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武士为什么偏偏喜欢选择剖腹这样的死法?这是否与中国文化有关呢?是否模仿谁的英雄行为?无可否认,古代日本人是很崇拜中国人,仰慕中国文化的,喜爱阅读中国的经典史书,他们“剖腹”可能就是模仿中国西周、春秋、战国时代的士,例如作为刺客的武士聂政等人的行为。; g( `: p4 c/ X) x- u$ d
* E( R0 o& L- u/ t4 E, g9 f
在中国古代,自从比干剖腹掏心,显示忠心、赤心以来,剖腹自杀的人很多。 ( b7 }5 y3 g4 I4 U" b2 N
/ A" @( I# x* Z$ \- t《韩非子·内储说上术第三十》载:“战而使人绝头剖腹而无顾心者,赏在兵也”【战斗爆发之时,能够让勇士们冲锋陷阵,失败时或自刎或剖腹毫不犹豫,是因为有重赏在激励他们】。根据《吴越春秋》记载,这一时期吴越地区的武士剖腹、刎颈一显勇武的就更多了。 [8 M& z9 f4 l1 e& F
2 s7 O0 m* B1 m5 A& \9 b6 k" B- q0 K; f8 T$ w- n
: h! G9 o& E& {* f/ j
下面不妨也列举几个事例,先看西周的苌弘。苌弘是周室大夫,是当时最渊博的天数学家,占星术家,后来含冤屈死。根据《庄子·外物》: 0 D. _" F0 A7 ]3 o/ z4 O0 f
9 F6 g# W5 {; N+ N! S! h
# f+ x& t# P, q( G; F
. ~" t9 x" X! J$ T
5 ~) |7 _. ^5 w1 l* f) N' U“苌弘遭僭,被放归蜀,自恨忠而遭僭,遂割肠而死,蜀人感之,以匮盛其血,三年化为碧玉,乃精诚之至也。” 苌弘的剖腹自杀,是剖心以表清白,乃激愤之下的行为,如同比干之举。
& E! j/ O, z$ z) t% a( A/ l* ?. D) y
) {- u& x+ `' s( F7 E4 G4 _
$ E+ g' }" R6 t! @9 e' L而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弘演的剖腹之举更是感人肺腑。
: u& i ]2 j; A! I
& d. y9 g0 s) O7 I0 \2 R6 X春秋时期,卫国的国君卫懿公玩鹤丧志,结果误国,引来外族狄人的入侵。虽然在外敌入侵时,他能敢于牺牲,结果失道寡助,被狄人砍为肉泥。当时,大夫弘演正出使外国,等他回来,听说卫侯死了时,最后虽寻找到了卫懿公的尸体,结果只剩下一片肝。于是,弘演对着这片肝一拜再拜,大哭,然后到肝前汇报自己已经完成的工作,好象卫懿公是活着一样。事毕,弘演对随从说:“主公无人收葬,我将用我的身体做棺材安葬他,我死后,你们把我埋在树林下,等到新国君即位时,才可以告诉人。”于是,弘演拔出佩刀自剖其腹,亲手把卫懿公的肝纳于自己的腹中,然后才气绝身亡。 0 F* K8 q9 O: | `: t9 v9 @
/ \ u7 O% \ v- e而实际上日本也有这样的一个武士,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他为了拯救主人的一件珍贵的艺术品——雪村所作的达摩像,冲进列焰腾腾的宫殿,去找到这件作品,但他发现时,所有的出路都被烈火切断了。这时,他想到的只是这幅画,几乎没有来得及想,就抽出长剑剖开自己的身体,用撕开的衣袖包住绘画,塞进自己剖开的伤口里。火焰终于熄灭了,人们在烟气腾腾的灰烬中发现了一具烧得半焦了的尸体,翻过这具尸体,里面藏着那件免于火灾的宝物。这几乎完全是模仿弘演,只不过他处在和平时代。
& p- C3 n* w. {" A0 ^- i% t3 ]
+ b/ t! @: f8 I' `下面再看春秋战国时期的武士聂政之死,《史记》有这样的记载: " X8 o; U1 f, Q5 {
" G+ e W: g4 ?
“(聂政)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侍卫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 V6 V" T5 z& l
% ?: m; V7 }8 C. F1 h5 `
, q2 L. k' s+ {: f% U# Z3 W. }
/ X) n6 @# X. C M3 t+ f; W对于爱读书的日本武士来说,《史记》是案头座右的必备,他们对于聂政等中国春秋时代的武士的钦佩常常见诸笔端。另外,从以上事例可见,古代中国人也是敢于选择悲壮的死法、并且也很欣赏轰轰烈烈的死。
* q4 R; m, n$ i2 q# |
* t( m% b6 m2 s {另一方面,佛教禅宗是日本武家的宗教。武士此种自残之举其次应该说是对中国古代高僧的模仿,唐以前有不少中国高僧以剖腹、剖心、燃指、燃臂,乃至断壁等方式供养佛,或者因此殉道的,一些佛经中也有许多这样的描写,这里为防累赘就不一一举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