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楼主: was5800261

求教,明明睡着了,却能看见天花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10 15: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离魂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3 11: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RiMo·爱 发表于 2012-11-10 13:03
  [' \* R8 |$ p+ M8 f" s8 [& e这是灵魂出窍的前兆,这个时候你可以出体的,用意念控制浮起来即可,我是过来人,绝对没有信口开河。
; `0 j+ |" H! }  c5 _
这确实是灵魂出窍的原因.但是这是不受控制的.而且这是很普遍的现象
" T8 O  t: B1 A  p- o; K+ e一般人睡着以后我们都可以称之为假死状态。因为这个时候人的灵魂就会出窍。
: Y. I: U6 R7 t2 h不知道LZ有没有那种就是到过一个地方的时候感觉很熟悉。但你绝对是第一次去。这就是灵魂出窍的原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3 12: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普通的灵魂出窍。就是你睡着了,自己潜意识知道自己睡觉了。梦到自己家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3 14: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有关这个问题,我也有过,是不是脑沉身重,眼皮觉得没知觉,却又感觉很重,矛盾的感觉。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4 09:2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塞楼主你练什么功啊教我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4 11:4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说下吧,我也有过这种情况,总感觉自己眯着眼睛也能看见东西,但是是那种很模糊的感觉,上课睡觉的同学应该也知道吧,在你睡不着时想东西时都有这个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4 14:47: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没有什么,我也有过很多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as5800261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07:4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川真记 发表于 2012-11-14 09:24
! o+ R9 q: p; d) X2 ^0 k/ ^哇塞楼主你练什么功啊教我把

& B  i; i' Y: l/ o$ d3 ?睡功集
/ @9 ?6 O  }3 q5 U谁知睡里乾坤大,我爱壶中日月长, \7 z: l  c  I/ V1 H; L7 G  O
——蛰龙睡功阐义 * z# z  z" t7 n
盛克琦
2 }# G# r- j7 k' ]0 p: z一.丹家修炼方便法门
- s8 I- N# G: N0 f7 I2 W. J道家传统内丹功的基本要求是“致虚极,守静笃”,然后“以观其复”,才能进入到“还丹”、“结丹”、“金液还丹”等层次。做为现代人,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快,很难做到专事静功。在传统丹学体系中的“睡功”,为现代人开创了一个大方便法门。“睡功”的核心在于睡,以睡做功,以功为睡,充分利用了每个人都必须睡眠休息的生理特性。一般人平均每天睡眠8小时,一生中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这是多么宝贵而充裕的时间呀!做为每一位炼功者,都应把握住这个大好时机,莫让其白白浪废。
. T+ t$ P- v+ b. a* e6 D二.睡功溯源(附师承)
! \" y2 e8 {7 U- L1 w( p蛰龙睡丹功,又叫做睡丹功,简称“睡功”。睡功源远流长,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劳动中,在劳动疲劳后,必须睡眠休息,以恢复体力和精神。在不断的休息实践中,提炼精华和诀窍,终总结而成睡功,因此睡功传承甚古。孔子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即是睡功。以睡功修炼而著名者,当首推华山隐士陈抟(872-989),曾高卧华山,一睡数日不起,后竟于睡中得道。陈抟传道于火龙,火龙传于张三丰,并作《蛰龙吟》以表之,中曰:“图南(即陈抟)一派俦能继?邋遢道人张丰仙。”西派初祖李涵虚(西月)曾在“峨眉山遇吕祖(吕岩)、丰祖(张三丰)于禅院,密付本音”(清·李道山《李涵虚真人小传》)。民国·玄静子徐海印在《天乐集》中也讲:“涵虚真人初遇三丰仙师,次遇纯阳道祖,汇文始、东华两派之心传,道成创立大江西派。”其师承源流为张三丰→李涵虚→吴天秩→汪东亭→徐海印。故陈抟蛰龙睡功,于西派祖祖相承,密不示人耳。 , D# d* `- \8 `
三.睡功丹理
& _, x4 P' U# M/ W4 \0 V6 ?2 d! y虽云睡功,实为内丹,假借睡卧之中修炼内丹耳,丹书谓“借假修真”。因此,丹学理论即是睡功原理。徐海印在《天乐集》中云:“予参汪师(汪东亭)首尾四年,蒙师一再传授,知西派相承要旨,乃在大定真空。其余返还口诀、火候细微,皆大定真空之余绪。”故“大定真空之妙旨,乃文始、东华两派之肯綮①,九还七返之玄要也。”
- j. n1 x: _2 @  u" B8 v/ p6 F* g& i: w宋·张紫阳在《青华秘文》中说:“静中行火候,定里结还丹。”宋·白玉蟾在《玄关显秘论》中也说:“采精神以为药,取静定以为火。以静定之火,而炼精神之药,则成金液大还丹。”元·李道纯在《中和集》中说:“药物只于无里取,大丹全在定中烧。”体真山人汪东亭也讲:“丹法摄归一定字,所谓至简至易之道也。”(《体真山人丹诀语录》,徐海印辑。)因此,造丹的方法无他,只是一“定”之功,能“定”则金丹不求而可致也。 4 P4 _- C7 b0 d- o
睡与定极为相似。睡中无思无虑,定境混混沌沌,故称“睡”为“相似定”。于睡中依法修持,自然能生出“定”功,进而采药炼丹,其法甚易,其效甚速。修士每称“睡”为“睡魔”,静功中惟恐睡去,终宵打坐,强忍不睡,称之“斩睡魔”。殊不知,睡是生理特性,若强行终夜不睡,违反生理规律,使神经调节系统发生错乱,反惹睡魔,流弊百出。先天大道,无为自然。故丹家大德,以睡炼睡,转识成智,渐生定功,睡魔不斩而自斩之,以神足不思睡耳。起初做功,能迅速睡去,就是效验。得“定”最易,故“睡”是“大定真空”的前奏。   v5 R. O2 c4 o: Z0 W
四.睡功卧式
# \& D6 U( P+ l% [睡功采用卧位,与平时睡眠基本相同,因篇幅所限,不作详述。
0 r: h. L; F- S' k8 b五.睡丹功诀   V8 R. d" ]  N: {" D/ v
一.睡丹总诀:心息相依,大定真空。道教学者陈撄宁先生(1880-1969)最钦仰陈抟(希夷)一派丹法,认为希夷派的要旨在“守中抱一,心息相依”八个字,确是真知灼见。张三丰在《道言浅近》中说:“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八个字就是下手工夫,须一片做去,分层次而不断乃可。”徐海印在《天乐集》中也说:“昔以因缘,得遇汪师(汪东亭),指示心息相依法门,方知玄宗确有真传。”李涵虚在《道窍谈》中也讲:“调息之法自调心始,凝神之法自调息始。”因此,修功总诀就是将调心和调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心调息,以息摄心,总名为“心息相依”。心息相依交抱,性命相融矣。
0 U, A+ [; J/ J5 [二.第一口诀:心息相依,神定虚空。放松身体,静卧在床上,将自己的心念和意识集中守住“身外虚空”之中——鼻孔外方圆径寸之地。此处是修炼上乘丹法的“玄关一窍”,又名“玄牝之门”,异名很多,不胜枚举,是古人千金不传之秘。意内守“身外虚空”之虚境,目内照“身外虚空”中呼吸来往之气,耳内听“身外虚空”中呼吸之细声。意守、目照、耳听,三位一体,俱属于心;“身外虚空”中往来的呼吸,谓之息。心念与呼吸相依交抱,绵绵不绝,缠扭不断,故谓“心息相依”。鼻孔外虚空径寸之地,不着色身,虚灵一窍,心念冥合于此处,是为“神定虚空”。修炼之道,以“神定虚空”为目的,“心息相依”是手段。心神一离虚空,杂念袭来,即用“心息相依”的“降龙手”将“元神真意”牵回,如似“青龙剑”将杂念斩断,心神静守不离“身外虚空”。
* s' W: P, u- A6 D  r5 \张三丰在《道言浅近》中云:“调息须以后天呼吸,寻真人呼吸之处。古云:‘后天呼吸起微风,引起真人呼吸功。’然调后天呼吸,须任他自调,方能调起先天呼吸,我惟致虚守静而已。照此进功,筑基可翘足而至,不必百日也。”李涵虚在《道窍谈》中云:“凝神之际,务要与息相依,毋以神逐于息,毋以神运息。逐息则神散,运息则神摇。只要息息动荡,任其天然,随其自然,斯其神愈觉凝然。”又说:“盖其存神于虚,则内息方有。所以,息恋神而住,神依息而留。神息两平,若存若亡,不知神之为息,息之为神也。”体真山人汪东亭也讲:“丹书说来说去,不出一个心息相依。起初须知微息之出入,在外面虚空中游扬宛转如游龙。片刻之后,即可放下(心念),顺其自然。若有杂念来,再心息相依,之后再把心放下,自然心静而得冲和之效。不知放下(心念),便往往做成以心逐息,则坏矣。”(《体真山人丹诀语录》) 7 [3 D$ g* i( Z% J' L- ]! i
三.第二口诀:心息相忘,神气合一。先天大道,神气合一。神无影,气无形,故神不可见,寄之于心;气不可得,求之于息。神气寓居于心息之内,心息是神气的寓所。欲将神气合一,必先将心息相依。心息,在丹经中喻为“龙虎”。丹经谓“龙情缠绵,虎性狰狞”,不过喻心息的燥动不宁。所谓“降龙伏虎”,就是降伏心息,其功诀不外乎“心息相依”。又有“驱龙就虎”者,即是以心去与息相依。虎(息)无情,龙(心)有意,必用有意的心主动地去与息妙合,方为合法。 : V( \& ?( ?1 |
以心调息,以息制心,心息相互钳制相依于“身外虚空”之中。心因息调而渐静,息因心静而渐平。盖此仅能降伏思虑,平凡静气,尚不能达到“神气合一”。惟有不去做有为的“心息相依”,放下有为的意识,不再去主动的调动,一任自呼自吸,阖辟自然,才能过渡到“心息相忘”。将心息忘掉,不知心息的存在,惟融合于一片虚空之中,身心与虚空合一。混沌空忘之内,自由无束之中,心息才得到真正的相依,神入气中,气包神外,神气才能相融合一。“心息相忘”,仍然属于“心息相依”,惟前是“有为法”,此属“无为法”耳。只有“心息相忘”(后天心息),心息才能真正相依(先天心息),神气才得合一。所以,"心息相忘”是“心息相依”的深入阶段,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是能否进入“睡乡”,以及“大定真空”的关键,也是“阳生药产”、“烹药炼丹”的秘机。有修炼静功多年者,尚不能“阳生药产”,均以不能味此理耳。 - t) E% k5 |( v# ]. N
张紫阳在《青华秘文》中云:“吾本无他术,为能定心故。”又云:“能静则金丹可坐而致也。”白玉蟾《玄关显秘论》云:“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只此忘之一字,如能味此理,就于忘之一字上做工夫,可入大道之渊微,夺自然之妙用,立丹基于顷刻,运造化于一身也。”张三丰在《道言浅近》中说:“以虚空为藏心之所,以昏默为息神之乡,三番两次,澄之又澄,忽然神息相忘,神气融合,不觉恍然阳生,而人如醉矣。”汪东亭也讲:“心息相依之功夫纯熟,必转入心息相忘,方能入定。尚不能心息相忘,即不能入定,故此忘字最重要。入睡乃相依最初效验,但苟心息不能两忘,即不能入睡。睡尚不能,况定乎?” " q+ M5 x; _. E' a1 I2 e2 v1 h$ D4 y
四.第三口诀:恍然而睡,大定前奏。定境,混混沌沌;睡乡,无思无虑。睡与定极为相似,故称睡为“相似定”。所以,睡是定的前奏,睡功不离定诀。“心息相依”纯熟,必须转入“心息相忘”,于空忘之中,不知不觉之内,恍惚间自然睡去。睡于“心息相忘”中产生,能睡熟就是“心息相忘”的最初效验。若能迅速睡去,则去“定”境不远矣。故此“心息相依”法门,是古今修炼之真功,是最简易、最高效的微妙法门,是踏破铁鞋无处觅,万两黄金无处买的修真秘诀。& c, p, b& F3 [1 S9 f2 z
凡初做心息相依,若能勿忘勿助,绵绵若存,片刻之久,心息两忘,即能自然睡去。一觉醒来,百骸调理,气血融和,精神舒畅,其妙难以形容。若工夫稍进,自然由睡而转为入定,睡是定的嚆矢②,定从睡中产生。初学有睡无定,久修则有定无睡,终则定就是睡,睡就是定,睡定无异矣。故能睡着就是效验,能自然速睡尤妙。禅客坐禅,惟恐其睡;玄宗心息相依,惟恐其不睡。善炼睡者,睡而不睡,不睡而睡,功夫自然不断得到提高。若熬夜守更,反惹睡魔。《参同契》中云:“寝寐常相抱,觉悟候存亡。”即示睡眠之中,惺惺不昧,渐趋“大定真空”,待承妙有真阳,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
( z1 t2 O/ P$ _0 m- L4 s, ]六.睡功效验 / H/ e9 {( m  m7 n+ J5 I7 [
睡功的核心就是“心息相依”法门,确是古今真仙修炼真功,是最圆融、简易、高效的微妙法门。是踏破铁鞋无觅处,万两黄金无处买的修真秘诀,切勿等闲视之。如若不信,不妨一试,亲自做做,当可自得答案。今将睡功效验,略举如下:
1 \" z! F8 p1 C1.悠然速睡。普通人睡前思前想后,辗转难眠。修炼睡功,心息相依渐而相忘,恍然间不觉睡去。初做相依功夫时间稍长,待纯熟之后,数次呼吸之间即能心息相忘,自然睡去,则去“大定”不远矣。 7 i  H# ~* b, t
2.睡中无梦。普通睡眠,会经历浅睡阶段,大脑皮层活跃,梦境纷起,干扰睡眠,影响睡眠的质量,次日或有头昏脑胀、疲劳之感。睡功则以速睡为宗旨,超过浅睡阶段,直入深层睡眠,自然无梦境干扰,确保了睡眠的质量,一觉到天明。醒来百脉调理,精神舒畅。 $ z( E) `/ a7 G  e, }9 a5 n
3.感阴摄阳。常人夜间睡熟,至静极之时只能感招天地之真阴,作为次日精神的张本。若以心息相依而获睡,以我心息之和感招天地之和,天人合发,则真阴、真阳能同时感招,其为利益,岂有量哉。 ) Q8 Y' P( ]6 R2 s- b0 L! A0 U3 H- U
4.防疾祛病。身中疾病,多因呼吸气结,神气不调,导致气血阻滞所致。心息相依,气息平和,先天真阳一到,全身酥软快乐,气血疏畅,疾病自去矣。天天做功,日日感招真阳,则全年无疾痛之苦。
  d2 h9 U; w5 ?& k七.睡功古诀举要
/ r) i4 j; h* Q& W5 k& x一.陈希夷《蛰龙法》 " L3 s1 o" G5 Y4 m. `7 V" [
龙归元海,阳潜于阴。人曰蛰龙,我却蛰心。 7 l+ r! m; r0 E0 A# i# U; j! m
默藏其用,息之深深。白云高卧,世无知音。 & ~& K0 x  V2 {! k$ \2 z
二.陈希夷《励睡诗》
& @0 H2 @; N4 t# K5 m) |常人无所重,惟睡乃为重。举世皆为息,魂离神不动。 # f6 H- m5 b) H- ^# T2 `' s5 w
觉来无所知,贪求心愈浓。堪笑尘中人,不知梦是梦。
, g: L$ v& C0 P( J3 e7 k至人本无梦,其梦本游仙。真人本无睡,睡则浮云烟。   ?7 u5 O9 [" ^6 K3 Y
炉里近为药,壶中别有天。欲知睡梦里,人间第一玄。 9 ?3 I7 y8 K/ Q9 h2 r6 |
三.吕祖《咏蛰龙法》 ! P6 @3 J/ j( f1 D$ ^1 P  F: ?
高卧终南万虑空,睡仙长卧白云中。 8 l  w5 I4 r! H5 \3 R* b
梦魂暗入阴阳窍,呼吸潜施造化功。 + V; n0 `( E! A3 m$ O
真诀谁知藏混沌,道人先要学痴聋。
  n- ~! o* S+ y  O* B9 V/ \* O6 ]华山处士留眠法,今与倡明醒众公。 + Q7 W0 g* P; a# J* {8 s
四.张三丰《蛰龙吟》
; G; x8 M$ c) b睡神仙,睡神仙,石根高卧忘其年,三光沉沦性自圆。气气归玄窍,息息任天然。 7 B8 i- V9 }4 c( G+ Z
莫散乱,须安恬,温养得汞性儿圆,等待他铅花现。 . F$ B% i- z% {: f9 Y
无走失,有防闲;真火候,运中间。
* _( z0 i" w% z行七返,不艰难;炼九还,何嗟叹。 # i9 Q" m% \( r8 v. m+ e
静观龙虎战场战,暗把阴阳颠倒颠。
9 U2 C& N  a: J. Q, H, m人言我是蒙胧汉,我却眠兮眠未眠。
9 l4 e6 i/ A  D学就了,真卧禅。养成了,真胎元。卧龙一起便升天。 " t, j/ C$ t1 i8 b
此蛰法,是谁传?曲肱而枕自尼山③,乐在其中无人谙。 % {" i8 n0 [5 C$ u4 d4 A2 r
五龙飞跃出深潭,天将此法传图南。 0 f$ W( y! ~* B4 n1 x
图南一派俦能继?邋遢道人张丰仙。 3 R- B+ B* a2 x! r- d. @% N7 I" P
五.张三丰《渔父词》 % R' x* P; ?5 B! a0 f
蛰龙无声且有声,声声说与内心听。 6 n: g3 u0 B) y' i7 h" N' r' W3 ]
神默默,气冥冥,蛰龙虽睡睡还醒。 ' V4 o' I" v/ q' b
六.张三丰《蛰龙法跋》
6 X4 J! G; A( m1 q4 b或言希夷先生别有睡诀传世,其所传皆伪书也。《随》之《象词》曰:“君子以向晦入宴息。”夫不曰向晦宴息,而曰入宴息者,其妙处正在“入”字,入即睡法也。以神入气穴,坐卧皆有睡功,又何必高枕石头眠哉?读三十二字,盖使人豁然大悟。吕翁表而出之,其慈悲之心,即纠谬之心也。张全一④跋,时寓终南山。 : ^# ]/ X1 j% g4 X- F, m  f# ^
七.白玉蟾 . H, I# n  b8 C8 K0 |' }
白云深处学陈抟,一枕清风天地宽。 * |" {+ J/ G' V. z# V" i8 {* T
月色似催人早起,泉声不放客安眠。 + `: I# @- q# w" j
甫能蝴蝶登天去,又被杜鹃惊梦残。 5 L2 @& E- l! U# ~; F$ B2 R
开眠半窗红日烂,直疑道士夜炼丹。
/ K$ k. W; L! J" U八.李道纯《满江红》
; t/ U8 v7 x( P好睡家风,别有个,睡眠三昧。
) J7 W2 a9 c# V# D) C/ G但睡里心诚,睡中澄意。
) _& C4 v/ M: x% W5 ?0 i睡法即能知旨趣,便于睡里调神气。
9 d) u( T  h& t" M, x这睡功消息,睡安禅,少人为。
# ^# x6 D' u9 l( H" ]" {4 f! ]( \身虽眠,性不昧;目虽垂,内不闭。
# F1 n5 y# v8 `1 _1 J9 p向熟睡中间,稳帖帖地。 2 H& s. E. \+ ?3 c' M& d
一枕清风凉彻骨,梦于物外闲游戏。 ( L' @6 R( N, k# A7 H
觉来时,身在广寒宫,抱蟾睡。 : H8 n5 f" z- }: B' g

0 {. P4 \. d9 D4 A2 s8 o) n' N--------------------------------------------------------------------------
. Z1 L1 t& d' w7 a# S/ B①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紧要的地方。綮音qìng.
5 B, Z$ S3 W# ~2 L; g②嚆矢:响箭,喻先声。 8 y9 l2 Z) H7 E! ?
③尼山:指孔子。 ) c/ e0 B9 |6 ^# f. s7 N5 u: m
④张全一:即张三丰,丰翁名号颇多,此其一也。. J% }, D: @1 E. C1 l7 |

" S, H( u" x- W7 `/ z0 J# r1 `$ W$ \6 J  a# L% w

" W3 F" z, b7 @& @少林静禅功
, B# h  ]  [: Z
+ q4 c8 Y2 W* k/ g0 R# C7 M1 _  G  静禅功是少林气功中内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每个僧人都会做。因为禅宗的宗旨就是空无,所以入禅则静,静中求纯,纯则为安。其法分坐禅、站禅和卧禅三种。
/ p, g  X. Y* O; g7 U& Q  1、坐禅法:分端坐势、单盘势、双盘势和*花势。
, B7 _4 U) s* G2 ?  F; R- l0 x  端坐势:端坐于凳或椅上,膝关节屈成90度,全脚掌着地,两手自然放在两大腿上,上身端正,两眼微闭,目视鼻尖,舌顶上腭,意守丹田。初学者一次可先练30分钟,以后逐渐增至一小时。; D2 Q# [3 G+ K
  单盘势:盘腿坐于蒲盘或较宽的木具上,左脚放在右腿膝关节上面,脚心向右,脚尖向前;右脚放在左腿膝关节下。两掌在腹前平脐相叠,右掌在上,左掌在下,两掌心均向上,拇指外展,其余四指并拢,如端弥陀印。上身端正,两眼微闭,目视鼻尖,自然闭口,舌抵上腭,用鼻呼吸,意守丹田。初练每次半小时,以后逐渐增至两小时。2 |. ~( i6 a" h1 H
  双盘势:坐在蒲盘或较宽的木具上,两腿屈膝相盘,先将右脚外踝放在左膝上,再将左脚外踝放在右膝上,两腿交叉,架身而坐。上身端正,两眼微闭,目视鼻尖,自然闭口,舌抵上腭,腰部放松,两手按在两大腿根部。气由丹田发,上运百会,下走背中,岔分两路,循两跨外侧下行,缓达昆仑,后达脚心,然后收于丹田。久练之后,两手可改为腹前平脐相叠,如端弥陀印。4 U7 e- f( c  T
  *花势:两腿交叉盘坐于蒲盘或较宽的木具上,脚尖向前,上身端正;两手在腹前平脐相叠,如端弥陀印。两眼微闭,目视鼻尖,自然闭口,舌抵上腭,用鼻呼吸。每次练半小时左右。此练法容易掌握,知者较多。* B8 x& _4 G0 X; y1 F, F% w3 T
  2、站禅法: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稍向里扣。两臂抬起与肩同高,五指自然分开,两掌心相对,距一尺左右,形如抱球。然后两手同时缓缓下行,落于下腹,两手中指相接,掌心向里。身体保持端正,两眼微闭,目视鼻尖,意守丹田。) l' j% g3 V! |0 a8 S3 W0 D
  3、卧禅法  z; D0 `" C4 I/ a; z
  仰卧:仰卧于床上,两腿自然伸直,两脚尖自然外撇;两手心向下,平放于两腿外侧,五指稍屈;两眼微闭,目视鼻尖;自然闭口,舌抵上腭,用鼻呼吸,意守丹田。6 `- k% |8 ~4 i8 H
  侧卧:身体向右,侧卧于床上,两腿前屈,大腿与身成钝角,右腿着床,左腿放右腿上,稍向前提;两掌放身前,右掌心向上,左掌心向下着床;头稍向前钩,形似螳螂。两眼微闭,目视鼻尖,自然闭口,舌抵上腭。用鼻呼吸,意守丹田。此法容易掌握,每次练功半小时,对治疗心脏病和神经系统疾患有显著效果。6 \# p' b' K' u- r* C; ^$ V
; q# s' I$ a9 R- O+ K
以下摘自 田诚阳 《中华道家修炼学》9 q1 r7 L" L; U1 s& z4 J
" U8 `  D' b4 ?. Q; \/ t
睡功秘诀2 h2 j" N% d- u' f4 R, B

3 {1 H: ~% p5 G6 S7 t3 r( W中华道家秘传唾功法诀,笔者整理为:“东首而寝,侧身而眠。如犬之屈,若龙之盘。一手屈肱枕头,一手直摩脐眼。一只脚伸,一只脚绻。神不外驰,炁自安然。收心下藏丹田,神炁和合成丹。” 此诀大意是说:头靠东方而卧(东方为太阳出升之地,乃是生炁之所),侧着身体而眠。好象犬之屈身而睡(道谚曰:学道不学道,学个狗睡觉),又似龙之盘曲环绕。一手屈臂而枕头,一手直抚于脐眼(丹田)。一只脚伸展(左手屈则右脚伸,右手屈则左脚伸),一只脚绻回(左手伸则右脚绻,右手伸则左脚绻)。神意不可驰逐于外物,炁机自然安定和平。收敛心神含藏于下丹田之中,神与炁自然和合凝聚,结成内丹。 睡功起始,应当先唾心(先收心养静),后睡眼(后闭目入睡)。致虚之极,守静之笃。神炁自然归根,入于丹田之内;呼吸自然绵绵,归于元海之中。此时不必有心调息,而呼吸自会安定;不必用意伏炁,而炁机自然降伏。临醒之时,应当先醒眼(先睁开眼睛),后醒心(后心生知觉)。然后慢慢展转身躯,方可起卧。睡功做到好处,白可入于大静,一念不生,心同虚空。其后如果能够放下身心,静定一场,还会出现其他良好效验,妙不可言。 以上道家睡功的法诀,不是一般的小法小术可以比拟,乃是主静立极的上乘大道。当初陈希夷(陈抟)祖师留其肉身于西岳华山,蒋青霞真人脱质升举于王屋山中,都是修习睡功得道的古代仙真。 又,上古时代道家传有“宴息法”:每当夜晚之时,耳无所闻,目无所视,口无所言,心无所住,息无所促,形无所动。只留一点元神元炁,相依相便,如同炉中一点火种相似,绵绵不绝,若有若无。久久纯熟,自可达到“神满不思睡”的境地。所谓妨碍修道之“睡魔”,亦不知不觉自动消失。 陈抟老祖传有睡功秘诀三十二字,名曰“蛰龙法”。其诀曰:“龙归元海,阳潜于阴。人曰蛰龙,我却蛰心。默藏其用,息之深深。白云上卧,世无知音。”吕纯阳沮师曾为之题诗云: “高枕终南万虑空,睡仙常卧白云中。梦魂暗入阴阳窍,呼吸潜施造化功。真诀谁知藏混沌,道人先要学痴聋。华山处士留眠法,今与侣明醒众公。”修习中华道家睡功的同志们,当由此参悟之。 (原出<大成捷要>,笔者编译)
& p1 i2 x4 [# U2 A: r# O6 _* W+ z8 R) a, B& C) I3 P
蛰龙秘诀
) I' ^% R5 m6 y2 g% E2 z8 k' |0 V* a2 l0 ?: d% |
据说此法为陈抟老祖所传。诀曰: “道在守本命,真火暖外肾。回光内视,神住丹田。” 其法先向左边侧身而卧,左手托腮,右手握住外肾。左腿全屈,右手半屈半伸。心神凝定于下丹田之中,默数呼吸出入数,共数三百六十息。心息相依,神勿外驰,绵绵密密,不即不离。数过三百六十息,够一周天之数。之后正身仰卧,两手握住外肾,着力往前,挣十二下,两腿往前用力伸。然后闭炁腾身,玉枕、脚跟和手掌着床,其他部位悬空,闭一口炁腾一次,连续腾身三次,而后还虚养静。 再向右边侧身,照前行功三百六十息,够一周天之数。仍旧正身仰卧,两手握住外肾,照前行功,着力十二下,向上闭息腾空三次,还虚养静。 最后,侧身用手抱住肾囊,神蛰下田,若存若亡。一念不生,主静立极,先存后忘,入于混沌。 此种睡功法,比较适合老年人炼习。运用得宜,则外肾温暖,而阳杰再生。以后睡眠醒来之时,便有一阳初动的景象发生,此时应当用采取外药的功夫和炼精化杰的口诀,再用“睡功秘诀”继续温养。临近天明之时,再照以上方法行功数息,最后还虚养静。至此,则一宿之功完毕。 (原出<大成捷要>,笔者编译)
; \" b# v$ n( I# g, Z& }, ]
9 L+ }* L9 r# w! W; B( Q" e夜卧法
# \7 S" Q. P- H. ], G' k
, H3 J$ b, P: t+ c. F& n凡当睡卧之时,先展开手足仰卧,然后存思五脏之后存想天尊在黄庭(心下肾上)之中,凝神端坐,放大光明,辉映十方。 当此之时,忘却身心,一念不动,留意内观。思悟自己初生之神,如何湛然清彻。开始感觉神思昏沉,渐渐而入,忽然觉得心地豁朗,神清炁宁,日月光明,双双照于中宫之内,内外俱通。所存天尊形象,分明端坐,更无一点尘俗气氛,如登仙乐妙境。更见种种奇异神化之景,却不可动意随想,恐怕心神游荡,妨害功修。仍然日日行此道法,涵养本性。 行功日久,清虚朗彻,如在仙境,此系本性光明,神光发现。功入妙景,可以倏忽之间,而至万里。初有所见之时,须要把定身心,否则心神不定,恐成癫疾。(原出(道藏·灵宝无量度人上经**),笔者编译)
1 U) Q7 S0 F6 I/ G3 @* ?( A1 F; L0 u$ Z2 l/ D; m! D
侧卧——希夷睡& j% @9 q) F: f! W

7 ^! n! K+ r, G1 \8 U9 f左侧而卧,屈其左臂。以左手心垫于面部下方,张开虎口,左耳安于大拇指和食指开空之处,以使耳窍通炁。头脊保持正直,舌顶上脖。屈其左腿到达腹部,泰然安贴于床褥之上,右腿伸直,放于左腿之侧。以右手心贴放于肚脐之上,而凝神于脐内丹田。 此时存想吾之身体,如同水晶一般透明。而又好象安睡于平静无波之水面之上,下面空洞无底。同时又存想一身被褥尽都化为白炁,如同鸡卵一般,而我蛰藏其中,得大自在。1 d5 E7 H1 Q3 _- `) _0 d/ z
(原出<天仙道戒忌须知>,笔者编译). \& y5 [0 ~" l; p
# M. w, h( K$ @( Y7 M# ~8 o" j
仰卧——环阳睡& y( Q0 X$ \! t+ c( i$ x& z+ w: S

/ z; K$ A9 [( {4 c$ @) g- [仰面安睡,两手握固(握固即屈大拇指以其余四指摄住,如同新生婴儿握拳之状),直伸两臂,往外八字放开;两腿同样八字放开,而于开处各离肾囊一二寸许。 闭目内视,舌顶上腭,敛藏心意,调息入静。此时存想氤氲之照,如云似雾,环绕于一身内外。心意凝定于中宫之内,若存若亡,绵绵不绝。神意观照于腰背褥下,如若无物无底之状。不可过于着意,周身放松,稍有照顾即可。 (原出<天仙道戒忌须知),笔者编译)
: k. v8 t, B4 H* |5 {$ \- L* I" D
+ T, E% o. ^* d以下摘自 李兆生 《真元宝笈》/ T% Y) q& t1 B! `! q

7 i: r/ J# q% E金剐卧石·养真椿6 W$ `9 i9 i/ y/ c( P

8 R' C4 N7 N7 {2 t姿式:
+ q! v/ q5 I9 a3 k4 e) m/ }) y仰卧躺平,自然放松,舒适为度。 雨腿平伸,左右脚交叉,上下相搭。 雨手指交叉,大拇指,小指相对。 掌心对小腹,扶放在丹田出。(大拇指对神阙,小指对耻骨处) 朗合壁眼,自然呼吸。
( j) u) X1 u  y2 ]1 u; N, x+ v2 Z8 V  w注释:
6 [" j! @+ J3 C, v2 q金刚卧石。此式是傅统内功“金刚铁板桥”养育真元功法。睡功卧式。 雨足相搭。使足三阳经气摄交注,周身有挺拔的内力生之。雨手扶在丹田,久习此式,可强壮身心。有生热耐寒之功效。7 B3 y: W  X" q1 k
1 l" l( n, k5 h  ^" i5 ^2 T8 }
金刚卧石·日月合机(1)
! g. g. g' U) ]+ X
% M1 I+ u7 D5 T4 B8 [* J3 ~( i姿式:' {- V! ~2 ?: b; A6 {- A
仰卧躺平,自然放松,舒适为度。 两腿平伸,左右脚交叉,上下相搭。 两臂放松,掌心向下,雨手扶在床上,两臂微弯曲成弧形。闭合双眼,自然呼吸。
. R* `4 `3 }4 O, _/ R* C1 k注释:7 O# m3 Q- [! D# r: ?
日月合机。此式根据传统气功机理,日月喻为阴阳而得名, 日月合机指阴阳交注的气机相合。 两手掌心向下为阴掌,可以采地阴之华,来充实自身,为卧式采气法。此式篇炼养兼修之法。
$ r' D% s3 ?9 e  l# |4 M' r( O8 }# o( G$ L
金剐卧石·日月合机(2)
2 t& |: a# `! R2 [
- X' m; d6 r! `) g  n* m3 }, t姿式:
  N* k  C: @7 ~2 b仰卧躺平,自然放松,舒适为度。两腿平伸,左右脚交叉,上下相搭。 雨臂放松,掌心向上,十指松开,自然平伸,手稍外移。自然呼吸。7 G! F4 y5 X: E: _1 w9 [; c: d
注释:
: M, E! Q$ U- r' T- K9 q$ a两手掌心向上,可采天阳太合之气。余略。同前。; V( W$ R8 K, Y" R

2 |; x$ y6 q& @& @" f8 s$ ]. K碧落游仙·镇阳桩
9 v, a8 F6 i1 Y2 s- g6 {
4 g- [& w* l) S* N5 p姿式:" f/ i! w) @/ F: f5 N5 c4 a
仰卧躺平,全身放松,舒适为度。两腿平伸,脚尖外展。两臂上抬,两肘弯屈,两手十指交叉,掌心扶在后脑,枕于头下。闭合双眼,自然呼吸。% ?1 L$ \& B7 E) e6 {
注释:8 N+ S& ]1 z: k1 A* q
镇阳椿。此式出放《碧落游仙》睡功卧式。 两手掌心向上,作扶抱头状,头为诸阳之首,为镇守真阳之意。 此式是传统内功“寒猿功”之基础,长习此功可开昆仑,健脑以开真智。5 {+ _, @  {( F& p" ~" L
" t6 Z9 d) j# a* A( \
碧落游仙·守真椿
  |2 Q* r" B/ R% h* N2 g2 W; E! c) G; d9 i  q
姿式:
$ T3 |, K: U0 A( c: V+ ?: p1 @俯卧身体放平,不要枕具,自然放松。两腿合拢平伸,两足并拢。两臂上抬,两手小臂交叉相抱。两手握抱大臂近肘峰处。俯低头,将额放在小臂上,舒适为度。闭合双眼,自然呼吸。0 J" o$ S- }+ j  q# L/ Q
注释:: ?$ F4 n+ ~/ }7 i8 J
守真椿。此式出放《碧落游仙》睡功卧式。 合抱双臂,低头俯卧,闭目冥心,姿式导引,以利返观内视,真气易于归元,守真华不外漏,故为守真。- ?2 }3 u6 m: @/ ?
! ~& n( c, V( M
碧落游仙·养丹椿0 P0 u+ e0 E" ]- v& @8 P. e9 `

: C; m0 T9 z  D! B- \( v姿式:: q0 I6 s4 k! s$ Q: o
自然仰卧式,全身放松。两腿平伸,脚尖外展。两手指交叉,大拇指、小指相对。掌心向下,扶在丹田处。大拇指对神阕(肚脐),小指对耻骨处。闭合双眼,自然呼吸。
) N- a3 d, j& _1 S6 H) z* R注释:* j) M) A: E4 i  k. e5 A: E# r( g
养丹椿。此式出放《碧落游仙》睡功卧式。 如果觉得保持手的姿式,会使大臂悬离床面。可将大臂用软棉物塾起,以舒适为度。 大指定在神阙,小指抵在耻骨,使丹田之气温合,注自身气机往来,此式最为舒适,易宜松静,属温养行功。
! y. W  c; b% W. [  g) `1 V, v2 d0 `: Q" S: @5 ^/ h
罗天养真·飞灵人窍
. O) z# y# A. W2 k, F, A
3 R0 q* w3 S* ^* C姿式:
! v6 A: H: s% Y; ?$ w% p5 N+ @自然盘坐,或双盘皆可,放松自然。手臂姿式同“阳丹椿”。 然后仰卧,闭合双眼,自然呼吸。
; `( B7 N( X( w3 d4 e注释:9 |# C. W! [$ ^, ~) ~8 ?$ c! J
此式出于《罗天养真椿》卧法。 是取盘腿卧式,没有一定的基础,腿会产生麻木感。此法宜于凝聚内气,利于静修,属于传统卧功中的专修内容。 “飞灵入窍”喻此法可以增长智慧。; K/ ~" p; G# y! D0 i

& j! W, g. V) \: y! @; m以下摘自 朱壮涌点校 《仙术秘库》& X$ B9 i4 B; I$ [- Y% v' Y" j

0 ~8 }" I+ C, k% o, f+ @, X二十九、睡养法仙术
0 ?4 y6 r: h; |: K1 ]
$ k7 J' |  y( q: Y' E; b' V1 {4 x昔陈仙翁隐居华山,扃户熟寐,常百余日不起。曾有樵于山麓者,见遗骸生尘,迫而视之,乃仙翁也。良久,仙翁徐起曰:“睡酣,奚为扰我?”一日,有客过坊,适值其睡。见旁有一人,听其息声,以墨笔记之,满纸糊涂莫辨。客怪而问之。其人曰:“此先生华胥调、混沌谱也。”夫睡而累月不起,尘积满体,其善睡也何如?睡息而有调有谱,则神游华胥,气合混沌,其善睡养也何如?历代仙真善睡者,莫陈仙翁若;善睡养者,亦莫陈仙翁若也。仙翁之修仙道,以人道为根本。人生于世,处事接物,莫不使用其五官;而五宫之运用、,又皆听命于头脑。盖头脑为五百之本府,头脑能命令五官之灵动,而反以消耗其精液,致五官疲倦,亦失动作之能力,是非睡眠以休养之不可。睡眠者,所以便五官中之精液,还流于头脑,以偿其缺乏。头脑精液既足,则五官又能动作如常矣。故睡眠为人生所不可缺,亦为仙家所不能废。惟初学之时,睡眠不可过多,亦不可太少。过多则精神昏昧,心智迷蒙而流于怠情;太少则休养不足,身体疲软,易受疾病。总之以早卧早起为最要。既睡之后,当屏除一切妄想,安息定神,以恢复其身心之劳倦。若胡思乱念,干绪万缕,非惟无益,且有害也。睡时须将身体侧于右方,有足伸直,左足微屈,置于右足之上,两手乎垂至膝,不思不虑,即能入睡。既入睡之后,无论仰卧或左侧,均可任其自然。惟伏卧有害脏腑,学者所当注意也。
/ e6 ^$ |! h7 u1 p
5 c9 @$ a* `- y) h以下摘自《字门壮功》( d- e$ N4 ^2 H1 B
. \$ ?2 M+ A$ y' p9 g4 \( x% N$ \
第五章 卧字门功法3 W" U7 H8 T, ]1 a7 `* ?+ [) T

) a7 p, m) O' f, B& {9 B  p) ]9 M+ ?( m2 c. H卧功亦称睡功,是取其各种不同的睡姿进行行气运功。该功原有十二套,因有些功法已超出本书强身健体的宗旨,而且须有特制器具,要求条件十分苛刻,故只整理了其中简单易练的六套功法。 练功时不意守某一部位,除四、五两套功法外,其余功法在行气运功时,意想自己卧于蓝天白云之中,并与大气融为一体。 练功时,以平板木床为好,下垫褥单,枕头高低要适度,不能过高或过低。 再者,练功时,可根据自己情况,任选几套去练。- h' y2 K4 k. A. }. R

+ R' d5 u, `+ k+ _" V& k7 `第一节 平卧式
4 D9 g. R. w* C0 Z/ Y* A) ^亦称仰卧式,身体平放,仰卧,闭目,微收肛,双腿自然伸直,稍分开,宽不过肩,两臂自然放在身体两侧,行气36次,多则不限,行气方法:吸气意想气从脚心顺两腿向上至脑海,呼气意想气从头部再顺原路线下行脚心(涌泉定)。如此反复进行。) r) D8 I; @1 v
. x9 u# ?  k0 E0 R) i' ~# f
第二节 混元卧式2 Y, I% ~+ D$ [# r* M, a+ J7 F
闭目,仰平卧,收肛,双膝弯曲,分向两边,双脚收回,脚心相合,涌泉相对;双手十指相对,中指扳下置于脐部,逆式行气36次,多则不限。$ I! X, I5 ?( S( Z

. |4 \* h+ K, `6 d% W, V第三节 盘腿平卧式
( ~+ }* h' s$ ^# l5 R闭目、平卧、收肛,自然盘腿,或单盘,或双盘。可根据自己情况任选一种。双手平掌放于肝脾区,中指扳下置于鸠尾穴,行气36次,多则不限。- E  T% I! w+ I9 L/ i9 ]4 B

1 T. ~* [7 B2 m. E* A# I% k) e  W& x) s; q3 B& c( P( Z
第四节 平卧通经式- l2 a& P1 s$ j. o3 s  X! a
闭目,平卧,两腿自然放松伸直,双脚距七寸左右,两手放于身体两侧,掌心向上。 行气远功:吸气,全身放松,脚尖向上勾桃,肛松弛,双手十指放松伸直;呼气时双脚尖、脚掌用暗劲下压,同时双手用暗劲作龙扳爪;并收肛。压脚尖、收肛、龙扳爪至气呼尽为止。一吸一呼为行气运功一遍,连续行功36遍,多则不限。: X% O4 Q( `7 W9 X4 l9 ?1 b

8 p; ?8 _; P5 U: {  }- j第五节 平卧劲指式9 Z& k9 B* j& f1 T9 u, k1 N
闭目,平卧,两腿自然放松伸直,两手放于身体两侧,双手大、中、小、无四指握拳,食指伸直,双腕内·勾,使食指上下垂直,指尖抵于床上。行气运功:吸气,全身放松,松肛,松脚;呼气时双手食指尖用内劲下抵,同时双脚趾用暗劲内扣, 并收肛,直至气呼尽为止,此为一次,连续行功36次,再多不限。 注意:行功时食指抵床用力不可过猛,应由小到大,以防食指受伤。- d3 w. j( \3 V  }% B/ D- C% |8 g
  q; Y/ M. R" a! `9 l
第六节 侧卧式. [. _( B% v! \$ K, ~6 j
1.左侧卧:向左侧卧,闭目,收肛,枕头的高低,应以侧卧后头与腰椎平宜为准;双手合十,放于面前枕头上;下边腿伸直,上面腿弯曲,并以脚面贴于下边腿的合阳穴处。行气36次,多则不限。行气毕,右手摩右侧腰肾36下,换另侧卧。( N+ R$ F6 n0 [  [( u; y
2.右侧卧:以同样方法换成向右例卧,行气36次。行气毕,以左手摩左测腰肾36下。 收功:卧字门功的收功方法相同。行功毕,仰平卧,双手重叠放于天突穴区为吸气,呼气对双手向下推至小腹,此为一遍,连续推摩三遍;搓手十余次,搓脸十余次即收功。 练卧字门功,要注意不要在行功时入睡。当然,入睡虽无不良后果,但效应欠佳。另外,练功时可根据室内温度,适当盖被,特别是体弱之人,以防着凉。 卧功练完后,全身充分放松,意想宇宙之气源源不断进入体内,推动自身气轮不断转动,在此气功态下可自然入睡。睡醒后再行气9—18次便可起床。
7 P/ x2 n4 J  X+ R) ]( K
& H% C; x1 k! O5 O3 B瑜珈助你一夜好梦
* D2 t- |: u" l
, z9 y! g( z% w1 r' m& G扔掉你的安眠药吧, 保证你睡前安定的瑜珈功夫可以帮助你更快更容易的入睡。练习瑜珈的目的是达到身体上, 精神上和情感上的合一。释放精神上的压力和能量。在你上床睡觉前, 试一下下面提到的三种练习方法:( u& I$ Y9 m5 ^. {5 R( w  p9 v! p
猫与牛式:
7 d# X0 }; S- [9 h) j  从双手和膝盖开始, 双臂张开与肩同宽, 手心朝向地板。双膝打开与髋同宽, 背部伸展平。闭上眼睛, 吸气, 拱起后背, 抬起头, 下巴朝向屋顶。呼气, 下巴垂向胸部, 把背部拱起来。8 l, Q$ h$ y) y3 M% M; Y- z; P
伸腿式: # \+ q9 v/ d$ x, b1 i
  坐在地板上, 双腿向前伸出。 膝盖放松,脊柱伸直。 吸气, 然后呼气, 从臀部开始向前伸, 双臂伸出, 够向脚趾。使脊柱和臀部放松。吸气到最开始的位置, 做26次。) H6 Y9 a9 K. k5 X& [* W; f# b1 V- P
呼吸疗法: ) w' {/ U; U& x
  坐在椅子或双腿交叉坐在地板上, 脊柱挺直。用手的拇指按住右鼻孔。 通过左鼻孔呼吸1至2分钟来放松一下。 根据喻伽的科学原理, 左鼻孔中流通的空气温度变得凉凉的, 很舒适, 而右面的则变暖, 用右侧身体睡觉从而促使左边的鼻孔呼吸。 9 S1 ^6 A  M) b, I1 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8 10:4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鬼压床而已,我也经常这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美国黑鬼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11-18 14:41: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快疯了{:soso_e1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11-7 16:31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