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2956|回复: 6

曹操的相貌和气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8 23: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国人物俱有鲜明的样貌特征,刘备双手过膝,两耳垂肩;关羽美髯而面红,身长九尺;张飞虎头豹眼,满脸扎须;诸葛亮仙风道骨,玉树临风,独有曹操相貌交待不详。《三国演义》说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须”。《魏氏春秋》说曹操“姿貌短小,神明英发”。古人的七尺大约也就一米六多一点,综合起来就说曹操这个人个头矮小。《三国志》对曹操的长相则一字未提,《三国志》以魏为正统,但凡是曹操的长相有一点可取之处的话,也会是大书特书,想必是曹操确实是不仅个头不高,而且相貌平平,无甚特别之处,不会是吴宇森电影《赤壁》中张丰毅高大威猛的形象。我想,这也正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曹操的相貌讳莫如深少有提及的缘故。
  \& R' u) S: b
8 P. \; n" O+ K' k9 [# G, v) A! W# B0 d: E' b( ?
! _9 J: [; e$ \1 r9 J
- v% z) F8 {2 J& \9 t1 d8 h: G( M9 D( e! _

! I% e4 E) l. E0 x/ J, g- l& X2 J% s$ i$ Z3 \. q
估计曹操对自己的长相也没什么自信,绝对不象现在的某些男生那样注意自己的仪表,整恋,他没这方面的资本,所以玩了一个替身的把戏。匈奴使节来访,曹操可能觉得自己的长相很对不起观众,恐怕会有失国体,就找来一表人材的手下谋士崔琰冒充自己接待使者,自己则扮演卫士,提了一把刀站在崔琰旁边。接访完毕,曹操派人探寻使节对崔琰扮演的大汉丞相的印象。匈奴使节说,汉丞相相貌堂堂确有威仪,但旁边提刀的武士才是真正的英雄。曹操听到使节看出其中有诈,知道此使节非凡人,便派人追杀未果。这便是著名的“捉刀”的故事。这个故事记录在《世说新语》中,虽有夸张成分,但也不完全是扑风捉影。
$ h( t, c+ W- _* _
$ M1 ^% y7 S$ M  R; k/ Y9 m5 [% J4 d, W' y: y- p5 e
  C( J( I/ ^" M8 N; R
) a0 r' t  N0 c, m

' c( l. a3 D0 E* }
) Q- V. s  A* T5 C; i6 z, y- j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是曹操长相确实一般,不然他不会找崔琰假扮自己。二是曹操此人个性诙谐,喜欢捉弄人,虽身为丞相,也不改坏小子的品性,而且对自己的平凡相貌报以自嘲的戏虐。三是这个匈奴使节眼力非凡,能一眼辨出真英雄。其实,我想在接访过程中,曹操捉刀在旁可能并不很安分,或者不断对崔琰使眼色,甚至直接就对崔琰交头接耳面授机宜,又或者崔琰在接访中极不自信,总看身边捉刀的曹操的眼色行事,让匈奴使节觉得这个捉刀的武士好像很有话事权,从而看出了破绽。四是,曹操此人虽相貌一般但气质非凡,个子不高但威风凛凛。这多半也符合事实,曹操身为丞相,大场面大阵仗见多了,虽换了卫士的行头,也掩盖不了自己英雄的派头,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不管怎么说,曹操应该是那种很有气质,气度不凡,让人过目不忘,往人群中一站不靠身高就能鹤立鸡群的人物。6 n0 v/ {: e7 o  T

+ p5 Z! U1 H) {' b+ w  F# J  `8 N
* F: S- L. l( h5 T( p# |

( s# T  j1 v5 [0 l1 z5 v" v6 \4 Z7 H. D" F

  v! H- k* j% j8 [0 C9 f想必是曹操的气质确实非同凡响,不然当时的大名士许劭见到曹操就断定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当时只是洛阳北部尉,大约相当于今天北京市某区公安分局的局长,也就是个县处级的干部,在当时的京城洛阳应该是那种天上掉下一块砖头砸死五人,四人是县处级中的一个。许劭能对这样一个初出茅庐的曹操有如此高的评价,证明曹操气度非常人可比。不只是许劭看重曹操,当时的太尉桥玄对曹操也是赞赏有加,认定曹操绝非池中之物,甚至把自己的家属儿女也托付曹操照看,一个位列三公的人物能对一个县尉托付身后事,可见曹操在桥玄心目中的分量。
% V4 U3 l7 R! Q& l2 e0 }' L) g
* e9 [7 b6 J2 F& M2 J( S& C- y1 v# x

0 q+ N- t4 V# U! E3 D0 U3 }+ r7 v) A1 W6 C, t7 a- Z
) j+ Y4 q, |8 l+ ^. t8 l

. H. N1 \" A! o0 b% p8 [% {$ r3 u. D相人,评说当下名士,在当时应该是一种社会风尚。桥玄在当时就以能相士闻名,经他相过的年青士子,格局前程几乎不差毫厘。许劭在当时也是以相人闻名,在许劭的家乡汝南平舆,专门有一帮人爱好此道,每月初定期聚会,叫“月旦评”,纵论天下人物,评说官场人物的是非前程,很象是一个地下组织部。许劭和他的从兄许靖是其中的佼佼者。据说经许氏兄弟和汝南同好评点的人物,大多应验,曹操正是慕名而来。或许是因为曹操当时的级别还不够高,许劭不屑于为其相面,回绝了曹操。曹操可能是动用了公安手段,借了自己的职务之便,胁迫许劭为自己相了一面。许劭这一相不要紧,曹操就得了个“奸雄”之名,而且这个名声背了近两千年。
3 g' [$ D% c- O5 u0 L
- t; L- F( }; r) a8 [. r2 T8 s% M- o7 a1 L5 X( T0 l& X
# E/ S; h) p% X) a; m3 ^% _
" ?$ J) z- ]% j2 [( T& B' X

) Y$ R: x  j3 y* n2 k7 m3 o* h! |- C+ `* S2 F  {
许氏兄弟和桥玄可以说是当时相人的专家,属专业人士,其实当时爱好或深谙此道的还大有人在。诸葛亮就是一个狂热的爱好者。《三国演义》中,魏延之所以不受诸葛亮待见,就是魏延的反骨。赤壁之战后,刘备为抢地盘派关羽攻打长沙韩玄,魏延当时为韩玄手下部将,杀死韩玄向关羽献城。诸葛亮见到魏延后,不由分说便要将魏延斩首,理由就是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刘备因为爱惜魏延之才,才将魏延留下。几十年后,诸葛亮病死五丈原,临死还设计逼死魏延,魏延最终还是死在自己的反骨上。古往今来,因为长相获罪的大有人在,魏延算是一例。《三国志》说魏延“面如重枣,目若朗星”,应该长得不算难看,至于他的反骨具体长什么样不得而知,不知道诸葛亮是如何相出魏延的反骨。诸葛亮虽然十分爱好相人,也曾经为许多文人武士相过面,但很少有成功的案例。现在有人总结,说诸葛亮相人多有走眼,他一直看重马谡,并对马谡委以重任,马谡丢失街亭,致使北伐功亏一篑,这算是诸葛亮相人的一大败笔。
! q, O/ N# y9 S8 u2 \8 o% Y0 ]% e: _8 T. m4 H* _. T

+ a" }* ^; [1 ^; E6 @) f6 `6 u1 l
2 [: }& _, c' B# v( I, L8 @; u0 p6 q1 E3 z. j( w/ O" v
1 ~3 {. ]- G% f! _" i. Q3 k' W5 ]

" o8 _% [  F1 x+ `相比诸葛亮的走眼,刘备倒是深谙相人之术。刘备生前就提醒诸葛亮,说马谡此人华而不实难成大器,偏偏诸葛亮不听刘备之言。后来,诸葛亮因失街亭而挥泪斩马谡,还懊悔不已,对刘备的识人之明自叹弗如。刘备自己也是天生异相,《三国志》记载,刘备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就是说刘备身高一米七五左右,虽是标准身高,但是双手垂下能过膝盖,能自己看见自己的耳朵。手臂长到过自己的膝盖,有点象大猩猩,耳朵大到不合比例,而且可能还是招风耳,这种长相应该是很怪异。但就是这种长相迷倒了几乎所有见过他的人。普遍的看法是,刘备天赋贵相,必成大业,曹操就认定他为当世英雄。刘备到东吴招亲,轰动了东吴朝野,乔国老做媒,东吴国太强要自己的女儿嫁给刘备。这多半不是因为刘备长得有多么帅气,很可能还是他的贵相吸引了老太太。 " s, l* S/ S: Z3 [8 u3 b
& ^' S$ h! E4 |' s& O2 T2 K" J  k

+ i/ v& k. f! k# Z: w( o* t
! R! j2 g/ u( |) x  w. Y
7 t9 g( z. L- W3 \. J7 c3 y2 f* R6 p
) c! k3 p& B& a
曹操自己也是相人的高手。《晋书·宣帝志》记载,曹操曾经给司马懿相过面。曹操听说手下臣僚司马懿有“狼顾相”,就找来司马懿亲自验证。曹操叫司马懿朝前走,随之忽然在身后叫他。只见司马懿的头扭向后方,但整个身体却仍然向前,纹丝不动。这种形态就是“狼顾”之相。加之司马懿平时又胸怀大志,因而曹操断定此人必不会甘居臣下,将来必定会危及曹家天下。曹操告诫儿子曹丕说,“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遗憾的是,曹丕不及其父精明,未能识破司马氏之心。数十年后,司马懿父子羽翼丰满,取代曹魏而建立大晋。其实这种狼顾之相,古代相人术是已有定论的。相人术把“鹰视狼顾”看作是异相,眼睛象苍鹰一样,看人时目露凶光,回身时象狼一样,脖子能一百八十度转弯,这样的相主人天生异志,深藏不露,必害主反叛。看来,曹操确是深通相人之术的。
  H$ z& m3 r( y; |% q1 f+ s* `6 j& Z! h; T  F

' O9 O7 a3 i+ z
3 V, E3 P' s6 L) n6 A% ~
6 I' w3 P+ }, j% A8 u" d1 Q5 O7 s2 D

: I5 a! w- B$ U, b8 |4 K' w三国时期的英雄们,何以对相人之术如此趋之若鹜,应该有历史和文化的原因。相人术,是中国古代术数文化星相术中的主要内容之一,简称相术。它以观察人的形体、相貌、骨格等,来测断人的性格、命运及贵贱寿夭、吉凶祸福之术。它包括面相、身相、痣相、手相、皮纹、形态、气色、声音等人体全相法,备细周详、内容丰富,现代流行统称其为皮纹学。据《左传》、《逸周书》、《吴越春秋》等史籍记载,在春秋时代,社会上便流行谈相论面。约在战国未至秦汉之际,相人术已成为一门有独特理论体系的学问,出现了不少名相士和相书。史学家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将相人与相地,相牛马,相刀剑相提论,认为同属于“形法之学”。两汉的王公贵族特重看相,宫廷和显要部门设有专司看相的“相工”。三国承继两汉,相人术在民间和官场盛行。所谓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各种势力和人物纷纷粉墨登场。这就给许多人提供了机会,三国人物除四世三公的袁绍、袁术兄弟之外,大都是出身草莽之间,完全打破了门第门阀体系。这种动荡和不确定性,为相人术提供了空间。三国时期相人术的盛行,就可以理解了。4 i& e2 [4 X) }' `) h
" I" e$ N5 S3 o% f

5 c  ~  K( I: c  s" M+ C  F0 [6 y: S6 ?( i7 e5 C$ A0 a

) X0 O! D" n- w6 G曹操与同时代的英雄一样,也是出身寒微,他本为阉宦之后,能挟天子以令诸侯,成就一番霸业,给当世和后人留下了许多宿命的想象空间。曹操的相貌一般,无法夸大美化,也只能在相人术上作文章了。这多少有点象刘邦斩白蛇起义的故事,不过是刘邦打死了一条当道的白蛇,但由此却成了赤帝之子,算是应了皇帝之命。% x1 g0 k& G; Q
; k& V9 \. t4 j' L, \+ h3 H

5 Z6 {( ^( ~" t9 p' I) i2 N. t, o* i- J. e2 u: c
抛却宿命论的观点,曹操所以成为曹操,也应该有他的过人之处。《三国演义》捉放曹的故事可以说明些问题。说的是,董卓专权,朝中大臣敢怒而不敢言,校尉曹操感愤而欲除掉奸贼,只身一人行刺董卓。事不成败露以后,曹操逃亡山东,朝廷画像通缉捉拿。曹操逃到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捉住。陈宫审讯曹操,并欲把曹操献于朝廷。在审讯的过程中,曹操最终策反了陈宫,并说服陈宫跟自己一同逃亡山东,举事讨伐董卓。陈宫并非无名之辈,可谓是智勇双全仁义之士,后来陈宫投靠吕布,成为吕布第一谋士。这样一个陈宫,能够被身为逃犯的曹操说服,曹操不只是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也不只是单凭复兴汉室的报国之志,恐怕是曹操过人的气质和气度机具感染力和说服力,一席话就使得陈宫放下县令不干,丢下老婆孩子不管,跟着曹操过起了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逃亡生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曹操的个人魅力。
; Q: x0 |- C2 p; M( T6 W: r5 c/ H: g" r
讲古斋有个体验,在一些场合,或某一聚会上,有的人士看上去虽其貌不扬,可能也不是职务最高最有实力的,但总会成为中心人物,于谈笑风生中尽显磁铁般魅力,不管现场有多少人,气场总不离此人周围。这种气质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个人魅力,就是所谓的情商。有这种气质的人可能就象曹操了
发表于 2010-5-12 16: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曹操没有好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2 17: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图额,看字我看不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4 10: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乱世枭雄·文武双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4 10:5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4 J) }7 t1 }6 O- V3 V# C4 G我喜欢曹操,是个实干家。不喜欢刘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18: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4 A, W1 x! E4 K* C
我喜欢曹操,是个实干家。不喜欢刘备
$ p3 ~% \9 ^' y+ v: x4 z摸金校尉1983 发表于 2010-5-14 10:50

4 v) X$ d; c1 z( x) F- R
! c# i3 Y! B! }9 z% ?* ^" W4 Q# _: `% t/ |3 S6 C9 v* C' U
    赞同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兼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7 14:55:54 | 显示全部楼层
乱世枭雄·文武双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8-11 21:46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