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1. 炎帝陵主殿被焚,陵墓被挖, 焚骨扬灰。
. A, c8 b: j9 |* K% A" S' o( n4 o
& Q9 d- x3 n5 k 02. 造字者仓颉的墓园被毁, 改造成了“烈士陵园”。 ; h+ D; Y0 z. f: x
# U" t$ U/ a9 |! n$ | 03. 山西舜帝陵被毁,墓冢挂上了大喇叭。
$ ? A, J6 j) Y7 |: P/ e$ E' X- }# v* c: [1 z
04. 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大禹庙被拆毁,高大的大禹塑像被砸烂,头颅齐颈部截断,放在平板车上游街示众。 ) q/ d2 H9 Y s! Y* y9 g1 U, A
6 `4 y7 X v* t( M 05. 世界佛教第一至宝, 佛祖释尊在世时亲自开光的三圣像之一八岁等身像被捣毁面目。
' ~9 u8 z1 Q R2 ?1 d
- ~) G5 y n3 \7 y/ u$ Y 06. 孔子的坟墓被铲平,挖掘,“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的大碑被砸得粉碎!庙碑被砸碎了,孔庙中的泥胎塑像被捣毁。孔老二的七十六代孙令贻的坟墓被掘开。 $ p& R. c+ ^4 c E9 t" h- \
8 S _$ c% a2 K- h5 h! M
07. 和县乌江畔项羽的霸王庙、虞姬庙和虞姬墓。香火延续两千年至今日,“横扫”之后,庙、墓皆被砸成一片废墟。文革后去霸王庙的凭吊者,见到的只是半埋在二里半露在地上的石狮子。 9 O& m, A4 B) \- d: d$ y. ?, T( z
$ ]: E- P" n, e! ^/ W6 @. N# B: j 08. 在横扫一切的风暴中,霍去病的霍陵也遭了殃。香烛、签筒被打烂之外,霍去病的塑像也毁于一旦。 / K6 _( [2 l' q6 B
" j7 S; j4 R3 W3 O1 q9 p$ v& u1 o" _
09. 颐和园佛香阁被砸, 大佛被毁。 , a! q" Q7 i. W( M5 f v( s3 l
7 z# G( F1 O8 a1 X" H1 i 10. 王阳明文庙和王文成公祠两组建筑包括王阳明的塑像,全部在文革被平毁无遗。 ; d+ i7 A" w. Y3 Z. o. X$ \
1 v" \" e) Q0 Q5 Y: G
11. 古城太原的新任市委书记三把火,第一把是砸庙宇。全市一百九十处庙宇古迹,除十几处可保留外,通通毁掉。他一声令下,一百多处古迹在一天之内全部毁掉。山西省博物馆馆长闻讯赶到芳林寺,只捡回一包泥塑人头。 * Z$ T" A8 Q+ c" F
7 w2 w6 I, ~# F, n4 _( U3 A: o; K7 V
12. 医圣张仲景的塑像被捣毁,墓亭、石碑被砸烂,“张仲景纪念馆”的展览品也被洗劫一空。“医圣祠”已不复存在。
' A; u0 q8 R; Q8 E0 C+ O( r3 T9 {
( V% d k9 E4 J( N ?* t 13. 河南南阳诸葛亮的“诸葛草庐”(又名武侯祠)。的“千古人龙”、“汉昭烈皇帝三顾处”、“文韬武略”三道石坊及人物塑像、祠存明成化年间塑造的十八尊琉璃罗汉全部捣毁,殿宇饰物砸掉,珍藏的清康熙《龙岗志》、《忠武志》木刻文版焚烧。 9 u1 ?3 X* f$ X5 ~5 }6 |$ x# @
1 p& X, y/ g2 v. Q9 h( Q 14. 汉中勉县“古定军山”石碑,也因诸葛亮是个“地主份子”而被砸毁。 5 B5 ?$ R1 L1 L7 V! T$ O
8 u% |; m: k+ A$ n8 R0 `
15. 书圣王羲之的陵墓及占地二十亩的金庭观几乎全部平毁,祗剩下右军祠前几株千年古柏陪伴书圣失去了居所的亡魂。 & Q* B5 G- m- N! Y( |% K. X
9 E% o# e7 F: N% {5 A! I+ g
16. 文成公主当年亲自主持塑造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二人的塑像,安放觉拉寺。被捣毁。 2 R+ A! X* S1 G+ V7 z- S$ E: _. h& ~
* [/ `& T3 e' n7 c% }
17. 合肥人代代保护、年年祭扫的“包青天”墓,也毁于一旦。
# W) U8 S# p1 ~1 S n+ W9 t- N$ B1 _; v) c& u& {9 i* P4 G* v+ d
18. 河南汤阴县中学生将岳飞等人的塑像、铜像,秦桧等“五奸党”的铁跪像,连同历代传下的碑刻“横扫”殆尽。
7 _6 n5 j Q8 Q. |& ?9 d1 S
1 G5 O s/ e& i: S) w. q4 Q" a3 i! l 19. 杭州革命青年砸了岳庙,连岳飞的坟也刨了个底朝天。岳武穆被焚骨扬灰。
; f) y9 I' F) W4 C/ h0 |, A
% Y7 }; z: T+ v- A 20. 阿拉腾甘得利草原上的成吉思汗陵园被砸了个稀烂。
3 R. ]/ w }) z& u
- ?6 y s2 ?# J2 A 21. 朱元璋巨大的皇陵石碑被拉倒;石人石马被炸药炸得缺胳膊少腿;皇城也拆得一干二净。
* @3 S9 _. h' j) V: E( M1 l& x8 J; z7 l+ x. U6 C/ ^# j
22. 海南岛的天涯海角,明代名臣海瑞的坟被砸掉,一代清官的遗骨被挖出游街示众。 - Y% n0 ] t9 h' e% L/ o
9 Z0 f3 h% r0 z! Y1 b. V
23. 湖北江陵名相张居正的墓被红卫兵砸毁。焚骨。 5 ^ r# m* g; r% H" C% P
5 P9 \( P4 r; Y; y! O! s+ x4 @' s
24. 北京城内的袁崇焕的坟被夷成了平地。 $ ~) t. m# b9 Y% \
+ m; B2 @- ^' l) o( f2 e! Z 25. 黎平故里安葬的是明末名臣何腾蛟,他的祠堂中的佛像被扫了个一干二净,而且把黎平人最引以为荣的何腾蛟的墓给挖了。 0 \; Y1 E, T: b) c
) `: J3 c1 K) E% p* O- S* c
26. 吴承恩的故居在江苏淮安县河下镇打铜巷。他的故居不大,三进院落,南为客厅,中为书斋,北为卧室。几百年来,曾有无数景仰他的人来此凭吊此故居和他的墓。可是现在《西游记》成为“封、资、修”(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里的“封”,吴氏故居也就“被毁为一片废墟”。
( a3 L6 C7 ^1 T+ y& |9 _- C; s8 |' g( ~4 v; l1 Z. \
27. 红卫兵掘开蒲松龄的坟,教书匠蒲松龄真穷,墓里除了手中一管旱烟筒、头下一迭书外,只有四枚私章。他们对蒲氏私章不屑一顾,弃之于野。尸体被捣毁。 / r- ]0 w, V" e$ c6 ]7 d3 b
$ {2 {$ D3 F2 [0 t
28. 建于一九五九年的吴敬梓纪念馆在文革中被铲平。 ! \# D& ~! U) v, z) F+ `
3 s4 f# y0 z3 d0 J b2 _
29. 山东昌邑县(市)清末著名正一品督臣傅振邦(包括其子等八名在甲午战争朝鲜战场为国捐躯亲人)超大规模的国葬陵墓、建于嘉庆中期,改建于咸丰后的提督府、长子傅凤颺府第等,于建国初、文革初、文革结束分别被人为毁坏。当初挖坟掘墓时,是带着一种不知源头的仇恨,当地干部指挥掘出傅振邦的庞大双层棺,用镐头费很大劲才刨开,将尸身从内棺拖出,打开包裹的绸缎被,所有人惊呆了--原来,傅振邦像一个久病消瘦的老人在午睡,肤色也正常。那些坏人以为这个大人会有随葬物,结果,除项上朝珠和官帽外,都是纸制冥品。 - a$ j! E3 R q+ F. o' [+ [4 b
. X2 [" s/ {' U0 v/ I/ a 30. 张之洞的坟被刨开。张是个清官,墓里没一点珍宝,红卫兵将张氏夫妇尚未腐烂的尸体吊在树上。张氏后人不敢收尸,任尸体吊在树上月馀,直到被狗吃掉。 / L8 E$ v% O. y3 i
C9 j( t E, ]& L: w Y3 P
31. 北京郊区的恩济庄埋有同治、光绪两朝的宫廷大总管李莲英的墓,凿开的墓穴里,只有头骨,不见尸骸,衣袍内满是珠宝,后不知所踪。 9 M2 z4 [0 {3 k
4 p* u A$ J( b) ?2 b7 e: s% v3 T 32. 河南安阳县明赵简王朱高燧的墓被挖毁。 8 o, [0 T& K, R2 o
& m9 }! _9 ^# u+ y4 h8 x( x( o A 33. 黑龙江黑河县有座“将军坟”,“因为属于“帝王将相”,也遭到严重的破坏。
4 Z7 F5 c4 L; O0 O. n, n; h! Z0 j* Y0 I9 p8 B" x8 d! w9 s: m( t1 u
34. 宋代诗人林和靖(967-1028)的墓也在被毁之列。 / L7 z, L! t. f0 V+ c- Y4 |
2 t% [" L9 L0 g X9 J5 B) n4 ~ 35. 清末章太炎、徐锡麟、秋瑾,乃至“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中的杨乃武的墓,都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口号声中作了牺牲。 ' u; {* `1 ]# M" Y0 ]2 L% R* z
I" w2 p" J( m- ` j; O8 Q
36. 一位年轻的中学老师领着一帮初中生以“让保皇派头子出来示众”为由,刨开康氏墓,将他的遗骨拴上绳子拖着游街示众。革命小将们一边拖着骨头游街一边还鞭挞那骨头,好像相信康氏灵魂附着在骨头上似的。游完街,康氏的头颅被送进“青岛市造反有理展览会”,标签上写道:“中国最大的保皇派康有为的狗头”。
- F: g4 n) \; T) v. Y, f. y# J( m; E$ n: ?) e" P
37. 浙江奉化县溪口镇蒋介石旧居,蒋氏生母的墓被上海的大学生领导的宁波中学生掘开,其遗骸和墓碑都被丢进了树林。
0 r+ a& \ h& S9 P2 r- h" [# P8 E2 j1 C% n; N
38. 南漳县为抗日名将张自忠建造的张公祠、张氏衣冠冢和三个纪念亭均被破坏。 ! i2 J# w% a1 p5 N) x0 Y) j
. R: n1 P* L" t1 \# o5 C 39. 杨虎城将军,虽被国民党处决,仍是红卫兵眼中的“国民党反动派”,墓及墓碑都砸毁。 6 M( g1 t R! _. l$ Z8 |" g$ N
; P7 H; v% ?4 a$ w' u/ [1 I& a* [ 40. 新疆吐鲁番附近火焰山上的千佛洞的壁画,曾被俄、英、德等贪焚商人盗割,卖到西方。但那运到国外的壁画毕竟被博物馆珍藏,并未毁掉。而中国人自己干的“破四旧”却重在一个“破”字:将剩下的壁画中的人物的眼睛挖空,或干脆将壁画用黄泥水涂抹得####,存心让那些壁画成为废物。 , u: K, C1 O9 m8 G9 Q. A6 r* Y
1 L* z# V8 a8 R0 ?6 A 41. 山西运城博物馆原是关帝庙。因运城是关羽的出生地,历代修葺保养得特别完好。门前那对高达六米的石狮子可能是全国最大的。如今,那对狮子被砸得肢体断裂,面目全非;母狮身上的五只幼狮都砸成了碎石块。 3 @+ k% N5 H) [. V" I0 D+ `) J6 f
2 `, {5 [2 B9 d* Z5 q) S( P8 W 42. 安徽霍邸县文庙,雕梁画栋、飞檐翘角,龙、虎、狮、象、鳌等粉彩浮雕皆为精美的工艺美术品。“房饰浮雕在文化大革命中统被砸毁。”文革后省、县拨款数万修葺,“尚未完全复原。”山东莱阳文庙,“大成殿雕梁画栋、飞檐斗拱,气势雄伟……文化大革命期间,大成殿被拆除。”全国四大孔庙之一的吉林市文庙,“破四旧”中严重受损,荒废多年,文革后历时五年方修复。 ) I+ s! l1 o5 R. e' B
( H5 O6 E% B/ H8 d& G$ R, x
43. 唐代高僧褒禅结芦安徽含山县花山,死后弟子改山名为褒禅山。宋王安石游览此山,作《游褒禅山记》后,褒禅山遂名扬四海。因是“四旧”,褒禅山大小二塔被炸毁。
9 N3 G T3 \0 P# W4 P) O
* D' u c* l# L) H: V1 j$ C* Q 44. 全国最大的道教圣地老子讲经台及周围近百座道馆被毁。
0 T+ L8 F2 H$ ~+ n2 r# G E5 R$ E7 |* x" Q+ I: Z- _
45. 宋代大文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经另一宋代大家苏东坡手书,刻石立碑于安徽滁县琅玡山脚当初欧阳修作文的醉翁亭,至今已近千年。前去革命的小将不仅将碑砸倒,还认真地将碑上的苏氏字迹凿去了近一半。醉翁亭旁堂内珍藏的历代名家字画更被搜劫一空,从此无人知其下落。
9 }; p4 z. |, f, h% u! T
]% T9 ~2 }, i$ a 46. 山东冠县中学红卫兵在老师带领下,砸开千古义丐武训的墓,掘出其遗骨,抬去游街,当众批判后焚烧成灰。 3 f1 h3 M) S" M7 q- Q; d( U3 s$ m
2 C3 Y5 P& k, M0 `. L( T 47. 曾国藩 : M9 o5 ?. K, R! H k% a. _) c
' k4 G1 f n( ^5 {) g2 Z6 W: j48. 浙江省舟山藏经楼(阁)藏书,普陀山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收藏明清时期钦赐龙藏及大藏经,1966年扫“四旧”中经书全部被烧。
# J2 Z" k. G) q# v
. s( s D) }8 a1 H G; |* S49. 浙江省舟山千佛楼,普陀山大乘庵,檀香木艺术造像及玉佛数百尊,1966年扫“四旧”中被盗毁。 . R8 R" G: W5 w% n
- r; H- q" l9 L9 G' V! r6 H50. 浙江省舟山“姚公殉难处”碑,梵宫池旁,纪念清代定海知县姚怀祥,1966年扫“四旧”中被毁。
/ S. O2 M3 Y' I, l( D
+ E Q$ u2 X: t2 _2 P51. 浙江省舟山多宝塔,普陀山,浙江省仅存的元代石塔,1966年扫“四旧”中壶门内浮雕佛像被凿毁。 / A7 k" ^+ u6 |- [3 k
5 _$ `# Q( h h7 k
52. 浙江省舟山“中国有圣人”,普陀山,明代摩崖石刻,1966年扫“四旧”中被毁。
9 T& _5 `$ z1 P" K3 F) j }6 X" b1 \* o8 g# K
53. 浙江省舟山奎星阁,定海区鳌山,清代古建筑,1969年武斗中烧毁。
: P c$ u1 I$ O8 X9 [6 u5 Q# u x F
54. 浙江省舟山文笔峰,定海区鳌山,明代石结构建筑,1973年拆毁。 b. B1 N1 k" @% Y
] L9 ]" Y) K# a( k9 d8 k
55. 沟崖,因沟谷内多悬崖而得名。位于昌平区北部十三陵镇域内,为德胜口沟西侧的支沟。沟崖曾是佛、道两教盛地,有“北武当山”之称。自元、明以后,相继建造有玉虚观、碧霞宫、斗姥宫、西峰庵、东峰庵、瑞峰庵、盘道庵和西王母祠等72座佛、道宫观庙宇,现玉虚观、碧霞宫、斗姥宫和瑞峰庵等遗址仍存。许多文物遗迹文革被毁坏。 3 k1 {$ d2 ?" e# ]1 C# O
# y9 H9 x b0 Z8 u# l# S
56. 定陵发掘出土了一大批珍贵的文物,使考古工作者掌握了众多的第一手资料,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许多文物未能完整保存下来,直至30多年后才完成有关发掘报告。最令人惋 惜的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席卷华夏大地,已沉睡数百年的万历帝后三人也未能幸免,帝后尸骨文革被毁。 8 u8 O B- }" i4 {- Y. u' a9 `
( u1 O$ F9 U% h- n) u/ k57. 明代著名三尚书之一的惠州人叶梦熊墓,“文革”中曾被毁去,虽然墓山尚在,但普通人一般无法找到了,墓地上杂草丛生,墓形都看不到了。据上世纪40年代张友仁编著的《惠州西湖志》就记载:“宫保尚书叶梦熊夫妇墓在西湖犹龙山……今存。墓道丰碑屹立,翁仲羊马巍然。”改革开放后出版的《惠州西湖新志》载:“新中国成立后,该墓基本保持完好,‘文革’中遭到破坏,墓碑及四对石像大部分遗失或残缺不存。”
4 G1 A7 k" ~4 S$ W% E* x! n6 h
58. 唐哀帝陵文革被毁。
5 w- h b/ M3 a: p3 _2 M* [8 M4 E
- d- [& @$ S j2 w/ X6 T59. 云阳新县城上环路云阳师范学校外边,有一个名叫天公岩的石洞。在清末民初的时候,当地大户人家涂家就将天公岩石洞加以修缮作为家庙。后来为了躲避土匪,涂家举家搬进洞内居住,过起了穴居生活。天公岩石洞十分宽阔,冬暖夏凉,而且远离城市喧嚣,就像一个现代的“桃花源”。文革人为破坏很严重,给后来的修复增加了太大的成本,文物古迹的文化价值,相信是修复不了的。
3 u( O. [. _- K f7 l: m5 B2 X- C: n3 D: l( o! @" s
60. 清末广东人陈芳在美发达后回乡后,乐善好施,扶危济难,赈灾修路,整理村容,兴办教育,时称陈芳复兴梅溪村。陈芳之举,颇得朝庭欢心,光绪皇帝分别于光绪十二年和十七年,两次御赐“乐善好施”、“急公济义”题额之石制旌碑牌楼四座(文革中被毁一座),以铭嘉励。这四座品形石牌芒均采用榫卯方式构造,刻有瑞兽、花果、人物、书法和八仙图案,,雕刻精美,巍峨壮观,为岭南罕见之精美古建筑物,它与梅溪林内的凉亭、祠厅、庐墓、桄榔、山川、田园等相映交辉,别具风韵。1906年10月18日,陈芳卒於故乡,村人以东西言方殡仪重葬亡,建墓于村南山坡上。 ! C2 N. Z- `3 r) w6 j" s
/ x" S! q" c& \/ Y) ?/ B61. 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柳宗元在柳州病逝。后一年,灵柩运回京兆万年县栖风原(今陕西临潼县内)。《柳州县志》说:"宗元原厝于古州治,其榇虽扶归,而封土尚存。”这封土就是现在的柳宗元衣冠墓。原毛石砌墓是清代重建的,墓碑题"唐刺史文惠侯柳公宗元之墓”,有对联"文能寿世,惠以养民"。文革时墓被毁平。 3 w( J3 J- m ?2 j) Z9 d2 G
4 L' ]0 S/ g- W. x$ W1 r6 ?! s62. 西藏游纳木错恰多南卡岛,这也是块圣地。岛上有许多佛像和文字的自成物,以及许多山洞,岛上原有恰多寺,文革时被毁,遗迹尚存,这里正好是念青唐古拉的对面,有几块树立的大石头,被称为念青唐古拉的大门。 , |. b5 i5 j. [4 j% a2 u
5 |8 p. Q8 g$ l4 S+ t
63. 江郎才尽说的是南朝时期大文学家江淹的故事。说的是有一天他夜宿冶亭,晚上梦见郭璞向其讨还神笔,从此以后江淹再无美文出现。江淹(444—505年),字文通,开封兰考人。少孤好学,自幼以文章著名于世。历仕宋齐梁三代,官直金紫光禄大夫,封酃陵候。开封杞县有江陵岗村有江淹墓,墓前原有江淹庙,文革期间被毁。此村与附近的江庄均为江淹之后代。 . e3 ^7 O; z6 b/ r9 h. O
. ]0 V$ m% S# F0 X+ C) u, x$ V! D64. 和顺的牌坊很多,不少是贞节牌坊,或是当朝官表或当地名家的题词,可惜在文革时被毁去不少,现在依原样重建回来,必然少了沧桑的味道…… + S3 e/ R2 z3 N: E
! b( B; a3 O$ L. A' o65. 河曲有“十二景”:最具文化价值的“岑楼挹青”,指县城之东挹青楼,文革期间被毁。
+ U, b3 G2 Z- w* O0 `
! ?+ K' `; v6 j. z6 `66.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玛纳斯县大佛寺,文革前曾在县师范学校院内,文革中被毁,1991年开始重建,1994年建成后由澳籍华人马玉翠女士捐资2千澳元,雕刻大理石碑及门前水泥板路面。 0 s& |' R# B+ m* e9 n! [6 Y7 [; t7 A
% ]% V7 u) h. z. K* s( ^) Y
67. 河北省武安市阳邑镇永安村,原名南阳邑中寨,据武安地名志,相传为汉代建村。村东南现有隋唐砖厂遗址,可知该村唐代已有人居住。鸿禧寺原题记碑文革时被毁,从大殿建筑特征分析,时代应在元代以前,为早期建筑。 / _/ Y6 `# o" F' Z
' q1 f2 b. `( [/ V5 ` a
68. 陕西,光绪末年,朝廷在天山庙东侧为他修建经堂、斋堂、寝堂。大庙雕制了悬佛五百尊,罗汉、观音等惟妙惟肖,极尽精巧之能事。岳公台下为他建造了七级浮屠,可惜这座浮屠在文革期间被毁,现在只有塔基尚有残留。
1 f5 k9 ]2 e. {$ H. a; M" O
* }3 t, I8 O+ g( w69. 遗存在景谷雷光佛迹寺的清代石刻瑰宝,位于景谷县永平镇芒腊村芒景组莱贯罕山上的雷光佛迹寺,据傣文经书记载,始建于傣历1147年(公元1733年)。原建佛寺在文革时期被毁。现在我们所看到的雷光佛迹寺,是在2005年由永平傣族民间艺人王元周率领子女根据原寺规格与规模在各方人士的鼎力协助下重建的。原寺虽在文革时期被毁,除留下种种有关佛与佛寺的传说之外,也留下了一些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经过细致的现场考察,在目前佛寺大门旁的荒草中我们发现了一些石刻禽兽虫鸟、花草云纹,这些无疑是在原寺被毁时遗留下来的。
4 {2 z. h1 r8 y( L7 @) O3 V- ^+ Z0 L. y( f9 A1 _! L6 S& R
70. 清朝时,邓小平同志祖上邓时敏曾高中进入翰林院,授职编修,乾隆十年,升任大理寺正卿。其母七十大寿时,乾隆皇帝亲笔御书"莱采怡顾"贺寿,邓家便以此为荣。嘉庆年间,朝廷为表彰邓时敏的功德而赐造神道碑:石碑高三米,宽一米,上刻双龙拥圣,中刻 "通奉大夫大理寺正卿邓公神道"。文革期间被毁,现有遗址。牌坊村名来源于"德政牌坊","德政牌坊"建于清朝,牌坊横额上书"德政牌坊"四字,下面刻有乾隆皇帝下旨兴建的文字,文革期间被毁,现留有遗址。 ' \0 Z9 q# r$ w
! u( N1 n) J( D! v2 J# ], n- I3 |) X
71. 隆回山界回族乡罗白清真寺,原罗白清真寺院比较宽阔。在1962年~1964年间被罗白人民公社占用为公社社址。1965年~1969年继被罗白大队占用为合作医疗室。文革时期1970年被罗白大队拆掉,一座好端端的清真寺被搞得支离破碎,荡然无存。
B# H9 F3 d5 x4 D
$ N9 {4 J. \0 `0 L- p6 ~72. 甘孜寺坐落在甘孜县城边的山坡上,建筑风格属藏、汉结合。寺庙系格鲁派,已经有三百三十九年历史,文革时被毁,八零 年前后重建。寺内僧众逾四百人。 * c" N7 M9 h( ?; J/ J" W
, T, L( F# U/ P/ C) T73. 庵上石坊坐落安丘市西南35公里的庵上镇庵上村中。建于清代道光九年(1829年),其雕建者李氏兄弟是民间神工匠人,据说,李氏兄弟刻完此坊,到兖州为一家财主刻了一座更为完美的石坊。主人怕其为别人刻出更好的石坊,问:“你们是否能刻出更好的石坊?”,二人答道:“如果有人出更多的钱,自然有更好的石坊。”于是兖州的财主在李氏兄弟的饭菜里下了毒,毒死了李氏兄弟。李氏兄弟一生只刻过两座石坊,兖州石坊在文革中被毁,所以有“天下无二坊,除了兖州是庵上”之说。
. j7 L# j) L0 H6 S, }- O" _* e
74. 惠山寺,始建于南北朝距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它的前身是南朝刘宋司徒右长史湛挺创立的“历山草堂”。毁于战火后,李鸿章在惠山寺的废墟上建立了“昭忠祠”,辛亥革命后改为“忠烈祠”,文革中被毁。
) y& p+ R8 G$ z! A. _3 i( G/ L9 z0 C( c5 h2 R
75. 甘宁墓,位于阳新县富池镇半壁山,临江而立,背倚军山。占地66.7公顷,其中森林面积53.36公顷,为三国时吴国西陵太守甘宁之墓,是由当地政府筹资易地修复的,因原墓于“文革”期间遭破坏。园内山壑纵横,四季常青,东北有十亩桂园,西南为十亩竹圃,甘宁墓坐落其中,墓高2米,周长6米,墓前矗立着仿古天柱石坊,大雅壮观,石坊前有天然“甘泉”。 ) {* o w( s1 n! h$ O$ `2 h% n4 |
0 [" U9 f4 I$ T: `76. 中岩佛寺,中岩分三岩,三岩各有寺。在下岩临岷江者为下寺,入山约2公里处在中岩主峰半山者为中寺,其上又约1公里处环绕石笋三峰者为上寺。下寺 依岩临江,以其建造于“慈姥矶”头,旧称“慈姥庙”。或又以其在山之脚,俗称“脚寺”。溪水经其右,竹树荫于后。旧有水月楼翼然江上(久圯)。全寺建造规模不大,有正三殿,侧两廊,前房三间。山门耸立大型木牌坊1座,额题名“名山后绣”4字,日久,风化不可卒读。前三层台阶右侧,有清道光年间“重修正殿”石碑1通。寺于“文革”被毁,80年代中期开始重建。中寺 位于中岩主峰“慈姥峰”之半山,旧名“景德禅院”,规模形制居上、中、下三寺之冠。寺基宽阔。巍峨雄敞。殿、堂、楼、阁大小共数十幢,无不建造恢宏,雕饰精美。主要建筑依山形地势配置为5个台阶。第一台为山门。橙黄色围墙,门前照壁上是五彩缤纷的瓷浮雕,中嵌一个大“福”字。花草竹木,浓荫着整个佛寺殿院。第二台为“四大天王殿”。中矗大型石碑坊,左右2座砖浮图(也称字库)。殿中主供“弥勒佛像”,两廊塑“四大天王”。第三台为“大雄宝殿”。正中奉释迦牟尼佛及文殊、普贤2菩萨,两侧列十六罗汉,左右壁画绘“西游记”故事16则,精妙绝伦。大殿之后,第四台为“藏经楼”。内藏“大藏经”全部经卷以及历代名贤游览中岩留下的字、画、题咏等苏裱绢卷不计其数。第五台为“药师佛殿”。供药师“琉璃光佛”像一尊。此外,第三台阶两旁,左有客房10数幢,设300余铺位;右为两座大天井套四合院,内设客楼、斋堂、佛堂、精舍、方丈室、住持室、僧房以及花圃亭榭等等。“文革”中,寺宇文物尽毁,只残存僧房一角。
8 i. q" f0 B( i7 E N; j X. p/ |/ X3 G1 U/ F* g5 J. p. A- I
77. 寿安寺是崇阳县有名的古寺,原寺大部分于抗战时期及文革时期被毁,现存有清乾隆二年重修的偏殿十余间,清代雕版印刷的《妙法莲花经》一部。
9 L- J; V: Z2 [
/ V$ e5 \- _( Q2 M78. “乐氏宗祠”残门头。此宗祠文革中被毁。门柱为四方形石柱,宋代建筑。“乐氏宗祠”四字,为颜体粗笔,端庄雄伟,浑厚有力。乐史(930-1007年),字子正,号月池,是北宋前期著名的地理学家、方志学家、文学家,宜黄县人。乐史出生在宜黄县黄陂镇霍源村。他博通典籍,好著述,前后著书20余种,共1018卷。于崇仁县北郊书院修业六年。南唐保大十九年(962)进士及第(状元),初仕南唐齐王景达临川秘书郎。后因战争回家,创办“五峰精舍”书院。大宋统一后出任中原主簿,复登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甲科,再度状元及第,官至水部员外郎。乐史78岁时病卒于洛阳,葬于崇仁县三山乡官山村前凤凰窠,距县城9.6公里,冢高1.4米。该县三山乡上乐村、中乐村、下乐村村民大多为乐史后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