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灵隐岛 登录
灵隐岛灵异社区 返回首页

落夕茗的个人空间 https://www.lingyindao.com/?363965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从心理学角度阐释佛教理论

热度 1已有 690 次阅读2011-12-21 21:24 | 此无则彼无, 此生则彼生

        佛学中关于缘起的定义:“此有则彼有,此无则彼无,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
        “空”:指因缘聚则物在,因缘灭则物灭。缘起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 五蕴说  2.十二因缘说
1.五蕴说认为,人是色(物质)、受(感受)、想(思维)、行(意志活动)、识(统一精神活动的意识)的暂时集合体。
2.十二因缘说认为,由众生的“无明”产生各种意志和行为活动(行),由意志活动引起个体精神统一体的“识”,由“识”引起构成身体的精神(名)和肉体(色),有了身体(名色),就有了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觉器官(六处),有了“六处”也就有了和外界事物的接触(触),而“触”引起了苦乐感受(受),由感受产生贪恋(爱),由贪恋产生对外物的追求(取),由对外物的追求引起人的生存极其环境(有),再由此产生“生”,由“生”产生“老死”。
         “依他起”,是说万事万物都依赖他缘而生。
二。诸行无常
        原始佛教的三个基本命题;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皆苦,合称“三法印”,加上“涅槃寂静”,合称“四法印”。“法印”,就是印证、标志,后来成为判断佛教学说的标准,是佛教与其他学说相互区别的标志。
        诸行无常: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没有一件事物是永恒不变的。
三。诸法无我
       1.佛教把世间万物分解为许多元素,称“法”
       2.诸法无我:指在所有事物或构成事物的元素中唯独无“我”。
       3.“我”是主体或自体的意思,“无我”指没有主体性、无自性。
       4.诸法无我说的是没有起主宰作用的主体。
四。一切皆苦:由诸行无常和诸法无我推到而出。“四圣谛说”:是佛教对产生产生苦的原因、解脱的方法和解脱后的状态进行阐述。包括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1.苦、集两谛分别阐明人生的逼迫性和招感性,共同说明人生的缘起道理。苦是迷的结果,集是迷的原因,苦集两谛是生死流转的因果。
       2.灭道两谛分别阐明人生的可证性和可修性,即人生理想境界和现实境界的途径,共同说明人生的解脱理论,其中灭是悟的结果,道是悟的原因,灭道两谛是涅槃还灭的因果。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我是涛哥我怕谁 2011-12-23 16:33
我信道教的   所以不信佛
回复 落夕茗 2011-12-23 20:23
我是涛哥我怕谁: 我信道教的   所以不信佛
万法归一,无论是道教还是佛教,亦或是基督教,只要是善知识,都值得人们信奉。
回复 我是涛哥我怕谁 2011-12-23 23:59
可能吧   呵呵     .....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5-19 00:5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