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6832|回复: 22

古代兵器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6 18:5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轩辕夏禹剑
众神采首山之铜为黄帝所铸,后传与夏禹。剑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剑柄一面书农耕畜养之术,一面书四海一统之策。轩辕夏禹剑!对这样一把剑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呢。黄帝、夏禹!对这样两个人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呢。勇气、智慧、仁爱……一切归于两个字:圣道。轩辕夏禹剑是一把圣道之剑。

9 D6 w- Z: p. ^9 r2 N0 [* T( e, l/ A
# Y9 U+ M; ?9 l1 q
湛泸
湛泸是一把剑,更是一只眼睛。湛泸:湛湛然而黑色也。这把通体黑色浑然无迹的长剑让人感到的不是它的锋利,而是它的宽厚和慈祥。它就象上苍一只目光深邃、明察秋毫的黑色的眼睛,注视着君王、诸侯的一举一动。君有道,剑在侧,国兴旺。君无道,剑飞弃,国破败。五金之英,太阳之精,出之有神,服之有威。欧冶子铸成此剑时,不禁抚剑泪落,因为他终于圆了自己毕生的梦想:铸出一把无坚不摧而又不带丝毫杀气的兵器。所谓仁者无敌。湛泸剑是一把仁道之剑。

4 o4 M8 J$ i( u5 Y. W
  F  F$ Y4 O( H, r9 c: D. R) \# a0 t  V0 M- c7 Z
赤霄
秦朝时,有这样一个没有出息、浑身都是毛病的青年。他懒,从来不干家里的农活。他好酒,常常醉成一滩烂泥。他好色,见着漂亮姑娘就迈不开腿。他没有礼貌,对官对民都大大咧咧。最可气的是他好撒谎,好吹牛。他经常让人看他左腿上的七十二个黑痣,他不说这是皮肤病而说是天相图。他经常遥望咸阳,摇头叹气: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他撒谎越来越离谱。他不知从哪儿弄来一根生锈的铁棍,告诉乡里人说这是一把从南山仙人那里得来的宝剑,名字叫:赤霄。他把它奉为至宝,整日“剑”不离身。他还说自己不是人而是天上的一条赤龙。他的牛越吹越大。他说他早就认识始皇帝,始皇帝是白龙,他还说始皇帝不如他,因为他是法力更高的赤龙,他将来要取而代之也做皇帝。他还说他知道始皇帝的元气已化为一条白蛇最近一段时间正在丰西泽附近游弋。他说他要斩去这条白蛇,他边说还边用捡来的铁棍比划了一下。人们都把他的话当笑话、大话,没有人相信。可是,在一个晚上,一切都变了。这天晚上,乡里几十个结伴去县里学徒做工的青年走到了丰西泽,这个青年也在其中,但他不是去做工而是凑热闹,他一边走一边掏出酒壶喝酒。这帮人走到丰西泽时停住了脚步,说来也怪,最近,去县城学徒做工的人经常有人莫名其妙地消失在丰西泽附近,所以,为保险起见,大家派了一个身手敏捷的青年先走几步前去打探,过了一会儿,探子吓得面无人色逃了回来,他说他走一段路闻到前面隐隐有腥气,于是爬上一棵大树了望,看见一条硕大的凶恶的白蛇正挡在道路中间,象在等待什么。人群大惊失色,再也不敢向前。这时,这个青年分开众人向前走去,他说那条白蛇在等他,他要斩了它。他一边说一边拔出铁棍,脚步踉踉跄跄,看来他喝了一路,到现在已经喝醉了。人们屏住呼吸看着他歪歪扭扭远去的背影,心里都在说:这个傻小子……一夜过去,这个青年也没有回来,人们知道他一定成了蛇的美餐。云开雾散,大家继续前行。走了一段路,突然,他们看见一条硕大的白蛇,被斩为两截扔在路边。再向前走了几里地,发现这个青年正躺在路边呼呼大睡,他的身体上方有一团云气笼罩,云中有条赤龙正在懒懒洋洋地飞来飞去。而手中的那根铁棍不见了,代之的是一把饰有七彩珠、九华玉的寒光逼人、刃如霜雪的宝剑,剑身上清晰镌刻着两个篆字:赤霄。这一刻,人们都相信了这个青年原来说的话都是真的。这个青年就是刘邦。这把剑就是斩蛇起义的赤霄剑。赤霄剑是一把帝道之剑。
( u: G* v( B; {' f" u+ M6 J2 k
/ ]: |6 I! s  M( x  m8 d9 E
$ ?* d& W5 h0 h# n4 e7 L+ W
泰阿
楚国的都城已被晋国的兵马围困了三年。晋国出兵伐楚,是想得到楚国的镇国之宝:泰阿剑。世人都说,泰阿剑是欧冶子和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但是两位大师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说泰阿剑是一把诸侯威道之剑早已存在,只是无形、无迹,但是剑气早已存于天地之间,只等待时机凝聚起来,天时、地利、人和三道归一,此剑即成。晋国当时最为强大,晋王当然认为自己最有资格得到这把宝剑,但是事与愿违,此剑却在弱小的楚国铸成,出剑之时,剑身果然天然镌刻篆体“泰阿”二字,可见欧冶、干将所言不虚。晋王当然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向楚王索剑,楚王拒绝,于是晋王出兵伐楚,预以索剑为名借机灭掉楚国。兵力悬殊,楚国大部分城池很快陷落并且都城也被团团围住,一困三年。城里粮草告罄,兵革无存,危在旦夕。这一天,晋国派来使者发出最后通牒:如再不交剑,明天将攻陷此城,到时玉石俱焚!楚王不屈,吩咐左右明天自己要亲上城头杀敌,如果城破,自己将用此剑自刎,然后左右要拾得此剑,骑快马奔到大湖,将此剑沉入湖底,让泰阿剑永留楚国。第二天拂晓,楚王登上城头,只见城外晋国兵马遮天蔽日,自己的都城宛如汪洋之中的一叶扁舟,随时有倾灭危险。晋国兵马开始攻城,呐喊声如同山呼海啸,城破在即。楚王双手捧剑,长叹一声:泰阿剑啊,泰阿剑,我今天将用自己的鲜血来祭你!于是,拔剑出鞘,引剑直指敌军。匪夷所思的奇迹出现了:只见一团磅礴剑气激射而出,城外霎时飞砂走石遮天蔽日,似有猛兽咆哮其中,晋国兵马大乱,片刻之后,旌旗仆地,流血千里,全军覆没……这件事情过后,楚王召来国中智者风胡子问道:泰阿剑为何会有如此之威?风胡子对道:泰阿剑是一把威道之剑,而内心之威才是真威,大王身处逆境威武不屈正是内心之威的卓越表现,正是大王的内心之威激发出泰阿剑的剑气之威啊!见于《越绝书》。泰阿剑是一把威道之剑。
5 Z- z/ T7 b3 a) Y" C& W, d* i
7 h4 T: v; a. R, s. v- C

4 }: ?6 A/ c8 {5 _
七星龙渊
这把剑传说是由欧冶子和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欧冶子和干将为铸此剑,凿开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铸剑炉旁成北斗七星环列的七个池中,是名“七星”。剑成之后,俯视剑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渊,飘渺而深邃仿佛有巨龙盘卧。是名“龙渊”。此剑铸造的技艺固然精湛,但它的闻名还在于无法知道其真实姓名的普通渔翁:鱼丈人。话说伍子胥因*臣所害,亡命天涯,被楚国兵马一路追赶,这一天荒不择路,逃到长江之滨,只见浩荡江水,波涛万顷。前阻大水,后有追兵,正在焦急万分之时,伍子胥发现上游有一条小船急速驶来,船上渔翁连声呼他上船,伍子胥上船后,小船迅速隐入芦花荡中,不见踪影,岸上追兵悻悻而去,渔翁将伍子胥载到岸边,为伍子胥取来酒食饱餐一顿,伍子胥千恩万谢,问渔翁姓名,渔翁笑言自己浪迹波涛,姓名何用,只称:“渔丈人”即可,伍子胥拜谢辞行,走了几步,心有顾虑又转身折回,从腰间解下祖传三世的宝剑:七星龙渊,欲将此价值千金的宝剑赠给渔丈人以致谢,并嘱托渔丈人千万不要泄露自己的行踪,渔丈人接过七星龙渊宝剑,仰天长叹,对伍子胥说道:搭救你只因为你是国家忠良,并不图报,而今,你仍然疑我贪利少信,我只好以此剑示高洁。说完,横剑自刎。伍子胥悲悔莫名。故事见于《吴越春秋》。七星龙渊是一把诚信高洁之剑.

( Y5 u4 Q6 F. X
/ c1 A6 ^& Z0 T5 f
* M$ T4 i$ l0 W; [% V* w( _

: F5 C6 d: A! |) ?* x4 [9 l0 l7 Z
干将莫邪
干将、莫邪是两把剑,但是没有人能分开它们。干将、莫邪是两个人,同样,也没有人能将他(她)们分开。干将、莫邪是干将、莫邪铸的两把剑。干将是雄剑,莫邪是雌剑。干将是丈夫,莫邪是妻子。干将很勤劳,莫邪很温柔。干将为吴王铸剑的时候,莫邪为干将扇扇子,擦汗水。三个月过去了,干将叹了一口气。莫邪也流出了眼泪。莫邪知道干将为什么叹气,因为炉中采自五山六合的金铁之精无法熔化,铁英不化,剑就无法铸成。干将也知道莫邪为什么流泪,因为剑铸不成,自己就得被吴王杀死。干将依旧叹气,而在一天晚上,莫邪却突然笑了。看到莫邪笑了,干将突然害怕起来,干将知道莫邪为什么笑,干将对莫邪说:莫邪,你千万不要去做。莫邪没说什么,她只是笑。干将醒来的时候,发现莫邪没在身边。干将如万箭穿心,他知道莫邪在哪儿。莫邪站在高耸的铸剑炉壁上,裙裾飘飞,宛如仙女。莫邪看到干将的身影在熹微的晨光中从远处急急奔来。她笑了,她听到干将嘶哑的喊叫:莫邪……,莫邪依然在笑,但是泪水也同时流了下来。干将也流下了眼泪,在泪光模糊中他看到莫邪飘然坠下,他听到莫邪最后对他说道:干将,我没有死,我们还会在一起……铁水熔化,剑顺利铸成。一雄一雌,取名干将莫邪,干将只将“干将”献给吴王。干将私藏“莫邪”的消息很快被吴王知晓,武士将干将团团围住,干将束手就擒,他打开剑匣绝望地向里面问道:莫邪,我们怎样才能在一起?剑忽从匣中跃出,化为一条清丽的白龙,飞腾而去,同时,干将也突然消失无踪。在干将消失的时候,吴王身边的“干将”剑也不知去向。而在千里之外的荒凉的贫城县,在一个叫延平津的大湖里突然出现了一条年轻的白龙。这条白龙美丽而善良,为百姓呼风唤雨,荒凉的贫城县渐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县城的名字也由贫城改为丰城。可是,当地人却时常发现,这条白龙几乎天天都在延平津的湖面张望,象在等待什么,有人还看到它的眼中常含着泪水。六百年过去了。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丰城县令雷焕在修筑城墙的时候,从地下掘出一个石匣,里面有一把剑,上面赫然刻着“干将”二字,雷焕欣喜异常,将这把传诵已久的名剑带在身边。有一天,雷焕从延平津湖边路过,腰中佩剑突然从鞘中跳出跃进水里,正在雷焕惊愕之际,水面翻涌,跃出黑白双龙,双龙向雷焕频频点头意在致谢,然后,两条龙脖颈亲热地纠缠厮磨,双双潜入水底不见了。在丰城县世代生活的百姓们,发现天天在延平津湖面含泪张望据说已存在了六百多年的白龙突然不见了。而在第二天,县城里却搬来了一对平凡的小夫妻。丈夫是一个出色的铁匠,技艺非常精湛,但他只用心锻打挣不了几个钱的普通农具却拒绝打造有千金之利的兵器,在他干活的时候,他的小妻子总在旁边为他扇扇子,擦汗水。干将、莫邪是一把挚情之剑。

$ `( g8 d6 m( `- H6 \. C2 Z9 y
2 o& M3 B  X+ N0 \2 M
4 m3 O6 G! s- r4 e6 l- u
鱼肠
黑铁一般的大鹰向大殿疾飞的时候,专诸也正端着亲手烹制的梅花凤鲚炙走上殿来。天空里阳光猎猎,大鹰疾飞如故。大殿间甲士陈列,专诸稳步向前。云朵被飞鹰的气势惊呆纷纷游走起来。王僚被专诸手里的菜香所吸引,提了提鼻子,向前欠了欠身,他只看到菜没有看到专诸。那道菜叫梅花凤鲚炙,梅花是严冬的寒梅,凤鲚是太湖里只在酷暑出现的凤尾鲚鱼,炙,是用严冬寒梅的枝杆来烤炙盛夏太湖里的凤尾鲚鱼。飞鹰已经看到大殿的轮廓,天色突然暗了下来。专诸已经来到王僚的面前,把菜放在案上,殿内灯火依旧。乌云在天空翻滚,大鹰已经收翅。王僚吞着口水,看着面前的美味。专诸稳稳地正在用手掰鱼。伴随着一声响雷,飞鹰向大殿凌空击下。王僚突然感到一股凛冽的杀气从鱼腹中激射而出,他被惊呆了。鱼肠剑已经出鞘(鱼腹),它稳稳地依偎在专诸的手中,疾速向前,两把训练有素的铁戈从面前交*拦住,鱼肠剑从缝隙中穿了出去,依然疾进。面前有三层狻猊铠甲。第一层穿透,第二层穿透,穿透第三层时,鱼肠剑发现自己已变成了断剑。剑断,然而杀气未断。鱼肠剑依旧向前。飞鹰将大殿击碎的时候,鱼肠剑也挺进了王僚的心脏。飞鹰在受伤下坠的时候满足地打了一声呼哨。断成一半的鱼肠剑在王僚渐渐减弱的心跳中哼起了无声的歌曲。被刀锋剑雨扑倒的专诸,用最后一丝力气,向着脸下的土地,绽出了一个寂寞的微笑。……夫专诸之刺王僚,飞鹰击殿……见于司马迁《史记。刺客列转》鱼肠剑是一把勇绝之剑。
0 G  E$ k$ I8 D

* N; q" v9 |5 ?" C: P2 v5 P; x. @- a4 c2 x
纯钧
春秋时期,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经过数年卧薪尝胆终于击败吴国的越王勾践,睡了一个甜美的午觉醒了过来,心情非常舒畅。饮了一壶上好的龙井新茶后,勾践兴致勃勃地派手下去找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薛烛。薛烛是秦国人,此时正在越国游历。薛烛虽然年纪轻轻,但却已经名动列国,被人称为天下第一相剑大师。不大一会儿,眉清目秀文质彬彬的薛烛就赶来了。宾主一番客套寒喧之后,就带着随从来到室外宽阔的露台之上。越王勾践酷爱刀剑,这个露台高达数丈,气势舒张,光线充沛,专门用来看剑赏刀。落座之后,勾剑扫了一眼身边的薛烛,心想这个年轻人虽然年纪轻轻但却阅剑无数,一般刀剑肯定难入他的法眼,于是,勾践一开口就叫手下取来了自己颇为得意的两把宝剑:毫曹和巨阙。哪知,薛烛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随便地说了一句:“这两把剑都有缺点,毫曹光华散淡,巨阙质地趋粗,不能算宝剑。”说完他还在温暖的阳光里懒懒地打了一个哈欠。勾践颇感意外,觉得很没面子,他想了一想,一咬牙,俯在一个贴身侍从耳边吩咐了几句,过了一会儿,侍从率领几百个铁甲武士护送一把宝剑来到台下。薛烛感到好笑,问道:“大王这么兴师动众,拿来的是什么剑啊?”勾践对薛烛的态度有一丝不快,他没好气地吐出了两个字:“纯均”。只听见“咣啷”一声,薛烛从座位上仰面摔倒,束发的金钗掉在地上,一头长发披散下来,面色突然凝住、呆滞。好大一会儿,才突然惊醒,只见他脚尖点地几个纵跃掠下台阶,来到剑前,深深一躬,然后又表情肃然地整理好自己的衣服,从侍者手中接过宝剑,小心翼翼地敲了几敲掂了几掂之后方才将剑从鞘中缓缓拔出。只见一团光华绽放而出宛如出水的芙蓉雍容而清冽,剑柄上的雕饰如星宿运行闪出深邃的光芒,剑身、阳光浑然一体象清水漫过池塘从容而舒缓,而剑刃就象壁立千丈的断崖崇高而巍峨……过了好久,薛烛才用颤抖的声音问道:“这就是纯钧吗?!”勾践点了点头:“是,”他得意地接着说道:“有人要用千匹骏马三处富乡两座大城来换这把宝剑,你看行吗?”薛烛连忙说道:“不能换。”勾践做作地皱了一下眉头问道:“为什么?你说说道理。”薛烛激动地大声对道:“因为这把剑是天人共铸的不二之作。为铸这把剑,千年赤堇山山破而出锡,万载若耶江江水干涸而出铜。铸剑之时,雷公打铁,雨娘淋水,蛟龙捧炉,天帝装炭。铸剑大师欧冶子承天之命呕心沥血与众神铸磨十载此剑方成。剑成之后,众神归天,赤堇山闭合如初,若耶江波涛再起,欧冶子也力尽神竭而亡,这把剑已成绝唱,区区骏马城池何足道哉……”勾践满意地频频点头:“说得有理,既是无价之宝,我就永远把它珍藏吧。”故事见于《越绝书》。纯均是一把尊贵无双之剑。
7 y) v8 Z6 g: B5 J5 a
' c7 P" a2 S7 T+ h  m, @8 r

0 {1 ~1 |; C, g- _
承影
远古的一个黎明,天色黑白交际的一瞬间,一双手缓缓扬起。双手合握之中是一截剑柄,只有剑柄不见长剑剑身,但是,在北面的墙壁上却隐隐投下一个飘忽的剑影,剑影只存片刻,就随着白昼的来临而消失,直到黄昏,天色渐暗,就在白昼和黑夜交错的霎那,那个飘忽的剑影又再次浮现出来。扬起的双手划出一条优雅的弧线,挥向旁边一棵挺拔的古松,耳廓中有轻轻的“嚓”的一声,树身微微一震,不见变化,然而稍后不久,翠茂的松盖就在一阵温和掠过的南风中悠悠倒下,平展凸露的圈圈年轮,昭示着岁月的流逝。天色愈暗,长剑又归于无形,远古的暮色无声合拢,天地之间一片静穆。这把有影无形的长剑就是在《列子。汤问》之中被列子激赏的铸于商朝后来被春秋时卫国人孔周所藏的名剑:承影。承影是一把精致优雅之剑。
* I, V0 a- N/ y
& C5 \/ [) x' P
[ 本帖最后由 崬苝汏埱 于 2007-11-6 20:15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 +20 收起 理由
??…?§?è?·è?± + 20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18:5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名刀榜     3 z3 g/ z5 j  h4 c
1、二刀:指雌雄两把古代名刀。《古今刀剑录》:"后燕慕容垂以建兴元年,造二刀长七尺,一雄一雌,若别处之则鸣。"% w/ K+ V5 S/ v) d+ p
2、五色: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载:"少帝义符以景平元年造一刀,铭曰'五色'。"
1 ?4 ?  d. s/ e- V3、中山: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载:"后秦姚苌以建初元年造一刀,铭曰'中山'。"  q5 R( E) r% X6 }
4、永安: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载:"北京以永安三年,造刀一百口,铭曰'永安'"。
1 Q  o5 q% W6 z. y4 M5、白鹿: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后魏宣武帝恪,以景明元年于白鹿山造一刀,文曰'白鹿'。"
1 `  `* [. W) y0 \" B6 u: @2 @6、幼平: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周幼平击曹公胜,拜平虏将军。因造一刀,铭背曰幼平。"
' y3 B! E- ]% i, ]; C# k% S3 c9 B7、司马: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晋武帝司马炎咸宁元年造八千口刀,铭曰:司马。"# f3 m8 f$ W! X# ]
8、兴国: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晋武帝衍以咸和元年,造十三口刀,铭曰兴国"。
5 s  l6 z' y* d7 t/ K6 w9、百胜刀: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李以永建元年造珠碧刀一口,名曰百胜。"7 x! l" ~7 O6 G- F6 M4 Q
10、安国: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黄武中累功作安国将军,作一佩刀,文曰安国。"" t6 [: ?6 Z# i+ y
11、赤冶刀: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后魏昭成帝,以建国元年,于赤冶城铸刺刀十口,全镂赤冶宋。"# \1 j/ e" u" t
12、定业: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齐高帝肖道成,以建元二年造一刀,铭曰定业。"
, Y" m/ M: E7 h# A13、定国: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宋武帝刘裕,以永初元年铸一刀,铭其背曰定国。"
2 b: H% A8 g) r9 m9 M14、神术: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前秦符坚,以甘露四年造一刀,用五千二,铭曰神术。"8 k+ v( z) [/ d2 m% i: t# Z
15、建义: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西奈乞伏国仁,以建义三年造一刀,铭名建义。"
+ m6 d8 G; E6 _0 b16、建平: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后赵石勒以建平元年造一刀,用五百金,工用万人,头尖,长三尺六寸,铭曰'建平',隶书。"
7 x, m% O, P7 T: I17、善胜:古代名刀。《梁书·陶弘景传》载:"大通初,令献二刀于高祖,其一名善胜,一名威胜,并为传宝。"
" O7 h4 h* N7 c: P1 Z8 a" F18、威胜:古代名刀,见"善胜"条。* l# K+ V: n2 D& g' w
19、朝之: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云:"明帝鸾以建武二年造一刀,铭曰'朝之'。"
4 a& A! z: T3 {6 Q& k2 t. P: {20、腾马: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后蜀李雄,以晏平元年造刀五百口,文曰腾马。"3 X& ]$ |) V8 e& ^  i
21、麟嘉: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后凉吕光,以麟嘉元年造一刀,铭曰麟嘉。
  z9 ?1 E% k4 u6 I* a; X; D" T22、七圣刀:古代名刀。3 i2 ]  U3 Q' M9 R
23、大夏龙雀:古代名刀。《晋书·赫连勃勃载记》:"又造百炼钢刀,为龙雀大环,号曰'大夏龙雀',铭其背曰:'古之利器,吴楚湛卢,大夏龙雀,名冠神都。可以怀远,可以柔逋;如风靡草,威服九区。'世世珍之。"
. K8 B6 z1 s2 a24、文刀:古代名刀。《唐书·地理表》:"忠州贡文刀。"! V* B5 q- P. Q% H
25、巨刀:古代名刀。《湘烟录》:"魏文帝造宝刀曰露陌……查原文恐有误,名曰巨刀"。% v3 N9 C: b& f
26、半垂:古代名刀。《与弟超书》:"窦侍中遗促舟全错,半垂刀一枚。"* c  c+ _) n' |/ N/ z* q
27、龙刀:古代名刀。《梁·简文帝》:"龙刀横脖上,画尺堕众前。"$ g: u5 r4 U; `6 X# I, v; j3 s
28、龙泉太阿:古代名刀。《南史·王蕴传》:"为广德令,欲以将领自奋。每抚刀曰:龙泉太阿,汝知我者"。
# G& ~1 O6 `+ K28、龙鳞:①古代名刀。魏文帝《典论》:"丕作陌露刀,一名龙鳞。"《续汉书》载:"龙鳞,御刀也。"②古代名匕首。《典论》:"魏太子邳造百辟匕首三。……其三状似龙文,名曰龙鳞。"
1 ?. y5 X: ?" E6 }2 Q' e/ K29、玉环刀:古代名刀。《南史·刘怀慰传》:"齐高帝以怀慰为齐郡。太守手敕曰:'有文事必有武备,今赐卿玉环刀一口。'"
. a4 Q: [3 |) J, G30、玉把刀:古代名刀。《宋史·于阗国传》:"开宝二年,国王男总贡玉把刀"。
' ?2 q% b1 v5 O) \& e% N31、百炼:古代宝刀。晋·崔豹《古今注·上·舆服》:"吴大皇帝有宝刀三……一曰百炼,……"。
9 C0 G2 u1 i) Y0 e: I32、百辟刀:古代兵器。魏武帝曹操令制。《艺文类聚·六十·魏》:"往岁作百辟刀五枚,炼成,先以一与五官将(曹丕),其余四,吾诸子中有不好武而好文学,将与次与之。"曹植《宝刀赋》:"'建发中,家父魏王命有司造宝刀五枚,以龙、虎、熊、鸟、雀为识。太子得一,余及余弟饶阳修各得一焉,其余二枚,家父自仗之。"
6 M' l) w4 s. V+ C) ]33、安陵:古人名刀。高启《游侠篇》:"新削安陵刀,光夺众目眠。"- m# O; [8 |; a6 T/ I% k
34、犵党:古代名刀。宋·辅《溪蛮丛笑》:"出入坐卧,必以刀自随,小者尤铦利,名犵党。"
# X+ M, i' w  ?: D3 E, h% @35、阮师刀:古代名刀。晋·杨泉《物理论》:"古有阮师之刀,天下之所宝贵也。……其刀平背狭刀,方口洪首,截轻微之绝然发之系,斫坚钢无变动之异,世不百金精求不可得也。"
; W9 w3 m4 F. [/ I36、赤刀:古代名刀。《尚书》:"陈宝赤刀大训弘壁琬琰在西序。"郑玄注:"赤刀者武王诛纣时刀,赤为饰,周之正色。"《博物志》:"赤刀,周之宝器。"" V. L# l' G3 i. c" @' V5 [) j' b& A% B
37、含章:古代名刀。《典论》:"丕造百辟宝刀,……其二彩似丹霞,名曰含章。"( I( l. h1 u, Y8 q1 Y0 |* x
38、灵宝:古代名刀。《典论》:"丕造百辟宝刀,其一文似灵龟,名曰灵宝。"/ V6 M  e+ Q: J% O/ j' v
39、张飞刀:名刀的一种。三国时期张飞所佩的腰刀。又称"新亭侯"。《刀剑录》:"张刀初拜新亭侯,自命匠炼赤珠山铁为一刀。铭曰:'新亭侯。'"
) M! t5 e" |2 Z40、宝钿刀:古代名刀。《唐史·阿史那社尔传》:"太宗美其廉,赐高昌宝钿刀。"
$ f; \( O4 ^6 ~. K41、郑刀:古代名刀。《周礼·考工记》:"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越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也。"
$ A* _1 q! r# u" r" s9 N& k42、青犊:古代名刀。《古今注·上·舆服》:"吴大皇帝有宝刀三,…二曰青犊…"。8 A9 y. p8 j& B$ i9 Y# S% K! _
43、鸣鸿刀:古代名刀。《洞宴记》:"武帝解鸣鸿之刀,以赐东方朔,刀长三尺,朔曰:'此刀黄帝采首山之铜,铸之雄已飞去,雌者犹存,帝恐人得此刀,欲销之,刀自手中化为鹊,赤色飞去云中'。"
3 P3 l6 U. J$ ?3 ~0 _0 M/ B44、昆吾刀:古代名刀。《宋史·李公麟传》:"朝廷得玉玺,下礼官诸儒议言人人殊。公麟曰:'秦玺用蓝田玉,今玉色正青,以龙蚓鸟鱼为文,著帝王受命之符,玉质坚甚,非昆吾刀,蟾肪不可治,法中绝真,秦李斯所为不疑,议由是定'。"
. J) ~6 X! H: C. I3 i0 i0 i45、孟劳:古代名刀。《谷粱传·鲁僖公元年》:"公子友谓莒不回:'吾二人不相悦,士卒何罪?'屏左右相搏。公子友处下,左右回:'孟劳?'孟劳者,鲁之宝刀也。公子友以杀之。"
& A  r& h0 p  Q0 e4 g! {% ]! S46、神刀:古代名刀。相传为诸葛亮指挥下百炼而成。《蒲元传》:"元性多奇思,于斜谷,为诸葛亮铸刀。刀成,自方汉水钝弱,不在淬。用蜀江爽烈,足渭大金之元精,天分其野。乃命人于成都取江水,元以淬刀,言杂涪水不可用。取水者捍言不杂。元以刀画水,言杂八升。取水者叩头云:于涪津覆水,遂以涪水八升益之。以竹筒内铁珠满,申举刀断之,应手虚落,因曰神力。今屈目环者,乃是其遗范。"  J5 x& u- _4 T8 W
47、项羽刀:相传为项羽所佩之刀。《王侯鲭》:"董卓少耕野得一刀,无文,四面隐起山云文,斫王如木。及贵,以视蔡邕,邕曰:此项羽刀。"
' q) c; h% w: _1 R2 c48、泰山宝环刀:古代名刀。《列异传》:"仙人王方平,降陈节之有,以刀一口,长五尺三寸,名泰山宝环,……曰:此刀不能为馀益,独卧卦可使无鬼,入军不伤,勿以入厕,溷且不宜,久服三年后有从汝求者,可争与之。后果有与载钱百万清刀者。"
# Q+ R3 n3 b* N, X( P: ~; a& t1 v49、素质:古代名刀。《北堂书钞》魏文帝曹丕《典论》:"余造百辟宝刀三,……其三,锋似严霜,刀身剑侠,名曰素质。"《太平御览·兵部·刀》:"(素质)长四尺三寸,重二斤九两。"
5 r. ~* b% Z* h7 Z* C50、桂溪刀:古代名刀。黄庭坚:"我有桂溪刀,聊凭东风去。"0 S7 ^1 f# i) H
51、宿铁刀:古代名刀。《北名·綦母怀文传》:"怀文造宿铁刀,其法烧出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
  I$ J' Z" t" T6 @* F# U52、鸾刀:古代名刀。《礼记》:"割刀之用,鸾刀之贵,反本修古,不忘其初也。"《诗经》:"执其鸾刀,以启其毛,取其血筋。"
( V& W- x( B! [* V+ a- U* K' E53、铜口刀:古代名刀。《傅成奏事》:"尚书旧给介士二百人,人给大铜口刀一枚。"
  f' b" i) u) E" ]  l: F* \: \54、银装刀:古代名刀。《南史·席阐文传》:"梁武帝起兵,阐文劝。仍遣客私报帝,并献银装刀,帝报以金如意。"2 t% @5 p$ g8 l4 d$ n, h' T9 U
55、脱光:古代名刀。《太公兵法》:"刀之神,名曰脱光。"3 V0 C4 v. y5 F" ^+ D: [/ _- v
56、朝仪刀:古代名刀。《刀剑录》:"明帝鸾建武二年造一刀,铭曰朝仪刀。小篆书,长四尺。"
) Y: H" m% b- r0 @3 g8 S57、新亭侯:古代名刀。见"张飞刀"条* Z7 X6 V  [% p2 [* @
58、漏景:古代名刀。《古今注·上·舆服》:"吴大皇帝有宝刀三:……三曰漏景。"- @" W" d$ N0 \  P1 v' |- u- O5 y
59、警恶刀:古代名刀。《山堂肆考》:"杨贵妃文玄琰,小时尝有一刀,每出入道途间佩之,或前有恶兽盗贼,则所佩之刀铿然有声,似警于人也,故名曰警恶刀。"
) J  A/ }$ \. \1 u) `6 a60、麻札刀:古代名刀。《宋史·岳飞传》:"飞戒步卒,以麻札刀入陈,斫马足,遂大败之。"& `2 z( Y1 _0 K" t9 w0 Y# ^
61、温铜刀:古代名刀。清代梁绍王《两般秋雨追随笔》载:"传为明戎政尚书陆公完字遗物,恩陵赐也。") n, m: s3 c- R+ g
62、猨刀:古代名刀。"猨"通"猿"。《隋书·礼仪志》:"行各二人,执金花师于楯,猨刀。"
% O$ \3 ~8 ]- d3 P. b- h+ C  n63、回回刀:古代名刀。《云烟过眼录》:"刘汉卿所藏回回刀,小品,背上皆全紫全错。回回刀内全错出,一人面兽,精甚。闻回回国王所佩者。"
; l/ t; c1 `: r6 w  O) C5 _) b64、吴刀:古代名刀。古时以吴地作刀最为锋利,故张华诗赞曰:"吴刀鸣手中,利剑严秋霜。"3 j" ]8 h) g( a" h: _' g
65、葛党刀:古代名刀。《梦溪笔谈》:"吴钩,刀名也。弯,今南蛮用之,谓之葛党刀。"
( Q5 Y* y. m, N7 L" f66、鱼刀:古代名刀。《水经. 温水注》晋范文“日南西卷县夷师范椎奴也。文为奴时,山涧牧羊,于涧水中得两鲤鱼,隐藏挟归,规欲私食,郎知检求。文大惭惧,起托曰“将砺石”。还,非为鱼也。郎至鱼所,见有两石,信之而去。文始异之。石有铁,文入山中,就石冶铁,锻成两刀,举刀向鄣,祝曰:“鲤鱼变化,冶石成刀,斫石鄣破者,是有神灵。文当得此,为国君王,斫不入者,是刀无神灵。”进斫石鄣如龙渊干将之斩芦蒿,由是人情渐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19: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古代兵器3 T2 K# V; `* U! e. p" u
1 D# G8 x. G) g, u4 f
古兵器因功能及使用场合的不同,设计试用于战争、自动、自卫、狩猎、比武等需求,而且不段改进与创新,其中以战争所使用的兵器最为先进。受威胁的一方为求自我保护,必须研发更先进的兵器,因此造就了科技的进步。人类很多发明是伴随着兵器的发展而来,技术与科学于是有了演进的轨迹。 ! f' U  I' \( Z" B4 x
9 T: H9 ?9 f' Q1 l
  手握古兵器犹如历史在掌上,有关兵器发展史书宛如读世界历史。历史告诉我们改良或发明新兵器是尖端科技,要征服别人或保护自己,唯有兵器,所以没有任何东西比兵器更贴近人类的命。除了历史与社教的角度,我们更可以从兵器的制作技术装饰艺术,看到人类文明的演进与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
& T. p- ]4 t: ?# @% O
7 g3 Z( z8 v2 O" l( H& {【麦斯米伦风全身盔甲】16世纪初
) B3 @0 Z- z/ q2 c4 H4 r  i
: Z. ^- n' g) @; j  此件全身盔自罗马帝国皇帝麦斯米伦一世。麦斯米伦一世(Maximilian I, 1459~1519,在位期间1493~1519)善于更新武器,16世纪初,他在现今奥地利-茵斯布鲁克城设兵器制作工坊,尤其在盔甲制作上领导流行,图标盔甲之造型为其首创,后来在1500~1540年间,广被模仿且流行于欧洲长达数十年,全套约重30公斤。' g& o* l8 D. p" _* ^9 a

' h5 t! V  g9 j0 j9 e+ r
7 i7 l2 B! W8 x& |! {; K
) {; D2 O' I6 E) Q3 R! U6 [
7 Z) A1 r6 T* t+ J

3 p0 I" ~1 E: M+ S3 E【德国黑白相间半身盔甲】1550年 . H9 a4 _# l2 X! k% t3 [

9 T5 \( I2 \" T* i/ K  古代战士为求取自身的安全,常用硬骨头、木头、兽皮、厚棉布等为材料制作成简陋的战时防御物;公元前 600年起,人类开始懂得以小铁圈串连编织成「铁链衣」(MAIL SHIRT)保护身体 ;至公元2 世纪,由于炼铁技术进步,铁片盔甲逐渐盛行,至14世纪达到最高峰,高阶战士的盔甲均须特别量裁制作,造型及样式甚具艺术性 ,能保留至今者均被视为艺术极品广受珍藏。本件黑白相间之半身盔甲,是16世纪流行于德国的典型样式。 " P* x7 Y1 |3 b$ r( b

! v# F' f7 M' [4 f1 `0 M# I0 g( Q
- z7 n9 N, y2 C- @0 f) P
, \% v8 F0 F0 ]! M  \2 V
6 q8 C: h1 y* J) r9 t
【德国黑白相间半身盔甲】1550年
* B9 g1 [, c, O+ @5 A1 u+ s: K# r- R1 o! X

+ o2 _1 H9 l1 V% d( m* I
; U! e* S$ z1 e* Q' A

  O0 E& |3 |) S. d) H- X5 G% {; ^  V  ^, r  @' w! ~
【德国十字弓】1580年  
0 U$ q* X+ U( x! |
5 r. B  W7 d# A5 p$ D  o  欧洲十字弓系由传统弓箭发展而来,于中世纪时期出现,它具有发射无声、无烟火,易于携带,不受天候、地形限制,利于偷袭等优点,起初用于狩猎,后来才用于战场上。十字弓身采用弹性佳之木材、合成木或钢片制成,无法徒手操作,必须用特殊的辅助工具,例如绞弦器、拉杆等,方能将弓上弦。2 q$ E& R( m/ D& |, e

  x) X& r8 w" m4 l& C
6 o) M8 k$ F# H0 z% h/ x0 D2 U; d6 r: e; _+ P' i

7 u; G3 Z8 u4 f; p, q5 J
5 f5 ]% `6 n! x5 h* V0 Z【德国双手刀】1580年
1 d9 N. j4 d/ |
" N- _' I$ B% ?+ D% e% Q  双手刀,顾名思义是需要用二只手来操作的兵器,极可能是13世纪时源自于欧洲的「条顿民族」(Teutonic),是中古时代步兵战斗用兵器中最笨重者,公元1450~1580年期间流行于欧洲,它的外型极少有改变。一般双手刀长1.8 公尺,重16 公斤。专用之于比武、防城战或对付持长矛的集团步兵。 0 |/ \# o: `* X; \

5 b. @) X* O6 [2 t2 O- Q" O  双手刀的刀刃有时呈波浪状,容易砍断敌方之长矛,接近大型十字形护手下方,有两支突出的小刀,主要是防止打斗时敌军的刀剑滑落割到手。
) G& ~0 C: R8 A2 V( w( M7 J) E. A4 ]+ R+ {  n: \, ?

  J! I) P3 j1 ~, s, w# z* y* S7 q- ~9 W/ S) |4 \

6 N+ F, z, Q) J& @
0 U4 x- b! O; Q* H# s! W【西班牙左手短剑】1650年   , O9 E$ F! U6 V. G/ R

4 p- {: U# d; t. X5 z5 n$ j  左手短剑又称匕首,15~16世纪曾流行于欧洲,尤其是德国地区。左手短剑经常与长剑搭配使用。细尖的刀刃不必锋利但需强而有力,足以抵挡敌人的剑击,其功能形同盾牌。有时刀刃成锯齿状,可折断敌人长剑尖端,故又名断刀器(Sword Breaker)。
% C5 `% v8 S; Y( |1 v" N) c0 X
# N0 o5 k/ b: ?4 J
9 Y2 W2 L+ [1 \( G& F
3 d. b- m/ L! N! a  x
* v, U  n9 Q; g, j
& P. ]: H. N1 c2 o
【 意大利长剑】1650年0 v* i/ S5 x) ?  k% t# M; E) m
9 x9 I- g5 R$ g( j) l. r3 Y$ g
  1530年起,长剑风行于欧洲,成为武士必备兵器,但它只适用于刺击,无割砍功能。影响所及,学习剑术蔚为风尚,剑术的研究与发展也十分蓬勃。长剑的手柄造型极多,制剑大师可随个人喜好设计出各式造型,其中不乏精工细琢者,日后均成为兵器收藏家的最爱。
. u# O$ ^1 F# e( F, w6 u
: f! X& {" D5 y' ~( ~7 \& W" x$ i8 S. }2 P2 G6 I
' q" p0 I4 ~" p" O, q0 x8 N

, W; W- t+ B9 ^8 l6 Z- Z0 N) Y: p. |- Q; l8 S7 W7 ]! P  i( X
【欧洲长柄武器】16~17世纪   2 U% L# P1 A, B& |" W/ m
: l4 }  x& N0 L
  远古时代最普遍的武器,起初用于战争和狩猎,之后有专为骑士设计的,有步兵使用的,到了文艺复兴,各种样式、风格、尺寸、雕镂华美的长柄武器更是丰富精釆,机能性也提高,例如:钩爪形长矛,其内外侧的突出物可将骑兵从马背上钩下来,再用尖刺伤害对方;斧形长戟,虽然不能达到锋利地步,却能藉其重量劈砍,给予穿着全身金属铠甲的骑士重大的伤害。长柄武器通常约2~3公尺长,重量不轻,使用者需要相当的体力。 7 |9 v5 ?* i1 r/ M  A

4 o1 w1 v, v( H: M+ R& T4 d: R$ Z5 h, b7 [

: |) h6 P) ?0 g# R% Y0 d$ A, q

( n, M& g  [/ S1 P% w- _: c' l" W9 N. @6 E* y5 M( ]
4 a& S9 m2 D" f& c
! V4 v! f6 [5 D; j7 T0 h5 d
# d! P$ L" ~* v- j/ c
: l3 Q2 W6 k, `6 E3 Q! `% d6 p
【荷兰火绳枪】1640年   5 J+ W% C/ C' ?* U& _( |; i
3 B1 h, L  K" [9 n% w6 ^
  火绳枪是由小火炮改良而来,15世纪初已经出现,由前膛装填火药粉与弹丸,射击时,扣动扳机,使火绳接触「点火药纷池」,产生的火焰穿过火门传入枪膛内,引燃火药粉发射弹丸。其优点是制造成本低,维修保养容易。直到1650年,转轮式、火石式、雷管式...等新式点火系统出现后,才逐渐被淘汰,但亚洲地区国家,大约在1860年以前都还是使用火绳枪。
$ X/ k% O; [) O* N6 B0 m: E7 P, S6 O1 m7 `

) b/ M" e+ I% L  S- ]
# L: P# @5 k$ T6 O5 B  S
. x. \/ k) c' }7 W! X; _$ s

- @* G  @! F5 E+ d3 m5 q& e3 W+ L【欧洲转轮枪】(前膛装填)  
0 F! Q7 Y" `% W; B* l" ?4 c0 w5 S' {" o" \
  在欧洲,枪的演进约于1520年进入转轮式,1530年便相当普及,尤其是在德国。它的射击原理是在「引火药粉盒」下方装有隐藏的锯齿状转轮,并以「火石钳」夹着火石紧靠在转轮上,扣板机时,转轮会快速旋转,与火石接触摩擦生火而引燃火药。这种型式的枪大大地改进了火绳枪的缺点。 6 L3 F- g! }) _% U

. L1 P- l; Z! `. Q7 Z3 o3 g" }" `% j2 C3 ?

9 X. y! z( r8 q+ A  L/ }& z$ n/ d6 u) W2 T: i* t: q

7 h% Q  z& [- O" A( @
5 g# b6 ~+ f9 T2 u2 F0 @【德国火石枪】 1750年
% J8 u" K: Z9 b# l& c, Y2 W0 b- X4 P) c: J
  火石枪的构想始于约1547年,1620年进入成熟期。原理是利用「火石」撞击「打火镰」产生火花以引燃火药粉。火石枪的性能较火绳枪优越,制作成本又比转轮枪低,在1850年「弹夹后膛装填」式的射击系统出现之前,一直都是普遍使用的火药兵器。图示为特殊的火石枪,可预先由枪托装填火药粉及弹丸。上膛时,将枪口朝下、扳动「上弹把」,即可自动装填火药粉及弹丸,完成射击预备动作,精简了许多步骤。左下角为其上膛分解图。
& h. ^  H- f+ V) e2 H
. {" f' p. N# p$ @( L/ H5 b2 v9 Q( L

- S2 E9 w3 R$ x+ x! y2 B5 g4 y
! T: w% Q6 S* O* B  Z6 o
) p. c4 _. f3 {! K2 Y  _0 U  i9 L
【弹丸及模具钳】 Lead Bullets and Mold   ; ?, \/ Y6 }# S  y: q+ z) ?" \5 E

+ I) H; K2 A0 a  f+ ^  制作弹丸时,先用火将铅熔化,倒入模具中,冷却后打开取出,再利用钳柄上的「修剪器」,将多余的部分除去,一颗颗的弹丸就产生了。
1 G$ t1 P5 }' H9 a8 J/ y& o, m: n9 c

) _, ?, j5 u6 Y- ]1 C% W% o6 _! F8 B. l. F: `
0 p  Q! H: X( k0 u
- e4 H9 J# w$ u( Q6 }" L
【波斯头盔与盾】1820年 . O4 N; @& X" N+ Y) m

3 U) k6 v0 z1 P8 S! O+ z- S  钵状钢制的头盔,护颈甲由小铁圈编制而成,有可上下移动的护鼻梁、帽顶有尖刺,左右的两个细管是插缨饰用;盾的内面有衬垫,除了可避免摩擦皮肤外,还可减少被攻击时的力道,另有四个扣环可连接成二条皮索,方便握持,所以盾面上有四个突出的半圆形,目的是修饰扣环孔。表面若是有金银镶嵌的人物肖像,或是严谨的几何图案,都是相当贵重的兵器。& a. c1 w- G# S

" Z% \6 b% |/ I8 D0 Y" H# F* ~4 V& _
4 }* y' X1 S& p! r1 N" b

% K5 K( b. i9 ]! s  ~8 a8 o) p7 ?7 E# n6 O
【波斯护臂甲】1760年   " g2 T" D, x- F) g( R( t; |, h4 H! M! s( p
6 y, x' d) y; L
  护臂甲(Vambrace)又称为Dastana 或Arm-guard,有时只有右手配带,前端有布片和铁链片,用以保护手背。为表示华丽通常会装饰金或银的花纹。
; H' }# W) H- \
( @2 n6 S# M7 _5 G0 n' j* ]; u) S+ @7 M% Q0 r$ e( O! p- S! y

' {7 z) F: E8 o$ w/ T
  n8 L# k% w( D! I) O" j

  k" U5 _% ]$ I5 A$ r+ y. u【印度锁子甲】1650年
# N, g  k: @. p2 ?" M1 z4 @: Z8 g" H1 q9 {. ]3 x. a! C4 L, B4 r
  相传西欧「克尔特族」(Celt,居住于现在的爱尔兰、韦尔斯和苏格兰)于公元前500年就已知道用小铁圈来编织铁链衣,作为战争或比武时护身之用。公元2~17世纪之间虽然铁片甲冑盛行,但身体的某些部分仍需铁链衣来保护,甚至较落后地区如东欧、中东和高加索、伊朗、印度等地区,由于制作技术落后和气候炎热的关系,不流行盔甲,直到16世纪火药兵器逐渐普及之前,仍视铁链衣为重要作战装备。
% d% v9 Z1 l# B3 y' ~5 r0 r* D/ l7 Z! `4 }& k# N  b2 w( Y7 W
% G1 E/ b+ V* ?: G- P" I4 P( t2 k2 w# @
- O4 x- d; x" ?2 V; ~2 t6 u

8 T7 g1 b% j, w; W. \( }6 b4 g   
2 ~: T* j! R7 w" N% y: Z4 `; }  Z1 t  铁链衣制作耗工费时,每个小铁圈都必须在接合处捶平并使之重迭,然后钻洞(一般为一个洞,亦有二洞者,三洞者极罕见),并扣以铆钉避免脱落。铁圈环环相扣,有时配合更小铁圈以转折所需之造型,适合人体穿着及活动。作战时,链锤、弓箭、尖剑和矛钩都是对付铁链衣的利器。本件重约18公斤,小铁圈约17,000个。 ! y  Q1 n5 d6 i

9 M3 b# c! G0 x9 Q- [
7 ^+ X; d; Z0 L3 X3 E+ J1 F% c3 K# }  N5 L- x$ l

) d$ K3 i$ ]1 r; x/ \2 w; D; F& J) o. ^
【印度尼西亚蛇形刀】
8 U. N3 [% d% z# B8 p6 z! X! Z' @% S1 o, a4 C# X; N2 g
  蛇形刀是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民族特有的兵器,刀刃大部分都呈蛇形,约有5~15不等的弯波。当地人相信蛇刀具超自然、不可思议的特性,并代代相传。通常男人一生会拥有数支蛇刀,分别是来自父亲、岳父的相传与馈赠,以及他们为自己所订做的。6 A/ J. g$ q; V- P% t

% ?0 L' R; p6 K5 z* c" V; \8 M" f0 W9 l! w! K

6 q$ ^' S, |6 k- G; K6 X) T
9 w  X$ Y2 z2 ]$ H. f% q% G
【菲律宾半身盔甲】18世纪 2 ~" `$ r) ^: }& Z5 ~
( J/ t, Z' U/ u1 u/ @0 ~$ ]3 |/ L
  这种形式的盔甲并非菲律宾当地所原有,而是受到西班牙影响所产生的样式。头盔用动物角制成。保护身体的部分,则是利用动物的壳或角磨成薄片,与锁子甲缝制而成,再以黄铜制图案装饰表面。 9 t. G- m  F4 _+ V& w8 I3 ]7 k. w+ }

5 J3 f5 T  l) ?& }& ]# l: u7 V- O
  p. i( m% a$ c( B: P

# A! O6 o9 l3 q9 z( ~$ L4 X' l; B' b
【菲律宾青铜回旋炮蓝达卡】1830年   $ q8 h  z+ x2 P) R7 [0 H

' a$ p. Y  W& w/ J$ x  青铜回旋炮蓝达卡可用于陆上或海上,长度由20吋~7呎不等,小型较为普遍,主要用于重要典礼上,发射表示敬意。在婆罗洲,蓝达卡象征着崇高的地位与财富,它们甚至可被当作货币使用。由炮身的纹饰可看出当时受到欧洲及中国的影响之大。
7 g7 g" V3 W- h( y2 V
; l; m/ b% k( B3 u( N) l- W
! f9 I% M/ D/ }4 e

3 |" `. S8 L6 Z8 n% ?) ?! r* [  B1 j4 m
【土耳其匕首火石枪】19世纪  
! r1 Q0 D. P. N* \/ c0 l+ V' z- Y! ~0 M" A" [
  结合匕首与火石枪设计成的特殊武器,整体造型及金银纹饰可看出土耳其镶嵌艺术之登峰造极。
1 S8 a2 w0 |" u9 @' M5 C
  y' x: y3 U6 H+ J! U

2 Q$ v) f2 [% v) l: j. G" \. M8 q
, F0 D2 x. B$ j- y: ]' R

4 e) X: v8 K6 S' J) v  k【阿拉伯匕首】19世纪  
% r1 C# r+ O; b- Y$ R  X
* [) B. B6 ~+ @. s  阿拉伯匕首,曾盛行于奥图曼帝国、波斯和印度,双刃开锋且弯曲,刀柄和鞘的外形多变在装饰上更因地区起源而异。在阿拉伯半岛,这种型式的匕首被尊为自由的象征,它不但是打仗的武器,也常出现婚礼以及割礼庆典上(一种宗教仪式)。刀鞘长又弯,鞘末是茎球状,镶嵌精致,19世纪曾出现U形的鞘。
. o* I1 a1 y6 O: u: Z/ t* }" H, Y1 I" S9 N1 C

1 D4 y' V, Y6 B( q) v# h* a
( A( U' C1 _8 Z3 ?
5 S: r* t) I7 U5 \6 w
【苏丹马姆路克盔甲】19世纪   8 s9 A) f, _2 u5 v

1 \; D  s- e; z4 t( t5 q  这套罕见苏丹戎服,「胄」是圆锥形,16世纪时的作品,后人加上护面梁及护颈铁网,一直为回教救 世主麦迪 Mahdi 的追随者所沿用,1898年在恩图曼Omdurman 战役中被人寻获。「绵甲」则是19世纪当地的战袍。本件作品曾在1991年的「伊斯兰军事遗宝」的展览会中展出。
, _6 W  b4 b  R. |, L, x, ^
4 Z3 `, ]6 o6 E
# r9 P1 k: a/ ?3 v1 _  M
3 \2 O+ W! X; A

: V: c+ @. P8 O" w【斧(钺)】   ! S, @% g- @: Y) ]0 G/ Z2 V' N
# `; A2 h# u/ }. E
  中国古代用于劈砍的格斗冷兵器。由斧身和斧柄组成。斧身为石质、铜质或铁质,斧柄为木质。钺与斧形制相近,区别是钺形体薄、刃部宽且成圆弧形。钺主要是作为军权的象征,所以钺大多铸造精良,钺身上刻有人面或兽面纹饰,形象狰狞而华美,给人一种威慑力。
% I( o( g! V0 I  Y( |! u& `& l
7 x0 n( V+ P% D( }0 J+ n, ?, v; p% K7 ^- S' D* u- m) m7 Q
" f; D# m& t9 U3 k+ ?, M! E! n3 H4 ~* d
* U* l/ b% H! t8 E
【戈】   % O0 ^7 a: I- O- U" C0 z' X$ x( D/ M

. l' J; x0 n; n3 C  中国古代用于钩杀和啄击的冷兵器。由戈头和柄组成。戈头多为青铜铸造。柄多为竹、木制作,长度通常为1米左右,最长超过3米。戈盛行于商代至战国时期。战国晚期,铁兵器使用渐多,逐渐淘汰了青铜戈,至西汉后期已绝迹。
/ y% t. ~6 q5 S. J) h  V6 h% }2 W0 c, _4 y$ `/ ?  D

# N' Z5 v) Z' \) c- Y& R$ e
" P. Z. @% y9 W$ [1 \# _9 b
5 q( U- o/ \, P' O+ v/ O' f9 [
3 J$ E' Y: ~* c6 c
【弩】
. ^  Z! ?' S: j: R/ v: x9 J7 X1 q6 y' D
  中国古代一种装有控制装置,可待机发射的远射兵器。由弩弓、弩臂、弩机三部分组成。弩机由青铜或铁制成,包括牙、牛、悬刀三部分。汉代的弩在弩机外面加装了一个青铜机匣,称为“郭”,可以承受更大的张力。 ) g% f/ k) s+ W* T/ r3 T

  \* u/ D' B8 S" u- [% R6 [( c  B- V  另外,汉驽在用于瞄准的“望山”上增设刻度,相当于现代步枪的标尺,提高了命中率。
9 R' ?" m& k+ ]4 a9 T
1 w; e& M0 T% y% x& G) K: Y# d) p  k8 K4 _0 |! @0 E

9 y+ q/ A% [# s
- x' Q9 I+ A* x. l0 X# `& a# A【元军头盔】1760年 3 o1 P( `& N$ n. I
+ t5 T' Z* A# E1 m% N
  元军甲冑制作极其精良,有皮、铜、铁等质料。图示为皮制头盔,原涂有黑漆,帽顶铜管为插装缨饰之用,帽右为铜护片,帽下护耳及护颈是内铺棉絮外钉甲泡的『棉甲』,与当时吐番用冑颇相似。
9 b* e% v: C; i2 k
: \- i$ ^7 T. `" ~6 M8 t. Z) L3 N4 F# n* Q8 G! Q
* \0 x  b7 M3 c% Y
+ L* ^: c1 a7 w) y; S
【清代连发强弩】 18世纪 * K) R* d' p5 I. y2 [
! p+ p! v2 R4 Y8 l% h0 R6 c2 I
  中国弩(十字弓)发源得很早,而直接用在军事上,应是在春秋晚期。战国时代,列国已广泛用于各类争战活动中;到了三国,诸葛亮设计出连弩,可一次发射十支铁箭,时称『元戎』。图示为清代连发强弩,可一次装填二十余支弩箭,并能同时发射二支,大大提升发射速度。
0 o2 s1 k& q# o$ S! E3 \5 }3 Z3 J; W4 X: K- k
1 V9 r6 C, \" L
& a2 N& C9 h; ?0 ~# o, ?# T

( w5 j' s; ^* T7 C【武成永固大将军炮】1689年  
1 h! J  i2 p8 u  L& ?3 I0 e7 w
9 f& j. Y+ f. m% d' L& L$ p  清康熙年间,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奉命为清廷铸造火炮,《武成永固大将军炮》便是其中最优秀的炮式之一。此炮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铸造完成,是一尊铜炮,重3公吨、炮长310 公分、口径12.5 公分、用药5 觔(斤)、生铁炮子10觔;炮身全部铜绿,凸纹镌楔精美,花文、蕉叶文、回文、乳钉文、莲花文俱全,底左右也有满汉铭文。光绪26年(1900年),八国联军进占北京,联军统帅瓦德西(Von Waldersee)把许多战利品从中国带回柏林,其中包括了数尊《武成永固大将军炮》;这些炮后来变成德国「威廉梭收藏馆」的重要展品。1930年,德军扩张军备,熔毁部分火炮,逃过此劫的炮被转到英国成为私人收藏,1994年奇美购得两尊武成永固大将军炮,并展示于博物馆外草坪上,是研究古代火炮的最佳素材。 ! E, q: L" j: b' l1 M( @( A0 l

3 N+ l# e7 G$ g: Q2 l% \
- E: g3 [3 c9 \& \' z+ k) A! p, H
8 v9 D- h& ]$ B: R5 B1 V
6 O3 T5 |) |( Q! n- Q. `6 t% S
3 S& P! ?; _8 _! P

# ^/ i6 a- I: P! Y0 l8 U- o( h" g, ]

( @) O% D, p+ i3 D- P0 y4 ^& w  c- C# C# g* K  C- ]2 C& R
2 D# Y1 F  [* e' T! }3 x

+ l/ J7 I4 m5 @7 j* @4 H+ d% o  b! b, J4 E+ b9 |9 M: R" K- m9 K

( w5 c7 q" R! @
6 D: u( O7 O0 c4 p2 ^# S
1 u/ x; r  d/ {0 ]% v( ?3 X+ e) W) _" u& [$ L' B  T' ^: W9 Y

2 b+ y7 Q5 J& s* _, ~  L) l
1 K% A0 f" `/ D  g' V* W
  X. C# B! J& @9 p* g  P7 S) |( j- V4 w6 o$ W! `

( {+ a2 q/ F6 {8 k, t& V3 N* @
) I. d# u9 R9 b, t1 u' t* d; }
( D3 L% C/ C6 t
7 G$ K( r' _7 k% Q& l) E' u; v9 {
) s( {" k* X  ~  X/ b9 ]# Y5 S9 i7 @! `2 Q( u- T+ y" o-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19: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武士刀】17世纪 2 k' s0 ?3 V% R% r+ q
2 P, E  f5 X& f  T
  日本武士刀以其固有方法制作,独立于世界兵器系统之外。刀身经过千锤百炼,淬火后呈现的刃纹,随流派不同而异,放出神秘的光芒。其配件如「「锷」(Tsuba)、「鞘」(Saya)、「柄」(Tsuka)等配件之制作也非常讲究,发展出极为精美的工艺技术,其中不乏被列为国宝级的作品。出自名家刀匠的好作品在刀柄上都有铭,经刀剑鉴定者极具收藏价值。
3 \; v3 d1 I/ Z3 h' t) L- V6 N
2 K: R! [( T0 X; S; Y
4 a! `. V+ n$ `2 E6 ?
* p8 ^( z' n. a& l

1 M! \0 V5 I- l! q. a' Z  t; v) ~【日本铁炮】19世纪 % l. N: R$ W* Z) N
8 @, {: G( F4 e; o! J: h9 J
  初期火药兵器在日本通称铁炮(Teppo)。公元 1543年由漂流到九州岛种子岛(Tanegashima)的葡萄牙人传入。当时传来的铁炮是南欧系统前膛式火绳枪,口径约18 公厘,最大射程200 公尺,有效射程40~50公尺。种子岛领主「时尧」(Tokitaka)为铁炮威力所震惊,遂自力研制,取名「Tanegashima」,铁炮遂逐渐普及。在战国武将当中,最先把铁炮战确立为军事技术本系的是织田信长,以后在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统一天下的事业当中,铁炮扮演重要角色。日本自铁炮传入以来,点火系统一直沿袭「火绳式」(Matchlook)长达300年,直到19世纪中叶后,才改为「击发式」(Percussion)和「撞针式」(Pin-Fier),而走向现代化。日本枪的制造技术水准很高,品质好,又讲究美术工艺性,很受世界各国的重视。
; E; G( I5 o6 B2 S7 a, [
' [& Z3 p, a0 q# Y2 }$ \1 |1 P8 G) \& A! ^6 B. y
; I+ e6 ?5 t0 A

5 T" R# J9 {8 o$ z
" i% m2 i. r4 J- A) ^; C" i) t4 z  b
3 K: j( `* {0 X7 j3 v# P' ^$ n, x4 c2 x9 W( [; n# i

% g' S% U+ `, ~. O' W9 X2 X5 C
) o  \( u# [$ E1 Q8 z7 e) M; \
  G6 v: t: u0 F: M6 V8 M# @; c  U" {; M0 n/ ~* {2 `
1 A2 {% V7 A& |- N

& z0 |8 `+ i# C, Z7 p: r+ {
9 z( }4 V; @7 z& B( B. v, E' d& z: j
! G, E6 i2 J. d$ |5 v
& Y4 s5 L) X( n' x2 P% X
% v# R( n% d) r' w- X
& C$ c6 S! h! |' }  g& [: l
+ g: Y$ N* J7 h1 w5 }/ H, ]# m0 f

" M( A& Q" p$ p3 n; j; `- J- O  q* v7 A; e- O5 I

4 M& e: j3 h. W1 _9 h* X& y8 G8 h
8 ]) G8 {& ~5 l# m4 Q: [: x$ w6 k2 i6 h7 a6 |  c1 c

1 I( S( c% O- b
1 g8 V. M0 U- m( e4 k1 G  R2 {, y

8 n: C3 c& F* r! a; e: W$ {: v3 ~# L: o& |  o' L7 M
7 g% T2 D: c) Q6 o, o% _
0 x) V- i9 S5 S/ M# z

2 W) y1 y% s: m2 B- G1 g; l6 w9 S2 Q0 b$ o9 s) ?
0 C! e8 ^7 q- W( a# w; L3 f# W
/ G7 x. ~" ~' u, b7 k
【Claymore双手大剑】
& y0 @3 d% H3 C
  ]; N; f% |/ z8 l  O) T  电影《英雄本色》中, 苏格兰英雄威廉华勒斯所爱用的一种剑长护柄是Claymore的特色。7 F  ~. @! E! P. s; W& I
$ k' _! u6 {% p* _
    / l9 B+ q; S( v% G. o0 D, S
  从原始时代开始,在尖利的东西成为战争工具之后不久,人类就发明了枪。为了弥补利器短小的缺憾,人们在匕首一类的武器上装上了长柄;最早的枪主要是用来投掷的,而到希腊的黑暗时代,金属制的枪头和富有弹性的木杆使作为投掷武器的枪有了长足的进步。史诗里英雄们互相投掷长枪决斗,就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是的,枪的始祖就是长枪(Spear,Lance),希腊、马其顿和早期的罗马人用的都是长枪,在古典时代,它是步兵常用的中距离肉搏武器,其中最变态的马其顿式长枪,最长者可达七米!而中世纪后期那种三米多的反骑兵枪则是阵地战斗的必须品;甚至在火器时代的轻步兵也常常携带短矛而不是剑,马上用的骑枪和斩杀用的斩矛也逐渐分化出来。  , X! c7 f7 f3 f4 R

! h# I( _' B. P: K' W6 }* R& y    + C& t, X8 R( \8 j  j+ o
  枪在另一个领域的分支就是所谓“投枪”(Pike,Javalin)。但是,除了罗马人之外,投枪从来没有成为战场上的主力兵器;这种罗马重投枪(Plium)可说是罗马人的民族兵器,是独一无二的存在。Plium一般认为是在公元前四世纪的第三次萨姆尼乌姆战争时罗马人从萨姆尼乌姆人那里学来的:这是一种长约两米,有很长的铁尖安在木柄上的投枪。开始罗马人只分配军团阵列的三分之二士兵使用这种武器,而到了公元前二世纪末,所有的重装步兵就都使用这种重投枪了。在两军互相冲锋的时候,罗马军团的第一波攻击就是投枪的投射:Plium的铁尖很重,足以刺穿盾牌和铠甲。而且关键是,这种细(很细)长的铁尖在贯穿盾牌后就会弯曲,于是盾牌基本上也就废了;敌人也不可能拔出投枪再投回来。这样,在投枪之后紧接着展开的剑斗中,罗马人就能占有很大的优势。可是,和Gladius一样,Plium是步兵方阵专门使用的武器:在罗马军团腐朽,方阵的战术不复存在之后,Gladius和Plium的身影就从历史中消失了。
$ ^0 D2 |* e5 N
/ i5 d* d/ F, D" [6 q! u1 ^【罗马的Pilum】8 @9 t2 }& x+ O3 X5 G# D& ]; X
) J) Z' V% D! g* W$ |! M
   
3 H- H; v/ a/ U, X2 A# k  在人类战争的历史中,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武器。虽然这些武器共通的非常多,但是也有很多武器是非常独特的。下面摘取一些形状特别的武器,作一简要介绍。 ! x7 B7 H' f$ ^# r
* y# E1 l1 ^/ y- O1 n
2 r  m+ m8 R+ p" Y5 J
【拳剑(Jamadhar,ジャマダハル)】【飞轮(Chakram,チャクラム)】
0 K- m- Z/ G0 }$ t) `) K
1 O) F" o+ ^! [  `

1 Q. X+ c* }- A6 K日本古代武士配刀
2 }& v) d  a+ O2 }. Y) ]: [& P: I: k% u3 ~1 Q2 k' {. i
* J- _+ ]7 t$ O/ u2 ^
水野正范作短刀 26.8公分 供天皇御览作品
' V$ p+ e0 u, v4 t( c+ A. b. E$ t! [* F* G' E4 U/ O

3 R  `% x# v1 G! a- [% t. c0 i

, a) D$ O7 a1 G日本古代雉刀 刃长:40公分
& x6 @: c. i& y. }2 r! v: ?" B% T

0 r: E; a2 t( H- i
+ O0 |' Y# \" S& o: S
古肋差 53公分 大切先直刃,印龙刻刀鞘,16世纪
, v. E; q7 e; h4 `
5 f9 F. b% x% j: I4 S/ u7 }
, X: e6 T. K& V5 S; S# e7 ], }) B
肋差 45公分 新新刀,19世纪 铭:正三位有功
( x3 F! x. r& @0 c

: r3 L8 j( z* f6 ]1 Y4 J1 B* @. A3 q9 V6 u8 h% w9 m% `
打刀 69公分 17世纪 铭:藤原重常 ) x6 I5 d) C* Q9 a
& t" ?' V" v4 q. `. w

  g( Z; h1 ]9 L$ {+ U
藤原重常作长武士刀“17世纪古刀”刃长:69cm + b8 N) l3 p+ E/ \

/ }4 i9 k; q  ~. F! q! K) i# t' g. U4 F: ^  S
藤原重常作长武士刀“17世纪古刀”和古协差中型武士刀“16世纪刀”
' K# q2 j, m! n6 w4 ?4 }  Y: J/ Z半太刀 45公分 6 m5 A- \, ]& K/ j

$ a. `( d1 s$ _: V2 d% ?
8 A* f7 N8 f! C- _# R3 F- a
太刀 73公分 黑漆系卷 8 O; t% }" \& H! P/ A0 W: ^
9 K5 L# _1 x8 v0 v3 [8 U

) U( p% u. d! }1 V- r2 `  f
印笼刻肋差 刀装总长:64CM 刃长:43.2CM 铭文:鬼冢吉国 江户时代中期庆安年作品,1647年 # Z/ K# n; o, D. `- @, n5 C) K) w" X

0 p! n0 u5 a9 G0 I9 _$ s! B; a! b; b1 E. q% E- |4 @
现代刀匠前田延秀作打刀 刃长:72.5CM 铭文9 g/ W- ]. Z9 L9 g6 V

+ q' t3 G9 f% f
! j, }  i: ~; z% w1 q9 P
(表) 伯耆国住延秀; (里) 平成十三年二月日; 刃文:涛澜加丁子; 地肌:征木加板木
* u0 O; E9 _. [1 ?3 T

, F+ g  h6 D5 C& {' v% T/ B6 _9 l
& U' ~% ~+ ^" Q2 d4 [6 X
德川家族刀(铭:神田) 刃长46.7公分; 9 j9 k' ^: n" X

$ s+ |6 t) v6 D# v3 O8 Z. M  w; o" j7 ^. a
西洋刀剑, }- Y& J6 y- U9 [9 e1 ?/ P+ E

( r+ u3 |7 k* s3 S9 a0 }. K
0 W6 C2 X0 D3 V4 B0 L, h% L
   
  [8 q  {& K% h8 `' E# v$ c  x, N  由於威廉华勒斯的关系....他的剑象徵他守护苏格兰的精神故也诞生了和Claymore双手大剑相似的苏格兰之剑(scottish sword)又名塞尔特人之怒1 x, j. I1 X* ~0 j

) t. b5 ]3 d* T$ e: u/ T% B- \" F【军刀(Saber)】:
5 C3 g, G8 h6 |; W1 h3 r' ?0 G
* L+ ?! K' [1 ?9 R  E" X! X  一般认为是由细身剑发展而来,在中世纪的实战中鲜有使用(到17世纪时都是大剑配合火枪,军刀只是一般的日常佩剑和决斗武器,地位相当于现代的民用手枪)。直到拿破仑时代才因铠甲衰落而登上战场。诚然如此,挥舞着军刀冲锋的胸甲骑兵阵列还是很雄伟的……一般全长90到100厘米,柄有护手,单刃,有的有一定弧度。方便砍杀。: g+ Y9 `" x6 V+ g( t: Z8 x
/ F. _8 h6 ~2 R) n1 d* [' x2 \

( C2 q1 q$ ~" f7 B, t: f4 b9 B7 c" k) M
【匕首(Dagger)】:
1 b6 t" {. F0 `3 W) f- X$ [0 [1 y5 _* N! R' i- j
  这不是实战用的……真的不是……一般是防身或者紧急时割铠甲带子用……平时就是小刀。" i7 {9 Y. I! k
' |4 I! P7 L% `1 Y

% w+ s5 s: S# S/ _- }% O8 w  e& n7 Y8 p  f

' T& C7 K' G+ h9 l9 y; J, t% q【短剑(Short sword)】8 a& j. z- _& ~$ d! J' G- b

: Q0 K; ?5 F4 W6 [- r6 c' q/ Z  这个……从金属铠甲出现开始就没什么人用了……盗贼?恩……战场之外还有不少人喜欢嘛……不过比较夸张的是柄20厘米,刃40厘米的双手宽刃短剑……是在主武器来不及拔出来时拖延时间的。
0 @+ i7 [( J9 b6 `
/ E1 B  e9 i  b" ]& O# e6 s6 z- {* \" |# g* u
9 W/ o. O/ D2 K
; K: W* W/ j5 {; N! g
% ~' Y& O1 U/ I" q% M
) a3 j8 M# r& @9 m

+ ?- y" b6 j, J. W【双手巨剑(Two-Handed sword)】:* K1 c$ U. i; Y: }

3 v8 d. |# b/ w  以双手使用为基础的大型砍劈武器,厚度一般在1.5厘米左右,长160厘米,其中柄40厘米。在刀身上靠近护手处有30厘米无锋的部分。有血槽,一般有多个装饰突起。其实也并不重,只有五公斤左右。笔者家里那把双手巨剑,连没什么腕力的人用双手都可以轻易挥动。双手巨剑往往并不是非常锋利,毕竟对它来说,破坏力是比杀伤力要重要得多。
! P+ h- `$ C, h5 g/ y- F* D
& l( a# O* `6 r6 d* T# {* R) q
1 g  L3 |/ d0 U& d7 |$ k% X$ R7 ~8 d) Q6 h; E; y+ O

% U. Y/ y6 m" ^( Y  V此外再提一种剑:【罗马宽剑(Gladius)】
. Q/ i) q* R3 f! \! r6 e$ t- p% i) A2 s: M# Y9 |0 T" Z& O4 A
  ——自从第二次布匿战争时吸收了西班牙剑长处的这种剑出现之后,在好几个世纪里一直是罗马士兵的专用装备。这种剑完全就是为步兵方阵作战而存在的:双方的士兵“盾牌顶着盾牌”地拼杀时,剑比一般希腊世界重装步兵所使用的长矛更加便利。在皮德拉战役中,突破了马其顿方阵那长达七米、恐怖至极的长枪之壁后,罗马士兵的Gladius就把马其顿兵砍得落花流水。现在可以买到几千年前的真品Gladius(一般大概一千美元左右一把),依旧保存良好;中国那些专为帝王精心制作的剑至今仍保存着,但是Gladius是泛用的大量生产品,这就足以看出这种剑的制作水平。 % w. ~# c" ~9 ?6 |
- }' t" s8 c8 B, F% U8 e+ H0 N: ~
) H/ ]6 j; o; I! y5 u, N0 o
# v+ M/ C- g/ @6 F9 k

) _; ]4 I. z/ a5 x  N" Z; q" P: `5 c
" e' I% B; ^8 y( K/ k( |【骑士之友:骑枪(Lance)】  
8 l8 V% ]. m" f, a, U& B! ~    ' q" N* V9 }8 A
   Lance一词原本指的是从早期的投刺二用矛分化为手持武器的一支。古典时代欧洲骑兵用的Lance和步兵的没有什么区别,因为当时没有马镫,所以骑兵不可能象后来的骑士那样,用枪去冲击对方,只能拿矛尖刺击,威力大大减少——这也是古典时代欧洲骑兵不盛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马镫传入后,Lance逐渐地为马上战斗而特化,到十三世纪基本确定其形式。骑枪的规格是确定的:在两米左右的长杆头上安装尖锐的金属锥体,硬木制的枪身在手的位置有护手,后部有配重的木锥,同时,在马鞍上制出“枪托孔”以在冲锋时吸收刺杀的冲击力。骑枪基本上是作为一次性的武器使用。因为很少能有在一次冲击下保持完整的骑枪,那样只会对骑士的手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在骑士小说描写比武的时候经常能看到“长枪折断的声音响彻云霄”这样的话,就是这种情景的写照。
3 p5 l* f, b/ s
( A! g; l7 y  u1 D
3 N; e3 B2 C" J
9 b& {, `2 Y$ Z% S
+ S5 m2 _* s8 @  Q) d
  h) x' n$ }: {! P' b2 Q

. J- z5 d& V& C" d+ z
9 ^3 t( i; U4 o) E/ T7 {; w+ ~【凶险的杀手:龙刀枪(Glaive)】 6 ?/ P* ~# Y& e5 N" b$ h% r9 M

' s# g6 N6 l4 U

: M, E/ T1 ?5 b+ j& \( O% N3 U( b  W  ^- Y3 c
) B% b; t( H' z* s5 @# G) s  C
   
) _% i, _0 u8 A8 x- b) r! A. g) b  在轻步兵的战斗中,沉重的龙刀枪对铠甲的破坏力比起挥舞的难度来,是得不偿失的,而阿拉伯的弯刀对软目标的杀伤能力有目共睹。欧洲的军人们在文艺复兴时代后,吸收了阿拉伯弯刀和东方关于中国大刀的传说后,发明了斩矛,它和它在日本的亲戚雉刀的外形几乎一模一样,在火器时代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B) u( q7 R) b* K' S

4 W1 F- h, c. {5 W: u; J% _. U+ ]0 v  m) S* r/ x
) Q9 t% P9 N' j3 d/ w0 a) Q3 w

( y" [" u% z: m【斧与枪的极至:戟(Halbert)】8 k6 y& W% _  ^

+ N3 v! E7 _1 |1 q  在有些小说中,戟被翻译成巨斧或巨枪,其实都没错,因为它就是斧与枪的结合体。戟虽然被归在长兵器中,但和斧子的血缘是非常近的:斧子的砍杀,枪头的突刺,镰钩的钩啄,一兵三用。单纯作为武器来说,虽然沉重了一点,但杀伤力是绝对理想的,戟可称是“百兵之王”;中世纪后期,瑞士步兵复活了古代希腊式的方阵,他们代替长枪拿的就是戟。重铠的骑士面对瑞士戟兵方阵屡战屡败,在之后的时代中,活跃于欧陆战场上的瑞士雇佣兵(瑞士的永久中立国地位就是从那个以雇佣兵为国家主要产业的时代开始的)更是把自己的声名和戟的强悍刻印在所有骑士的身上和心中。 ; b: Q" }2 `# l- g$ P" r

' d4 z! u. R/ _! @7 G/ y
& z- ^, Z( Z: M( P; d: a! B* |, m; q6 p' ]% b0 [, x/ D

% D* T/ Q  Y. S" d4 d7 k  _+ p5 Q
# B, ~, q2 f$ E
. q% p3 |+ W; R! T: ?) c
! E0 C1 h9 g0 T& f, q% K& L1 f8 N
【锤矛(Pole mace)】:  
9 T- Y: f! V1 i: l1 ~; {! d. y) Y+ q: h: |1 |! p4 u* B
  这种长柄的硬头锤最早出现在中世纪的中东,是一种骑兵用的特殊长枪。除了和一般骑士枪一样用作突击外,它的头部也是一个硬头锤,在马战和混战中都能发挥十足的威力,而且,这种武器对穿着铠甲的骑兵来说,也能发挥很强的破坏力。
2 P9 N) Z5 g2 D" w" P8 K. R; I# a9 J& D$ v# h, s" ^
  H6 j# D5 m/ b

9 P* N. `& d6 j' O! Q2 I( g4 j/ t3 A4 {
【长钩刀(Bill)】:  
8 [4 r+ \2 \: f  |* k$ L/ A7 w5 A* G1 L: v$ C( p2 a: D
  其名全写为Billhock,意思是“钩喙”。它也是一种来自于农具的武器。由于它在英国是如此的普及,甚至可以作为长弓之外的英国大众武器。以至于在英语中“揭竿而起”对应的俗语是“Rise with bow and bill!”由于原本就是装上长炳的农具,所以民兵用起来很是顺手,再加上13世纪开始步兵也逐渐有了铠甲的保护,于是在和步兵的战斗中,推刺很难真正有效地造成伤害。相反地,钩,拉,摔,绊倒对方之后再攻击却变的有效起来。所以类似的武器在各国都颇为流行。在英国,被叫作“Bill”或者“gisarme”,在13世纪的意大利则被叫做“ronco”“roncone”。很快这种武器也受到了军队的喜爱而大量装备,和使用龙刀枪、斩矛的重步兵混编。随着时代的前进,长钩刀也吸收了很多其他兵器的特点。特别是从龙刀枪上吸取了格挡对方武器的小翼,从戟上吸取了对付头盔的刺锥和钩翻敌人后狠补一枪的枪头。但是由于长勾刀的使用要比戟花费更多的训练,因此正规军中的比例一直不高。早期是民兵,市民军这些平日就将它当作农具使用的人常常使用,而后期则是有充足训练的雇佣兵的专用武器。这种武器长2到2米半,重3.5KG以下。虽然破坏力不足,但是多样化的攻击方式使它也拥有特殊的魅力。17世纪后,随着火枪的推广,长兵器的比例减小,但是法国和西班牙军队的下级指挥官依然用它作为身份的象征,一直使用到18世纪末。
; \/ i- n) h) q6 u" a  6 b- d! z) `( F" `+ B$ G
  . \3 Z# O# d( D- X: E, D  @& c# V
钝器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棍棒(Bat,Club)】  
0 W5 h, D7 d; {$ O/ T( Y
4 U/ Y0 W/ X8 R0 k( L/ z6 s  见过棒球棍吗?在它的大头上绑上什么硬东西,或者固定一块石头或者大型动物的头骨就可以了。首推人的头骨哦,结实又可以吓唬敌人,要不就在有弹性的长木棍的头部包上带钝刺的铁皮。这个全长不过30厘米,重不到一公斤的小玩意倒是流行了很长的时间,毕竟在不允许平民在和平时期带刀剑的国家里,一般的旅行者只能用这个了。但是一旦挥舞起来,一两个强盗的脑袋是很不够看地……作为一种从普通的棍子发展起来的武器来说,确实是很有效。+ o- ^6 H' W7 j. ~  d
9 l0 W1 {. c( o' C3 |8 k
9 P- M# k+ @1 T5 q- Q8 x; j' g

- o& u5 R7 N( }5 q4 n
" E; N* a0 ?- N棍子的进步:【钉头锤(Morning star)】  , ]; r$ x6 ?+ e" b
- t4 g6 t- I- X6 J, L6 Z- v) r. A( q+ T
  这个,和中国的流星锤大不一样哦。Morning star有一种很烂的译法叫晨星,是在铠甲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士兵和旅行者们喜爱的武器。在一米左右的金属杆顶端装上强力短弹簧,再连接一个一斤左右的刺球,一旦居高临下地砸下来,其势如流星,一般的头盔肯定完蛋。是很好用的武器,只要会砸东西就会用了。9 M! E* C. @/ H/ p2 d" O

/ H  {; ?1 W& n: f* @- U
0 e, v& }+ ~+ J7 b% S- i
4 k6 s! n% a7 I: R

. \. M! F2 F+ }8 _% k/ K& j: d单手钝器之王:【硬头锤(Mace)】  
% d8 n$ u7 P) G& h# i- Q/ K9 m5 `; `6 e9 ?4 l( [' ^
  硬头锤的钝端由许多不开锋的斧刃组成,但是因为没有真正的刀刃,还是算作钝器。面对金属铠甲,用剑是愚蠢的行为,因为剑刃根本砍不动厚重的甲板。除非是穿甲剑;所以,步战中最称手的兵器,一种是斧子,另一种就是这个硬头锤:不但不怕卷刃而且还能砸瘪铠甲。顺便提一句,中世纪的俄国军官佩带硬头锤,当作象征身份的权杖。
, N' J; K4 u; @# v* H* C; p' T' o5 T* k0 v, A

4 g% I, |3 l" P

9 z- q' {8 e8 O. ]( ?3 y4 `4 \, M2 N& k" ]* m5 A5 ^0 _
农民的发明:【链枷(Flail)】  ' G% \8 z+ P1 b
/ `3 I3 p/ l- k* ^3 x3 e
  很多时候,链枷和链锤都被混淆了。其实链枷本是农民打麦的东西,很象中国的双节棍,但是要大得多。一旦被打到一下,哪怕穿链子甲都有骨折的危险。?链枷的兄弟:链锤(Spiked Flail)  战场上链枷的杀伤力就小了点了……不过没关系,把前面的木棍换成一到数个小刺球吧。被打到可是很痛的哦~~~,而且可以缠绕拖拉对方的武器,对步兵来说是很强悍的武器。在苏联入侵波兰时,守卫首都的民兵中还有人装备着祖传的链锤。$ H& y# I9 o" n5 E( z2 S+ T& D
$ [* {* K' m4 p+ h
, U" q- n5 {8 U9 ]5 C: y# O& q1 t
9 }8 E3 f- N3 q; d3 j8 m% b- u
& E1 t; D! W! @+ B
【战锤(War Hammer)】  / o# C. x& Y7 Q( d1 O9 P

5 i. M7 v2 r2 X- F4 Q4 Y/ o  真正的战锤在欧洲开始应用,是十三世纪的事。一般的战锤其实就一大榔头;但是德国式的有少许不同,它锐利的镰刀状锤头是最强的重武器了。长短不等,从半米直到两米的都有;尖的那头能够贯穿盔甲,而平头则可以震击,看过《剑风传奇》的人应该不会陌生。  3 _* j. P& |9 k% {
  N' ]. e3 N- |/ V3 D$ O
  战锤是很强劲的兵器,但缺点是实在重得可以,能用的人较少。但是战锤的另一种形式——【锤杖(Hammer staff)】则完全相反,相当优雅,简直令人倾倒。 8 N3 w/ Z) E% \' ~# Q- z
) a& C# H/ T% d* ?( b

+ [4 D7 Q% d% i

: t7 R7 z* h' Z9 V" C: {; |9 [' V5 W: z
【斧】  
5 T' h$ R. B" G% j: q; e0 o/ A5 d2 I& y6 M% e0 j! q
  在人类所使用过的武器中,斧与剑一样,是最基础和常用的短冷兵器。但是和剑繁复多样的形制比较起来,斧要朴实简单得多。短斧(Hand axe,手斧)最初出现在石器时代的人类手中,原始的石斧既是工具,也是武器;当金属斧子出现时,它也同时出现在战场上的战士与劳作的人们手中。在希腊时代,步兵经常选择斧代替剑来当作肉搏时候的近身武器,而在中世纪,使用短斧肉搏的战士也是只多不少。短斧也逐渐与劳作的工具分道扬镳,变成和剑差不多长度的主力武器,这之后就被称为战斧(Battle axe)。甚至直到拿破仑时代,工兵们的招牌,也还是威武的战斧:斧除了杀敌外,也往往是建设工事,甚至推开飞到将领脚下的炮弹的好工短斧。 . d; B! X4 w/ c! Y0 Z
, F3 W1 ?9 b' C0 ~

* d4 A! L( ?, n+ x7 V7 l) J" F
- H; O/ v, C8 X9 V

# S7 A" Y0 [& [8 w! P0 i【战斧(早期) 】
/ A6 a( m* U3 _8 }4 C+ |  R6 y& ~6 r

- t: a" m) r# f  b# F4 D; y: \7 Z9 @4 x6 l: s9 I3 X8 _) }
. ]9 N" v" x& u! }  o* M3 E
【战斧(中期)】
9 P1 B2 P' R0 R8 X4 z4 ^+ N9 p( Z' q$ W7 d- ~; G) ]

2 g' _: g2 ]& i/ a+ A  B# m& L7 m* d
; g  t3 F' u7 {* f! H& h
) o( w" y6 z+ n; @) U" w1 l【战斧(晚期)】
8 K1 }6 w( F+ J5 y: _6 {) e
2 z1 H# ^, N0 g* \* m
( w" X# s" m* O9 E3 c/ N/ e9 Y

" D- T1 |+ Q. _& [
  X% O7 K. `$ z7 {" L' h
: B7 @' ~) A' d【投掷斧(Toma hawk)】  4 {4 `5 x8 X6 c: W/ Z. w0 x

+ }5 F3 _6 S" y; E- Z0 n0 D  投掷斧从短斧衍生,也可以当作短斧使用。它们往往短而轻,而且在重心的设计上精心计算,以保证投掷后以柄的中点旋转,精确地砍进目标。北欧的蛮族和印第安人都喜欢这种武器。往往携带好几把。甚至有以投掷斧子来竞赛的传统。在黑暗时代的蛮族还没有发展出骑士制度之前,穿上重装甲的蛮族士兵的作战方式其实很象罗马人。和罗马方阵先投出重投枪一样,蛮族的第一波攻击也是投掷斧;斧刃砍到盾牌上,也差不多能把盾牌给废掉了,但是和重投枪不同的是,敌人若想把投掷斧“送还”回来,也是很轻松的……(图为1/1原大)]
8 e  O7 t" W+ L& K" Q. h" N* R2 \! E. j0 w$ `* N" D7 ~

$ \4 f' E- [8 C- T  l( L
5 {6 O. e& N3 D

. l! ^7 `. [- A! q【搏斗斧(Combat axe)】  
1 H& V/ K0 A/ H) l/ K% O5 R* |8 |; m8 R5 r" D1 a
  搏斗斧是短斧家族中的另类。它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尖锐突出的前端,可以用来刺杀敌人。在16世纪之后,搏斗斧和大剑一直是肉搏战武器中的主流。后期的搏斗斧逐渐向矛斧转变,如同截短柄的戟。这一时期的搏斗斧也叫做短戟(Ugoshe)
* a0 o7 W  b' {" v, \  y. a4 p# m3 i+ ], k# X* j3 _; \4 G1 V  [

+ O" Y! u- D$ ^* B/ V: m

9 E- _8 H8 U& I( S6 }: R" t1 X4 i7 v; u$ o2 x" ]/ v- K: s
【矛斧(Speared axe),卫士斧(Guardian axe)】
0 F1 J4 B  s- G
' J* \6 L6 E  x9 ?8 m0 ?- E* f& d  如同一把短戟般,矛斧是单双手都可以握持的沉重武器。除了凶猛的劈砍外,尖锐的前沿和矛头也可以用来推、刺、扎,在室内战斗中往往是占据优势的主要武器,特别是守城的一方。和它同族的卫士斧(往往将矛斧也归入卫士斧)也是沉重的双刃斧。特别适合在高处向下劈杀(特别是在城堡的旋梯上——这种旋梯最早就是在城堡中,防止敌人万一冲进堡来的时候最大限度地拖延时间而设计的),因而得名。 : I- X8 }3 o9 \7 f  E& |

8 d8 z- l, ^- e0 L! u, v8 N' r) U. e% z9 G0 f- M

) w( J0 \" t8 U. a$ l( e- {% g! n

2 g5 Y( w- Y# i- m8 ]3 j" Z3 \; r8 `% |+ v8 I
【巨斧(Great axe)】    a9 t% O+ Y& C( U* r  x1 `- {0 u( X

# g0 j+ ~! [; M" r" R) O  简单地说,就是放大了的战斧。比较流行的是哥特式和蛮族式,前者适合马战,后者适合步兵,巨斧的刃身往往特别厚重,以增加对铠甲的破坏力;巨斧每下砍下都需要用力才能再度提起,所以是威力大破绽也大的武器。在古代战场上主要是由重步兵使用为多。, L- _% O# g/ O) W# G
$ J# z1 E3 u" h1 V4 a7 A
【哥特式】8 L  i, j( c# J, E% G

# q! e4 x2 W; b- B      
# D; @+ v3 r/ Q" J# U2 Q1 F2 N6 e4 A( |$ Q& g
【蛮族式】6 C' j, L3 k8 \; T5 h& O. R

+ b# s* i  j; M0 x
2 W2 F0 b/ x% J0 K, g * v! f; F) S0 J/ J

2 j! @6 f" c8 M8 W5 D
, _  x7 R& l! Q
    ) b, A/ J0 q1 A
  玩过《暗黑破坏神2》,并且喜欢用刺客的朋友想必对拳剑都不会陌生。这种剑,是印度的回教徒所特有的一种武器,在印度之外很少见:一个方框作为护手,手抓住方框中的横木,有很多拳剑是被华丽地装饰过的。有不少拳剑还带有机关,使用者可以轻易地操作剑上的机关,于是剑刃就会分成三刃,方便于格挡对方的武器或是增加拳击的伤害力……至于飞轮,虽然也是印度的民族武器,但却是16-19世纪时锡克教徒所使用的;它就是一个轻巧的金属圆环(仅重150-500克),直径约为10-30厘米,环的外围被磨得锋利无比,然后,用手指套在环内,把飞轮旋转之后扔出去。飞轮的射程有40-50米之远,在30米的距离上能砍断直径2厘米粗的竹子。一般来说,投掷武器造成的伤害多是以穿刺攻击或重击为主,像飞轮这样能够“劈切”的投掷武器,的确要算一个罕见的异类。6 \9 A; W- B9 D8 v5 {8 @& l$ P  ~

7 ~1 T0 A& i0 g9 E9 I" t  _【虎爪(Bagh Nakh,バグ•ナク)】:  % h" _0 |4 |, U9 G, f* e/ e
3 m" F/ {  z- q
  Bagh Nakh也是印度的特种武器,其名的意思就是“老虎的爪子”。它有两种形制:一种是手抓住铁爪后面的把手,还有一条带子把铁爪绑在前臂上;而另一种则像手指虎一样,握在手里即可。不过,这种武器可比混混用的手指虎厉害得多:那些钢爪就像食肉兽的爪子一样,抓一下就是好几条不小的伤口,抓到喉咙更是必死无疑。这种武器在印度也不是合法的兵器,一般只有暗杀者或盗贼才会使用它。两种形制的虎爪:
9 M) \# Y3 s& M7 I* }9 V0 u0 c: l: l# s
/ S5 ^5 q8 z4 j. {9 ~

4 i) i  A7 B9 r+ d2 y# a& H( o; Y! q8 t

! l6 _" M' z) \, F【托钵僧号角(Fakir''s horns,ファキールズ•ホーンズ)】【角盾(Maru,蕙?Singauta,シンガータ)】  
# l  E' E& {7 X/ c" Y  H3 E3 Z/ h: A( @* ?
  这两种形状奇诡的兵器是17-19世纪,由印度的托钵僧教团使用的,因此得名。因为托钵僧的信仰禁止使用带刃的武器,所以他们把黑山羊的角(或制成角形的木楔)互相对着组合起来,在角顶端加以铁制的尖端。其中一种组合就叫做托钵僧号角,另一种在组合处加装小圆盾的种类则被命名为角盾(Maru),亦名Singauta,意为“杀之”。前者长约1-1.6米,重1-2公斤,除了在印度之外,北非的穆斯林平民也常常使用,不过他们所用的材料是当地的羚羊角。后者短则有75厘米,长则有3米的版本,重量也由0.8-4公斤不等;虽然外形怪异,但却是一种攻防兼备的有效武器。5 k) t  K# |  ^' z! t

: ]7 }% U( `- T9 o1 l/ R* o- h2 ?【吹箭(Blow Gunブロウガン)】  
) Y; ]& w2 S0 |3 p& H0 @2 S
: H/ c) m& M* X0 h' V) K- e% }! g这个不用说了,谁都知道……吹箭的杀伤不是那么点小伤口,而是箭上涂着的毒药.
( k, {/ H6 l, }) @2 V
1 }3 a; I0 Z# |

) ~9 f6 J+ B$ e7 ]
& a# o% R' Y/ Q+ [% P; N1 H* i3 ]【波纹剑(Kris,クリス)】:  
) d7 p0 Y$ h  S5 y
/ P) Q  t7 F# c8 i1 h  波纹剑是马来人所使用的一种短剑,事实上Kris一词就是马来语的“短剑”之意;这是相当有名的一种剑,甚至被称为“世界上最冼炼的刀剑”;它通常用于宗教仪式,装饰极度华美。而且,打造波纹剑的铁全都是陨铁:在马来人那里,所有的陨铁都要被征集到政府手里,用来打造这种剑。因为陨铁的纯度比较高,因此波纹剑相当锋利,又因为应用了特殊的铸造技术,所以在刀刃上有着特别的纹路。  ! s, [0 O+ q' H$ F" M& |. ?
  4 r8 i% x5 y4 c  l9 A
  波纹剑是马来人所使用的一种短剑,事实上Kris一词就是马来语的“短剑”之意;这是相当有名的一种剑,甚至被称为“世界上最冼炼的刀剑”;它通常用于宗教仪式,装饰极度华美。而且,打造波纹剑的铁全都是陨铁:在马来人那里,所有的陨铁都要被征集到政府手里,用来打造这种剑。因为陨铁的纯度比较高,因此波纹剑相当锋利,又因为应用了特殊的铸造技术,所以在刀刃上有着特别的纹路。
/ o! p5 h' s; w$ z; ]! T/ Q. r7 m! \# F1 j( ^' B
) D6 B6 Q! B+ ^% a$ k/ b
9 E% n' Q8 u$ ]- S! d3 |1 y( X3 [; q
【双尖剑(Haladie,ハラディ)】:  6 G0 ^: Q: n$ }3 Q
2 s3 A2 g. S, F+ K' ?; D: k
  双尖剑长约25-35厘米,有两个稍微弯曲的剑刃,两头的刃是相对着的;这是8世纪左右中印度的民族所使用的特殊武器,随着12世纪伊斯兰教势力侵入印度,这种武器就传播到整个伊斯兰世界之中,成为一种泛用的武器了。: `% ~; B' s  e) f( t; ^
" c/ B& ]/ S1 u4 t' A* C) e

! E* E1 p/ n+ e4 {; a* \8 u
! j+ V% F9 g$ p; K4 I【刺突(Peshcubz,ペシュカド)】:  2 z) X, C7 U5 m: u2 D
1 R4 m3 O: p% v: e4 P9 ?
  刺突是北印度的民族特有的一种武器,它的特点是刀刃略呈S形弯曲,并且有着T形的特殊截面。这种短剑显而易见,是专门为突刺而设计的,一般的甲胄可以轻易地刺穿;而且,为了增加重量,在柄上通常还会附上配重。这种武器传到波斯人那里,波斯人将之称为怀剑(Kard,カルド)。* f- S! R! q3 p

( P( G3 F% o9 F5 j5 U2 \6 S$ b【断月镖(Katariya,カタリヤ)】  
! U9 v# M8 ]& k4 C+ d& ^9 n' I. z# Y- T5 v
! L: L; F% j4 {6 Z7 b  虽然很少见,但这种形状极特殊的武器还是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断月镖也是印度西北部的民族所使用的特种武器,足有35-45厘米长,一端有配重球。这种武器只要投出去之后,要么砍中对方,要么……被那球砸一下也不是好玩的。在当地的部族中,断月镖一直使用到18世纪。
. {$ K: e( a5 @! }/ x! j' e1 G; O/ x; L" F1 }+ B
, {/ _/ K* ~. ?( P& @

* E- z' h& d( o  o【飞镖(Dart)】  
0 H! n: F, S0 ?# w. J  o; U7 H% i+ W7 c  C4 W7 M/ L- O
  古人为了狩猎,很早就懂得用投矛的方式攻击猎物,弓箭诞生了,但是投矛的战术仍然以其简单易用而有所保留,而且发展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战争武器。中世纪之前的欧洲大陆上,无论希腊、罗马、还是凯尔特这样的蛮族都有投掷“标枪”的战术。罗马人Game Over之后,在爱尔兰,凯尔特人的后裔旁支Kern人仍然继承并且发展了这一种武器甚至直到17世纪,也就是所谓的“爱尔兰飞镖”(rish Dart)。
) }" A& h! f& W9 [' [
: z! ^0 f, T: F+ W  它有几个近亲,比如说所谓的【短矛(short spear)】【标枪(javelin)】,但是无论如何,这一类东西都有个共同的特征:可以进行简单的投掷.  成年的Kern男子,人人都会是个优秀的投镖手,飞镖这种东西确切地说,也就像稍大一号的弓矢,它主要长约2-4英尺(当然也有更极端一些的例子),一端装上各种形状的铁箭头,另一端有便于飞行时维持平衡的箭羽。使用飞镖时重要的发射辅助工具是所谓的“梭镖投射器(Atlatl)”,它和投矛本身一样历史悠久(目前确定的最早实物可追溯到19000年之前)而且普及广泛,各种文化圈对其有不同称呼,现在这个更流行一些的词语来自美洲的阿兹特克语,意为“投矛者”,简单地说,它是一种比飞镖更短一些的支棍,大约2英尺长,底部和飞镖用一个洞,可以暂时扣在一起。投掷手先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飞镖的中部,而剩余三个手指握住下面的投射器,发力时甩动手臂,继续压住投射器的同时先释放飞镖,然后随着投射器受到甩动手臂的转矩在垂直平面内旋转的同时也会推动飞镖本身让其以更高的初动能出手,这就像用勺子抛出弹丸那样更有效地进行远距离射击。
4 s/ |9 C6 M  g$ J! G  
- l8 k; J1 x! |& K5 Z8 S+ P  " C( t, Z( g. Y$ [& ~/ H2 Q- u0 L
  投射器是一种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有人们说:“全靠它才能把猪肉带回家”。一个优秀的投手配合制作精良的它,可以把飞镖投掷到120-150码距离(折合110m到130m左右),在30到40码之内(27m到35m)可以比较精确地瞄准射中目标,而飞镖的出手速度也可以达到100英里/小时(折合约160公里/小时)。飞镖和投射器是一组合作密切的伙伴,为了达到更出色的表现,人们也自觉地不断试图调整两者之间的重量和长度比例。这可能就是飞镖能够被挖掘出一定的发展潜力而继续生存下去的原因之一。顺便说一下,如果要刨根究底地寻找标枪和飞镖的主要区分方法,这主要可能也就是看是否需要投射器来辅助发射。关于投射器的基本图示及使用原理,可以参阅下面这个例图:
0 b4 W  X, d- Y& ]: p; @
8 L4 d4 Q5 w* h! F$ J
$ o# D+ x8 w/ g5 T- U! ~
    . f1 B. s2 k8 k8 q' T: }# n; f3 N; _
  除了爱尔兰人以外,在中世纪,这种奇特的投掷武器也在摩尔人------西班牙人中有所使用,当然,各种具体尺寸还是会有各种区别,这种武器虽然简单有效,毕竟在性能上还是不能和正规的弓箭相比,也似乎缺乏长弓或者蒙古复合弓那样的辉煌战例来证实自己。英国人评价他们的爱尔兰邻居对手时,在承认他们确实很有使用飞镖的技巧的同时,也不无嘲讽地说他们的dart:“喧哗有余威力不足,尤其对于骑兵更是摆设”,但是很有趣,现代英语中,“kern”已经成为了轻步兵的泛称,恐怕也可见Kern人和他们的飞镖战术对于英国人思维理念既成的影响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19: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清刀剑】
9 O+ e7 }! Z# ?. M! c/ y2 c

3 j5 v" M" T) ]3 N
清代双剑
; N+ G$ h# V& |6 n
8 K2 A$ `, |  v# O
+ K8 N+ g" m+ V- M" ]: X& a5 d" S: X3 K8 w) K+ F
明清龙堰月刀
8 ]0 E  _6 W. P2 S- e& O! P% T6 X  K$ R/ b0 H% b% r" n8 @
( I: @  h2 a; J7 d7 R! t4 C5 [
明末清初佩刀
$ j( g4 |4 Y) Y0 d, M6 D' G1 ~' b/ s9 n/ d# ?% p

) M% P% d  V4 O8 C! f, [1 S5 g( r明末短刀
3 u( [- Z% h( K8 X9 P0 D  m- L
0 n2 U9 c: V0 U3 _1 V# }2 C1 v" y, h0 R( O
清西北地区官刀! w) Y; g2 N( y

; s# b9 i4 u9 |7 ]7 z% H* d/ K# h4 ]8 \
明代中末期戚家刀鱼皮鞘(修复)
. F5 M- K3 Q# s9 r* R9 z6 H& [  j: E6 @5 \
. ]5 a" N. {1 N& u# j8 K7 ~
锡克血滴子
# k) ^6 A$ R9 [! m% k# {

* [3 H& N# ^( G6 [) a( a* w1 v    2 u( i/ z; R6 W: y
  一名锡克老人在新加坡嘉年华会表演锡克教徒传统武器“查克拉”(chakra)。查克拉的中间是圆盘,圆盘连着由绳子系成的网,网的边缘是利器。武士快速转动圆盘,然后投掷出去攻击敌人。这是锡克教徒在古代战争中的武器。
8 ~8 w& J' }$ t' P! x

* K+ X+ O* A. K0 K" r3 o3 K0 I+ J* L5 B
* U( o; U( v$ u; F  L5 u4 e  b
; C% [; [( M# X! z! C9 i0 |
中国古代战车
) }* w! j: h1 {$ D. ?. z. }2 |6 E& x% s

/ P2 u! D6 Q# ~0 e  云梯车云梯可不是一般电影上那样一个简单的梯子,它带有防盾,绞车,抓钩等多种专用攀城工具。& }5 z* D, y/ i. b- Q" F
. X" F( |. ^; ]& ?

! @- s& U/ {  A' m( E0 p5 D4 M! g# E7 }1 G& Z
  塞门刀车加以改进的塞门车,这样对方很难攀援,形成活动的壁垒。
% D% K' v9 m: I/ U- M* Q
% z, h: ^6 F# g5 |2 o0 n( v
6 P1 ]/ B4 D6 b

. V, ]1 X: ]' [; F9 b1 {1 w" a  塞门车守城的武器,一旦城门被撞开,这就是活动的城门。 " \8 Y6 y4 s8 k5 D9 [3 ^
3 q; x. y3 L5 j( i2 L

" Z5 q2 ?" N- H
* D0 s& X+ r" @$ P  g  正箱车三面带有装甲,可以用于推出去进攻了。
: e6 I; Y  R5 E) O4 N" B+ f3 X( k  u6 `' I* Y6 L

: L7 L; \, p+ h5 V% j/ e2 s+ e4 X- g6 ]: t: t! Z% n
  偏箱车戚继光对抗北方游牧民族军队的战车,一侧的装甲可以作为初步的掩体。: v- U$ w7 z6 p4 D

( o$ o! H2 l' b  r

; R- E0 v9 V* |/ L% T/ z  l7 o- V2 s+ u8 H# u1 ^
  洞屋车用于攻城的战车,侯景曾经用它和它的改进型尖头木驴攻克健康,上面抗矢石,下面可以挖掘破城。
2 ^) d% q4 ~+ o" l! r/ Z) \" b! D5 |) r" b! q" o

' f8 ^0 S/ h/ {0 S7 M4 o8 z* x/ w. W8 Z0 x. t4 Y2 l, z* W% {; Y! V
  流马源自诸葛亮的运输车,根据推测绘制。0 d. @1 W& ?' x. J  A3 X; W
9 p: \: K0 j3 O1 u9 D+ Y8 `5 J
3 t; I5 }" d# H( M  z2 s  _

, T% n4 H  x0 j! M  巢车古代的装甲侦察车,用于窥伺城中动静,带有可以升降的牛皮车厢,估计是唐代出现的。" I2 g5 @( N3 p) c
* H& _7 q. `/ b

: R, |! g" g; s7 b0 E
7 o( i8 C; b1 y- j" ]: k% o  冲车诸葛亮攻击陈仓的武器,也是历代进行攻城的时候使用的重要战车,在陈仓,被郝昭用链球式磨盘所破。 & D0 l: B" X% J$ ]
) m  W% E0 Z# ?+ }
/ M- [. Y  _4 M5 I. N
6 w: ~; z8 M+ w# ?  j
  春秋战车中国古代的正式战车,成员包括一个使用长兵器的武士,一名射手和一名御手。& ^9 G% f) j# H+ l! Q+ a
4 U) `, ?! z2 A. R5 L

2 x& F! p7 l+ E' C& ]
5 x; y3 v3 Y( s! g  火箭车明军野战使用的防卫车辆,一般放在军队前方使用。 7 C9 L5 x! k6 h* d0 d& ?$ s
6 F+ |: M( U# K- Y

( |+ T4 y; y4 N3 {3 K/ S9 l& X7 R2 ^: c, H; a, y7 M6 O- ^& o
  炮车明代的佛朗机炮车是最早的后膛武器之一,其炮弹使用弹仓,可以迅速更换,射速比清代大炮快多了。

4 }6 p; C+ C5 N8 |! E7 q8 E4 j2 X$ E7 M5 I( Y
! G$ d, F+ y) G8 s

评分

参与人数 3 +60 收起 理由
???é???°?é?? + 20 好帖子呀
é?±é?”?¤§?????? + 20 楼主好厉害啊
è–?????????? + 20 都是精品啊~~~~~~~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6 19:4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很多失效,快快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20: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收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6 20: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菜刀排第几名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20: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什么人用了,高手手中是宝刀。/ ~; A( H7 F9 I
三流手中是菜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6 20: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哦,难怪我上次见你拿菜刀砍人~~~ :xiong: :xiong: :xio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11-5 04:59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