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2334|回复: 1

一名昔日红卫兵的忏悔:永不饶恕自己“弑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15 16: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9岁,北京博圣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名张铁夫,1966年自己改名张红兵。
! B3 \6 k0 B0 t" F* }0 ]7 n# }8 Z5 T2 G$ q- f& q
4 P$ j% \% z6 E8 `) [6 q

7 q: m" \8 N4 A  A0 f7 r张红兵小时候的全家福。右二张红兵,右三父亲张月升,左二母亲方忠谋。
, G( Z; A, u0 U, u# w( h, g# ~  x! T# z. c  k( Y0 }2 X
  当年听到母亲“反动言论”后举报,母亲被枪决;几十年来内心煎熬,寻求救赎之路9 x9 r, a2 M/ |; J0 [+ C" [

0 e- i% D7 [: G! A4 s, G9 O  张红兵准备还要申诉。这几年他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希望母亲的墓地能被认定为文物。他同时向社会公开了一段“血淋淋”的历史
& O# X' _" c0 l$ v/ m+ _3 A6 p, p2 C7 D
  1970年,张红兵的母亲在家发表了一番言论,让“根正苗红”的张红兵举报为“反革命”。两个月后母亲被枪决。
( c! S( T8 p/ U( I6 l* R
- m& x5 y% k- a& V4 v0 D  张红兵说许多年来一直内心痛苦。从2011年9月起他向安徽固镇县相关部门申请,希望认定母亲的墓地为文物。不过没成功。他说公开那段经历,是希望人们讨论、批评,也记住那段历史的残酷。, X; ]- v8 ]* g0 r* b1 J. _9 i- i% |

% v# i' S$ ]% ]% s8 K  8月2日,安徽蚌埠五河县,59岁的张红兵谈起自己的官司,他说还会在适当的时机申诉。
8 O/ O- u/ q9 }  n+ z6 x! g% c. d/ P1 g  A" [, w- S7 w
  这名昔日的红卫兵引起公众关注,是他打了一系列官司。与此同时,他也向公众撕开了自己“历史的伤疤”。
: h% b/ q. o( x$ o8 L- x' z! c: Y3 R4 D
  43年前,16岁的张红兵写了封检举信,与红卫兵胸章一起,塞进了军代表的门缝。他检举的是自己的母亲方忠谋。% ^9 q; [) h7 i- h8 y% v$ }

, Q& w+ D  a2 h7 p+ z  根据当年的历史材料、后来的法院文件以及当地县志记载,1970年2月,方忠谋在家中发表了支持刘少奇、批评毛泽东的言论,她被自己的丈夫张月升和长子张红兵举报。
' b9 x4 w9 u6 }, E
$ _) f- r6 u  G+ h8 y6 T  张红兵的舅舅,今年66岁的方梅开8月5日回忆,父子俩与自己的姐姐起争执的那个晚上,他和张红兵的弟弟也在场。他说当时听到父子俩要去检举,很着急,还曾跑出去找人希望劝说。. u8 Y: h: B5 N8 e
; E) k2 E3 I1 g* u
  方梅开说,以为姐姐也就是判刑“蹲大牢”。但两个月后,方忠谋被认定为“现行反革命”,并被枪决。
4 \% L( C3 R. _; A, X6 v
7 |! `8 l6 @) R' \  十年后,1980年7月23日,安徽宿县地区中院作出了再审判决,认定原判决完全错误,“实属冤杀,应予昭雪”。
, s' _4 l: K& A  ]& W5 e+ f4 q  \6 F6 {$ U: M2 E
母亲的案子平反了,不过张红兵“永远不会饶恕自己”。他也在以自己的方式“赎罪”。
" c( L  C# F4 {; ~$ ~, E& d9 C: l% I+ i6 V- [* m
  2011年9月,他向安徽固镇县有关部门提出,希望将母亲方忠谋的墓地(遇难地)认定为文物。未成功。他又将有关部门告上法庭。今年3月底,他迎来二审终审判决,败诉。* P9 O# a) \7 o; I

: y% b! U! ?6 D! J" `3 X  8月5日,安徽固镇县文广局(文物局隶属该局)说,他们曾书面回复过张红兵,经过实地调查和研究后认为,方忠谋墓并不符合国家对于文物认定的相关法规要求。( v- x6 Z. h! k

* B5 Z0 g# [8 r9 F- h( y3 v8 M  在张红兵打官司的过程中,去年8月,固镇县文广局曾对方忠谋墓地(遇难地)是否为不可移动文物举行听证会。在听证会上,张红兵以特殊的方式向母亲公开忏悔。
( J+ R% v. V! i2 n% p
0 x0 N: r( h0 g% A' H  他说自己应该成为反面教材,希望历史的悲剧不被遗忘。
( z- _; I+ m9 O9 \) F6 J4 E
1 n, J  ]& w% s" T1 L  怕父亲包庇,自己去检举7 p& \' t- N) i- L
# A9 J/ ]! A( G9 g2 l3 p
  新京报:事情过去几十年后,为什么会有公开那段经历的想法?9 J# w+ E8 L3 d5 d1 k/ i& K* g

$ G1 x1 n- T- [! U  张红兵:大约是2009年,我看到网上有人写鼓吹“文革”的文章。当时意识到,这是历史潮流的倒退。我个人希望通过我的反思,让现在的人们了解当时的真实状况。* Z/ K0 ?1 z% p4 }  g" C

3 s- Q. L2 f6 t5 y8 _% @3 M) j  新京报:当年你父亲和你会一起检举你的母亲,和家庭环境有关系吗?0 |) N8 @8 U0 ^8 N0 B

( H" h2 C" q' ?3 l3 g7 C3 G  张红兵:我家其实和万千的普通家庭一样,是充满温情的。我记得父亲挨批斗时(编者注:其父张月升曾在固镇县任卫生科科长,“文革”之初便被“打倒”),母亲站到父亲身边,高喊“要文斗不要武斗”,替父亲遮挡拳头,保护父亲。批斗会结束后,母亲手挽着父亲走在公共场合。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那么亲密。
" O. D- A# @0 f7 N8 W
2 D8 Z; Z% ^: w9 b8 j  新京报:但后来因为她说的话,你父亲和你就去举报?) a1 E& d6 p4 G) D
9 @! S3 j) ]. s: ?5 n
  张红兵:放在现在看,会觉得不可思议,但那是个不一样的年代。我的父亲被划为“革命造反派”后,挨批斗,有人对他拳打脚踢。而我,为了表示自己与走资派父亲划清界限,贴了批斗他的大字报。4 b; b( M* _8 i5 S2 C
7 \# W+ t7 w& w/ Z+ \1 V
  当时,父亲和母亲并没有责怪我。贴大字报后,父亲反而把我当作大人来看待了。当时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思潮就是那样的。0 k7 \% k0 T6 W

* \+ m4 S. o7 ?+ ^  新京报:对于母亲的事,你一直说自己犯下“弑母”大罪。$ M+ H6 s8 x  s+ S2 [8 K- S- }$ m

6 h7 {/ s& A6 F2 b9 Y  张红兵:事情发生在1970年2月13日,我们家人在一起辩论文化大革命的事情。母亲说,领导人不该搞个人崇拜,“我就是要为刘少奇翻案”。
4 F7 q6 T4 D5 _: d1 G) I# {: e, Q5 y
  我当时非常震惊,她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完全改变了,不是一个母亲了,而是阶级敌人。我立即投入对母亲的批判斗争。1 U9 t6 `' I& ]$ @! ^
  g* L' S; E) R: m
  这时候父亲就表态说,从现在起我们坚决和你划清界限,你把你刚才放的毒全部都给我写出来。母亲写完一张纸,我父亲就拿着出了家门,说要去检举。
3 d7 q9 s+ {9 `% V- C' r! G/ {7 v' W( k) J+ W( L& f) t
  新京报:父亲已经去了,为什么你又去?
+ e5 [# p$ \9 n: o9 _7 R. P2 M9 N! P2 u! z7 a
  张红兵:我担心父亲可能考虑其他因素,比如和母亲的感情,比如整个家庭要照顾。为表现自己的革命立场,我写了封检举信,和我的红卫兵胸章一起,塞进军代表宿舍的门缝。+ D; ~/ z+ F2 |2 L- M" x2 o

% Q9 N6 P- r7 T$ |0 y  \$ C* Y2 J0 y  新京报:后来发生了什么?
7 a/ c9 c3 s! R) h1 c6 K' x
  W6 X: {0 H, O' e, a) L% E- F- h  张红兵:后来我回家,看见军代表和排长进来,对着我母亲就踹了一脚,她一下跪地上。然后大家像捆粽子一样,把她捆了起来。我现在都记得,母亲被捆时,肩关节发出喀喀作响的声音。- @" b' ?  U; \

! C+ C, P5 j* Z9 y  ]“无可挽回地格式化了”$ Q8 \) M' x: l0 v: i, ~- h

# K1 a& |) s; c: N% }  新京报:举报母亲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后果?
, m8 t( {0 p# e; @5 U  S" s# j( H& k: q9 |! R( W, }% x
  张红兵:想到了。父亲举报回来后,就问母亲:枪毙你不亏吧?你就要埋葬在固镇了。在我亲笔写的检举揭发材料的最后,我写着:打倒现行反革命分子方忠谋!枪毙方忠谋!
! z' T5 f4 k9 S! O/ c
- W2 I# H( n3 }. r  我知道我和父亲这么做,意味着母亲会死亡。# x- B% s7 f2 U9 W$ E

0 r& l% ^7 {5 {4 g  新京报:目睹母亲被抓走,有没有过后悔?+ S% P: [' _- N; a3 u. D+ h

* V& g+ A7 i7 v, Y- u" e% I: }  张红兵:当时心里很乱。不过想得最多的,不是后悔,而是觉得家里出现了一场阶级斗争,我和父亲站稳了立场,我们的政治表现经得起考验。5 @7 y+ E* R$ o2 [0 ]' Z5 X/ T

- F. j$ D9 f0 r8 o4 y  那时候大家都被裹挟在一种氛围里,想跑也跑不了。我人性中的善良、美好被彻底地、无可挽回地“格式化”了。/ S1 k" M, {1 z, T

+ ]+ T- m" a* ?7 Y( v4 c  新京报:你检举了自己的母亲,当时周围人怎么看?
+ C5 U/ B. r+ R1 T2 Y" w
2 G( J( X5 ~- s" [6 V  张红兵:当时,在与父母关系较好的同事中,有个别叔叔曾私下里说过我:“你母亲在家里说的话,又没有在外面说,你和你父亲不应该这么做”。周围人异样的眼光是免不了的。但大家都不对这件事公开发表看法。# X3 E1 h9 Q6 D' Z1 }
) ?7 x- P+ r) {+ C# V
  后来,固镇县教育革命展览中,还有一块展板是《大义灭亲的中学生张红兵和反革命母亲坚决斗争的英勇事迹》。
) N9 Z! `! v1 e6 W* h0 n0 P. ]' T/ ?7 I
  新京报:急于和母亲划清界限,会有自保的原因吗?  A# R7 M% |4 }# N

. C) F$ A9 G3 e- H+ Q, C  张红兵:从表面上看,我所追求的并非私利,志向纯粹高远,而实质上自保的成分占了非常重的比重。甚至我也把它算作自己的一种政治表现。政治表现可能给自己带来不一样的境遇。+ J. L0 ~5 G' k, W: F( c! q

6 ~. [5 j8 U& @$ M2 p1 `  不过后来我和弟弟依然没有升高中的机会,不能当兵,不能进工厂,都下放到了农村。
6 G' M7 r: i4 T2 o* z0 H2 M1 e" p" F! d6 z- Z, {0 A7 ]
  “梦里母亲从不和我说话”; A! j, m$ i$ v# D9 N: A) i
0 {- g  t+ R$ v
  新京报:母亲这件事情,你觉得对你后来的生活有怎么样的影响?8 F* }1 Z! V  A
$ p9 Q; V4 m" S# y& i
  张红兵:有些影响最初就发生了,可我并没意识到是这件事情的缘故。在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我曾陷入极度的恐惧和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之中。
/ h3 y8 x3 P! L2 o% C. \& P" ~7 r% \" S% q8 F" `
  很长一段时间内,我越来越表现出严重的抑郁症状。比如我与父亲、弟弟通过语言交流思想已经困难。我在心里揣摩着要说的每句话,考虑说出来是否正确。我想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不与他人接触,避免可能发生的恐惧。6 m- x" `$ _, z, p0 u- S# O+ X1 I

' |: d6 N1 l) T  新京报:什么样的恐惧?
( e8 L* H4 K- E( Z# s
& _( t+ U/ K- R5 _" I9 z: M4 B  张红兵:我联想到在土改、镇压反革命运动中被枪决的外祖父,联想到母亲受其父案件影响。我害怕自己在与人交往时,也会像母亲那样控制不住说出自己的政治观点……而我何尝不也是因母亲的遭遇受到影响。更可怕的是,这种伤痛还可能因为我,传递到女儿甚至孙辈。9 D+ N# ]! \: }4 l( N

+ m) D8 o) n* n  新京报:会梦到你母亲吗?# F1 D7 I+ t' {6 `8 e% T" j. @

( L& Z: |8 b1 d  张红兵:有很多次,在梦里我见过她,还像临刑前那样年轻。我跪在地上,紧紧拉着她的手,但又害怕她突然消失。我说:妈妈,不孝儿我给您下跪道歉了!但是她不回答我。在许多梦境里,她从来不和我说话,我相信,这是她对我的一种惩罚。
+ |# R3 R: C( ?: y1 E5 b! c* k5 Y) t4 j- B7 i  U6 I. ^6 s6 ~
  新京报:流过眼泪?
; v( x8 t6 W, y1 k( w* C! B
3 v4 h7 C9 p- Y$ g' a+ e& m  张红兵:许多年来,都有情不自禁流泪哽咽、失声痛哭甚至号啕大哭。我已记不清有多少回了。有时是在白天,有时是在夜晚。
4 Z" N3 w% x6 V; U; k* F
$ u; g6 ^9 J6 ^4 K  更多的是我在小姨母、舅父的推动下,怀着沉重的负罪感,为母亲写平反的申诉材料而一人独处的时候。8 H" S0 ?! |% T9 y! o5 N

8 ~+ g7 l$ n# y6 z' u) g! a7 \“我应该成为反面教材”( U/ R3 E: H% h: P: u5 m# C' o

; g# a$ n3 h3 f( ?, h4 c9 w  新京报:别人谈到那段历史,你会不会敏感?
) N. {) k3 G- E- O& Z8 k1 P  A, w2 d6 z
  张红兵:2001年,我曾经的一位同事,也是律师,在法庭上,我们代理双方,激烈辩论。休庭后,他在楼梯口拦住我,高声跟人说我检举母亲的事情,说固镇县志里都提了,大家都去看。0 a8 A" v) }& r( `1 v
  C1 w& w; S5 g3 Q' K0 I
  我非常愤怒。和他吵了起来,问他为什么揭发我的隐私。3 O. k% }( C  q  W) B) ^
5 B/ c3 N1 P/ f5 D- b9 x
  新京报:也就是,你以前并不愿别人知道?
( r+ d$ a  X2 f$ |+ q$ N* K$ n3 N1 C0 D# f
  张红兵:从自我保护的角度,我是不愿意的。背后指指戳戳的人太多了,不过这也是正常的现象。: P% H" L6 f* H

% n5 M  B; d: |$ W4 J0 a6 U3 Q  新京报:你反思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M' ^1 d8 z4 Y! H( x

2 R2 l7 m, k! o4 O$ F1 Q! {- f# s  张红兵:其实母亲去世后,我就陷入痛苦。这几十年我从来没停止过反思。不过第一次形式上的反思应该是1979年。我看到官媒上公开报道张志新的事情。当时我和父亲就意识到,我们做错了。4 w2 n& N+ A% Q' m# c
; D; [' [5 u5 d/ a  ?% U
  经过这几十年的社会底层生活,我也经历了磨难。整理家庭的各种遗物、档案,写材料。我在心里骂:张红兵啊张红兵,连畜生都不如。9 A: c& M; D. d) g
& a: G2 J: i% a/ ^- M# p# g
  我想逃,却无处可逃。
$ I6 B" |8 _/ g( H5 ~, y' }. `6 ~9 Z) _! Y3 v, B5 T
  新京报:后来你和父亲会谈论母亲的事情吗?5 @8 F' `$ \; v3 S2 ~
! g) r' U5 H2 g1 h- Y! O
  张红兵:我们一直在小心翼翼地回避,迫不得已的时候才会提起。在母亲去世后的很多年里,父亲表面很平静。直到他离休后,有一次我们回老家,他和我第一次谈起这件事。他说当时我们家出了这个事,他应该负主要责任,因为他是成年人。
. E8 W& j8 y& K) e% g5 p
! x2 R+ a$ k; x9 W* m+ L  新京报:你公开这段经历后,周围人什么反应?8 N7 L2 V9 U' j  d  `' ^% p
+ a& F+ @- e/ X  i* i' g+ O) B/ g
  张红兵:我的家人和亲戚朋友都不理解,问我你这样做有什么用呢。也有人给我发邮件,说我该死了。好多网友骂我,说你还有脸活到现在,还不到母亲墓前寻死。
# q. i: P2 [! b1 |- s" t
" l  J: ?; `, B* f% c$ c  新京报:你为了让母亲的墓地(遇难地)被认定为文物,打了几年的官司,是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拒绝遗忘?, Q. J( i$ l( t

" [4 O* H- ^8 I1 |8 f. u  张红兵:巴金在上世纪80年代初曾提出建立“文革”博物馆的设想。他说,不让历史重演,不应当只是一句空话。他说最好建立一座博物馆,用具体的、实在的东西,用惊心动魄的真实情景,来说明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i: U; s' X! i: v/ p/ f

9 p2 t# p5 k1 X- E% T  我希望为将来必定要建立的“文革”博物馆,提供一份资料。
7 x% p4 \% {* }7 S+ V2 N
! i- U- }8 ]1 f  家母方忠谋冤案的历史资料,符合巴老所说条件。也应该把我对母亲的行为,作为展览内容之一。我是凶手之一,让人们看不起我、痛骂我吧。每个人都应该看到它。我应该成为他们的一个反面教材。
发表于 2013-8-22 08: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感人,时代改变了1个人的1生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11-4 04:23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