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2015-3-6 12: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我是夏雯静 于 2015-3-6 12:32 编辑 6 x8 F; w/ [$ T0 N/ Y# s
, W2 b8 j( J2 k
视频名字:李佳宁《极乐世界》# R- f- k, `1 `. {
http://www.fodizi.com/fofa/list/634.htm
' u" G( {) q- u$ u世人念佛,求生西方,如果成功往生,即成为极乐众生,从此不但享有极乐世界那穷微极妙、美不胜收的物质环境,更可贵的是,还可同时享有亦是极之微妙、无比清净的身心世界。
) H6 b% p+ i/ f/ t8 M( Q0 n
( H0 P/ c; M% |2 ]- n' ]$ H所生活的环境叫‘依报’,自己的身心叫‘正报’。极乐众生,依正二报皆庄严,故其世界才叫做‘极乐世界’。
# M3 |9 A; J; ?0 M |
t- A8 [8 a, T, j) J如果您想知道往生的人身心世界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同样的,只要根据佛的四十八愿和净土三经之所说,便不难得其梗概:% H6 e* t% L0 X! f
. o3 q- U; o6 F1 Y& D0 n9 o●不会再堕落于三恶道。* L0 W2 b" e! I; t+ S3 S
' ]; @: h( A# o. ?$ T不管是谁,只要成功往生,从此便永了生死、永出三界、永脱轮回,直至成佛,绝对不会再堕落于三恶道了。
5 ?2 @* Y, D" c3 l& Y- r5 n9 F$ d5 b
●皆具紫磨真金色身。
' j- N8 T2 d9 r$ ?- j9 m! }; X0 L6 R2 k5 d
凡是往生的人,其身体与佛一样,都是紫磨真金色,此乃显示:生佛不二,真实平等。2 O# F* |; ~: g& W4 J2 U
* X9 b0 F# J0 I' T# p; ]3 A* A% L●皆具三十二种大丈夫相。" Z! @& S, V: z& j. D# V/ p
. N8 ~. U" o1 r4 p3 E2 z2 A, \9 G
《法界次第初门》曰:‘如来应化之体,现此三十二相,以表法身众德圆极。使见者爱敬,知有胜德可崇。人天中尊,众圣之王,故为现三十二相。’
, h7 {: \/ \' I
: e/ } \9 r& I0 B8 L依于佛愿,往生的人,一生到极乐国,不待花开,即生即得此相。
& h: h5 B( n. q2 s* ^, P. q7 x s
9 S S. b" Y" s) f●形貌皆跟佛一样,没有美丑的差别。, H) ~ u' A& ?% K; ?" \
) a( f2 C# {" [( e
如果形貌有美丑的差别,则长得美的易生傲慢,长得丑的便生自卑感,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难免发生纠纷。因此,极乐世界的人,等同一相,无有差别。
/ w5 K! B$ ?) I( e3 D( @: ]; A
! S% x1 T8 p- f# W6 n! Q0 j( D# m●寿命也跟佛一样,无量无边。
; W+ q( u7 e* L0 t7 U! i3 {( e, j4 z0 K1 D" J; h& E6 C5 g
往生的人,都是莲花化生,得到清虚之体,不像娑婆四大假合之身,有生老病死,变幻无常,所以,寿与佛齐。% [6 h! K! P/ g3 r, j4 {
5 O/ q2 ~7 _% ^# a
●有宿命通。
5 q, e. b5 U' ^* B0 s! }; Y* n5 U; G9 V
往生的人,无不获得弥陀本愿功德威神的加持而证得种种的神通。神通的新名词叫做‘特异功能’,这种特异功能,凡夫不如小乘,小乘不如菩萨,菩萨又不如佛。, @. ], R* K- t) |+ w' X# c) I
8 g9 D1 w! W$ \! R3 J4 [& e宿命通是一种能知自、他过去世所作种种善恶的能力。阿罗汉的宿命通只能知道过去五百世的事,而往生的人,却能知道过去无量劫中所造的一切善恶果报。! I4 {; V `' e y1 ?
8 G* N$ {. R7 X3 t●有天眼通。
, m& R7 W9 z6 V% Y; K/ D M0 G+ P: A$ Z/ g, y
天眼通是一种超感官的、不论粗细远近都能看见的能力。阿罗汉最多只能见三千大千世界事;往生的人却跟佛菩萨一样,能见无量世界过去现在未来之一切事,无所不知,无所不见。
8 l" u: l. O% G: |1 c0 x9 @9 M- f" I/ Y1 B' D, k3 G
●有天耳通。0 r7 P6 ~9 X1 V& A6 D
2 U [* z1 ]% X- m! j, p天耳通是一种不受远近限制能够听到一切声音的能力。往生的人,不但普闻十方世界的音声,且能听到十方诸佛说法。
* n5 g; T" {' C; B) t8 s9 s: l! V% D
●有他心通。/ L) U3 b% x3 a# Q- E a h. q
. H4 n1 f9 J, x1 P
他心通是一种能知他人心想的能力。往生的人,都能够清楚知道十方世界众生之心想。
! d/ j" C5 L7 a, V1 X6 V2 ]- d# w P
●有神足通。
1 Y$ F. d$ g) ^$ o$ J6 p$ P! K1 \% u- o, J5 o
神足通又名神境智证通,或心如意通,是一种具有飞行、分身、速到、变化自在的能力。往生的人,都能够在一想念间同时到达十方无量世界,想到那里,立刻就到那里。有了这种神足通,想遨游太空,那是轻而易举的事了。, @. Y8 D" ?1 s+ V, J
: w9 m$ {6 a% _2 I" ?) Z' c" [7 ^
●遍供诸佛。
( ? y: z( u/ f' w
+ Z; p) u. f% h! K |* i极乐众生,因有神足通,故能于极短之时间内,到达十方无量佛国去遍供十方无量诸佛。此亦显示极乐众生,个个超越时空,他们可以一念之间遍及十方世界去供养诸佛,或普度众生,是化身去,自己仍在极乐世界,听经修道。
& M3 i. q9 b- k- i$ `& `1 ?1 K2 n
! w! P" \! z& H1 q●远离分别,诸根寂静。
" X# y0 i' e( e2 \: B7 ]( U* {
; P& u9 V) g: G9 ~. S: ~2 U2 Z分别者,分别人我、是非、爱憎、善恶、美丑等等,此乃妄心所生的妄想。往生的人,获得弥陀威神的加持,远离妄想分别执著,了达‘真如即万法,万法即真如’的诸法实相。
4 `) w; e; {+ A( `7 R0 }, q1 I3 m7 D; f& g) g
诸根者,指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凡夫的六根,常入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尘。往生的人,六根已不入六尘,所以六根清净,一尘不染。
\2 `% x' h E! ?% \ K R% q0 E: s6 s& d
寂静者,杜绝烦恼叫做‘寂’,脱离痛苦叫做‘静’。换句话说,没有了心理上的烦恼,也没有了生理上的痛苦,叫做‘寂静’。往生的人,心理和生理方面都已经没有了痛苦,这种境界也就是佛教所说的‘涅槃’。
9 v( R4 I* i; p7 U( L
; \% h4 F% r5 J% U8 L! M( U●定成正觉,证大涅槃。& j4 ]$ N: x6 K4 F* e& v
( G& J1 v5 H+ G6 E+ D定成正觉,就是一定成佛的意思。大涅槃,是指证得大乘的涅槃。大乘的涅槃具有法身、般若、解脱之三德,小乘则三德之中仅具解脱一德而已,故释迦佛说小乘涅槃如中途站,不是究竟之目标。; f9 V, t( U5 ]0 G) K
# X2 I3 Y8 i" _$ d$ K这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十二‘定成正觉愿’。净空长老说:‘此愿等于阿弥陀佛为我们授记,也是阿弥陀佛给与我们的成佛保证书’。6 f8 ^* A9 ^2 v6 j: ]
8 D( F8 l4 v: g8 ?6 y
●女身转男。
- I7 d q4 ]. w2 w# Z/ A, R
& e% J% N- y+ j1 S7 |* i可以由女身转为男身。善导大师解释说:‘乃由弥陀本愿力故,女人称佛名号,正命终时,即转女身,得成男子,弥陀接手,菩萨投身,坐宝莲上,随佛往生。’! ^: U& `) S- k: |& G
% ?9 H; H' `* x; }释迦佛在因地行菩萨道时,积一大阿僧祇劫的勤修,始渐离女身而为男身。可见女转男身,实非易事。今只须执持弥陀名号,便能蒙佛本愿加持,转女成男,往生极乐,如此殊胜机缘,岂可错过?7 s p* l& F) V7 q# X ?
2 Y2 F5 M1 w4 i1 E( u●莲花化生。& v ~1 o" m: l6 p' Y
# ~% O7 x' d3 s. g' K: q
往生极乐的人,都在莲花之中自然化生,清净无垢,神通智慧,放大光明,俱如菩萨。
: s8 S1 A5 J7 G! U7 u
" r, T/ q- n% |% J- I! q8 r8 n●住正定聚。& V. x- F" C" X5 s P
' p. n1 { T2 M
正定聚,乃三聚之一。聚是聚类的意思,一切众生分为三类,叫做‘三聚’。必定证悟的一类,叫‘正定聚’;毕竟不证悟的一类,叫‘邪定聚’;介于上二类之间,有缘则证悟,无缘则不证悟的一类,叫‘不定聚’。. Q" ^# }) M$ w3 ]5 @' P
5 W2 `% Q; h2 K往生的人,皆住于正定之聚,必定成佛。' p; O4 l( s1 l7 e* o5 U- A' G
6 z1 j0 ~" z9 A! ]& P. d
●远离热恼,心得清凉。所受快乐,犹如漏尽比丘。* U U8 `+ K; v
- M6 d7 w- g% W | @- v热恼者,身热心恼。往生的人,‘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永离热恼。3 M* O' C j9 t4 P
7 N7 O1 J3 B# L
清凉者,清净凉爽,正与热恼相反。往生的人,入于极乐世界的大清凉池(喻大涅槃)中,故皆心得清凉。 D+ L5 M" P1 V, \
* C3 ]/ d6 i2 Q! z( {! N6 e, |漏者,烦恼的别名,漏尽比丘即烦恼断尽的比丘,指阿罗汉。因阿罗汉已断尽见思惑,于诸世法,不执不著,虽受快乐而心不染著。‘犹如漏尽比丘’,就是形容极乐众生心地清净,虽受快乐而不染著。
! A; e8 P7 ]+ f3 y0 g' d% e# E5 Y/ R% ^' Y" B$ c/ S; x" b0 M+ l
●不贪计身。
" F" c" C6 ^) {/ W4 I1 e% y9 o& T: N T$ [
贪计身,即认为人有一个真实的我而贪著计较,亦即我执。凡夫妄执四大假合之身为我,贪著计较,处处为我著想,顺者生爱,逆则生嗔,以致造业受轮回。往生的人,有阿弥陀佛本愿功德加持,已断我执,我的念头不会再生起来,正如《金刚经》所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四相俱泯。
) `) {1 `9 n; o {; k& X Q
* {2 d: X, r$ q# N# |8 e R●得金刚那罗延身。
7 k' N/ ?& Q( z4 r6 ~7 C9 [* e2 G
4 T, Q' ], f# b- C' J金刚者,即金刚石,至坚至利,可破一切,一切不可破它。- }: b x- o% e+ W. Q" `0 o, s
( \" N7 N; j( k/ |那罗延者,天上之大力士那罗延神,其力大无比。
2 H3 }7 K3 c" H3 u* g/ d9 Y2 f1 D
& u( q6 a: r" L) u& M这是形容往生的人,其体坚固如金刚,其力强大如那罗延,等同如来之金刚不坏身。. Y/ W& ]% {) j+ @& \
5 x; m8 _7 }: J/ U7 f( `$ V3 B M●身顶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获得无边辩才。6 y1 @5 C' t, I; ?: p0 e
8 `. r7 @1 e+ [6 H2 f
往生的人,身顶皆有常光。光是智慧的象征,显示他已成就一切智慧(指一切智、道种智和一切种智之三智)。并‘获得无边辩才’,‘辩才’指善巧演说法义之才,诸佛菩萨说法的辩才叫做‘四无碍辩’,或‘四无碍智’、‘四无碍解’,即法无碍、义无碍、词无碍、辩无碍。1 E1 |6 y, x- E# n4 s+ K
3 N! ]& C) u7 M& p, l- ?4 K3 E$ D●善说诸法秘要。) B ?+ k0 l$ M" r# D
; H G- |* r. z2 o秘者奥秘,要者精要。往生的人,因有智慧和辩才,故能善巧演说一切佛法之奥秘和精要。
' x0 R! G! v4 ^2 n; j# X% |
+ P& E: |# ?7 C* B! X! M0 W●一生补处。
* o. e* R/ A! f1 j& Q0 ~ u7 m+ u+ x/ l& Q. P+ Q
一生补处者,尽此一生即能补到佛位的意思,为最后身等觉菩萨的别号。凡是往生的人,都能究竟证得一生补处等觉菩萨的果位,决定一生成佛。
+ H) L! n$ @& B- w5 _# N- L9 q6 _9 f
, |) a! |1 b! Q●教化随意。: \; U2 P" ?7 F
& t/ D& d9 w4 m& E7 h; k往生的人,悉登补位,成等正觉,但菩萨成佛,各有愿力,有的菩萨,欲返秽土,普利群生,教化有情,他便能蒙佛愿力加持,再回娑婆,救度众生,来去自如。
, n. f0 |8 t# B; c4 L9 ] D5 b2 K' r; M% X+ C' K; X# V, z
●衣食自至。
5 ?" V/ R: o# Z5 f1 Q, S% [3 [
/ s% `* v; z: b往生的人,思食食来,不假安排,思衣衣至,不必裁缝,乃至一切用具,莫不称心如意。西方人本不需要饮食,但在凡圣同居土的带业往生者,因多生多劫饮食的习气未忘,故有此种设备,若上三土(方便、实报、寂光),便没有这样的事了。又极乐众生的吃相与此界不同,一嗅即饱,故无大小便溺,弄脏极乐世界的清净国土。9 f, ^0 p' a- W3 V9 P- c
# b. h6 {+ }% K' _
●应念受供。& \" O B+ Z; g( k
( f+ P1 Z; U! Z7 j% O
众所周知,若论修福,供佛第一。往生的人,可以在一念之间,普令十方诸佛,应念受供。这种八地菩萨才有的功夫,即使下下品往生的人也有,实在太不可思议了! `. f9 o( S% C
( l6 c5 n5 K; H5 P, [7 \! e●证离生法。) O/ P$ v! l5 H9 k/ n* r0 `2 u
+ p# Y+ a- l9 M N3 a往生的人,皆证得永离六道轮回生死之法,即使随缘示现于三界六道之中度众生,也不会再有生死轮回这一回事了。7 v1 o" B$ U/ K! G& D
/ [; R5 d/ v8 A7 A! \
●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_9 L" R6 n' q1 j6 t6 C) s( D$ E
2 K$ k: c+ }$ c1 N
上善人,指的是等觉菩萨。往生的人,即使下下品往生,也能时刻跟观音、势至、文殊、普贤等诸等觉菩萨在一处,讨教佛法,修行佛法,这是何等荣幸的事啊!
, S# X; Q- V) R$ X* i5 j
/ H6 q# R8 P( S# Q●圆证三不退。2 X; H3 O, s6 x) K2 ~
1 ^& u. S3 K0 Y; d2 O菩萨修行,要断见思惑,方证位不退;断尘沙惑,方证行不退;断无明惑,方证念不退。而一切往生的人,一生到极乐世界,即圆证三不退。3 N* F E4 t5 [8 A; R! O2 R
/ O+ v8 y! H! \6 I; W( n; D7 ~
极乐众生得不退的原因有五:一、佛力加被。佛四十八愿中最后一愿说:‘我作佛时,他方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者,应时不获一二三忍,于诸佛法,不能现证不退转者,不取正觉。’往生的人,因有佛力加被,故有能力不退转。二、佛光常照。往生的人,佛放光明,摄受其人,如日月照著暗途,不堕坑堑,故能不退转。三、六尘说法。极乐世界的六尘均能说法,皆说苦空无常无我,时常熏习,故能不退转。四、菩萨为胜友。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外无邪魔,内无烦恼,故能不退转。五、寿命永劫,极乐众生,寿与佛齐,可长期修,譬如远行,寿命长便无顾虑,终有到达目的地之一日,故能不退转。
/ K- Y* j: ?/ _5 b |% c% }- ~- O% j: }( i) d$ n8 s: N6 D
●圆净四土。
& b2 S0 e$ J% `& w1 D [
% K4 X# O4 L. s# U* f4 I! V一切佛国,皆有四土,即一、凡圣同居土,为未断见思惑之凡夫与为了度化众生而现身说法之圣人所共同居住的国土;二、方便有余土,为已断见思惑之阿罗汉、辟支佛和还未证得法身之菩萨,或念佛念到事一心不乱之众生所住的国土;三、实报庄严土,为佛的报身与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的地上菩萨,或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乱之众生所住的国土;四、常寂光土,为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无明一共有四十二品,统统断尽,即生此土。
% R' ~3 a z# V0 T& A. Z% \
( \$ h I7 l& b3 j" f9 E其他诸佛世界,四土隔离,唯独极乐世界,四土圆融。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说:‘然同居众生,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圆净四土,圆受诸乐也。’可见往生的人,一到西方,即能同时享受四土的境界,这实在太不可思议了!6 F$ `6 ]; I' m( ^# v/ M
4 L' S' U5 I+ ~- H9 k0 I+ O
综上所述,往生的人,依正二报,无尽庄严,若欲细说,穷劫难尽。5 R" o8 T- ~" N
9 K0 o& ^( Y8 z$ O极乐众生依正皆庄严,在‘事’上讲,那是弥陀愿力威神的加持,才能样样皆美好、微妙;在‘理’上说,那是人人本具的佛性中本来就有的东西,未往生前,因妄想分别执著而迷失了,往生之后,得弥陀本愿威神的加持,即逐渐恢复过来。
% C6 P% a- c, i! f- {2 p% A; Q- o* r5 x; {# G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悟道时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不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 {. ` q1 d: B* l$ J$ L6 j( c! X; d; e) m
他一连说了五句‘何期’,那是‘没有想到’的意思。他说:没有想到自性本来是如此的清净!没有想到自性本来是没有生灭的!没有想到自性本来是自己圆满具足的!没有想到自性本来是没有动摇的!没有想到自性自能生出万法来!0 b! ^8 T9 b5 E+ h& @
$ D1 X! E# X) X7 `4 C! {( p- N) D
近代的禅门宗师虚云老和尚曾经解释此五句说:‘前四句何期是摄用归体,后一句何期是全体大用。’# Y/ D l6 d) d/ u
U5 x) j2 @6 c5 @9 @5 Q9 p
由此可见,往生到极乐世界去的人所享有的种种利益,正是人人本具之佛性的‘全体大用’,亦即由自性本体中所显露出来的大作用。
% R: R) I: X/ M3 u3 U# t% z, {# v
7 ^ u* N6 t0 h/ S1 a0 M2 |这样的大作用,一般人要像六祖大师一样,要经过多生多世的修行,才能证得;而我们只要成功往生到极乐世界去,立刻就能享有,那是何等便宜的事啊!
6 F: J) r* d4 Q" ? ~! j+ q+ e+ `5 @' O
就是因为有这样大的便宜事,所以本师释迦牟尼佛,和十方无量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极力的劝导其国众生快点去极乐国;而西方极乐世界的导师阿弥陀佛,也无任欢迎十方众生快一点到来。由此可见,十方诸佛的心思是一样的,即希望一切众生: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X* X$ q9 k& H
" A3 M+ G4 O: a)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