
- T! W' o" w7 v) ?! q2 r- P0 [0 Z  张红兵:其实母亲去世后,我就陷入痛苦。这几十年我从来没停止过反思。不过第一次形式上的反思应该是1979年。我看到官媒上公开报道张志新的事情。当时我和父亲就意识到,我们做错了。4 p3 u! k& o* T
9 j- G  u; c  u1 b3 T- x
  经过这几十年的社会底层生活,我也经历了磨难。整理家庭的各种遗物、档案,写材料。我在心里骂:张红兵啊张红兵,连畜生都不如。5 r0 `; h% }7 u6 J

8 I2 h: g0 c  A* F# M4 w  我想逃,却无处可逃。
9 u; m- [# B8 i# i% }; q- n5 N6 }  z9 P$ V# ~" A8 K. p1 u3 o* x/ E/ [
  新京报:后来你和父亲会谈论母亲的事情吗?# ^  a, D0 A# @$ g* p
0 i" A# ]8 C( m* m3 H; o! {! y
  张红兵:我们一直在小心翼翼地回避,迫不得已的时候才会提起。在母亲去世后的很多年里,父亲表面很平静。直到他离休后,有一次我们回老家,他和我第一次谈起这件事。他说当时我们家出了这个事,他应该负主要责任,因为他是成年人。& N/ E; Y1 J, w

' i) i& q2 h4 _7 N  新京报:你公开这段经历后,周围人什么反应?) X4 b* j8 x3 e- w

8 z) K/ z, H- F  Q  L  张红兵:我的家人和亲戚朋友都不理解,问我你这样做有什么用呢。也有人给我发邮件,说我该死了。好多网友骂我,说你还有脸活到现在,还不到母亲墓前寻死。# j, ]* n. V, u1 b9 w; w) N+ I6 Q
: N- W# z0 E$ O  t2 b# @! {2 b
  新京报:你为了让母亲的墓地(遇难地)被认定为文物,打了几年的官司,是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拒绝遗忘?
0 M& q7 d' H/ @, o; P* l0 Y2 @- n; c! j7 }" i8 Z" c$ w
  张红兵:巴金在上世纪80年代初曾提出建立“文革”博物馆的设想。他说,不让历史重演,不应当只是一句空话。他说最好建立一座博物馆,用具体的、实在的东西,用惊心动魄的真实情景,来说明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 W  s6 f1 x: Z+ N- t

3 O8 D/ ]3 h# O1 k$ N' W) {  我希望为将来必定要建立的“文革”博物馆,提供一份资料。
  L! F8 [; W4 K6 H$ m& a# {1 Y9 }  E0 W- Q2 N
  家母方忠谋冤案的历史资料,符合巴老所说条件。也应该把我对母亲的行为,作为展览内容之一。我是凶手之一,让人们看不起我、痛骂我吧。每个人都应该看到它。我应该成为他们的一个反面教材。
发表于 2013-8-22 08: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感人,时代改变了1个人的1生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9-19 00:07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