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2014-5-23 15:59: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现在观看的视频是:南无阿弥陀佛(被救念佛)
' w. T: ~& z* b m7 _' [6 b5 vhttp://www.fodizi.com/fofa/list/5065.htm T& R7 o7 r( `2 g ~! y G0 v
常念佛有十大好处/ R2 ]6 P; B8 D
(一)未进入佛门的凡夫俗子,不分男女老幼,经常口念阿弥陀佛,你会心地善良,思想平静,杜绝一切邪念。8 |/ A# |( q5 f4 J' N( u
4 I6 M, B8 ]2 v' M. L; y; Q
(二)经常念佛,你会身体健康,颜色光泽,气力充盛,心情快乐,气息平和,各种疾病原则上不会再侵害于你,小毛小病也很快就会消失。
) z; b, u6 C9 p3 J1 x" y& b ' T7 ?0 B( N; q5 o
(三)经常念佛,你不会再斤斤计较各种利害得失,不会再人为制造人际关系的紧张,不会因愤怒而伤元气。4 w* z! Z, M: l8 A: s
0 N0 I2 B. o l( V: U5 ] (四)经常念佛,一切恶鬼、罗刹、夜叉皆不能侵害于你;毒蛇、毒药、皆不能伤害于你。
! u* \1 v6 ?" z( Y5 E) O- t # y* H5 Z/ j5 e, S0 l2 C
(五)经常念佛,可远离各种是非场合,以及水火、车祸、歹徒、牢狱、刀兵等一切灾祸。
2 C6 y+ |( x, h! Z- ~/ x
4 t! e8 x0 S3 ]3 t2 V; h (六)经常念佛,你会心里坦然,白天淡然处理各种事务,夜间睡眠香甜,可避免失眠及恶梦。
5 R8 w% [) l& \( l $ I. y: ` g: |& b( @! Z0 t. @
(七)经常念佛,你的善良本性将成为言行主导,即使先前所作坏事(十恶不赦除外),也可在念佛后得到减轻或消灭。8 x$ h( N, L1 U4 M+ s" `8 z
' r9 s, `$ R c6 V {, b7 P. ]6 l+ g
(八)经常念佛,知道顺应自然规律,不会有非分之想,不会去强加于人,于是所作之事都会吉利,真正做到心想事成。 q1 z. |; R7 p Q. W
, C7 j5 H, a$ W: \' ]' L (九)经常念佛,你会常常有感恩之心,明白世事复杂,一切随缘,你会知道佛法无边,光明普照,于是潜心向佛,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V+ G( H+ A: D/ v7 W/ E
+ L! _: w3 Q y% v0 L7 B% `$ w
(十)在你临终时,心里无恐怖无畏惧,视死如归,无痛苦,无遗憾。因而往生到极乐世界。
8 }$ x8 {$ o: _' w2 R 3 a+ n4 |/ R, I8 E+ g3 |- h7 d
! t% W! E! q+ R1 s8 @
6 C) O8 o f' j+ a0 t; b1 H
大家天天念佛,可是根本不知道自己获得了什么!当您知道您一声佛号会有如此大的福慧时,您能不“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的为众生、为自己、亲人们诵念这一声圣号吗!!!您知道吗,您的心量大到能容太虚十方诸国众生时,您已经没有必要再担心您自己跟亲人了,您的福德已经恩泽到他们了,听到您佛号的众生都成了您的护法呀!所以您心量要大,因为心包的范围越大,保护您的众生就越多;要精进不辍,因为您付出的越多收获就越大!所以咱们吧念头放出去“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吧,带着大愿力心、大慈悲心为他们念出“阿弥陀佛”吧,他们都在期待您的这一“无量光、无量寿、无量觉”的一 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0 x& k6 `( A/ `) U. o" w( E$ \
|& Q) [3 Q7 k8 m+ A8 L6 h2 Q
1 、念佛的人,功夫从哪里看?从相貌上看,从体质上看。念佛功夫得力,相貌就改变了,身体就强壮了!用什么方法改变的?用念阿弥陀佛的方法改变。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t% _/ v: q- K0 l* j8 F& w
5 J$ d$ i2 H- a, c) C4 i
2 、确实,我们的相貌会随着我们修行的功夫转变。你一天念几万声佛号,每天读几部经,你的心地清净慈悲,没有恶念,你的相貌自然就会变成慈祥,你功夫愈深,相貌也愈好。你这修行功夫骗不了人,一看就晓得。. S% \0 b: \5 c4 P) ?: f
" K3 V; B6 S2 k+ j. \
3 、心地险恶的人,心里都是恶念,相上都有杀气,你一看到,就感到很恐怖,不寒而栗,恨不得赶快远离他!俗话常讲,“相随心转”,这个相是好是坏,是由你自己变的,你是恶心就变恶相,你是好心就变好相。$ o" s, I$ F2 g
# G6 K; T2 y7 j' G( C3 T
4 、真正念佛人,他心中没有恶念,他的心地清净慈悲,你坐在他身旁,你会感觉到身心非常舒畅。外国人讲磁场,念佛人的磁场好,确确实实跟一般人不一样!1 n. R/ ]- _: E' T4 |1 Z: q
% q1 d1 g! z8 U v1 o4 X
念佛的十大益处 ?, ^2 D1 y" o- k$ H
! J% s; D+ |+ j2 e' u
“阿弥陀佛”,这句佛名,是万种功德的结晶,具有不可思议的大威神力。它是生死苦海中的慈航,是慢慢长夜里的明灯。念佛人现世获得十种妙处,这些都是释迦牟尼佛在佛经上亲口开示的,佛无妄语! _" M) u ]! M- }8 x) `
' n+ ?$ v4 ~3 d1 F. z0 N
1.常得一切天神隐形守护
* b5 F9 ]9 {$ o: n u( L7 @
5 `( V. F3 t5 {( p) G, Y 天道中的一切天神,都尊重佛法,看到念佛人都欢喜赞叹,冥冥中加以保护。因此,念佛的人,不求消灾免难,自然消灾免难;不求家庭平安,家庭自然平安。这对念佛的人说,不过是现世获得的小利益。对天神说,也是积累功德,双方均有利益。8 C* ^6 q, f, X
8 x0 P: S: o) A N; A- D8 I- \ 2.常得一切菩萨常随守护
: U( Y- i" O p1 d. C+ D
5 m7 [1 c. ?" M* C. s5 h; C- e. s- t 菩萨的任务,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所以时常分身无量,游化十方,普度有缘。念佛众生和诸佛菩萨有缘,众生在生死苦海中,一心称名,是向佛菩萨发出的呼救声。所以古德说:“生死海中,念佛第一”。称名求救是因,菩萨寻声救苦是缘,因缘和合,感应道交,自然逄凶化吉,离苦得乐,这就是果。古今以来,许多有缘众生,由于遭受厄运苦恼而称名号,由于称念名号而转危为安,也由于获得念佛的利益,而生信发愿,求生净土,见佛闻法。“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 这是菩萨化度众生的善巧方便。9 t+ B$ q. e5 G+ C a! U
I! W! A8 p; U8 R9 V 3.常得诸佛昼夜护念,阿弥陀佛常放光明,摄受此人。
( A* `5 w' Y, w! h% \/ D
& [0 O/ F, D% Q7 Y4 P 常得诸佛护念:护,保护;念,惦念。《阿弥陀经》说:“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念佛的人,受到一切诸佛的保护和惦念,由于诸佛保护和惦念的力量不可思议,所以他们修行的心,能永不退转,直到得着佛的智慧——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照这样说,就算这一世不能往生极乐世界,但既已种下善根,就不会退转,一定有一天会往生净土,见佛闻法。1 J9 m. s, _6 M0 q, R
* C+ W! I. J6 p 阿弥陀佛放光摄受:阿弥陀佛,又号无量光佛。佛的智慧之光,横遍十方,超越空间。佛的光明比太阳的光大千亿倍,太阳的光,一道墙便隔断了。佛的光明无所不照,任何东西也阻隔不了。“阿弥陀”是无量光寿,是佛的法身,也就是人人本具的佛性。念佛的人,业障消除,身心清净;心头清净,即心是佛。也就是“妄去真显”的道理。
3 q; v0 o9 @: {* j
5 P" k5 {; v/ {* E: S5 T% d6 Z 4.念佛之人,光明烛(照)身,四十里之遥(远)一切恶鬼,皆不能害;一切蛇龙毒药,悉皆不受。9 b- b' {* i, I6 S! f
2 e- Q2 b1 E0 A- l
人人本具的常住真心,像一面大圆镜,能照天照地,具有无量光明。但被多生尘垢蒙蔽,晦暗无光。一句佛号,是消除妄念的净化剂,妄念消除,心光显露,身放光明可达四十里之远。这是真实不虚的。) A) O1 }1 m2 F% H) ^
《藕益大师文选》记载,安徽桐城县,有甲乙二人,外出经商,后甲病死异乡。乙将他安埋并带回遗物,交给甲妻。甲妻以其夫年轻体健,何以突然死去?怀疑乙谋财害命。乙深感委屈,又无法证明。便去甲坟前痛哭,倾诉冤屈。忽然甲的声音附耳说:“你对我有恩情,我妻冤枉你,我可以附在你的身上,回家去对妻解释清楚。”于是乙便折回。一路上,甲和他对话,和生前一样。不过只闻其声,不见其形。一次,乙偶然失脚,几乎跌倒。不自觉地念了一声“阿弥陀佛”!这一下,甲用惊恐的声音在远处说:“你怎么放光吓我?”乙听到念佛会放光,又连念几声佛。这一来,甲的声音距他更远,说:“你念佛时,胸部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我没法靠拢你身边。请你回去告诉我妻,叫她到坟前来,我会向她解释清楚。”乙便照办。通过这件事,使乙深感佛力不可思议,便弃商出家,潜心修行。后来成为一位高僧。
& L9 J$ Y9 H9 P) j' a+ v" g2 _: Q+ g2 T% v; J: s
1948年,成都杨昌平居士,一天路经成都东门大桥时,脚下踩着石头几乎跌倒,不觉口中念一声“阿弥陀佛”!当夜做一梦,梦中有五个花枝招展的美貌女子,约他同行,他心动了,便伙同一道行至某街某号,她们进去并向他招手。这时有白胡子老人阻挡他说:“你是念佛人不要去。”他仍然拼命往里面钻时,便突然醒了。杨觉得这梦离奇,次日亲往某街某号,向主人询及昨夜梦中情景。主人说:“并无五个美女前来,只是我家昨夜母狗产下了六只狗仔,有五只雌性的花狗,一只雄性的狗出生便死了。杨听后,吓出一身冷汗。心想如果不是念了一声佛,就变狗去了。以此,他更虔心奉佛并常举此事劝人。以上是范隆奕居士(现年89岁,住乐至报国寺念佛安养院)于1996年亲自听杨所说。0 ?& w: o W& B! B
2 w7 v4 y6 P( I% }2 E1 ] [6 _0 S
一切妖魔鬼怪,都怕光明,都怕佛名。《普门品》说:假设在三千大千国土中,到处均有夜叉罗刹,想来害人。听见他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时,那些恶鬼,连看都不敢看他,更不可能加害了。一切恶龙毒蛇猛兽,也不会加害。“若恶兽围绕,利牙爪可怖。念彼观音力,急走无边方(迅速逃往远方。)”“沅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然(燃)。念彼观音力,寻声(闻身)自回去(回避)。” 至于毒药,也有明确的开示:“咒沮诸毒药,所欲害身者(想用它害别人),念彼观音力,还着于本人(害人终害己)。”以上都是佛陀亲口宣讲,虽说的是称念观音菩萨名号,其实念阿弥陀佛也是一样。* B, ^" r+ O- X( H1 `5 R( }
* n" X3 V4 l/ | 5.水火冤贼,刀箭牢狱,横死枉生,悉皆不受。% [3 O( O: F: p9 Q$ `1 m- o
+ ~0 [ y) }& \0 ?9 h% ~ 五浊恶世的众生,种种厄难苦恼,层出不穷。这里列举水灾、火灾、冤对、强盗、枪炮、(古代的刀箭,就是今天的枪炮,都是杀人的凶器。刀箭之灾,包括战祸在内)牢狱以及遭受横祸冤屈而死或枉堕恶道等。其实,灾难远不止此,不过举这些作为代表罢了。
t' U& ?+ j/ {9 h- I7 X, K" w% j0 Q; ]
贪、嗔、痴三毒是万恶的根本,是灾难的根源。念佛的人,念念清除三毒,消除烦恼,不求消灾免难,自然消灾免难于无形。平时能一心称名念佛,到紧急关头,我们自性中的弥陀,自会救护弥陀心中的众生,而使逢凶化吉。如果平时不念佛,到灾难临头时,内心恐慌张惶,六神无主,很难想起念佛。还有,念佛的秘诀就是至诚恭敬。印光大师说:“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必须牢记!4 S+ Z* ~3 D3 U
$ ]4 I% ^) k' ? 6.先所作业,悉皆消灭。所杀冤命,彼蒙解脱,更无执对。0 G4 s& M# s# X* y& u5 R- Z. o
9 H. s7 ] G# P! K
我们无始劫来,所造恶业,无量无边。如果罪业有形状、体积的话,尽虚空都容纳不了。所以长劫受苦,不能出离。妙空师《持名四十八法》说:“救一时之苦,布施为急;救万劫之苦,念佛为要。”佛经说“至心念佛一声,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对于过去所杀害的冤命,我们应当至诚恳切地称念佛名,解冤消结,使他们能蒙佛慈悲加被,往生善道。自然化仇为恩,转祸为福,无形中消除寻仇报复的恶报。/ h1 }' r/ X+ K( r/ p1 l
9 M0 ^0 I6 h0 S: i$ u2 x# t$ {
7.夜梦正直,或梦见阿弥陀佛胜妙色像
$ R+ W6 ]$ L* {$ M3 f: x z" E3 P# y3 g0 x! M
梦境是唯心所现。欲念重的人多淫秽梦,嗔心重的人多恐怖梦。念佛的人身心清净,夜眠安稳,不会做恶梦、邪梦。还有上床后,默持佛名或静听念佛磁带,可以养心安神,既能对治失眠,又可消除恶梦。如在梦中,遇到恐怖境相,或出现梦靥时,一称佛名,顿时化为乌有。* B+ _+ e5 @. m! Y0 ?7 D/ j$ a
3 k" e" g$ b3 T) M) C, d 老实念佛,绵密用功,妄想逐渐消除,心光逐渐显露。众生心净则见佛,佛无时无处不现身(净空法师语)。水清月自见,能够见到阿弥陀佛殊胜的庄严妙相。但是,切不可因此生欢喜心、执著心。这不但无益,反致受害。印光大师说:"近来修行的,多有着魔的事情发生。这都是由躁妄心,急于希望有感通,有胜境出现。应该知道,不要说显现的境界是魔所现,即便是胜妙境界,只要生起一念贪著欢喜之心,就会受到障碍和损害。
# ?* u8 m$ H) H1 U( D3 W
' r% A8 d& k ~& z; }* T 8.心常欢喜,颜色光泽,气力充盛,所作吉利; h3 e8 q8 k' A" _
" y3 G2 X) P& A; [, {; B
娑婆众生,身为苦本。一生多在惊恐、怨愤、忧愁、痛苦中度过。只有念佛的人,内心清净,一心念佛,随缘消业,不被境转。内心充满法喜,容貌充实光辉,疾病自然消除;健康长寿,不求自得,这只算是念佛的付产品。念佛的人,诸佛欢喜,龙天拥护,善缘增长,所作的事必然吉利。净空法师说,台湾有位男居士,九十多岁,每天走三万步路,念三万声佛,身体健康,精神饱满,腰背挺直。他将来临命终时,必能毫无病苦,安祥往生。
( T( l& q0 @( Z: r7 i* E8 h' F$ S5 {5 I- K
9.常为一切世间人民恭敬、喜欢、礼拜
' s0 C/ @/ r& G8 c2 p( q1 B
( ]; E5 R$ @6 F, q7 N1 a( w, x$ u 念佛的人,内心清净,和气迎人,广结善缘,助人为乐。孔子说:“敬人者人恒(常)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尊敬别人的人是种善因,人们常常尊敬他是结善果。爱护别人的人是种善因,人们常常爱护他是结善果。)种这样的因,结这样的果。受到人们的恭敬、欢喜、礼拜,这是必然的事。
2 h# V8 u. H: ^' }* [+ G
' \! b6 q0 @% F; k# J# ? 以上九条,都是念佛现生就获得的大利益。那种认为念佛是消极等死的,是临终才得用的说法,不攻自破% a9 B2 P4 L) r6 H
* J2 {' l& d- {+ F# X* e4 q. J
10.临命终时,心无怖畏,正念现前,得见阿弥陀佛与诸圣众,持金莲花,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 ~$ F. S+ K b# C+ A 死亡是人生最悲痛的事,也是人人都逃不了的。在临命终时,拥有无上权势的帝王,拥有亿万资财的豪富,和一无所有的叫化子,会完全一样。那时手中的权势和财富,丝毫都帮不了忙。只有念佛的人,这时才能无留恋、无恐怖,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同时,必定蒙佛接引往生莲邦。从此超凡入圣,直至成佛。 O, s$ k2 z0 w9 p5 d" p Y
/ V, I/ X" W3 u5 n, P k& e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中第十九愿是闻名发心愿,第二十愿是临终接引愿。愿文是:“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密,坚固不退;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一心念我,昼夜不断。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经须臾顷(顷刻之间),即生我刹(国土),作阿惟越致(不退转)菩萨。不得是愿,不取正觉(不能实现此愿,我誓不成佛。)”这是阿弥陀佛对念佛众生作的保证。还用怀疑么?
7 U# m( J; o/ C. G& M. D( n4 ]7 b
7 {; n8 V2 d8 Z& p' n3 | 如上十种利益,经文具载,乃佛金口之所宣也。既是现生、来世皆有利益,然则,世出世间要紧法门,无如念佛者也。但当精进,勿用怀疑!6 e, I8 W( l# c9 g7 m
]& X( n- |( |: s& [4 x0 f. K5 d
本文列举的十大利益,都是佛经所载,是释迦牟尼佛亲口宣讲的。既然对现生和来世都有利益,那么,无论从世间法或出世间法说,一切法门中,没有比念佛法门更重要的了。6 j5 p( s( u$ T+ \& V7 U4 f
但是念佛法门是“易行难信”之法,不少学佛的人,也并不完全了解,或许还有怀疑。正如明代莲池大师《竹窗随笔》中“念佛不专一”一文所说:“我以前在某寺参学,一天方丈对大众说,中元节将做盂兰盆会,我以为一定要设斋供众,结果并未设供,只是领众念佛三天而已。又某寺当家师遭官府拘捕,寺中首座集众举行佛事,以祈救护。大众以为要诵经持咒;结果只是高声念佛而已。这两件事,皆出于常情意料之外。可见大德们的思想作法,不同凡响,很值得学习。但是今天许多念佛的人,名为专修净土,可是为了求延寿,便诵《药师经》;为了消罪业,便拜《梁皇忏》;为了救厄难,便念消灾咒;为了求智慧,便念观音文。把平时念的佛号放在一边,以为念佛无济于事。为什么不想一想:阿弥陀佛是无量寿佛,往生的人也寿命无量,何况求人间百年的寿命呢?《观无量寿佛经》说:“至心念佛一声,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何况眼前的厄难还不能消除吗?《无量寿经》说:“我以智慧光,广照无央(无边)界”,念佛的人,弥陀常以智慧之光照其身,何愁没有智慧呢?“一句佛号,是阿伽陀药,万病总持,如果你不相信,不肯服,又有什么用呢?”这段重要的开示,今天读起来,仍然具有非常中肯的指导意义。2 z8 y/ k7 X0 i4 J4 o' }5 g/ L
9 E4 J' J: v6 _1 _# N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让佛法住世,普利有情,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责任。希望大家发心,成为法的传递者和播种者。将手中法宝,一化为十,十化为百,让千千万万众生,都能步上成佛觉悟之道。
/ X& P, k: x& O7 r# ?( c1 {/ A. d3 p6 }: ^- G
最深切的思念是念佛.最贵重的财富是学佛.最珍贵的缘份莫过于佛缘.最美丽的心情莫过于放得下。. ^4 V+ C; i" e9 j
最相投的默契莫过于一起念佛.最真诚的问侯莫过于向您念一声
' z6 @- A( w" Y- N8 m5 F6 k( J -----南无阿弥陀佛------" l; w _: r/ u$ g+ Q
/ E1 H3 a# @0 x( f9 M7 @2 H- x
% c4 j% v5 ]5 z: i( v ) \8 o0 R& y* g/ Y
' N& E2 }8 k8 r. G2 K- G+ g: @4 W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