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G& @4 W$ O' n3 w7 R, w$ h+ m
; @& R( @4 y! a+ L* O- E 左丞相李斯是秦始皇的亲信,自然要陪他出巡,右丞相冯去疾不能再离京,于是,奉命留守京城。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平日深受父皇喜爱,要求陪父皇出游,秦始皇答应了——这小子倒是挺会赶机会的。4 \9 ?$ v9 G, H3 U8 P7 N! C
3 O. G! K/ U4 z8 w
秦始皇第五次出巡,从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出发,到第二年七月,前后长达九个月。这九个月中,秦始皇南到浙江钱塘,在会稽祭奠了大禹,刻石颂德,当然是歌颂大秦帝国和自己的丰功伟业,然后北上到达瑯琊(今山东临沂)。
2 k) {1 `' \9 ^- n2 |: K$ n) {/ t1 d8 m& I |9 }. X% Z
渴求长生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在瑯琊,秦始皇接见了已去九年的徐福。尽管秦始皇在两年前“坑术士”之时(秦始皇三十五年)曾经痛骂徐福花钱多而没办成事,但是,徐福不像卢生,非但没有逃走,还主动来拜见秦始皇,向他说明自己没有找到仙药的原因是有大鱼作祟,要秦始皇派出神射手帮他除掉大鱼。徐福这一手比卢生厉害,秦始皇不但没有杀徐福,反而听信了徐福的话。于是,答应了他的全部要求。而且,秦始皇沿海前行时还亲自射死了一条大鱼。
" ?1 H7 e5 V: Q) U6 Z" d' z8 P f2 o8 c% N/ b
但是,到达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县西南)时,秦始皇突发重病(至平原津而病)。- Y, d9 l2 o& h
: j$ V+ [6 d3 t0 o) `7 g, A7 K 中国古代文献中的“病”与现代汉语中的“病”概念不一样。一般较轻的病,在古代文献中只称“疾”,只有重病才称“病”。所以,“至平原津而病”是说秦始皇走到平原津时得了重病。“上病益甚”,等于说秦始皇已经下了“病危通知书”了。此时秦始皇自己已经感到有些不妙,这才“为玺书赐公子扶苏”,写了加盖玉玺的诏书给公子扶苏,召长子扶苏回咸阳主持丧葬(与丧,会咸阳而葬)。《史记·李斯列传》记载得更详细:0 L4 U# H6 W( p% y& \/ K3 ?5 q
4 e$ x" D6 c+ R$ j: A. {8 s& _
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书及玺皆在赵高所,独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始皇崩,余群臣皆莫知也。3 p+ c& m$ v. x
" w, R0 Z, L( ~) ]5 c
秦始皇在病危之时,特意让赵高草拟了一封给长子扶苏的诏书,要他将兵权交给蒙恬,赶往咸阳主持丧葬。但是,诏书写完还没有来得及封###给使者,秦始皇已经撒手人寰。这封诏书和秦始皇的玉玺都由赵高保管。此事只有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和几名贴身宦官知道。, C: z$ q9 f7 d+ _* h
2 N" E9 C9 I0 G# i' U1 q7 m! x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叫做星占学。星占学最重要的任务是为皇权服务,皇帝设立了占星官,设此官位只是为皇帝服务的。“荧惑守心”的出现在古人看来就意味着,轻者天子要失位,严重者就是皇帝死亡。. j7 c5 j7 [# q# z* g0 C# K
5 a8 l+ o" L! B7 i$ K
我们可以看史书记载的一个西汉末年的例子。) r2 o9 z4 K8 C3 _( D2 \$ j
- S" L& d& Q- |) F0 C4 p/ s 绥和二年(前7)仲春,有人向汉成帝的丞相报告出现了“荧惑守心”天象。丞相看到奏本,非常为难,不知道如何是好。占星官上奏汉成帝,说天象告变,国运有厄,如果不移祸大臣,恐怕国家将陷于危难。汉成帝真信这事儿,看到报告后非常惊慌,不用多加思虑便决定移祸于丞相。皇帝为了保全自己一向不惜手段,再说,丞相是移祸的首选。 R/ E( O, `) a% `, H
3 U$ w `/ f: ^7 ~ 于是,汉成帝立刻召丞相上朝,斥责他为相多年,不能调理好阴阳,导致天象变异。丞相回到家中,惶惶不可终日,他虽然知道这次难逃一劫,但还存有一丝侥幸之心。可是,汉成帝早已铁了心拿他做替罪羊。第二天一早,汉成帝便派人给丞相送去诏书,说本来我认为你清明、勇敢,希望你能治理好国家,但是你十年为相,却给国家带来了灾难。你这样的丞相怎么能够辅佐我治理天下?念你为国奉献多年,我不忍心罢你的官,希望你能忧国如家。汉成帝又赐给他好酒、黄牛。按汉朝惯例,皇帝赐给大臣牛和酒,即是赐死。丞相知道了皇上的用意,又没有办法可以破解,只好饮鸩自杀。丞相自杀之后,汉成帝才放宽了心,赶忙发布消息说,丞相暴病而死,下令厚加抚恤。汉成帝还亲自到丞相家中多次进行吊唁,他认为从此之后国运可以亨通,自己也可以天命永固了。但是不到一年,这个嫁祸于人的汉成帝也暴毙了。
# U9 X) P# E5 X% M
4 h# ^% B5 J% f, h b7 o 嫁祸于丞相都不能避免皇帝死亡的事实更让帝王们感觉到“荧惑守心”极为可怕。这当然是秦始皇以后的事情,秦始皇是不知道的。但是,天象的变化对皇帝影响极大,也是举国关心的大事情。
. \; M" r1 V$ r- }/ ^, D, _- I9 l0 S, j9 R
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一连发生了三起让秦始皇非常郁闷的事件。第一件事就是“荧惑守心”。《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是“三十六年荧惑守心”。秦始皇得知这个消息甭提多恶心了!& \/ E0 v8 M7 O; ?
* n o/ Y$ d9 L
第二件事是陨石事件。秦始皇三十六年,一颗流星坠落到了东郡。东郡是在秦始皇即位之初吕不韦主政时攻打下来的,当时此郡是齐、秦两国的交界地。现在已是大秦帝国的一个东方大郡。陨石落地还不可怕,可怕的是陨石上面刻的字“始皇帝死而地分”。这七个字非同小可!它代表了上天的旨意,预示着秦始皇将死,同时也预告了大秦帝国将亡。/ T$ z- c+ O& O2 O" C& ]
& {5 d+ w8 p ? 出现了这种事情,地方官哪敢怠慢?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到了秦始皇耳中。秦始皇当然震惊不已,立即派御史到陨石落地处,逐户排查刻字之人,结果一无所获。愤怒的秦始皇下令:处死这块陨石旁所有的人家,并立即焚毁这块刻字的陨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人死了,石焚了,但是,秦始皇心中的阴影并没有随之而去。
- B2 f/ b# f# K. D" D5 o
: a) H: e# `4 ]) ]0 n0 G9 E; v: f3 O8 b5 w. ]4 i) W
9 A; Y% I5 H$ ~: x/ Z- {* L* |' U
- S, R" c: _1 O$ \
/ H* `# ]# z( H
% U- q w9 `# A* K# f( @5 U, }! f
( I. |$ {0 I6 l, M8 E6 J
; _3 H0 B) n. V6 r3 U- y0 f/ g
+ m, ^' k% n' O! v4 a M# C" K
- N$ P: @% C, G- S) O$ z
7 {8 e& P/ b* O& o/ h) q( x4 a
# s, t8 k3 o8 W. S" A: N; z4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