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11-11-4 09: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1蚖:水陆两栖动物,形如守宫。
2十洲:
一、瀛洲──一名环州,在东海中。
二、玄洲──在北海中。
三、长洲──在南海中。
四、流洲──在西海中。
五、元洲──在北海中。
六、生洲──在东海中。
七、祖洲──在东海中,秦始皇使徐福入海求蓬莱,至祖洲不返。
八、炎洲──在南海中,汉时曾通中国。
九、凤麟洲──在西海中,出续弦胶。
十、聚窟洲──在西海中,出返魂香,秦时尝通中国。
(出《佛学名相汇解》卷第七十七,二八五七页)
世尊告阿难陀:「昔雪山南侧,有金曜孔雀,每晨朝诵持《佛母大孔雀明王陀罗尼》,昼必安隐;慕时读诵,夜必安隐。」其次说《佛母大孔雀明王陀罗尼》。佛又对阿难述其功德如下:「人若入聚落,应忆念此《大孔雀明王陀罗尼》,或于矿野中、道路中,甚至入王宫,或逢劫贼、斗诤、水火难、会怨敌于大众中、为蛇蝎所螫而中毒、或有诸怖畏时、患风黄痰癊时,乃至有苦恼时,应忆念此《心陀罗尼》,则一切忧恼悉皆消散。」又说东方有天王名持国,为彦达嚩(Gandharva)之主,以无量百千彦达嚩为眷属,守护东方,其子孙、兄弟、军将、大臣、杂使等,亦以此《佛母大孔雀明王陀罗尼》,拥护某一众生及诸眷属,除忧恼,保寿命百岁。又说南方增长天、西方广目天、北方多闻天,亦以此《心咒》拥护行者。
卷中说住在诸国诸城的药叉,皆护持佛法,怀慈心,彼等亦以此《佛母大孔雀明王真言》,常拥护某人,摄受饶益之,使得安隐,所有厄难,皆悉消除。或刀杖损伤,或中毒、王贼、水火逼恼,或天龙诸鬼等害,悉皆远离。又东南西北四方中,有四药叉大将,皆以佛母大孔雀明王拥护所欲济助之众生及眷属,使寿命百岁,诸愿皆满足。其它诸鬼神或诸病难,因读诵此经,皆得消除。又十二大毕舍遮(Pisaca)等鬼女也有大神力,具大光明,形色圆满,在帝释天与阿修罗(Asura)相战时,出大威力,对帝释天加势,时彼等皆以此《孔雀明王真言》,去护持众生及眷属,使得寿命百年。其它八大女鬼、七大女鬼、五大女鬼、八大罗剎女(Raksa)、十大罗剎女、十二罗剎女、十二天母、七十三大罗剎女等,也同样地依之护持众生及其眷属,使得寿命百岁。还有大海龙王、海子龙王等,或降甘雨成熟苗稼,曾由如来受三皈依戒,有大势力富贵自在,彼都如此。
下卷说过去七佛,亦以《佛母明王真言》守护行者。其它河神、山神、诸星宿、诸大仙、诸药神,皆依佛母大孔雀明王,守护众生及眷属,使寿命百年,离诸毒害。又鬼魅人非人等诸恶毒害、一切不祥、怨敌恐怖,或种种诸毒,及咒术一切之魇祷,皆无法违越此摩诃摩瑜利佛母明王,常得远离一切不善业,得大吉祥,蒙众圣加持,所求皆得满足。若有人正在称念此大孔雀明王名字,依此得以护自身及他身,或结线索带持身上者,虽遇死罪,得以罚物脱罪,一切苦难皆悉消散。又此人不受王贼、水火、恶毒、刀杖之所侵害,人天鬼神不敢违越,离诸恐怖,福德增长,寿命延长。(译自《佛书解说大辞典》第九册《佛母大金曜孔雀明王经》条)
(丙)二、引序简介
唐.义净译本前,有一篇序文,据《毗卢大藏经考释》「误出唐太宗序」,亦未加说明所以。区区摸象,是否为愚者一得?特献曝于此,聊供有心诸上喜人参考指正。第一阙帝口吻,如「朕维如来演大乘教……目睹其效,诚实不虚,朕君临天下,闵斯民之执迷,所作所为,堕于恶趣……忠臣孝子生于中国。」第二本经序中十六行「支那数朝」末行「圣寿十春,保金枝而长茂。」亦非圣上口吻,更非朝臣口吻。非义净执笔,他人难以为文。如《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序》,为唐.定觉寺沙门志静述,两序辉映,其情节充分显示,佛经出现于世,悲悯度生之慈,何论谁人为序。况《御制佛顶尊胜总持经咒序》,据细字注明版本方列入,他本皆阙,斯实义净谦隐其名也。
《佛母人金曜孔雀明王经序》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者,牟尼大仙之灵言也。总持真句,悲救要门,绾悉地之玄宗,息波澜之苦海。二十八部之神众,同誓护于斯经。罗剎吞毒之都军,发慈心而警卫。药叉大将数罢百姟,动石擎山散支为首。捧香花于舍卫,起净念于祇林,礼明行之牟尼,忻所谈之深法。乐飧禅悦,希甘露以洗心。佛乃悲愍将来,托莎底而演教。自陈因地,为彼鸟王,被羂网罗,命如悬露。忽思古圣无上觉皇,演《陀罗尼》能超众苦。发声应念,系缚冰销。适乐青空,翔腾自在。迄于成佛,酬彼曩因,逝多林中,述斯密教。咨嗟末代,蠢蠢含灵,去圣遥远,运生像季。多逢留难,异种魔生。修行者被惑情迷,居家者众邪为患;妖祇祲怪,常现灾祥。若不此经,何威能制?是以多闻庆喜,亲奉圣言,结集贝多,周传沙界。然此支那数朝翻译,民虽遭难尚未遍宣。即盖缘往时译者词质而文梗,润文者阙方便之妙言,虽圣旨不乖,唐、梵之言,穷五天之教。来于此国,敕令于大明宫,乃译此经勒成三卷,题云《佛母大金曜孔雀明王经》矣。莫不广开佛日,高照重晖,秘密真诠,遍流同益。灵符既显,万障自祛。法药普施,业患永灭。愿此法灯常耀,总法界而清安。圣寿千春,保金枝而长茂。天龙警护,法化恒宣。佛敕流晖,尘劫不朽。(出《大藏》十九册九八二页)
(丙)三、再知所以四
(丁)一、引音义明
《大藏》二二四四《孔雀音义》云:风闻八缮深海,非修足不能极其底。九万高风,非鹏翼不得见其顶。盘薄厚地,劫火之所灰灭。叆叇浓云,猛风之所搴卷。摩尼奇珠,待大龙而雨宝。轮王妙药,对鄙人以为毒。何况真言秘藏,超三祇以难闻;金刚佛乘,过十地而叵得。自非龙王种姓大机菩萨,谁能开五智于一心,得三密1于凡身。医眼所见,百毒变药;佛悲所照,众生即佛。今此经者,乃三世如来掌内之醍醐,一切众生心中之甘露。戏称念者,四百四病忽除,游读诵者,八万心患顿灭。不登雪山,服不死之妙药;不人神窟,得长生秘术。一千二百之药草,七十二种之金丹。大素本草之文,神农耆婆之术,岂当此妙经力耶。」
文虽精粗出入甚大,年久字句脱落。参考不尽理想,后世密教,仍多以其搜集资料,不能或阙底宝典。
附注
1三密:字、印、形像。字者,法曼荼罗;印谓种种标帜,即三昧耶曼荼罗;形像者即相好具足身。各具威仪事业,名羯磨曼荼罗。此谓三密、四曼。
(丁)二、系统整合
本经的格局很特别,雷同的段落也有多处。例如重罪轻报的文有二处;从头至足种种病苦,鬼神所作、宿业所感种种病苦的段落有二处;说明龙王名字及其身形有二处;有诸鬼魅资养身命,以不同的饮食有三处;龙天八部的段落有九处。
因而可以判断自公元三二二年,晋元帝永昌元年,帛尸梨密多罗译本,历经鸠摩罗什、扶南僧伽婆罗、义净二译,失译人一本。至不空三藏游五印度归京,已四百二十四年。而不空住唐凡二十四年之久,其手头有关《孔雀咒》之资料必定不止一、二,逐一充实内容,自是意料中事。例如嘱付来听法的天龙段落,说有三处。归依三宝的文也有二处。
(丁)三、名相简释
名相者,就是专门名词。道源长老常谓《佛法》并不难懂,难懂的就是名相。平常法师们讲经,有很多名相,因与经旨不十分密切,都是轻轻带过。本经龙天鬼神的名字居多,而且与国家、社会、家庭都有密切的关系,因为祂们都是拥护世间国土众生的。因此我们应该加以了解与配合,使得人世间,更安乐、更祥和。贫富贵贱互尊重,人禽生态互饶益。
大梵天王者,在欲、色、无色之三界中,属色界初禅三天。他不但王于初禅,初禅以下诸天,乃至包括三界,他都为王。这个世界一切都是他造的,所以名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在《法苑珠林》云:此天王很狂傲,目空一切,不了诸法缘起,为佛降伏,为佛教护法。修禅定而生此。无欲禅悦为食,有隶属关系而无着于心。寿命梵众天半劫、梵辅天一劫、大梵天一劫半。《起世经》云:色界诸天衣服,着如不着。头虽无髻,似戴天冠,无男女形(《楞严讲记》八一六页:大悲光佛所现。《密迹经》:佛记螺髻梵王,当来成佛,号清净光明如来)。帝释天者,或曰忉利天,或曰三十三天。即四方各八臣天,中间居帝释,共三十三天之谓。也叫天主,三十二天即天众,帝释其主也,梵云Indra此云因达罗,译作大王(《缨络经》:佛记当来成佛,号无着尊)。据《杂阿含经》四十,举出八名,古传因达罗别名有一○八种或有千种之多,与梵天最早摄入佛教护法神,其位次于大梵天王。为雷雨之神,善攻城陷阵,挥舞金刚杵,退治恶魔。佛陀升忉利天,为母说法时,天主手持宝盖,为佛侍从。过去修福德布施而生,每半月之三斋日,下令四天王、太子、侍者等,探察天下万民之善恶正邪。若闻世间作恶者多,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修斋戒,不施贫乏,则愁诸天减损,阿修罗众增益;否则,诸天皆大欢喜,修罗众减损。又若多修德精进不懈怠者,则敕伺命增寿益算;反之,则不复营护,或夺其命。出《杂阿含》卷二十《忉利天品》。须弥山者,依《起世经》,须弥山高,正广八万四千由旬。山腰四万二千由旬,四方周有四大天王所居宫殿。山顶有帝释天宫殿。其梵名Sumeru与巴利名同。又作苏迷卢山……等。原为印度神话中之山名,佛教之宇宙观沿用之。谓其耸立于一个世界之中央高山。据《立世阿毗昙论卷数量品》记:其外围有八大山,及八大海顺次环绕。整个世界之形相团圆,有如铜烛盘。海水各深八万由旬,其底呈四方形,周围三十二由旬。山与山间,相隔七海。详请阅《佛光大辞典》九山八海。
四大天王者:
(1)东方名提头赖咤天王(Dhrtarastra)手持琵琶,亦名持国。
(2)南方毗楼勒叉天王(Virudhaka),手持剑,亦名增长。
(3)西方毗楼博叉天王(Virupaksa),手中缠绕一龙,亦名广目。
(4)北方毗沙门天王(Vaisravana),手持伞,亦名多闻。
各天王身高半由旬,衣长一由旬,宽半由旬。重半两。由旬者,约四十里。《大吉义咒经》云:「护世四王,各典领八部鬼众。」
《仁王经合疏》上亦云:
干达婆,毗舍遮二众,属东方持国天王典领。
鸠盘茶,薜荔多二众,属南方增长天王典领。
龙,富单那二众,属西方广目天王典领。
夜叉,罗叉二众,属北方多闻天王典领。
各王各有九十一子,合计共三百六十四子。典领八部鬼众千百亿眷属,能护十方国土,释提桓因亦总指挥。
干达婆(Gandharva)者,此云寻香,以香为食。亦云音乐神。
毗舍遮者,Pisaca,啖精气,食人,食五谷精气恶鬼也。
鸠盘茶者,或云矩畔拿。鸠盘茶(Kumbhand),妇女鬼也,或云冬苽鬼也。
薜荔多者,或云毕丽多(Preta),新译曰鬼。亦名饿鬼,常为饥渴所迫。
富单那者,或云布单那Putana,臭饿鬼也。其形如猪。主热病饿鬼也。
龙者,Naga,属畜生趣,有呼风唤雨之神力,能以滴水而润四天下。出《大智度论》三十。故称龙力不可思议。亦名龙神。守护佛法之异类。《正法念处经》卷十八畜生品载:愚痴、瞋恚之人,所受之果报。其所住处海底戏乐城,分为法行龙王,非法行龙王。法行龙王瞋恚心薄,忆念福德,随顺法行,故不受热沙之苦。依善心依时降雨,令世间五谷成熟,不降灾雹,丰乐安隐,信佛法僧,于四天下降澍甘雨。非法行龙王。不顺法行,行不善法,不敬沙门,不敬婆罗门,不孝父母之故。其所住处常受热沙之苦,焚烧宫殿,磨灭复生。以恶心起恶云雨,令一切五谷皆悉弊恶,能坏世间,增长恶龙势力。《新华严》卷四十三、《大集经》卷五十八《须弥藏分》载:海龙王变人形而出家修行,然于睡眠中不能隐形而现原形。佛为此说龙于初生、临终、交媾、瞋怒、睡眠等时,必为本形,不能化为异类之身。《长阿含经卷》十八《阎浮提洲品》云:龙有三种热恼之患──(1)受热风热沙吹袭之苦。(2)恶风暴起时,其饰身宝衣自然而失,受原形毕露之苦。(3)畏怖大鹏金翅鸟搏食宫中龙子之苦。其有四生;胎、卵、湿、化,常为四生金翅鸟所食。但皈依佛之龙,及深位菩萨权现者例外。《大方等大集经》卷四十三《日藏分送使品》载,此世界诸地中,各有龙王,于龙宫中护持地、水、风、树、花、果等诸物。
本经所说的龙类,其依住的所在,有地上、虚空、妙高山、水中。其形状有一头、二头、乃至多头。或无足,或二足,或四足,或多足。其头尚有马、牛、鹿、象……的形状。颜色也有赤、白、黑、黄之色。有持山的,有持地的,有持光明的,有持宝宫的……。百余类大龙王,及其眷属。于此大地,或时震响,或放光明,或降甘雨,成熟苗稼。都曾见过如来,受三皈依,并受学处。脱金翅鸟怖,离火沙怖,免王役怖。常持大地,住大宝宫,寿命长远,有大势力,富贵自在。有无量眷属,具大神通,能摧怨敌。形色圆满,名称周遍,天、阿修罗共战之时,助威神力,令天得胜。其所有子孙、兄弟军将、大臣杂使,皆以此《佛母大孔雀真言》,守护于我,并诸眷属。令离忧苦,寿命百年。免诸鬼神恼乱,免诸水火之怖,恶友劫杀,怨敌他兵,饥馑夭寿死怖,地震恶兽,一切恐怖,悉皆解脱。要获得以上殊胜的利益,必须与诸龙类加以「慈念」,而且常诵本经。《四分律》:「有蛇杀新受戒比丘;时世尊告诸比丘,彼比丘于八龙王不生慈心,故被蛇杀。」扶南、义净三藏译本皆有此义。益见圣人益生,言语数句,即可免杀身之祸。《西域记》三云:「有(殹/言)罗钵呾逻龙王者,即昔迦叶波佛时,(殹/玉)罗钵呾罗树叶比丘也。故令彼土请雨祈晴,必与沙门至其池所,弹指慰问,随愿必果。」(按:迦叶波佛距今已二万二千五三十多年矣)
无热恼池嚩噜那龙王者,七住菩萨也,出《智论》。
佛世尊龙王者,《华严经》云:「大龙身中从定出,大龙身中入正定。」可见龙中也有菩萨权现利生也。
《海龙王经》云:「海龙王号光耀白佛言:『我从劫初拘留孙如来,大海之中,诸龙妻子眷属,因何繁衍不断?』佛告龙王:『于佛法中,出家在家众中,行戒不具,现戒成就。见惑犯行,不舍真见。不堕地狱,如斯之类,寿终皆生龙中。以是之故,大海中诸龙妻子眷属,不可称计。』」
我等何幸,虽际末运,得遇信、愿、行之净土法门。复值尊贵无上万劫难逢的大乘圆密,《孔雀大法》,今生决定得生净土。龙类绝迹,三途悉获解脱。虽圣言有乖,岂可不令慈父感到意外欣慰么!
富单那(Putana)者,臭饿鬼,主热病之饿鬼也。
夜叉(Yaksa)者,此云勇健鬼,有地行、空行、天行三种。常食人。新译云药叉。
罗剎(Raksa)者,捷疾鬼。出《名义集》。
啰剎娑(Raksasa)者,略称罗剎。此云可畏,捷疾鬼也。
塞建陀(Skanda)者,此云鸠摩童子,是四大天王各摄所镇者也。
嗢摩陀(Unmada)者,此云狂鬼也。
药叉,罗剎总名恶鬼。《水陆大斋》的法事,迎请四圣六道,受供闻法。还要仰赖这等捷疾鬼,不过名称曰,捷疾持符使者。虽然其形是纸人纸马,实际可能较今日之传真,还要直接了当。其《仪轨》二十五页,《发符》云:「圣凡同体,迷悟心异。今此修斋致请,或云赴感之不齐。谓三宝诸大之居,固一念而可格。如六道群生之类,有屡呼而不闻。盖恶业重者,正苦留连。及邪见多者,自为障碍,非赖使者之捷疾,曷通施者之勤渠。恭惟四大使者,内修菩萨行,外现神王身。被全甲而曜日增辉,乘宝马而鸾铃振响。步山涉海,应念而来。此界他方,剎那即至。」
车夜(Chaya)者,此云影鬼也。
阿波三摩罗(Apasmara)者,羊头鬼也。其形如野狐。
乌悉多(口+洛)迦(Ostaraka)者,此云转筋鬼。亦名癫病鬼,食夺一切众生精气。
吠哆拏(Vetada)者,起尸鬼。
质(Cica)者,起尸鬼。
摩噜跢(Maruta)者,主热风鬼也。
独路荼(Garuda)者,此云妙翅,又云金翅鸟。展翅三百三十六万里,高三十万里。其风使人目盲,故不出现人间。于四天下,日各食一龙。有胎、卵、湿、化四生。寿命一劫。
莫呼洛伽(Mahoraga)者,八部众之一,大蟒神也。亦乐神。亦名非人,其形人身蛇首。
紧那罗(Kimnara)者,新译歌神,或云非人。别名人非人。形似人而头有一角。《慧琳音义》云,男为马头人身能歌,女则貌端善舞,多嫁寻香天为妻。
阿素洛(Asura)者,略称修罗。为六道、八部、十界之一。意译非天,非同类,不端正。其为印度古神之一。属战斗一类鬼神。常被视为恶神,男丑女端。有四类生:
(1)卵生 鬼趣摄,有小神通。
(2)胎生 人趣摄,天道中降德遭贬坠,居处临于日月。
(3)湿生 畜类摄,朝游虚空,暮归水宿。
(4)化生 天趣摄,势力大无畏,能与梵王、帝释争权战斗。有四阿修罗王,各有百千眷属,多住大海下。形倍须弥,住处有宫殿、园林、侍者、婇女。其状不一,或有九头千眼,或谓千头二千手,或谓万头二万手,或谓三头六臂,皆口中出火,口大纵广千由旬。多由瞋慢疑为生因,好怀瞋心,好战斗。大力之神也。
羯咤布单那(Kataputana)者,大臭鬼也.
步多(Bhota)者,夜叉类也。
怛你也他(Tadyatha)者,即说咒曰,或所谓。起首之词。
司嚩哈(Svaha)者,即娑诃,娑婆诃。有多义:福智成就,吉祥圆满,消灾增福……圆轮具足。
南莫司睹母驮野(Namo stu buddha ya)顶礼诸佛陀耶。
南无司睹母驮曳(Namo stu buddha ye)顶礼诸佛所证本觉菩提理。
那莫司覩目巨怛野(Namo stu mu kta ya)顶礼修得涅盘果。
那莫司睹日巨驮曳(Namo stu mu kta ye)顶礼本来清净涅盘理。
那莫司覩散怛野(Namo stu santa ya)顶礼地上诸位大菩萨摩诃萨。
那么司睹散怛曳(Namo stu santa ye)顶礼三贤位诸菩萨。
那么昧目巨怛野(Namo vi mu kta ya)顶礼佛母大孔雀明王菩萨摩诃萨。
那莫味目巨怛曳(Namo vi mu kta ye)顶礼《佛母大孔雀明王经》无上法宝。
那莫母驮野(Namo Buddha ya)那莫者,皈依归敬。母驮野者,即佛陀耶。
《仁王经陀罗尼释》云:「皈依佛陀者,即得诸佛五菩萨等,一切菩萨,与诸眷属,皆来加护也。」
那莫达摩野(Namo dharma ya)即皈依法也,即佛教的经藏、律、论、陀罗尼藏法宝也。《仁王经陀罗尼释》,皈依法者,即得帝释并诸眷属,四天王等皆来加护。
南莫僧伽野(Nama sangha ya)唐、略云僧。又云和合众。即今之僧团也。《仁王经陀罗尼释》云:「皈依僧者,即得色究竟天、五净居天等并诸眷属,皆来加护也。」
七佛正遍知者,正遍知者,三藐三佛陀。佛十种德号之一。七佛后文再释。
慈氏者,梵云梅怛利曳,或云弥勒。此云慈,即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皆无量也。亦即当来下生佛也。
菩萨者,菩提萨埵之略。菩提云觉,萨埵曰有情。有情亦即众生也。有初发心菩萨,三贤菩萨,十地、等觉、妙觉菩萨。
独觉者,又名缘觉。常乐寂静,独自修行。修行成功于无佛世。自己觉悟而离生死者谓之独觉。《大智度论》云,缘觉有二种:一独觉,二缘觉。独觉出无佛世,见风动树而悟道;缘觉出有佛世,闻十二因缘而悟道成辟支佛。三乘之一。
声闻者,梵语舍罗婆迦。为佛小乘法中弟子。闻佛之声教,悟四谛之理,断见思之惑而入于涅盘者也。
四向者,
一、须陀洹向 预流、向于斯陀含果,为因位故名。
二、斯陀含向 一来、向于阿那含果,为因位故名。
三、阿那含尚 不还、向于阿罗汉果,为因位故名。
四、阿罗汉向 不生、向于阿罗汉果,为因位故名。
四果者,新译家以:(1)预流。(2)一来。(3)不还为三果,阿罗汉为四果。以其断尽三界见思惑,是声闻乘极果也。
《十住心论》云:「三世如来,皆于树下成等正觉,树是一,名各其异。」《大悲经》云:「阿难,我灭度后,此贤劫当有九百九十六佛出现于世。拘留孙为首……如是次第汝等当知。」
护世十二天
帝释天(Indra)火天(Agni)焰魔天(Yama)罗剎天(Raksasa)水天(Varuna)风天(Vayu)毗沙门天(Vaisravana)伊舍那天(I’sana)梵天(Brahman)地天(Prthivi)日天(Surya)月天(Soma)
这护世天或曰护方天,在显教密教都很重要,尤其密教更重要。差不多底《曼荼罗》方位,祂们都有分别出境。在《供养十二天大威德天报恩品》(《大藏》二一.三八五上)云,此十二天尊,乃至诸天、龙、鬼神、星宿、冥官之总主,皆往古诸佛,为度众生而现也。是故行者,唯观彼天法身庄严。(出《孔雀音义》及《佛教图像解说画典》三六八页)
二十八宿(《孔雀音义》卷下七九八页)
(一)东方七宿
(1)昂宿(Krttika)六星,如剃刀,火神也。姓其尼装苫,食乳酪。
(2)毕宿(Rohi, ni)八, 星,形车,钵阇神。姓瞿昙,食鹿肉。
(3)觜宿(Mrgasira)三星,形如鹿头,月神也。姓婆罗堕门,食鹿肉。
(4)参宿(Ardia)十星,如额上点,曾达罗神也,姓卢醯底耶,食血。
(5)井宿(Punarvasu)二星,形如屋状,日神也。姓婆私瑟咤,食苏饼子。
(6)鬼宿(Pusya)五星,形如瓶,苾利诃馺拨底神也。姓谟阇耶,食蜜(食+少)、稻、花,及乳粥。
(7)柳宿(Aslesa)六星,形如蛇头,毗舍神也。姓曼陀耶,食蟒蛇肉。
(二)南方七宿 |
|