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荆州,是三国时期各方争夺的焦点,刘备集团失守荆州,直接导致了隆中对策略的无法完成,迫使诸葛亮只能通过崎岖的蜀道,在歧山一次一次图劳无功的拼耗蜀汉本就疲弱的国力。而关羽,作为失守荆州的第一责任人,长期为人所垢病,甚至留下了“关羽大意失荆州——骄兵必败”的歇后语。对于荆州失守的原因,绝大多数人认为,是由于的关羽大意、骄傲轻敌,以及未能贯彻诸葛亮联吴抗曹的策略所致。然而,笔者却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在笔者看来,荆州的失守,其主要原因是孙刘矛盾的总爆发所致,而非关羽的个人失误造成。
3 `6 L6 p: @5 R# x [" w* R, t, x) b6 b3 N3 q) O1 W
, c \: n/ o! Z% @4 n
5 w2 L5 M0 }8 @+ q- E' x' Z一 孙刘矛盾的由来( C2 D- i% {- {$ f+ X
7 o w: n( C8 K! L+ M% Y
+ x+ r" q& b, m/ R3 h: X) A7 L T* \ K0 V% w; Y
隆中对为刘备作出的是一个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是取荆州,第二步是进占益州,第三步是略取中原。这个策略虽好,却多少有点一厢情愿。刘表父子固然没有能力守住荆州,但要夺取荆州的绝非刘备一人。曹操和孙权是不可坐视刘备轻易夺取荆州的,而刘备又没有实力与这两家抗衡。# I: t: ]0 U1 i+ s* q3 {
! R7 j$ }0 B9 b* V6 O5 h
' }/ w( m$ S: e/ h0 v0 j% | u" }/ K2 r
虽然诸葛亮运用他超人的智慧,成功的利用了孙、曹两大集团的矛盾,击败了曹操。但不论从实力看还是从战绩看,这一胜利果实的分配都应当由孙权集团拿大头。因此,周瑜理所当然的进占了南郡,并出任太守,而刘备仅仅分得了南郡的江南部分,驻扎到油江口(刘备将其改名公安)去了。# }0 t# ?# \/ k" t) l0 V/ M
: M+ p; D9 l+ w4 @' L9 A9 Y$ E9 n6 _) y
# [! A2 _7 W8 h+ P6 p* M曹军北撤后,原属刘表的官吏和士兵多归附刘备,显然仅以半个南郡加上名义上还属刘琦的江夏,无法维持如此之多的队伍。于是,刘备向孙权提出了借荆州。3 Y0 V/ C* G9 g' G
: M. Z. P2 s% [) n- C- t2 O# O
! v( M8 A6 s. y& R$ m
( K9 J2 G0 ]0 B8 `/ K孙权之所以出兵抗击这力强劲的曹操,原因就是荆州,因为如果曹操占据了上游,则长江天险再不可能成为江东的屏障,孙权集团将发生根本的生存危机。1 k' p+ l! A9 W" o
3 w9 q2 _4 O6 h+ [7 r! v, t/ v( Y) }9 @4 L
3 `. K/ Q# S& r; i6 O( K# T那么孙权为什么又要把荆州借给刘备呢?所谓借荆州实即上是江陵,在当时江陵对于江东来说,是一块飞地,因为江夏在刘琦手中,而襄阳仍在曹操的占据之下,随时又可能再次南下,因此对江东来说江陵难守。而且,如果不把江陵借给刘备,刘备为争取必要的生存空间,很可能马上与江东反目,如果这样,曹操很可能再次南下,赤壁之战给孙权集团带来的大好形势将马上丧失。因此,孙权明智的选择了将江陵借给刘备,而将进攻的矛头指向淮南,想趁曹操新败,向北扩张势力。
$ h4 t* }: t. y- G u( g$ H% r Q7 T" Q' A
' W8 c5 A1 H3 g5 j8 |9 a' B9 ^1 X) t6 Y9 ], v9 t* V) M8 l
我们必须注意,荆州是借给刘备的,而不是送的。双方约定,当刘备夺取益州后,应该将荆州归还给孙权。当然,我们都知道,刘备在得到益州后也不会心甘情愿的将战略要地荆州还给孙权,这也就造成了孙、刘矛盾必将激化。
: D( w' D1 S7 r( F E( t. \0 \+ W
' A9 S. a/ Q4 O2 H, c$ M' y: |# E
二 孙刘矛盾的激化* q6 ~; f1 u' M3 J, L
( Y' h1 q4 q- z$ \2 q
4 W1 Y2 J& D3 N. \3 E3 B! i% c( Z, S
从建安十四年到十九年,孙权与曹操在淮南地区进行了反复的拉据战。虽然孙权取得一些胜利,但未能攻占合,打开北进的大门,于是向目光再次投向了荆州。而刘备则利用这一时机,先后控制了荆州南部和益州,羽毛逐渐丰满起来。江东集团和刘备集团势力间的此消彼张,必然对江东集团造成极大的刺激,因此,江东方面再次展开了荆州攻略。
3 R* s9 R: i$ E+ s4 }5 G1 {+ ]; Y% V( q8 h% l- {2 h
5 |; K: b0 K5 z3 ?. Z
' _6 Y$ N, ] }' a3 l( \鉴于三足鼎立的复杂局面和孙、刘联盟的关系,江东没有马上使用武力夺取荆州,而是先展开外交努力。“权以备已得益州,令诸葛瑾从求荆州诸郡。”而刘备对江东的外交努力,态度是什么呢?是“备不许,曰:‘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与吴耳。’”刘备的这个说法,根本就是耍无赖,我相信不论是谁处在孙权的地位,都不可能再相信刘备。因为,当初刘备说打下益州便还荆州,如果益州打下了,他又说等打下凉州再还,那么等凉州打下了呢,他肯定又会说等打下雍州再还,等雍州……
+ B/ O0 s/ a9 ^+ |6 r7 E9 u7 v; m
- u4 p& @4 x4 F: c
% ?' Y2 J" C$ L& q2 P2 D( v! c1 V( d9 f既然,外交努力没有结果,那么只能诉诸武力了。孙权设置了南三郡的长吏,准备强行接收荆州,但是这些人都被关羽驱逐了。这一作法是关羽不执行联吴的策略吗?当然不是。关羽是刘备派在荆州的守将,刘备即然不答应将荆州归还东吴,关羽只然不让它人染指。因此关羽的驱逐行动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关羽未经刘备许可,便坐视东吴夺取三郡,岂不是失职吗?而且,我们可以看看当时刘备的反应,比关羽要激烈得多。孙权强行接收不成,立即派军队进攻荆州,刘备闻讯马上亲率大军到公安坐镇,并命关羽进驻益阳(今湖南益阳),阻击自巴丘(今湖南岳阳)方向而来的鲁肃军。
3 i& i1 j0 J) Y- u0 E# {! L3 z
3 k; i) n- G- `) p% `& Y b8 c* ]/ n M* T
' u" ^; {; P4 b/ b3 A& \. k; t# [
当关羽率军与鲁肃的军队相遇时,兵力上占据优势的关羽(关羽当时有三万兵力,鲁肃只有万人)没有方上投入战斗,相反,他约鲁肃举行了著名的“单刀会”谈判。我们不能不承认关羽是一位有政治头脑的武将。因为,关鲁一旦开战,孙刘联盟必然破裂,刘备集团的隆中对策略将马上失败,所以关羽在鲁肃的指责面见保持了最大的克制,这对于心高气傲的关羽是非常不容易的。关羽的这一作法,充分体显了他对联吴政策的贯彻,而不是破坏。. M' b8 g7 X* |3 [* H# s
; f0 }4 q2 ~2 d& U0 v
% N/ g0 t3 W! b W% l; U- P
$ ^4 O) D: R' F/ I由于益州当时还不巩固,尤其是其部门汉中还掌握在张鲁的手中,所以刘备最终选择了妥协,割荆州的湘水以东于东吴。但是这一作法,只是孙刘矛盾的暂时绥和,只要荆州问题不彻底解决,孙刘矛盾必然还会有更激烈的爆发。2 U- D9 f( ^( s0 a0 \9 |& K
7 e# `, R% [1 }0 v
5 |) o7 s8 P9 }5 c' }3 c
0 u3 A W! \. [" t) d1 r% s三 关羽为什么进攻襄阳
+ x, Z% n8 a. R& n
+ L9 e# n2 V3 H! t n# Q) b, {1 i
+ a7 k+ I; T" W' f% n& \# G' L# R
荆州失守的直接起因是关羽进攻曹操控制下的襄阳,失得后防空虚,被东吴趁虚而入。谈到关羽进攻襄阳的原因,历来说法很多。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关羽对刘备晋升黄忠、马超等人不满,不屑与他们并列,要立一件大功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远超过黄、马。也有人认为是为了牵制曹操,为刘备进攻关中创造机会。
9 O. T5 o! _/ X0 R$ e1 ~2 C5 H6 t
8 O- }# _! ^; T6 A6 I+ V0 j. o7 y, ^9 c j' \0 n$ C
, L/ i' N7 Q" f
如果说关羽的目的只是立功,那么他历来的军功,加上水淹七军,生擒于禁,使曹操产生迁都之念的功绩已经足以压倒黄、马,为什么还一定要攻占襄阳呢?刘备在汉中前线已经迫使曹操退兵,没有追击,反而撤军,其原因应该是相持日久军中乏粮,要回军就粮。就算要关羽策应,也应该是两线一齐发动,怎么会刘备退兵,而关羽独进呢?
Z8 E/ o" j# L& Q/ X
8 c, g# `4 u3 d
) M1 B' p2 i7 I% b2 K
0 o* v! O& V/ { m( A- F# E笔者认为,关羽进攻襄阳的根本原因,还是为了解决荆州问题。9 B, T! @7 [8 W
d, A, Z# i4 M' b- h
) G& `* O- Z8 R. B# I3 x; N2 N7 s# p7 n; K: W: x
荆州东吴是一定要拿到手的,要避免与东吴的最后破裂,荆州必须归还东吴,而隆中对策略是以联吴为基础的,所以要实现隆中对策略,要联吴,就必须把荆州还给东吴。可是,隆中对还有一条就是,一旦天下有变,遣一上将出荆州,刘备自率大军出益州,夹击曹魏。如果荆州归还给东吴,东路军没有了的话,略取中原将变得非常困难。诸葛亮、姜维等人北伐的无功而返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
- r& e1 u! _+ c; C3 A$ K6 a+ N8 q: L, N) p* f7 k
# L7 ?+ \, c/ t7 f% {
. \3 Q9 c a4 C& Z6 i怎样才能做到即将荆州还给东吴,又保持东路军的进攻线路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关羽军团进占襄阳、南阳,与进占上庸(今陕西安康)的孟达、刘封打通联系,然后将荆州归还给东吴。这样,当刘备进军关中时,关羽可以从南阳、襄阳出兵进攻洛阳、许昌,直接威胁曹魏的后方。如果这一计划成功,那么隆中对策略的联吴、两路出击都能做到,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结局。. b- o2 ?$ } ]2 O# N( a. p
6 `! I! |1 I3 q/ v
$ E" t9 _; M' ?4 O
' b& j' q$ V" A3 d8 `8 Z四 东吴为什么进攻荆州
' [# M! A1 c% g- s6 f4 X, X* b
. I) D+ k& y1 ]4 z6 l! e: m6 O
) Y# D0 V/ D* D, B3 \: P! b5 R# T8 _! e) |
历来认为东吴进攻荆州的原因主要是关羽没有贯彻联吴的策略,激怒了东吴。一个重要的证据就是孙权为自己的儿子求取关羽之女,被关羽拒绝。其实,只要我们认真分析一下,就能够认识到关羽应该也必须拒绝。
$ C( A& w; k* X9 \( X1 I# u
" h+ @/ B( |2 H$ d$ C% c) S) {$ [2 ^# ]: b% L9 G
1 _) l( }; @) M8 h Y
东吴的这一联姻意向,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解释。
$ r+ m# l. l0 ?$ t/ q+ S6 ^
* y+ S5 q; N1 M8 Y$ O3 \
F# b3 K& ^( F' o! v. g+ w
, f8 Y n0 ~2 u9 E$ o; C1 X; X第一,对关羽的拉拢和策反。孙权是江东的君主,而关羽只是刘备的部将,两家并不门当户对。在讲求门第的东汉三国时期,孙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如果这一联姻成功,关羽就成为孙权的至亲,如果投靠东吴,必然会有特殊的地位。因此,东吴的联姻提议可能是对关羽的拉拢和策反。
* f' R3 s+ n7 `5 ^* g5 z2 {, n9 U% B9 \' c' U# q
2 l- W3 j9 ^: c' P1 F, p0 g4 ?0 b! m% ^
第二,对关羽和刘备关系的离间。关羽长期独档一面,镇守荆州,刘备则先在西蜀。历来君主对于掌军的权臣,多少会有些猜疑,历史上很多大将,都因为这种猜疑而被杀。而如果关羽和孙权结亲,刘备会怎么想?会不会怀疑关羽和东吴有什么勾结?如果刘备和关羽君臣关系出现裂痕,得益的当然是东吴。
' T, q& F! M. R' e+ X; N3 ]- L& d6 I# k6 m- d) s9 ]4 o# D: s
7 ~$ _- ]4 W9 l w* O
% ~) i5 i& ^9 `& t7 Z8 @' S第三,对关羽和麻痹。东吴是使用政治联姻的老手。当初孙权不就将妹子嫁给刘备了吗。孙权主动要求和关羽结亲,当然是一种友好的表示,如果两家真成了亲戚,关羽必然对东吴放松警惕,到时再对关羽进行袭击将容易得多,而且关羽的女儿还会成为人质。4 ?5 c& x7 v9 t7 a8 A/ x2 d0 X
! l: S" e |4 X1 ~
) ~- U( Y$ k" P9 C+ J, U+ z
# Q9 K) b( u$ j. M Q1 Q& c7 q6 `有此三点,忠于刘备的关羽怎么可能和孙权去结亲。一桩政治婚姻能打消东吴十几年对荆州地盘的渴望吗?
1 M* Y1 j: N) l1 m6 z' P7 x9 l+ ?) e% S/ ?, S9 ]" h1 S
: Z5 O5 B. c4 L5 J7 E
( z$ X! E5 r3 Y那么也许有人会问,你前面说了,关羽进攻襄阳,是为了占领该地后将荆州还给东吴,那东吴为什么还要急着去抄关羽的后路呢?3 S4 E) o5 {# [, x
, f' n$ z D& |5 x$ g, b
4 d. Y ~! ?9 Y- w! k u+ n+ g: h) H- v7 W% t. N
这个问题也很好解决。第一是东吴对刘备集团已经失去信任。这一点不用我多说了,荆州赖着不还就是证明。第二是关羽的仗打和太好了。关羽对襄阳的进攻,在军事上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曹操都有了迁都的打算。当时刘备集团的势力达到了顶峰,如果曹操迁都黄河以北的邺郡,西蜀刘备再杀入关中,那么关中甚至整个黄河以南,都有可能被刘备占领。显然一个过于强大的刘备集团是孙权不愿意看到的,而且如果刘备集团真的获得如此之大的胜利,那么不但荆州,就是江东的生存都成了问题。所以,孙权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了和曹操联合,袭取荆州。 _- N! h' W5 M/ [- }
. B- y1 ~+ m2 R9 |$ Q
- s1 y% E. L/ s( `
' r+ L1 k" X& M2 V, D五 失荆州并非因大意; U& y$ i9 f1 |# C1 P% y% [
; g6 O5 v6 A6 C) T
9 V9 [$ p! C* I% {+ Y' Z) [
/ U# P+ t/ ]( U% s( n关羽起初进襄阳时,留有重兵守卫荆州。但是让关羽始料未及的是,曹操集团倾全力守卫襄阳,一再调派援军,使得关羽不得不也调兵增援前线。即使这样,关羽仍针对东吴,对荆州的防务进行了周密的布署。因此不能说关羽大意。
( [, z q% |* i" M6 S( ]/ E- i0 S V$ x5 U
+ w l' Q6 j- \9 ~; m2 ~1 i
9 I' [- z' w7 F, a
荆州失守的第一个原因就是糜芳等人的降吴。有人认为糜芳等人降将是关羽没能正确处理好与部属的关系造成的。事实上,糜芳等人的降吴,与其说是关羽的失误,不如说是刘备一贯任人为唯亲的结果。. ~& W$ ^3 L0 [5 W- {
: k1 Y: |- P; Q+ y! s. W: |
* i' J1 U! b% L9 O
3 U* r y; Q: s* Q% y3 e# j0 v糜芳是什么人?他是刘备妻子糜夫人的兄弟,是刘备的至亲。早在刘备在徐州时,糜芳就放弃彭城相的职务跟随刘备。糜芳对刘备的追随是一种政治投机,因为刘备有名望、有宗室的身份。如果刘备有一天出人投地,作为其至亲的糜芳自然可以飞黄腾达。刘备也的确没有辜负自己这些亲属和亲信,如糜竺、刘封、简雍等人都没有什么才能,却个个身居高位,糜竺甚至位在诸葛亮之上。可以想象,作为刘备至亲,平庸的糜芳(史料中没有任何有关糜芳杰出表现的记载),留在荆州是否有监视关羽的作用呢?糜芳是否因其与刘备的关系,而素来不服管束呢?当关羽在前线作战时,糜芳不能供应充足的军需,关羽难到不应该遣责,反而要表扬吗?如果那样,关羽在前线的仗还打得下去吗?在东吴的进攻面前,作为刘备至亲的糜芳,轻易的投降了,那怕是象征性的抵抗都没有。自然,糜芳的身居要位,自然不是关羽任命的。( {9 e* k* n! t* @1 `! `$ E
9 T" }: {8 o& a5 C) M
% u5 ^7 ~7 ]1 M( ]
5 u9 b- q" j* L& ^$ D& V l荆州失守的另一个原因是东吴的一系列策略。我们前面说过了,关羽进攻襄阳,是给归还荆州创造条件,而关羽当时曾向孙权求过援。我们是不是可以猜策,双方有一个约定,就是联合夺取襄阳,然后刘备一方将荆州归还给东吴。但是我们前面讲过了,东吴已经决定联曹袭取荆州,因此,没有派出援兵。东吴的临时背约必然激怒关羽。因此,关羽才说出了“如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的话。而这自然更坚定了孙权袭取荆州的决心。但是,孙权表面上却表示要亲自带兵增援关羽。而急于夺取襄阳的关羽,此时已难以分辩东吴的真实意图了。" _5 c" f, q& p+ m
$ |9 w" C) y" s G
, H3 @$ c) l# z1 N% E
: ~& Z# C& r, J* o& b- h在荆州东半部割让给东吴后,荆州其实已经很难防守了。吴军可以很快的直趋荆州城下。正与曹操重兵对峙的关羽,此时面对前后夹击的形势,失败已无法必然。此时,纵使诸葛在此,又能有何为?1 n: |3 f& U2 c a9 t
6 x' E8 x6 T) a2 B8 O
2 C8 Q- k5 L3 G: ~/ R- P9 @) d) m. `/ B2 T/ B
六 荆州之失有无破解之法
+ u. \2 ~6 f7 e/ N" {2 F: Z. z1 ?
$ @* i' F: d: s3 U4 J$ u9 w' y
/ n* t+ {+ V. Y: Z, w/ e
刘备集团的荆州之失,不是不可避免的。起码有几点作法可以尝试。
: {* e4 c. S1 p' J1 N3 {! P& D) I- B$ M, Y* u- }% V9 c v2 W
' j% C( o; A, Z6 }2 v1 l2 H. E* R" R. W4 p: U# |4 ^, b( b
第一,出兵关中,牵制曹操。当关羽进攻襄阳时,西蜀的刘备进军关中,曹操自然要分兵抵抗,那么襄阳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曹操援军,可能会被关羽攻下。那么即使东吴袭占荆州,关羽也不会没有立足之地。
8 v- A$ K7 K+ x/ ?3 i+ t2 R& N7 X: s% r. a% h
s8 l7 p; u; `5 R. m) H$ x! _& w1 @1 d3 H2 p
第二,出兵援荆,协守后方。当关羽进攻襄阳时,抽调益州一部分兵力,进驻荆州,协助关羽防守后方,使东吴无机可趁。& J7 n4 ]9 ~' ?% N! M
9 B$ ~6 V9 D7 N$ ]0 n' D
$ n$ E4 m; v8 F( t) G
4 F& S* e' y! y3 S第三,拿出诚意,稳住东吴。当关羽进攻襄阳时,将荆州除南郡以外的各郡全部归还东吴,重建东吴和西蜀的互信,请孙权出兵合肥,牵制曹操。毕竟曹操的力量最强,是当时孙刘的首要敌人,只要刘备集团做出诚意,让荆州于东吴,双方多路出击,关羽就很有可能占领襄阳,得到新的前进基地。2 w$ l S: E1 R: n
7 @0 t' \" V* z
4 k+ u; v5 `" b4 s4 l
! R: a5 {5 _+ ]/ |3 o E总之,依笔者看法,荆州之失,是刘备集团的战略处置失当和当时总的战略形势造成,并非关羽的个人失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